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2003年以来工作回顾四年来,我们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江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3年以来工作回顾
四年来,我们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顺利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年来,我们落实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15.91亿元,比2002年增加5.65亿元,年均增长11.4%;财政总收入达9000万元,比2002年增加3522万元,年均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6648万元,比2002年增加2409万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2亿元,比2002年增加1.53亿元,年均增长17.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53亿元,比2002年增加4.33亿元,年均增长23.8%,贷款余额达5.43亿元,比2002年增加1.02亿元,年均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00元,比2002年增加1820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90元,比2002年增加312元,年均增长5.6%。
四年来,我们注重协调发展,经济结构呈现新格局。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66.2∶8.7∶25.1调整为53.7∶14.8∶31.5,其中二次产业比重提高了6.1个百分点。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支农措施,农业基础更加巩固。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12.34亿元,年均增长5.8%;粮食总产量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仍达14.98万吨;100头猪场、50只羊场、20头牛场分别发展到216家、52家、128家;烤烟产量、产值、税收、均价连续四年居全区前列,2006年收购烟叶13.2万担,实现税收1615万元;成功举办两届“12·8”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认真落实扶贫到村到户政策,温饱线以下人口减少3.8万人。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2006年工业增加值达1.38亿元,比2002年增长0.78亿元,年均增长23.1%,财政总收入中13%来自工业生产。交通旅游、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社区和中介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1亿元,年均增长18%。
四年来,我们突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先后完成企业改制25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90%,盘活固定资产1.06亿元,一些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认真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农村教育集资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直接向农民发放种粮直补资金和综合补贴514.1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1亿元。先后成立了城管局、招商局、安监局、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会计核算中心,先后引进项目43个,引资6.63亿元,是2002年的12.6倍。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纳税额达238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6.5%,年均增长15%。
四年来,我们夯实发展基础,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45亿元,比2002年增长176.7%,年均增长29%。申报大小项目972个,实施大小项目726个。畅通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完成交通总投资1.2亿元,年均增长12.6%,新增公路925公里,实现了80%乡镇通油路,95%行政村通公路。农业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了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有效灌面5.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5平方公里,解决12.6万人饮水困难;建沼气池15275口,森林覆盖率达到38.99%。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和地级文明县城,城镇化率达到27.5%,城区面积增加了3平方公里,城镇绿化率覆盖率达33%;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农村电网及县城电网改造投资7500万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建成了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5个35千伏变电站为枢纽,28条10千伏主干线为骨架的输配电网络,覆盖349个行政村。
四年来,我们致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攻坚和复查评估验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7亿元,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3万平米,成功承办枫香溪“八一”爱民学校竣工庆典。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机制得到健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成功承办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我县傩堂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枫香溪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城镇就业6890人,实现再就业1875人,有40.3万人次享受“两免一补”和扶贫助学基金资助,优抚安置、救灾赈灾、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2‰以下。妥善处理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移民安置等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四五”普法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明显。人事、审计、统计、物价、气象、档案、残联、地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等事业健康发展。
四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形象赢得新提升。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重视和支持县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发挥,主动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参加政府会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到100%。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程项目建设、产权交易、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强行政服务和环境建设。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德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全县公安政法干警,向广大老干部、老同志和关心家乡发展的在外乡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德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年的发展成绩令人鼓舞,四年的奋斗历程难以忘怀。在加快德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如下经验与体会:一是解放思想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的。四年来,我们的国企改革和发展、以小区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业、置换式移民搬迁、校(院)县合作以及农产品展销都走在全区前列,民办教育、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说明了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注重政府行为导向,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抢抓机遇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四年来,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积极向国家、省、地争取项目和向外引进项目,乌江水泥厂改扩建、白水泉电站相继建成,杭瑞高速公路过境德江、两条二级油路改造相继立项,说明了我们必须抓住每个机遇,准确认识发展条件,在行动上先人一步,在措施上先人一招,在效果上先人一得,才能步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三是加快发展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四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资源办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有了大幅增长,说明了我们各项工作实践必须以发展为最高准则,各项工作成果必须以发展为检验标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四是积极向上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的。四年来,我们克服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一年比一年好的良好势头,说明了我们具有一批昂扬向上、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状态,注重把心思和注意力集中到干事上来,在干事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在干事的过程中转变机制,在干事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推动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德江仍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财力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较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人民群众就医难、上学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投资增长不快,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宽,投资软硬环境欠佳,过分依赖国家投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压力仍然很大。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还不够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乡镇、单位和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少数干部存在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这些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根据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稳定新德江,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责任。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正确把握“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切实增强实现德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快更实!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入实施工业兴县、科教强县、开放活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德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夯实基础、壮大产业、重点突破、协调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三基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德江,促进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我们将抢抓“四个机遇”(西部大开发机遇、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杭瑞高速和两条二级路建设机遇、成渝经济圈和遵义经济圈快速发展机遇),围绕“四个立足点”(立足工业发展有新突破、立足城镇建设上新台阶、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立足开放型经济有新起色),培育“四大产业”(酿酒产业、矿产加工产业、天麻加工产业、生态畜牧业),着力社会进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力争三至五年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把德江建成铜仁地区经济强县,实现德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指标:2011年末,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8.5亿元,前三年增长12%以上,后二年增长13%以上,年均增长12.4%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59亿元、1.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54.5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551元、2130元,年均分别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9:27.5:33.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上述主要指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解决德江的一切问题,根本在于加快发展。只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始终保持较快速度,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促进新发展,以新的改革促进新突破,以新的境界塑造新形象,努力实现德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认真实施项目工程,努力建设活力新德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动力源,拓宽发展新空间。四年来,我县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我县仍然是一种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杭瑞高速和两条二级路建设、成渝经济圈和遵义经济圈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主导性作用,聚精会神抓好增加投资这个加快发展的“牛鼻子”,打破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将加大捕捉发展机遇力度,着力在增强发展理念上实现新提升。必须深化发展机遇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县形成思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只争朝夕、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切实增强抢抓发展机遇紧迫感。随着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跳出德江看德江,把德江放在全区、全省经济发展坐标中对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不仅面临着许多自身亟需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且面临着外部的激烈竞争;不仅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的迫切任务,而且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艰难进程;不仅面临着开放不够、引进外来资金不足的不利局面,而且面临着投资环境较差、人才缺乏以及利用内资不够的制约。这说明了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更具艰巨性和挑战性。因此,我们必须在抢抓机遇意识上百倍地珍视机遇,及时地把握机遇,切实树立“坐等机遇是懒汉、等赐机遇是庸人、不争机遇是懦夫、抢到了机遇也不会用是莽汉”的观念,做到主动出击找机遇,积极竞争抢机遇,开动脑筋抓机遇。
切实增强抢抓发展机遇的使命感。当前,我们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外部大环境看,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调整和转移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利用外来资金,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内部条件看,我县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将更多地享受政策优惠,杭瑞高速公路过境和两条二级油路开工建设,有利于融入成渝经济圈和黔北经济圈;从自身基础看,近些年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根本上看,我们有一支政治素质高、开拓能力强、进取精神足的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有47万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人民群众,条条战线齐心协办、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也应该有决心、有信心建设好活力德江。
今后五年,我们将加大抢抓机遇力度,着力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德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必须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争取、引进、盘活”的路子,为建设经济强县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进一步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跑部跑厅跑地区力度,积极申报项目,紧紧盯住项目,密切关注项目,跟踪追击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地投资的笼子、规划的盘子。深化财政投资体制改革,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铁矿、萤石、重晶石、水利等资源和传统农副产品优势,做好资源项目的规划和储备;利用畜牧、蔬菜、林果和生物资源开发,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基地、抓龙头、上项目;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和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利用,争取引进一批带动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努力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良好格局。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完善项目备案、登记、核准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政策”的重大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个项目的争取有人问、有人抓,力争做到争取一个、成功一个。
今后五年,我们将加大实施在建项目力度,着力在夯实发展基础上实现新进展。我们必须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做好所有在建项目,以良好的工程形象赢得上级部门的更多支持。
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取决于“交通”和“流通”,流通的基础是交通。交通是经济的动脉,路延伸到哪里,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流到哪里,哪里的经济社会就能够发展起来。我们必须树立“交通引领经济”的观念,充分发挥交通“撑杆”作用,实现到渝4小时目标,促使德江成为遵义、重庆的卫星城市。将以公路建设及养护为中心,以现有公路提级改造为契机,配合做好杭(州)瑞(丽)高速公路过境德江段建设,开工建设德江至沿河、德江至务川二级油路,改建12条出县公路、5条连乡公路建设,新建长堡至潮砥四级油路,建成4条通乡油路,实现邻县邻乡公路便捷连接。积极做好阿北高速公路过境争取工作,大力发展乌江航道水运,打通德江融入成渝经济圈水上通道。2011年末,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力争每年建成2条通村油路。
推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的问题,是当前突出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人民群众连水都喝不好,那“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就是说说而已。我们必须抢抓国家水利部开展新农村扶贫试点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机遇,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努力实现“十年治旱”目标,尽快改变靠天农业的局面。2011年末,全县解决17个种烟乡镇13万亩烟地配套工程,解决3个非种烟乡镇1万亩旱地灌溉补充用水和1万人饮水困难;完成3座小(一)型水库和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渠道防渗改造125公里;完成5个洼地排涝工程,重点整治50公里河段;完成10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认真实施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大力加强石漠化治理,千方百计保住青山绿水。新增改善灌面2.6万亩,保护良田5万亩,人均保灌面积达0.4亩以上。
加强以小水电开发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完成新坑、江边电站建设,建成以白水泉、冷水岩、新坑电站为主的地方能源发展体系。完善输变电网络建设,建成4座35KV输变电站,1座110KV输变电站,力争建成1座220KV输变电站,建成小型小水电站15座以上,实现黔东北与黔北输变电在德江境内联网。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和无电村组通电工程,实现所有村组通电目标。继续加大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进一步抓好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加快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广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电子政务和各类信息化建设,规范互联网利用,支持普及乡镇电信和邮政服务。2011年末,实现城区宽带接入用户率达60%以上,乡镇宽带接入用户率达30%以上。继续加大农村通信和广播电视建设,实现村村通电话,广播覆盖率达94.6%,电视覆盖率达96%,乡镇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此外,我们必须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抢抓、善抓科技、环保、旅游、计划生育、文化、卫生、体育、商贸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继续实施强县工程,努力建设实力新德江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加快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加快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实。
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三农”基础地位,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力度,着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必须坚持一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手加快新阶段扶贫开发,认真抓好以粮食果蔬为主的基础产业,以烤烟油菜为主的支柱产业,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努力把德江建成粮油烟强县、畜牧大县、天麻之乡、农产品集散地。
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结合各地自然条件、群众种植习惯,搞好产业带规划,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建立健全粮油生产长效机制,抓好粮油产业化经营,引导省金龙公司和星星油脂公司等企业与种粮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机制,建立1万亩“杂选一号”、“贵杂二号”优质油菜制种基地;继续巩固和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稳定种植面积,注重以质取胜,充分发挥烤烟协会作用,加强与外界烟叶组织合作。确保2011年末粮食产量达17万吨以上,油菜每年种植15万亩产量1.8万吨以上,烤烟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收购烟叶20万担以上,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上,努力把德江建成粮油烟强县。充分利用种草养畜、石漠化项目,继续按照“抓大户、建小区、带农户”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畜沼粮”、“畜沼草(菜)”、“畜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确保实现农村人口人均1头猪、人均1只羊、户均1头牛的目标,建成1个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150个畜牧养殖小区,努力把德江建成畜牧大县。充分利用传统天麻种植优势,以及专家扶持的条件,积极发展天麻示范场,搞好天麻繁种基地建设,建立天麻产业发展生产机制,加快以天麻为主的生物制药业发展步伐,确保天麻种植面积达50万平米以上,努力把德江真正建成天麻之乡。充分利用我县期内交通将更加便捷的条件,以“12·8”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为载体,按照“分户加工,集中包装、统一销售”的原则,集聚周边县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整合资源,搞好对接,确保我县特色农产品销往外地市场,努力把德江建成铜仁西部农产品集散地。
进一步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我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按照“三基本”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坚持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把扶贫开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沙坨电站、沙坝电站库区涉淹群众移民搬迁工作,确保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2011年末,完成20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新培育2-3个主导产业,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人。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五新”目标要求,认真做好村寨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抓好新农村示范点通村公路、进寨道路和改圈、改厨、改厕以及庭院硬化、绿化、美化工作。首先抓好生产发展,通过加工带动、市场带动、基地带动和滚动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成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革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树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扶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完善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减免农业税政策。认真执行耕地保护政策,依法推进土地向种植能手和各种专业大户流转。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最现实、最直接、最活跃的增长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培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努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加快特色工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德江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有了工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新支持,第三产业就有了新带动。我们必须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小区建设为抓手,努力促进各种政策措施向工业倾斜、各类资源要素向工业富集。
着力优化工业发展平台,按照“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集中布局、土地节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要求,坚持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小区招商投入、项目带动投入,形成良好、多元的小区发展机制。加快构建以城北工业小区为龙头、煎茶工业小区为支撑的小区发展体系,科学规划建设枫香溪、复兴、高山、稳坪、钱家5个产业功能区,着力打造城北食品工业板块、生物制药板块和轻工制造板块。积极创新小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力争将煎茶工业小区列入地级工业小区规划布局,努力实现小区项目达15个以上,工业产值达4亿元以上。
我们将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酿酒业、矿产加工业、天麻加工业,以畜产品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的目标,抓住贵州大学专家帮扶、黄河集团扩大投资的有利时机,力争酒圣酒业公司2011年末实现生产能力达1000吨以上、产值过亿的目标;利用天麻口服液研制成功的条件,通过招商引资把天麻深加工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力争2011年末实现天麻深加工产值达5000万元的目标。充分利用各项建设步伐加快、水泥需求日趋旺盛的条件,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力争扩建一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力争2011年末实现水泥年产量100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的目标;利用较为丰富的铁矿资源,尽早建成2座20万吨铁矿洗选厂、1座年产30万吨的生铁冶炼厂,实现产值6个亿的目标;通过努力,2011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1%以上,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11.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8.6%以上。
继续优化工业资源配置,扎实推进“校(院)县合作”,鼓励企业挂靠高校院所,联合开发新产品。抓好工业人才的引进、培训和提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和项目储备库。制定加快工业发展优惠政策,组建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按照放心、放开、放手原则,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在遵循行业准入标准前提下,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行业、不分地域、不分企业大小,在投融资、税收、土地、表彰上一视同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作用和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健康地发展。2011年末,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6.3%以上,努力实现年均增长13%以上的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坚持城镇带动,继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在城镇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城镇是配置资源的中心,是社会就业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镇的水平,决定了周边区域的发展水平,离开城镇,扩大就业、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都无从谈起。我们将围绕把德江建成“中国傩城、贵州生态县城、铜仁西部物流集散中心”目标,以县城为中心、煎茶为次中心、其它建制镇和326国道线及乌江沿岸移民新集镇为重点,切实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镇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
继续加快乡镇总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和“一街、一河、二园区、四公园、五中心”控制性详规编制,重点编制行政中心、休闲广场、玉溪河景观带修建性详规,切实做好教育、卫生、体育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高格调规划德江县城,打造特色文化,彰显城镇个性,提升城镇品位。认真执行规划审批程序,切实加强规划监督管理,保证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大力拓展城镇新区,切实解决县城中心区狭窄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掣肘,努力促使县城由狭长型向宽大型转变。坚持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以旧城改造推动新区开发,改变德江传统的私人建房和传统建设模式,把新区建设成为经济增长的平台、城市建设的亮点、文明和谐的窗口,努力促使德江中等城市骨架初显端倪。实施城南片区开发,启动老城商贸服务中心、城北教育中心、城南行政中心、城南商贸中心、城南体育休闲中心建设,开工建设丽苑小区、公安片区、林业片区,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力争建成县城垃圾卫生处理工程。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抓住重点路桥工程、标志性建筑、重大公益性项目、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围绕创建全国、全省文明卫生城市的目标,继续开展“整脏治乱”工作,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城镇管理手段,完善两级城镇管理责任体系。取缔县城区机动三轮车,开通定线公交车和出租车。取缔县城中心的蜂窝煤厂,依法整治违章建筑,强化交通、卫生环境治理。加强居民素质和城市意识教育,调动各个层面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努力打造城市新形象。
按照城镇资源资本化、建设市场化、投资多元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资源产权、经营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土地资源是我县最稀缺的资源,必须十分珍惜,全面落实严格土地管理,强化对一级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规范搞活二三级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畅通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渠道,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制度,逐步消除进城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差别待遇,并积极探索统一规划和集中布局城镇居民宅基地的路子。积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建立市政公益设施投入、回报、偿还、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对具备条件的城镇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城镇形象要素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2011年末,城镇人口增加到17万人,县城面积扩至12平方公里,城镇转移农村人口4.5万人以上,城镇经济总量达15.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1%以上。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实施引资工程,努力建设开放新德江
我县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和开放水平不高则是带有根本性的因素。我们必须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融入成渝经济圈、遵义经济圈和参与县内县外分工合作为途径,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全县尽快形成万众一心思开放、众志成城促开放、大刀阔斧抓开放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大力解放思想,以观念更新建设德江新形象。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支配行动。我们必须打破“地理决定论”束缚,消除德江区位优势不好、招不来商的疑虑,改变德江对外形象难有作为的消极心态,勇于创新,勇于竞争,在消除无所作为的心态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充分利用好县内县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新一轮加快发展浪潮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注重人才、技术、土地、资源、管理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合作,在对外合作方式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内商外商齐招,内资外资并引,重视与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与中小企业的协作,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交流,努力丰富开放德江的新内涵。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充分发挥德江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内外融通的大开放格局。
必须以体制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创新行政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好“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减少行政执法人员的随意和随便。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明晰产权、“三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主抓民营经济,切实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壮大规模,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有优势、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小巨人”。
必须以优质服务发展开放型经济。环境是形象、是品牌,也是效益。对发达地区成熟的制度、规定和办法,我们都可以利用;对国家法律法规尚未禁止的,我们都需解放思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能精减的审批事项必须精减,能简化的审批程序必须简化,不涉及保密事项的必须公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实行“一个窗口”办公、“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违诺和过错追究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凡是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向社会公开承诺的每件事情、以及经各级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都必须认真落实,坚决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强化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的思想观念,坚持一切为投资者着想、一切为投资者服务,使到我县投资的合作者投资放心,工作安心,居住舒心,发展充满信心。
必须以创新手段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途径,围绕我县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和社会发展目标,抓紧编制包装储备一批优势项目,不断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把招商和选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定向招商、专业化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围绕提高资金到位率,认真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对协议项目尽力由意向转为合同,提高合同签约率;对已签订合同项目及时协调解决资金到位和投产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资金到位项目切实提高工程开工率,已开工项目努力缩短投产工期。
四、进一步共享发展成果,认真实施惠民工程,努力建设和谐新德江
实现德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将始终面临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坚持能快则快,确保经济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另一个就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只有保持较强的协调性,发展才能是和谐的可持续的。我们必须把建设和谐德江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影响和谐德江建设的重大问题,努力促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让受教育者普惠、公平。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两基”攻坚巩固提高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执行“一费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实现德江一中整体搬迁和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为重点,完成德江二中、煎茶中学独立高中建设和创建地级示范性高中,把袁场初级中学扩建为农村完全中学,实施县职业技术学校扩建和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工作;加大民办教育办学管理和扶持力度,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尽快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和师资培训,修建教师经济适用住房,落实骨干教师津贴,改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让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兑现“一票否决”。加强基层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出生缺陷干预和农村“少生快富”工程。力争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以下。加强防灾减灾及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84万亩。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玉溪河还水工程,让玉溪河真正“活”起来,倾力打造贵州生态县城。
加强卫生和社会保障工作,让群众有依靠、有归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民参合率达85%以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全民社保”进程,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把失地农民和特困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妥善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煤问题。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让贫困群众、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衣食无忧,让失去父母的儿童、无生活来源的老人和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让劳动者有盼头、有出路。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重点目标,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城乡就业6000人以上。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严格公平就业,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规范用工管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搞好就业和创业指导。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让公共财政适应公共需要。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处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妥善处理满足群众需要与政府财力可能的关系,尽力而为,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统一起来,推动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各族人民。进一步理顺财政管理体制,积极规范收支行为,大力支持基层工作,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启动“乡财县管”试点,建立和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机制。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必要建设”原则,坚持“量入为出、尽力而为”,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制度及干部公费考察学习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劳务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认真挖掘傩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产业,建成傩文化民俗民间文化陈列馆,每两年举办一次傩文化节,做强傩文化品牌,倾力打造中国傩城。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修建体育活动中心。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抓住省级旅游风景区规划机遇,重点打造傩文化、土家民俗风情旅游及沙沱电站建成后的乌江风景旅游,力争建成马鞍山、小沟等风景区。
筑好“安全、稳定”两道防线,让人民能安心、能放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做好沙坨、沙坝电站涉淹区移民稳定工作,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搞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德江”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五五”普法工作,不断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继续推进“双拥”创建,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此外,继续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做好人事、审计、监察、统计、档案、物价、质监、气象、老干、工会、妇联、侨务、共青团、工商联、关心下一代以及对台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奋斗、务实创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五年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把握机遇、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把五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为全县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7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政府班子换届后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2007年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达到17.8亿元、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9.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9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超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460万元,分别增长11%、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6亿元,增长18%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95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增长30%以上;粮食总产量实现1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12元,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和7‰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亿元,增长16%以上。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今年中央、省的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资高于上年的政策机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路网建设任务265.5公里。争取开工建设德江至沿河、务川至德江二级油路,做好杭瑞高速公路过境段前期准备工作。完成30公里通乡油路和120公里通村公路工程建设;建成2个乡镇汽车客运站;改造建设6个乡镇码头;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工作,努力实现县乡道路养护率达到90%左右。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17个种烟乡镇36个烟水配套工程,解决5万亩烟田灌溉问题;启动17个乡镇57个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万人饮水困难;新增水库蓄水总量180万立方米,恢复改善灌面1.2万亩;完成新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年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以上;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力争全县原煤年产量20万吨左右。切实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林业产业,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实施3000口沼气池建设。
二是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实施1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一类贫困村粮食自给工程和1万亩超级稻示范工程。发展壮大烤烟支柱产业,确保完成7万亩烤烟种植计划,确保收购烟叶14万担以上,实现产值6300万元以上。继续按照“抓大户,建小区,带农户”的工作思路,新建畜牧小区20个以上,新增养殖大户400户以上,实现畜牧产值4.89亿元,增长11%。扩大油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及天麻的种植规模,油菜种植稳定在10万亩左右,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7000亩,新增天麻种植面积5万平方米。积极鼓励发展农村家庭作坊式加工农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力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农民达5万人次以上;力争完成1个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分别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1800人,新启动2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三是继续加大发展特色工业力度。启动城北工业区建设,完成区内主要道路硬化,成立园区管委会,完成区内相关配套措施制定工作。启动煎茶工业区建设,尽力挤进地级工业区规划布局。加大对酒圣酒业公司的扶持力度,将新配制的六个新型颐年春酒样推向市场。引资启动天麻深加工系列产品项目,力争启动建设一条年产6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利用铁矿资源,启动建设一座10万吨铁矿砂浮选厂。完成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的组建工作。
四是继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完成丽苑小区、新时代花园建设,启动建设林业片区、公安局片区改造工程;分步改造旧城基础设施,完成迎宾路、玉溪路和县城环卫东路改造工程;抓紧建设专业市场,完成县城黄门丫畜牧市场、玉溪路农贸市场建设,启动粮油片区物流中心建设;完成畜牧局、交通局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启动养护段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县城老虎槽垃圾填埋场建设和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申报工作,启动城南新区开发,开工建设行政中心大楼、民俗风情街。完成城南新区2平方公里的控规,玉溪河景观带5公里修建性详规,行政中心4.5公顷修建性详规编制。坚决遏制私人建房和不按规划建设的行为,完成城市客运经营权改革,努力实现“创建”和“整脏治乱”工作目标。
五是继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确保通过国家两基督导评估验收。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县合作、对口帮扶等优势,进一步开展对外合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治工作。继续开展“2131”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巩固完善“村为主”,将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3%以上。进一步完善失业、养老、医疗救助和保险制度,新增就业1100人。跟踪落实协议项目,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切实做好移民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德江”、“法治德江”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六是认真办好“十件实事”:1、争取开工建设德江至沿河、务川至德江二级油路及龙泉至楠杆通乡油路;完成毛田坝至新田、潮砥至长堡通乡油路建设;新修通村公路150公里。2、完成玉溪桥及3公里城镇街道改造;启动民俗风情街二期工程和2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开发;开工建设行政中心大楼。3、完成枫香溪和共和响水洞提灌工程;实施5万亩烟水配套工程,解决4万人饮水困难。4、完成职校综合大楼工程、14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和德江一中整体搬迁规划;完成18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规划;开工建设县中医院门诊大楼。5、完成城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6、修建和改造128个村办公楼;开通铜仁广播调频电台。7、实施5000亩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实施3000口沼气池建设。8、完成17个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各1800人。9、开工建设2个5000千伏安35KV输变电站建设;完成20个村农网改造。10、完成青龙镇畜牧市场建设;新建城南新区农贸市场。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纲要,努力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有效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加强与工商联人士的联系。各级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主席团的监督,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进一步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高效执法。继续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继续推进政府作风建设,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服务必须走出机关,积极主动地为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督查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决策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超越权限、违反法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大力推进执行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完善目标责任制和主办负责制,严格纪律,分工负责,做到工作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责一致。大力推进考核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工作问责制,加强督查力量,加大监督力度。对不作为、影响行政效能、贻误行政工作等行为,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各级干部都必须时刻警钟长鸣,严格执行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点加大在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力度。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机关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违纪违法案件和腐败分子,要依纪依法严肃惩处,决不姑息。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狠抓工作落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弄虚作假、浮夸虚报。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观念,把群众冷暖、群众情绪放在心上,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坚决遏制部门作风漂浮、不办实事、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加快建立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根据群众需要和财力可能,从长远考虑、从眼前事情着手,从大事着眼、从具体事情做起,每年排出若干事项,作出承诺,落实责任,尽职尽责地抓紧抓好。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法纪,对履行职责不力的进行严厉批评,对行为不端、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进行坚决处理。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权轻权重,都必须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切实做到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德江是一片活力四射的热土,我们携手47万人民群众蓄势待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稳定新德江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德江县 政府工作报告 德江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