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6篇

时间:2023-08-09 18:45:05  阅读:

篇一: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第一周

  准备活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一单元

  1荒岛生存

  第一单元2我们的小船

  第一单元3我们的家园

  拓展活动

  第二单元1我们来造纸

  第二单元2装订我的小书

  第二单元3科技产品体验会

  复习

  第三单元1春夏秋冬

  第三单元2四季与动物

  第三单元3四季与植物

  复习

  第四单元1推力和拉力

  第四单元

  2形状变了

  第四单元

  3制作小弓箭

  反思单元

  牛津大辩论的启示

  复习

  准备单元

  我的气垫船模型

  教学案例

  我的气垫船模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二年级下册重点落实

  “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这两个科学探究要素,所以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简单有趣的气垫船的制作与比赛,对探究过程与结论进行简单的讲述,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活动中感知科学探究中表达和交流的益处,同时在表达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改进。也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探究能力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验,但对科学的一切依然觉得新鲜、好奇,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很容易调动。但由于二年级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可以选择游戏的形式,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能通过亲身实践制作出气垫船模型,并探究控制气垫船的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能初步体验反思探究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材料:纸杯、塑料饭盒、安全剪刀(适合低年级学生操作)、马克笔、实验记录表。

  教师材料:课件、气垫船模型等。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个子像楼房,声音像汽笛。只在水里走,不在路上行。”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物体呢?

  生:船。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艘与众不同的船,请同学们睁开你的大眼睛好好瞧瞧哦!这是什么船呢,你们见过吗?(播放气垫船在海上飞驰的视频片段。)

  生:这是气垫船,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师:你真棒!真是见多识广啊!那你们想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气垫船吗?

  生:想!(全班齐答)

  师:那今天我们在科学课中学习做“我的气垫船模型”。(板书主题。)

  意图:气垫船这一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本来就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所以在教学导入时,我借助适合此年龄段的谜语引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气垫船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得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大大提高。

  二、设计制作

  1.阅读资料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举行一个气垫船模型大赛,大家想不想作为参赛选手来参加比赛呢?(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想)那现在先请大家认真阅读老师发给大家的关于气垫船的相关资料。并思考问题: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

  生:气垫船可以将空气向下吹,船就可以被吹起来,所以船就会离开水面。

  师:你阅读能力真好,所以同学们听懂了吗?气垫船会将空气向下吹,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气垫,从而脱离水面。(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解)

  意图: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简单文字的理解,简单了解气垫船的原理,为后面的制作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2.开展任务

  (1)任务一:材料超市。

  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选材料。我们先认识材料:有纸杯、塑料饭盒、剪刀、马克笔。(学生认识材料。)

  师:在正式开始制作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第一,认真倾听每一个步骤。第二,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可以对着别人,也要小心扎着自己。第三,音乐响起实验开始,音乐停止时,希望同学们把材料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坐端正。(音乐响起。)

  意图:老师把对科学课的要求(规范、安静、有序)在制作气垫船模型活动中有意识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地渗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一开始就提出比赛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投入于气垫船模型的制作中。

  (2)任务二:制作“我的气垫船模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步骤。(教师通过PPT中的微课视频一步步展示并讲解气垫船模型的制作过程)

  意图:微课视频比图片和文字更适合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制作。

  师:在这个要求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你们会做了吗?谁可以做小老师,给大家再讲一遍制作过程?

  生1:……(复述制作过程。)

  意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为后面的表达交流环节进行铺垫。

  师:大家清楚怎么制作了吗?让我们开始吧!(学生制作模型,教师巡视指导。)

  (音乐响起,制作停止。)

  师:那么请大家看过来,这是A同学做的气垫船模型,我想让它动起来,该怎么做呢?(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师:大家也试试自己的小船能不能动起来?试试怎样才能让气垫船前进得更快呢?

  生1:朝着前进的方向吹。

  生2:用力使劲吹……

  师:好了,相信大家已经做好比赛的准备了,现在请各位参赛选手们放下自己的小船,竖起耳朵,认真听比赛规则,违规的选手会被淘汰出局的哦!(PPT出示比赛规则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同一起点、同一终点,每次比赛两人同时进行,先到终点者为胜,每组选出1个冠军。)

  点评:二年级学生的好胜心也很强,这里一定要明确比赛制度和规则,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以免发生混乱。

  三、比赛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气垫船模型比赛,并选出获胜者。

  四、表达交流

  师:有哪位获胜者愿意来谈一谈自己成功的秘诀?(PPT引导学生从制作过程和气垫船比赛过程两方面来谈谈成功的经验。)

  生:我制作的时候圆洞剪的很圆、我很用力地吹起、我把空气吹到杯子的这个位置(手指杯子内壁的前部)

  师:非常棒!刚刚这三位获胜者的经验,对你们有帮助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请大家在组内分享一下吧,每一个人都要说一说,也要学会倾听哦!也可以在别人分享完后,给别人提提改进的建议哦。

  意图: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可以先请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在全班进行表达,教师给予修正和评价,教师先请获胜者谈谈成功的经验,使得没有获得成功的同学会非常想听听别人是怎么做的,在这个时候恰当地去表扬善于倾听的学生,有意地强调倾听的习惯,教师再对成功者的语言进行修正,为学生梳理出规范的表达评价的方式,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经历这一探究过程。

  五、反思评价

  师:同学们,如果老师要再一次举行气垫船比赛,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吗?你会如何改进呢?刚才其他同学的经验以及他们提出的改进建议,哪些是对我们有帮助的?请把它们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里。

  意图:让学生在表达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促进反思,在反思后学会评价。

  六、延伸

  师:今天各位参赛者们都表现得太棒啦!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结合大家的经验和建议,回去再次制作并实验,使气垫船模型前进得更快!同时,大家今后可以与同学多多交流经验,这样你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了,那你离冠军还远吗?

  点评:课堂的拓展部分,老师让孩子们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并最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目标。

  【教学反思】

  回顾《我的气垫船模型》这课前后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车和船这类研究项目对二年级好动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利用视频导入,再一次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情绪推至高点,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下面的教学环节更容易进行。

  2.教学环节要合理。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课的课堂要多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设计了气垫船模型比赛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思,思中获。

  3.利用微课解决难题。动手制作气垫船模型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是看步骤图还是看老师演示,都存在视觉的遮挡和不够形象,所以我又做了微课视频来介绍制作过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有趣的微课视频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制作的步骤,保证探究的成功。

  4.实验材料要简易、易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选择让他们易操作又能够在家制作的材料,以此保证在课堂和在家里都能够完成探究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总结点评】

  以学生喜欢的谜语的形式点题,并且利用视频导入引出课题的方法,不仅开门见山直击主题,而且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与兴趣。利用微课来进行设计制作气垫船的教学,新颖别致,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二年级学

  生的模仿能力很强,通过认真地观看微课视频,基本上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自己的气垫船模型。最后的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环节,除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表达分享之外,也可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全班以及老师面前进行表达和分享。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家园

  教学案例

  1.

  荒岛生存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以采摘野果和野菜、捕捉小鱼小虾充饥,砍树建屋、造船等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荒岛生存离不开动植物,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迁移到我们的现代生活衣食住行同样离不开动植物,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分析:漫画故事阅读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阅读野外生存连环画,提出荒岛上如何生存。学生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从漫画中搜集信息并记在记录单上,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

  【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彩笔、画纸、动植物爱心标牌的图片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跟随老师和夏令营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荒岛上,荒岛上景色迷人,也发生了许多新奇的事情,如:我们可以像原始人一样住进山洞;除了搭帐篷我们还可以自己用树

  枝造房子等……

  师:谁能说一说在荒岛上要想生存下来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需求?

  生1:采集野果、野菜,捕捉野生小动物,解决了生活中吃的需求。

  生2:扎帐篷或者砍伐树木建造木屋,防止风吹雨淋,解决了住的需求。

  生3:利用树木造小船或者木筏,解决了出海的需求。

  生4:用树叶编织草帽,解决防晒的需求。

  师:通过自己的双手与智慧解决了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假如我们也去荒岛体验生活,你准备怎样利用岛上的资源生存下来呢?请将你的想法,分别按衣食住行四项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生1:我也想摘树上的野果吃,也可以捉水中的小鱼小虾。

  生2:我可以在荒岛上找一个山洞,把帐篷扎在里面住下来。

  ……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可以利用岛上的动植物为我们提供食物。

  生2:不仅食物,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植物。

  生3:荒岛上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师:看来荒岛上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那我们现实的实际生活能离开动植物吗?

  生1:我认为可以离开,我们可以吃面条。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面条是小麦做的,也属于植物。

  生3:我认为可以离开,之前我在网上看见过说人可以吃沙土。

  生4: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我们人只能吃一点点沙土,不可能一直吃沙土啊。

  生5:我认为可以离开,我看过荒野求生,人可以吃皮带。

  生6: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皮带也是动物的皮做的,所以不能离开。

  师:我们的实际生活到底能不能离开动植物呢?我们来看这些物品,你知道这些物品从哪里来的吗?它们属于动物、植物还是其他?

  生1:衣服是由棉花制作的,棉花属于植物。

  生2:馒头是由小麦制作的,小麦属于植物。

  生3:牛奶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奶牛属于动物。

  生4:纸张是由树木制造的,树木属于植物。

  师:现在请你思考,我们的现实生活能不能离开动植物?

  生:不能!

  师:所以说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样离不开动植物。我们该如何对待身边的动植物呢?

  生:我们要保护身边的动植物,不随意践踏草坪、砍伐树木。

  师:在我们校园里就有很多植物,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来保护动植物,我们接下来给校园的植物做个爱心标牌吧!

  (生活动:制作爱心标牌。)

  师: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了在荒岛上生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样离不开动植物。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为我们校园的植物做了爱心标牌,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能够更加爱护与珍惜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在分析如何在荒岛上生存时,就已经意识到生活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需求。当教师提出假如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衣食住行等角度讨论如何直接利用岛上的资源而保障生

  存,学生会仅限于在荒岛上生活的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岛上所有的资源。其中人们的现代生活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认知更加完整。

  【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是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资源(如植物被加工的过程),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2.我们的小船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第二课《我们的小船》延续上一节课的故事,同学在荒岛夏令营生活总想着做一只小船或者木筏,想象着划着自己建造的小船在海边航行。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都有着自己制造小船的强烈欲望,而且他们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出多种造船方案(准备单元中有制造气垫船模型的经验),而且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用胡萝卜代替树干制作独木舟,用橡皮筋和木棒代替藤条制作小木筏等进行制作,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体验设计与制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在限定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2)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小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通过让学生自主制作小船,让学生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胡萝卜、竹片刀、气球、筷子、绳子、橡皮筋、小木棒、三角布、塑料泡沫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野外生存夏令营同学们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幅图都讲了哪些内容?

  生1:他们在海岛上眺望远方,欣赏着海岛的美景。

  生2:在山顶讲述自己夏令营生活的新奇体验。

  生3:他们幻想着像自己制造小船。

  师:非常好!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要是我们也在海岛上,怎样利用岛上的资源来造船呢?

  生1:把树干挖空做成独木舟。

  生2:把木头捆绑在一起制造一只木筏。

  生3:可以用旧船上的三角布做一艘大船帆。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这些想法真的可行吗?请你们设计一只小船的模型,证明你们的想法吧!另外在设计时同学们请注意,你们只能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哟!

  学生开始设计并汇报。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需要的材料开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船吧!制作完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的水盆里来试一试,看看小船能否浮在水面上。

  (学生制造并展示。)

  师:制作时间结束!老师刚才看大家制作都特别认真。哪位同学想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小船?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制作的?

  组1:气球好比是羊皮囊,但是吹鼓了之后系扣很难,要把气球捆牢……

  组2:独木舟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用刀很危险,差点把手划出口子……

  组3:在制作帆船时船帆挂的位置很重要,太大小船容易翻……

  师:同学们制作的小船都各有特点,想一想你的小船有哪些缺点?又有哪些优点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小船都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

  生1:我做的是独木舟,优点是制作简单,缺点是不够稳定容易翻船,哈哈哈……。

  生2:我的羊皮筏制作起来很困难,但是很稳定。

  生3:我做的帆船的帆太大了,船在水中根本立不住,本来想船帆越大跑得越快呢……

  师:同学们都能够完成自己小船的制作,都很了不起了!同学们下课的时候可以相互比一比,看看别人的小船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看看自己小船的设计和制作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阅读漫画故事、动手制作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教学中设计的方案与实际制作的作品还有些差距,大部分学生不能规规矩矩地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因此后期的作品与设计方案就关系不大了。建议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如果有修改也应该先修改图纸然后再进行制作,帮助他们意识到工程师和建筑师就是这样做的。

  【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极其浓厚,动手能力也较强。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浪费材料的问题、小组协调合作的问题还时常存在,教师教学中应多多关注。

  3.我们的家园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第三课《我们的家园》延续上两节课的故事,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主人公回到校园与小伙伴们的对话情景,引出有的物品是“自然形成的”,有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为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看完漫画后,也会有和图中小朋友一样的感受,求知欲好

  奇心一样很重,因为他们对于荒岛生活的真实情景是陌生的,他们头脑中的已有信息大部分来自现代生活中的人工世界。

  因此故事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获取关于荒岛上的自然世界的知识的来源,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之后组织教学就更好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荒岛上的物品哪些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引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对比。

  (2)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3)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这一问题,意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习手册、彩笔、画纸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同学好!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学校,讲述他们荒岛求生的故事,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听,把他们当明星一样问东问西,想了解在荒岛上的生活是怎样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呢?

  生1:我想问问他们荒岛上的野果、野菜好吃吗?小鱼和小虾怎么做熟呀?

  生2:住在山洞里有没有被子呀?冷不冷?

  生3:岛上有没有野兽,遇到危险怎么办呀?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关心,请你们回忆一下,开始他们来到荒岛上之后都利用了哪些岛上资源才生存的呢?这些资源哪些是天然形成的?

  生1:我知道他们到树上摘野果、到山坡采野菜来吃,野果、野菜是天然形成的。

  生2:我知道他们到大海边里捕鱼和虾来吃,小鱼和小虾是大海里生活的,也算自然形成的。

  生3:他们也用到帐篷、帆布、手电筒、照相机、绳子等材料,但是这不是自然形成的。

  生4:他们住的山洞是原来就有的,属于自然形成的。

  ……

  师:后来他们又制造了哪些物品呢?

  生1:头上带的草帽,是他自己制作的。

  生2:后来从山洞搬出来,住进了木房子,木房子是他建造的。

  生3:搭的帐篷。

  生4:出海捕鱼用的小船是他们制造的。

  ……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搜集相关信息,从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表述。)

  师: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看看周围的物品中哪些物品是自然形成的,哪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小组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生1:人工制造的有:手机、电视、汽车、楼房、学校、桌子、椅子、书包、衣服……

  生2:自然形成的有:大树、麻雀、小燕子、高山、河流、土壤、岩石……

  师小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师:我们的生活比起荒岛生活可是先进多了,他们戴的是草帽,我们戴的是凉帽;他们用瞭望塔,我们用手机;他们坐木筏,我们坐轮船或快艇。想一想,人们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的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是不是也会带来一些坏处呢?

  生1:对,人们为了生活乱砍乱伐,森林遭到破坏。

  生2:工厂制造产品的同时排放了大量的烟尘,污染了空气。

  生3:还有的人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生4:我妈妈说毛皮大衣是动物的皮制造的,为了爱护小动物以后就不买了。

  ……

  师:你们说的真对,人们在改善生活的同时应该注意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不乱捕杀小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用你们的画笔把你们心中美好的家园绘制在画纸上吧。

  生:(绘制自己心中理想的美丽家园。)

  【教学反思】

  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有的学生总是认为的生活世界就是自然世界,而我们的现代化大都市就是人工世界。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从山洞到木屋、从采摘野果到开垦农田等活动其实就是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人工世界是靠人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分析人类在改造世界给自己带来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着自然世界,从而向学生渗透爱护自然的意识。

  第二单元

  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案例

  2.

  我们来造纸

  【教学分析】

  《我们来造纸》是第二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起始课,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用技术生产的过程,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本课选择了非常吸引学生的手工造纸活动作为体验,获得感性体验后再深入感受科技产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教材第一部分由图片引入,通过小朋友阅读、写字、画画的场景,提出问题:纸是怎么来的呢?

  第二部分是手工造纸活动,教师讲解手工造纸的步骤并演示,学生开始自己进行手工造纸的制作体验活动。通过实际的技术体验提升学生感性认识,之后才能如实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部分是表达交流,也是本单元要着重完成的科学探究目标,造纸活动完成后,学生向同伴说一说自己手工造纸的体会,简要描述过程,与同学讨论、交流。既要求准确地表达,也要求认真地倾听。

  第四部分是阅读,通过阅读,从信息记录的载体、记录方式、传递方式的古今发展变革,体会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感受,基于之前造纸活动实际动手的体验和感受,体会阅读材料中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

  通过造纸活动的实践,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

  通过活动和阅读体会到科技带给人们的进步,感受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废纸;水杯;木棒(捣碎纸用,可替换);水槽;纱网;干毛巾(干海绵)。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我们每天学习生活、上课、看书、写字都离不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什么呢?

  生:纸!

  师:那你们知道吗?纸是怎么来的呢?

  生:造纸厂生产的。

  师:那造纸厂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生产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造纸?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造纸!

  2.制作:手工造纸

  师:首先请大家看一看,手工造纸需要哪些步骤呢?怎样才能造出一张纸,请看。(播放手工造纸的视频)

  师:大家看的真认真!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图(出示造纸的图)谁能来讲讲手工造纸分哪几步,都要干什么?

  生:(学生根据图片回忆造纸步骤)

  师:真棒!你说的真完整!老师今天提供给大家的材料有(出示实验材料图片):废纸;水杯;木棒(捣碎纸用,可替换);水槽;纱网;干毛巾(干海绵)。大家看到了我们造纸要

  用到水、还有很多废纸,所以,老师提醒大家:实验中注意桌面、地面整洁,不要把水洒出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成为

  “整洁小能手”!有没有信心成为“整洁小能手”?

  生:有!

  师:好,请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手工造纸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控制进度,帮助学生将制成的纸转移到晾晒的地方)

  3.表达交流

  师:好的,我们已经利用废纸再造了新纸,等纸晾干就可以了。那么在刚才的造纸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感受?好玩吗?还有没有别的体会呢?

  生1:手工造纸很有意思。

  生2:但是我觉得手工造纸很麻烦,如果纸都要这么造的话,会很慢。

  生3:我觉得很环保,因为我们是用废纸做出了新的纸。

  ……

  师:是啊,手工造纸很有趣,可就是感觉有些慢,还有点累。可是你们知道吗?造纸术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呢(出示古代造纸图片),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世界上是没有纸的,没有纸可怎么写字啊?

  生:写在龟壳上。

  师:是的,没有纸最开始人们只能把文字或者图画刻在龟壳上(出示龟甲照片),可龟壳又难找,写的字也少,很不方便;后来人们发明了竹简(出示竹简图片),用砍下来的竹条用绳子穿起来来记录信息,比龟甲好用了很多,可是竹简很重也很厚,一卷竹简也记录不了多少信息,而且制作竹简也需要很多工艺;过了很多很多年,发现某些植物经过处理后可以做出纸浆,然后用纱网抄纸,再晾干,就做成了纸。谁能说说,纸出现了以后,相比之前的龟壳和竹简,有哪些好处?

  生:纸轻,而且一张纸可以写很多字,用纸做成一本书也没有多重。

  师:真厉害!但是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有了电脑,有了pad,有了电子书,比纸更厉害了,薄薄的一个pad里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还能在pad上直接记录存储,都不需要纸了。

  师:(出示龟背到竹简到纸到电子书)看,从写在龟背上,到存储在电子书里,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生1:方便!

  生2:简单!

  生3:便携!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随着科技的进步,从古至今,信息记录的方式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出示刻字到书写到打字到语音输入的图片)谁来说一说?

  生:(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方式的变化,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并追问分别有什么好处。)

  师:看来,科技给我们的记录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再来看看信息传递的方式(出示驿马传信到航空信件到电话到网络通讯)谁来说一说?

  生:(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变化,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并追问分别有什么好处。)

  师:看了这么多的变化,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生1: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生2: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更方便。

  ……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太棒了!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考虑到学生活动需要的时间较多,所以采用视频的方式直接教给学生手工造纸的方法,并提问巩固,为了达成表达交流的探究目标,在交流体会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倾听,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后一个环节是阅读,二年级孩子不能完全自主地阅读,所

  以对应着图片,讲解了信息记录媒介的变化,也是为孩子们做一个例子,利于之后学习记录方式和传递方式时能够自己看图阅读,表达看法,从而切实地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多体验,多感受,多表达。

  【总结点评】

  本课通过身边情境引发学生提问,身边最常见的纸是从哪儿来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制作出来的?用贴进学生生活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紧接着指导学生用废纸亲手体验手工造纸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动手感受造纸技术,体会手工造纸的不易,之后与同学交流造纸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提升科学核心素养。最后通过古今信息科技对比的指导阅读,更加深刻地感受科技带来的变化。在学生经历真实体验过程的同时,深化科学探究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

  3.

  装订我的小书

  【教学分析】

  本课紧跟上一课的手工造纸,利用上节课的造纸成果继续进行加工——装订,通过体验老式线装和现代订书机装订两种方法来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目标】

  (1)

  了解订书机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会使用订书机装订。

  (3)

  体会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4)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每组:棉线;剪刀;订书机(配订书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经过了几天的晾晒,我们完成了手工造纸的最后一步,得到了我们亲手制作的手工纸。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的纸,我们真是太棒啦!怎么才能把这些纸张变成一本小书呢?

  生:把它们订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些纸装订成自己的小书。

  二、制作:装订

  师:看!(展示已经装订好的小书)这是老师已经装订好的小书,你能看出来我是怎么装订的吗?想一想?

  生1:老师是用线穿上的。

  生2:老师在纸上打了孔,然后用线一张一张的穿起来

  师:真聪明!你们的观察真细致!(出示步骤图)首先用铅笔尖打洞,然后将棉线穿过,再打一个结就可以了,很简单。同学们也想试试吗?

  生:想!

  师:但是在开始装订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能做到吗?

  生:能!

  师:请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装订自己的小书。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少数同学打结有困难,提示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师:好的,请材料员回收材料放好,取回另一盒材料。

  师:谁认识它?(出示订书机图片,展示订书机。)

  生:订书机。

  师:观察一下,订书机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底座,手压的,放订书针的槽(展示)

  师:嗯,有底座,压柄还有钉槽,下方还有一块成型板。那就请大家用订书机把小书的封皮和封底订起来吧。注意观察、思考,订书机是如何装订的?每个结构都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活动,教师提醒注意安全,不要订到手指)

  师:好的,请材料员整理材料并放回。

  师:你刚才是如何使用订书机的?订书机是如何工作的呢?

  生1:压下手柄后订书针很尖,可以直接刺破纸,然后手一使劲,两个针尖就向里弯,就订上了。

  生2:订书针向里面弯是因为成型板的原因,成型板是凹槽的,所以订书针也弯成凹槽的样子。

  师:你们说的太对了,真是善于观察!

  三、表达交流

  师:刚才我们尝试了用订书机和用线两种不同的装订方法,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1:我更喜欢用订书机,更省力。

  生2:订书机订得很结实。

  生3:用订书机订很快。

  ……

  四、阅读

  师:订书机的发明让我们再也不用一个个的打孔穿线地来装订了。订书机让我们的装订变得更便捷,这都是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订书机是大约50年前一位美国人发明的,其实这么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订书机家族早就更加壮大了,想不想一起来看看?

  生:想!

  师:(展示现代装订工具的图片)大家认识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

  师:有环保的无钉订书机,还有便携的小型订书机,还有不需要按压的电动订书机,还有非常全自动的大型装订机,一般在工厂中使用,很快就能装订好很厚很大的书。

  师:今天我们收获了一本完全是自己制作的小书,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订书机是怎么订书的。

  生2:我知道了订书机比用线装快多了。

  ……

  五、拓展

  师:你们太棒了!请大家回家看看自己周围的其他科技小产品,比如说指甲剪、弹簧笔等等,看看他们有怎样的结构和功能,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

  生:好!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保持了教材的整体性,利用上节课制作的纸张加工成一本小书。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装订,让学生在使用两种方法的实际操作中体会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订书机的结构,让学生从切身的使用中认识到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总结点评】

  本课以5个部分进行教学,既承接上节课的手工造纸活动,又认识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启发下节内容。同时在整节课中,教师始终贯穿培养学生简要讲述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活动过程和结论的能力,通过积极的讨论、交流和展示介绍,充分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科技产品体验会

  【教学分析】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侧重对于工程和技术进行综合性的体验活动。以活动“科技产品体验会”为主线,边体验边记录,多方面多角度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后学生表达交流使用过的科技产品和使用感受,之后总结得出结论,用新颖有趣的“结果子”的形式来表达,更适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最后从衣食住行四方面阅读拓展,通过对比更全面地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完整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通过对不同科技产品的体验记录对不同科技产品的使用感受。

  (2)

  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科技产品体验的使用感受。

  (3)

  通过科技产品体验的实践,能简要讲述其他科技产品的使用感受。

  (4)

  能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学准备】

  器材准备:计算器、普通秤、电子秤、电动充气泵、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活动:科技产品体验会

  师: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今天的“科技产品体验会”!今天在这个体验会上,老师邀请大家体验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今天要体验的几个科技产品。

  师:(展示图片:计算器、普通秤、电子秤、电动充气泵、放大镜、显微镜)大家认识这些科技产品吗?有没有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介绍,教师补充完善,同时提示大家体验时注意爱护器材、小心用电)

  师:认识了这些科技产品后,我们即将开始体验。不过今天,我们不但要体验,还要打分,要评价,要把你体验后的感受记录下来,就记录在体验记录表里,你认为哪个产品满足哪一条就打“√”。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小小体验家”们,出发吧!

  (学生按顺序体验各项科技产品,教师巡视)

  二、表达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感受?

  生:(展示记录单,同时讲解)

  师:嗯,这是他的体会。

  师:我们还使用过哪些科技产品?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生1:我用过空调,可以使房间内变得很凉快。

  生2:我坐过飞机,可以很快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

  三、得出结论:

  师:哇,大家说的可真好!看来,很多科技产品都会改善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好的体验。请大家看看这棵茂盛的苹果树,它象征着我们所有的科技产品,你能帮它结上小苹果吗?小组讨论,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苹果树上结的小苹果最多!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科技产品之树呢?

  生1: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有手机,还有电饭锅,还有电磁炉。

  生2:飞机、高铁、汽车都使我们更快捷。

  ……

  师:说的太好了!说了这么多的科技产品,谁能总结一下科技产品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吗?

  生:科技产品让我们更便利、快捷和舒适。

  师:嗯,这是你的结论,说的真棒!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四、阅读: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师:科学技术其实从各个方面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出示阅读内容)。看,在古代我们只能用织布机来织布,需要人来操作,织布很慢,而且质量也不好,现在我们能造出全自动的织布机,可以很高效地生产很多布,也能轻松改变花纹和颜色。这是科技带给我们衣服上的改变。还有什么吗?谁能根据图说一说?

  生1:原先只能靠扇扇子来凉快,现在有了空调,只需要一按,就有很舒服的凉风。

  生2:古代出门只能靠走路,有钱人才能雇个马车,但是也很慢,有时候到另一个城市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很颠簸,现在有了高铁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

  ……

  师:科技无处不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单单是衣食住行,以前出门不带钱是什么都买不到,现在有了手机支付,只用拿个手机就够了,这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完整学习过程,从亲身体验,到头脑风暴,再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少量的体验到生活中涉及衣食住行四方面的科技产品,一步步地扩大观察感受范围,从而尽可能全面地感受到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第三单元

  四季与生物

  教学案例

  1.春夏秋冬

  【教学分析】

  本课从春夏季节的比较入手,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两个季节的气温、白天光照时间长短、动植物的表现等等都是不同的。然后搜集事实证据——四季的不同现象。在搜集事实证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搜集四季里的天气现象,四季里的动植物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对四季形成总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有不同的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常见的自然规律进行简单描述。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准备不同季节的衣服、太阳落山时刻表以及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制作四季大转盘的卡纸、尺子、剪刀等。

  (2)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同学们,春去夏来,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从视频中找出春季和夏季的不同景象。

  生:天气变热,大树变得茂盛……

  (2)科学描述: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了四季的资料,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春季和夏季的不同景象吗?

  生:我发现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换上了夏季校服。

  师:对的,你观察得真仔细!夏季天气变热。

  生:(指着课程表)我们换了新的时间表,开始午休,放学也晚了。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给你鼓掌!夏季白天时间变长了。

  生:我带来了不同季节的照片,我发现春季花儿开放了,夏季植物长得更茂盛了。

  师:对,植物也在不断生长着。

  (3)过渡: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它们各有什么现象?

  讨论:其他的季节的现象。

  (4)活动:连一连,把四季和对应的天气、动植物和人们活动连起来。

  天气炎热,植物茂盛

  气候温和,万物复苏

  天气寒冷,动物冬眠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放风筝、踏青

  赏菊、登高望远

  堆雪人、滑冰

  游泳、吃西瓜

  气候渐凉,植物落叶枯萎

  结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

  (5)表达交流:我最喜欢的季节。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说理由。

  (6)设计制作:四季大转盘,教师引导孩子用卡纸、尺子、剪刀仿照天气大转盘的形式,从小到大的圆盘上分别写上不同天气、动植物、人的活动。每组同学分工合作,集体制作一个四季大转盘。

  (7)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转动四季转盘,将四季变化与现象相对应。教师把自制的大型四季转盘贴到黑板上,邀请几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玩,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看他们玩得对不对。

  生:我转到“冬季”。

  生:我转到冬季的天气,“天气冷,下雪”。

  生:我转到人们的活动“穿厚衣服、滑雪、堆雪人”。

  生:我转到动植物“杨树落光叶子”。

  【教学反思】

  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二年级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不够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无话可说,一种是表达不规范。在授课过程中,我比较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后表达,另外我布置了孩子课前留意生活中的变化和搜集关于四季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做到有效表达。而且教学过程灵活多样,采用了玩四季大转盘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激发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点评】

  在讨论“其他季节里的现象”和表达交流“我最喜欢的季节”中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如果希望讨论交流能够有效,一定建立在长期坚持观察四季的天气现象和动植物现象的基础之上,学生有生活经验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才能对四季有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2.四季与动物

  【教学分析】

  第二课的重点讲四季对动物的影响。本课要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事实证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搜集事实证据侧重四季对动物的影响。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物的变化,搜集事实证据——四季对动物的影响。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搜集四季里有趣的动物现象的资料。如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

  (2)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冬天里的小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冬季里小动物们在干嘛呀?

  生:青蛙冬眠。

  师:在寒冷的冬季,很多动物缺少食物,就会躲在洞里呼呼大睡,等待来年春天再醒来。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吗?(蛇、熊……)适时出示幻灯片图片。

  生:老师,小松鼠冬天冬眠吗?

  师:松鼠有很多种类,有些种类的松鼠是不需要冬眠的,如北美红松鼠、虾夷松鼠;有些松鼠是会冬眠的,如金花鼠、极地松鼠。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

  生:我知道小燕子会飞到南方去。

  师:对,许多鸟类会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躲过寒冷的冬季,第二年春季再飞回来,像小燕子、大雁都是,我们在冬季是见不到它们的。

  总结:冬季天气寒冷,小动物们都有过冬的本领。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为下面的搜集事实证据提供一部分资料。孩子们看视频和凭借生活经验里对四季的认识会得出寒冷的冬季有的动物会储存粮食,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动物会迁徙等等,然后扩展到四季里动物有趣的现象。

  (2)表达交流:四季里动物有趣的现象。课前布置了同学们搜集四季里有趣的动物现象的资料。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多媒体展示影像资料小松鼠、大雁、小青蛙、小羚羊、小燕子等动物在四季里有趣的现象。

  (3)活动:填一填。

  常见的动物

  松鼠

  大雁

  熊

  狗

  春季

  夏季

  秋季

  储存食物

  南飞

  冬季

  北飞

  冬眠

  吐舌头

  (4)游戏:角色扮演——四季变化中的动物。先小组内交流展示。教师准备好小动物的头饰,鼓励一个小组上台戴头饰来表演,让孩子们边表演边做动作边介绍。

  (5)迁徙应用:准备关于四季与植物的资料。请你根据这节课学到的四季与动物的知识,搜集资料,准备“四季与植物”的交流会。幻灯片展示要求:可以用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形式展示自己搜集的事实证据。为下一课的科学交流会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本课要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事实证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搜集事实证据侧重四季对动物的影响。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总结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形式展示自己搜集的事实证据。教师还要准备好小动物的头饰,让孩子们边表演边做动作边介绍四季里动物有趣的现象。

  3.四季与植物

  【教学分析】

  第三课要求学生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搜集证据侧重四季对植物的影响。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本课教材别出心裁地以科学交流会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表达形式对四季里植物的不同生命现象进行表达和交流,既达成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搜集证据侧重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搜集四季里有趣的植物现象的资料。如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

  (2)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星期布置了大家搜集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现象。现在很多同学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先来问问准备好的同学们用什么方式来展示?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图画来展示,但是我们还需要时间来涂色。

  生:我们小组准备了调查表。

  师:仿照上一课《四季与动物》的调查表制作,真不错!

  生:我们小组查找了一些资料跟大家分享。

  师:嗯,搜集的资料可真不少,你们可以把资料内容再缩减一些,让同学们听的更明白。

  2.活动:准备“四季与植物”的科学交流会。

  3.表达交流:“四季与植物”的科学交流会开始啦!

  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把资料汇总后再在全班交流。

  4.反思评价:采用贴苹果树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进行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写在苹果图形上,然后贴在苹果树上。

  交流完成的同学可以用画星星的方式记录和评价小组同学的表现。

  表现

  认真

  积极

  根据表现画,最多可以画5颗

  上课认真听讲,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自信

  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合作

  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创造性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同时给小组同学画星星。

  5.接龙游戏:每人说一个季节变换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例子。可以小组内手拉手接力,也可以一排或一列进行接龙游戏。

  【教学反思】

  在本课我们别出心裁举办科学交流会,既达成知识目标又培养科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前期的搜集四季对植物的影响的资料特别重要,这是决定科学交流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前期鼓励孩子通过询问老师、家长、查阅资料等办法搜集素材,然后通过图片、实物、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总结点评】

  本单元最大的亮点是通过设计玩转四季大转盘、角色扮演、科学交流会、接龙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其实是阶梯式攀升的,从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游戏中简单表达到能在角色扮演和科学交流会中有条不紊地表达,这本身就是进步。所以放手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畅所欲言。

  善于鼓励孩子,善于用多种方式评价孩子,例如画星星的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激励方式。

  第四单元

  力和形变

  教学案例

  1.推力和拉力

  【教学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利用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推力和拉力。教材先通过玩水枪的场景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推和拉。然后,让学生交流对推、拉的感受与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推力和拉力的概念。进而通过“谁动了”活动,进一步达成知识目标:“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水枪、水、常见推拉活动的挂图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玩水枪

  师:(出示推拉式水枪)同学们,你是怎么玩水枪的?

  生:(交流各自玩水枪的经验。)

  (设计意图:简单的谈话,帮助学生聚焦学习内容:推和拉。)

  二、观察活动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推和拉,你能说说在下面的场景中,他们是在推还是在拉吗?(PPT出示场景图片)

  生:(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人物在推还是拉。)

  师: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导学生说一说物体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并说说理由。)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形成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三、游戏:谁动了

  师:(PPT出示游戏活动图)讲解游戏规则和安全提示:

  (PPT出示)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下列活动:1.互推手掌,看谁先被推动。2.互相用力拉,看谁先被拉动。

  安全提示:游戏时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生:(汇报交流。)

  师:(PPT出示小结):我们把物体向外推开的时候用的力是(),把物体朝着自己拉过来的时候用的力是()。(填推力、拉力)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力和拉力,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拓展活动

  师:请你在课后帮老师想个办法,用像皮球一次性击倒所有纸杯(PPT出示活动图片,材料),应该怎么做?看谁的方法最好,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尝试体验,指导学生想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通过不同的活动观察、感受推和拉,建立起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对于概念的建构并没有越俎代庖。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之后进行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对学生的活动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又不能放手不管。

  【总结点评】

  对于科学概念一定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本课层层递进,先初步形成推力和拉力的概念,再进一步利用生活场景加深理解,最后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将推力和拉力变为自己的一种行动,深入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

  2.形状变了

  【教学分析】

  本课先从“玩跳跳球”场景展开,让学生观察跳跳球的变化,发现形变。教材再进一步设计观察活动:身边常见事物是否都会发生形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力不能使硬的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吗?”基于认识基础,多数学生会给出这样的结论:力可以改变软的物体的形状,但不能改变硬的物体的形状。基于此,教师可根据制订的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并对这一结论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达成知识目标:“知道力可以使

  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跳跳球、橡皮筋、塑料瓶、玻璃瓶、水、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跳跳球

  师:(出示跳跳球)同学们,这个跳跳球怎么玩?

  生:(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演示能更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更好地聚焦课堂。)

  二、观察活动

  师:跳跳球有什么变化?

  生:(学生说出跳跳球的变化。)

  师:(PPT出示气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如果我们给它们用力,它们会发生变化吗?

  生:(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生:(实验结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观察,帮助学生发现力可以使物体变形,并产生问题:力能改变硬的物体的形状吗?)

  三、实验验证

  师:(PPT出示两个装满水的瓶子,一个塑料瓶,一个玻璃瓶)

  (PPT出示实验方法:)

  请你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的玻璃管里的水柱有什么变化,并写在记录单上。

  生:(汇报交流。)

  师:玻璃管里的水柱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软的物体变化比较明显,硬的物体变化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

  四、反思评价

  师:这次探究活动你做得好不好?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帮助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加上老师恰当的指引,使探究变得更加有序。本课引导学生经历了“问题-猜想-计划-实验-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使学生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结点评】

  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如果没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容易忘了要探究什么,要如何表达。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引导,包括在实验中加强指导,在表达过程中进行耐心的引导。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引导,避免学生产生过度依赖。

  3.制作小弓箭

  【教学分析】

  教材设计了“观察弓箭-设计制作-游戏-反思”几个环节,帮助学生将前两课学习的知识目标转化成一次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认识弓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制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创造竞赛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射箭比赛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和组员的弓箭都有什么地方做得好,我的弓箭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从而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活动,进一步理解推力、拉力和形变。

  (2)通过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小刀、棉线、牙线、尼龙线、钓鱼线、冰棒棍、塑料片、竹片、棉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弓箭

  师:(出示弓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弓箭,谁能说说图上标记的这些叫什么?

  生:(表达交流。)

  (设计意图:以弓箭为背景的情景创设,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弓箭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制作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材料超市里的材料做一把射得最远的弓箭,你准备怎么做?

  (PPT出示材料超市)请你在记录单上勾一勾,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弓箭。

  生:(学生勾选,展示、交流。)

  师:开始制作前请你仔细阅读安全提示:

  (PPT出示)安全提示:1.用热水时不要烫伤自己或别人。

  2.使用小刀时用力要均匀,不要伤到自己或别人。

  3.不可用小刀指向别人。

  4.小刀用完立即合上收好。

  师:请你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制作。(PPT出示制作步骤)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后的评比标准,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更多不同的弓箭,为后面的射箭比赛留下悬念,更能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

  二、射箭比赛

  师:(划定比赛区,进行比赛。)

  生:(开始比赛。)

  师:(宣布比赛前三名,展示学生作品。)

  生:(对比发现,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心,驱动学生主动反思,对制作的弓箭进行改进,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三、课后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许多让弓箭射得更远的秘密,回家后,请你对你的弓箭进行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课堂余热,在课余时间对弓箭进行改进,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

  制作后的表达交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对制作过程进行反思,倾听不同的想法,改进自己的弓箭。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地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教学设计一个交流的样本,通过记录单呈现,要求学生按这个样本“填空”式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准确、顺畅地进行表达交流。

  【总结点评】

  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这不意味着放任学生去随意地玩。在制作后的汇报交流环节,教师有意引领学生关注制作失败的原因,学生逐渐学会了反思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在学生中就会形成对反思的重视。在这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功不可没,这些材料的组成是直接指向活动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最终,这段教学活动达到了“放手而不放任,动手、动脑和动口相结合”的高度。

  对于评价,建议教师采用随堂评估的方式进行,并采取小组评、教师评和自己评等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小组评可由组内同学互评,组长记录,教师评可以采取口头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地给予表扬、奖励或批评、制止,必要时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评价宜采用一言两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要简便可行,形式多样。

  反思单元

  牛津大辩论的启示

  教学案例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是结合科学家进行表达交流的案例对本学期各综合探究单元中有关“表达交流”与“反思评价”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与反思。同时,本单元也是低年级段的最后一个单元,即本套教材探究要素训练的第一次循环的最后一个单元。因此,本单元不仅是对本学期的反思评价,也是对整个低年级学段的科学学习情况的总结交流、反思评价。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了解《牛津大辩论》的故事,了解表达交流对科学的意义,同时认识一些表达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反思回顾自己的表达交流的经历和表现,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3.

  知道表达交流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声音响亮、思路清晰等等。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奖状或证书、两年来的《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860年6月30日在科学史上发生过一场著名的“牛津大辩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了解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

  二、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一)布置阅读任务

  请大家分组阅读教材第41-42页,思考并讨论:

  1.牛津大辩论是为何而辩的?

  2.大主教是怎么表达的?

  3.赫胥黎和他的同伴又是怎样表达的?

  4.进化论最终赢得大多数人们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生分组阅读

  (三)集体交流讨论

  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四)小结

  看来表达交流对科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尊重事实和证据,所以要让别人相信自己的科学观点或发现就必须摆事实讲证据,必要时还要讲清楚科学观点发现或被证实的过程。

  三、回顾反思

  我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表达和交流。现在,我们依然在交流。有谁愿意向大家讲述一下这学期所获得的科学发现以及获得这个发现的探究过程?

  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他表达得怎么样?能否向他提点建议?

  我们自己的表达交流做得怎么样?

  四、活动:科学学习交流会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在这两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科学学习活动。大家在这两年的科学学习中表现得怎么样?

  你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科学学习表彰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表现,申请一个属于

  自己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一份漂亮而光荣的荣誉证书。想得到这份荣耀吗?

  不过,你得向所有的评审员陈述你获得这份荣誉的理由,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要讲事实摆证据哟!

  给大家1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我们开始组织申报演讲。

  (二)学生申报讲演

  (三)组织签名投票

  哪些同学说服了你?请给你认为优秀的同学投上宝贵的一票。(在他的申报单上签上你的名字)

  【教学反思】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教材简单概括成“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一下子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增添了趣味性。但孩子们对进化论冲击了教会还不能一下子理解。在这里需要教师作一些补述。

  牛津大辩论的故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教材边栏里的提示语有助于帮助学生提炼主题。

  科学学习交流会设计的“展示精彩”“申报荣誉”以及“投票表彰”非常巧妙地将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活动参与积极,热火朝天。当然,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的要求不要太高,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就是最大的成功。

  本单元最好安排两课时完成。

  【总结点评】

  本单元教学从科学史故事引入,再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自我反思,最后再以科学学习交流会(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和展示)作为整个低年级学段的学习“庆典”,不仅实现了本册承担的两项探究要素“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元认知和再训练,而且还实现了低年级全学段的大总结、大反思。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表现,申请到自己想要的荣誉,可谓其乐融融,收获满满。因此,这不仅是科学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更为孩子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注入了新的能量。

篇二: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

  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

  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

  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

  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

  3.

  观察与记录

  (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有

  序地、多方面地观察呢?这里有一些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我们先来学习观察方法吧!请问谁知道观察的顺序有哪些?(学生边回答边将答案写在黑板的一边)观察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以及从整体到局部。而多方面的观察有哪些方面呢?(同样,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可以从脚的不同部分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毛、脚趾数量、趾甲的大小和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注意,在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时也要注意观察的有序哦!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观察到更细小的地方。现在,就请同学们对照着老师发给你们的图片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写到记录单上(每位同学一张图片、一张记录单和一个放大镜)。

  (2)教师到学生间巡视,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

  4.处理信息:描述观察的结果

  (1)师:表扬同学们的观察记录!大部分同学都做到了有序、全面地观察。这里老师简单地举例说明一下怎样有序、全面地观察图中的脚,比如我选择先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的顺序,先观察图中整个脚的样子,然后再到局部的每一部分的情况,这时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如腿的粗细、腿上的毛的长短、疏密、颜色等,接着是脚掌、脚趾、趾甲等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师:观察之后我们就要和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轮流扮演答题的人和场外的同学,模拟打电话场外求助,描述观察记录的结果。那么要怎样描述才能让场外的同学更清楚你的描述,正确地对应到相应的动物呢?(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在班里进行交流。)老师给大家提示几点(PPT展示):1)描述要像观察一样有序全面,这样别人听起来才会形成全面的认识,不会混乱;2)描述要真实,符合实际;3)描述要详细准确,详细准确的描述才能够让听的人更加清楚,不会产生误导;4)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描述后请你和同桌对你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进行讨论,统一意见并完善各自的记录。现在就请你和同桌之间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吧!

  (3)教师到学生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都进行了描述并对部分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指导。

  5.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1)师:刚才同学们描述得很认真,表扬大家!我们一起来表扬你的同桌!现在,老师要请一些同学上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其他同学请拿出动物图谱,对照着图谱上动物的脚的特征,与讲台上的同学的描述相同的打“√”,不同的打“×”,没有提到的打“O”的方法来记录比较。请同学们在每一位上台的同学描述后都判断一下是哪种动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描述更准确。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呢?(如果学生的描述有错误、不规范或者比较无序时,教师在肯定

  和表扬了学生的表现之后,可以提出让全班学生探讨其中不足的地方。如果描述的不全面或不充分时,可以叫其他同学补充以及提示学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描述。)

  6.游戏:你说我猜

  师:最后,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说我猜。两人一组,一人逐步描述某种动物的特征,另一人猜出它的名称。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而本课要学生在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这两个新的科学探究要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有趣并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而又没有经历过的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将这个情境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探究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因此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其中,还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敢于开口进行描述交流。

  【总结点评】

  本课的探究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良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每个探究环节都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更深的体会。最后环节的游戏内容的设置,巩固强化了培养学生通过描述和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单元

  变幻的天气

  1变幻的天气

  【教学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情况已有基本的认知,但要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有一定困难,本课旨在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天气现象的关注与兴趣,尝试区别不同天气的特点,并用文字或符号等进行描述。同时也初步了解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下一课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知用口头语言、符号、肢体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相关的场景图、天气符号小卡片。

  其他天气现象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

  师:国庆长假很多同学家都有外出旅游的计划,我们可以了解旅游城市天气情况,提前做些准备。

  师指导学生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媒介每天都会对各地天气进行预报。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天气现象的关注与兴趣。

  2.了解天气现象名称

  学生分别利用互联网搜查天气预报,汇报交流查到哪些天气现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

  (如:上海是小雨,有微风;深圳是阴转晴,有微风;漠河是小雪,有微风;乌鲁木齐是晴天,不过有6级大风……)

  【设计意图】

  利用网络搜索自己即将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活动。通过此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知道利用网络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借此唤醒生活常识,知道天气预报一般会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常见天气现象的准确名称是什么。)

  3.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请3-4名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天气现象的特点,注意引导说出不同天气现象的区别。

  师小结:在区别不同天气现象的时候,主要就是根据阳光、云量等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描述。

  师出示几幅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交流,说出图片显示的天气现象及理由。

  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先指名几个学生说说天气现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后面的小组活动前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安排小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对天气描述的锻炼,在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关注到不同天气现象的更多特点,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对这些特点进行描述。老师在教学时不要止步于学生是否准确描述,而应开放课堂,哪怕学生只说到天气现象的其中一个特点,也

  要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达训练,以达成本单元进行语言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目标。

  4.游戏活动

  (1)猜天气活动。组织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通过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是什么天气。一定时间后交换角色活动。

  (2)天气符号对对碰。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常见天气现象场景及天气符号的图片,请学生把天气场景图与天气符号配对,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持续注意力较差,在课堂中穿插游戏组织教学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一个活动通过自己的描述能让对方明白指的是什么天气,对描述者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准确表达的能力,对猜天气的同学来说,则是进一步巩固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第二个活动也是进一步巩固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明白,除了用语言描述自然现象外,动作(身体语言)、符号等也可以描述自然现象。

  5.准备出游物品

  请学生简单交流,根据查到的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衣物、雨具等。

  【设计意图】

  与课堂导入情境相呼应,使学生初步感知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

  6.课堂小结

  师进行课堂小结: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我

  们可以根据阳光、云量等自然现象进行区别、描述他们。除了这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外,自然界中还存在有其他的天气现象。

  通过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龙卷风、沙尘暴、冰雹、霜等其他天气现象。

  【教学反思】

  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少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训练。另一方面,本课的科学知识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知道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即可,不需要从科学原理进行概念定义,只需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区别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即可。因此,本课设计从知道常见的天气名称、认识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到游戏,层层递进,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为主。通过由点到面的学生活动,在了解学生前概念并加以指导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表达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学。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关注到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几项活动组织课堂,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也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能力,充分激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天气的影响

  【教学分析】

  本课围绕旅游照片观察不同天气情况下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相关的资料、信息,巩固这一认知。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到天气的影响是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流畅地描述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能反映不同天气现象下动植物或人类活动的照片。

  老师:将学生提供的照片分类制作旅游照片小展板若干套,每套有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反映动植物或人的活动。

  【教学过程】

  1.观察交流照片反映的与天气现象相关的信息

  师出示两张照片(对比晴天烈日下戴太阳帽、墨镜的人群和雨中打伞的人群),请2-3名学生用“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描述照片信息。

  师小结:这些照片不仅能看出是什么天气现象,也能看出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人们有不同的行为。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拿到的旅游照片集,在小组内说说照片中有什么天气现象,照片中的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2-3名学生的训练,指导学生描述照片,在指导时有意识地通过“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训练,使学生关注照片中天气、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等信息,对于帮助学生学会用语言完整、流畅地进行描述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关注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都有不同的影响,在与同学交流中,语言描述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交流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各种影响

  (1)同种天气现象对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一样吗?

  师出示课本中P8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

  师小结:不同的天气变化,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同的天气现象,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也不同;相同的天气变化,相同的动植物或人类,在不同的场合下,有的影响受欢迎,有的不受欢迎。

  (2)列举其他动植物或人类活动受天气影响的现象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引导学生交流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下动植物和人类的不同影响)

  师小结。

  【设计意图】

  在认识到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有一定的影响之后,通过课本插图的讨论、对比之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样的,应该辩证地来认识。后面的小组交流帮助学生唤醒更多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事实证据来加强这一认识。

  3.谚语中的天气

  通过教材插图认识谚语中的天气。

  读一读课本中的谚语,结合图片,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天气现象及影响。

  师解释说明谚语含义。

  学生交流其他描写天气及其影响的谚语。

  【设计意图】

  把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与天气影响结合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天气影响的认识。

  4.辩论赛

  师提出问题:雨天算不算好天气?

  根据学生意见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反方,一组代表正方,请学生举例说明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

  辩论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辩证地看待天气影响的态度和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说服对方,需要列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论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加强语言描述能力的训练。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层次递进,遵循从点到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语言描述的训练。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到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通过“因为……所以……”的句式指导,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对于能力目标的达成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认识天气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举证,进一步认识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是辩证的,是相对而言的,使学生的认知有了一个提升。

  【总结点评】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或人类生活会带来一些影响,是有生活体验的,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很容易统一认识,形成科学观念。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天气变化会带来影响这个层面,教学的意义显然是不足的,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了在对比冲突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天气变化、相同的天气变化、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相同的动植物或人在不同的场合下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地看待天气影响的态度和习惯,这才是科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后面的辩论活动也很好地巩固了这一认识。

  3天气大转盘

  【教学分析】

  通过制作天气转盘,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本单元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六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与动植物的影响。

  2.在制作、游戏过程中体会合作、互相尊重、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彩色纸、铅笔、剪刀、尺子、图钉、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出示视频中大转盘游戏,激活学生兴趣。

  2.设计制作

  师出示制作好的天气大转盘的成品,指导学生观察结构:认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盘、转轴。

  学生讨论:圆盘、转轴可以选取哪些材料制作,还需要哪些工具。

  学生汇报交流,师点评。

  师课件指导制作技巧:用圆形物体盖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把圆对折三次,沿折痕画出六个格子,找到圆心;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图钉依次穿过三个圆心,最后固定在橡皮上。

  在圆盘上分别写上天气现象、人类活动、动植物活动

  师作安全提示:使用剪刀、图钉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学生设计制作。

  3.游戏

  师讲述游戏规则,请3名学生上台示范游戏。

  分小组练习。

  小组比赛。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比较弱,本课在设计制作中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大转盘的结构,指导一些制作技巧,大大提高了学生制作效率。这样可以空出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游戏。游戏时,先请3名学生上台示范,老师可以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游戏规则,从小组练习到小组比赛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总结点评】

  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先提高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借助游戏使学生专注于某一事物,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大脑的接受效果才会更好。本课借助简单、易操作的大转盘游戏,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游戏玩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轻松、愉快、积极的环境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生为本,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

  第二单元

  小小游乐园

  1滑梯

  【教学分析】

  在游乐场,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让儿童流连忘返,秋千、滑梯、旋转木马等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这些孩子们熟悉的设施是开展技术与工程学习的良好载体。

  “滑梯”是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的起始课。作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课,本课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滑梯作为载体进行教学,一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滑梯制作简单,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该领域知识的信心。

  【教学目标】

  1.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光滑的卡纸、粗糙的卡纸、牙膏盒、纸杯、放大镜、剪刀、胶水、美工刀、透明胶带。

  2.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玩偶,你最爱的玩偶是哪一个?

  生1:玩具小猴。

  生2:布娃娃。

  师:这些玩偶一定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快乐,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它们?有没有想过为它们做点什么或者送一份礼物呢?

  生:有。

  师:想一想你们的玩偶,它们需要什么呢?生1:我想给我的布娃娃建一个房子,这样它就不用睡在玩具箱子里了。

  生2:我想给我的玩具小猴建一座游乐园,这样我上学去了,它在家就不孤单了。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贴心,你们都很善于关心别人!你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对玩偶,它们是丁丁和当当,它们想拥有一座游乐园,你们能帮助她实现梦想吗?

  生:能!

  师:游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比如滑梯、跷跷板、秋千等,今天我们就先做一部小滑梯吧?

  生:好!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工程技术活动,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科学教育观。创设关心自己的玩偶,为玩偶制作游乐场的情景来导入教学,既蕴含了关爱他人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又总领了整个单元的任务目标。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滑梯,那就要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才行,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滑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滑滑梯的经历,想一想,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它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

  生1:滑梯的滑道要很光滑才行。

  生2:滑梯要足够高,否则它们就不会往下滑了。

  生3:不能太高,太高了不安全!

  师:是啊!滑梯的滑道不仅要光滑,而且还要有一定倾斜度,同时还要保证滑梯整体比较稳固。

  [设计意图]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与怎样确定目标,是工程项目的起点。一般而言,只有既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又有一定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工程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开展技术活动的兴趣。低年段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容易兴奋,他们在动手前往往对目标的认知是模糊的,这不利于他们工程思维的建立。为此,我明确地提出任务目标,重视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并通过谈话使他们对要完成的任务有清楚的认知,以便为后续的设计和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待会儿请材料员来领,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材料的名称和特点。

  生:老师,我发现这两张卡纸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摸起来的感觉不太一样。

  师:老师这里有放大镜,请你们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1:我发现一张表面很平,另一张表面凹凸不平。

  生2:哇,原来一张光滑一些,另一张粗糙!

  生3:放大镜真神奇!

  生4:我会选择用光滑的卡纸做滑梯的滑道,这样才能使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发现,现在请同伴之间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我先用肉眼观察了光滑的滑道和粗糙的滑道,发现光滑的滑

  道……,粗糙的滑道……;再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

  (生相互交流)

  师:选择好你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设计你的滑梯了,在设计之前可以参考奇奇的设计方案,并学着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滑梯设计图。

  (生画滑梯设计图)

  师:同学们都画的很认真,相信你的设计方案更加精彩。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1:大家好,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选择了牙膏盒制作滑梯的底座,还选择剪刀和胶水作为工具。

  师:你在展示自己设计图的时候还介绍了选择的材料和工具,你的表达很有条理!老师建议你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光滑的卡纸用胶水贴在滑道上。

  生2:我也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不过底座我选择用纸杯,我觉得把纸杯倒扣过来做底座会更加稳固!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而且还考虑到了滑梯的稳固性!老师建议你要注意将滑道和底座用透明胶粘牢固一些。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让学生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是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前提,不了解可以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后续的设计和制作也就无从谈起。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等信息。二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利用工具辨别材料,并描述肉眼观

  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三是进行设计,绘制设计草图。由于本单元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个单元,所以只要求学生能够学着教材上的样例绘画即可,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设计是技术与工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的展示交流做准备。

  4.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不过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们一些温馨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在使用美工刀、剪刀的时候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用完后及时将工具收回;二是要相互帮助,这样你不仅会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还能享受到合作的乐趣;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指导与制作往往是一对矛盾:指导过细,容易限制学生思维,作品千篇一律,也容易造成学生制作时间少,难以按时完成任务;指导过略,学生在不清楚制作目标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质量较差,甚至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本课中,首先强调安全问题,其次强调习惯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制作的时候都很投入,不少同学还能够相互帮助,希望你们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现在你们一定特别想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吧?生:是的!

  师:别着急,工程师一般在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会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评,也就是检查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我们

  也像工程师一样从滑梯的功能性、稳固性和美观度三个方面对自己滑梯进行测试和评价。首先,测试一下丁丁和当当能否顺利地滑下,这是滑梯最重要的功能;其次,看看自己的滑梯是否足够的稳固,也就是放在桌面或地面上不容易倾倒;最后从美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看看滑梯外观是否漂亮,做工是否细致,比例是否协调。活动手册里的评价栏可以帮助你尽快地完成这项工作。

  (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

  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但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满意的滑梯!

  [设计意图]评价是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完成作品后十分兴奋,教师调控课堂较为吃力,往往使此环节流于形式。为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提出像工程师一样对作品进行测评,另一方面借助活动手册涂笑脸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评价,确保评价得到有效落实。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对该领域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次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对技术与工程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此,我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按照导入——提出任务——设计——制作——评价的流程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制作时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结点评】

  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科学课的重要实践方式,它

  有助于低年级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为后续的高难度的技术与工程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关爱他人的角度提出任务,并且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融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搭建了必要的“脚手架”。

  2跷跷板

  【教学分析】

  “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2.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

  2.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

  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

  生:好!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

  (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

  (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

  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

  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

  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

  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

  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

  [设计意图]“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

  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

  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

  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

  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

  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

  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

  (生画跷跷板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

  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

  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

  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方案,那么你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如何将跷板和底座连接在一起呢?

  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站在底座上,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

  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

  [设计意图]

  本环节包含三个小活动,认识材料、选材和设计。其中设计活动难度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一是,由原来的“临摹”设计变成自主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估。技术与工程强调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完成任务,而小学生的设计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要在设计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本课的制作难度较上节课有所提升,尤其是剪切透明胶带和将两个别针对称地固定在杯子上时都可能需要同伴的帮助,因此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的更好!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

  师:你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找到问题的原因,很了不起!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

  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

  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

  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相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

  [设计意图]相较于第一课的自评而言,本课在评价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互评价。如何有效地引导二年级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互评的语言表达模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训

  练,让评价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被评价者更容易听明白别人的意见。

  【教学反思】

  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设计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是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要考虑到后续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在评价的时候,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开展相互评价。

  【总结点评】

  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设计环节主要是动脑,制作环节主要是动手,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物品,动手与动脑是相结合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先的计划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重新考虑,在制作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动脑解决,因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可以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考虑设计制作的可行性,这是工程思维的显著体现。学生在制作跷跷板过程中的最大收益就是体会到了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此外,他们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3秋千

  【教学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开展设计和亲自动手制作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与手工制作的不同。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

  能够通过画图或口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3.

  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吸管、木棒、绳子、细铁丝、卡纸、橡皮泥、橡皮筋。

  2.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在之前的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完成了滑梯和跷跷板的制作,同学们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越来越棒了!今天,我们来挑战一项难度更大的任务——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秋千,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生开展小组讨论)

  师:谁有好的办法?

  生1:首先要知道秋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生2:还要知道我们有哪些材料和工具。

  生3:画设计图的时候要考虑制作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和图片来认识一下秋千的结构吧!

  (师利用视频和PPT带领生认识秋千的结构)

  生:秋千主要由支架和座椅两部分构成。

  [设计意图]本课的导入活动除了创设情景和观察秋千的结构之外,还特意增加了一个讨论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前两课的学习经验,思考和总结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学习的一般方法。

  2.提出任务

  师:再结合你玩秋千的经历,说一说秋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生1:我认为是支架,如果秋千支架不稳固就荡不起来了,而且还会有危险。

  生2:我也认为是支架,支架上面的横梁要能承受得了丁丁和当当的重量。

  生3:我觉得吊座椅的绳子也要结实,否则荡起来断了就麻烦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秋千的支架是特别最重要的部分,要稳固才行,绳子也要结实。

  [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制作与美工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工制作往往以美观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制作往往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第一要务,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兼顾美观。引导学生回忆荡秋千的实际经历,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从实际需求出发的意识。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它们吧!

  生1:吸管和木棒应该可以用来制作支架。

  生2:我要测试一下看吸管和木棒哪个更结实。

  生3:用细铁丝来挂座椅肯定牢固。

  生4:卡纸可以用制作座椅。

  生5:纸杯也可以当座椅。

  师:看来这些材料大家都认识,现在就开始你的设计吧!先尝试自己设计,如果感到有困难也可以参考教材上探探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生画秋千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

  生:这是我的设计方案,用木棒制作支架,用细铁丝挂座椅。因为我对比了木棒和吸管,发现木棒更结实。

  师:你的方案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真是一名优秀的小设计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这里老师挑选了几位设计的比较好的方案投影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案。

  (师展示较好的设计方案)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因为我们的制作是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的,而且最终做好后还要看是不是和你的设计方案一样。

  [设计意图]秋千的制作难度相比前两课的滑梯和跷跷板更大,因此在设计环节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一方面提醒学生在画设计图的时候要尽量简洁、明了,不追求花哨和夸张,让学生意识到好的设计方案是让别人容易看清楚其中的结构,从而便于制作;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的案例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要按照设计方案进

  行,不能轻易修改设计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秋千设计图,老师注意到不少同学需要将几根棍子扎在一起来制作支架,那么都有哪些方法来实现呢?

  生1:用绳子捆起来。

  生2:用细铁丝捆起来。

  生3:用橡皮筋捆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用打绳结的方式将棍子捆扎成支架。

  (师演示打绳结捆支架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遍完整的过程?要分步说清楚你的步骤哦!

  (生介绍制作过程)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在开始前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互相帮助,再次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现在开始制作吧!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本课的制作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要将棍子制作成秋千的支架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里设计了教学生用打绳结的方式制作支架,目的在于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并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打绳结这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作品的时候了,这次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你的作品。注意在介绍你的作品时首先要重点说明你的作

  品有没有实现任务中的目标——顺利地荡起丁丁和当当,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

  (生小组内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时候,老师挑选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好不好?

  生:我发现他的作品不够稳固,荡的时候支架有点摇晃。

  师:你发现了他的作品不足之处,有好的改进建议吗?

  生:把支架的腿调节到相同的长度,绳子再扎得紧一些就牢固了。

  师:谢谢你的意见!不过我们在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说说他的作品的优点吗?

  生:他的作品优点是座椅用纸杯加工而成的,既美观又结实,我的座椅就做的不如他的那么好。

  师:你不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谢你的评价!

  师:谁还愿意从稳固性和美观度方面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评价活动,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宝贵的改进建议,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对我们的秋千进行改进吧!

  [设计意图]通过挑选典型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是组织开展评价活动的有效途径。由于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评价的时候往往特别善于发现别人作品的不足,而忽略自己作品的缺点,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本课的重难点,瞄准能力目标开展教学

  活动。在引入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总结。在设计制作环节,考虑到本课制作难度较大,我有意识地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并在制作过程中详细讲解打绳结的方法,使学生制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评价过程中,我开展对比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总体而言,本课基本达到教学预期。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学情,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元认知开展教学活动。面对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突破。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虽然有亲自示范讲解,但并没有包办代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评价环节,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寻找不足之处,再进行改进。这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比做出一件作品更有意义。

  第三单元

  磁针与南北

  1.

  磁铁有两极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磁铁“魔法”城堡》的基础上继续对磁和磁铁内容的研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对铁和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磁铁”等科学知识内容。本课再次出示磁铁,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磁铁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条形磁铁进行争夺曲别针的游戏。在游戏感悟中提出问题“条形磁铁哪个部分吸的区别针最多?”在学生猜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往不会按照部位来进行比较猜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同时对于设计实验证明哪个部位吸引的曲别针多,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注意指导学生定性的观察和定量的记录相结合,以便发现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的区别针最多的事实。最后教师再给出两极的释意,并进行拓展迁移,将断为两截的磁铁、各种其他形状的磁铁进行研究,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

  【教学目标】

  (1)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曲别针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吸的曲别针最多。

  (2)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

  (3)能持续保持对磁铁的探究热情。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曲别针、摔断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出示各种磁铁)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的磁铁,你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本领?

  生:磁铁能吸铁和镍,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和镍。

  师:下面,我们用磁铁来做个游戏。(图片显示:谁的力气大)

  师:一名学生手持条形磁铁的一头,另一名学生手握住条形磁铁的两端,只露出中间部分。两人同时去吸引曲别针,看谁吸引的曲别针多。(进行展台演示,请两名同学参加活动)

  师:怎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吸不过磁铁的一端,你认为条形磁铁哪里吸的区别针多?

  生1:红色吸得多,蓝色吸得少。

  生2:我也是这么认为。

  生3:我觉得都一样,哪里都吸的一样多。

  师:如果把条形磁铁分成五部分,1、2、3、4、5,你认为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两边吸得多。

  生2:中间吸得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证明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

  生1:一个人拿着这端,一个人拿着两端用中间,同时去吸一个曲别针,看谁能吸过来。

  师:你们想的还是去抢一个区别针的方法,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生1:去找别的东西。

  生2:磁铁和磁铁吸在一起,试试哪边可以拿走。

  生3:磁铁和磁铁吸不上去。

  师: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大家看看是不是更好用。(实验图)

  师:我们可以在条形磁铁的五个部位分别挂曲别针,看看哪里的曲别针挂的多。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手册第12页上。

  学生开始进行分组实验,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实验和进行记录。

  教师组织大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拿着实验记录单进行交流,并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实物投影下的验证。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1点能吸13个,2点吸5个,3点吸不上来,4点吸6个,5点吸12个。

  生2:两边的多,中间的少。还不知道两边哪个最多?

  生3:红色一端吸了31个,蓝色一端吸了32个。

  师: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两端吸的多,中间吸的少。

  师:条形磁铁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我们把条形磁铁的两端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一端为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为北极,用N表示。(S是英语south的首字母,N是英语north的首字母。)

  师:磁铁并不结实,老师这里有几个断成两截的磁铁,你认为它们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

  生1:没有,只有一极了。

  生2:我不知道。

  师:我们还用刚才的实验方法去试试吧。

  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生1:还是两个磁极。

  师:看来断了的磁铁还有两个磁极,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

  有两个磁极。(蹄形、环形等)

  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生1:蹄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生2:环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生1: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

  生2:摔断的磁铁每一截仍然还有两个磁极。

  生3:不同形状的磁铁也都同时存在两个磁极。

  师:今天我们用做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用磁铁做游戏。

  【教学反思】

  学生利用条形磁铁争夺曲别针后,就已经感觉到条形磁铁的顶端比中间吸引力更大。当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学生还会有些茫然。他们只看到条形磁铁明显的两种颜色之分,只对红色和蓝色进行比较。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条形磁铁分成五个点进行比较,并及时提供了探究方法供学生参考和实验研究。其中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的有效拓展,使学生对磁铁两极的认知更加丰富。

  【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改变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利于让学生对条形磁铁的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进行有效猜想,并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实验。

  2.

  两极指南北

  【教学分析】

  本课通过辨别方向的实际问题引出指南针的运用。学习正确使用指南针后引发研究问题,指南针中的小磁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教师带领学生取出指针并验证指针的磁性,进而教师提出用条形磁铁试试能否指示南北。教师提出并演示三种方法,旋转法、悬挂法和水浮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有效证明,充分说明了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指南针的指针,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最后可以进行指南针发明与发展的简介,运用图片和视频都是较好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发现小磁针是磁铁,能指示南北。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通过水浮法、悬挂法、旋转法测试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3)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为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指南针、曲别针、旋转架、水槽、泡沫板、支架、细线、视频资料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大家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吗?谁来指一指。

  学生分别指示方向并出现各种情况。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谁说的方向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及时测定出正确的方向呢?

  生:用指南针来测。

  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我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一块平稳和远离磁铁的地方,将指南针水平放置。

  第二步:我们会发现指南针中的小指针会摆动,过一会儿会停止摆动。

  第三步:小磁针停止摆动后,轻轻地转动刻度盘,会发现刻度盘的转动不会改变小指针的指向。将刻度盘上的文字“北”(或“南”)与红色指针重合(按照指针红色一端所代表的方向来具体处理),这时刻度盘上东、南、西、北所指示的方向就是该位置的具体方向。

  (学生学习并分别测试,正确指示出教室里的方位。教师巡视检查。)

  师:指南针中的小指针这么神奇,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我们可以用磁铁或者大头针分别来试一试,小指针是不是磁铁制成的?

  学生使用磁铁和大头针分别检验,发现小指针有磁性。

  师:原来指南针的小指针能吸引大头针,有磁性,是一个小磁铁。这么小的磁铁能够指南北,如果换成这样大的条形磁铁还能指南北吗?我们也像小指针一样把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进行旋转,看看磁铁每次静止后会不会指南北。

  实验一:旋转法

  (将条形磁铁平稳放在旋转支架上,转动旋转架并待其静止,观察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

  (学生学习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生1:我们的磁铁可以指南北。

  生2:我们组的磁铁也能指南北。

  师:大家采用旋转的方法,发现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我们还可以试试水浮法和悬挂法。请大家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这次需要边实验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3页。

  实验二:水浮法

  (取一泡沫板浮于水面,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上,轻轻旋转泡沫板

  并待其静止,观察并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

  实验三:悬挂法

  (在支架上悬挂一细线,将条形磁铁系在细线上并使其保持平稳,待条形磁铁静止后,观察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

  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1: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

  生2:真是太神奇了。

  师:磁铁可以指南北,用磁铁做成的小指针也可指南北。这个秘密很早就被我国古代人民发现了,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以及造纸法和印刷术,都有很大的发展。

  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鱼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形状很像一条鱼。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就像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

  钢片做成的鱼没有磁性,所以没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还必须再用人工磁化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

  使用指南鱼,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指示更准确。)指南针作为一种指向仪器,在我国古代军事上,生产上,日常生活上,地形测量上,尤其是在航海事业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逐渐发展成古代罗盘和现代的指南针。现在的人们也很普遍地使用指南针进行各种活动。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指南针中的小指针是磁铁,磁铁可以指南北。下面考考大家,请大家拿着指南针和老师一起到操场上、小花园里去实地测量,找到我们身边的东南西北。(拓展活动,看时间的长短进行开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将小指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建立关联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个活动需要教师巧妙的联系和有效的指导。并能够带领学生从众多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的规律。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指南针的方法,为生活提供服务。

  【总结点评】

  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占的主导地位比较明显。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其中的水浮法、悬挂法和旋转法的实验是学生不能想到的,教师需要适时出示并引导每一名同学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重要的是从众多的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并再次将磁铁现象的规律和指南针的应用建立联系。从正向和反向都能较好地将磁铁的指南北与指南针中指针的指南北联系起来,并能运用指南针服务于生活。

  3.

  两极相遇了

  【教学分析】

  对于磁铁两极的相遇现象,大多数玩过磁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现。这是两个幼儿园孩子关于磁铁相遇的感受:“磁铁能吸上,要是反着就不会吸上”;“磁铁正极对负极可以吸在一起,但是正极和正极不能吸在一起,如果正极和正极对一块儿两个头就会掉头”。可以发现学生有着很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就以此为基础直接引入“磁铁长龙”的游戏。初次的拼摆后会发现磁铁的两极不同才能吸引,相同的两极是不能吸引的。此时的提出问题与猜想就更加具体和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出4种两极相遇的情况,并请学生多次实验和记录。准确地描述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是实验的关键,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规律。最后的拓展可使学生对磁铁的这一性质掌握得更加深入和灵活。

  【教学目标】

  (1)进行磁铁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在比较、归纳中形成实验结论。

  (3)主动发现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没有颜色(或遮盖颜色)的磁铁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大家对于条形磁铁和它的两极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磁铁长龙”的游戏。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黑板这里进行磁铁接龙,要把每两根磁铁牢牢地吸上,我们拖动第一根磁铁,后面的磁铁都能够跟着运动才行。

  (学生代表进行活动,其他的同学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

  师:看来,这个活动是有窍门的,谁来说说?

  生1:不同的颜色才能吸上,相同的不能吸上。

  师:你们说的颜色指的是磁铁的两极,磁铁的两极相接近会有几种接近的情况发生?

  生1:相同的极和不同的极。

  生2:S极和S极接近,N极和N极接近,S极和N极接近。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情况记录下来。

  师:当磁铁的两极相接近后会发生什么现象S——S

  吸不上

  N——NS——NN——S

  呢?请你用最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例如S——S会发现“吸不上”,就把“吸不上”记录在后面。请大家准确地记录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和交流。)

  师:当S极接近S极时,它们吸不上。是谁吸不上谁?

  生1:一个吸不上另一个。

  生2:两个都吸不上对方。

  生3:然后它们都会跑开。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相互吸不上,就像互相都在向外推的现象称为“相互排斥”,这样是不是更贴切呢?N与N极接近也是这样吗?

  生:也是相互排斥。

  师:当N极接近S极时又是什么现象呢?

  生1:吸在一起。

  生2:不排斥了,吸在一起了。

  师:也是一个吸引另一个,还是相互吸引呢?

  生齐说:相互吸引。

  师:当S极与N极相接近呢?

  生:也是相互吸引。

  师: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1:一个不同的和一个不同的能相吸起来,一个一样的和一个一样的不能相吸。

  师:说的真好,不同的吸,相同的斥。谁还能说得更简单点儿。

  师:我们还可以把相同的叫做同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师:我们还可以再简单点,把不同极用“异”字表示,可以说成“异极相吸”。

  师:跟着老师说一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磁极相接近,是同极还是异极?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是同极,会排斥。

  师:再看这个磁铁已经没有名字了,它被吸在南极一端,它应该是?

  生:吸在南极一端,应该是北极。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对磁铁的两极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发现了它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还能够运用这个特点把其他磁铁的名字找回来。关于磁铁的知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教师需要抓牢的地方,吸不上、掉头等口头语言与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相互”

  的描述是既准确又形象和便于学生理解的。理解到相互的排斥力和相互的吸引力对孩子今后掌握能量的上位概念具有支撑作用。同时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不断地练习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会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

  【总结点评】

  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的追问很多,引导也比较到位,这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训练。科学、准确的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总结提升现象背后的规律是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要素。教学中可以在这两个环节放开些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升和锻炼。最后的拓展环节也是反向思维能力训练的恰当时机,教师应尽量多地让每一名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1.参观动物园

  【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小动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对动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

  (2)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分组:6—8人一组。

  【教学过程】

  (1)

  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生:去过!我认识老虎、大象、长颈鹿、猴子……

  师:(出示挂图或录像资料),看一看,图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生:熊猫在吃竹子、斑马在草原里奔跑、老虎躺着睡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初步知道图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引起学生探究其他动物的欲望。

  (2)

  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不是也像熊猫、斑马、老虎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也会运动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3)

  事实证据: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动物是不是也会运动,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他们都吃什么?

  结合记录表中的内容,组内寻找证据,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

  生:(学生活动。)

  (4)

  得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把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生:(对照手册记录的结果进行汇报。)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

  生:……

  师:(根据学生们的总结,老师板书: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设计意图]小组内描述、比较各种动物的运动情况、吃食物情况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总结。最后全班归纳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5)

  阅读:

  师:读一读下面的知识,看看动物们还有哪些特征。

  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孩子们阅读动物的其他一些特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们还有其他的很多共同特征,从而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参观动物园为场景,是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继续探究,发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步步引入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动物觅食

  【教学分析】

  本节课承接上节课的发现,继续探究动物通过哪些感官找到食物。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觅食方法,然后作出猜想,再让学生从熟悉的小猫入手,通过三个小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猫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官找到食物。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一只温顺的家猫、养有活金鱼的透明小玻璃鱼缸、一小块鱼肉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那么他们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呢?观察动物捕食的图片,想一想图中的动物都是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生:认真观察后,作出猜想。

  [设计意图]此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片,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地调动出来,学生仔细观察后作出猜想,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2)猜想假设:

  师:谁来说一说每种动物分别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生1:鸡是用眼睛看到食物的。

  生2:蝙蝠是用耳朵听到蝎子的动静的。

  生3:小猫是用鼻子闻到食物的。

  生4:小猫不仅会闻,它的眼睛和耳朵也很灵的!

  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中动物觅食的活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到鸡是用眼睛看到食物的,蝙蝠是用耳朵听到蝎子的动静的,小猫……

  (3)搜集证据:通过实验寻找事实证据。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小猫利用那些感官可以找到食物吧!找几个学生帮助老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小猫分别使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证据,得出猫是利用哪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4)表达交流:

  师:第一个实验验证了小猫是通过哪个感官发现食物的?谁来说一说,实验一中小猫用了哪种感官发现金鱼的?

  生:用眼睛。

  师:你怎么知道用的是眼睛而不是其他的感官?

  生:因为鱼缸是封闭的,猫是闻不到气味也听不到声音。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吗?生:是的。

  师:实验二中小猫是用哪种感官发现小鱼的?

  生:是用鼻子闻到气味的。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是鼻子而不是其他的感官?

  生:因为鱼肉在小猫看不到的地方,鱼肉也不会产生声音,只能靠鼻子味着气味才能找到。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观察仔细,还善于动脑思考。

  实验三:(可以做一些动静,看猫的反应。或者看图片中小猫的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后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各种感官的用途,知道动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寻找食物。

  (5)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图文阅读,认识更多不同动物捕捉食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开阔孩子们的视野,知道动物还有很多的捕食方法。

  【教学反思】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总结点评】

  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占的主导地位比较明显。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有些现象不经过实验学生是不会想到的,所以,本节课老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动物小侦探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两课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些有特殊本领的动物,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动手制作、通过比较作出判断和选择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动物通过多种器官感知环境,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搜集有特殊本领的动物来竞聘动物小侦探。

  (2)通过一系列活动,知道动物通过多种器官感知环境。

  (3)通过设计制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招聘启示宣传单、卡纸、剪刀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师:同学们,奇妙动物园招聘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侦探,欢迎小动物们来报名。

  (2)

  招聘启事:

  师:张贴招聘启示,同学们看看动物园要招聘那些小侦探?

  生:1.缉毒员

  2.夜间巡逻员

  3.卧底侦探

  ……

  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小组内交流一下。

  (3)

  制作设计:

  师:我们来帮小动物制作应聘简历吧!每个小组制作一至二份。

  师:出示制作要求:1.用卡纸设计一份漂亮好看的简历;2.简历上写清动物的名称,有哪些特长,应聘哪个岗位等。

  生:(小组内动手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组长做好分工与协调。)(4)

  表达交流:应聘演讲会

  师:提出竞聘要求(学生制作的同时,老师张贴各招聘处)的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简历到不同的招聘处进行演讲吧!

  生:(带着自己的简历,到应聘会上进行演讲,其他同学做评委。)

  (5)

  得出结论:

  师:各招聘处公布招聘结果。

  生1:(公布卧底侦探招聘处的招聘结果。)

  生2:(公布缉毒员招聘处的招聘结果。)

  生3:(公布夜间巡逻员招聘处的招聘结果。)

  师: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哪些小动物应聘哪个岗位合适,最后张榜公布招聘结果。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特长的小动物资料学生比较缺乏,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说出比较困难。见于此,应提前布置学生在家搜集这类资料,可以从家长处了解,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等,以备课堂需要。

  【总结点评】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查找有特殊本领的动物的资料,再经过

  制作和演讲,使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资源得到共享,让所有同学获取到更多的资料。

  反思单元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有关这两项科学探究要素的活动经历进行回顾反思的单元,因此也是本册教材的“反思单元”。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竺可桢长期观察搜集信息并处理信息总结出中国大陆气候变迁的特征的故事,分析理解竺可桢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2.

  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3.

  了解比较、分类、分析等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学生一学期的学生活动手册及其他课堂活动记录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时间过得真快,又一学期即将过去!这学期的科学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科学发现?得出过哪些探究结论?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发现并得出结论的?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阅读《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二、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阅读后讨论:竺可桢是怎样搜集、处理信息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

  他运用了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回顾反思

  与科学家相比,我们经历过的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运用了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和收获?

  四、制作科学探究剪贴报

  1.提出活动任务:本学期重点学习和经历了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下面我们再次来经历一次信息处理的过程,请大家选择本学期科学学习的某项主题内容进行整理,把自己曾经获得资料、数据等信息制作成一份科学探究剪贴报,作为本学期最后的考核。

  2.指导整理信息和制作剪贴报

  比如以天气为主题,把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天气的种类、符号以及对动植物的影响等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剪贴,做成《奇妙的天气》剪贴报。

  3.分组或独立完成。

  4.组织展示和交流。

  请把自己制作的科学探究剪贴报写上自己的名字(或小组的名字)贴到教室的墙壁上,向大家展示,并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阅读故事,拉近了大科学家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很好地激发了小朋友学科学、做科学家的理想和热情。

  孩子们的反思和讨论都很积极。教学时结合书本和记录手册,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和反思。

  剪贴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实在和可操作。制作剪贴报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最终的成品也反应了孩子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总结点评】

  以科学家的故事为分析案例,不仅拉近了科学家与孩子们的距离,而且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科学家做科学的过程,从而更加可感而深入地与自己的探究经历进行对照和反思。最后用剪贴画的形式对孩子们一学期来的科学学习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并以可见的形式固化下来并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获得科学学习的成就感。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

  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

  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

  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

  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

  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

  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

  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第一周

  准备活动

  第二周

  第一单元

  1变幻的天气

  第三周

  第一单元2天气的影响

  第四周

  第一单元3天气大转盘

  第五周

  国庆假期

  第六周

  第二单元1滑梯

  第七周

  第二单元2跷跷板

  第八周

  第二单元3秋千

  第九周

  复习

  第十周

  第三单元1磁铁有两极

  第十一周

  第三单元2两极指南北

  第十二周

  第三单元3两极相遇了

  第十三周

  复习

  第十四周

  第四单元1参观动物园

  第十五周

  第四单元

  2动物觅食

  第十六周

  第四单元

  3动物小侦探

  第十七周

  反思单元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第十八周

  复习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

  科学

  一.

  填空题(45分)

  1.常见的天气有()()()()()

  2.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产生影响。

  3.放大镜能把物体()。

  4.滑梯由()、()组成。

  5.磁铁有()个磁极。

  6.相同磁极(),不同磁极()。

  7.条形磁铁,磁性最强的叫()。

  8.动物都会(),都需要()。

  二.

  选择题(10分)

  1.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跷跷板由那两个部分组成()

  A.座椅、支架B.底座、滑到C.桥板、底座

  3.条形磁铁南极用哪个字母表示()

  A.WB.EC.ND.S4.那种使用指南针的方法是错的()

  A.平放指南针B.等指针平稳C.以上都错误

  5.条形磁铁南极和北极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

  A.相斥B.相吸C.没现象

  三.

  连线题(10分)

  猫

  虫

  鸡

  鱼

  狗

  青草

  羊

  肉骨头

  牛

  四.

  判断题(10分)

  1.秋千由底座和座椅组成。

  2.条形磁铁中间吸铁能力最强。

  3指南针里的指针是用磁铁做的。

  4.猫能通过听觉发现食物。

  5.相同的磁极相吸。)

  ())()()((五.

  简答题(25分)

  请用一句话或谚语来描述晴、阴、风、雨、雪五种天气。

  二年级科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晴、阴、雨、雪、风

  2.

  会

  3.

  放大

  4.

  滑道、底座

  5.

  两

  6.

  相斥、相吸

  7.

  磁极

  8.

  运动、食物

  二、选择题。

  1.D2.C3.D4.C5.B三、连线题。

  猫——鱼

  鸡——虫

  狗——肉骨头

  羊、牛——青草

  四、判断题。

  1对2.错3.对4.对5.错

  五、简答题

  晴空万里

  不见或少见太阳

  燕子低飞要落雨兆丰年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瑞雪

篇三: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2020年最新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18-9-12020年最新准备单元这是谁的脚【教学分析】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教学准备】1.2.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教师材料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2020年最新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2.制订计划(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3.观察与记录制(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有序地、多方面地观察呢?这里有一些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我们先来学习观察方法吧!请问谁知道观察的顺序有哪些?(学生边回答边将答案写在黑板的一边)观察的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以及从整体到局部。而多方面的观察有哪些方面呢?(同样,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可以从脚的不同部分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有毛、脚趾数量、趾甲的大小和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注意,在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时也要注意观察的有序哦!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观察到更细小的地方。请同学们对照着老师发给你们的图片进行观察,2现在,就并将观察的结果写到

  2020年最新记录单上(每位同学一张图片、一张记录单和一个放大镜)。(2)教师到学生间巡视,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4.处理信息:描述观察的结果(1)师:表扬同学们的观察记录!大部分同学都做到了有序、全面地观察。这里老师简单地举例说明一下怎样有序、中的脚,比如我选择先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的顺序,全面地观察图先观察图中整个脚的样子,然后再到局部的每一部分的情况,这时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如腿的粗细、腿上的毛的长短、疏密、颜色等,接着是脚掌、脚趾、趾甲等的大小、形状、颜色等。(2)师:观察之后我们就要和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轮流扮演答题的人和场外的同学,模拟打电话场外求助,描述观察记录的结果。那么要怎样描述才能让场外的同学更清楚你的描述,正确地对应到相应的动物呢?(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在班里进行交流。)老师给大家提示几点(PPT展示):1)描述要像观察一样有序全面,这样别人听起来才会形成全面的认识,不会混乱;2)描述要真实,符合实际;3)描述要详细准确,详细准确的描述才能够让听的人更加清楚,不会产生误导;4)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描述后请你和同桌对你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进行讨论,统一意见并完善各自的记录。现在就请你和同桌之间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吧!(3)教师到学生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都进行了描述并对部分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指导。5.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2020年最新(1)师:刚才同学们描述得很认真,表扬大家!我们一起来表扬你的同桌!现在,老师要请一些同学上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其他同学请拿出动物图谱,对照着图谱上动物的脚的特征,与讲台上的同学的描述相同的打“√”,不同的打“×”,没有提到的打“O”的方法来记录比较。请同学们在每一位上台的同学描述后都判断一下是哪种动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描述更准确。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呢?(如果学生的描述有错误、不规范或者比较无序时,教师在肯定和表扬了学生的表现之后,可以提出让全班学生探讨其中不足的地方。如果描述的不全面或不充分时,可以叫其他同学补充以及提示学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描述。)6.游戏:你说我猜师:最后,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说我猜。两人一组,一人逐步描述某种动物的特征,另一人猜出它的名称。【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而本课要学生在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这两个新的科学探究要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有趣并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而又没有经历过的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将这个情境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探究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因此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其中,还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4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敢

  2020年最新于开口进行描述交流。【总结点评】本课的探究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良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每个探究环节都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更深的体会。戏内容的设置,巩固强化了培养学生通过描述和比较,学探究能力。最后环节的游得出结论的科52020年最新第一单元变幻的天气1变幻的天气【教学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情况已有基本的认知,但要用语言准确地描述有一定困难,本课旨在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天气现象的关注与兴趣,尝试区别不同天气的特点,并用文字或符号等进行描述。同时也初步了解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下一课作铺垫。【教学目标】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知用口头语言、符号、肢体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方法。【教学准备】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相关的场景图、天气符号小卡片。其他天气现象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师:国庆长假很多同学家都有外出旅游的计划,游城市天气情况,提前做些准备。师指导学生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媒介每天都会对各地天气我们可以了解旅为62020年最新进行预报。【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天气现象的关注与兴趣。2.了解天气现象名称学生分别利用互联网搜查天气预报,汇报交流查到哪些天气现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如:上海是小雨,有微风;深圳是阴转晴,有微风;漠河是小雪,有微风;乌鲁木齐是晴天,不过有【设计意图】利用网络搜索自己即将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6级大风……)是非常喜欢的活动。通过此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知道利用网络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借此唤醒生活常识,知道天气预报一般会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天气现象的准确名称是什么。)3.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请3-4名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天气现象的特点,同天气现象的区别。师小结:在区别不同天气现象的时候,主要就是根据阳光、云量等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描述。师出示几幅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交流,说出图片显示的天气现象及理由。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小结。7常见注意引导说出不

  2020年最新【设计意图】先指名几个学生说说天气现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后面的小组活动前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安排小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对天气描述的锻炼,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关注到不同天气现象的更多特点,在与小组同学交流、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对这些特点进行描述。老师在教学时不要止步于学生是否准确描述,而应开放课堂,哪怕学生只说到天气现象的其中一个特点,也要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达训练,以达成本单元进行语言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目标。4.游戏活动(1)猜天气活动。组织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通过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是什么天气。一定时间后交换角色活动。(2)天气符号对对碰。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常见天气现象场景及天气符号的图片,请学生把天气场景图与天气符号配对,由。【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持续注意力较差,在课堂中穿插游戏组织教学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一个活动通过自己的描述能让对方明白指的是什么天气,对描述者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准确表达的能力,对猜天气的同学来说,则是进一步巩固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第二个活动也是进一步巩固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8并说明理通过两个活动

  2020年最新使学生明白,除了用语言描述自然现象外,动作(身体语言)、符号等也可以描述自然现象。5.准备出游物品请学生简单交流,根据查到的旅游城市的天气预报,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衣物、雨具等。【设计意图】与课堂导入情境相呼应,使学生初步感知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6.课堂小结师进行课堂小结: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我们可以根据阳光、云量等自然现象进行区别、描述他们。除了这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外,自然界中还存在有其他的天气现象。通过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龙卷风、沙尘暴、冰雹、霜等其他天气现象。【教学反思】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少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训练。另一方面,本课的科学知识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知道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即可,不需要从科学原理进行概念定义,只需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区别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即可。因此,本课设计从知道常见的天气名称、认识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到游戏,层层递进,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为主。通过由点到面的学生活动,在了解学生前概念并加以指2020年最新导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表达训练的机会,玩中学。【总结点评】本课教学设计关注到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趣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几项活动组织课堂,使学生在创设有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也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的能力,充分激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2天气的影响【教学分析】本课围绕旅游照片观察不同天气情况下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集更多相关的资料、信息,巩固这一认知。【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认识到天气的影响是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流畅地描述天气的影响。【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能反映不同天气现象下动植物或人类活动的照片。老师:将学生提供的照片分类制作旅游照片小展板若干套,有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反映动植物或人的活动。【教学过程】1.观察交流照片反映的与天气现象相关的信息10帮助进而引导学生搜每套

  2020年最新师出示两张照片(对比晴天烈日下戴太阳帽、墨镜的人群和雨中打伞的人群),请2-3名学生用“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描述照片信息。师小结:这些照片不仅能看出是什么天气现象,的天气现象中人们有不同的行为。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拿到的旅游照片集,在小组内说说照片中有什么天气现象,照片中的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2-3名学生的训练,指导学生描述照片,在指导时有意识地通过“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训练,使学生关注照片中天气、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等信息,对于帮助学生学会用语言完整、流畅地进行描述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关注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都有不同的影响,在与同学交流中,语言描述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2.交流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各种影响(1)同种天气现象对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一样吗?师出示课本中P8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师小结:不同的天气变化,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同的天气现象,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也不同;相同的天气变化,相同的动植物或人类,在不同的场合下,有的影响受欢迎,11也能看出在不同

  2020年最新有的不受欢迎。(2)列举其他动植物或人类活动受天气影响的现象生小组交流后汇报。(师引导学生交流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下动植物和人类的不同影响)师小结。【设计意图】在认识到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有一定的影响之后,通过课本插图的讨论、对比之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样的,应该辩证地来认识。后面的小组交流帮助学生唤醒更多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事实证据来加强这一认识。3.谚语中的天气通过教材插图认识谚语中的天气。读一读课本中的谚语,结合图片,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天气现象及影响。师解释说明谚语含义。学生交流其他描写天气及其影响的谚语。【设计意图】把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与天气影响结合起来,固加深学生对天气影响的认识。4.辩论赛师提出问题:雨天算不算好天气?根据学生意见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反方,一组代表正方,请学生12朗朗上口,可以巩

  2020年最新举例说明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设计意图】辩论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辩证地看待天气影响的态度和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说服对方,需要列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论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力的训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层次递进,遵循从点到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语言描述的训练。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到二年级加强语言描述能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通过“因为……所以……”的句式指导,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对于能力目标的达成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认识天气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举证,进一步认识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是辩证的,是相对而言的,使学生的认知有了一个提升。【总结点评】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或人类生活会带来一些影响,是有生活体验的,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很容易统一认识,形成科学观念。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天气变化会带来影响这个层面,教学的意义显然是不足的,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了在对比冲突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天气变化、相同的天气变化、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相同的动植物或人在不同的场合下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地看待天气影响的态度和习惯,这才是科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132020年最新在。后面的辩论活动也很好地巩固了这一认识。3天气大转盘【教学分析】通过制作天气转盘,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本单元知识,强化能力训练。【教学目标】1.能写出六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与动植物的影响。2.在制作、游戏过程中体会合作、互相尊重、分享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彩色纸、铅笔、剪刀、尺子、图钉、橡皮擦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师出示视频中大转盘游戏,激活学生兴趣。2.设计制作师出示制作好的天气大转盘的成品,个大小不同的圆盘、转轴。学生讨论:圆盘、转轴可以选取哪些材料制作,还需要哪些工具。学生汇报交流,师点评。师课件指导制作技巧:用圆形物体盖在纸上画出一个圆把圆对折三次,沿折痕画出六个格子,找到圆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图钉依次穿过三个圆心,最后固定在橡皮上。14指导学生观察结构:认识三;

  2020年最新在圆盘上分别写上天气现象、人类活动、动植物活动师作安全提示:使用剪刀、图钉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学生设计制作。3.游戏师讲述游戏规则,请分小组练习。小组比赛。【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比较弱,本课在设计制作中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大转盘的结构,指导一些制作技巧,大大提高了学生制作效率。这样可以空出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游戏。游戏时,先请3名学3名学生上台示范游戏。生上台示范,老师可以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游戏规则,从小组练习到小组比赛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总结点评】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先提高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借助游戏使学生专注于某一事物,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大脑的接受效果才会更好。本课借助简单、易操作的大转盘游戏,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游戏玩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轻松、愉快、积极的环境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生为本,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152020年最新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1滑梯【教学分析】在游乐场,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让儿童流连忘返,秋千、滑梯、旋转木马等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这些孩子们熟悉的设施是开展技术与工程学习的良好载体。“滑梯”是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的起始课。作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课,本课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滑梯作为载体进行教学,一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滑梯制作简单,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该领域知识的信心。【教学目标】1.2.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光滑的卡纸、粗糙的卡纸、牙膏盒、纸杯、放大镜、剪刀、胶水、美工刀、透明胶带。2.学生准备:无。【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景师: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玩偶,你最爱的玩偶是哪一个?162020年最新生1:玩具小猴。生2:布娃娃。师:这些玩偶一定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快乐,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它们?有没有想过为它们做点什么或者送一份礼物呢?生:有。师:想一想你们的玩偶,它们需要什么呢?生1:我想给我的布娃娃建一个房子,这样它就不用睡在玩具箱子里了。生2:我想给我的玩具小猴建一座游乐园,这样我上学去了,它在家就不孤单了。师:同学们的想法真贴心,你们都很善于关心别人!你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对玩偶,它们是丁丁和当当,它们想拥有一座游乐园,你们能帮助她实现梦想吗?生:能!师:游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比如滑梯、跷跷板、秋千等,今天我们就先做一部小滑梯吧?生:好![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工程技术活动,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科学教育观。创设关心自己的玩偶,为玩偶制作游乐场的情景来导入教学,既蕴含了关爱他人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标。17又总领了整个单元的任务目

  2020年最新2.提出任务师:既然是滑梯,那就要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才行,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滑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滑滑梯的经历,想一想,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它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生1:滑梯的滑道要很光滑才行。生2:滑梯要足够高,否则它们就不会往下滑了。生3:不能太高,太高了不安全!师:是啊!滑梯的滑道不仅要光滑,而且还要有一定倾斜度,同时还要保证滑梯整体比较稳固。[设计意图]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与怎样确定目标,是工程项目的起点。一般而言,只有既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又有一定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工程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开展技术活动的兴趣。低年段学生由于年这不利龄特点容易兴奋,他们在动手前往往对目标的认知是模糊的,于他们工程思维的建立。为此,我明确地提出任务目标,重视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并通过谈话使他们对要完成的任务有清楚的认知,便为后续的设计和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设计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待会儿请材料员以来领,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材料的名称和特点。生:老师,我发现这两张卡纸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摸起来的感12020年最新觉不太一样。师:老师这里有放大镜,请你们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生1:我发现一张表面很平,另一张表面凹凸不平。生2:哇,原来一张光滑一些,另一张粗糙!生3:放大镜真神奇!生4:我会选择用光滑的卡纸做滑梯的滑道,这样才能使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来。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发现,现在请同伴之间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我先用肉眼观察了光滑的滑道和粗糙的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再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生相互交流)师:选择好你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设计你的滑梯了,在设计之前可以参考奇奇的设计方案,并学着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滑梯设计图。(生画滑梯设计图)师:同学们都画的很认真,相信你的设计方案更加精彩。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这样设计?生1:大家好,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选择了牙膏盒制作滑梯的底座,还选择剪刀和胶水作为工具。19以及为什么

  2020年最新师:你在展示自己设计图的时候还介绍了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的表达很有条理!老师建议你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光滑的卡纸用胶水贴在滑道上。你生2:我也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不过底座我选择用纸杯,我觉得把纸杯倒扣过来做底座会更加稳固!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而且还考虑到了滑梯的稳固性!老师建议你要注意将滑道和底座用透明胶粘牢固一些。[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让学生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是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前提,不了解可以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后续的设计和制作也就无从谈起。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等信息。二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利用工具辨别材料,并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三是进行设计,绘制设计草图。由于本单元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第一个单元,所以只要求学生能够学着教材上的样例绘画即可,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设计是技术与工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的展示交流做准备。4.制作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不过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们一些温馨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在使用美工刀、剪刀的时候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用完后及时将工具收回;二是要相互帮助,这样你不仅会更快更好地22020年最新完成作品,还能享受到合作的乐趣;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生动手制作)[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指导与制作往往是一对矛盾:指导过细,容易限制学生思维,作品千篇一律,也容易造成学生制作时间少,难以按时完成任务;指导过略,学生在不清楚制作目标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质量较差,甚至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本课中,首先强调安全问题,其次强调习惯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评价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制作的时候都很投入,帮助,希望你们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伴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吧?生:是的!师:别着急,工程师一般在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会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评,也就是检查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我们不少同学还能够相互现在你们一定特别想向同也像工程师一样从滑梯的功能性、稳固性和美观度三个方面对自己滑梯进行测试和评价。首先,测试一下丁丁和当当能否顺利地滑下,这是滑梯最重要的功能;其次,看看自己的滑梯是否足够的稳固,也就是放在桌面或地面上不容易倾倒;最后从美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看看滑梯外观是否漂亮,做工是否细致,比例是否协调。活动手册里的评价栏可以帮助你尽快地完成这项工作。212020年最新(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但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满意的滑梯![设计意图]评价是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完成作品后十分兴奋,教师调控课堂较为吃力,往往使此环节流于形式。为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提出像工程师一样对作品进行测评,另一方面借助活动手册涂笑脸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评价,确保评价得到有效落实。【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对该领域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首其次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对技术与工程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此,我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按照导入——提出任务——设计——制作——评价的流程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制作时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总结点评】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科学课的重要实践方式,有助于低年级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为后续的高难度的技术与工程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关爱他人的角度提出任务,并且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22它并且

  2020年最新在整个过程中融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搭建了必要的“脚手架”。2跷跷板【教学分析】“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教学目标】1.成任务。2.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教学准备】1.剪刀。2.学生准备:无。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景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23相信丁丁和今天我们为

  2020年最新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生:好!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设计意图]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2.提出任务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242020年最新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设计意图]“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3.设计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252020年最新(生画跷跷板设计图)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方案,那么你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座连接在一起呢?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站在底座上,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设计意图]本环节包含三个小活动,认识材料、选材和设计。其中设计活动难度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一是,由原来的“临摹”设计变成自主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估。技术与工程强调在有限的资源26如何将跷板和底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

  2020年最新和条件下完成任务,而小学生的设计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要在设计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4.制作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生动手制作)[设计意图]本课的制作难度较上节课有所提升,尤其是剪切透明胶带和将两个别针对称地固定在杯子上时都可能需要同伴的帮助,了合作的重要性。5.评价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因此特别强调二是三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的更好!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师:你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找到问题的原因,很了不起!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意见吗?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22020年最新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相“我觉得你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设计意图]相较于第一课的自评而言,本课在评价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互评价。如何有效地引导二年级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互评的语言表达模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评价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被评价者更容易听明白别人的意见。【教学反思】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设计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是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要考虑到后续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时候,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开展相互评价。【总结点评】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设计环节主要是动脑,制作环节主要是动手,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物品,动手与动脑是相结合的。在28三是在评价

  2020年最新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先的计划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重新考虑,在制作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动脑解决,因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可以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考虑设计制作的可行性,是工程思维的显著体现。学生在制作跷跷板过程中的最大收益就是体会到了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此外,他们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相这3秋千【教学分析】本课通过组织开展设计和亲自动手制作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与手工制作的不同。【教学目标】1.2.3.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够通过画图或口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教学准备】1.橡皮筋。29教师准备:吸管、木棒、绳子、细铁丝、卡纸、橡皮泥、2020年最新2.学生准备:无。【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景师:在之前的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完成了滑梯和跷跷板的制作,同学们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越来越棒了!今天,我们来挑战一项难度更大的任务——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秋千,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师: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生开展小组讨论)师:谁有好的办法?生1:首先要知道秋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生2:还要知道我们有哪些材料和工具。生3:画设计图的时候要考虑制作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和图片来认识一下秋千的结构吧!(师利用视频和PPT带领生认识秋千的结构)生:秋千主要由支架和座椅两部分构成。[设计意图]本课的导入活动除了创设情景和观察秋千的结构之外,加了一个讨论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前两课的学习经验,总结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学习的一般方法。30还特意增思考和

  2020年最新2.提出任务师:再结合你玩秋千的经历,说一说秋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生1:我认为是支架,如果秋千支架不稳固就荡不起来了,而且还会有危险。生2:我也认为是支架,支架上面的横梁要能承受得了丁丁和当当的重量。生3:我觉得吊座椅的绳子也要结实,否则荡起来断了就麻烦了。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秋千的支架是特别最重要的部分,要稳固才行,绳子也要结实。[设计意图]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制作与美工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工制作往往以美观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制作往往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第一要务,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兼顾美观。引导学生回忆荡秋千的实际经历,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从实际需求出发的意识。3.设计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它们吧!生1:吸管和木棒应该可以用来制作支架。生2:我要测试一下看吸管和木棒哪个更结实。生3:用细铁丝来挂座椅肯定牢固。生4:卡纸可以用制作座椅。312020年最新生5:纸杯也可以当座椅。师:看来这些材料大家都认识,现在就开始你的设计吧!先尝试自己设计,如果感到有困难也可以参考教材上探探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生画秋千设计图)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生:这是我的设计方案,用木棒制作支架,用细铁丝挂座椅。因为我对比了木棒和吸管,发现木棒更结实。师:你的方案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真是一名优秀的小设计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师:这里老师挑选了几位设计的比较好的方案投影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案。(师展示较好的设计方案)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因为我们的制作是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的,而且最终做好后还要看是不是和你的设计方案一样。[设计意图]秋千的制作难度相比前两课的滑梯和跷跷板更大,因此在设计环节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一方面提醒学生在画设计图的时候要尽量简洁、明了,不追求花哨和夸张,让学生意识到好的设计方案322020年最新是让别人容易看清楚其中的结构,从而便于制作;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的案例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不能轻易修改设计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设计方案的重要性。4.制作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秋千设计图,老师注意到不少同学需要将几根棍子扎在一起来制作支架,那么都有哪些方法来实现呢?生1:用绳子捆起来。生2:用细铁丝捆起来。生3:用橡皮筋捆起来。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用打绳结的方式将棍子捆扎成支架。(师演示打绳结捆支架的方法)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遍完整的过程?要分步说清楚你的步骤哦!(生介绍制作过程)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在开始前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互相帮助,再次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现在开始制作吧!(生动手制作)[设计意图]本课的制作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要将棍子制作成秋千的支架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里设计了教学生用打绳结的方式制作支架,332020年最新目的在于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并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打绳结这项基本的生活技能。5.评价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作品的时候了,这次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你的作品。注意在介绍你的作品时首先要重点说明你的作品有没有实现任务中的目标——顺利地荡起丁丁和当当,现目标的。(生小组内展示交流)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时候,老师挑选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好不好?生:我发现他的作品不够稳固,荡的时候支架有点摇晃。师:你发现了他的作品不足之处,有好的改进建议吗?生:把支架的腿调节到相同的长度,绳子再扎得紧一些就牢固了。师:谢谢你的意见!不过我们在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说说他的作品的优点吗?生:他的作品优点是座椅用纸杯加工而成的,既美观又结实,我的座椅就做的不如他的那么好。师:你不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谢你的评价!师:谁还愿意从稳固性和美观度方面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评价活动,34以及如何实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宝

  2020年最新贵的改进建议,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对我们的秋千进行改进吧![设计意图]通过挑选典型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是组织开展评价活动的有效途径。由于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评价的时候往往特别善于发现别人作品的不足,而忽略自己作品的缺点,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本课的重难点,瞄准能力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引入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总结。在设计制作环节,考虑到本课制作难度较大,我有意识地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并在制作过程中详细讲解打绳结的方法,使学生制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评价过程中,我开展对比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总体而言,本课基本达到教学预期。【总结点评】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学情,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元认知开展教学活动。面对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突破。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虽然有亲自示范讲解,但并没有包办代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评价环节,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寻找不足之处,再进行改进。这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比做出一件作品更有意义。352020年最新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1、磁铁有两极【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磁铁“魔法”城堡》的基础上继续对磁和磁铁内容的研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对铁和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磁铁”等科学知识内容。本课再次出示磁铁,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磁铁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条形磁铁进行争夺曲别针的游戏。在游戏感悟中提出问题“条形磁铁哪个部分吸的区别针最多?”在学生猜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往不会按照部位来进行比较猜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同时对于设计实验证明哪个部位吸引的曲别针多,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注意以便发现条形磁铁的两端指导学生定性的观察和定量的记录相结合,吸引的区别针最多的事实。最后教师再给出两极的释意,并进行拓展迁移,将断为两截的磁铁、各种其他形状的磁铁进行研究,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教学目标】(1)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曲别针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吸的曲别针最多。(2)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362020年最新(3)能持续保持对磁铁的探究热情。【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曲别针、摔断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师:(出示各种磁铁)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的磁铁,你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本领?生:磁铁能吸铁和镍,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和镍。师:下面,我们用磁铁来做个游戏。(图片显示:谁的力气大)师:一名学生手持条形磁铁的一头,另一名学生手握住条形磁铁的两端,只露出中间部分。两人同时去吸引曲别针,看谁吸引的曲别针多。(进行展台演示,请两名同学参加活动)师:怎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吸不过磁铁的一端,铁哪里吸的区别针多?生1:红色吸得多,蓝色吸得少。生2:我也是这么认为。生3:我觉得都一样,哪里都吸的一样多。师:如果把条形磁铁分成五部分,吸的曲别针多?生1:两边吸得多。生2:中间吸得少。37你认为条形磁1、2、3、4、5,你认为哪里

  2020年最新师:我们怎样才能证明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生1:一个人拿着这端,一个人拿着两端用中间,同时去吸一个曲别针,看谁能吸过来。师:你们想的还是去抢一个区别针的方法,生1:去找别的东西。生2:磁铁和磁铁吸在一起,试试哪边可以拿走。生3:磁铁和磁铁吸不上去。师: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大家看看是不是更好用。验图)师:我们可以在条形磁铁的五个部位分别挂曲别针,曲别针挂的多。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手册第看看哪里的12页上。(实还有别的好办法吗?学生开始进行分组实验,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实验和进行记录。教师组织大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拿着实验记录单进行交流,并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实物投影下的验证。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生1:1点能吸13个,2点吸5个,3点吸不上来,4点吸6个,5点吸12个。生2:两边的多,中间的少。还不知道两边哪个最多?生3:红色一端吸了31个,蓝色一端吸了32个。师: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生:两端吸的多,中间吸的少。师:条形磁铁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我们把条形磁铁32020年最新的两端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一端为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为北极,用N表示。(S是英语south的首字母,N是英语north的首字母。)师:磁铁并不结实,老师这里有几个断成两截的磁铁,你认为它们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生1:没有,只有一极了。生2:我不知道。师:我们还用刚才的实验方法去试试吧。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生1:还是两个磁极。师:看来断了的磁铁还有两个磁极,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有两个磁极。(蹄形、环形等)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生1:蹄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生2:环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生1: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生2:摔断的磁铁每一截仍然还有两个磁极。生3:不同形状的磁铁也都同时存在两个磁极。师:今天我们用做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用磁铁做游戏。【教学反思】32020年最新学生利用条形磁铁争夺曲别针后,就已经感觉到条形磁铁的顶端比中间吸引力更大。当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学生还会有些茫然。他们只看到条形磁铁明显的两种颜色之分,只对红色和蓝色进行比较。并及时提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条形磁铁分成五个点进行比较,供了探究方法供学生参考和实验研究。其中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的有效拓展,使学生对磁铁两极的认知更加丰富。【总结点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改变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利于让学生对条形磁铁的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进行有效猜想,验。并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实2、两极指南北【教学分析】本课通过辨别方向的实际问题引出指南针的运用。学习正确使用教师指南针后引发研究问题,指南针中的小磁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带领学生取出指针并验证指针的磁性,进而教师提出用条形磁铁试试能否指示南北。教师提出并演示三种方法,旋转法、悬挂法和水浮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有效证明,充分说明了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指南针的指针,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最后可以进行指南针发明与发展的简介,方法。【教学目标】40运用图片和视频都是较好的2020年最新(1)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发现小磁针是磁铁,能指示南北。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历程。(2)通过水浮法、悬挂法、旋转法测试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3)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为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感到自豪。【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指南针、曲别针、旋转架、水槽、泡沫板、支架、细线、视频资料等。(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师:大家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吗?谁来指一指。学生分别指示方向并出现各种情况。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谁说的方向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及时测定出正确的方向呢?生:用指南针来测。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我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第一步:选择一块平稳和远离磁铁的地方,将指南针水平放置。第二步:我们会发现指南针中的小指针会摆动,摆动。第三步:小磁针停止摆动后,轻轻地转动刻度盘,会发现刻度盘的转动不会改变小指针的指向。将刻度盘上的文字“北”(或“南”)41过一会儿会停止

  2020年最新与红色指针重合(按照指针红色一端所代表的方向来具体处理),这时刻度盘上东、南、西、北所指示的方向就是该位置的具体方向。(学生学习并分别测试,正确指示出教室里的方位。教师巡视检查。)师:指南针中的小指针这么神奇,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师:我们可以用磁铁或者大头针分别来试一试,铁制成的?学生使用磁铁和大头针分别检验,发现小指针有磁性。师:原来指南针的小指针能吸引大头针,有磁性,是一个小磁铁。这么小的磁铁能够指南北,如果换成这样大的条形磁铁还能指南北吗?我们也像小指针一样把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进行旋转,静止后会不会指南北。实验一:旋转法(将条形磁铁平稳放在旋转支架上,转动旋转架并待其静止,观看看磁铁每次小指针是不是磁察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学生学习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生1:我们的磁铁可以指南北。生2:我们组的磁铁也能指南北。师:大家采用旋转的方法,发现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我们还可以试试水浮法和悬挂法。请大家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这次需要边实验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第实验二:水浮法4213页。

  2020年最新(取一泡沫板浮于水面,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上,轻轻旋转泡沫板并待其静止,观察并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三:悬挂法(在支架上悬挂一细线,将条形磁铁系在细线上并使其保持平稳,待条形磁铁静止后,观察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生1: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生2:真是太神奇了。师:磁铁可以指南北,用磁铁做成的小指针也可指南北。这个秘密很早就被我国古代人民发现了,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以及造纸法和印刷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鱼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形状很像一条鱼。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就像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钢片做成的鱼没有磁性,所以没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还必须再用人工磁化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使用指南鱼,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指示更准确。)指南针作为一种指向仪器,在我国古代军事上,生产上,日常生活上,地形测量上,尤其是在航海事业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逐渐发展成古代罗盘和现代的指南针。现在的人们也很普遍地使用指南针进行各432020年最新种活动。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指南针中的小指针是磁铁,磁铁可以指南北。下面考考大家,请大家拿着指南针和老师一起到操场上、小花园里去实地测量,找到我们身边的东南西北。间的长短进行开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将小指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建立关联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个活动需要教师巧妙的联系和有效的指导。并能够带领学生从(拓展活动,看时众多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的规律。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指南针的方法,为生活提供服务。【总结点评】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占的主导地位比较明显。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其中的水浮法、悬挂法和旋转法的实验是学生不能想到的,教师需要适时出示并引导每一名同学进行动手操作。生重要的是从众多的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学并再次将磁铁现象的规律和指南针的应用建立联系。从正向和反向都能较好地将磁铁的指南北与指南针中指针的指南北联系起来,并能运用指南针服务于生活。442020年最新3、两极相遇了【教学分析】对于磁铁两极的相遇现象,大多数玩过磁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现。这是两个幼儿园孩子关于磁铁相遇的感受:“磁铁能吸上,要是反着就不会吸上”;“磁铁正极对负极可以吸在一起,但是正极和正极不能吸在一起,如果正极和正极对一块儿两个头就会掉头”。可以发现学生有着很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就以此为基础直接引入“磁铁长龙”的游戏。初次的拼摆后会发现磁铁的两极不同才能吸引,相同的两极是不能吸引的。此时的提出问题与猜想就更加具体和有效,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教4种两极相遇的情况,并请学生多次实并在教师验和记录。准确地描述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是实验的关键,引导下总结出“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规律。最后的拓展可使学生对磁铁的这一性质掌握得更加深入和灵活。【教学目标】(1)进行磁铁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2)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在比较、归纳中形成实验结论。(3)主动发现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感受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没有颜色(或遮盖颜色)的磁铁等。452020年最新(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师:大家对于条形磁铁和它的两极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磁铁长龙”的游戏。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黑板这里进行磁铁接龙,要把每两根磁铁牢牢地吸上,我们拖动第一根磁铁,后面的磁铁都能够跟着运动才行。(学生代表进行活动,其他的同学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师:看来,这个活动是有窍门的,谁来说说?生1:不同的颜色才能吸上,相同的不能吸上。师:你们说的颜色指的是磁铁的两极,磁铁的两极相接近会有几种接近的情况发生?生1:相同的极和不同的极。生2:S极和S极接近,N极和N极接近,S极和N极接近。师:老师把你们说的情况记录下来。师:当磁铁的两极相接近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你用最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例如——S会发现“吸不上”,就把“吸不上”记录在后面。请大家准确地记录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和交流。)师:当S极接近S极时,它们吸不上。是谁吸不上谁?生1:一个吸不上另一个。46S——SN——N吸不上SS——NN——S

  2020年最新生2:两个都吸不上对方。生3:然后它们都会跑开。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相互吸不上,就像互相都在向外推的现象称为“相互排斥”,这样是不是更贴切呢?生:也是相互排斥。师:当N极接近S极时又是什么现象呢?生1:吸在一起。生2:不排斥了,吸在一起了。师:也是一个吸引另一个,还是相互吸引呢?生齐说:相互吸引。师:当S极与N极相接近呢?生:也是相互吸引。师: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生1:一个不同的和一个不同的能相吸起来,一个一样的和一个一样的不能相吸。师:说的真好,不同的吸,相同的斥。谁还能说得更简单点儿。师:我们还可以把相同的叫做同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师:我们还可以再简单点,把不同极用“异”字表示,可以说成“异极相吸”。师:跟着老师说一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磁极相接近,是同极还是异极?47N与N极接近也是这样吗?

  2020年最新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是同极,会排斥。师:再看这个磁铁已经没有名字了,它被吸在南极一端,它应该是?生:吸在南极一端,应该是北极。师:孩子们,我们今天对磁铁的两极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发现了它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还能够运用这个特点把其他磁铁的名字找回来。关于磁铁的知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教学反思】教学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教师需要抓牢的地方,吸不上、掉头等口头语言与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相互”的描述是既准确又形象和便于学生理解的。理解到相互的排斥力和相同时在总互的吸引力对孩子今后掌握能量的上位概念具有支撑作用。结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不断地练习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会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总结点评】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的追问很多,引导也比较到位,这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训练。科学、准确的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总结提升现象背后的规律是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要素。教学中可以在这两个环节放开些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升和锻炼。最后的拓展环节也是反向思维能力训练的恰当时机,教师应尽量多地让每一名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42020年最新进行正确判断。49

篇四: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用心整理

  《我们的家园》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我们的家园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二年级

  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品哪些是自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2.让学生懂得用聪明才智创造更得财富,建设自己的家园。

  了解自然界中的物品哪些是自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了解自然界中的物品哪些是自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情景再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小明、小李、张明、赵辉和小丽正在谈论荒岛上情况,其中,小明问:“荒岛上有汽车吗?”小丽问:“荒岛上有宾馆吗?能看电视吗?”小李回答:“荒岛上都有天然的东西有河流、山峰、动物、植物……可美了!”

  同学们,在他们的回答中,哪些是自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学生思考,进入沉思状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学习《我们的家园》。

  讲授新课

  (一)表达交流

  学生分小

  感知什么是1.阅读教材11页,说一说,下列哪些是自然

  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山洞、动植物是自然形成的。

  遮阳帽、木筏是人工形成的。

  2.调查

  (1)指出下列物品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制造的?

  书、本、水稻铅笔、玉米、文具盒、猫、小

  组活动。

  资料来源于收集整理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狗、树林

  学生交流,然后回答。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自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自然形成的河流

  岩石

  山川

  ……

  人工制造的家电

  交通工具

  生活用品

  ……

  自然形成: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包括水、空气、山脉、河流、动植物、地球、宇宙等等。

  人工制造:在后天中,通过人们的思维、创造而形成的。

  4.通过调查,我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

  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二)表达交流

  举例说明,我们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构建人工世

  通过具体事例懂得干自然形自然形成、人工制造。

  3.归纳总结自然形成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特征:

  思考、实验、成、人工制作。

  讨论、总结

  通过拓展延思考、讨伸,让学生展现界的活动,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代表回答。

  正面影响:桥梁建设改变了人们交通的不便利;楼房的建设改变了人们居住环境;医疗器械戒的发明改变了对病情早发现、早治疗…!

  不良影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加大了对森林的砍伐,加大了水土流失,环境的破坏;造纸业的排放改变了河流的清澈、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

  论、解决问题。

  心中的美景。

  资料来源于收集整理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教师小结:人工制造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它改变了家乡的面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过度的开发与创造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三)拓展活动

  我们都想通过我们的创造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找一张漂亮的风景图片,画出自己理想的家园。

  课堂练习

  说出下列物品哪些是自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Mp4、电话、电动车、雪花、雨水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人工制造和自然形成,让人类的发明创造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板书

  第3课

  我们的家园

  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

  自然世界

  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人工世界。

  通信工具

  人工世界。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堂知识的理解

  所学。

  资料来源于收集整理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篇五: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精品资料

  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大象版

  ........................................

  精品资料

  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1.《荒岛生存》

  学科

  科学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1.

  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目标

  2.

  懂得我们的生活所需是动植物供给

  3.

  在野外生活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为人类自身的生存服务,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将来为社会服务。

  重点

  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难点

  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

  荒岛生存

  单元

  一单元

  导入讲诉故倾听故激发学生兴新课

  事:

  事,交流自趣,导入课题。

  三百多年己的看法。

  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滨逊。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

  精品资料

  仅剩下鲁滨逊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她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把他训练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为一位一位大富翁。这个故事,就是小说家笛福写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存利用自然资源生存了28........................................

  精品资料

  年。假如我们在荒岛上,应如何生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岛生存》,感受荒岛上生存的办法。

  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从哪里来?

  馒头

  麦子

  棉衣

  棉花

  牛奶

  奶牛

  书本

  纸张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从哪里来?

  学生分小组进行表达交流,分享观点。

  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东、植物。

  (三)设计制作

  给校园里的植物做个标志牌吧!

  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植物,请根据植物设计自己的爱心标志牌。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爱护花草,珍惜生........................................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小制作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精品资料

  命。

  课堂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从

  课练习

  哪里来?

  巩固大米

  糖

  习,课桌

  深对堂知的解。

  作业

  写出一则保护植

  布置

  物的广告语

  堂练加课识理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课堂

  在荒岛上,我们可

  思考小小结

  以利用的资源,为我们结内的生存服务。

  容,巩固学习........................................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

  精品资料

  知识。

  深理解。

  板书

  第一课

  荒岛生存

  荒岛上的资源

  生存

  生活中的物品

  来源

  2.《我们的小船》

  课题

  我们单一学科年二年级

  的小船

  元

  单科

  学

  级

  元

  1.

  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

  学2.

  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习

  3.

  在实践中,找出制造的优缺点,提高分析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

  标

  应社会生活。

  重

  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提高点

  动手,动脑能力。

  难

  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提高点

  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学习设计意图

  活动

  ........................................

  精品资料

  导入

  同学们,如果从这岸新课

  到对岸,我们应该要

  坐怎样的交通工具?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船。

  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那么,我们怎么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制造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的小船》。讲授(一)阅读

  新课

  思考:荒岛上的生活新奇,他们幻想着做

  什么?

  他们幻想像原始人一样,利用岛上的资源造一只船。

  教师:荒岛上有那些资源,怎样来造船?

  (二)提出问题

  他们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情况。

  学生1:可以做一个大帆船,又快又稳。

  学生2:可以把树干挖空,做成独木舟。

  ........................................思激发学生考,兴趣,导回入课题。

  答。

  学生分小组活动。

  根据岛上的资源来提出自己制造船的设想。

  精品资料

  学生3:可以用山上的枯树干,做成木筏。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的开动了脑筋,进行了

  思考,想出了很多可行方法,想到很多可利用

  ........................................

  精品资料

  的资源。

  那么,他们是怎用进行制作的?

  (三)设计制作

  为了证明我们的可行性,看看他们

  设计了怎样的方案?

  独木舟模型设计方案

  1.

  用胡萝卜代替树干,2.

  用竹片刀把胡萝卜挖空做成独

  木舟的形状。

  羊皮筏模型设计方案

  1.

  用气球代替羊皮囊,2.

  用绳子把气球练成三串,每串

  四只气球。

  帆船模型设计方案

  1.

  用橡皮筋和木棒做一排木筏,2.

  用三角布做成船帆。

  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

  (四)表达交流

  展示制造的模型,并把制造的过程说给大家........................................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让学生说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小制作,找出优缺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资料

  听。

  学生认真思考,然后交流自己的制作过程。

  学生1:制作羊皮筏的时候,一定要把气球捆牢,不然气球捆绑不牢就容易掉入水中。

  学生2:独木舟的制作过程简单,只要将胡萝卜挖空,但底部不要挖坏了。

  学生3:竹筏制作时,船帆的位置很重要,不要挂偏了,应该挂在中间位置,船顺着风,快速平稳的前进。

  ........................................

  精品资料

  教师: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现了制作模型的优缺点,请把你总结的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总结出优缺点。

  优点

  独木舟

  制作简单

  羊皮筏

  轻便

  帆船

  载物量大

  课堂1.

  想一想,我们可以利

  课练习

  用荒岛上什么资源来堂巩造船?

  固练2.

  怎样做用气球做羊皮习,筏模型?

  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可

  布置

  用那些材料来制作船?

  缺点

  不稳定

  怕碰撞

  笨拙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

  精品资料

  课堂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小结

  们懂得了只要我们善于思维,善于动脑,就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制造生活中所需的物品。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第2课

  我们

  的小船

  方案

  制船

  过程

  优缺点

  3.我们的家园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第三课《我们的家园》延续上两节课的故事,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主人公回到校园与小伙伴们的对话情景,引出有的物品是“自然形成的”,有些物品是“人工制造的”

  为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看我漫画后,也会有和图中小朋友一样的感受,求知欲好奇心一样很重,........................................

  精品资料

  因为他们对于荒岛生活的真实情景是陌生的,他们头脑中的已有信息大部分来自现代生活中的人工世界。

  因此故事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获取关于荒岛上的自然世界的知识的来源。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荒岛上的物品那些是天然形成的,那些是人工制造的,引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对比。

  (2)通过调查我们生活中那些物品是天然形成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体会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特点。

  (3)通过讨论“是否应该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这一问题,意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习手册,彩笔,画纸等。

  (2)活动场地:教室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好!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学校,讲述他们荒岛求生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搜集相关信息,从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表述)。小伙........................................

  精品资料

  伴们都非常喜欢听,把他们当明星一样问东问西,想了解在荒岛上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呢?

  学生1:我想问问他们荒岛上的野果、野菜好吃吗?小鱼和小虾怎么做熟呀?

  学生2:住在山洞里有没有被子呀?冷不冷?

  学生3:岛上有没有野兽,遇到危险怎么办呀?

  ......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关心,请你们回忆一下,开始他们来到荒岛上之后都利用了那些岛上资源才生存的呢?这些资源那些是天然形成的?

  学生1:我知道他们到树上摘野果,到山坡采摘野菜吃,野果、野菜是天然形成的。

  学生2:我知道他们到大海边捕鱼和虾来吃,小鱼和小虾是大海里生活的,也算自然形成的。

  学生3:他们也用到帐篷、帆布、手电筒、照相机、绳子等材料,但是这些不是自然形成的。

  学生4:他们住的山洞原来就有,属于自然形成的。

  ......

  教师:后来他们又制造了那些物品呢?

  学生1:头上戴的草帽,是他自己制作的。

  ........................................

  精品资料

  学生2.后来从山洞搬出来,住进了木房子,木房子是他建造的。

  学生3:搭的帐篷。

  学生4:出海捕鱼的小船是他们制造的。

  教师: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看看周围的物品中那些物品是自然形成的,那些是人工制造的,小组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学生1:人工制造的:手机、电视、汽车、楼房、学校、桌子、椅子、书包、衣服等。

  学生2:自然形成的:大树、小燕子、麻雀、高山、河流、土壤、岩石、小草等。

  教师小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教师:我们的生活比起荒岛生活可是先进多了,他们戴的是草帽,我们戴的是凉帽,他们用瞭望塔,我们用手机;他们坐木筏,我们做轮船或快艇。想一想人们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的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是不是也会带来一些坏处呢?

  学生1:对,人们为了生活乱砍乱伐,,森林遭到破坏。

  ........................................

  精品资料

  学生2:工厂制造产品的同时排放了大量的烟尘,污染了空气。

  学生3:还有的人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学生4:我妈妈说毛皮大衣是动物的皮制造的,为了小动物以后就不买了。

  ......

  教师:你们说的对,人们在改善生活的同时应该注意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不乱捕杀小动物,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用你们的画笔把你们心中美好的家园绘制在画纸上吧。

  学生:(绘制我们心中理想的美丽家园)

  第二单元

  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1.我们来造纸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通过造纸活动的实践,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通过活动和阅读体会到科技给人们的进步,感受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准备】

  ........................................

  精品资料

  材料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废纸、水杯、木棒、水槽、纱网、干毛巾。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我们每天学习、生活、上课、看书、写字都离不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生:纸。

  师:那你们知道吗?纸是怎么来的呢?

  生:造纸厂生产的。

  师:那造纸厂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生产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造纸?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造纸!

  2.制作:手工造纸

  师:首先请大家看一看,手工造纸需要那些步骤呢?怎么样才能造出一张纸,看图(出示造纸的图)谁能讲讲手工造纸分哪几步,都要干什么?

  生:(学生根据图片回忆造纸步骤)

  师:真棒!你们说的真完整!老师老师今天提供的材料有废纸、水杯、木棒、水槽、纱网、干毛巾。大家看到了我们造纸要用到水、还有很多废纸,所以,老师提醒大家:实验中注意桌面、地面整洁,不........................................

  精品资料

  要把水洒出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成为“整洁小能手”!有没有信心成为“整洁小能手”?

  生:有!

  师:好,请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手工造纸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控制进度,帮助学生将制成的纸转移到晾晒的地方)

  3.表达交流

  师:好的,我们已经利用废纸再造了新纸,等晾晒干就可以了。那么在刚才的造纸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什么感受?好玩吗?还有没有别的体会呢?

  生1:手工造纸很有意思。

  生2:但是我觉得手工造纸很麻烦,如果纸都要这么造的话,会很慢。

  生3:我觉得很环保,因为我们是用废纸做出了新的纸。

  ........

  师:是啊,手工造纸很有趣,可就是感觉有些慢,还有些累。可是你们知道吗?造纸术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呢(出示古代造纸图片),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世界上是没有纸的,没有纸可怎么写字啊?

  生:写在龟壳上。

  ........................................

  精品资料

  师:是的,没有纸最开始人们只能把文字或者图画刻在龟壳上(出示龟甲图片),可龟壳又难找,写的字也少,很不方便,后来人们发明了竹简(出示竹简图片),用砍下来的竹条用绳子穿起来来记录信息,比龟甲好用了很多,可是竹简很重也很厚,一卷竹简也记录不了多少信息,而且制作竹简也需要很多工艺,过了很多很多年,发现某些植物经过处理后可以做出纸浆,然后用纱网抄纸,再晾干,就做成了纸,谁能说说,纸出现了以后,相比之前的龟壳和竹简,有那些好处?

  生:纸轻,而且一张纸可以写很多字,用纸做成一本书也没有多重。

  师:真厉害!但是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有了电脑,有了电子书,比纸更厉害了,薄薄的一个pad里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还能在pad上直接存储,都不需要纸了。

  师:从写在龟壳上,到存储在电子书里,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生1:方便!

  生2:简单!

  生3:便携!

  ........................................

  精品资料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随着科技的进步,从古到今,信息记录的方式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出示刻字到书写到打字到语音输入的图片)谁来说一说?

  生:(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变化,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并追问分别有什么好处)

  师:看了这么多的变化,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生1: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生2: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更方便。

  ........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太棒了!下课。

  2.装订我的小书

  【教学目标】

  (1)了解订书机的结构和功能。

  (2)学会使用订书机装订。

  (3)体会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4)体会周围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每组:棉线、剪刀、订书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精品资料

  师:经过了几天的晾晒,我们完成了手工造纸的最后一步,得到了我们亲手制作的手工纸。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的纸,我们真是太棒啦!怎么才能把这些纸张变成一本小书呢?

  生:把它们订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些纸装订成自己的小书。

  二.制作

  师:看!(展示已经装订好的小书)这是老师已经装订好的小书,你能看出来我是怎么装订的吗?想一想。

  生1:老师是用线穿上的。

  生2:老师在纸上打了孔,然后用线一张一张的穿起来。

  师:真聪明!你们的观察真细致!首先用铅笔尖打洞,然后将棉线穿过,再打一个结就可以了,很简单,同学们也想试试吗?

  生:想!

  师:但是在开始装订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能做到吗?

  生:能!

  师:请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装订自己的小书。

  ........................................

  精品资料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少数同学打结有困难,提示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师:好的,请材料员回收材料放好,取回另一盒材料。

  师:谁认识它?(出示订书机图片,展示订书机)

  生:订书机。

  师:观察一下,订书机有那几个部分组成?

  生:底座,手压的,放订书钉的槽(展示)。

  师:嗯,有底座,压柄还有订槽,下方还有一块成型板。那就请大家用订书机把小书的封皮和封底顶起来吧,注意观察、思考。订书机是如何装订的?每个结构都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活动,教师提醒注意安全,不要订到手指)

  师:好的,请材料员整理材料并放回。

  师:你刚才是如何使用订书机的?订书机是如何工作的呢?

  生1:压下手柄后订书针很尖,可以直接刺破纸,然后手一使劲,两个针尖就向里弯,就订上了。

  生2:订书针向里面弯是因为成型板的原因,成型板是凹槽的,所以订书针也成凹槽的样子。

  ........................................

  精品资料

  师:你们说的太对了,真是善于观察。

  三.表达交流

  师:刚才我们尝试了订书机和用线两种不同的装订方法,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1:我更喜欢用订书机,更省力。

  生2:订书机订得很结实。

  生3:用订书机很快。

  ......

  四.阅读

  师:订书机的发明让我们再也不用一个个的打孔穿线地来装订了,订书机让我们的装订变的更快捷,这都是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订书机是大约50年前一位美国人发明的,其实这么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订书机家族早就更加壮大了,想不想一起来看看?

  生:想!

  师:(展示现代装订工具的图片)大家认识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

  师:有环保的无钉订书机,还有便携的小型订书机,还有不需要按压的电动订书机,还有非常全自动........................................

  精品资料

  的大型装订机,一般在工厂中使用,很快就能装订好很厚很大的书。

  师:今天我们收获了一本完全是自己制作的小书,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订书机是怎么订书的。

  生2:我知道了订书机比用线装订快多了。

  3.科技产品体验会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不同科技产品的体验记录对不同科技产品的使用感受。

  (2)能用语音初步描述科技产品体验的使用感受。

  (3)通过科技产品体验的实践,能简要讲述其他科技产品的使用感受。

  (4)能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学准备】

  器材准备:计算器、普通秤、电子秤、电动充气泵、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过程】

  ........................................

  精品资料

  一.活动:科技产品体验会

  师: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今天的“科技产品体验会”!今天在这个体验会上,老师邀请大家体验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今天要体验的几个科技产品。

  师:(展示图片:计算器、普通秤、电子秤、电动充气泵、放大镜、显微镜)大家认识这些科技产品吗?有没有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介绍,教师补充完善,同时提示大家体验时注意爱护器材、小心用电)

  师:认识了这些科技产品后,我们即将开始体验。不过今天,我们不但要体验,还要打分,要评价,要把你体验后的感受记录下来,就记录在体验表里,你认为哪个产品满足那一条就打√。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小小体验家”们,出发吧!

  (学生按顺序体验各项科技产品,教师巡视)

  二.表达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感受?

  生:(展示记录单,同时讲解)

  师:嗯,这是他的体会。

  ........................................

  精品资料

  师:我们还使用过那些科技产品?它们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变化?

  生1:我用过空调,可以使房间内变得很凉快。

  生2:我做过飞机,可以很快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

  三.得出结论

  师:大家说的可真好,看来,很多科技产品都会改善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好的体验。请大家看看这颗茂盛的苹果树,它象征着我们所有的科技产品,你能帮它结上小苹果吗?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苹果树上结的小苹果最多!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科技产品之树呢?

  生1: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有手机,还有电饭锅,还有电磁炉。

  生2:飞机、高铁、汽车都使我们更快捷。

  ......

  师:说的太好了!说了这么多的科技产品,谁能总结一下科技产品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吗?

  生:科技产品让我们更便利、快捷和舒适。

  ........................................

  精品资料

  师:嗯,这是你的结论,说的真棒!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四.阅读: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师:科学技术其实从各个方面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出示阅读内容)。看,在古代我们只能用织布机来织布,需要人来操作,织布很慢,而且质量不好,现在我们能造出全自动的织布机,可以很高效地生产很多布,也能轻松改变花纹和颜色。这是

  科技带给我们衣服上的改变。还有什么吗?谁能根据图说一说?

  生1:原先只能靠扇子来凉快,现在有了空调,只需要一按,就有很舒服的凉风。

  生2:古代出门只能靠走路,有钱人才能雇个马车,但是很慢,有时候到另一个城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很颠簸,现在有了高铁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

  ......

  师:科技无处不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单单是衣食住行,以前出门不带钱是什么都买不到,现在有了手机支付,只用拿个手机就够了,这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改变。

  ........................................

  精品资料

  第三单元

  四季与动物

  1.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植物的变化,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有不同的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音对常见的自然规律进行简单描述。

  【教学准备】

  (1)教材准备:准备不同季节的衣服、太阳落山时刻表以及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制作四季大转盘的卡纸、尺子、剪刀等。

  (2)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春去夏来,我们的身边发生了那些变化?请同学们从视频中找出春季和夏季的不同景象。

  生:天气变热,大树变的茂盛......

  (2)科学描述

  生:我发现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换上了夏季校服。

  ........................................

  精品资料

  师:对的,你观察的真仔细!夏季天气变热。

  生:(指着课程表)我们换了新的课程表,开始午休,放学也晚了。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给你鼓掌!夏季白天时间变长了。

  生:我发现春季花儿开放了,夏季植物长得更茂盛了。

  师:对,植物也在不断生长着。

  (3)过渡

  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它们各有什么现象?

  讨论:其他的季节的现象。

  (4)活动

  练一练,把四季和对应的天气、动植物和人们活动连起来。

  天气炎热

  树木茂盛

  春季

  放风筝

  气候温暖

  万物复苏

  夏季

  收获

  天气寒冷

  动物冬眠

  秋季

  堆雪人、滑冰

  气候渐凉

  树叶飘落

  冬季

  游泳

  ........................................

  精品资料

  结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现象。

  (5)表达交流:我最喜欢的季节。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说理由。

  (6)设计制作:四季大转盘,教师引导孩子用卡纸、尺子、剪刀仿照天气大转盘的形式,从小到大的圆盘上不同天气、动植物、人的活动。每组同学分工合作,集体制作一个四季大转盘。

  (7)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转动四季大转盘,将四季变化与现象相对应。教师把自制的大型四季转盘贴到黑板上,邀请几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玩,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看他们玩得对不对。

  生:我转到“夏季”。

  生:我转到冬季的天气,“天气冷,下雪”。

  生:我转到人们的活动“穿厚衣服、滑雪、堆雪人”。

  生:我转到动植物“杨树落光叶子”。

  2.四季与动物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动物的变化,搜集事实证据,四季对动物的影响。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

  精品资料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搜集四季里有趣的动物现象的资料。如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

  (2)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导入

  视频:冬天里的小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冬天里小动物们在干嘛呀?

  生:青蛙冬眠。

  师:在寒冷的冬季,很多动物缺少食物,就好躲在洞里呼呼大睡,等待来年春天再醒来。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吗?

  生:小松鼠冬天冬眠吗?

  师:松鼠有很多种类,有些种类的松鼠不需要冬眠的,如北美红松鼠、虾夷松鼠,有些松鼠是会冬眠的,如金华鼠、极地松鼠。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

  生:我知道小燕子会飞到南方过冬。

  师:对,许多鸟类会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躲过寒冷的冬季,第二年春季再飞回来,像小燕子、大雁都是,我们在冬季是看不见它们的。

  ........................................

  精品资料

  总结:冬天天气寒冷,小动物们都有过冬的本领。

  (2)表达交流

  四季里动物有趣的现象,课前布置了同学们搜集四季里有趣的动物现象的资料。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多媒体展示影像资料小松鼠、大雁、小青蛙、小羚羊、小燕子等动物在四季里有趣的现象。

  (3)活动:

  填一填。

  常见的动物

  松鼠

  大雁

  熊

  狗

  春季

  夏季

  秋季

  储存食物

  冬季

  北飞

  冬眠

  吐舌头

  (4)游戏

  角色扮演四季变化中的动物,先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准备好小动物的头饰,鼓励一个小组上台戴头饰表演,让孩子们边表演边做动作边介绍。

  (5)迁徙应用

  准备关于四季与植物的资料。请你根据这节课学到的四季与动物的知识,搜集资料,准备“四季与........................................

  精品资料

  植物”的交流会。幻灯片展示要求,可以用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形式展示自己搜集的事实证据。为下一课的科学交流会做好准备。

  3.四季与植物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地坚持观察四季里天气和植物的变化,搜集证据侧重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星期布置了大家搜集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现象。现在很多同学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先来问问准备好的同学们用什么方式来展示?

  生1:我们小组准备用图画来展示,但是我们还需要时间来涂色。

  生2:我们小组准备了调查表。

  师:仿照上一课《四季与动物》的调查表制作,真不错!

  生:我们小组查找了一些资料跟大家分享。

  师:嗯,搜集的资料可真不少,你们可以把资料内容再缩减一些,让同学们听的更明白。

  (2)活动

  ........................................

  精品资料

  准备“四季与植物”的科学交流会。

  (3)表达交流

  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把资料汇总后再在全班交流。

  (4)反思评价

  采用贴苹果树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进行反思与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写在苹果图形上,然后贴在苹果树上。

  交流完成的同学可以用画星星的方式记录和评价小组同学的表现。

  表达

  根据表现画☆,最个人同学教师多可以画★

  评价

  评价

  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参

  与讨论态度认真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

  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

  心听取别的意见

  思维的条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理性

  的意见,解决问题........................................

  精品资料

  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思维的创具有创造性思维,造性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星。

  (5)接龙游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同时给小组同学花星每人说一个季节变换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例子。可以小组内手拉手接力,也可以一排或一列进行接龙游戏。

  第四单元

  力和形变

  1.推力和拉力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水枪、水、常见推拉活动的挂图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玩水枪

  ........................................

  精品资料

  师:(出示推拉式水枪)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玩水枪的?

  生:(交流各自玩水枪的经验)。

  (设计意图:简单的谈话,帮助学生聚焦学习内容:推和拉。)

  二.观察活动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推和拉,你能说说在下面的场景中,他们是在推还是在拉吗?(出示场景图片)

  生:(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人物在推还是拉。)

  师: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导学生说一说物体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并说说理由。)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形成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三.游戏

  谁动了

  师:(出示游戏活动图)讲解游戏规则和安全提示,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下列活动:1.互推手掌,看谁先被推动。2.互相用力拉,看谁先被拉动。

  安全提示:游戏时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

  精品资料

  生:(汇报交流)

  师:我们把物体向外推开的时候用的力是(),把物体朝着自己拉过来的时候的力是()。(填推力、拉力)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力和拉力,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拓展活动

  师:请你在课后帮老师想个办法,用橡皮球一次性击倒所有纸杯(出示活动图片,材料),应该怎么做?看谁的方法最好,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尝试体验,指导学生想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2.形状变了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跳跳球、橡皮筋、塑料瓶、玻璃瓶、水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

  精品资料

  跳跳球

  师:(出示跳跳球)同学们,这个跳跳球怎么玩?

  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演示能更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更好、更快地聚焦课堂)

  二.观察活动

  师:跳跳球有什么变化?

  学生说出跳跳球的变化。

  师:(出示气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如果我们给它们用力,它们会发生变化吗?

  生:(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生:(实验结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观察,帮助学生发现力可以使物体变形,并产生问题:力能改变硬的物体的形状吗?)

  三.实验验证

  师:(出示两个装满水的瓶子,一个塑料瓶,一个玻璃杯。)

  请你挤压瓶子,观察瓶子的玻璃管里的水柱有什么变化,并写在记录单上。

  ........................................

  精品资料

  生:(汇报交流。)

  师:

  玻璃管里的水柱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软的物体变化比较明显,硬的物体变化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

  四.反思评价

  师:这次探讨活动你做得好不好?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帮助学生对本次探讨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3.制作小弓箭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活动,进一步理解推力、拉力和形状。

  (2)通过展示学生,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小刀、棉线、牙线、尼龙线、钓鱼线、冰棒棍、塑料片、竹片、棉签。

  ........................................

  精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弓箭

  师:(出示弓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弓箭,谁能说说图上标记的这些叫什么?

  生:(表达交流。)

  (设计意图:以弓箭为背景创设,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弓箭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制作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材料超市里的材料做一把射的最远的弓箭,你准备怎么做?

  请你在记录单上勾一勾,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弓箭。

  学生勾选,展示、交流。

  师:开始制作前请你仔细阅读安全提示:

  1.用热水时不要烫伤自己或别人。

  2.使用小刀时用力要均匀,不要伤到自己或别人。

  3.不可以用小刀指向别人。

  4.小刀用完立即合上收好。

  师:请你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制作。

  ........................................

  精品资料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后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更多不同的弓箭,为后面的射箭比赛留下悬念,更能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

  三.射箭比赛

  师:(划定比赛区,进行比赛。)

  生:(开始比赛。)

  师:(宣布比赛前三名,展示学生作品。)

  生:(对比发现,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心,驱动学生反思,对制作的弓箭进行改进,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许多让弓箭射得更远的秘密,回家后,请对你的弓箭进行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课堂余热,在课余时间对弓箭进行改进,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单元

  牛津大辩论的启示

  【教学目标】

  ........................................

  精品资料

  (1)通过阅读了解《牛津大辩论》的故事,了解表达交流对科学的意义,同时认识一些表达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反思回顾自己的表达交流的经历和表现,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3)知道表达交流的要求,比如声音响亮、思路清晰等等。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奖状或证书、两年的《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860年6月30日在科学史上发生过一场著名的“牛津大辩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了解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

  二.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一)布置阅读任务

  请大家分组阅读教材第41-42页,思考并讨论:

  1.牛津大辩论是为何而辩的?

  2.大主教是怎么表达的?

  3.赫胥黎是怎么表达的?

  ........................................

  精品资料

  4.进化论最终赢得大多数人们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生分组阅读

  (三)集体交流讨论

  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四)小结

  看来表达交流对科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尊重事实和证据,所以要让别人相信自己的科学观点或发现就必须摆事实讲证据,必要时还有讲清楚科学观点发现或被证实的过程。

  三.回顾反思

  我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表达和交流。现在,我们依然在交流。有谁愿意向大家讲述一下这学期所获得的科学发现以及获得这个发现的探讨过程?

  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他表达得怎么样?能否想他提点建议?

  我们自己的表达交流做得怎么样?

  四.活动

  科学学习交流会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

  ........................................

  精品资料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在这两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科学学习活动。大家在这两年的科学学习中表现得怎么样?

  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科学学习表彰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表现,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一份漂亮而光荣的荣誉证书。想得到这份荣耀吗?

  给大家1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我们开始组织申报演讲。

  (二)学生申报讲演

  (三)组织签名投票

  哪些同学说服了你?请给你认为优秀的同学投上宝贵的一票(在他的申报单上签上你的名字)。

  ........................................

篇六: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变幻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准确说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并根据其特点做出行准备。

  4.能准确应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说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应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以下图片,引出天气状况问题,师:我们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

  42再播放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听到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节选,讨论交流听到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并全班汇报。

  二、猜天气。

  师出示天气图片,组织学生进行猜天气的游戏,活动规则:

  1.一个同学描述天气特点,另一个同学猜天气。

  2.描述天气的同学,不能说出天气名字中的字。例如,描述雨天时,不能说到“雨”字。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描述天气特点,全班同学猜天气,并说出猜测的证据。

  三、认识天气符号。

  师出示天气现象图片和天气符号,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找相似等方法进行对应连线。

  /

  42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天气图片和天气符号,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找相似等方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对应连线。

  四、计划组织。

  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根据天气预报准备出游物品。

  (1)国庆上海5日游

  天气:阴、小雨

  气温:24℃~29℃

  准备物品:雨伞……

  (2)国庆深圳5日游

  天气:晴、阴

  气温:26℃~32℃

  准备物品:墨镜……

  (3)国庆漠河7日游

  天气:晴、中雪

  气温:-2℃~7℃

  准备物品:雪地靴……

  (4)国庆乌鲁木齐7日游

  天气:晴、大风

  气温:6℃~17℃

  准备物品:口罩……

  生小组讨论,为上述四种出游计划列出出游物品,并全班汇报。五、其他天气现象。

  /

  42师出示龙卷风、沙尘暴、冰雹和霜的图片,拓展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龙卷风

  沙尘暴

  冰雹

  霜

  天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图片,描述说明天气变化与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变化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

  描述说明天气变化与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学过程】

  /

  42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图片,引入问题。

  师:这些旅游照片中各有什么天气现象?

  学生从天气现象角度仔细观察图片,并班级进行描述、交流。二、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师组织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图片。

  /

  42师:起风时,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四处传播。照片中还有哪些动植物和人的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学生从天气变化与动植物、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仔细观察图片,并班级进行描述、交流。

  师:你还知道哪些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学生集体分享讨论自己知道的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并尝试对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师总结:天气变化会对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三、谚语中的天气。

  师出示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1.燕子低飞,天将雨。

  2.一场秋雨一场寒。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学生感受谚语在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在分析原理中感受先人的智慧。

  四、拓展活动——小小辩论赛。

  组织学生对“雨天是好天气吗”主题进行辩论。

  学生在辩论活动中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解释理由。

  天气大转盘

  【教学目标】

  /

  421.能准确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使用剪刀等基本工具,根据示意图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3.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优化建议。

  【教学重点】

  使用剪刀等基本工具,根据示意图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难点】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优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下图对话情境,引出天气大转盘游戏。

  二、设计制作天气大转盘。

  /

  421.出示材料超市,并说明剪刀、图钉和两脚钉等尖锐工具的使用安全事项。

  材料超市:彩色纸、安全剪刀、尺子、图钉、两脚钉、橡皮、橡皮泥……

  安全提示:使用剪刀、图钉和两脚钉等尖锐工具时,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2.依次展示天气大转盘的制作流程,巡回指导学生剪裁制作。

  三、改进天气大转盘。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想一想,我们可以对大转盘进行哪些修改,使它更安全、更方便,更合理?

  学生观察、思考,并班级交流讨论大转盘的优化方法,并尝试修改作品。

  四、玩游戏。

  师帮助学生解读游戏规则,并组织学生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

  ①一人选定一种天气。

  ②其他人分别转动黄色和蓝色的转盘,使现象与天气相对应,并说出自己这样转的理由。

  学生解读游戏规则,并班级讨论,明确游戏规则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五、课后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的收获。

  /

  42滑

  梯

  【教学目标】

  1.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制作滑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滑的卡纸、粗糙的卡纸、牙膏盒、纸杯、放大镜、剪刀、胶水、美工刀、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玩偶,你最爱的玩偶是哪一个?

  生1:玩具小猴。

  生2:布娃娃。

  师:这些玩偶一定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快乐,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它们?有没有想过为它们做点什么或者送一份礼物呢?

  生:有。

  师:想一想你们的玩偶,它们需要什么呢?

  生1:我想给我的布娃娃建一个房子,这样它就不用睡在玩具箱子里了。

  生2:我想给我的玩具小猴建一座游乐园,这样我上学去了,它在

  /

  42家就不孤单了。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贴心,你们都很善于关心别人!你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对玩偶,它们是丁丁和当当,它们想拥有一座游乐园,你们能帮助她实现梦想吗?

  生:能!

  师:游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比如滑梯、跷跷板、秋千等,今天我们就先做一部小滑梯吧?

  生:好!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滑梯,那就要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才行,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滑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滑滑梯的经历,想一想,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它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

  生1:滑梯的滑道要很光滑才行。

  生2:滑梯要足够高,否则它们就不会往下滑了。

  生3:不能太高,太高了不安全!

  师:是啊!滑梯的滑道不仅要光滑,而且还要有一定倾斜度,同时还要保证滑梯整体比较稳固。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待会儿请材料员来领,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材料的名称和特点。

  生:老师,我发现这两张卡纸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摸起来的感觉

  /

  42不太一样。

  师:老师这里有放大镜,请你们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1:我发现一张表面很平,另一张表面凹凸不平。

  生2:哇,原来一张光滑一些,另一张粗糙!

  生3:放大镜真神奇!

  生4:我会选择用光滑的卡纸做滑梯的滑道,这样才能使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发现,现在请同伴之间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我先用肉眼观察了光滑的滑道和粗糙的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再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

  (生相互交流)

  师:选择好你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设计你的滑梯了,在设计之前可以参考奇奇的设计方案,并学着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滑梯设计图。

  (生画滑梯设计图)

  师:同学们都画的很认真,相信你的设计方案更加精彩。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1:大家好,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选择了牙膏盒制作滑梯的底座,还选择剪刀和胶水作为工具。

  师:你在展示自己设计图的时候还介绍了选择的材料和工具,你的11/

  42表达很有条理!老师建议你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将光滑的卡纸用胶水贴在滑道上。

  生2:我也选择了光滑的卡纸作为滑道,不过底座我选择用纸杯,我觉得把纸杯倒扣过来做底座会更加稳固!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而且还考虑到了滑梯的稳固性!老师建议你要注意将滑道和底座用透明胶粘牢固一些。

  4.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不过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们一些温馨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在使用美工刀、剪刀的时候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用完后及时将工具收回;二是要相互帮助,这样你不仅会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还能享受到合作的乐趣;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5.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制作的时候都很投入,不少同学还能够相互帮助,希望你们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现在你们一定特别想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生:是的!

  师:别着急,工程师一般在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会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评,也就是检查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我们也像工程师一样从滑梯的功能性、稳固性和美观度三个方面对自己滑梯进行测试和评价。首先,测试一下丁丁和当当能否顺利地滑下,这是滑梯

  12/

  42最重要的功能;其次,看看自己的滑梯是否足够的稳固,也就是放在桌面或地面上不容易倾倒;最后从美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看看滑梯外观是否漂亮,做工是否细致,比例是否协调。活动手册里的评价栏可以帮助你尽快地完成这项工作。

  (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

  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但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自己满意的滑梯!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2.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评价他人作品,并提出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

  13/

  42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

  生:好!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

  (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

  (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

  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

  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

  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

  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

  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

  3.设计。

  14/

  42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

  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

  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

  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

  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

  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

  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

  (生画跷跷板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

  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

  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

  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

  15/

  42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方案,那么你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如何将跷板和底座连接在一起呢?

  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粘在底座上,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

  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得更好!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

  师:你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找到问题的原因,很了不起!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16/

  42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

  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

  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

  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相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

  秋千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能够通过画图或口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3.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吸管、木棒、绳子、细铁丝、卡纸、橡皮泥、橡皮筋。

  1/

  42【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在之前的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完成了滑梯和跷跷板的制作,同学们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越来越棒了!今天,我们来挑战一项难度更大的任务——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秋千,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生开展小组讨论)

  师:谁有好的办法?

  生1:首先要知道秋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生2:还要知道我们有哪些材料和工具。

  生3:画设计图的时候要考虑制作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和图片来认识一下秋千的结构吧!

  (师利用视频和PPT带领生认识秋千的结构)

  生:秋千主要由支架和座椅两部分构成。

  2.提出任务。

  师:再结合你玩秋千的经历,说一说秋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生1:我认为是支架,如果秋千支架不稳固就荡不起来了,而且还会有危险。

  生2:我也认为是支架,支架上面的横梁要能承受得了丁丁和当当

  1/

  42的重量。

  生3:我觉得吊座椅的绳子也要结实,否则荡起来断了就麻烦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秋千的支架是特别重要的部分,要稳固才行,绳子也要结实。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它们吧!

  生1:吸管和木棒应该可以用来制作支架。

  生2:我要测试一下看吸管和木棒哪个更结实。

  生3:用细铁丝来挂座椅肯定牢固。

  生4:卡纸可以用来制作座椅。

  生5:纸杯也可以当座椅。

  师:看来这些材料大家都认识,现在就开始你的设计吧!先尝试自己设计,如果感到有困难也可以参考教材上探探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生画秋千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

  生:这是我的设计方案,用木棒制作支架,用细铁丝挂座椅。因为我对比了木棒和吸管,发现木棒更结实。

  师:你的方案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真是一名优秀的小设计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1/

  42师:这里老师挑选了几位设计的比较好的方案投影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案。

  (师展示较好的设计方案)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因为我们的制作是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的,而且最终做好后还要看是不是和你的设计方案一样。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秋千设计图,老师注意到不少同学需要将几根棍子扎在一起来制作支架,那么都有哪些方法来实现呢?

  生1:用绳子捆起来。

  生2:用细铁丝捆起来。

  生3:用橡皮筋捆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用打绳结的方式将棍子捆扎成支架。

  (师演示打绳结捆支架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遍完整的过程?要分步说清楚你的步骤哦!

  (生介绍制作过程)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在开始前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互相帮助,再次保持安静,轻声交流。现在开始制作吧!

  (生动手制作)

  5.评价。

  2/

  42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作品的时候了,这次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你的作品。注意在介绍你的作品时首先要重点说明你的作品有没有实现任务中的目标——顺利地荡起丁丁和当当,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

  (生小组内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时候,老师挑选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好不好?

  生:我发现他的作品不够稳固,荡的时候支架有点摇晃。

  师:你发现了他的作品不足之处,有好的改进建议吗?

  生:把支架的腿调节到相同的长度,绳子再扎得紧一些就牢固了。

  师:谢谢你的意见!不过我们在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说说他的作品的优点吗?

  生:他的作品优点是座椅用纸杯加工而成的,既美观又结实,我的座椅就做的不如他的那么好。

  师:你不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谢你的评价!

  师:谁还愿意从稳固性和美观度方面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评价活动,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宝贵的改进建议,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对我们的秋千进行改进吧!

  磁铁有两极

  21/

  42【教学目标】

  1.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曲别针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吸的曲别针最多。

  2.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

  3.能持续保持对磁铁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难点】

  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曲别针、摔断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出示各种磁铁)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的磁铁,你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本领?

  生:磁铁能吸铁和镍,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和镍。

  师:下面,我们用磁铁来做个游戏。(图片显示:谁的力气大)

  师:一名学生手持条形磁铁的一头,另一名学生手握住条形磁铁的两端,只露出中间部分。两人同时去吸引曲别针,看谁吸引的曲别针多。(进行展台演示,请两名同学参加活动)

  师:怎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吸不过磁铁的一端,你认为条形磁铁

  22/

  42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红色吸得多,蓝色吸得少。

  生2:我也是这么认为。

  生3:我觉得都一样,哪里都吸的一样多。

  师:如果把条形磁铁分成五部分,1、2、3、4、5,你认为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两边吸得多。

  生2:中间吸得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证明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

  生1:一个人拿着这端,一个人拿着两端用中间,同时去吸一个曲别针,看谁能吸过来。

  师:你们想的还是去抢一个曲别针的方法,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生1:去找别的东西。

  生2:磁铁和磁铁吸在一起,试试哪边可以拿走。

  生3:磁铁和磁铁吸不上去。

  师: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大家看看是不是更好用。(看课本实验图)

  师:我们可以在条形磁铁的五个部位分别挂曲别针,看看哪里的曲别针挂的多。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进行分组实验,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实验和进行记录。

  教师组织大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请同学们拿着实验记录单进行交流,并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实物投影下的验证。

  23/

  42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1:1点能吸13个,2点吸5个,3点吸不上来,4点吸6个,5点吸12个。

  生2:两边的多,中间的少。还不知道两边哪个最多?

  生3:红色一端吸了31个,蓝色一端吸了32个。

  师: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条形磁铁哪里吸的曲别针多?

  生:两端吸的多,中间吸的少。

  师:条形磁铁两端吸的曲别针最多,磁性最强,我们把条形磁铁的两端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一端为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为北极,用N表示。(S是英语south的首字母,N是英语north的首字母。)

  师:磁铁并不结实,老师这里有几个断成两截的磁铁,你认为它们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

  生1:没有,只有一极了。

  生2:我不知道。

  师:我们还用刚才的实验方法去试试吧。

  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生1:还是两个磁极。

  师:看来断了的磁铁还有两个磁极,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有两个磁极。(蹄形、环形等)

  同学们开始实验和汇报。

  生1:蹄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24/

  42生2:环形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生1: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

  生2:摔断的磁铁每一截仍然还有两个磁极。

  生3:不同形状的磁铁也都同时存在两个磁极。

  师:今天我们用做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用磁铁做游戏。

  两极指南北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发现小磁针是磁铁,能指示南北。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通过水浮法、悬挂法、旋转法测试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3.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为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通过水浮法、悬挂法、旋转法测试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指南针、曲别针、旋转架、水槽、泡沫板、支架、细线、25/

  42视频资料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大家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吗?谁来指一指。

  学生分别指示方向并出现各种情况。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谁说的方向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及时测定出正确的方向呢?

  生:用指南针来测。

  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我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一块平稳和远离磁铁的地方,将指南针水平放置。

  第二步:我们会发现指南针中的小指针会摆动,过一会儿会停止摆动。

  第三步:小磁针停止摆动后,轻轻地转动刻度盘,会发现刻度盘的转动不会改变小指针的指向。将刻度盘上的文字“北”(或“南”)与红色指针重合(按照指针红色一端所代表的方向来具体处理),这时刻度盘上东、南、西、北所指示的方向就是该位置的具体方向。

  (学生学习并分别测试,正确指示出教室里的方位。教师巡视检查。)

  师:指南针中的小指针这么神奇,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我们可以用磁铁或者大头针分别来试一试,小指针是不是磁铁制成的?

  学生使用磁铁和大头针分别检验,发现小指针有磁性。

  26/

  42师:原来指南针的小指针能吸引大头针,有磁性,是一个小磁铁。这么小的磁铁能够指南北,如果换成这样大的条形磁铁还能指南北吗?我们也像小指针一样把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进行旋转,看看磁铁每次静止后会不会指南北。

  实验一:旋转法。

  (将条形磁铁平稳放在旋转支架上,转动旋转架并待其静止,观察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

  (学生学习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生1:我们的磁铁可以指南北。

  生2:我们组的磁铁也能指南北。

  师:大家采用旋转的方法,发现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我们还可以试试水浮法和悬挂法。请大家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这次需要边实验边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二:水浮法。

  (取一泡沫板浮于水面,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上,轻轻旋转泡沫板并待其静止,观察并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

  实验三:悬挂法。

  (在支架上悬挂一细线,将条形磁铁系在细线上并使其保持平稳,待条形磁铁静止后,观察记录磁铁两极指示的方向。多次实验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1:条形磁铁可以指南北。

  2/

  42生2:真是太神奇了。

  师:磁铁可以指南北,用磁铁做成的小指针也可指南北。这个秘密很早就被我国古代人民发现了,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以及造纸法和印刷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鱼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形状很像一条鱼。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就像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钢片做成的鱼没有磁性,所以没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还必须再用人工磁化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使用指南鱼,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指示更准确。)指南针作为一种指向仪器,在我国古代军事上,生产上,日常生活上,地形测量上,尤其是在航海事业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逐渐发展成古代罗盘和现代的指南针。现在的人们也很普遍地使用指南针进行各种活动。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指南针中的小指针是磁铁,磁铁可以指南北。下面考考大家,请大家拿着指南针和老师一起到操场上、小花园里去实地测量,找到我们身边的东南西北。(拓展活动,看时间的长短进行开展)

  两极相遇了

  【教学分析】

  2/

  42对于磁铁两极的相遇现象,大多数玩过磁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现。这是两个幼儿园孩子关于磁铁相遇的感受:“磁铁能吸上,要是反着就不会吸上”;“磁铁正极对负极可以吸在一起,但是正极和正极不能吸在一起,如果正极和正极对一块儿两个头就会掉头”。可以发现学生有着很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就以此为基础直接引入“磁铁长龙”的游戏。初次的拼摆后会发现磁铁的两极不同才能吸引,相同的两极是不能吸引的。此时的提出问题与猜想就更加具体和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出4种两极相遇的情况,并请学生多次实验和记录。准确地描述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是实验的关键,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规律。最后的拓展可使学生对磁铁的这一性质掌握得更加深入和灵活。

  【教学目标】

  1.进行磁铁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在比较、归纳中形成实验结论。

  3.主动发现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主动发现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没有颜色(或遮盖颜色)的磁铁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2/

  42【教学过程】

  师:大家对于条形磁铁和它的两极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磁铁长龙”的游戏。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黑板这里进行磁铁接龙,要把每两根磁铁牢牢地吸上,我们拖动第一根磁铁,后面的磁铁都能够跟着运动才行。

  (学生代表进行活动,其他的同学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

  师:看来,这个活动是有窍门的,谁来说说?

  生1:不同的颜色才能吸上,相同的不能吸上。

  师:你们说的颜色指的是磁铁的两极,磁铁的两极相接近会有几种接近的情况发生?

  生1:相同的极和不同的极。

  生2:S极和S极接近,N极和N极接近,S极和N极接近。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情况记录下来。

  S——S吸不上

  N——NS——NN——S师:当磁铁的两极相接近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你用最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例如S——S会发现“吸不上”,就把“吸不上”记录在后面。请大家准确地记录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和交流。)

  3/

  42师:当S极接近S极时,它们吸不上。是谁吸不上谁?

  生1:一个吸不上另一个。

  生2:两个都吸不上对方。

  生3:然后它们都会跑开。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相互吸不上,就像互相都在向外推的现象称为“相互排斥”,这样是不是更贴切呢?N与N极接近也是这样吗?

  生:也是相互排斥。

  师:当N极接近S极时又是什么现象呢?

  生1:吸在一起。

  生2:不排斥了,吸在一起了。

  师:也是一个吸引另一个,还是相互吸引呢?

  生齐说:相互吸引。

  师:当S极与N极相接近呢?

  生:也是相互吸引。

  师: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1:一个不同的和一个不同的能相吸起来,一个一样的和一个一样的不能相吸。

  师:说的真好,不同的吸,相同的斥。谁还能说得更简单点儿。

  师:我们还可以把相同的叫做同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师:我们还可以再简单点,把不同极用“异”字表示,可以说成“异极相吸”。

  31/

  42师:跟着老师说一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磁极相接近,是同极还是异极?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是同极,会排斥。

  师:再看这个磁铁已经没有名字了,它被吸在南极一端,它应该是?

  生:吸在南极一端,应该是北极。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对磁铁的两极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发现了它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还能够运用这个特点把其他磁铁的名字找回来。关于磁铁的知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

  参观动物园

  【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小动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对动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

  2.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32/

  42【教学重难点】

  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分组:6—8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生:去过!我认识老虎、大象、长颈鹿、猴子……

  师:看一看,图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生:熊猫在吃竹子、斑马在草原里奔跑、老虎躺着睡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初步知道图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引起学生探究其他动物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33/

  42生:我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不是也像熊猫、斑马、老虎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也会运动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三、事实证据: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动物是不是也会运动,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他们都吃什么?

  按照教材中所举的记录表的例子,观察填写记录表中的内容,组内讨论,寻找证据。

  生:(学生活动。)

  四、得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把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生:(对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汇报。)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

  师:(根据学生们的总结,老师板书: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设计意图]小组内描述、比较各种动物的运动情况、吃食物情况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总结。最后全班归纳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五、阅读:

  师:读一读下面的知识,看看动物们还有哪些特征。

  34/

  42繁衍后代

  受到刺激做出反应

  生活在特定的环境里

  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孩子们阅读动物的其他一些特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们还有其他的很多共同特征,从而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动物觅食

  【教学分析】

  本节课承接上节课的发现,继续探究动物通过哪些感官找到食物。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觅食方法,然后作出猜想,再让学生从熟悉的小猫入手,通过三个小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猫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官找到食物。

  35/

  42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一只温顺的家猫、养有活金鱼的透明小玻璃鱼缸、一小块鱼肉等。

  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那么他们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呢?观察动物捕食的图片,想一想图中的动物都是利用哪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生:认真观察后,作出猜想。

  [设计意图]此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片,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地调动出来,学生仔细观察后作出猜想,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36/

  42二、猜想假设:

  师:谁来说一说每种动物分别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生1:鸡是用眼睛看到食物的。

  生2:蝙蝠是用耳朵听到蝎子的动静的。

  生3:小猫是用鼻子闻到食物的。

  生4:小猫不仅会闻,它的眼睛和耳朵也很灵的!

  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中动物觅食的活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到鸡是用眼睛看到食物的,蝙蝠是用耳朵听到蝎子的动静的,小猫……

  三、搜集证据:通过实验寻找事实证据。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小猫利用哪些感官可以找到食物吧!找几个学生帮助老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小猫分别使用哪些感官发现食物的?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

  实验步骤:

  ①用保鲜膜把小鱼密封在鱼缸里,观察猫会不会去抓。

  ②把小鱼放在猫看不到的高处,观察猫能不能问着气味去寻找。

  ③洞内的老鼠有了动静,猫会躲在洞外等候老鼠出来。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证据,得出猫是利用哪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四、表达交流:

  师:第一个实验验证了小猫是通过哪个感官发现食物的?谁来说

  3/

  42一说,实验一中小猫用了哪种感官发现金鱼的?

  生:用眼睛。

  师:你怎么知道用的是眼睛而不是其他的感官?

  生:因为鱼缸是封闭的,猫是闻不到气味也听不到声音。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生:是的。

  师:实验二中小猫是用哪种感官发现小鱼的?

  生:是用鼻子闻到气味的。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是鼻子而不是其他的感官?

  生:因为鱼肉在小猫看不到的地方,鱼肉也不会产生声音,只能靠鼻子闻着气味才能找到。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观察仔细,还善于动脑思考。

  实验三:(可以做一些动静,看猫的反应。或者看图片中小猫的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后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各种感官的用途,知道动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寻找食物。

  五、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图文阅读,认识更多不同动物捕捉食物的方法。

  3/

  42穿山甲用舌头觅食

  豹子用爪和牙齿捕食

  鹰用爪抓兔子

  鸬鹚用喙捕鱼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开阔孩子们的视野,知道动物还有很多的捕食方法。

  动物小侦探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两课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些有特殊本领的动物,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动手制作、通过比较作出判断和选择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动物通过多种器官感知环境,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搜集有特殊本领的动物来竞聘动物小侦探。

  2.通过一系列活动,知道动物通过多种器官感知环境。

  3.通过设计制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设计制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3/

  42【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招聘启示宣传单、卡纸、剪刀等。

  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师:同学们,奇妙动物园招聘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侦探,欢迎小动物们来报名。

  二、招聘启事:

  师:张贴招聘启示,同学们看看动物园要招聘哪些小侦探?

  生:1.缉毒员

  2.夜间巡逻员

  3.卧底侦探

  ……

  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设计制作:

  师:我们来帮小动物制作应聘简历吧!每个小组制作一至二份。

  师:出示制作要求:

  1.用卡纸设计一份漂亮好看的简历;

  2.简历上写清动物的名称,有哪些特长,应聘哪个岗位等。

  生:(小组内动手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组长做好分工与协调。)

  例如:

  应聘简历

  4/

  42名称:警犬

  特长:嗅觉灵敏,能找出隐藏的物品……

  应聘岗位:稽查员。

  四、表达交流:应聘演讲会。

  师:提出竞聘要求(学生制作的同时,老师张贴各招聘处)的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简历到不同的招聘处进行演讲吧!

  生:(带着自己的简历,到应聘会上进行演讲,其他同学做评委。)

  学生活动:

  1.卧底侦探招聘处。

  生1:我是变色龙,我能利用超强的变色本领隐藏起来,来无影去无踪。我是卧底侦探的最佳人选。

  生2:我是章鱼,也有惊人的变色能力,我应聘卧底侦探。

  2.稽查员招聘处。

  生:我是警犬,嗅觉灵敏,能找出隐藏物品……我应聘稽查员。

  3.夜间巡逻员招聘处。

  生:我是猫头鹰,是捕捉田鼠的能手。我有“夜视眼”,晚上能执勤……我应聘夜间巡逻员。

  五、得出结论:

  师:各招聘处公布招聘结果。

  生1:(公布卧底侦探招聘处的招聘结果。)

  生2:(公布缉毒员招聘处的招聘结果。)

  生3:(公布夜间巡逻员招聘处的招聘结果。)

  41/

  42师: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哪些小动物应聘哪个岗位合适,最后张榜公布招聘结果。

  动物小侦探招聘结果

  卧底侦探:变色龙

  稽查员:警犬

  夜间巡逻员:猫头鹰

  ……

  六、总结:

  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感知环境。

  42/

  42

相关热词搜索: 二年级科学大象版教案 二年级 大象 教案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