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2007年,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里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沉稳应对,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2011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11亿元,是2006年17.12亿元的2.29倍,年均增长14.54%;人均GDP达20372元,是2006年8182元的2.49倍,年均增长14.66%;财政总收入4.52亿元,是2006年1.61亿元的2.81倍,年均增长22.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2亿元,年均增长28.43%;财政总支出11.8亿元,年均增长34.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73亿元,年均增长30.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是2006年7.4亿元的6.82倍,年均增长5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是2006年2.17亿元的2.69倍,年均增长22.2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是2006年5.71亿元的10.51倍,年均增长60.05%;农民人均纯收入4916元,是2006年2153元的2.28倍,净增2763元,年均增长13.2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从2006年的8.24亿元和3.79亿元增加到29.78亿元和19.02亿元,是2006年的3.62倍、5.02倍,年均增长30.95%、38.7%。年末户籍总人口21.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9‰。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4项指标高位运行,全省88个县(市)中综合位次比上年上升了13位,位列第27位,为“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基础。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定位,超前部署”的原则,投入3100万元编制完成《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和《贵龙城市经济带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完成县城中心城区、莲花片区等8个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了醒狮、洗马、羊场等7个乡(镇)总体规划;完成龙里中学、新县医院等62个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龙里工业园区扩区规划》、《龙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龙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龙里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及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等专项规划,实现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无缝连接,将区域发展定位、发展规模、产业配套和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有机结合,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作为贵龙城市经济带标志性项目的贵龙城市大道横线和纵线相继开工,与贵阳路网连接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贵龙城市经济带发展要素不断完善。分别与中铁集团、深圳高速公路股份公司、贵州文远公司、香港卓赢投资公司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贵龙城市大道、贵新高速王关互通、中铁“贵州国际生态城”、深高速创意产业园等四个项目2925亩建设用地获审批。贵新高速王关互通和龙滩水库应急供水管网及水厂工程开工建设,窄冲水库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三是中铁“贵州国际生态城”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完成投资8.3亿元。项目土地一级开发获批复,投资3000余万元的项目综合展示中心投入使用,一期15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建设,安置小区及区域内部路网工程全面动工。
(二)项目建设成果凸显。“十一·五”是我们大抓项目促大发展的时期,策划、包装、储备、争取、招商,实施了一批项目。五年来,全县共实施重点项目116个,项目总投资404.6亿元。五年共争取到国家资金17.9亿元,是“十·五”的3.5倍。 2011年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85个,项目总投资277.2亿元,完成投资35.6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9.44倍、218.26倍、28.09倍。2011年在建项目形成的资本为2006年的7.68倍。
(三)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增强。一是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投资4854万元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投入7941.5万元新建县人民医院、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龙里中学,新建中等职业学校。建成3个农贸市场。开工建设体育中心。投入3250万元建设移动、电信大楼。全县金融机构达15家。二是城市路网不断完善。投入6.8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5.87公里。厦蓉高速联络线、纬一线、纬三线、金龙西路K0+960—k1+980段、贵龙城市经济带主干道王关至贵阳界及贵龙纵线王关至山王庙等道路工程全面施工。三是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入5106万元建成园区道路、垃圾转运站、客车站和卫生院。投入1950万元建设北部工业园区石龙沟供水和大水岩县城补水工程。开工建设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功能服务区项目。四是农村交通路网进一步加强。投入6000多万元修建通村公路92条536.7公里,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投入18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79个,硬化道路162.3公里。五是加快水电设施建设步伐。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05亿元,保障了农村9.44万人饮安全。完成病险水库治理3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4个、抗旱应急供水工程10个。完成三元、醒狮等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水土保持治理10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6万亩,恢复改善灌面4.75万亩,节水灌面2.8万亩。猴子沟水库、窄冲水库、枧槽冲水库、歪寨水库、大竹水库进入《贵州省三位一体规划》项目盘子。投资1.26亿元实施电网改造项目805个。
(四)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实施旧城区改造,建成西关坡、草原路、环南路、大冲等安置新区,新建商品房76.15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从2006年末的18平方米增至29平方米。投入238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29户。投入1666.1万元完成村庄整治35个,受益农户1364户。投入480万元对厦蓉、贵新高速公路沿线村庄进行整治,受益农户262户。公共绿地面积新增1万多平方米。城镇化率从2006年末的24%增至39%,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
三、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次产业提质增效
经过大家努力,我县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3.3:68.4︰18.3转化为12.0︰68.9︰19.1,第三产业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一)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2007年以来,我们在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的同时,始终不放松工业经济的发展,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4亿元,比2006年净增38.3亿元,年均增长20.32%;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0亿元,比2006年净增40.2亿元,增长203.03%,年均增长24.82%。规模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16家上升到24 家,工业经济对财政增长贡献率为64.78%,解决就业2.87万人。神奇、富华、长通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活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壮大。华润雪花啤酒、红狮水泥、恒力源、中材环保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户龙里工业园区,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培育以长泰源为示范的一批综合利用企业;先后关、停贵州正大、里峰水泥厂、化工厂、沉钙厂、龙里铁厂等一批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型企业和落后产能,实现主导产业由冶金、医药、化工向医药、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的转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185”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商品蔬菜和特色种养业。共创办“185”工程10.89万亩,示范面积1.69万亩,产值达3.8亿元。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刺梨、酥李等地方特色经果林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全省首创“一会两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65个,“龙鲤羊场大米”、“茶香刺藜”、“农三元酥李”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98万吨。全县肉类总产量达8720吨,禽蛋产量达820吨。畜牧业产值达3.38亿元,比2006年增长68.38%。收购烤烟2.8万担,烟农种烟收入2903.5万元,比2006年增加1315.9万元。
(三)第三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举办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规划布局商业网点,引导和促进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举办了“中国贵州龙里(国际)滑翔旅游节暨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多彩贵州·激情龙里”汽车越野场地友谊赛、“十里刺梨沟赏花节、品果季”等大型旅游节庆系列活动。实施王榜布依民族文化旅游村、孔雀布依风情园规划建设。宣传推介苗胞新春跳月、孔雀布依情歌节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活动。出台《龙里县规范服务行业实施意见》,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聚集区,三林路、腾龙路“餐饮一条街”初具规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接待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着力打造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龙哩邓氏辣子鸡、大岩根雕、苗族刺绣等旅游文化产品。建成AAA级旅游景区1个,三星级旅游酒店2家,二星级旅游饭店2家,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和规模的涉旅宾馆、酒店、餐饮店10余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点20余处。启动龙腾大酒店和龙鼎大酒店四星级宾馆建设。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89倍和4.18倍。
四、坚持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一)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出台了《龙里县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意见》和《龙里县建立改善投资环境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招商引资“九原则”,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先后赴北京、广东、浙江、香港等地区,开展央企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和配套招商等活动。招商引资履约项目176个,合同总额387.72亿元,到位资金92.28亿元,是“十·五”的13.18倍。
(二)资本运作不断创新。建立了投融资和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复核机制,做大做强国有资本营运公司,推行BT 、BOT等模式,成立龙里县供排水总公司、贵龙城市经济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龙里工业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三个融资平台,融资2.8亿元开展城市路网、贯城河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向上争项目,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47个,资金达1.24亿元。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在全省率先建立第一个村镇银行。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金融项目分析会,引进金诚信用担保公司、龙里盛汇小额贷款公司等6家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31亿元。争取国家资金42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三)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机制,成立推进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重大项目领导领办制、风险评估制、督查调度制、限时办结制和年终考核制,出台《龙里县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跨境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有效推进高速铁路、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四)引才、用才和留才机制不断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选拔模式,强化人才储备,着力培养后备人才。科学设置岗位,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设立教育、文化、卫生等专项基金,对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启动人才公寓建设。五年来,公开选聘、引进各类人才507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其他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实施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管”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善国家公职人员住房补贴,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成第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25311本。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粮食购销企业改制。积极探索重大项目拆迁安置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州率先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机制。
五、坚持民生为本,统筹协调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向纵深拓展。一是各类保险达到应保尽保。五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总支付13093万元,年均支付2619万元;失业保险待遇总支付1384万元,年均支付276.8万元;医疗保险待遇总支付5930万元,年均支付1186万元;工伤保险待遇支付944万元,生育保险待遇支付79万元,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二是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明显。五年来,发放城乡低保金10364万元,救灾救济款2456万元,报销医疗救助金1152.2万元、新农合资金7386.19万元。三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建立信息指导、技能培训、用工推介“三台合一”的联动就业机制,全县劳务输出38387人次,其中城镇新增就业达7750人次,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693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6667人次;启动城镇个体工商户贫困残疾人养老补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四是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逐步改善。投入3120万元建成廉租房600套,投入2880万元建设第四期廉租房480套,投入1500万元建成经济适用房120套,投入1944万元建设公租房216套,投入800万元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70户。累计发放未享受廉租房的低收入困难家庭租赁补贴341万元,惠及643户3127人。
(二)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8700人,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402人。加大科普知识宣传,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五年来,投入10500万元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两基”通过“国检”,高考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双超州下达指标;中职校申报国家级重点学校通过评估,在校生人数从2006年的不足100人上升到2011年的2960余人。新、改、扩建湾寨、麻芝、三元、草原等四所幼儿园。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159个、“农家书屋”167个、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15550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3个。设立文物保护单位11个,完成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普查,申报省保1处,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通过省级验收。选送运动员参加国家、省、州残运会、运动会取得良好成绩。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型舞蹈诗《苗山·苗寨·人》获全州文艺调演金奖。以“龙跃黔中”为主题的广场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广场全民健身活动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广场妇女健身示范点”,被省文化馆授予“群众文化示范基地”。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60米和90米长卷《苗岭放歌》、《锦绣苗乡》分别被省和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完成综合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改扩建4个乡(镇)卫生院、新建143个村卫生室,在全州率先达到应建行政村村卫生室100%的目标;推行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县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率达100%。县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通过评估。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创建计划生育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评估。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11.21‰,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为96.91%、88.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9。加强环境执法,环境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城区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州下达的指标任务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推广节能照明灯2.6万只。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国家验收,荣获国家表彰。出台《龙里县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治理猴子沟污染源,建立猴子沟水源保护地。完成营造林12.3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5.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94%。
(四)平安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安全生产连续五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连续五年完成征兵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进入州级“双拥模范县”行列。加大整脏治乱治理和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公众利益和规划的严肃性。强化维护社会稳定力量的建设,成立100人治安巡防特警队,建成县城报警监控系统。铁路护路建设连续五年获国家、省表彰。完成机动三轮车退市和出租车上市运营。完成“五五”普法,启动“六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访机制,成立了县信访协调中心。受理各类治安案件4686起,查处3303起,查处率为70.4%;破获刑事案件1429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3%。建立了全州首个应急统计数据传输办公平台,实现全县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荣获省、州“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六、坚持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依法行政不断规范。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五年来,提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重大事项112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7件、政协委员提案342件。强化行政问责,推行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行政绩效考评,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积极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修订完善《龙里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规范决策行为、行政行为和公务员管理,开展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出台《龙里县行政效能监察问责实施细则》,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业务8.45万件,办结率100%。
(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增强。推行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制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先后启动涉及自然灾害、电力安全、重大动物疫情等6个应急预案,有效防控和处置生猪蓝耳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和凝冻、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三)廉政效能建设明显加强。不断地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坚持不懈地整肃重点行业行风。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监督,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强化资金绩效监管。有效防范和纠正违纪违规行为,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了财政资金在管理使用和建设工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廉政效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我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克难制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向长年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干警、企业及其员工,向所有关心、关注、支持龙里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有困难和压力,有艰辛和汗水,也有成功和喜悦。五年来,我们迎接的挑战极为艰巨,走过的历程极不平凡。我们克服了经济基础弱等先天不利因素,全力抢抓机遇谋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争先进位;我们克服雨雪冰冻、特大旱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坚持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积累了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些经验,这就是: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的主题,切实落实到发展目标的确定上,落实到具体政策的制定上,落实到工作的操作层面上,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行动上;必须始终把加速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加速发展来解决,凭着跨越争先的胆识,抢占先机,加速发展,致力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税收。坚持不懈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千方百计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就是为跨越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大项目带来大建设,大建设带动大投入,为推动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必须始终把工业作为发展的主导,工业经济的发展是龙里现阶段不可逾越的阶段。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做优产品,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龙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必须始终把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努力做到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必须始终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保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效益行政的水平,全面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
各位代表!
当前,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看,我县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转型和跨越赶超的任务十分艰巨;工农业的产业规模小、企业和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弱。从发展的支撑要素和条件看,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薄弱和土地、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仍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发展的协调性看,社会事业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民生问题历史欠账较多,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新旧矛盾交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不小。从发展环境看,思想还需要不断解放,管理水平、运作手段和部门服务效率还需提高,“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门槛”需要降拆,人文环境还需优化。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未来的五年,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期、机遇期和加速期。从发展机遇看,经济向好发展的主旋律不会改变,经济企稳回升的宏观环境得以延续。在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后的缓慢复苏之中,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海内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国内方面,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中央企业加速扩张,东部产业加快转移,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国家部委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相继出台。在省内方面,黔中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着力推进黔中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龙里和贵龙城市经济带被列入黔中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区域。从发展基础看,我县通过连续几年的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区位、交通、资源等后发优势正在显现,城市大改造、大建设、大提升的框架已经拉开,基础设施改善和快速发展为后段实现跨越积蓄了后劲。从发展动力看,全县上下思发展的氛围浓,谋发展的信心足,抓发展的热情高;抓经济、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为我县加快发展、实现跨越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让龙里的产业更加发达、经济更加发展、城乡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州委“951”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要求,弘扬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自我加压、奋力赶超的龙里精神,坚持城市经济带动战略,突出产业发展、突出生态建设、突出城乡统筹、突出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13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人均GDP550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7%以上;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5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1.42%以上;财政总收入10.9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9.2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078元,年均增长10.4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30%和35%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乡通油路,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努力把龙里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基地、物流商贸基地和黔中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按照“一园三区”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产业聚集,不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构建更具特色、更具增长潜力和对财政更大贡献的新型工业体系,把龙里工业园区建成黔中经济区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到2016年,全县工业经济总量达18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打造百亿元园区1个,10亿元企业10家,5亿元企业20家,1亿元企业30家。围绕发展环贵阳工业产业带,把龙山片区逐步建成资源深加工、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食品及保健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度高的产业发展区;把谷脚片区逐步建设成民族医药产业园及产业研发、医疗器械、新型建材、加工服务的创意产业区;把水场片区逐步建设成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机械加工、汽车零配件加工、印刷包装等经济产业为主的产业基地。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医药业重组、并购,结合优势资源发挥大企业辐射带动,积极扶持神奇药业等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种特色的药品生产企业。依托西南药都项目,力争建成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包装生产企业2家,形成产、购、销一体的立体化医药产业,形成医药产业聚集效应;加快发展以水泥、新型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重点推进红狮技改、恒力源二期、华润雪花啤酒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特色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酒业等新型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弘康药业、柏强制药等企业上市,做好小额信贷、担保民间融资平台建设,吸纳民间资本,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三是加快贵州国际生态城、深高速创意产业园、茶郡、汽车商贸、贵铁物流、南龙湾商贸城和欢乐水世界等项目建设,培育做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四是扶优做强民营经济。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多予少取”,在企业融资担保、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着力抓好城镇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
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构筑黔中城市群和建设“双龙新区”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一是大力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与贵阳市同城化,努力把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成为黔中城市群的城市新区和经济增长极,作为带动支撑全县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调整优化城镇发展布局,重点培育谷脚、洗马、醒狮、羊场等集镇。建立规模等级有序、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县城和小集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三是加快县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推进县城西区和莲花片区开发建设,形成与城市经济带的连片开发和一体化发展。注重完善城市发展的各类要素,重点抓好教育、卫生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电网和通信网。人均绿地面积力争达10平方米,县城区绿化率达30%。四是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贵龙城市经济带“一横一纵”主干道,“二纵五横二连线”主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将210国道龙里至贵阳龙洞堡三岔路段公路列入国道提等改造项目实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68公里,等级公路达430公里以上,实现贵阳至龙里公交一体化。加快建制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水库病险,新建一批水利工程,完成窄冲水库建设,开工建设大竹、猴子沟、龙滩、枧槽冲、把场、歪寨等一批骨干中小型水库。
三、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185”工程为抓手,打造“三线六带”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大幅度提高蔬菜、林果、肉羊、绿壳蛋鸡等产品比重,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到2016年,建设“185”工程核心面积2.7万亩以上,辐射带动26.8万亩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亿元以上,增加值年均递增13%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一是实施蔬果产业“2210”工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发展经果林10万亩。建成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羊场、湾寨万亩出口蔬菜基地,形成以蔬菜良种繁育、标准化商品生产、物流配送、综合开发利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二是实施畜牧业“311”工程,打造绿壳蛋鸡产业带,发展绿壳蛋鸡300万羽,发展优质肉羊产业带,养殖规模达10万只以上,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年出栏10万头以上。三是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畜水产品质检机构,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认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万亩,建成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乡(镇)。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10家、县级40家,培育规范化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0家,辐射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四是加快减贫摘帽步伐,力争在五年内水场、麻芝、湾寨、摆省和哪嗙五乡摘掉贫困帽子。
四、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形成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乡绿化一体的现代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6.6%。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成龙里草原风力发电项目,上马哪嗙风力发电项目。严把企业和项目准入关,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循环体系。三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抓好河流污染治理和居民饮用水源点污染治理。加强城市治污工作,高标准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80%以上,实现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功能分区规划目标。
五、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县级及14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社会保障覆盖率达80%以上。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972套。加强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协调发展,60%的学校实现标准化建设,幼儿毛入园率达60%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积极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加强重大疾病、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大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卫生监测能力。发掘培育民族民间文化,实施“十个一”文化精品工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抓好农民文化家园、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完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覆盖率达99%,电视覆盖率达100%。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安全生产,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建立戒毒康复人员集中就业安置基地,深化平安创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2年是龙里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十分关键。按照“十二·五”规划、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县十一次党代会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城市经济带动战略,抓好园区发展、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改革创新、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政府自身建设七个重点,确保“快中求好,好中促快;能快则快,更好更快”,努力开创龙里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超常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52亿元,同比增长19%;
规模工业总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22.0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60%;
财政总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3%;
一般预算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亿元,同比增长20.4%;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同比增长33.33%;
农民人均纯收入5616元,同比增长14.2%;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1‰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抢抓全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机遇,按照“重点突出、尽快见效”的策略,扎实推进园区平台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园区组织管理功能,理顺园区职能与条块关系。组建一支善于管理、懂得经营、高效廉洁的园区管理队伍。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优先抓好以龙山北部工业园区为重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金融、广播电视、通信、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龙里工业园区质和量的重大突破,促进谷脚工业园区和水场工业园区的发展。确保北部工业园区进场市政道路工程、谷脚工业园区至贵都高速连接线、路网工程建设、供水工程等项目如期竣工;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标准化厂房和场平项目。三是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确保红狮技改、恒力源二期、华润雪花啤酒12万吨技改等项目完工投产,引进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对医药产业进行兼并重组。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尽快投产达效。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健全为企业、项目服务机制,深化“一厂一策”精细化服务,实行限时办结制,解决好项目落户、厂房建设、企业招工、生活配套等方面问题。四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技术改造扶持资金,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园区倾斜、向企业倾斜。依托龙里工业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园区土地开发,加大土地报批和清理闲置用地力度,引导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3500亩“向山要地”工作。实施好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缓解建设用地压力。
二、以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是强力推进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完成贵龙城市大道K0—K10公里段项目设计、勘察及审批工作,启动工程建设。加快贵龙城市大道K10—K16公里段项目控制性工程、贵龙大道王关互通、谷远互通及贵龙纵线一期控制性工程建设。完成龙滩应急供水工程。完成以中铁环线为主骨架的一期项目道路网络、体育休闲中心一期项目。完成项目启动区500户以上群众房屋的征收及安置工作。完成项目区土地征收兑现,完成中铁安置新村一期15万平方米安置房及农村集贸市场、学校建设。全面启动超五星级酒店、景观样板示范区、贵龙综合安置区项目首期5万平方米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工程量50%以上。完成贵龙城市经济带墓地集中安置区首期400亩区域建设。整理、储备1500亩以上土地。二是扩张规模,做大城镇。按照“东优西扩”原则,改造优化老城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现老城区提质。加快老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大十字利恒商业步行街旧城区改造,启动小十字、湾子街、老公安局等片区改造。加快县城小街巷的绿化、美化,新增3个4000平方米的街头绿地。实施道路“白改黑”工程,改造景观节点建筑,打造景观一条街。将县城西部至贵阳边界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莲花新兴产业科技园项目建设,推进形成县城新城区,推动城市向西发展。完成龙里县城西区规划设计和启动安置小区建设,完成龙里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开展规划区内路网建设,完成纬一线、纬三线、金龙西路K0+960—k1+980段等项目,全面启动规划区房屋征收,完成规划区内耕地、林地征收工作。三是完善功能做强城镇。县行政办公区、龙鼎酒店投入使用,2011年公租房、粮油储备库等项目基本完工。完成贯城河治理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县城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县城管道燃气工程。完善城市供水系统,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逐步完善供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加快和规范房地产业发展,完成销售商品房面积25万平方米。四是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做到建管并重、建管衔接、以管促建。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加快殡葬改革,推行集中治丧。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的打击力度,保障规划的有效执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改造商业铺面,提升城市品位。重点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的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完成大竹、猴子沟、枧槽冲、把比水库前期工作,完成摆兰水库、摆绒水库、暗山水库病险治理。启动石巴大沟、谷平大沟节水改造,完成谷龙河、三元河三元段和湾滩河河道治理工程,积极推进人均0.5亩基本口粮田工程和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185”工程为主抓手,探索建立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土地利用率。实施“185”工程核心面积2.1万亩,示范带动 20.5 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36 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9.6万吨。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 1.5 万亩,产量达3.4万担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58 亿元以上,增加值递增 8 %以上。三是抓好特色优势农业规划建设。重点抓好北部 1 万亩加工型农产品和特色畜禽养殖片区,中部 1 万亩城郊型农业和优质畜禽养殖片区,南部 1 万亩精细外销型蔬菜生产和生态畜牧片区的规划建设。四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包装。继续培育壮大邓氏辣子鸡、刺梨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打造“十里刺梨沟”生态农业品牌。大力引进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实施农机补贴,扩大农机服务规模。五是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实施农业招商。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政府先行的创新模式,为农业企业招商提供优惠政策奠定基础。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 家、州级 7 家、县级 3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80 个以上,辐射带动农户8000户以上。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开明,以开明促开发,以开发促跨越,创新机制体制,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着力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努力打造投资洼地。重点抓好投资70亿元的新兴产业研发中心及中国莲花商贸中心、投资50亿元的贵龙城市经济带创意产业园、投资32亿元的国际汽车财富中心、投资50亿元的龙里茶郡、投资20亿元的贵州贵铁物流园区等项目的落户建设。二是创新市场运作。规范融资平台,继续推行BT 、BOT等模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机制,规范担保信贷运作机制,制定激活民间资金的有效方法,大力吸引民营资本等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出租、转让、代建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三是创新项目储备和推进机制。跟踪研究国家投资和产业政策,针对性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申报与争取,争取国家预算内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强化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着力推进事关龙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抓好重点项目118个,年度投资83.42亿元。四是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和完善考评机制。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启动财政预算执行一体化系统建设。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积极开展乡(镇)财政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五、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着力促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失业人员就业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全部领取到基础养老金;有序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参保率达到70%;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继续扩大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实施农民文化健身广场等文化惠民工程,编演大型布依舞蹈剧《丽湾依水》。完成县乡有线电视联网二期工程乡(镇)网的整改优化和网络延伸,实施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行政村“万村千乡”农家店项目建设覆盖达80%以上,家电下乡市场建设点覆盖乡(镇)70%以上。力争接待游客152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以上。加快龙里中学扩建项目建设,完成龙里二中教学楼、龙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宿舍等校舍建设工程,确保通过省政府突破高中阶段教育考核评估。完成湾寨乡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和改造幼儿园4所,完成2012年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任务。认真做好重大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和考核机制,突出优质服务,巩固提升创“国优”工作成果,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双降”目标,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以内。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州下达指标范围内。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8.07平方公里,营造林6万亩,义务植树45万株。四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湾寨至羊场、摆省新龙至友谊桥、摆主至摆绒等公路项目投入使用,力争将草原至高坡、草原至湾寨、谷脚岩后至巴江、羊场至云雾公路列入油路改造项目。五是加强平安创建和社会创新管理。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止各类矛盾叠加升级。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大力推广技防入户工程试点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抓好农资、粮食、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维持物价稳定;积极探索建立民生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和实践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向服务型转变。
六、以利民惠民为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集中力量,办好涉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城市亮化等方面的利民惠民实事。
第一,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工建设城关四小、第三幼儿园。
第二,完成急救中心项目建设。
第三,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
第四,完成480套廉租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龙里县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第五,投入1600万元完成羊场、湾寨1万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建设窄冲水库。
第六,完成县城区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
第七,完成龙山镇水桥村至大竹、摆省乡金星村至团结、巴江乡平坡通村油路建设;投入1820万元继续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4个。
第八,实施老城区优化提质工程。实施兴龙路道路“白改黑”、“三线下地”及人行道改造工程,实施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及亮化工程。实施水提阁、贵新匝道口、三角花园等街头游园提升改造工程。
第九,全面启动龙里至贵阳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
七、以提高执行力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改进作风,着力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按照“一分布置,九分落实”的要求,倡导实干、苦干和巧干,发扬雷厉风行和想干事、敢负责的工作作风,推行马上办、现场办、限时办的工作制度,严查互设“门槛”行为,严治“中梗阻”现象,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事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形成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良好局面,努力营造敢抓落实、狠抓落实、会抓落实的良好氛围。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目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引进、合理配置、科学储备、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建立吸才、用才、养才的有效机制,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提高,着力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加强法制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征求和认真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坚持勤政廉政,着力提升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度。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注重开源节流,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和预算外资金监管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努力解决民生保障问题。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严厉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改进和完善招投标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和廉洁从政教育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击鼓奋进谋发展,策马扬鞭再登攀。各位代表,推进龙里跨越式发展和尽快崛起,是龙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新一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苦干巧干,以更有效率的节奏加快发展、追赶跨越,为建设富庶、生态、幸福的新龙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龙里县 政府工作报告 龙里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