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红桥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时间:2023-05-20 19:27:01  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主要工作的回顾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桥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供大家参考。

红桥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主要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紧紧抓住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城建带动、强三优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一极两区三廊”区域经济布局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实现红桥新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市建设规模最大,市容环境变化最显著,改善民计民生投入最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

全区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始终保持市内六区前列。201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5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4%;预计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是2006年的3.22倍,年均增长26.35%;区实有财力预计达到18.7亿元,是2006年的2.77倍,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6.3亿元,是过去五年的2.43倍。

一、全力加快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区域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

坚持把加快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举全区之力,抢抓机遇,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完成西站交通枢纽用地拆迁6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和公建单位1.5万余户。2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确保了西站交通枢纽工程与京沪高铁同步投入使用。完成了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了核心区及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方案,为西站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成立了运转高效的管理机构,对西站地区实施规范化、高标准管理。借助京沪高铁贯通形成的“同城效应”,创新模式、扩大宣传、深化交流,提升了红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副中心的开发建设,我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来区考察洽谈投资事宜,全区上下掀起了招商引资和商务交流的热潮,为努力实现“后来居上,又好又美”奋斗目标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建成红桥招商展示中心。在多个发达地区举办一系列招商推介大会,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累计实现内联引资到位额313.65亿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16%;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48亿美元,是过去五年的7.15倍。完成招商引税4.24亿元。引进企业1800余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66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100余家。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发展楼宇和总部经济,10座楼宇成为全市第一批重点支持的亿元楼宇项目,2011年楼宇经济实现税收2.19亿元。盘活载体19.3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我区载体闲置问题。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起步区17.1万平方米载体已主体竣工。整合科技载体4.6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企业孵化基地。建立融资担保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8800万元。截至目前,共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60家,认定300家,培育卓朗科技等“小巨人”企业8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成功引进浦发银行等11家金融服务企业,2011年金融业实现留区税收5914万元。积极培育壮大创意产业,创建了全市首个以老厂房改造为特色的意库创意产业园,共引进262家企业入驻,园区累计创税突破5000万元,被评为全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延伸建设和提升改造天津创意街,创意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

传统服务业明显提升。全力打造“商贸红桥”,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有效模式,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重点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完成了对百年老街估衣街的提升改造。天津创意街、南运河美食街已初具规模。天津酒文化特色街主要节点和虹桥新天地欧陆风情街相继建成。天津水游城建成开业,引进了新型消费理念,填补了我区高端商业的空白。持续改善大胡同商贸区硬件设施,全面提升了经营环境和业态,促进了商贸区持续繁荣,2011年预计实现税收1.5亿元,是2006年的3.5倍。

各项经济改革深入推进。组建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城投公司、国投公司,参股天津市津源公司,大胡同集团国有股份实现转让,完成7户参股商业企业国有股权退出工作,引入新的市场机制,促进了一批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困难企业退出,15户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竞争领域,7000多名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健全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组织监管机制。

三、充分发挥城建带动作用,规划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市内六区中率先编制了空间发展战略布局规划。科学编制了城市设计以及“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一极两区三廊”区域经济发展布局。高水平组织编制了行动规划和项目策划,建立了规划项目库,储备项目100个,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拆迁安置工作成效明显。着眼于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累计拆除各类房屋243.47万平方米,是五至七年危改时期拆迁规模的1.4倍,创红桥历史之最,安置居民及公建单位4万余户,近12万人彻底告别了危陋房屋。其中,仅用两年多时间高效完成了西站主站房、铁路及市政配套公用工程用地拆迁,得到了国家铁道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双环邨小二楼地区拆迁改造“自求平衡”试点项目,还迁房建设用地拆迁全部告竣。光荣道一线四片拆迁顺利完成。单家面铺片拆迁提前80天完成,为民族医院顺利交接奠定了基础。完成了泰达城、小伙巷、南头窑等一批拆迁扫尾项目。五年来,积极破解政策、资金难题,突破行政区划,共实施了230万平方米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建设,其中河怡花园等14个项目、97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实现竣工入住。认真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家庭达4.33万户。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年均施工面积365.6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378.97万平方米。红星职专地下人防工程竣工。完成了西站铁路及主站房、地铁4、6号线建设。新建和拓宽改造西北半环快速路等28条道路,建成永乐桥等11座桥梁,基本形成了我区东西贯通、南北畅达的路网格局。建成街道办事处3个。新建和改扩建社区服务中心45处。建设学校、派出所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18处。新增供热面积398万平方米,全区热化率达到98%。供热节能改造6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维修和推修306万平方米,我区连续29年无重大塌房伤人事故。

土地整理工作加快推进。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探索,自行融资,盘活土地资源,为我区加快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累计完成9个、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地块的出让,土地出让金达22.3亿元。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项目被市政府批准为土地平衡试点项目,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3个地块完成出让。

四、精心打造生态宜居城区,市容环境建设成果显著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效果突出。以我市连续奋战9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对西青道等59条重点道路实施了立面综合整修,共清拆违章建筑、吊挂物3万余个,粉刷建筑1191栋次、312.8万平方米,规范提升广告牌匾1.74万平方米, 完成了198栋楼房平改坡工程。对186片、684.6万平方米的旧楼区实施了综合整修。完成绿化工程建设536.2万平方米。对向东道等61条、42.1万平方米的主干支线道路和子牙里等97片、95.8万平方米的社区里巷道路进行了整修,改造78处积水点。对违章停车、脏乱点位、运输洒漏进行了专项治理,整治了30余处非法聚集点。完成了西沽公园等7个公园的提升改造。

城区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编制了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在市内六区率先完成了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顺利通过了创模复验。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安静工程,环境质量和监测能力明显提升。我区被评为“天津市卫生城区”。

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日趋完善。率先在市内六区完成了城管体制改革,构建了新型城市管理体系。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原则,成立了区潞河环境建设公司,实现了政事企分设和建养管分离,环卫园林管理作业水平得到提升。健全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网络和区、街、居三级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体系,严格落实双向考核,深入推进网格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街道办事处认真履行职能,不断提高属地化管理能力,在城市管理、服务经济、拆迁安置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坚持统筹协调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为目标,大力加快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优化,不断提升和改善办学条件。投资近亿元,着力对全区27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高标准现代化建设。努力加大配套学校建设,三幼、市师附小、泰达实验中学等新校舍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12所中小学完成了布局整合。6所学校2.59万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工程和11所学校的供热并网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投资1.46亿元完成了红星职专改扩建工程。连续三年高水平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事。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了“两免一补”。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高中办学特色不断显现。社区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位于全国前列。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逐渐完善,实施了“千百十”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才强教战略得到有效落实,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医改惠民力度。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社区基本用药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累计为群众让利4380万元。完成了红桥医院改扩建工程。芥园街、三条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3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投入5325.6万元,开展了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35.2万名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总覆盖率达90%,累计为7万余名适龄妇女免费查体。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双示范区,积极开展“国医堂”建设,先后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代表我市在全国首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中勇夺冠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在我区的传播,重点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始终保持全市低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我区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立足服务区域群众文化健身需求,着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实现整合并对外开放。区少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建西沽公园体育广场等文体设施。安装健身路径148条,组建文化健身团队233支。14所学校体育场馆实现面向社会定期免费开放。成功承办了三届市老年文化艺术节和首届“红桥杯”天津相声大赛。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红桥段火炬传递活动。精心组织了社区文体艺术节等一大批主题文体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生活。致力打造“津卫摇篮”旅游板块。建成了“天子津渡”遗址公园。完成了福聚兴机器厂旧址落架大修工程。积极推进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维修工程和曾公祠复建工程。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估衣街、西沽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结合西沽公园改造,建成了梁崎、龚望纪念馆,引进知名文化企业荣宝斋,为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1亿元,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就业指标,实现职业技能培训3.05万人,新增就业14.5万人。累计投入就业、培训、困难企业退市等各项社会保险补贴6.17亿元。建立了社区日间照料站、养老院和老年人护理院为主要形式的“三线互补”养老模式,新建养老机构6所、老年活动中心(站)48个、老年大学10所、居家养老床位1500张,为老服务事业再上新水平,我区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残疾人的优惠措施,营造了全社会爱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我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各项优抚政策得到落实。

和谐社区创建取得新进展。从构建现代社区入手,精心抓好社区建设工作。打造了河怡花园等31个精品社区,全区居委会平均面积达105平方米,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示范街3个,示范社区48个,特色楼门院240个。规范了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组织登记注册志愿者1.5万人,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被评为全市首批“和谐社区示范区”,咸阳北路街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本溪社区荣获“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称号。

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投资近1500万元,完成了两寺合建即芥园清真寺工程,建成了全市首家穆斯林养老院,对区内清真寺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修缮。精心组织了五届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得到了广大穆斯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通过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积极挖掘、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我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模范集体称号。

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明显。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建立并完善了“四级排查、五级化解”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1124件历史积案得到了有效化解。充分发挥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率先实行了专业专职化人民调解员工作机制。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加强对敏感地区、重点行业的监控和持续开展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专项严打行动,有效防止了各类治安事件和刑事犯罪的发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全区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流动人口、应急、交管和消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民主渠道进一步拓宽。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报告和通报重大事项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检查和评议。1323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复完毕,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多形式、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行政务公开,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认真做好“公仆热线”的接待办理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依法治区工作有效开展。认真执行政府决策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核报备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级行政复议委员会,妥善处理各种行政争议。深入实施“五五”普法,我区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区。

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建成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审批速度和服务水平。共办结各类审批项目20799件,其中企业设立联合审批1418件,办结率100%。强化政府督查工作,有力推动了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圆满完成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红桥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特征,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开发建设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超前谋划各项工作,在深入实施“城建带动,强三优二”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极两区三廊”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确立了实现“后来居上,又好又美”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现代商务、商贸流通业、创意产业、科技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使全区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识。几年来,我们借势借力,主动争取,努力在抢抓机遇中赢得先机,下大力量挖掘红桥独特优势,实施深度开发,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充分借助外部资源,积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储备空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践证明,只有抢抓机遇、拼搏实干才能抢出一个新红桥、拼出一个新天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努力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不回避矛盾,不等不靠,率先出击,努力在转化优势、服务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新方法。面对国家宏观经济紧缩政策的影响,主动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模式,有效破解融资难题。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中,凭借新的理念、新的招法,提高服务效能,助推项目发展。面对拆迁安置的新形势,探索实施了“实物还迁、拆补分离、托底保障”的拆迁安置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法拆迁、以情动迁、稳中求快、和谐拆迁”的新路子。同时,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双环新苑土地资金自求平衡试点项目,有效克服了我区土地资源不足和资金难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创新思维,打破常规,集中破解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肩负起探索新路的重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努力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始终坚持高度关注民计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年来,用于基本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投入规模创历史之最,通过连续奋战9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面积旧城改造,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造再就业岗位,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等举措,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活难题,切实让群众及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激发了全区各族群众热爱红桥、建设红桥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辩证统一,两者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是必须坚持团结共事,拼搏进取,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区人民的重托,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发展中的困难,我们始终坚持提振信心、拼搏进取、同频共振、合力攻坚。在拆迁安置、市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连续奋战,日夜兼程,始终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坚”的精神,高效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扬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不负重托,应对挑战,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加快实现我区跨越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优势产业还不够明显;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致使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还不够理想;与建设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的要求相比,我们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面仍需提高。在经营城市和发展经济的专业化水平上仍需提升,工作的标准还有待提高,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量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各单位、各部队的热情支持和通力合作,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的拼搏进取与开拓创新。在此,我代表区政府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后五年的工作

未来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区大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但从大的环境上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滨海新区急速发展,各兄弟区县间发展比拼势头日益激烈。新形势、新任务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发展的工作要求。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区委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把“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和谐新红桥”作为发展主题,以建设天津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的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上水平,全力打造“一极两区三廊”经济发展布局,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不懈、积极稳妥地实施旧城改造,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科学、高效地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初步把我区建设成为天津市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现代商务商贸都市型产业基地、和谐宜居的文化生态城区。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达到275亿元,是2011年的2.38倍;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30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内联引资到位额累计达到656.5亿元。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增长19%;区级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一、大力推进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构建大发展格局

未来五年,要加快“一极两区三廊”经济发展布局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区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全面推进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努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形象。以国际先进地区发展为模式,严格按照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产业布局及规划,重点推进核心区开发建设,加快土地整理,完成重点地块载体建设。西站前广场商贸区初具规模,建成10万平方米地下商业项目。推进三岔河口商贸商务区格局建设,打造天津现代高档经济圈。完成泰达城欢乐港、陆家嘴金融广场、虹桥国际社区、海河华鼎等30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形成集休闲、商贸、商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加快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建设,打造天津高端科技功能区。全面推进1.4平方公里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为承接国际国内优势企业奠定基础。完成产业园起步区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200万平方米载体落地。推进三条生态走廊建设,打造天津绿色生态休闲区。深入推进子牙河、南北运河沿线改造,全面打造以休闲、餐饮和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南北运河休闲经济带,加快实施子牙河文化休闲创意区建设。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构筑高端高新高质化产业为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市级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继续保持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势头,形成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核心,现代商务、商贸流通业、科技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区域经济结构。

继续实施大开放战略,多层次宽领域实施招商。进一步开阔视野,加强战略思维,不断扩大区域开放水平,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坚持以规划引领招商,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优化环境和完善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招商。以全区联动加速招商,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大招商格局。探索实施土地出让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引进企业与增加税收相结合的市场化招商模式。围绕“一极两区三廊”经济发展布局,重点引进国字号、中字头大企业集团、地区总部、分支机构、运行中心、结算中心以及外省市成长型企业。做好招商项目的整理包装和前期组织工作,全力开展“车站经济”和“高铁经济”系列招商活动。加大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宣传力度,提高我区对外知名度,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区发展。2012年实现内联引资到位额96亿元。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运作,形成面向市场、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体制,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区。加强旅游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搭建投融资平台,发展多元化经营公司。深入挖掘整理漕运文化、高雅文化、民俗文化,以打造文化历史、自然生态、休闲购物三位一体的商贸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以铃铛阁、水西庄、桃花堤和近代工业与城市历史博物馆等旅游节点为载体,着力建设“津卫摇篮”旅游板块和特色文化商贸旅游街区。推进动漫、演艺等文化产业发展,引进知名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商贸街区。

统筹规划集中优势,加速发展楼宇经济。按照空间规划,在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三岔河口商贸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楼宇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重点发展创意、金融、科技服务等产业。2012年完成天鸿大厦、金兴大厦业态调整工作,推进水游城、银泰大厦等楼宇招商工作。2013年实现打造10座亿元楼宇的目标。到2016年在陆家嘴、泰达城等地块新建10座现代化楼宇,全区亿元楼宇达到20座。

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聚集科技资源,继续完善发挥产学研合作平台、投融资平台及科技促进中心的作用,建设科技服务和科技制造相结合、规模不断扩大的科技创新城区。2016年科技投入总额累计达到8亿元,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20家。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拥有发明专利企业数量保持每年10%的稳步增长。201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50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0个,推进卓朗云计算与物联网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动漫产业大厦建设。

优化商贸业经济结构,推进传统服务业升级转型。加快实施大胡同商贸区整体改造,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进一步对商贸区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经营档次,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搭建商贸电子信息平台,促进大胡同商贸区持续繁荣。2016年税收达到3亿元。充分利用我区传统商业基础的资源优势,把传统商贸业与现代经营业态相结合,五年内有计划分批次地挖掘老字号、老品牌的商业价值和潜力,引导传统商贸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商贸服务业。

加强财税建设与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财税建设与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科学合理支出,规避投融资风险,有效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确保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加强财政增收。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属地征管。巩固存量,扩大增量,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继续落实引税目标责任制,不断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优化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规范部门预算管理,健全财政和审计监督,保证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推进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落实对区属国有资产公司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向节约型政府要效益。拓展投融资渠道,为重点项目建设和保障民计民生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服务保障。

三、大力加强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牢固树立红桥即天津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的概念,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积极稳妥地实施旧城改造,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载体和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充满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区。

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引领区域科学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原则,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合理配置用地结构。深化城市副中心规划,完成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规划。做好可开发地块和已建成社区的经营性公建布局规划。完善区域土地储备库,建立闲置土地跟踪机制。超前做好各类地下空间的使用规划。2012年完成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建设详规以及大胡同四里、电子信息学院等地块规划,超前做好子牙河两岸综合改造规划。

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城改造工作,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继续坚持平稳快速地实施旧城改造,坚持旧城改造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实施“群众参与,阳光拆迁”新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基础设施落后地块的拆迁改造,启动西沽南、西于庄重点地块拆迁安置,加快实施双环邨、铃铛阁、运输六场等剩余片拆迁工作,适时启动大胡同四里拆迁改造。五年内,实施各类房屋拆迁140万平方米,为3.9万余户家庭改善居住环境。安置房施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和苑新城起步区等100万平方米实现竣工。2012年重点加快历史遗留项目拆迁扫尾进程。和苑新城起步区B地块等安置房实现竣工。推进光荣道都市型产业园起步区剩余地块和红咸里地块土地出让。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始终把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五年内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在施工程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竣工400万平方米。推进产业园二期等地块整理。新建、改扩建海源道等20条道路。完成西站地区人防工程建设。2012年在施工程建筑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启动子牙河北路(中环线—新红桥)等道路建设。

四、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实施环境建设工程

高标准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区,使城区面貌发生更加显著的变化,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巩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形成天津市新的亮点。

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巩固科学化管理成果。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构建完整统一、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落实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天津西站与周边地区的综合管理,高标准打造天津对外开放门户形象。

实施市容环境建设工程,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向支路、里巷、社区延伸,重点实施建筑立面和重点道路整治工程。高水平做好城区主干道路高层建筑夜景灯光建设,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景观。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加大绿地新建、改造和提升力度,实现绿化覆盖率44%以上。继续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以及空气质量、中心城区噪声控制工作,改善区域内景观水体水质。

2012年集中整治纪念馆路等6条支线道路。对洪湖雅园等9处65栋建筑进行夜景体系建设。新建西于庄后大道等11条道路和小伙巷、瞰海2个居民区绿地9万平方米。精心做好海河沿线、西站地区和大胡同等重要节点夜景灯光建设。对礼貌大街等27条支线道路7.1万平方米原有绿地进行提升。

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建设宜居生态城区。加强对已完成的市容整治工程的安全检查和修缮。巩固安静小区创建成果。强化社区物业管理,探索实施政府指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妥善做好房屋修缮和管理工作,确保5万余户居民住房安全。完善便民菜市场布局,积极推进现有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建设一批菜市场。完成丁字沽供热站扩建工程。做好社区供热补建、道路提升、积水点改造等工作,加强对违法占路和私搭乱盖的专项治理。

五、大力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打造和谐红桥

继续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保障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使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构建和谐红桥。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强教工程,培养一批中青年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五年内公办幼儿园全部达到市一级园标准,50%达到市级示范园标准。加快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推进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两网建设。继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建设力度,完成铃铛阁外国语中学等一批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南头窑、泰达城、和苑新城等地区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实现竣工。

加快卫生服务载体和能力建设,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老年健康服务覆盖率、全民建档率达到100%。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水平,创建30个市级中医药达标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与改造全部达标。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红桥中医医院国家级精神疾病重点专科实力。区疾控中心实现竣工。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处置率达到100%。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充分发挥我区历史文化特色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文化强区和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为目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统筹搞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整合文化事业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及文化大厦建设,新建、改建一批街道社区文化站。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文化活动,利用我区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商贸载体等资源主办承办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动。加强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健身团队规模,全区健身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到48%。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012年重点组织好第十届社区文体艺术节、“红桥杯”天津相声大赛及群众健身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生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五年内累计实现新增就业15万人次以上,2012年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全市较低水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障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均达到100%。加强和创新社会救助管理。筹建红桥区社会救助事务管理中心和低收入家庭认定服务中心,建立专门为困难群众服务的医药机构,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建立38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增加居家养老床位5000张,建成10所民营养老院。2012年启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再建10个老年日间照料站,10个老年社区食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社会助残,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残疾人法律援助力度,建成5000平方米的区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精心安排好夏、冬季人民生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做好双拥工作。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大和谐社区建设力度。以“整合资源、减少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为原则,加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居委会办公条件全部达到标准,进一步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和服务水平。加快数字社区建设步伐,建立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培育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完善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2012年顺利完成居委会换届工作,创建35个和谐示范社区、180个特色楼门院,完善9个街道服务中心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加大对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整治力度,推进和谐红桥建设。强化街道办事处发展经济、服务居民、城市管理、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的职能。继续实施“平安红桥”建设,完善信访、政法、综治等基层基础建设。着力开展信访矛盾化解,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大矛盾纠纷的解决力度,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协调机制作用。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搞好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市场监管,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做好人民武装、人民防空等方面的工作。

繁荣民族事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化和谐宗教场所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好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六、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紧紧围绕服务型、民主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公共管理和服务创新步伐,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政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学法用法,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逐步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和评议考核体系。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提高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认真实施“六五”普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水平,注重办理实效,提高满意率。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沟通联系,充分听取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实干上,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高干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提高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街居管理信息平台,扩展网上服务功能,实现各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的联网办理。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加强综合治理,切实预防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弘扬执政为民宗旨。

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储备并培养人才,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思想解放、专业精通、勤政廉洁、甘于奉献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红桥区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把人民的期望作为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高标准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红桥“后来居上,又好又美”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红桥区 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红桥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