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于静
朱世祥
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34期
微观经济学分析疫情下制造业
很多人问,中国经济在这次疫情当中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
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我们要面对的一个更长期的事件是什么?就是去年前年开始的贸易摩擦。疫情之下的中国制造业,以及在贸易摩擦背景之下的中国制造业,在这两重冲击之下,中国的制造业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向。
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论:第一,中国经济会遭遇挫折,第二,制造业并不会移出。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遭遇挫折?
首先中国经济自己在停工,因为疫情,你没有办法上班了,没有办法干活了,中国经济自己在停工,所以你会遭遇挫折。
第二个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停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别的国家的制造业也开始遭遇到了问题,终于等到现在,中国的制造业逐渐开始恢复了,我们开始恢复生产了,结果外国又停工了,外国停工,反过来中国也没有办法开工。
为什么会有这种困境?这跟这些年来全球经贸结构当中的一个结构性的变化紧密相关。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里面有70%以上是制成品贸易。这是什么概念?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但是到了2018年的时候,这个数据正好反过来了,全球各国贸易结构当中有70%以上已是半成品贸易,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都是
横跨多个国家才完成生产的。
这就意味着各国在生产环节上已经高度的相互依赖了。所以中国停工了,外国也会停工,反过来外国停工了,中国也会停工。所以直到外国的疫情真正过去之前,中国的生产要想完全恢复,其实很难。
第三个原因,如果国外疫情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话,那么国外的消费就会大幅下降。而GDP的来源,三驾马车,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出口。中国是出口大国,如果疫情迟迟不能褪去,我们就会看到其他国家消费能力会下降,中国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
这么说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当中超强的供应链网络。
在2019年的时候,我到越南去做了很深度的调研,我要去看一下所谓的中国制造业转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我们确实看到有很多中国的工厂在往越南转移了,但是这种所谓的转移,严格说来并不是转移,而是溢出。
我们可以看到往越南的转移都是最终的组装环节,而组装环节它有两个特征,第一,对于供应链的需求不是特别的高,第二,人工成本在当中占比相对较高,这些环节转移到越南,那么在当地是有竞争力的,但其他环节往越南转就比较难。
中国的供应链网络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要解释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的逻辑,跟解释中国经济奇迹的逻辑
实际上是同样的。过去很多人在解释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说,中国劳动力、土地这些要素价格很低,所以中国的成本低。
但是要注意,用这来解释80年代以及90年代前半期的中国经济是有效的,那时中国的要素价格确实低,但是到了21世纪你会注意到要素价格比80年代90年代前半期的时候高多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都比高多了,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并没有下降。
不仅没有下降,如果你仅仅看制造业的话,你会发现发展速度甚至是更快了。我给出的一个解释框架就是,光用中国自身是解释不了的。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业,或者说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它的成长过程,跟全球经济大的转型之间有深刻的关联。而全球经济的大转型,最重要的一个动力机制来自于美国的转型。
美国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颁布过一个法案,在此之前美国的创新,各种新技术等等,主要是集中在大公司的手里,而在这之后,这些新技术主要都转移到小公司手里了。
那么现在小公司的这种新产品,它不是一个终端产品,没有办法直接卖给用户,还得有别的公司来把它给整合在一块,整合成为新产品。于是你会发现,美国的创新逻辑开始发生一个变化,大公司跟小公司发生了一种分层的逻辑,小公司掌握技术,大公司不再那么掌握技术了,它从小公司购买技术授权,然后大公司掌握的是产品的创意。在此之前,大公司一旦有什么创新的话,它是有它的技术壁垒的,别人没有这技术就是进不来的。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技术就不在大公司手里,而是在那些小公司手里,并且小公司有充分动力把技术卖给更多的公司。所以对大公司来说,它没有技术壁垒了,就只好追求速度壁垒,就是要确保自己创新的速度比谁都快。而为了能够有效率的创新。
对大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我得把我的生产流程全都外包出去,这才确保它的创新效率。谁又能承接外包?承包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足够有效率。第二,必须足够有弹性。之所以必须如此,因为如果没有效率就无法接到订单,而效率要求专业化。可是一旦太过专业化,就会被锁死在发包方特定的产品线上,一旦发包方创意一变,承包方就会死掉;为了免除这种风险,承包方又必须有弹性,能够迅速调整转型,于是就不能专业化。也就是说,效率跟弹性这两个要求是彼此矛盾的,没有办法同时满足。严格说来,是在同一家企业内部没法同时满足。
中国就做到了。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专业化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它所生产的产品被还原到极为基础的那种零部件,产品的通配性反倒会特别好,可以和各种各样的其他产品互为配套关系。单个中小民营企业极度的专业化,然后无数个中小型企业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而网络内部的这些企业彼此之间可以不断的互为配套关系,整个网络的弹性就非常好,而里面的单个企业效率非常高。
供应链网络是中国能够承接大部分外包的一个前提,而此时你观察供应链网络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它的规模。规模越大,意味着里面的中小企业越多,那么它可以达到分工的深度就越深,越专业化,效率越高。供应链网络的规模越大,里面企业越多,互为配套组合的可能性也就越多,整个网络的弹性也就越好。
那么一旦网络的规模越过某个门槛之后,就可以进入到质变。劳动力跟土地这两个要素价格在总成本当中占比大幅下降,劳动力土地的价格就不再是决定综合成本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了。核心问题是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运转效率。
中国早就过了门槛了,所以中国才能在全球中低端制造业的综合成本控制能力上独步天下。于是你就会发现,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在从全球各个国家往中国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以非洲为代表的那些国家,他们的比较优势仍是原材料产业,而原材料产业是没有办法直接对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它只能对接中低端制造业,所以带来了一个结果,就是全球经贸结构,我称之为双循环结构,就是中国跟西方国家之间发生一个经贸循环,是二三产业的循环。中国跟非西方国家之间是一个一二产业的循环,而非西方国家的第一产业和西方国家的第三产业彼此之间没法直接循环起来,它必须得以中国作为中介,全球的经贸循环结构才能运转起来,就类似于阿拉伯数字的8,中国是处在中间的节点上,这个节点位置我称之为枢纽。
当然要注意所说的枢纽位置,不是说中国因此就是世界中心了,全球的资本循环仍然是由美国主导的。把全球经济比喻成一个一辆大卡车的话,美国就是发动机,而中国是传动轴。
例如,一个复杂产品,假设它一共有100道工序的话,有可能
70道在中国,10道在东南亚,还有20道可能在西方。演化路径上最尖端的,最先进的,目前仍然掌握在西方手里。所以如果我们的中低端产业,中国工厂对于世界的比较先进的理念技术把握不到的话,那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中国国内投资就会变得很谨慎,很保守。
所以,绝不要对别人幸灾乐祸。在更多的方面,我们跟世界是相互深度依赖,甚至是完全集中为一体的。
制造业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刚才我谈到了西方的高端制造业,它是以技术优势为基础的,技术优势是很难被替代的。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是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而成本优势在日常状态之下,是一个没法被克服的优势,所以不论是这次疫情,还是仍然在进行当中的贸易摩擦,由于中国供应链网络的这种超强的综合成本控制能力,疫情和贸易摩擦都不足以对中国的供应链,对中国的制造业构成实质性的挑战和实质性的影响。
然而,如果进入到非常状态,则西方国家便不会再从成本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它们便有可能会不惜代价重建自己的生产体系。这对中国在世界制造业当中的结构性地位会是个巨大的冲击。
如何能够避免进入到这种非常状态呢?前提就是中国和世界得保持一种必要的信任基础,如果信任还在,那么就还是从成本角度考虑问题的日常状态,如果信任破碎,则会转入从安全角度考虑问
题的非常状态了。
建立信任的前提是,中国需要有足够的视野和格局,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状态;再以及,需要把这种视野和格局能够落实在一种可执行、可验证的制度安排当中。
因此,在今天,中国必须更加把我们的视野,把我们的心胸,把我们的格局打开,让中国的视野和格局能够配得上中国经济的世界性影响力,这才是中国今天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专题研究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12.027关于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杨松摘要:针对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以及三大产业的各细分产业理论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从微观各主体角度并且依据微观经济学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各行各业各微观主体和经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依据各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形势三大产业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6(b)-027-02总体来说,农业产品的价格会短暂上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政府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恢复正常水平。2.2疫情对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影响首先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家电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受到打击,这属于线下实体店遭受的打击,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也是这样,尽管现在手机的线上销售已经十分火热,但是我国主流手机品牌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靠线下出售,有些国产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国内的oppo、vivo、华为和小米这些大品牌来说,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勉强相当,其他都是线下销售高于线上。从供给端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都位于制造业大省,但是疫情导致节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被迫上升,而且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并且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后续的订单都需要额外的加班才能不违约,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有着极大的压力,大多数轻工业工厂都面临此问题。并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都因疫情而受到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家与央行已经实行了有利于企业度过疫情的措施,但是因为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服装业举例来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遭受到了打击,因为有线上销售的手段,使得对于这些企业的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口罩防护服厂商以及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不会受到影响。从重工业的角度来说,首当其冲的产业就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因为在不久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不减产,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利于行业稳定。而重工业由于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停工,导致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借助国家与央行的帮助,大部分企业可以渡过难关,但其不开工对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工业开工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许多需要重工业产品的企业同时也在停工,所以重工业企业也没有收入来源,同时对国外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许多国家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关停,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重工业的收入弹性较大,所以在复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转劣势。1研究背景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对我国各大产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2新冠疫情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2.1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影响首先从供给端来说,疫情在冬末春初爆发,众所周知,农业的“春耕”时间即将到来,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交通不便,农民购买原材料、生产工具的渠道相应变窄,而且许多交易场所也大多数关闭,所以农民的生产资料不足,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大多数农村采用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农户难以进行生产活动,另外一些生产大户,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而本村的劳动力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法开展农事活动。而在一些疫情较严重地区,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科技等方面援助的农业活动也被迫停止。其次,从流通端来说,疫情导致许多城市封城,而且许多物流公司停止了运行,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同时许多地方也有短缺,农民将面对较大的损失。许多地区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明显,主要还是封路政策的结果。不过,在近期,三部委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最后,从消费端来说,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疫情的源头尚无定论,但是一些中药材价格必然会应时上涨,一些秋冬季成熟的农产品或者运用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本来春季是农民销售旺盛的时节,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采购商人减少了采购活动,而相应的物流公司也无法提供服务,运销出现严重问题,有些地区或有些种类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部分不理智的采购囤积行为,会导致人们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供给,价格的提高是必然。但是,也正由于当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农民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经济腹地,对农业整体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作者简介:杨松(1985-),男,彝族,云南镇雄人,经济师,学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www.cnzgsl.com
2020年6月027
以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疫情对餐饮行业供需双方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很多产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部分企业工厂相继倒闭、员工被迫失业等等,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疫情带来的危害是主要方面的,但其所带来的机遇也同样不可忽视。
1、消极影响
1.1对众多产业的短期影响
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伤害非常大。比如2020年爆发疫情之初,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整体上都已经处在停业的状态,而交通餐饮业也是如此,这些行业亏损都很大,都处在被动运行的阶段。
本来春节是我国的旅游高峰期,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疫情基本上使得当时春节期间的旅游行业无法开业。而且,春节期间也是饮食消费的集中期,而疫情使得几乎所有大型聚餐聚会都无法举行,进而给餐饮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在当时的疫情之下,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巨大的困难。疫情先是降低国民的消费热度,比如疫情造成国内服装需求量减少,于是服装行业陷入困境,然后困境传递给纺织业,再传递给纺织机械等行业。
更重要的是,疫情还显著地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剧我国许多下游企业的困难,并逐渐向中上游企业传递。比如以当时的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由于很多汽车制造公司春节后基本上无法复工,从而持续停产,但汽车产业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电子、石化、钢铁等行业,所以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复工,整个产业链就必须积压产品停下来,共同来等待着这些未复工的产业环节,进而导致我国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2对众多产业的长期影响
虽然在短期内,餐饮业会面临破产、倒闭等问题。但长期来看,餐饮、旅游、文娱这些服务业所受的长期影响不是特别大,毕竟,即便现有的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服务业的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这些行业的需求还是会重新释放,比如,想要聚餐的人还是会举行聚餐,而想要旅游的人还是会去旅游,并且这些服务行业的模式基本是成熟的,虽然一家餐馆倒闭了,但旁边一定会有新的餐馆开张。
此外,深受疫情长期影响的应该是工业。因为工业复杂而精密的产业链条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国内,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同样是世界其它供应商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就像当时,外国企业需要正常生产,而中国停产停工,无法交付产品,时间短的话还可以维持合作,但是时间一长,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就会替代中国企业。虽然不否认有些替代是暂时的,但更多时候,比如有较高资本投入、较长合同周期的项目,类似修路架桥、通讯联调等项目,一旦替代完成后,这些业务就可能被长期替代了。
现如今,我国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在全球体系中,当时受疫情影响,使得跨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他们为了规避风险,不会使产能过度集中在我国,造成我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开始松动。
2、积极影响
1.1互联网等线上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在当时新冠疫情的肆虐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展现出了其巨大威力,为各地政府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当时的特殊时点上,通过秉承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许多城市将更多的政府业务从线下办理搬到线上办理,大大地实现了便民操作;而且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为政府全面统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为民众出门出行和企业返岗复工等需求提供了高效的保障;此外,线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减轻了社区基层工作强度和媒介接触,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既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1.2加快了中国无人化的进程
在当时的疫情之下,为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感染,以及提高防疫效率,各类的服务机器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在体感检测、配送、送餐、消毒杀菌、手术等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替代工作人员进行作业,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3、需求影响
此外,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的裁员,以及因为病毒而不得不居
家隔离,从而拿不到工资,大多数人们减少了消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人们不出家门,甚至也不敢网购,除了生活必需品,其它的很多消费需求被抹杀掉。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疫情期间的猪肉价格波动
目录
一、影响商品价格的一般性因素分析
.......................................................................................................................1二、疫情前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2(一)猪肉的生产成本......................................................................................................................................2(二)猪肉的供求关系......................................................................................................................................2(三)猪肉的替代品价格..................................................................................................................................3(四)疫情期间的封锁对猪肉的生产运输产生影响
.......................................................................................3三、猪肉价格下降的原因
...........................................................................................................................................3(一)政府指导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地区加强产销衔接。
...........................................................................3(二)是鼓励增加进口。..................................................................................................................................4(三)加大储备肉的投放。..............................................................................................................................4(四)疫情的整体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
.......................................................................................................4四、结论
.......................................................................................................................................................................4摘要:疫情期间,猪肉的价格波动的幅度明显,先是价格一路上涨,然后在疫情后期开始下跌,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猪肉价格调整的问题,分析疫情期间猪肉价格上涨和下降的原因,发现其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猪肉的供求关系。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商品价格
一、影响商品价格的一般性因素分析
商品的价格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商品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替代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其中,生产成本是最为直接的影响,生产商根据生产成本来确定其大致的价格,生产成本越高,价格自然也就会越高。供求关系,则是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利润空间。市场上的商品数量短缺时,商家可以适当调高价格;市场上商品数量充足时,则会适当下调价格。因此,供求关系其实并不是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而是中间的利润。
替代品价格对于商品的价格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需要有一定的前提,一是市场上有相似的商品,二是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略低于其商品。因此,当其商品的价格过高、或者市场上资源短缺时,人们就可能会选择另外一种商品来进行替代。比如,同样都是矿泉水的百岁山和农夫山泉,如果农夫山泉涨价,那么有一部分人就会去选择百岁
山,反之亦然。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是否选择用使用替代品,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消费者有着特殊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对于某一种商品“情有独钟”,因此即便是那种商品涨价了,只要在可接受范围内,就不会使用替代商品。
总的来说,在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成本与供求关系是重要的因素,替代品价格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则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二、疫情前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猪肉的生产成本
从猪肉的生产成本来看,养猪的成本主要在于猪饲料,猪饲料主要成分玉米和大豆等的价格并没有上涨,近两年以来,养猪成本并没有明显的上涨。而且从2019年3月份开始,玉米价格始终在在底部徘徊,市场的需求量依旧较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疫情疫情导致市场上的生猪数量急剧减少。虽然国家对玉米进行了收储与拍卖,但是在短期内玉米价格依旧没有较大的起伏。此外,2019年阿根廷的大豆产量高于预期和往年的平均水平,给国际大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虽然我国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豆的价格走势,但是整体国际上的大豆价格普遍保持平衡。可以看出,今年养猪户的养猪成本并没有较大的上升,因此,生产成本并不是导致猪肉上涨的主要原因。
(二)猪肉的供求关系
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市场上的猪肉供给量比往年减少很多,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我国生猪存栏量减少。在疫情爆发过后,所剩下的生猪存栏量本就不多,而且养猪户仍心有余悸,不敢增加生猪存栏量,担心再次受到疫情的进一步影响,因此在一时间,养猪户一面将仅有的生猪进行了抛售,一方面减少生猪存栏量,导致我国的生猪存栏量几乎到了枯竭的地步。
二是涉猪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随着各地生猪数量与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各个涉猪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比如屠宰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分销商等等,为了维持自身的利益,对市场上的生猪进行哄抢,大量囤积。他们有的是担心猪肉资源不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有的则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让猪肉的价格继续上涨,然后在进行销售。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了市场上生猪的数量又一次的减少,使得猪肉价格不断上涨。
市场上的生猪数量减少,其供给远远小于消费者巨大的需求,因此,猪肉的价格就会上涨。由此可见,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供求关系上。
(三)猪肉的替代品价格
从猪肉的替代品价格上看,猪肉并没有替代品,虽然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家禽的肉,但是猪肉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人们食用历史也最为悠久的家禽,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没有替代品。虽然市场上有人造猪肉的产生,但是其才刚刚生产出来,而且人们对于这种人造肉抱着怀疑的态度,也无疑替代真正的猪肉。因此,替代品价格也并没有影响到猪肉的价格。
(四)疫情期间的封锁对猪肉的生产运输产生影响
疫情初期,我国采取积极的抗疫措施,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其中就对生猪的生产运输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生猪加工屠宰的加工厂都因此而暂停生产,而已经屠宰加工好的鲜猪肉不能在市面上得到较好的流通,尤其猪肉远距离运输的暂停和管制,让市场上的猪肉得不到有效的补充。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居家隔离,对肉制品等相关的产品的需求比较大,而在猪肉的供给上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这就使得猪肉的供需产生了严重的不均衡,需求量远大于供应量,使得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浮动的幅度较大。
综上所述,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上的生猪数量骤减,猪肉的供给远远小于消费者巨大的需求,因此导致了猪肉的价格上涨。次要原因便是疫情对生猪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限制,导致了市场上猪肉的供应受到严重的影响,让本就不是十分充裕的猪肉供应更加的少,使得供需进一步的失衡,猪肉的价格自然上升。
三、猪肉价格下降的原因
2020年2月以来,经历了疫情的高峰期,猪肉价格甚至达到50.20元/公斤后,随着疫情的缓解,我国农产品流通基本恢复正常,价格以稳中有跌为主。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能繁母猪恢复提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说:“生产上的变化反映到价格上,就是生猪出栏价格连续7周下降,与2月份创的高点相比,降幅达到9.7%。从价格来说,每公斤降了6块钱,这是一个很大的降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市场上的猪肉供给量增大,我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政府指导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地区加强产销衔接。
猪肉的养殖具有地区性,我国主要养猪地区是华中、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适合养猪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猪肉的需求量大。而在其他
的地区,比如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由于其自然条件与民族的风俗特性,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同时,这些地区的人口也少,猪肉的需求量很小。在今年猪肉市场如此紧张的情况,像西北等地区的猪肉市场并没有收到很大的波动,因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更偏向于牛肉、羊肉和鸡肉。因此我国政府将猪肉的产销进行了引导,从猪肉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流向需求量大、十分紧缺的地方,形成良好的衔接。
(二)是鼓励增加进口。
我国在这段时期鼓励涉猪企业向国外进口,减少对国外市场生猪的抢夺,积极增加优质的猪肉进口。我国今年预计肉类进口量将超过600万吨,其中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产量将超过300万吨。通过进口猪肉的方式来填补国内的猪肉的供给短缺,尽量将猪肉的供给与需求保持平衡。
(三)加大储备肉的投放。
据商务部数据,自今年3日投放16日投放15次储备猪肉,累计投放量达18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大规模储备猪肉的投放,同样改善了市场供给,并促使猪肉价格下降。我国在1979年建立了储备肉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市场上肉制品急剧减少而带来的经济问题。18万吨冻猪肉进入市场,在短时间类让猪肉的供给得到了缓解,价格得以回落。
(四)疫情的整体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
疫情的整体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一些关键的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复工复产,其中就包括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猪肉行业,屠宰加工开始恢复,交通运输上得到许可,这样可以使得猪肉能够及时的运到市场上进行售卖,猪肉市场上的供需趋于平衡,整体的猪肉价格有效的下降。
综上所述,猪肉价格在疫情后期开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政府通过加大猪肉进口、加大冻猪肉的投放、指导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地区加强产销衔接等方式,使得市场上的猪肉供给量增大,让猪肉的供给量勉强可以与需求量相平衡。
四、结论
本文通过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疫情期间猪肉的价格变动问题,从猪肉的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替代品价格、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猪肉的供求关系,市场上猪肉的供给量远远小于了消费者的需求量。因此,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也是从猪肉的供求关系入手,增大市场上猪肉的供给量,以此来降低猪肉的价格。从
这次的猪肉价格变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市场中,商品的供求关系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平衡,才能够让价格保持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 疫情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 微观 影响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