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度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合集

时间:2022-07-29 08:48: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合集

工作总结(Job Summary/Work 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你会写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1

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响应学校各项号召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期,我认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备课。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教你一招”等小栏目,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想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我校地一面旗帜,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需要本学期,我们积极的参加了教育局开展的艺术月活动,如“百名歌手大赛”,“器乐比赛”,多名学生获奖,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学校。我和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我很满足。

四、个人学习:

我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利用间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教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的进步,争取多讲公开课和参加活动,以锤炼自己。

总之,我相信勤能补拙,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家人的信任和关心、帮助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的进步。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2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十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3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完美世界。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4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育故事和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论述分为三大块: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类型,二、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三、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四、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1月12日

“今天我觉得有点丢人。下午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老师统计家长在家的人数。为什么那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而我的爸爸妈妈总要去遥远的广州呢?我真想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可是我知道他们还是会说为了我更好的将来,为了多挣点钱。钱又是什么东西?他们总是说有了钱就能给我买更好的玩具,可我宁可不要!”

这是我班一小女生交上来的周记,难怪最近学习一路下降,性格也变得内向许多,和班上学生玩得也少了。那天还因为一同学说了她辫子没扎好而动了手。于是,我让她带着我一起到了她的家,这是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三间破平房,屋里是泥地,地上被老鼠啃得一个一个的坑。他们家共三个小孩,都住在爷爷家,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在与她爷爷的长谈中,我逐渐能理解孩子近来的变化了.原来以前都是她妈妈帮她扎辫子,成了留守儿童之后。她却只能自己做这些事了。这孩子的日记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呀!

1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1.1定义:

1.1.1什么叫留守儿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时间很少。这些在成长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 年龄在十六岁以下,一般是由其他亲人照顾,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或“空巢儿童”。他们没有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1.1.2留守儿童的基本类型

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也就是隔代抚养。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朋友家。四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根据20__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渺茫,只有几封信或几个电话,久而久之留守儿童有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2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心理、道德各方面存在不同问题,而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在学校28个班级中抽取6个班级做了个抽样调查问卷,其中二年级2个班,四年级2个班,六年级2个班,就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做个了解。具体问卷涉及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查看出,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性格孤僻,自卑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易发觉,但影响深远。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习较差: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

一方面, 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留守儿童中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厌学现象的较多。另一方面,由于隔代管教,当他们出现这一情况时,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从我校学生成绩来看,留守学生中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46.1%,成绩优良的只有9.6%。

2.2性格缺陷

“长期与父母分离,使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这样就极易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2.2.1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教师找其谈话时易掉眼泪,性格内向,不开朗等。

2.2.2寂寞空虚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

2.2.3自卑闭琐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有被遗弃之感,极度自卑。“他们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强烈渴望父母亲情,由于无法得到满足,长期助于被压抑的状态而自渐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2.4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有些留守儿童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由此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的作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2.3亲情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最多的是孤独, 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自卑、悲观、孤僻受委屈了无人安慰,有困难了无人指导,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并不是最重要的。

2.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部分留守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3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3.1学校方面: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的事,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岗位,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学校足够重视。以我所在的宿迁市宿城区为例,全区共有20多所实验小学、中心校,无一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岗位。究其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此类专门教师,(通过自考,函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取得专本科文凭,具备心理健康辅导的教师很多)但由于学校资金缺乏,定岗定编安排人员,某些学校教师匮乏,教学任务繁重,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单独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岗位。就是有,也如同虚设,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这都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专业的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合集 工作总结 教学经验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合集 单科教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5篇 骨干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