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电影《1921》观看心得体会【三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07 09:30:08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1921》观看心得体会【三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电影《1921》观看心得体会【三篇】【优秀范文】

  电影《1921》再现和强化了这样的理念,给百年大变局下的当代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共产党的与共产国际代表发生分歧,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国际的分部,而要建自己的统一政党”;代表们也有辩论,结论是“中国的路必须自己走,这是路线和原则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电影《1921》观看心得体会【三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于艰苦卓绝中屡创辉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出百年来世界政治版图上最耀眼的风景。电影艺术怎样表现这段光辉历史,怎样刻画这道耀眼风景,怎样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力量,是一件殊非寻常、值得倾情投入的大题目。影片《1921》对此所作出的探索和引发的思考,对于电影艺术如何做到重大主题能与百姓心灵契合,如何让历史题材引起年轻受众共鸣,让中国故事获得世界更多认同,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个重大的时代节点,该片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为一个话题、一个现象。

  生动的细节犹如宏大历史的血肉。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关乎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最见创作者的功力。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是国人皆知的历史。《1921》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继十年前的《建党伟业》后,再度执导这一题材影片,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讲述事件到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追求鲜活形象和动人细节,体现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影片所体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情回望,寓于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犹如一个个滚烫的沸点,温热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敬。

  电影《1921》寻求一条纽带来唤醒当代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记忆,那就是青春力量、热血中华。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华大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大江南北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初心: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正是这一条纽带,将历史和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影片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细节刻画。李达急匆匆地冒险赶到被查封的印刷厂,只求改一个翻译的词语,坚持要把“百姓”改成“人民”,他急切地说:“两个词字义相近,意义完全不同,人民是主人”。当“人民”二字被排字工徐徐拼上、缓缓定格时,也定义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百年初心。

  当年轻的革命家们为一大的议题争论不休时,刘仁静担心地问毛泽东,争论多、分歧大,能通过决议吗?毛泽东毫不迟疑地从容回答,“能!”。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定不移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那一代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寻找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灾难深重之际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曾经,毛泽东为了摆脱旧家庭的束缚,竭力摆脱父亲的追赶,在山村小道上奋力奔跑;后来,毛泽东来到上海,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在繁华街头忘情奔跑。反复叠映的镜头,深情又寓意深刻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初心,这个100年后9000多万党员要接续奋斗的使命。这是电影《1921》的故事内核,也是影片的时代价值。

  每个人心底都有理想,为千万人幸福勇于赴汤蹈火的革命理想,以其崇高性和牺牲精神,总是使人们产生共鸣、共情、共振。点燃跨越历史与当代的理想之光,这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成功的重要经验。“人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那是一个生灵涂炭、山河破碎的黑暗年代,影片塑造了一个个激情澎湃、生动鲜活的革命先行者形象。他们志存高远,把理想鲜明地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汇聚成冲破漫漫长夜、穿越历史时空、照亮当代人心灵的理想之光。

  当毛泽东、李达、王会悟三个年轻人怀揣着建立新政党的憧憬举杯庆贺时,一个说“为新公司开业”,一个说“为早日开启民智”,一个说“为中国早日告别苦难”。三句简短的祝福语,是三个年轻人真实、直接的表达,也是他们心中深沉、厚重的理想情怀。

  当李达为妻子王会悟讲起在抵制日货时,他划开火柴时准备焚烧日货,却发现火柴是日本生产,那一刻他痛彻心扉。“在诺大的中国竟然找不到一个自己的火种”。两个年轻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为积贫积弱的国家痛心。

  当“老秀才”何叔衡谈到革命理想时说,“读书人不能抬头做人,是何等的悲哀。我最想看到读书人能抬起头、挺直腰板,自由地看我想看的世界!”喧闹的场景瞬间沉默,回荡着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和渴求。

  千锤百炼,玉汝于成。这些画面生动细致地刻画了革命理想生成于苦难的中国,具有沉稳而深厚的力量。坚守理想信念,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受长期考验,有的甚至需要付出生命代价。影片中闪现的许多场景,沉痛中又不乏激越的力量。在表现革命者为理想赴死的场景时,以强烈的反差、悲壮的情感,撞击着观众的内心。一个个灿烂星辰的陨落,一片片大地闪耀的光华,如此伤感,如此悲痛,又如此激荡心灵,这正是革命理想激起的共鸣。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我说的中国革命热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遥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就是能够穿破长夜的理想之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都会永远存在并激励着人们。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共产党先驱,以他们的理想、牺牲、坚韧和远见,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00年前,在那个大变局的时刻,一群有志之士挺身而出,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担当起了民族复兴的大义;100年后,又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回顾1921的故事,能有哪些新的启示和思考?这是影片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正是这种努力,使得这一表现历史重大题材的影片主题得到了时代升华。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主席的评价。任凭世事变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百年启示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电影《1921》再现和强化了这样的理念,给百年大变局下的当代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共产党的与共产国际代表发生分歧,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国际的分部,而要建自己的统一政党”;代表们也有辩论,结论是“中国的路必须自己走,这是路线和原则问题。”

  坚定地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尽管有苦难、有牺牲,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这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一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方法理论,是应对任何困难挑战的制胜法宝;贯彻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区别于其他一切政治集团,从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代表某个特殊群体,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锐气,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引领着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显著特色,已经成为一种基因,历经百年淬炼,日益发展壮大。正可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从影片《1921》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回到今天,我们深深感受到拥有真理力量的政党,愈是在艰难困苦中愈是能展示其伟大的品格,愈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愈是能拥有超卓的智慧。这就是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要义所在,也是我们任重道远、仍需孜孜以求的使命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三篇 观看 电影《1921》观看心得体会【三篇】 电影《1921》观看心得体会【三篇】 电影《1921》观后心得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