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现实意义(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的现实意义5篇
第1篇: 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育学院 小教09语文 王银微 27号
摘 要:,教育公平是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他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主张,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的美好理想。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现实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理念。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浪潮中,教育公平是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提倡各种教育运动,将教育公平摆在极为重要的位子上。陶行知平民教育的精髓是“让全中国的人受到教育”。
一、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形成的过程
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平等”是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特征。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萌芽和提出阶段(1914—1919)
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1914年,陶行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面对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现实,他明确地提出,应该“视人民为社会之主体”,并将追求自由平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当做了己任。毕业回国后,他着手为人民大众办教育,这是他将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的开始。
2、形成和发展阶段(1920—1945)
从1920年夏开始,陶行知开始创办暑期学校,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等,从此,投身平民教育成为他为大众而奋斗的重要起点。他认为,中国最广大的民众在乡间,所以“平民教育是到乡间去的运动”。1931年,他又发起了普及教育的运动,把教育的对象由农民变为“农工劳苦阶级”。在陶行知的心中,普及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后来他又提出了“人民第一”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这可说是他终生献身于大众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其志向之坚定,其用心之良苦,跃然其间。
此后他又连续发表了《民主》、《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关于民主教育、公平教育的思想。陶行知还强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阶级、信仰,无论城乡,大家都应有同等的享受教育之权利。这表明,陶行知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基本成熟。
二、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
1、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陶行知的和谐教育思想就是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陶行知认为,只有倡导并实现了教育公平,才可能有“和谐教育”。对当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阶层差距加大等一系列问题,陶行知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陶行知指出,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教育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所垄断,农人工友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最大的不平等与不公平,也是最大的教育不和谐。他说:“中国的教育雨,不落在劳苦人的田园里。中国的教育雨,专落在大都会的游泳池里给少爷小姐玩。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乡下去,灌溉农人所种的五谷。中国的雨,不肯落到边远的地带去滋长时代落伍的人民的文化。即使偶然顺着风势落它一阵,也是小雨,不能止渴。”[1]由此可见,在陶行知的构想中,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教育才能和谐地全面发展。
2、教育公平的目标是“教育机会的平等”
陶行知对平等问题有着他自己的主张。他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天之生人,智愚、贤不肖不齐,实为无可题之事实。平等主义亦不截长补短,以强其齐。在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等之机会,俾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平等主义所主张者此耳。”[2]可见,他所强调的平等首先是在起点上的平等,其次才是过程中的平等。他说:“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你的脚站在什么地方,我的脚亦站在什么地方。”[3]陶行知在其社会改造活动中认识到从事社会改造的人,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受教育机会被剥夺最多的是农工及其子弟,所以民主教育就是要力求使农工劳苦阶级有机会接受教育。在他看来,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文化为公”,“教育为公”,并以此达到天下为公。
3.教育公乎实施的途径是兴办“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关注平民和农民问题、最先投身乡村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是“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指出:“一个共和国的基础稳固不稳固,全看国民有知识没有。国民如果受过相当的教育,能够和衷共济,努力为国家负责,国基一定稳固”。[4]陶行知的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人的受教育程度,而国人中平民占大多数,因此必须重视平民教育。
陶行知对当时我国人数最多最不幸的农民充满了爱心,表示要把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此外,他进一步提出,“今后主要使命之一即在厉行乡村教育政策,并下决心要募捐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要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5]他认为,只有使平民和农民都接受教育,中国才有富裕的希望。
三、陶行知教育公平的思想对我们当前推进教育公平的启示
1、实现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教育问题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多渠道地筹措农村的教育经费,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此外要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改革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制,依法保障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的稳定。
2、实现教育公平需解决必须解决的外来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首先,注重转变教师观念,普及陶行知先生平等教育思想。教师营造平等教育的氛围,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流动人口子女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强化师德,使教师不断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尊重每一位学生。
其次,实施关爱教育,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爱面天下”的精神,使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努力地学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
最后,要加强家校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及时通过问卷、谈话、家访等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家长学校要形成教育合力,来保证民工子女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学习成绩,让他们健康成长。
3、实现教育公平需解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俗话说,“十年树术,百年树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几代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充分的教育机会,有赖于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和灵活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即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的建立。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应适当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以为每个人的任何阶段的教育创造充分的条件。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公平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现实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教育公乎是和谐社会的基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陈建华.论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第2篇: 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 ,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 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
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
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 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
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 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
何为“艺友制”呢? 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
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
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
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第3篇: 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浅析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作者:戴娟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11期
【内容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平民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其平民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平民教育实践运动影响深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及其措施对当前我国普及教育实现大众教育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促进普及教育事业的成功。
【关键词】陶行知 ;平民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普及人民教育,“这十几年来,……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人民的教育即劳动人民的教育,这是陶行知毕生的梦想,平民教育则是他教育思想的中心。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仍然是现今时代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一、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实践
在上世纪,平民教育在我国作为新型教育兴起。总体而言,平民教育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讲闻所未闻,因为它是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贯通的作品。1911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开始,那时候的三民主义对陶行知宣传民主、平等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后来在1914年受美国民主思想熏陶,更是为后面他提出平民教育奠定了基础。当时的中国,教育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那时候的教育机会都在封建贵族手里掌握着,陶行知深知这一点,认为必须推翻封建贵族化教育,使人人都能有受教育机会,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平民教育的首要对象自然是没有任何封建势力背景的农民群众,除此之外,还包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士兵、警察、囚犯等人,平民教育虽然在受众人群上范围略广,其实主要是在农村开展。陶行知主要推行的平民教育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辅导考试自学法,“就是请店家住户里识字的人辅助引导不识字的自己学习,学了四个月,举行一次考试,考及格的,给一张好国民的文凭。”第二种方法叫做连环教学法,“一面读,就一面通,一面通,就可以一面教。……一人教两人,两人教四人,四人又可教八人。你教我,我教他,他又可以教他……照这个法子,每一个人家店家只要有一个人识字,大家就可以读书了。”
第4篇: 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芦苇
【期刊名称】《东南亚纵横》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通过剖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了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幼教工作者的启示作用.
【总页数】4页(60-63)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作者】芦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相关文献】
1.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J], 梁琴
2.浅析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J], 焦素颖
3.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与其现实意义 [J], 刘雨露
4.浅谈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代晓芳[1]
5.陶行知职后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培训的现实意义 [J], 李红仙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5篇: 论述陶行知对幼儿教育事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