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萧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2 10:18:02  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萧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发展成就和2011年政府工作本届政府在中共萧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萧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萧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萧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发展成就和2011年政府工作

本届政府在中共萧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多重挑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和“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发展速度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相比,预计全县生产总值翻一番,完成142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5倍,完成8.09亿元,年均增长3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倍,完成100亿元,年均增长4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完成42.6亿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万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5.8亿元,增长1.5倍;贷款余额48.7亿元,增长2.2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例由43.723.632.7调整到28.840.430.8,一产比重下降14.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6.8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金黄庄煤矿完成二期工程,天瑞水泥一期建成投产,风电集团、徽商银行成功入驻,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发展态势日益强劲。全县已有17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亿元,8个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

五年来,工业总量快速扩张,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2006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亿元,增长4.8倍。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由12家发展到24家,拥有2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造纸及包装印刷业生产能力达70万吨,是2006年的4.3倍;建材企业由4家发展到38家,陶瓷、水泥行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轻工、煤炭、机械加工等产业均实现较大发展,行业类别由15个扩展到21个。规模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工业三年倍增计划提前一年完成,全县规模企业达12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由6家增加到40家,其中10亿元以上4家;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由5家增加到59家,其中超千万元10家。电网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发展用电得到较好保障。通信、烟草等行业取得长足发展。

五年来,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粮食连年丰产丰收,与2006年相比,小麦单产由403公斤提高到438公斤,粮食优质率由70%提高到90%。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121强龙工程”、“532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全县3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利税3.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6.2倍和7.9倍。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规模化比重从20%提高到54%。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标准化示范区4个,新确定为省级地方标准4个,18个农产品获无公害认证,19个获绿色认证。土地流转加快推进,流转规模12万亩。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以胡萝卜、葡萄、生猪、家禽为主的20个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框架基本形成。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352个,萧县雨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水利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加固水库16座,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6处,建设高标准农田11.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五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县乡路网不断提升,改造国省道路75公里、县乡道路585公里,完成村村通工程1049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目标。县城建设加速推进,累计投资8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8平方公里。县乡规划积极实施,55平方公里的县城总体规划和各乡镇、村庄规划完成修编。县城路网不断完善,修建城市主干道30多条55公里。凤城新区初现雏形,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老城改造步伐加快,白酒厂、磷肥厂、耐火材料厂、水泥厂、陈沟、汽车站等区域改造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小区建设加快推进,柏星、瑞豪、安粮、嘉楼、凤山花园等20个小区完成投资近45亿元,建成面积200万平方米。公建工程加快实施,龙湖公园-体育场连体工程、龙湖菜市场、生活垃圾处理厂、汽车东站和凤山国际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公厕20座,新增公共绿地18.9万平方米。

五年来,产业承接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县经济开发区投入资金6亿元,2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入驻企业19家,投产14家,实际建成面积扩大到5.46平方公里,扩区规划已上报待批,合成革园区一期顺利建成投产。六大特色产业园完成投资3.54亿元,入驻企业52家。四个新型乡村工业园投入资金6700万元,入驻企业18家,投产11家。七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获国家扶持资金750万元,已建成标准厂房14栋,入驻企业12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资金214亿元,亿元以上企业101家。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3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16万美元,全县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46家,比2006年增加34家。

五年来,民生保障积极实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由12项扩展到33项,涉及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困难救助、农业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人均受益1620元。着力增加城乡就业,新增就业2.47万人。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实际补偿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为全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12万人;新建敬老院23所;建成保障性住房1164套,已有500户城市低保家庭入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本科上线实现三年翻一番;新建、加固校舍40万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广电工作不断加强,新建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行政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出版了《萧县文化博览》和第二轮《萧县志》,《渔鼓道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获国际国内金牌19枚,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10个,申请专利240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11年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验收。着力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着力构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大格局,全县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积极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2009年被评为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县。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老年大学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监察、审计、统计、物价工作不断加强,地震、气象、供销、轻工和档案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民主法制进程明显加快,行政能力不断增强。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施政,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不断规范,招投标中心、城市规划委员会、国土运营委员会相继成立,政府对城镇建设、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4件、政协委员提案672件,办结率100%。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取得实效,群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县政府电子外网正式运行。凝聚各方智慧,精心编制了“十二五”规划。严格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等有关法规,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率先争先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形象明显提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发展实绩凝聚人心、提振信心,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省市排名稳步前移。2008年度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09年度获省第十四届水利江淮杯金奖,为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县,先后获全国面粉加工强县、生猪调出大县等荣誉称号,新锦丰集团和皖王集团进入安徽省百强企业。坚持提升萧县影响力,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2010年在合肥成功举办了陶瓷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2011年被徽商协会评为最佳投资区域。五年间安徽第一条陶瓷抛光砖生产线――龙津陶瓷和皖北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天瑞水泥先后建成投产,陶瓷产业园批准为省级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园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品牌意识不断增强,2007年以来,全县共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实现了全市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零的突破。2008年,皇藏峪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全国第二个书画创作基地在萧县设立。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县政府以调结构、扩总量、提效益、增后劲为主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民生工程提升和招商引资、园区发展、城市建设百日会战活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与2010年相比,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十亿元台阶,增长15%;财政收入连跨4个亿元台阶,增长7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工业发展持续提速。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0亿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增长94%;新增规模企业34家,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6家。县经济开发区成效初显,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税收4600万元。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全年到位县外资金70亿元,新投产企业63家。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5亿元。启动了大外环、小西环、世纪大道西段和公园北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建设,改造了花园街、小康路,建成了龙凤大道立交桥、健康北路、顺河西路。凤城新区全面掀起建设高潮,新区医院、龙山公园正在建设,实验小学、凤翔体育场馆即将投入使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新开工80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公建工程加快推进,虎山农贸市场、虎山公园投入使用,汽车西站、柏星小学正在建设。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全年粮食总产89.1万吨,增长5.1%。农业项目进展顺利,六和祖代种猪项目即将投产,麒翔林产品加工、六和祖代种鸡和强英鸭业等项目正在施工,熙可城乡统筹项目已流转土地3000亩。龙岱河、洪碱河治理基本完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正在实施。空心村治理扎实开展,政府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治理点337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全年投入资金近10亿元,多项工作受到省市好评。积极争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已有50多万人参保,17.8万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安全生产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清网追逃、“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同时,机关事务、外事侨务、宗教等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萧县大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氛围更加浓厚,步伐更加坚实,经济更加活跃,社会更加和谐,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所有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萧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萧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关心、支持萧县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的五年,是我县砥砺奋进、奋发图强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

实现加速崛起,建设美好萧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完善符合萧县实际的发展思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萧县一切问题的总抓手,坚持不懈地推进项目建设,努力谋求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强县主战略,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动萧县跨越发展;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把扩大开放和激活内力结合起来,用足用活政策,拓展发展空间,构筑发展新高地;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办利民之事,善解群众之忧,凝聚发展合力,营造加速崛起的浓厚氛围。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萧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综合实力依然较弱;县城承载能力不强,城市规划仍需加强,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建设用地拓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少部分群众生活依然困难;机关作风、行政效能仍需改进和提升,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

未来五年,是萧县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萧县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环顾周边,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态势咄咄逼人,不加快发展必定拉大差距。审视自身,萧县科学的发展思路、多年的发展积累和人心思进的发展氛围,完全具备加速起跳的条件。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准确把握经济形势,敏锐捕捉发展机遇,进一步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创发展新辉煌。

按照中共萧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及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率先、皖北争先、富民强县”发展目标,坚持整体承接、产城一体、三化同步,全面实施工业扩张、城镇扩容、农业提升、园区集聚、旅游突破五大战略,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活跃繁荣、城乡文明宜居、文化特色突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皖北强县。

主要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力争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约14%;财政收入翻一番,力争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达40%;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重点抓好六项任务:

(一)加速推进工业总量扩张。围绕“五年翻两番”目标,坚持以产业升级转型锻造支柱产业,以支柱产业扩张工业总量,实现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2家,12家上市。建材业形成400万吨水泥、5万吨优质耐火材料、600万平方米大理石片材的加工生产能力,力争产值突破260亿元,着力打造安徽陶瓷基地;轻工业建成200条合成革生产线,发展壮大纺织、服装、制鞋和箱包产业,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建成绿色合成革基地;煤电化产业形成4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力争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200万吨小麦、200万吨玉米淀粉和200万吨果蔬加工能力,实现产值150亿元。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高科技企业新突破。坚持以园区建设集聚发展要素,以承接转移提升工业化水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新引进企业100家,投产7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六个特色产业园新引进企业150家,投产1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四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入驻企业7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各乡镇要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乡村工业园,实现以园区支撑发展的新格局。

(二)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5263”工程,确保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储备200个以上,投资规模2000亿元左右,工业、农业、城建、交通基础设施、商贸旅游、社会事业六大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突出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推动金黄庄煤矿、郭庄煤矿、盛达铁矿、天瑞二期、风力发电尽快投产,大屯煤矿、穆集煤矿尽快开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外环与县城骨干道路对接。拓宽县城至高速公路连接线,基本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实现出行通畅。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巩固提升65万亩易涝农田恢复性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排蓄结合,启动实施岱河上段、大沙河、利民沟、倒流河、故黄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完成29座小水库、20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力争农作物旱涝保收。加快电网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保障发展支撑能力。

(三)全力推进城镇建设。充分发挥毗邻徐淮优势,按照“东进、西扩、南优、北跨”的发展思路,以大外环为框架,以淮海路、交通路、世纪大道、小西环、中山路及延长线为发展轴,呼应郑徐高铁萧县站,建成凤城新区,建设西部新区,启动凤北新区,改造道东片区,提升老城区,实现环凤山发展,县城建成区达到37平方公里,人口32万。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建设凤山景区和梅村生态园,加快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萧城。坚持县城与乡镇互动发展,加快大萧城一体化(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白土、杜楼为发展次中心,形成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杨一体化(以310国道为发展轴,促进黄口和杨楼的联动发展,积极构建以煤炭、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为主的县域北部综合经济中心)、张大一体化(依托张庄寨、大屯镇的区位优势,在县域西部构建联络周边协同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三大区域差别化发展。加强村镇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生态良好、设施完善的特色乡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四)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耕地保护,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涉农项目的争取和引进,提升规模化种植和养殖水平,提高畜牧业、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比重。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家,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整合涉农项目,在杨楼、新庄、黄口、酒店、赵庄、王寨、刘套和闫集等乡镇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充分发挥园艺总场、黄河故道园艺场、熙可集团的示范作用,在城北、黄河故道、东南山区和孙圩子乡重点建设果蔬和设施农业示范区;依托六和集团、雨润集团、鹏欣集团、强英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县域东、西部两大养殖示范区;依托麒翔林产品加工项目,在县域西部打造林产品加工示范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和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五)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建成浙商财富大市场、皖王国购广场、博文城市广场等大型城市商业设施,引进大型超市和名牌名店,打造高档次的购物中心。结合老城开发和新区建设,建设12家四星级酒店和精品商业街区。支持联华公司、银海物流做大做强,建成12家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和连锁企业。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完成皇藏峪AAAAA级、梅村生态园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建成蔡洼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新庄水库和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强书画艺术产业,提升饮食文化产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争乡镇文化站达国家三星级标准,实现自然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强金融机构建设,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制,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增设基层网点。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再担保机构规模。大力发展咨询、广告、法律、就业、人力资源中介和经纪代理业务,规范提升会计、评估和检测等服务业务水平。

(六)加速构建和谐萧县。顺应新期待,优先保民生,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服务覆盖范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努力使全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坚持安全和谐发展,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网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深入开展“诚信萧县”创建活动,努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更加重视矛盾的纠纷排查和调解,大力加强信访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打击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201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2012年,集中精力抓好六项工作:

(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推动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招大引强,加快园区大建设,推动经济大发展。

加速建设承接平台。围绕“招商大推进、项目大开工、企业大投产、实力大提升”的要求,完成县经济开发区扩区审批工作,完善萧瓯共建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路网、供电等配套工程建设。突出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实现合成革园区二期全面投产,每个园区新开工企业56家。加快四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和七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着力推进提档升级。

努力扩大招商成果。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不断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努力引进与我县优势产业相关联、相配套的企业,力争实现到位县外资金增长30%以上,达90亿元。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强与央企、省企和知名非公企业的对接合作,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45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

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加大本土企业支持力度,推动虹光、金玉米、林平、华龙、金鸽、龙津、佳诚、东方玻璃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新的发展。加快在建工业项目进度,确保正冠陶瓷、金科线材、麒翔林产品、品青果糖、助晟达木质素、朋林制衣、葛氏饮品等企业顺利投产,金黄庄煤矿完成主采面工程。加强新开工项目协调,确保德豪合成革、华润无纺布、平阳服装、正民电动车、九都矿山机械、格林童装、达派箱包、旭川化工、凯奇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培育出口导向型企业,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审批,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启动永堌轻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建成开发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严格控制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二)以宜居宜业为目标,掀起大萧城建设新高潮。加快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路网、创建文明城市为重点,力争全年完成投资40亿元。

进一步实施城市路网互连互通工程。围绕县城路网内连外通目标,实施“1199”工程,完成大外环建设,开工建设凤山隧道,启动建设丰收路、行政大道南段、陈沟路、岱湖路、世纪大道西段等9条道路,加快建设公园北路、淮海东路、西内环、虎山北路等9条续建道路,实现大外环与城区道路的对接贯通,努力形成快捷高效的县城路网。拓宽改造萧桃路,满足县城和开发区发展需求。落实小街小巷改造计划,改善居民居住出行条件。

进一步加快新老城区互动发展。按照县城新区加快建设、老城改造稳步推进的思路,新城区启动顺河路北侧、公园北路两侧区域开发和市民广场、新区中学建设,确保龙山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新区医院建成主体工程,再掀新区建设高潮。实施道东片区改造开发,提升县城东出入口形象。启动虎山区域开发和凤北新区修建性规划编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快农委、文化艺术城、法院、人武部、黄淮大厦、建筑建材公司等区域改造计划的实施,促进老城面貌加速改观。建成汽车西站、柏星小学,建设城西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进一步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坚持城镇建设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法惩处土地私买私卖,严格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城市管理,扎实开展市容市貌、违法建设、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加快城市燃气和公交设施建设,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确保城区绿化率36%以上。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向乡镇延伸,抓好乡镇驻地、道路两侧环境整治,营造整洁、有序、舒畅的城乡环境。

(三)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农村工作主线,以涉农项目为引领,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支持乡镇根据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经营,重点发展集中连片特色种植,积极推进熙可城乡统筹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新增2个万亩特色种植小区。加大设施精品蔬菜基地、万亩萧国圣桃和胡萝卜基地建设,提升葡萄加工水平,努力做强萧县葡萄酒品牌。实施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0家。加快重大养殖业项目建设,提升规模养殖业水平。坚持市场导向,精心培育名牌,力争新增10个名优品牌。引导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新增35家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工程管护,确保持久发挥效益。坚持以农田防涝抗旱为重点,积极实施19万亩土地整治项目,不断提高基本农田抗风险能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洪碱河、湘西河治理,实施5座水库和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4座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强乡村道路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萧县 政府工作报告 萧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