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析
摘要:幼儿对于知识的接受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其可塑性强、可变化空间大等特点,启蒙教育工作者需对幼儿的情况具备分析以及择选出较合适的理念为理念基础。在当前背景下,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基于此,以下对陶行知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教育改革;影响分析
引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教育事业。他提出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平民教育”“爱满天下”等教育思想,就像一盏启明灯给我们教育者指明方向,照亮前进的道路。尤其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崇高的思想境界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很多启示。
一、全面发展教育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当中关注和强调的是幼儿的身心协调发展与建设,让幼儿获得全面成长,夯实幼儿成长基础、发展基础,而这对于我国幼儿教育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我国教育部门在2001年所颁布的指导纲要中提到必须重视幼儿教育启蒙性与全面性作用的体现。可是纵观当下教育环境,很多家长表示为提高幼儿今后的竞争力,更看重的是培养幼儿的智力水平。幼儿园本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份子,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这些家长要求,幼儿教育中加入了大量珠算、语文、英语课程。幼儿园表现出严重小学化问题。部分幼儿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艺术方面的熏陶,掌握更多专项技能与特长,于是幼儿园开办了舞蹈、绘画、音乐等各种课程,忽视文化教育、品德教育,显然并不利于幼儿今
后的全方位健康成长。2013年由教育部门颁布的规定中指出,幼儿教育需要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兼顾幼儿的身体、习惯、品德教育,从这一要求来看,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着同样的追求和目标。
二、重视教室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创造灵感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创造潜能,在合适的环境下,儿童的创造潜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这说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造新奇有趣的各种环境,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可以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同系列的想象、创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同种事物会发生许多不同的可能。在主题墙的布置上,可以将墙面分成不同的区块,然后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这些区块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直接将作品展示出来;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的作品稍作装饰再进行展示。幼儿看见墙面上的作品,会产生自豪感以及再次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性材料”,让幼儿不只是单纯地进行角色扮演,而能融入角色,知道角色的不同分工。由此,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三、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体现幼儿主体性
21世纪背景下,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说的就是幼儿能够自行选择活动形式、内容和进程。甚至为幼儿自己发起、自己想出的项目。在幼儿形成了活动主体性、自主性以后,幼儿才能够以主人公的角色出现在活动当中。生活就是一场教育,这句话对于幼儿的深度学习、深度成长与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生活中,幼儿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生活教育可以从日常生活、游戏生活两个方面着手,在相辅相成中助力幼儿进步和成长。在幼儿生活中,游戏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内容。幼儿在这样的视角下渐渐变成了活动的参与主体。例如玩游戏的时候,幼儿能够自行选择游戏项目,组织其他幼儿一起参加活动。该过程可以完成幼儿学习主体性的培养,幼儿会思考游戏原则、游戏内容。日常生活中主体转变一定要做好幼儿兴趣激发,营造良好范围,使幼儿形成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四、采取多元化培养模式,保证“因材施教”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育人与培养花草树木一般,首先须知其特点方可培养,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表现进行了解,明确每个幼儿的行为习惯特征以及学习心态,进而针对每个幼儿制定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这有助于提高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质量。但当前幼儿对于书本中刻板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以及积极性差,成为启蒙教育者进行行为习惯培养中一大难题。除此之外,幼儿因家庭教育所导致行为习惯存在的差异性也使得行为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因此,在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中如何适当采取“因材施教”,以及如何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当前启蒙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启蒙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游戏与教育融合的方式达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教师可举办“表演大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就能帮助幼儿与家长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例如,在题目中出示“当你向父母提出渴望得到零食的需求时,父母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在举办该活动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幼儿家长一同参与,并在幼儿抽到题目时,以家长为主体观众进行展示。并且,在后期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且利用游戏抑或是表演等多种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结束语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表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的主张贴近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能被有效地吸收利用。当前,幼儿教育正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幼儿教师需要传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让幼儿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融入自然,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桂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成才之路,2020(12):105-106.
[2]许圆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76.
[3]侯莉芳.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影响[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134-135.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影响
侯莉芳
【期刊名称】《《当代教研论丛》》
【年(卷),期】2018(000)011【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对幼儿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代幼教改革有着深远影响。基于此,本人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入手,介绍了注重幼儿的早期教育、创办中国式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三个思想,并详细分析了这三个思想对我国幼教改革造成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
者】侯莉芳
【作者单位】[1]太原学院
山西太原030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19.2【相关文献】
1.陶行知思想对当前幼教改革的启示探析[J],吴星蕾
2.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朱嘉慧
3.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幼教改革的启示[J],殷莉丹
4.运用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J],王佳
5.浅谈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代幼教实践得影响[J],许春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探索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思想和理念被广泛传承,并对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方面,陶行知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独特观点,为中国幼儿教育贡献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的核心是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他推崇幼儿自发的玩耍和动手实践,认为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建构知识结构,比通过死记硬背更加有效。他主张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从而使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知、思考、学习,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陶行知主张幼儿教育应该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启发性。他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其情感和人格。情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动力,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要让幼儿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的温暖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同样适用。幼儿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他们喜欢主动探索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励幼儿,为他们创造自由、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幼儿教育要教会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陶行知的方法论主张“以教育者本身质量的提高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体现了他对于教育者的重视。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同时需要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素养,善于理解和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反映了幼儿教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通过立足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让幼儿更加自发、自主地学习和探索,从而取得了广泛的教育实践效果。在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推进全面而有质量的幼儿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陶行知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作者:郎敏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0期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较早地创立了比较全面的中国化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本文从关于学前教育的意义、幼儿园、儿童及创造精神等思想内容分析其思想对于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当代学前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当代学前教育
影响
引言
陶行知先生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典范。他的教育思想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结合中国本土的特征和基本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为中国教育探寻了新路。这些教育思想,来自于他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来自于对当时中国其他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思考,来自于他对当时中国实际问题的考察和研究。幼儿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幼儿教育的实际,较早地创立了比较全面的中国化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我国近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陶行知以为贫苦大众办幼儿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发起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他的幼儿教育的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1.关于学前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认为要重视学前教育,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应对儿童及早进行教育,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普及的前提。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纲要,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及趋势等。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需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陶行知认为教育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教育是主力军,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中都指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所应当发挥出的职能。
陶行知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主要是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到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家庭,整个家庭系统以及家长都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学校和社
陶行知的幼教思想对中国的幼儿影响
学前专科
王书林
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通过对他的思想的深入研究将对我国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这次课程改革的许多新观念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陶行知的课程理论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很多的新课程内容。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课程为学校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即为幼儿设计教育,亦即为幼儿设计生活。为了强调课程的重要,陶行知又从反面论述“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根本错误之尤甚者,为小学校之课程。”在这里陶行知把教育弊端的原因归结于课程。一个“中心”,一个“根本”,揭示了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一语中的。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
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而陶行知的儿童观在以下几方面启发并支撑着当代课程的改革。对儿童的认识,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儿童和青年,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要大。”、小孩之大,在于他们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要像陶行知那样,与幼儿交朋友,把幼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就有我们因转换了角色而得到了收获的喜悦。例如,有一次科学活动时,幼儿在讨论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的问题。当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回家去寻找答案,可以请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找。比赛谁找的答案最准确。像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现象,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轻松、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同时,我们又不能只看到幼儿“大”的一面,而忽视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
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走过头,一味地表扬,而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儿教育要回归
“简单”。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复杂,同样,课程改革也不是让课程越复杂越好。其实,高明的教育应该追求简单。陶行知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论点“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简单,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而不是肤浅和简单化,其前提是教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新课程就是要求体现简单、朴实的教育理论。很多时候,简单的也是丰富的,朴实的也是深刻的。教师要向幼儿学习。陶行知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们新课程提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在互动与对话中,学生可能成了教师,教师反而成了学生,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新型师生在课改中的体现。
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又要规范学生。怎样把握其间的“度”呢陶行知指出“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他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提醒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首先是解放幼儿,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我们对幼儿的解放与规范应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灌输的,幼儿的发展必须在操作中进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学具、用具、工具。新课程就是强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在“玩”与“动”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
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
这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互为作用。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陶行知用生活来教育的思想内涵,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每年的九月都有新生入园,在新课程中,我们把《幼儿园真好》这一主题放在了最前面。主题中的儿歌活动《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告诉幼儿亲亲爸爸,亲亲妈妈,高高兴兴的离开家,做做游戏,听听故事,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在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幼儿摆脱了对家长的依恋。通过活动《我带宝贝上幼儿园》《阿文的小毯子》让幼儿轻松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其二,生
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从吃的水果到自然现象到社会上的热门事如奥运会、世博会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得到发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课程。其三,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课程改革除了在“事实”层面上走进生活外,更要在“意义”层面上联系生活。陶行知说“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为了改造生活,必须有工具。而与生活相联系,则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认为,“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课程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要我们走进生活,教育就将变苍白为丰富,变枯竭为鲜活,变无力为充满活力。
(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进行创造教育陶行知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又说“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这是一种呼声。在新课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行知的呼喊声。创造教育的理念是什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种理念基于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创造教育的神秘感。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精神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和所有教师的。陶行知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创造的特征。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强调的是“探索”与“开辟”的精神。二是强调创造是“新价值的产生”。新价值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因而,所有的人都能去创造新价值有别于新的科技发明,因而创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创造从哪里做起才好呢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创造的源头在行动,实践是创造的土壤。由此来审视综合实践活动,不难掂量出“综合”与“实践”的创造分量来。
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高兴的看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重视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并深受启发,回国后,结合本国国情,创办适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
他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系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人要从小教起,陶行知将幼儿比喻成幼苗,强调培养幼儿必须得宜,这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否则在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的确,对幼儿的教育需抓住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然后施以科学的方法。陶行知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教育幼儿。
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传统观念上。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让儿童认识尽量多的文字,掌握尽量多的知识,这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文字、知识都是死的,若以此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则容易走向“死读书”的行列。陶行知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始终认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学活用。
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来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风土人情味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
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内容,让他们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陶行知强调让幼儿融入生活,自己组织游戏,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3、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上,陶行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都要以事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必须田里学,在田里做。
4、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自己动手的机会;
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让他们发问;
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能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
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幼儿教师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很重要,一定要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可以说,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因此,教师一定得将这些知识渗透到他们的一日生活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当幼儿还是小班,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例如对老师同学讲礼貌,每天入园的时候要说“早上好”,晚上离园和老师说“再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吃点心和午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浪费粮食。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在幼儿教学、游戏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很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都需要引导和激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会说敢说,不管对与否都要鼓励他们。在游戏活动,尽量的让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教师不能太多的干扰,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适当的引导。
例如,某一所幼儿园,他们就对带班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科学类和美术类教学活动中。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都会进行家访,事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这样做非常的有意义。对每一幼儿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对他们的个性化培养。例如有的可能比较喜欢科学方面的,喜欢探索等,教师就可以多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家会帮助妈妈做家务,就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值日,为其他小朋友服务;有的在家喜欢画画,在环境布置上就可以多让他参与。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让幼儿学习做人,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现在的幼儿园对他们的人格培养也很重视。按照《纲要》提出的目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陶行知就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他指出首先是要教会儿童学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后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陶行知在《学做一个人》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个要素: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因此,培养幼儿做人,独立自主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现实当中很多幼儿往往都不愿意来幼儿园,教师就可以以故事、儿歌、游戏等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故事游戏中了解幼儿园是一个快乐,充满乐趣的地方。小朋友就可以在唱歌,游戏中萌发独立的意识,喜欢上幼儿园。
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要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儿童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是可以借鉴的,对幼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在稳步发展,各界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发是多方面。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
1、重视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生活即教育”,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幼儿的教育最有效的实施就是他们的所有日常活动。
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很多问题和方法都是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农村学校,农村幼稚园就是让儿童从农村的生活中接受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家庭、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幼儿的教育。
2、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动手操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幼儿学习接受外界的新信息、新知识并不是像成人一样可以通过记忆、书写获得。亲自动手操作和接触才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多主动参与,多动手操作去学习一件原来不会的事情或者只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幼儿听,他们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的。
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的确,幼儿园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教师的“教”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的“学”也不会像高年龄段的学生那样接受。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教育,注重孩子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孩子的作用,陶行知强调:“先生的不是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3、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
幼儿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对他们的培养,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认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最好的途径就是解放儿童,所以提出了六大解放。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家长老师也需要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时间、空间。让孩子有自由,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家长老师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不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会认字,会算术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对幼儿的教育应该融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接受学习知识。
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幼儿活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工作,对于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关注幼儿的活动能力,并对影响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之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从陶行知思想出发,掌握这一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程度,笔者结合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印象因素分析,对陶行知思想以及幼儿活动的优化策略展开仔细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幼儿活动能力的提升,是陶行知思想的重点,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活动情况,制定出幼儿活动的优化方案,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将陶行知思想与幼儿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突出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有更好的活动环境,为幼儿今后的活动助力,并且促进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以借鉴。
一、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
幼儿教育会影响幼儿的未来成长与发展,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的活动有着指引性的作用,对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印象,幼儿可以借助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周围环境与外部事物的感受与认知,并且以简单的语言形容自己对活动的体验,在活动之中,幼儿可以完全放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陶行知思想与幼儿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也可以运用现有的材料,说明自己对于陶行知思想的认识体会。幼儿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之中,留意幼儿一举一动,并仔细贯穿幼儿的言行,就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之中的问题,并突出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幼儿的成长以及陶行知思想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例如: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保护环境”,当今保护环境是全世界的课题,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之中,幼儿能够做的事情有哪些,教师可以引导性的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可以进行作
答,那么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就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对幼儿的成长而言,活动是幼儿成长的良好契机,幼儿只有借助活动的形式,才能够把握陶行知思想与幼儿活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活动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1]。
二、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积极影响
(一)明确习惯的养成与活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们能够发现幼儿的自觉性的养成,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之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午休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在养成这些习惯之后,可以在活动之中,突出这些习惯的优势,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明确习惯的养成与活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幼儿就能够在潜意识里建立起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今后幼儿活动能力的提升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借鉴,活动的本身就是让幼儿从体验感官出发,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类型丰富的情境,幼儿在体会这些情境的时候,能够将自己对这些情境的体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加深自己对于习惯的认识与理解,这一点就成为今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活动教育的优化策略之一。
(二)优化幼儿的活动区域,为幼儿创设活动区
优化幼儿的活动区域,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那么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并且对幼儿的想法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而且从幼儿的想法之中,幼儿教师可以敏锐的捕捉到幼儿的有点与长处,并且在幼儿的优点与长处上,对幼儿进行点拨,注意因材施教,这是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幼儿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超出幼儿的解决能力以外,教师就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创设对应的活动区,让幼儿在这些活动区之中更好的展现自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区,一边活动,一边学习之后,就能够加深自己对于陶行知思想的认识与体会[2]。在幼儿明确陶行知思想与活动之间的关系之后,就能够加深对幼儿活动的印象。
(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幼儿活动进行指导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的重点是生活,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呈现出生活化的景象,让幼儿从生活化的景象之中,明确生活环境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幼儿教师可以为借助技术化的设备,为幼儿呈现出丰富的生活环境,让幼儿从这些生活环境之中出发,明确自己环境之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并且积极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之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是国家与政权存在的根本,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之中,要对幼儿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与指导,这是幼儿活动的核心,幼儿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幼儿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的德行以及幼儿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幼儿具备这些基本的能力之后,幼儿教师才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并且给予幼儿一些专业化的意见,这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幼儿活动进行指导的关键点[3]。那么幼儿在听取教师的专业意见之后,就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优化与调整,为今后陶行知思想与幼儿活动等的方面提供理论性的借鉴以及建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幼儿的活动能力,需要幼儿园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幼儿配合家长以及幼儿园,这样才能够顺利开展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首先立足于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积极影响,具体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明确习惯的养成与活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优化幼儿的活动区域,为幼儿创设活动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幼儿活动进行指导。本篇文章旨在为陶行知思想对幼儿活动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薛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的启示[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002-0002.
[2]张玮婧.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下的幼儿早期阅读[J].新一代:理论版,2021,000(011):P.001-002.
[3]王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0001-0001.
浅谈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邮编21530摘要: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求知欲与探索欲极强,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幼儿教育,并在其中融入一些案例,笔者认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案例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就可以提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策略,这是本篇文章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前言: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本国国情出发对教育进行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实践中,他创建了生活教育理论被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内心对生活教育的看法,才能够将这一思想在教育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进行体现,并鼓励幼儿论述自己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认识与理解,为论述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等方面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并深受启发,回国后,结合本国国情,创办适合自己的幼儿教育,这一举措对幼儿教育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教师要聚焦幼儿的兴趣点,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的,笔者发现两名幼儿利用毛球、纽扣、纸绳、吸管等材料完成了一杯“奶茶”的制作,他们拿着“奶茶”在美工区穿梭,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在游戏点评环节,两名幼儿分享了自己的新发现,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兴趣。这就说明幼儿对于周遭的事物是充满了兴趣的,因此,在生活教育思想的灌输过程之中,幼儿教师要细心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就可以关注幼儿对这一思想的认识与体会。这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具体体现。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策略
当幼儿还是小班,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假设幼儿教师在幼儿一入园的的时候,就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基本的价值判断,这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前提条件。比如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之前,可以示范给幼儿,每一天早上在入园的时候要说“早上好”,晚上离园和老师说“再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吃点心和午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浪费粮食。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就能够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等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上面的案例之中,幼儿在学习或者游戏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目的[1]。
(一)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生活化思维
幼儿教师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生活化的思维,例如,某一所幼儿园对带班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幼儿在生活之中的表现,比如说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在科学类和美术类教学活动中。在自然角的活动之中,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种下洋葱、蘑菇、土豆、向日葵等植物。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料一种植物。对于幼儿来说,在参与自然角的活动之中,能够培养生活化思维,这一思维的形成对于今后自己参与类似的自然角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引,因为生活课程,幼儿才有机会在就餐环节发现筷子的妙用,因为种植课程,会让幼儿的生活思维逐渐丰富,幼儿在种植简单的植物与花草时,能够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关注幼儿在生活之中的经验,才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化思维,这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2]。
(二)幼儿教师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幼儿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在生活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的具体表现,比如说幼儿平时参与的生活教育类的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些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例如,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
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那么对于幼儿来说,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公鸡吃米,那么幼儿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动物的喜好,以及动物的口感,而不是说盲目的给动物提供食物,这样会引起动物的反感,在上面的案例之中,笔者认为可以看出幼儿教师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幼儿在其中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幼儿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种类就会更加丰富,有一部分幼儿教师选择了一些益智类的实践活动供幼儿进行选择,比如说沙水区、建构游戏、索道等活动,幼儿教师可以鼓励班级之中的幼儿,对上面的这些活动进行细致分析,并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在参与上面的实践活动之中,幼儿会对生活教育的思想充满兴趣,教师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应牢记幼儿园课程是依托幼儿的真实生活需要而生成的活动。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并对幼儿在实践活动之中的表现进行赞赏,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与幼儿及时沟通,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之中自由的探索。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教师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就成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策略之一[3]。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幼儿生活化思维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本篇文章具体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陶出发,进一步论述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策略,具体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生活化思维、幼儿教师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上述的这些举措都在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策略等方面提供有利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殷莉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幼教改革的启示[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001):0002-0002.
[2]宋杨岚.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读天下(综合),2021,000(004):P.001-001.
[3]左彩霞,黄琪雅,何宝平.乡村振兴视域下陶行知乡村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008-008.
陶行知的幼教思想对中国的幼儿影响
学前专科
王书林
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通过对他的思想的深入研究将对我国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这次课程改革的许多新观念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陶行知的课程理论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很多的新课程内容。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课程为学校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即为幼儿设计教育,亦即为幼儿设计生活。为了强调课程的重要,陶行知又从反面论述“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根本错误之尤甚者,为小学校之课程。”在这里陶行知把教育弊端的原因归结于课程。一个“中心”,一个“根本”,揭示了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一语中的。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
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而陶行知的儿童观在以下几方面启发并支撑着当代课程的改革。对儿童的认识,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儿童和青年,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要大。”、小孩之大,在于他们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要像陶行知那样,与幼儿交朋友,把幼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就有我们因转换了角色而得到了收获的喜悦。例如,有一次科学活动时,幼儿在讨论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的问题。当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回家去寻找答案,可以请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找。比赛谁找的答案最准确。像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现象,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轻松、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同时,我们又不能只看到幼儿“大”的一面,而忽视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走过头,一味地表扬,而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儿教育要回归
“简单”。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复杂,同样,课程改革也不是让课程越复杂越好。其实,高明的教育应该追求简单。陶行知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论点“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简单,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易
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而不是肤浅和简单化,其前提是教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新课程就是要求体现简单、朴实的教育理论。很多时候,简单的也是丰富的,朴实的也是深刻的。教师要向幼儿学习。陶行知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们新课程提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在互动与对话中,学生可能成了教师,教师反而成了学生,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新型师生在课改中的体现。
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又要规范学生。怎样把握其间的“度”呢?陶行知指出“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他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提醒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首先是解放幼儿,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我们对幼儿的解放与规范应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灌输的,幼儿的发展必须在操作中进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学具、用具、工具。新课程就是强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在“玩”与“动”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
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
这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互为作用。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陶行知用生活来教育的思想内涵,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每年的九月都有新生入园,在新课程中,我们把《幼儿园真好》这一主题放在了最前面。主题中的儿歌活动《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告诉幼儿亲亲爸爸,亲亲妈妈,高高兴兴的离开家,做做游戏,听听故事,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在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幼儿摆脱了对家长的依恋。通过活动《我带宝贝上幼儿园》《阿文的小毯子》让幼儿轻松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其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从吃的水果到自然现象到社会上的热门事如奥运会、世博会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得到发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课程。其三,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课程改革除了在“事实”层面上走进生活外,更要在“意义”层面上联系生活。陶行知说“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为了改造生活,必须有工具。而与生活相联系,则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认为,“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课程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要我们走进生活,教育就将变苍白为丰富,变枯竭为鲜活,变无力为充满活力。
(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进行创造教育?陶行知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又说“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这是一种呼声。在新课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行知的呼喊声。创造教育的理念是什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种理念基于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创造教育的神秘感。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精神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和所有教师的。陶行知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创造的特征。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强调的是“探索”与“开辟”的精神。二是强调创造是“新价值的产生”。新价值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因而,所有的人都能去创造新价值有别于新的科技发明,因而创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创造从哪里做起才好呢?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创造的源头在行动,实践是创造的土壤。由此来审视综合实践活动,不难掂量出“综合”与“实践”的创造分量来。
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高兴的看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 幼儿教育 行知 思想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