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一年,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巢湖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一年,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环境下加速赶超、奋力争先的一年。一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奋力推进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项目带动四大战略,保持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7亿元、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4亿元、增长16.1%;财政收入27.1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增长16.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4亿元、增长3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0.3%,外贸进出口总额2.43亿美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3元,分别增长10.2%、17%。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企业自主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在加速规模扩张中转型升级。工业主导更加突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2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居巢经开区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入1.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增长19.1%。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11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27个、亿元以上15个、5亿元以上2个。富煌钢构二期、远景风能一期、泰山石膏等项目建成投产,稳利达变压器、晴菁钢结构、春潮文化服饰、中投龙信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开工建设,华能电厂二期、娃哈哈昌盛饮料等项目扎实推进。自主创新步伐坚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亿元、增长13.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7亿元、增长16.9%;申报各类专利532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商贸旅游加快发展。安德利、商之都等零售企业经营形势良好,江南风情街被评为省级特色商业街。城南农贸市场改造竣工,市区10个“放心早餐”工程试点营业。中庙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旅游十大工程成效明显,“巢湖新十景”评选、姥山岛24景点命名、牡丹观赏节、民俗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动影响广泛,中庙街道、黄麓镇洪家疃村被评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全年共接待游客3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9亿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设施蔬菜、优质粮油等四大现代农业板块初步形成,环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被评为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中粮产业园形成30亿元产值规模。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9亿元、增长9.3%;实现加工产值130亿元,较去年净增20亿元。
(二)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2亿元,新建、续建项目86项,完成44个、在建42个,城市功能和形象得到新提升。建成裕溪路、凤凰山路等道路11条、17.7公里,完成121万平米房屋征收任务,竣工交付安置房49万平米,治理积涝点19个。争创“琥珀杯”工程2项,“庐州杯”工程2项,“黄山杯”工程1项,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1项。强化城市管理,实行重要路段、重要区域、重要节点延时保洁,推广生活垃圾“桶装车载”模式,扩大机扫保洁覆盖范围。实施万山垃圾处理厂渗滤液提标技改和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增设88个非机动车辆停放点,免费开放21座公厕、15家机关事业单位厕所。完成小街巷整治项目96个。拆除违法建设182户、7203平米。清理、规范户外广告1325块。
(三)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坚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16亿元,推进17个中心村(含6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完成130个一般村整治任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2万亩、特色农业5.2万亩,新增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5个、家庭农场189个、合肥市级龙头企业11家。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申请国开行贷款23.89亿元、亚行贷款5300万美元,实施环巢湖生态治理工程;落实“河段长”制,控制沿河养殖,整治流域环境,重点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合肥市年度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47亿元,治理中小河流3条,建设高标准农田2.15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0座,加固堤防27公里,疏浚河渠1513公里,扩挖塘坝3500口,解决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年完成农建土石方1900万方,获省农建“江淮杯”二等奖。抗旱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000多万元,提水6150万方,浇灌农田51万亩次。加大城乡路网建设力度,环巢湖大道槐林段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合马路、巢庐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巢二路、巢无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45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50公里村级道路提级联网延伸工程、22座危桥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4.82万亩、城区绿化76.8万平米,建设生态长廊66.7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8.04%(不计巢湖水域达39.44%),在合肥市年度考核中荣获二等奖。实施环巢湖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投入资金3380万元,治理面积8.67平方公里。
(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出台预算资金追加管理办法,实施居巢经开区分税制改革,全面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引进民生银行落户,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提高银政企对接实效,年末贷款余额213.7亿元,新增贷款49.8亿元;政府性融资平台融资14.39亿元,金源担保获省担保集团注资2300万元。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成立巢商矿业开发公司,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国有矿产资源;开发复垦耕地1900亩,报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837亩、工矿废弃地483亩;清理处置闲置土地1238亩、低效用地1107亩、未按合同约定开工项目用地400亩。在合肥市率先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一卡通”管理,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支持12个异地巢湖商会打造知名招商平台,组织8个驻外分局、34个招商小分队开展重点区域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引进项目131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量146亿元、增长33.5%;实际利用外资7550万美元、增长25.7%。
(五)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完成年度42项民生工程任务,实施全程公开公示,累计投入资金7.77亿元。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年征收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费5.8亿元,城镇职工医保与合肥市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72.7万人,参保率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4.7万人,参保率96.3%。实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新增低保对象660户、1419人,清退4375户、11357人;城镇低保保障标准由月人均36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由年人均1600元提高到18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至220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至2900元。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5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02人,就业技能培训1820人,就业实名制登记9400人。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新建公租房1500套,实物配租廉租房104户,发放廉租房补贴1353户、335万元。
(六)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教育体育事业长足进步,完成3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城北、城南、湖光三所小学和七中碧桂园分校投入使用;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所,挂牌各类幼儿看护点55个;全面取消高中择校生计划,黄山、黄麓两所高中停招,一中、二中、四中顺利完成首次联合招生;建成城乡体育健身设施60个,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30余场。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完成电视“村村通”工程120个,维修布展“三将军”故居及昭忠祠,举办有巢氏、亚父等专题文化研讨活动,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18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市二院医技楼竣工交付,市急救中心、精神病院、卫生监督所等工程开工建设;坝镇、庙岗、黄麓3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改扩建,中李、建麓等8个村卫生室基本建成;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强化人口计生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计生工作实现保类进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扎实有效,乡镇、街道安全监管规范化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整体退出,超载超限、非法采矿等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态势。信访形势平稳可控,烔炀等6个乡镇基层信访工作试点正式启动,积案化解取得积极成效。稳步推进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获全省基层司法所创建示范市(县)。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警情、重特大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合肥市第一位。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工作、残疾人帮扶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地震、气象、档案、物价、对台、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在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民主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来信226件,满意率分别达88%、92%。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效能建设,先后给予10家单位目标管理扣分处罚,行政问责14家单位、28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全面查摆“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精简会议、文件、简报和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厉行节约,强化职务消费监督和管理,实施“文明餐桌”创建活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政务公开、政风行风评议深入推进,市本级预算执行、政府投资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吃空饷”、“清房行动”、公务用车等专项治理不断深入。强化政务服务,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涉企检查,畅通领导信箱、市长热线等政民互通渠道,一批影响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巢各单位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在我市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发展相对不足仍然是现阶段最基本的市情;与先发地区、兄弟县区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仍有一定差距;与年初目标计划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低于预期3.3和1个百分点;城市管理、征地拆迁等领域,矛盾纠纷增多,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还存在薄弱环节,“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但随着中央实施一系列新政,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等,将极大释放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总体来看,现阶段正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风险,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以工作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更要看到机遇和利好,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奋力谱写打造“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速崛起、挺进百强”的总体目标和“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引领,深入推进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项目带动四大战略,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上级控制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强市首要战略不动摇,继续实施“工业腾飞千亿计划”和“18733”工业发展工程。
加快载体建设。按照错位互补、集中集聚的原则,进一步明晰居巢经开区、富煌工业园、乡镇工业集聚区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居巢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招商与合作共建,力争新开工新泰压延膜、侬安康食品等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项目5个、五粮泰饲用糖脂肽等5亿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亿元、税收1.8亿元。加速富煌工业园转型发展,探索园区管理模式改革,稳步提升园区钢结构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效益。优化整合乡镇工业集聚区,重点扶持柘皋、烔炀、黄麓、夏阁、槐林、中垾等地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和提升集群优势。
促进产业升级。坚持规划、政策、项目三位一体,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和渔网、制鞋、锚链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增长14%以上。做强支柱产业,围绕打造建材及新材料、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三个百亿级产业目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力争每个支柱产业培育1-2家10亿乃至50亿级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光伏、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率先发展,力争中广核光伏发电、国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及风电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保障要素供给。推进优秀金融生态市创建工作,优化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出台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盘活财政闲置资金,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担保能力。推进“新三板”试点,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筹建巢湖扬子村镇银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年末贷款余额突破220亿元,存贷比力争达到70%以上。积极争取省级预留建设用地和单独选址计划指标,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庙岗等土地整治项目,力争新增耕地1800亩。
优化企业服务。发挥企业联系帮扶制度作用,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奖惩机制,及时发现、缓解骨干企业经营困难,确保华能电厂二期、富煌钢构三期、远景风电二期等增资增产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搭建发展空间、企业用工、产销对接、信贷融资等服务平台,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切实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工作,做好电力、原辅材料等生产要素保障,满足各类企业生产需求。全面优化创业投资、做大做强的企业发展环境,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新增中粮米业、云海镁业等亿元以上企业5家。
(二)着力放大投资拉动效应。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和产业转移走势,及时出台扩大有效投入等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长。
狠抓项目投入。突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示范区建设、民生与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科学安排投资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增长20%,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增长11%。抓好国开行三期项目谋划对接,力争融资20亿元以上。进一步拓宽领域、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机制,做好省“861”、市“1235”等重大项目跟踪服务,确保列入开工计划的项目尽快落地、新开工的项目按期完成。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全年到位各类项目补助资金7亿元以上。
全力招商引资。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合法合规性。加快转变招商方式,建立健全项目快速决策、考核奖惩机制,发挥异地巢湖商会等招商平台作用,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央企、知名民企,突出长三角、珠三角、中四角等重点区域,抓好定点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层次。力争全年招商引资174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引资10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8000万美元。
(三)着力完善城镇承载功能。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
推进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坚持便民利民导向,推进城市建设,完成总投资51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91个,投资20亿元。续建安成路二期等8条道路,新建岗岭路、新港中路等10条道路,完成东风路等6条道路大中修,建成2个公交停保场。推进凤凰之家、裕溪河畔等小区1.4万套、190万平米安置房建设。结合国开行、亚行项目,启动“活水靓城”工程,沟通内城水系,建设裕溪河左岸、天河、环城河、丁岗河、双桥河、西撇洪沟湿地公园及生态岸线,实施世纪大道中沟、洗耳池等区域截污治污工程。开建龟山山体公园。推进城市出入口及城市主干道街景整治。开展城北小学运动场、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等20个工程项目、56万平米房屋征收工作。
加强城市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网格的管理主体功能。提升环卫作业标准,建立渣土车、清扫车、垃圾运输车GPS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清洁城市”。规范店招店牌设置,依法治理乱设广告、乱挂布幔等城市乱象。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控固废、油烟和噪音污染。建立物业企业履约保证金制度,完善无物管小区管理办法。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加大打击非法营运力度。深化垃圾填埋场精细化管理,启动垃圾场填埋气发电项目。强化规划管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保持违法建设“零增长”。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提升中心镇和新市镇规划建设水平,着力促进列入合肥环湖特色十镇的柘皋、槐林、散兵、中垾、烔炀、黄麓、中庙加快发展。巩固扩权强镇试点成果,完善分类考核办法,开展“镇级市”试点。加快推进“两置换一转化”,促进农民有序市民化。引导各乡镇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功能布局,改善城镇形象。
(四)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切实巩固“三农”基础地位,持之以恒提升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巢无路、巢二路、散兵至巢城防汛通道改造,推进京福高铁、合马路、巢庐路和合芜、合宁高速“四改八”及北沿江高速等工程地方工作,争取开通合宁高速栏杆道口。改造县乡公路4条、危桥17座,完成村级道路提级联网延伸工程30公里。全面实施国家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清河行动,加固堤防21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3.68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座,完成农建土石方2800万方。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开工建设220千伏牵引站1个、35千伏以上变电站3个。
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启动2014年美好乡村建设,完成第二批11个中心村建设任务,重点打造7个示范村。加快滨湖生态家园示范区建设,将生态园和村庄串连成片,形成“三纵六横”道路格局。以“三边三线”为重点,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向环境建设层面提升。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集中力量解决广大农民需求最为迫切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提高农业效益。加速发展现代种植业,保障粮食安全,建成30万亩水稻、10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区,建设2万亩良种基地。引导水产业加快发展,做好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水产品总产3.8万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友好型农业,新增流转土地5万亩,蔬菜、经果、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到27万亩以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中粮综合产业园、槐祥粮食加工物流园建设,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力争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45亿元,合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0家、省级16家,新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60家。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积极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全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增创新的优势。
做大做强滨湖旅游业。以中庙、巢城为重点,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为轴线,高标准编制巢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巢湖北岸、半汤温泉、“三将军”故居、农家乐等重点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滨湖休闲、温泉养生、人文历史和特色乡村旅游四大品牌。加快完善要素体系,继续推进旅游十大工程建设,实施星期九生态农庄、巢湖北岸绿道、驿站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景点功能,优化旅游线路。加快中庙姥山岛核心景区建设,推进与中坤集团战略合作,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开展旅游创建工作,争创4A级景区2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举办以牡丹、温泉、美食、民歌、人文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加速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市场行为。
提振提升其他服务业。出台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新网工程”,拉动城乡消费增长。规划改造柘皋、烔炀、庙岗、圩墩等农贸市场,完成中庙特色商业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筹建淘宝巢湖馆并投入运营。加强化工、渔网、食品等重点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扩大对外贸易,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大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研发、设计、创意、检验检测等高端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园区和物流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引导发展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
(六)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总投资6.77亿元的3个国开行一期项目建设,确保主体工程汛前完工;精心实施总投资25.15亿元的19个二期工程,年内完成投资量的80%;谋划实施三期工程,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实施总投资5.8亿元的亚行贷款一期项目,综合治理柘皋河、夏阁河、烔炀河、花塘河及城区水系水环境。继续开展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昂集山、马家山、鹰子山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打造“金钉子”地质公园。
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完成植树造林4.2万亩,新增城市园林绿地50万平米。实施沿湖、沿路、沿河生态廊道建设,推进烔炀河湿地、孙村湿地等重大生态工程。切实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森林乡镇、生态村居、绿色社区、花园企业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森林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庄5个。
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完善重点企业节能管控措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施工扬尘、汽车尾气防治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工建设环湖乡镇、滨湖南岸污水处理厂。加强水环境监管,继续实行“河段长”制,在完成清淤、绿化和卫生保洁的基础上,对重点入湖河流实行截污治污、源头治理。实施农田尾水拦截示范工程,加大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七)着力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压缩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卫生与计划生育、规划与国土以及综合执法等机构整合,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及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预决算公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社保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试行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调整乡镇财政体制,拓宽转移支付补助范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壮大城投公司融资实力,发行城投二期企业债券。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六分开”,实行“三控制”。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加强与省内外城市联动互动,与合巢经开区、巢湖管理局、合肥高新区等园区、单位建立联系合作机制。
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依托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和合肥科教城优势,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品、技术和产业创新。完善科技投入体制,探索科技资金事前支持、有偿使用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力度,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10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合肥市级4家,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家。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居巢经开区设立1万平米科技孵化器,制定吸收科技型小企业入园孵化激励政策,扶植一批小微科技企业。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全年申请发明专利200件以上,新增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2个。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民计。抓好“33+X”项民生工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幸福巢湖。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政策帮扶、就业援助,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生育保险等保障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实施安居工程,开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000套。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发挥优质名校引领作用,强化一、二、四中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升烔炀中学和槐林中学办学特色。续建一中体育馆、团结路小学二期、七中改扩建工程;新建三中、四中初中部、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城北小学、光明小学、二中运动场;启动2个乡镇校车配备试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城乡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机构和医疗市场监管,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和骗保行为。发挥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体系作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民文化乐园4个,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全民健身活动,规范运营市体育中心,提升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利益导向,强化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盘清家底,服务民生。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道德讲堂、干部大讲堂等活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改进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强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虚拟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完善领导包案调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会商机制。高度关注和解决征地拆迁、医患纠纷、校园安全、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快实施“三网”工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群众安全感在合肥市位居前列的良好态势。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成效。完善城乡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预判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专项整治,大力开展花炮、矿山领域打非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保持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扎实做好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档案、人防、地方志、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的经济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建设民主、法治、高效、廉洁政府,努力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成效。
以科学民主的决策谋发展。大力倡导学习之风,认真研究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打造学习型政府。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发展的举措、化解矛盾的本领。建立完善先调研后决策、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制度,广泛汲取智慧和力量,促进各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开放式研究,完善政策储备与顶层设计,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以依法守法的要求促规范。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扎实做好议案、提案、建议办理工作。注重加强制度、导则和流程建设,以制度从严约束行政行为。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拓宽报纸、网络、热线等政民互动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及清理工作,推行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以高效务实的作风抓落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层级负责和跟踪落实机制,做到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员。继续加强目标管理和效能建设,坚决治庸治懒、问责问效,杜绝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从严控制各类检查、评比,从简、务实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让各地各部门腾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谋发展、抓工作。
以风清气正的形象聚民心。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反腐倡廉举报受理机制,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管理、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行政审批等领域违法违纪案件。严格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管,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机关专项经费、会议经费、出国(境)经费等公务开支,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把财力物力更多地用于解决民生问题。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困难与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与希望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敢于争先、勇争一流的豪情,以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激情,以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真情,和衷共济,攻坚破难,为巢湖早日实现“加速崛起,挺进百强”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巢湖市 政府工作报告 巢湖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