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8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800字3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要求,既是思路又是招数,既是承诺又是动作。围绕民生保障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织密兜牢基本民生网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民生温度。
省民政厅全体干部职工表示,将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为动力,持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不断完善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机制,统筹做好残疾人、生活无着人员生活保障工作;
全面落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十条措施,全面构建满足农村老年人需要的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加快孤弃儿童区域性机构养育,认真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
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省人社厅党组表示,将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深入推进助保贷款帮扶缴费困难群众续保缴费,构建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制度,继续为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做到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发尽发,不断完善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织密织牢社会救助保障网,筑牢民生保障基石,才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底气。省医疗保障局负责人表示,全省医疗保障系统将紧密结合江西医疗保障工作实际,推进医疗保障改革攻坚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统一全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切实推动市级统收统支;
不断巩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对贫困人员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倾斜政策,提高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医保经办标准化服务,大力推进备案业务网上办、查询服务掌上办、大厅业务马上办、证明事项简化办。
抓民生还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全会决定的有关要求,我们将逐步打通每个公民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养老等生命全周期的服务壁垒和障碍,让更多百姓感受到健康优质服务全过程。”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巩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健康扶贫攻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大力推进10种大病免费救治和21种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稳定贫困患者住院保障待遇。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高效急危重症救治网络。
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全省扶贫系统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江西“在脱贫攻坚上领跑”的政治重托和“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务必尽锐出战、越战越勇”的重要要求为行动指南,在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党建引领、镇村联动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大扶贫”工作格局的同时,全面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包片、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包户,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我省将结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保障财政教育投入,确保全省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到实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把每一分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教育经费全过程监管,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更多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完善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省残联负责人表示,将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工作措施从临时救助式到制度化常态坚持、服务对象由部分到残疾人全覆盖、服务手段由政府单方面兜底到社会多元保障、关注需求由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的转变,积极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照料托养、社会保障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度健全落实,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
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
的目标、“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一、发展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秉承人民立场,要确保群众路线在
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 邓小平强调, 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做出决断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的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
是要在发展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的帮助,落实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通过发展为人民群众排忧
解难。必须真抓实干,强化目标导向,用扎实的工作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让政策的落实效果掷地有声。
二、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在大地上深耕细作,不断奋斗以追求人生的幸福,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历史。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
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
志。”我们治党兴国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福,人民群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享有者。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打造更高质量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搭建平台,鼓励职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幸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一再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
署综合施策、 统筹推进, 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
民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民守住 健康关,无愧党的殷切重托、不负伟大时代、不辱改革使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心得体会五
3万多字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200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再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
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与本色。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特质的展现。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特质的展现,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哲学的又一次重要表达。可以理解为是胸怀“人民梦想”,致力“人民生活”,坚守“人民立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都彰显了顺民意而奋斗、“以人民心为心”的精神。
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以人民为中心诠释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这5年之所以能够解难题办大事,关键是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二是坚持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决定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正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
这深刻阐明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展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告诫过全党,“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表明坚持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的重大判断。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进入新时代,关键就在于我们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两大布局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构建,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又着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遵循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原则,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注重协同性和联动性,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3)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三大规律。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
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方面,我们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积极为民谋福祉;
另一方面,我们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于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让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方面,在治国理政理念上彰显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理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发展、创新的主体;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治国理政举措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上,而且要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要求我们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建立在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个深厚伟力基础之上的。
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回顾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力量的源泉贯穿始终。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以奋不顾身的抗争精神,汇成排山倒海的革命洪流,筑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焕发出冲天干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桩。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许多推动改革发展进程的新经验新举措,也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可以说,96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的真谛,永远不能忘记。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鲜明人民立场。
结合前不久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内涵非常丰富,体现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之中,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具体:第一,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第二,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鲜明人民立场。第三,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强烈历史担当。第四,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求真务实作风。第五,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勇于创新精神。第六,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科学方法论。
这里重点谈一谈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鲜明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立场,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要打破党群干群之间的“离心墙”,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作导向,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不能作秀表演、不能沽名钓誉;
要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以“绣花”功夫抓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阐释。
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习近平总书记也为全党树立了典范。无论是在基层、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总书记最牵挂的是人民群众。总书记曾经深情地讲过,当年的7年插队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在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也都留下许多坦荡无私、忧乐百姓的感人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研究、指导和推动了一大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大力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年来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多万。总书记每次到地方视察工作,总是走家串户、深入群众,关心老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关心老百姓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展现出亲民爱民、与群众水乳交融的真挚情怀。中国人讲人格魅力,魅力就是力量,使人心向往之的力量。
人民是党执政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已在全国执政68年,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现实当中,有的领导干部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只愿“盯上级”“傍大款”,不愿见群众。还有的奉行实用主义,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蛙水关系”,或者浮在表面、融不进去,或者需要时跳到水里、不需要时就像青蛙一样跳到岸上。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以忠诚之心践行党的宗旨,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以感恩之心服务人民群众。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进群众感情、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多问问群众的烦心事,多感受群众的真疾苦,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下大气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些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来进一步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做到思民为民利民。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对这一需求的理解也需要有新的把握。这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求,还包括对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需求,而后者也是让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的重要维度。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依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核心概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群众真正的需求和向往是什么,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并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回顾我党98年历史,长征途中、抗战最艰难时,党曾濒临绝境,而最后党之所以能扭转乾坤,不断走向成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在延安,美国将军马歇尔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
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作为价值追求,坚持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才赢得党外朋友的真诚称赞“得天下者,共产党也”,才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而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二字,永远镌刻在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也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源泉所在。
回顾党的十八以来五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1500多项改革举措,财税金融改革、科技创新、收入分配改革推动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速;
户籍制度改革让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好就业;
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近20年来最低水平……答案十分明确:中国的改革,就是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正如俄罗斯《独立报》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以人民为中心,方能精准把握矛盾和发展的关键。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是,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十九大报告作出重要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中国要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要继续深化改革,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十九大报告中真挚的为民情怀,凸显了新时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瑞士前驻华大使乌利·希客指出,中共十九大报告展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信心和具体的时间安排,说明中国人已经胸有成竹。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也是一种鼓舞。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再出发,朝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目标,为全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模式。
五、中医药工作必须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医药工作是最接近民众需求、最体现群众服务的,而我局作为全国中医药工作的最高行政部门,必须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发挥每个公务员、党员的模范作用,就能真正发挥我局作为全国中医药系统“司令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局党组前几年总结提炼的“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六位一体,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和运行机制,其中“三观”的核心是人民群众。中医药工作努力的指向就是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三观互动”的基础是群众观点,离开人民群众作基础,没有把我们的工作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成效,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中医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时刻牢记只有服务的义务,而没有索取的权利,只有奉献的义务,而没有享受的权利,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每一件小事。一是
堂堂正正做人。做人为先,做人是一辈子事,要把自己定好位,才能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公仆。每个公务员、党员要通过学习,切实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做了官,但却把做人丢到了脑后,或者为了做官不惜放弃做人的准则。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平等待人,做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弟,始终坚持光明磊落。二是踏踏实实做事。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民生,着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清清白白做官。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是组织培养的,要懂得感恩,要尽责尽职地执政为民。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都要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要我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天职,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责任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把廉洁保持在“不出事”上,就是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