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元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十一五”工作回顾“十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宝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元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人民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砥砺奋进,共克时艰,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草原兴发退市危机,突破土地、资金、资源等项目建设瓶颈,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实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2010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4.2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84.36亿元,年均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49.17亿元,年均增长18.1%。财政收入18.3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2%。财政收入增速始终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加大,比重值连续五年居自治区首位。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5倍,年均增长27.4%。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1:57:32演进为7:59:34。工业经济主导作用凸显。启动建设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总投资5亿元,实施道路、给排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入驻企业15家。完成了平煤集团、元电公司、草原兴发三大企业重组,开工建设了元宝山露天煤矿扩能、老公营子煤矿、向阳煤矿、国电化肥、九联煤化、瑞阳化工、盛森硅业、牧太生物、大牧场食品、燕京啤酒麦芽、顺风电力、天华机械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2家,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取得积极成果。现代农业初具雏形。菜、乳、肉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发展,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建成康绿源、永丰、和馨园、木兰山、马架子、同心牧场、永富牧业等种养基地。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1万亩,奶牛存栏4.1万头,肉鸡、肉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810万只、8.2万头、15万口。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房地产开发、市场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都有新突破,五年房地产开发面积270万平方米;新建专业市场6个;组建自治区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和外资小额贷款公司,民营资本举办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达到8家,引进包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十一五”期末全区银行贷款余额43.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7.3%和8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9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倍。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编制完成平庄城区、元宝山城区总体规划和美丽河镇域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平庄西城区建设,规划面积6.06平方公里,总投资24.12亿元,建设完成3平方公里。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建设改造面积56万平方米。平庄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建设平庄公园、平庄乐园、西城区市民广场、古山森林公园等景观工程,新增城区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实施元宝山城区道路改造、供热扩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工建设赤朝高速公路和赤锦铁路元宝山区段,建成赤元一级路、赤朝高速平庄连接线一级路,改造完成赤平公路,建设通村油路336公里。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7.9%。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度重视民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8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6955元和3428元。全面落实职工增资政策,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衣食住行和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农业直接补贴力度,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我区被自治区列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推进县。累计投资7.04亿元,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采煤沉陷区集中安置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新建住房31.4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4万平方米,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我区进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科技成果转化率由“十五”期末的49%提升到6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资3.47亿元,实施校安工程97个,新建改造校舍25.6万平方米。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撤并中小学校68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院校录取率、万人口升学率稳居自治区和赤峰市前列。积极稳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将中医院、镇卫生院和防保站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累计投资4400万元,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入自治区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行列。规范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3%。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元宝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论坛,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检,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和各镇综合文化中心,承办了2010年状元校杯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3‰以内。全面完成土地二次调查,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突出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开展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和第二轮修志工作。调整行政区划,增设4个街道办事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和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区国税局和南荒村分别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顺利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平稳完成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19件、政协委员提案506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政风行风切实转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大力实施富民强区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与2009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5.7%和7.6%,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均在控制指标以内。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投资9亿元,实施了10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自治区、市两级确定的改善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总的看,这五年是我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发展基础和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变、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来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勇于变革、勤于实践,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我区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元宝山区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我区资源优势逐渐弱化,但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接续替代产业尚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和大产业集群支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推进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地企双二元结构特征仍很明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采矿伴生环境问题突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总体上较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及民生工程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以百倍的努力,坚定的信心,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面转型的攻坚时期。展望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和困难并存、优势大于困难的关键阶段,是一个能够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仍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态势长期向好,国内能源、原材料需求依然旺盛,为我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市场保障。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支持内蒙古发展和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即将出台,为我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明显加快,北京市将赤峰市确定为产业对接地区,自治区鼓励东部盟市与东北地区和盟市间开展合作,为我区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现实机遇和广阔空间。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区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区为目标,以经济转型为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富庶、优美、文明、和谐的元宝山。
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总额)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分别达到30000元和20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0%以上。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将我区打造成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蒙东辽西冀北区域合作示范区、内蒙古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环渤海能源供给基地、赤峰市工业集聚基地、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文明城市、基础教育名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统筹兼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全面转型
按照“一产调精、二产调强、三产调优”的思路,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逐步建立起与区位、资源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能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能源产业,实施稳煤强电战略,积极推动煤电一体化。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以煤制化肥、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等传统化工为基础,拉长产业链,努力形成上下游衔接配套的大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物化工,以玉米、蔗糖、红豆杉、动物副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制药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资源高效利用、产品附加值高的循环产业体系;适时启动天然气化工,以大唐煤制天然气输入为依托,规划建设天然气精细化工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草原、绿色品牌效应,发展壮大肉类、乳制品、制酒、蔬菜、杂粮等食品加工产业,努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食品供给基地。装备制造产业,突出抓好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风电机械、环保机械、汽车配件产业发展,培育特色突出、竞争力强、配套程度高的装备制造产业。壮大羊绒纺织、木材加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多元支撑、有序接替。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编制实施大现代农业开发区规划,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菜、乳、肉优势产业。推进创意农产品开发和创意农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事体验、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强以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优先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商贸、商务、社区服务业层次和水平,拓展现代物流、特色旅游、微型金融等新兴服务业领域,推进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从区域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提高区域发展整体质量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构建符合区情的城乡主体功能区。加强城镇集中区、工业发展核心区、农畜产品供给区和生态保护区四大功能区建设,推进城区与矿区、城镇与农村、工业集中区与农业园区协调发展,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平庄和元宝山两个城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区行政中心、城市综合体、平庄汽车站、平庄火车站等重大项目,改造拓宽平庄城区卧佛寺、七家、马蹄营子三大出口,贯通平庄外环路,打通元宝山城区出省通道,实施赤朝、赤通高速公路一级路连接线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产业基地和村庄建设,共享城镇建设成果。大力开展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多元投入,新建改造一批农民新居,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运作实施叶赤铁路扩能改造、京赤高速铁路平庄设站和物流专线、物流货场等重大铁路建设项目。搞好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北五期、国家生态公益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抓好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努力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低碳化,建立城乡一体化污染防治监控体系。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立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吸纳能力。重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健全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托老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切实改善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特殊教育。全面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益化。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综合素质和水平。
四、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镇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事权下移,提高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下力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有效机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统筹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深化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城市园林、环卫、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市场化步伐。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规范现有政府融资平台,建立长效投融资平台资本金保障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进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投融资中介服务、上市推进、信贷协调体系,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满足产业发展多样化需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鼓励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全方位扩大开放。主动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在招商、项目、产业、市场、交通和各类要素方面大开放、大融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参与我区开发建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以民主法治建设为保障,扎实推进和谐宝山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坚持政府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区进程。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强化基层民主管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切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完善防震、防洪、消防等防灾减灾体系,健全公共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国防投入,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和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7.3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21.1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8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54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7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90元,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7‰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依托优势产业搞多元。继续壮大能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生物化工等化工产业,积极承接装备制造、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加快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筑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立足主导产业搞延伸。认真谋划、积极运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好、体现产业集中度、上下游相关联的配套项目,形成以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围绕传统产业搞升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大项目,通过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层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加大政策、信贷、税收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向“规模大、链条长、结构优、效益好”方向发展。
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促进项目集群发展。继续推进向阳煤业续建、花椒洼煤田开发,支持元宝山露天煤矿扩能,实施国电煤提质、新鑫煤干燥项目,积极运作元电四期2×100万千瓦机组、国电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和国电化工自备电厂项目。抓好国电化肥、九联煤化、盛森硅业等煤化工、硅化工项目,实施牧太生物二期、瑞阳化工三期工程,推动润邦结冷胶项目建成投产。争取宁夏伊品氨基酸、金禾季戊四醇、国秀季戊四醇、三江科技红豆杉深加工等生物化工项目落地开工。支持伊利乳业、燕京啤酒原料公司实施技改扩建,开工建设河套酒业年产5000吨原酒项目。促成大连重工与天华机械合作、大连百孚特重组金奥电工项目,推动湘电集团风电及矿山设备生产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93.4亿元。
抓好园区建设。发挥开发试验区和工业集中区载体作用,提高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启动二期备用地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新建开发区道路及配套管网7公里,建设国电化工铁路专用线,推进供水厂及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发建设生活居住区。加强开发区土地资源清理整顿,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突出开发区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水平。按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平庄、五家、云杉路三个工业集中区管理和服务工作。适时启动美丽河食品工业集中区和平庄工业集中区二期建设。
强化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察,对主要工业产品实行定额能耗管理,对新上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分类管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强化重点污染源管控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和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提高工业废弃物和衍生品利用率,构建和完善煤矸石、粉煤灰、焦炉尾气、中水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污染。
二、推进现代农业,构建高效绿色农产品供给体系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扩大“菜”产业规模。重点建设完善朝阳山、马架子、木头沟万亩设施农业园区,依托伊康菌业、春之秀花卉、兴源果蔬等企业,多元发展食用菌、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扩大种植面积,全年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提高“乳”产业层次。结合伊利乳业扩能,坚持扩量与提效并重,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将新增效益更多地向奶农倾斜,保护奶牛养殖积极性,奶牛存栏稳定在4.1万头,牛奶产量15万吨。壮大“肉”产业实力。尽快恢复草原兴发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加工能力,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建设草原兴发产业园,带动区内肉鸡养殖突破1000万只。提升大牧场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扶持永富牧业、小五家肉牛养殖扩大生产规模,全区生猪、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口、11万头。积极发展新兴农业。支持和润农业高新科技园区、大北海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力促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公司化发展。通过整合、重组、引进、扶持多措并举,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基地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依法将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和集中,提升土地使用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和就地二次就业,稳定农民收入,降低个体经营风险。鼓励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领域,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积极开展商业性、政策性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新建风水沟葡萄产地批发市场和元宝山果蔬产地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引导农民创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依法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把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实施5万亩玉米膜下滴灌项目,推广设施农业、经济林膜下滴灌,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建设美丽河设施农业机械示范园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9%。开展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质量和种植效益。建立健全动植物防疫和保护体系,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投资3.43亿元,完善和实施向阳村、建昌营村、四合村、南荒村、王家店村、新景村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抓好乡村道路、安全用水、农网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抓住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我区的有利机遇,重点规划建设和润万亩设施农业核心园。利用好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解决北方地区蔬菜产业技术、管理、经营等关键问题,争取进入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列。启动实施“北方寒冷地区蔬菜高产技术集成”、“奶牛良种标准化繁育技术”等20个科技创新专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6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积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稳定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开展农民科技培训2.5万人次。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检测与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拓展新领域。拓宽传统商贸流通渠道,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内蒙古广厦集团建设五星级宾馆,引进先进的人才技术、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提高酒店服务业档次。引进北京食天下餐饮公司建设大型特色餐饮综合体,提升地方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引导核心商业街区商贸网点和新发地市场、向阳市场、康绿源等专业市场优化升级,建设平庄和元宝山两处大型汽配及机动车维修综合市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坚持公益化导向,抓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管理、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公共交通新机制。
发展新业态。以煤炭物流为切入点,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提高外埠煤炭利用、转化和集散能力。规划建设煤炭信息交易中心,推广现代化的煤炭交易模式,搭建煤炭流通行业服务平台。强化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支持“数字元宝山”建设,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承接服务业产业转移,培育服务外包产业,推动中国煤炭网IT基础业务和业务流程落户我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社区医疗、助残事业等社区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服务业,引导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行业健康发展。
培育新热点。引进内蒙古闻都置业集团,结合楼子店河治理改造,建设以特色旅游、品牌商贸、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和生态社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实现地产、房产和商圈的模块互动及滚动式发展。发展会展服务业,开展会议、展览、节事等多种形式的会展活动。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金融市场的多层化、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成立政府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支持各类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金融企业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农村合作银行向区外拓展金融业务。发展特色旅游,谋划实施古山森林公园娱乐休闲游、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农业体验游、大型工矿企业生产观光游。立足养老托老新特点,高标准建设老年公寓及配套设施,提供便捷贴心服务,发展“银色经济”。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规划指导。牢固树立大规划理念,立足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统筹城乡规划。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完善主体功能区划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风水沟镇、五家镇镇域规划和10个行政村建设规划,逐步形成全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严格规划编制、评审和审批程序,加大规划执行、监管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完善城镇功能。投资2.3亿元,实施城区道路、景观绿化和公用设施建设。延伸平庄内环南路西段,促进西露天组团和平庄城区有机融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市民广场、平庄乐园三期、古山森林公园建设,实施城区出口、主要街道绿化,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的城市绿化景观。支持自治区水务中心建设平庄三水厂和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推进城市水务一体化。启动行政中心、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建设。高档次开发建设御龙湾、博世园等住宅小区,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40万平方米。续建平庄汽车站,开工建设赤朝赤通高速连接线一级路和美山线三级油路。加快自然村、农业产业基地路网建设,改善出行条件。结合叶赤线改造,争取平庄城区入城铁路南移,让出城市发展空间,易址建设平庄火车站。协助做好赤峰连接京沈快铁前期工作。
加强经营管理。发挥城投公司、国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提高土地收益。采取参股、拍卖、转让等方式,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良性发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抓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专项整治。结合区划调整,突出镇街和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区、镇街和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五、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完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健全绩效考核,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创新国有资产运营机制,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向国有资本运营转变。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支持瑞阳化工、大牧场等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认真落实赤峰市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抓住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有利时机,主动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地区的合作。认真谋划一批非资源型产业项目,有效承接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迎合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投资方向和产业布局,开展一对一招商。积极整合现有存量资源,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促进以商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长效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建立健全项目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工业企业发展基金,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加快引进人才、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提升产业承接软实力。强化投资项目全程服务,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整顿,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
六、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实施积极财政措施。增强政府财政调控能力,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手段,扶持高新技术、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财源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区、镇街财政分配关系,完善镇街财税目标考核办法。坚持涵养税源,壮大主体税源,培育后续税源,形成财政增长、个人增收,地区发展、企业发达的良好格局。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财政启动资金,拉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公共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整合使用各类专项资金,形成财力集中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逐步实现。
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公开透明运行。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扎实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解决村级债务包袱。强化对各类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和投融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科教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提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举办灵活多样、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高中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巩固高中教育成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引进知名职教品牌办学,支持平煤技校晋升高等职业院校,满足我区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
不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自然村覆盖,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村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室、草原书屋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深入推进卫生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投资2500万元,建设宝山医院住院楼。坚持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切实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卫生执法和食品药品监督,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人口问题综合治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启动“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工作,大力发展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和社会慈善事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重点对煤矿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信访信息网络,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能力,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部门联合接访机制,提高处理信访问题效率。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整合全区应急救援资源,组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提升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九、推进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认真办好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
一是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二是扩大低保覆盖面,争取新纳入城乡低保1000人以上,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三是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580套,农村危房改造500户,经济适用房458户,廉租住房17000平方米。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高补偿标准提高到5万元,并实行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直报直销。五是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北京安贞医院分院,引进高端专业医疗服务。六是投资108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建校舍10500平方米。七是投资2400万元,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建设通村油路30公里。八是投资1040万元,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9处,解决16000人、880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九是完成残疾人培训就业扶贫基地建设,解决200个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难,安置300名残疾人就业。十是投资3710万元,建设完成区社会综合福利中心,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健全决策程序,深入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增强法制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完善行政程序,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落实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在明确界定决策责任主体和责任界限的基础上,预防和纠正行政错误。严格行政问责制度,督促约束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政府调节经济方式,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增强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促进行政审批权力规范运行。落实完善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继续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的信息公开,使公开透明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项基本准则。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坚持做到廉洁从政。全面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开展防腐倡廉教育,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认真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严明财经纪律,厉行勤俭节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真正做到勤政、为民、务实、清廉,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我们走过了“十一五”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踏上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建设富庶、优美、文明、和谐元宝山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元宝 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元宝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