“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汇报”政府工作计划我县共有10个乡镇,61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3.59万人,现有已婚育龄妇女6.4万人。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汇报”政府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汇报”政府工作计划
我县共有10个乡镇,61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3.59万人,现有已婚育龄妇女6.4万人。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核心,不断探索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突出重点,强力攻坚,狠抓落实,有效提高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8考核年度,全县共出生349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3.82%,比上年度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0.43‰,性别比为104.09,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本资料贵-州-学-习-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WWW.GZU521.COM
一、因势利导,加压追责,努力构建推动计生工作健康开展的新机制
针对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如何从根本上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进而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工作推进机制,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并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责任到人,措施到位。2008年伊始,我们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口计生工作,对领导干部分工做了适当调整,重新明确了主管计生工作的党政副职。为保证责任落实,我们重新明确了“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强化了“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不能完成职责任务的,在评先评模、提拔调动等方面,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为确保人口计生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针对过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部门职责的通知》、《关于加强计生利导机制建设的意见》和《严厉打击“两非”,切实加强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的通告》,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四是明确部门职责,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明确了20多个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与各相关部门签定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有效地增强了相关部门参与计生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效果。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出生性别比偏高作为综合治理的重点,年初健全了b超使用、婴儿接生、流产手术、药品出售等规章制度,先后对个体医疗机构组织突击检查3次,查出擅自使用b超开展诊疗业务的个体门诊两家,依法收缴b超仪2台,罚款1400元。同时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和落实“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等措施,使全县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进入正常范围,目前为105,比近五年的平均值下降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针对人口流动量不断增大的新形势,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列为今年综合治理的一项硬任务,通过拉网式普查,切实掌握了流动人口底数;采取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联系。通过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基本形成了“一证管多证、部门联合办公、季度服务、合同管理”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较好地实现了“流而不乱、分而不散”流动人口管理目标,目前,全县流出人口办证率已超过95%,流入人口持证率达到100%,验证率100%。
五是,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为将已婚育龄妇女免费体检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抽调得力干部建立专门小组,把工程的实施划分为后勤保障、一线指导和流动服务三个小组,集中时间为育龄群众进行免费体检服务。今年接受免费体检服务的育龄妇女共计5.1万人,服务面达到了88.9%,累计检查出各类疾病5000多例,全部得到了及时治疗。
二、顺势而为,科学规划,努力争取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突破
人口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统筹解决。为此,我们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在制定本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着力充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内容,使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计生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力地加大了党政领导力度,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使今年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深入开展“四清三落实”,在把握人口县情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强化法制意识,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上取得新突破。我们在依法行政上重点采取了三项保证措施,一是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方式,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程序;二是把加强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作为依法行政的保证措施;三是通过开通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公开行政审批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广泛接受全社会监督。今年以来未出现因执法不当而引发的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我们把治理乱收费列为今年坚持依法行政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四查一纠”活动,于今年4月和7月先后两次对收费管理情况组织自查,自查方法是组成专门小组,对县计生服务站、10个乡镇计生办及局机关相关股室的收费,逐项、逐人、逐笔进行核查比对。通过检查,我们发现个别乡镇为了加强管理,督促外出人员返乡参加孕情检查,于是对其办理生育证件时,收取押金。我们对这一违纪做法及时进行了纠正,责令该乡镇及时退还了3名群众的压金600元,并对乡镇计生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通过开展“四查一纠”活动,规范了计生部门的收费管理,杜绝了乱收费、搭车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现象。
四是,激发创优热情,在服务站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我们把加强县乡两级服务站建设列为创建优质服务县的重点措施,一是抓好县站建设,为乡站提供样板。经过春季集中改造,使县站技术用房达到54间;通过对服务站科室布局的重新设置,实现了行政、办公、病房、门诊区域化;根据体检和医疗服务的需要,增添精子分析仪、b超仪、乳腺诊断仪等医疗设备3台;在门诊大厅安装了多媒体触摸屏、大型电子显示屏,每天播放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有关知识;购置3台电脑,配备电视机、vcd等音像设备,建成了计划生育宣教室,进一步满足了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二是对乡站分别明确建设重点,根据年初对各乡镇服务站勘验的结果,确定阜城镇等3个乡站纳入城建规划,按照省级标准重建,做到“一步到位”;其余7个乡站实行改造升级。目前已有5个乡站达到省级基本服务型标准,3个乡站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型标准。三是加强村室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1个村服务室达到省优质服务型标准,108个村室达到省基本型标准。在抓好县、乡、村三级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集中精力,在全县积极推行和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六是,积极实施就业服务,在为民谋利上取得新突破。该项目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企业、计生家庭和主办单位三方共赢的运作方式。由村计生专干负责搜集计生家庭的求职信息,逐级上报到县中心,由县中心将求职信息编入数据库。县中心负责搜集用工企业的招聘信息,并编入数据库,同时协调项目合作部门负责对计生家庭的求职者提供岗前培训和劳动纠纷仲裁的法律援助。夏秋之交,我们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二五团达成了劳务输出意向。该团同意将阜城县定为一二五团拾棉用工定点县,每年定期在我县招募拾棉工。经过一段来的努力工作,共组织了800名计生群众,由我们安排的5名后勤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赴新疆拾棉。据悉,他们每人每天可拾棉100公斤左右,按劳动合同的规定,每公斤付酬0.85元,日工资可达85元左右,这些计生群众共增收400多万元。
七是,实施协会联姻工程,在发挥协会作用上取得新突破。我县现建有西瓜协会、剪纸协会、养鸡协会、服装协会等十余个行业协会组织,我们经过实施协会联姻工程,推广“政府协调、协会联姻、会员结盟、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不断引导和帮助农村计生家庭勤劳致富。经县政府主管计生工作的领导出面,协调各行业协会组织的主管部门,建立起由计划生育协会牵头的“大协会”组织,打破了各行业协会各行其事、不相往来的局面,实现协会与协会联姻,会员与会员结盟,各协会的会长可以跨行业兼任,计生协会会员同时可以加入剪纸协会、西瓜协会等组织,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农村广大计生家庭也可以积极参与。这一运作模式从真正意义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使行业协会组织由单兵作战变为大兵团作战,进一步强化了各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不断拓展农村计生家庭致富空间,县计生协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京、津、石等城市同乡会和网上招商方式,为各协会组织开辟市场,扩大销售渠道。首先在周边大中城市建立起了蔬菜、西瓜、剪纸等批发市场7个,剪纸加工实现了网上定样、签定单,服装行业更是以阿拉伯袍、阿拉伯裤等产品为主新增10余个新产品,远销中东国家和地区。
协会联姻工程使我县的陈集剪纸、前宋明胶、漫河西瓜、蒋坊反季蔬菜等十几个产品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并建立起相应的专业村,在这些专业村的辐射带动下,拉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使3000多个农村计生家庭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家庭收入大幅提高。
三、乘势再取,争先创优,努力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跨越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逐步纳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但与上级要求比,与先进市县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各乡镇的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地方还有死角。二是我县财政比较紧张,在经费投入上有较大困难。三是部分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还有差距。四是完成人口指标任务艰巨。五是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计生工作的推进力度,切实打好基层基础建设、部门综合治理、计生优质服务和经费投入“四个硬仗”不断把人口计生工作推上新台阶。
相关热词搜索: 县政府 县委 工作计划 “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汇报”政府工作计划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