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成就感受(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历史成就的感受4篇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他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文学,他是宋代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诗词书画加之散文,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很多还是那方面的巅峰代表。 从政治上来说,苏轼是一个想要有所成就,且关爱百姓的官员。但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过于执着,导致他很多时候的想法都会存在着偏见,以至于他的仕途不顺。 王安石与苏轼同处于一个时代,但王安石的政治成就却比苏轼要高的多,他所提倡的王安石变法,至今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北宋政治历史不可轻视的一点。但是对于历史而言如此重要的“王安石”变法,却是苏轼仕途的绊脚石。苏轼一生仕途的起伏,都皆与此次办法有关。 苏轼第一次进士及第之后,任从八品陕西风翔府判官。担任了一些小职位后没有多久,他就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乡,暂时告别了官场。后来丁忧期满,他复职回京,一路上看见许多百姓因为王安石变法深受其痛,所以自此以后他对待王安石的变法都采取一种坚决反对的态度。 苏轼关爱百姓的心是好的,但是他也许不知道一场变法,本来就是将那些腐朽发脓的伤处割开,然后挖掉里面已经腐烂的肉,这样才能让伤口彻底的好起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局限性,他从复职开始,一直到政治生涯的结束,都对新政持反对态度。 苏轼是一个豁达之人,在因为反对新政,而遭到新政一派的诬陷贬谪之后,他虽然因为被贬谪而郁闷,但是一直都用自己的内心来排解。他醉心山水,求得心灵上的平静。 历史上的评价,多见于苏东坡于文学和艺术方面,如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又如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再如:“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苏东坡在文学与艺术上的成就确实极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文学与艺术方面的天才。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宋代的文学发展要远高于后世,以至于在当时人杰辈出,文曲星大放异彩。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才俊林立的时代,苏轼仍然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能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甚至成为一脉开山之师,为后世人敬仰与学习。 在诗歌方面,苏轼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苏轼之诗现存四千首,内容丰富,风格多变,多以豪放派为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宋代诗歌开创了一个新方向。《原诗》形容他的诗:“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于散文方面,他的散文豪放自如,注重自然,行文如流水,且具有创新性,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他也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领军人物。 从词作方面来看。苏轼与豪放派另一代表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开豪放派之先河,是宋代词作革新的代表。 以上是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至于文学方面,苏轼在艺术方面也拥有很高的天赋和成就,书画兼得。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中国历史的名言
导读: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8、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0、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6、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7、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8、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0、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4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6、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9、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5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5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7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2、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8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8、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8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9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9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9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9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9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0、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中国历史逮住的
作者:余秋雨
来源:《视野》2008年第03期
年迈的皇帝祭祖,仪毕,在陵园门口看见一个躬身相送的老人。
皇帝凝视守陵老人,皱眉,摇头,叹气,上辇离去。
臣子们不知圣上何意,立即排查守陵老人的履历和疑点。疑点甚多,每条都足以使皇帝皱眉,摇头,叹气。守陵老人一生见过皇室的各色人等,而皇室内斗争激烈,他又可能被划入任何一个反叛势力和篡权集团。
更有确实证据,守墓老人还在清明时节,去那些皇室离异人士荒芜的墓地,烧过纸。
于是,守陵老人被驱逐回乡。
第二年,皇帝又要祭祖。前两天,他吩咐过,祭祖那天要与那位守陵老人谈话。
臣子们一片慌乱。快马奔驰,接回了老人。
那天,皇帝吩咐侍从,扶起跪在陵园门口的守陵老人,上下打量着,又是皱眉,摇头,叹气,然后说了一声:“我们都老了,比这儿所有的人都老。”
守陵老人不敢接话。
“初次见面,我们还都是小孩。”皇帝说,“在一起玩,玩蹴鞠,谁摔倒你就扶谁,但我只摔倒过一次。”
守陵老人轻声应“是”,却不敢抬头。他心中想,摔倒最多的皇家兄弟,早已在宫廷争斗中落败。
突然静默。守陵老人知道,皇帝也想到了什么。他想轻声说一句“我年年去他们坟头烧纸”,但只是想想,当然不能说。
皇帝终于叹了一声:“都老了,你多保重吧。”
第二年,陵园门口再也没有出现这位皇帝和这位守陵老人。他们去世的时间只隔了半个月。
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的是守陵老人的同龄表弟,一位乡村老秀才。他更重要的笔墨是《内宫蹴鞠》,想来也是根据守陵老人口述记录皇家兄弟年幼时的游戏项目,但仅留目录,不见文本,所以不知详略长短。
历史反复刻印的,是皇家兄弟之间的残酷争斗;
遗佚不存的,是童年嬉戏和白头叹息。因此中国历史逮住的,大多是无聊的嘈杂;
失去的,却是天下人生。
(郝冬白摘自《青年作家》)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公元前
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公元前
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公元前
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摘自 《三字经》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中国朝代内容列表
∙中国朝代排序
∙清朝历史简介
∙明朝历史简介
∙元朝历史简介
∙南宋历史简介
∙北宋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唐朝历史简介
∙隋朝历史简介
∙北朝历史简介
∙南朝历史简介
∙东晋历史简介
∙西晋历史简介
∙三国历史简介
∙东汉历史简介
∙更多中国历史朝代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历史 成就 感受 中国历史成就感受 中国历史成就的感受 中国历史性成就心得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