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要五年。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要五年。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先进文化弘扬地和品质生活示范区”的目标,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精神,依据《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关于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决定》、《上海市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文化文物广播影视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杨浦区文化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绩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文化工作以“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支撑,深入挖掘“三个百年”深厚文化底蕴,坚持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全过程,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在区域文化建设中注重体现与彰显历史延续、文化弘扬、功能提升、环境优化的区位优势和品质。
1、积极构筑功能较为齐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杨浦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从城区总体形态、功能布局和文化设施自身条件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杨浦的区位优势和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善、立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先后完成杨浦区文化馆、杨浦大剧院、杨浦区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改建修缮工程,新建上海近代文献馆·杨浦馆、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12个街道(镇)社区文化中心相继创建达标,总面积达53,948平方米。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在全市同行业名列前茅,通过文化部业务考评。文化馆公益设施面积从2000平方米增加到8183平方米,被评为地市级一级馆。
2、努力打造富有影响的多元文化交融格局和品牌
“十一五”期间努力提高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文化含量,培育并打造与创新区相匹配的社区、高校、部队、企业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联动发展的城区文化格局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国内外有影响的特奥运动会闭幕式、黄河大合唱等大型活动,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电子艺术节等品牌活动;积极打造“军地文化圈”,形成共建和谐的区域文化格局;举办以“共同拥抱”、“共同创造”为主题的杨浦区庆祝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百年华诞的大型庆典活动和“共同铸造”总政歌舞团、军乐团杨浦专场演出,促进了校园文化、军旅文化与区域文化的深层次交融。依托“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平台,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世博号角”——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组织开展“杨浦文化名人回娘家”、“上海市民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大展”等活动,在全市首创12个街镇与文广演艺集团下属9个专业院团开展的“百姓艺苑——院团结对”共建活动,实施区文化资源配送工程和社区文艺指导员派送制度;继续深化公益电影展映文化惠民工程。
3、不断提高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水平
“十一五”期间, 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广泛开展了“文化寻根”活动,使区域历史文脉得到挖掘、传承和延续。区内现有优秀历史文物点122处(新发现71处),其中被列为市级保护单位3处、区级保护单位11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处,各类博物馆、展示馆10家;编辑出版了《杨浦百年史话》、《百年工业看杨浦》、《民俗上海杨浦卷》及《百年留痕》等。在上海体育学院恢复重塑孙中山先生铜像,在周家嘴路通北路口设立“王根英烈士故居遗址”纪念碑,江湾——五角场地区被市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3个,公布区级项目14个。
4、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保持文化市场健康稳定
成立杨浦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实行文化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分离;行政审批实现一门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跨前服务,实行预先告知程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在全国首创“1+5”网吧监管模式,得到中宣部肯定与推广;不断加大经营业主培训力度,在全市率先探索文化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了市场巡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文化市场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区文化市场领导小组作用,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适应新变化,探索文化市场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健全三级联动日常监管制度,在各街道(镇)和中、小学校成立社会义务监督巡查员队伍;注重行业协会建设,引导行业自律。
5、注重培育特色品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
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积极引导国有、民营资本投入,发展文化产业。现代设计产业、出版印刷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休闲演出业得到快速发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集聚了1200多家设计企业及机构;万达影城、百联又一城电影院相继建成开业;通过开发、改造和利用老工业建筑,先后建成“五角场800艺术区”、“铭大创意广场”、“上海知识产权园”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区;“五角场800艺术区”被评为首批15家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并于2010年8月由市文广局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引进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杨浦大剧院进行改造,在全市打响娱乐演艺品牌;加强版权产业发展,成立了杨浦版权工作站;软件、网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完美世界等一批知名品牌公司相继落户。
6、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全市率先启动文化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实现人员结构优化,富余人员妥善安置,文化馆由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证了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新成立区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和杨浦文化娱乐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底,在全市中心城区率先成立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成立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团体会员达到11家。根据中央和上海市有关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2010年完成长白电影院转企改制工作,成立长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启动四平电影院、沪东电影院和东方评弹团转企改制工作。
(二)存在问题
回顾杨浦区文化“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审视本区文化发展现状,比照各区县文化建设进程,我们认识到,过去五年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文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布局均衡性、制度性保障、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到位;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不突出;区域文化发展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及“先进文化弘扬地和品质生活示范区”的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十二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形势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指出,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发挥文化知识创新、智力创造的功能,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发挥上海文化优势和世博会后续效应,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提出要通过创建和谐文化之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现代文化产业重镇、国际时尚文化中心、创意设计之都、文化人才高地,力争到2015年,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等多个领域的主要可比指标趋近国际大都市水平。
杨浦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是上海落实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目标是打造成为知识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集聚地与服务经济先行区、高端人才汇聚地与高教改革试验区、先进文化弘扬地与品质生活示范区。这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重点要推进区域文化资源空间布局优化调整,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十二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和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宗旨,以提升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文化内涵为目标,以深化“三区联动、创新驱动”为根本,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主旋律,培育城市精神,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造与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城区文化软实力。
(二)核心理念
传承、凝聚、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城区品位,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传承——百年杨浦历史文脉,挖掘“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三个百年文明的丰富内涵,展示传统文化精髓。
凝聚——区域内高校、部队、企业、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各方力量,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实现区域文化联动。
创新——文化管理理念,丰富文化载体,繁荣艺术创作,优化品牌建设,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先进文化弘扬地与品质生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到2015年杨浦区要基本建成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匹配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形成以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遗产为特色,彰显百年杨浦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弘扬地;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不断探索监管模式,保持文化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的文化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百花齐放、特色鲜明、和谐共融的文化生态环境,有效集聚优秀文化人才到杨浦施展才华。
2、具体目标
(1)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发展。坚持“软件提升”与“硬件建设”相结合,改建扩建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总量达标。推进图书馆发展,年人均购书经费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落实免费开放,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区文化馆、国歌展示馆服务半径;完善文化配送机制,丰富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服务内容,实现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均衡发展;在区主要路段和区域设置文化景观和展示橱窗,展现百年杨浦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资源所占比率,满足市民通过网络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
(2)文化品牌项目纵深发展。坚持“深度挖掘”与“扩大影响”相结合,不断创新“管乐艺术节”、“百姓艺苑”、“军地文化圈”、“市民艺术大展”等多个文化品牌项目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巩固品牌地位、不断提升品牌质量。
(3)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展。坚持“夯实基础”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继续深化“文化寻根”活动,力争申报1至2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增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推动行业博物馆发展,加快各类纪念馆或展示馆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新公布一批区级非遗项目,创建非遗传习基地。
(4)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坚持“规范管理”与“促进繁荣”相结合,不断丰富多层次的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文化市场诚信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文化市场“三级联动”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5)文化创意产业跨跃式发展。坚持“聚焦优势”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杨浦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推进杨浦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把杨浦建成具有国际化高端平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成为上海“设计之都”核心区域。
(6)文化人才队伍良性发展。坚持“人才引进”与“分层培养”相结合,着力提升后备梯队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文化艺术素养和科学管理能力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一支门类丰富、业务精湛、乐于服务、善于指导,适应群众性文艺活动普及和提高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支具有较高文艺水平和原创能力、有助于提升区域文化品质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一支熟悉文化工作和市场规则、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四、“十二五”杨浦区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与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继续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力争达标准、优布局、强软件,继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采取硬件更新、设施新建、馆舍置换等多种举措,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尽合理、文化场地不够完善等问题,力求调存量、达标准、优布局、强软件,不断完善基础性与功能性文化设施,体现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民性。推进区域图书馆资源整合优化,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积极落实公共文化场地免费开放,促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涵发展,做好文化馆退租还文清理工作。
2、不断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围绕区域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结合传统节庆,挖掘品牌内涵,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品牌和社区“一街一品”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深入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杨浦三个“百年文明”历史内涵,打造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的“大上海计划”保护区、“中国近代工业源”保护区和“百年高校校舍”保护区,不断加大对历史文物建筑修缮和利用力度,遴选与杨浦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关系重大的保护传承项目,创新工作机制,拓展社会参与渠道。
3、积极构建健康、繁荣、有序文化市场环境。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提高科学监管水平,继续不断探索市场监管新方法,深化网吧“1+5”监管模式、文化市场分类分级管理等工作机制,完善杨浦区文化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建设;加强部门协调,坚持日常监管和联合执法相结合,打击无证无照和违法经营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场所“黄赌毒”行为,提升文化娱乐场所社会形象;加强行政审批受理窗口建设,主动跨前一步、延伸服务、搭建平台,为市民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便捷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繁荣文化市场;加强宣传、教育,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提高经营业主守法经营能力。
4、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政策扶持”与“吸引导入”相结合,多渠道吸引资本,积极引进文化品牌。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重点构筑“一线(滨江沿线)、三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上海国家设计和贸易中心、创智天地)、多点(建筑设计工场、昂立创意设计园、东纺谷创意园、五角场800艺术区等特色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5、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稳妥完成区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把体制机制改革贯穿于文化建设发展及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创新文化理念、优化管理模式、整合各方资源、聚集各类要素、激发内在活力、提升服务能级等,实现区域文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6、重点聚焦专业人才培育。为文化人才继续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员培训,加强文化干部队伍建设,采用人才引进、选派进修、重点培训、轮岗锻炼等方式,加强培训的计划性和层次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开放、流动,有吸引力,有梯次的选拔用人机制。
(二)重点项目
1、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原同济中学图书馆)修缮扩建工程,建成新的区域中心图书馆。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推进城市文化广场和市民乐园建设。主动对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安徒生儿童公园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滨江沿线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东方渔人码头、秦皇岛“世博水门”等开发中文化元素的注入,衍生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品位,提升产业能级和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全力推进先进文化弘扬地和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
2、做强文化品牌项目。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形成本土化优势、推进规范化建设,继续打造国际管乐艺术节品牌;继续深化“百姓艺苑”院团结对活动,指导社区文艺团队建设;精心打造“军地文化圈”,持续开展文化拥军;充分发挥杨浦文化名人作用和效应,巩固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美术、摄影、书法)活动特色;推进上海近代文献馆·杨浦馆建设,努力打造区域读书活动品牌;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品牌和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一街一品”建设,不断扩大四平街道闹元宵民俗风情节、大桥街道“桥文化”、控江街道社区舞蹈等社区文化品牌影响。
3、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开发、利用、展示、宣传好三个“百年文明”,聚焦长海路、杨树浦路、长阳路沿线,做好长海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杨树浦路“工业类博物馆群”、长阳路“文博街”等创建工作,打造以国歌展示馆和上海﹒院士风采馆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推进区域文物保护项目升格,推动区域和行业博物馆、纪念馆、展示馆建设,做好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及非遗保护项目升格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4、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大对文化市场内容和秩序的监管力度,推进富有成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制度建设,继续推动区域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联合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检查,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平安建设。加快发展行业协会,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水平。
5、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十二五”期间实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建立区文化创意产业牵头和总体协调的组织机构,明确区域内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数据调查,制定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扶持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软环境。根据区“两个优先、两个提升、一个保持”的产业发展方针,依托区域独特资源,重点推动现代设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出版传媒业、文化艺术业、节庆会展业和休闲娱乐业发展,促进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
6、加快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整合区内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示馆)等文化信息资源,创建一个门类齐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服务多元、传播迅捷、使用便捷的综合网络互动平台。对接“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实时、多维地提供本区公共文化信息导览、文化活动远程指导、文化在线咨询等服务。依托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东方信息苑和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发展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及时解决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文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形成推动文化发展合力。
2、推动政策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建设方面路线、方针、政策。在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经费投入、管理运营、绩效考核方面加大力度。在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兴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完善社会捐赠,坚持文化扶贫,志愿者参与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引进等方面认真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3、注重队伍建设。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增加文化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开通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重点引进紧缺的文化创意人才、技术中介人才、专业设计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解决其必需的工作、生活要求,构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服务体系。
4、确立财政保障。落实中央关于“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要求,确保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改进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方式,注重投入与产出效益,实施必要的审计核查和效益评估。加大对文化原创支持力度,激励杨浦文化出人才、出精品。
5、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要素等课题研究,提供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积极稳妥地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6、完善监督机制。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安全,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引导人、激励人、感染人的积极作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及时化解文化企业产权纠纷,建立公平、公正的经营秩序,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与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 杨浦区 规划 上海市 【文化规划】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