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讨论稿1000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讨论稿1000字4篇
教育原理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下)
一、选择题
1、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1)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有效形式,这一命题表述了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
3、促使人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形式是教育。
4、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人口的文化结构指社会分工的纵断面即学历层次的构成;
人口的职业结构则指社会分工的横断面即职业类别的构成。
7、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是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揭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8、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
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9、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10、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教学和科研。
11、欧洲古希腊出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的学园—缪司学园;
“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柏林大学传承的,遵循“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原则。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
13、现代社会质量的核心制约因素是人口质量。
14、实现精神文明的基本途径是教育。
15、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16、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7、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这说明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P128)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2、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P142)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师素质现代化。
3、简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管理体制上,有利于教育的高质高效运行,促进教育发展。
(2)教育管理的思想原则上,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员工的参与程度。
(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4、简述现代教育本体功能的主要内容。(P116)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程—人的培养。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5、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什么?(P144)
教育的普及化;
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多样化;
教育的整体化;
教育的终身化。
6、教育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其文化传播功能?
(1)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2)互派留学生。
(3)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
(4)信息网络交流。
三、论述题
1、试论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P138)
(1)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再次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了实现这两个转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党的一系列政策说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重点地位、百年大计地位、优先发展地位。
(2)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
A、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现代社会是技术、智力竞争的时代,实质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要保持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就必须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质量,而改善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C、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D、教育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需要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建设也必须依靠教育的灌输和培养,所以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的基本途径。
综上所述,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英明决策,也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
2、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P126)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这里所指的人,是具有一定智力、生产经验、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当人们还不具有任何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劳动技能时,只能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又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科学技术还没有被劳动者掌握并运用于生产之前,只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上述两种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结合起来,也就是使科学知识和人结合起来,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劳动生产率,一方面来自劳动者的精神投入。通过教育和训练,可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并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
A、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B、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减少工具的损坏率。
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
D、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在现代生产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再是劳动力的数量,而主要是劳动力的质量,即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加快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迅速应用。而这些人力资源的开发,最主要的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任务,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发挥精神生产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体系在实验室里研制创造出许多新的生产工艺,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3、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第1、3点可单独成简答题)(P120)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教育的发展和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以能起到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原因主要有:
A、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劳动者文化要求的提高,可以刺激家庭对教育的需要。
B、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乐于支持政府计划生育的号召,他们比受教育较少的父母,在保持环境生态平衡,有节制地利用资源,保证社会获得良好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责任心。
C、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更倾向于用现代的、科学的眼光看待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风俗。
D、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往往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他们不愿意因多生育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和生活的美满。
E、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男女结婚和生育的年龄一般也会往后推移,而妇女结婚越晚,生育子女的数量一般会越少。
F、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妇女养育儿童的能力。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
A、人口身体素质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大脑的功能状况。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遗传,二是后天的营养、保健和锻炼。
B、教育对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育的好坏。世界上通常用下列具体指标来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文盲率或识字率;
义务教育普及和提高程度;
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数;
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
C、人口思想品德的形成依赖于教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品质的人。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例等;
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
A、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
B、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亦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人口稳定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迁居活动。
A、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作远距离迁移。
B、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益吸引迁移人口。
C、教育本身就是实现着人口的迁移。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讨论稿
神木市矿区第一小学 李新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优秀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成为一名适应当代潮流的合格教师呢? 经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2、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自觉地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处学到“源头活水”的知识。
3、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我们要以审视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教育事业,看看我们的优势所在,看看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树立起对教育的“忧患意识”。我们更要敢于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增强进取意识,大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新教育教学方法,使我们乡的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大讨论活动使我认识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我们个人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火炬传递与思想解放
6月14日晚圣火到达重庆万州。足以让云南汗颜的事情正慢慢的出现。从6月14日晚圣火到达万州起,一直到6月15日下午圣火离开万州。万州传递全程约29.4公里,其中车载约21.9公里,火炬手传递约7.5公里,传递活动用时约2小时28分。具体线路万州中学体育场(起点)--百安大道、安顺路--汽车南站--长江大桥、北滨大道--三峡移民广场--北滨大道--万港集团--北滨路、万州大桥、名亨小区--工行天城支行--天成大道--长江涂装机械厂--万州美食城、北山大道、幸福路、长江二桥--江南行政中心广场(终点)
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是此次传递兵没有经过这个地方,原因在于这个地方有坡,能聚集的人也有限,所以把船体放在了新区,那里能容纳更多的群众。
重庆,云南皆为西部城市。重庆人民、云南人民同样对奥运充满了期盼,对火炬更是充满了热情,男女老少都想走上街头一览她的面目。可是,重庆人民又是幸福的,人们看到了期待的圣火,云南的热血人士走上街头却看不到近在咫尺的圣火。
骂也好,恨也好,百年难得的机会已经远离了。但是我不禁在想,为什么重庆就放得开,而我们却如此的为民所指。
汪洋、薄熙来主政的广东、重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掀起了思想解放大讨论的高潮。云南同样掀起了思想大解放放讨论的高潮。云南日报的社论一篇接一篇,解放思想的新闻一条又一条,可是为什么在这事上思想却解放不起来呢?
究其原因,笔者相信解放思想是在行动中解放思想。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而现阶段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发展时就必须解放,就必须改革。从广东、重庆大发展来看确实到了解放思想谋求大发展的阶段。而在云南,在目前这个阶段,发展水平尚缓慢,更多的应该是汲取东部发展中积累的先进成果,在发展中逐步解放思想。不顾发展实际,一味的想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来为发展提供思想,无异于树没栽,却先讨论如何乘凉。
祥云火炬没有满足百姓的愿望,通过重庆火炬传送来看我们正在进行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创新与社会发展
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谁就会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信息化社会离不开创新,所以,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如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发展
正文: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为何美国能成为世界霸主,原因就在于创新,而中国恰恰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大量的人才,因此教育便成了重中之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
在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大多数是由高校完成的,而在技术创新方面,高等院校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973”计划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体量最大的项目,高等学校承担了项目总数的54.5%;
“十五”期间,高校一共获得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
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
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53.57%。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出,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关键看人才,而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说道教育,当然离不开人民教师,然而目前教师体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如山区缺乏教师,而且教师的待遇很差,因此国家应多投入资金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同时国家的创新能力也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国家还应为各大高校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老师上课都是写板书,费时费力,而且粉尘乱飞,很不环保,而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之后,老师再也不用耗费大量精力去写板书,从而可以讲的更加细致,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致,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大提升。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
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
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认真加以解决。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再有就是注重生产实践的创新。目前我国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就拿农业生产来说吧,目前在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地方处在原始的农业生产状态,主要靠人力生产,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浪费了更加宝贵的土地资源,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建设用地面积越来越多。结果造成面积急剧减少,而中国又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加上资源环境被破坏,其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我们应合理支配建设用地。例如,一个村庄大约为20000平方米,而如果把村庄建成一个小区,只需要5000平方米。这样,至少有75%的村庄用地可以变成耕地。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发展节约型经济,鼓励农民兴办企业。那时,我们才能实现小区式村庄,节约许多耕地。
同时,企业也要深化改革,全面发扬创新精神。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挫折,走了不少弯路,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道路。如今,各种工业污染十分严重,PM2.5多次爆表,自然环境早已不堪重负。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工厂进行体制改革,引进先进技术,改善产业结构,建设新型的无污染绿色工业。
国际公认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中国何时能成为“世界科研所”。工业上,大都是它国专利,中国知识负责制造。中国人负出辛勤汗水制造出来的东西所得的利润大部分却进了别人的腰包。试问一下,中国何时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工业人员应积极利用自身知识,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制造出中国人的产品。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我们应时时刻刻严阵以待,以创新武装头脑,以实践丰富自我,为建设创新型工业而奋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拼搏。
企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才不至于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只有进行了思想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后才有可能持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并且创新在各行各业都是一个非常值得企业经常提醒自己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步骤。
纵观美国制造业几十年来在经营策略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美国60年代规模效益第一;70年代是价格第一;80年代质量第一;90年代市场响应速度第一;而21世纪则是技术创新第一。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无数个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创新构成的,任何时候只要企业不断坚持创新,那么它就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就会陷入徘徊不前,有被对手反超并挤出市场的可能。所以说,有创新才能有发展。
创新永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如果总是依赖于其他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将无法独立生存,一味地去收拾别人的残羹冷彘,永远也不可能超越。要发展、要超越,必须创新。
参考文献:《论技术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曾政
《科技中国》2009年8月第147期
《形式与政策》 夏江敬
《关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几点思考》 郭晓军
相关热词搜索: 思想解放 社会发展 讨论稿 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讨论稿1000字 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讨论稿1000字 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讨论稿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