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道真自治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23 09:09:01  阅读:

道真自治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自治县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过去四年工作回顾自2003年自治县五届人民政府履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真自治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道真自治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道真自治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自治县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自2003年自治县五届人民政府履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变化,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县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63亿元(预计数,下同),比2002年增长51.6%,年均增长10.96%;人均生产总值3126元,在2002年基础上净增1028元,增长49%,年均增长10.48%。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4.96亿元、1.67亿元、4亿元,在2002年基础上分别增长22.25%、32.62%、135.92%,年均分别增长5.15%、7.31%、23.93%,三次产业结构从2002年的57.9∶17.9∶24.2调整为46.7∶15.7∶37.6;完成工业增加值9432万元,比2002年增长16.63%,年均增长3.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7元,比2002年增长32.3%,年均增长7.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比2002年增长35.03%,年均增长7.79%。

——强化农业基础,“三农”工作实现新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9亿元,比2002年增加1.6亿元,年均增长4.63%;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同比增长2.98%,年均增长4.1%。实现粮食总产量8.89万吨,比2002年减产29.56%;累计收购烟叶84.8万担,实现产值3.54亿元,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收7080万元,其中2006年收购烟叶20万担,实现产值8500万元;实现畜牧渔业产值3.76亿元,比2002年增长58.5%,年均增长12.2%。建成宏福茶叶公司、惠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优质粮食、油菜基地20万亩,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4.2万亩,“仡佬银芽”荣获第五届“中茶杯”名茶评比特等奖、国际名茶博览会银奖,“仡佬玉翠”荣获国际名茶博览会银奖;建成农业专业协会91个。实施“四在农家”创建点54个,受惠群众2.8万余人;顺利启动棕坪乡苍蒲溪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抢抓发展机遇,扶贫开发步入新阶段。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2亿元,完成扶贫项目420个。旧城、三桥两个一类重点扶持乡镇脱贫目标基本实现;39个一类重点村“整村推进”及市对棕坪乡集团帮扶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搬迁贫困人口551户2463人;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8万余人、10万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到2006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7.36万人,在2002年末基础上减少1.68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6044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5241人。

——突出开放带动,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累计引进项目44个,到位资金7.81亿元。其中2006年到位资金3亿元,同比增长15%,是2002年的12.1倍,年均增长49%。民营经济纳税额达181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8.94%。累计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6.6亿元、国债项目资金1.36亿元。大沙河水库建设项目再次挤入全省项目盘子。

——夯实发展基础,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9亿元,其中2006年完成4.63亿元,年均增长28.47%。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36万亩。新建沼气池10100口。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完成道真至德江、武隆、南川(道真段)等出境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实施通乡油路125.42公里,改造通村公路323公里,初步形成以等级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网络新格局。建成装机7.5万千瓦的鱼塘水电站,全县投产水电站达38座,电力装机增加到13.75万千瓦;官庄、车田等电站即将开工建设,芙蓉江鱼塘至浩口河段水能开发调规进入实质性阶段,可望实现长岩梯级电站开发。县城新区建设基本成型;不断完善县城市政设施,完成老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全县城镇规划区面积增加到12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8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3.5%,比2002年增加5.5个百分点。程控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网络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0%、95%;完成城镇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24%;实现远程教育网络村村通目标。

——着力财源建设,财政金融实现新突破。2006年,全县可用财力预计增加到1.9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00万元。初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乡镇零户统管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以制度强化支出管理,2006年完成财政总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1.07%,年均增长1.5%。累计偿还政府债务2600余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1.1亿元,比2002年增长91.37%,年均增长22.84%;贷款余额达7.5亿元,比2002年增长78.57%,年均增长19.64%。

——加大改革力度,体制机制迸发新活力。完成企业改制26家,盘活国有资产1.3亿元;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免征了农业税,向农民发放种粮直补资金和综合补贴540万元。乡镇机构改革、“撤办并村”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了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度;顺利启动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完成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卫生管理体制。顺利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致力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08所,实施1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003年提前两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22.2万人(次)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23.01%,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县计生妇幼保健中心、1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工程;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计生工作荣获“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年年保持全市一类县位置。200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4.1万人,自增率5.42‰,比2002年下降2.68个千分点。初步建立医疗保健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三大体系”;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县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等建设项目,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3所,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进展顺利;积极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86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62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5%、70%、6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覆盖率均提高到90%,累计发放各类保险金4876万元;完善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增加到332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82.3万元,24129人(次)得到农村特困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303万元。建成14个乡镇敬老院,优抚安置、救灾赈灾、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较好解决了群众合理诉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荣获全省“无毒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工程”模范县等称号,“四五”普法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召开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代表遵义市参加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寨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其他各项事业协调推进。盘活存量国有土地资产,基本满足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城镇管理有序推进;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建成卫星气象和雷达天气信息接收系统,新增2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较好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乡镇住房公积金业务,7320名干部职工受益;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和第五次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殡葬改革成果得以巩固;地方志续修工作顺利启动并有序推进;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武装工作,全面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审计、监察发挥了较好的监督作用;统计、物价、房管、文化、体育、保密、档案、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严格依法行政,政府形象赢得新提升。认真执行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向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自觉接受并支持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100%。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大力治理商业贿赂,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积极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建立重大决策事前专家咨询、重大事项决策听证等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自治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更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道真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后五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我县是一个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的山区农业县。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结构性矛盾突出,自我发展能力弱;农业生产基础差,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收入水平低;工业企业规模不大,缺少骨干企业支撑,主导地位尚未形成;财源结构单一,后续财源建设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资源、资金等瓶颈制约。

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随着道南、道武、207省道等公路的改造升级,进一步缩短了我县与重庆、遵义等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区位优势日渐显现,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开发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较丰富的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底蕴深厚的仡佬民族民间文化,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进一步改变经济社会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 “六个必须”和“五个统筹”原则,认真落实自治县第六次党代会“12345”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0.47亿元,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0:40: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抓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创造新生活”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发展。按照“基础在粮,重点在烟,后劲在畜,希望在特,出路在加”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确保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以上。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继续巩固烤烟支柱地位,确保年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值过亿元。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按照“抓种畜、扶大户、建小区、强防疫”要求,建强省级优质畜产品基地县,力争到2011年出栏生猪60万头、肉牛6万头、肉羊10万只、家禽300万羽,确保畜牧总产值年均增长9.8%。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建成优质茶园10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5万亩、中药材5万亩、管护经果林5万亩。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力争建成龙头企业3个以上,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

二是加快脱贫步伐。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工程,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化扶贫,拓宽增收门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5万人以上。通过项目带动、易地扶贫搬迁、集团帮扶等扶贫方式,不断加大对贫困村组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力争到2011年完成143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极贫人口减少到0.5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到1万人,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

三是突出科学规划。按照“注重文化、注重特色、注重生态、注重环保”的规划理念,制订好全县农村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农村公共事业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缩短战线、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思路,着力抓好20户以上的村寨建设工作。

四是强化科技兴农。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乡土人才,确保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或外出务工技能。不断增加中小型农机数量,力争农机总动力达15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5万亩。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院校)合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切实做好绿色食品开发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工作,力争无公害产品达3个,绿色食品总数达3个。

五是改善基础条件。按照“基础强化、村居亮化”要求,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造升级村级公路,力争实现组组通公路;着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力争实现农民人均保灌田面积0.5亩;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电话入户率达85%以上、消除移动网络覆盖盲点。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大力实施“一池六改”项目,深入开展农村“五乱”治理活动,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搞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工作,努力营造居家整洁、物放有序、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力争建成沼气池5万口。

六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永续利用”原则,适时开展旅游资源普查,鼓励投资者参与芙蓉江和梅江河流域电站库区、大矸石林、仡佬族民族风情、系列溶洞以及民俗文化村的旅游开发;力争启动五峰公园、红关垭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七是发展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演出“三送”活动;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各类文体活动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扩大农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规范农村办事程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以抓能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工业发展进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引资金、上项目、办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建设,力争到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9.05亿元,年均增长15%。 

一是打造新型工业产业。大力发展水电工业,启动长岩电站建设项目,完成车田、海洋溪、官庄等电站建设工程,力争到2011年电力装机增加到28.75万千瓦;进一步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38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18.5公里、35千伏变电站5座,完成电力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工程,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安全、优质、低耗的电力供应体系;认真做好矿产资源规划,力争启动铝土矿、水泥、煤矿等建设项目。

二是突出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完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批品质优、规模大、效益高的品牌农产品;通过股份合作、嫁接改造等途径,做大做强宏福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引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使各重点产业分别形成1—2个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加工型或市场型龙头企业。

三、以抓道路交通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牢固树立“以规划选项目、以项目争资金”的意识,紧紧抓住各种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按照“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多方努力筹措资金,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发展快捷通道。

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两纵三横五连线”的公路建设规划,完成县内207省道二级公路改造工程,接通境内断头公路和重要出境公路,改造升级村级公路,加快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力争实现组组通公路和基础条件好的村通油路目标,启动南川至道真到黎平(道真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建成13个乡镇汽车站(点),初步形成便捷通畅的现代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养护体制,逐年加大养护经费投入,巩固公路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公路建设效益。

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大沙河水库建设项目;完成粮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抓好以沙坝水库为主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水窖—堰渠”配套的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建成安全可靠的水利设施体系。进一步加强城乡供水能力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部分城镇缺水问题。

三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经营城市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加大规划编制力度,严格规划执法,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注重提质扩容,强化功能配套,强力推进县城老城区改造,完善新区开发。实施县城区防洪续建、环城路、自来水管网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建筑行业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大力整治违法违规建筑行为,确保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到2011年城镇化率提高到35%。

四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道真”和“农经网村村通”工程建设,提高电话、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推进邮政服务电子化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完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建成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体系。

四、以抓体制革新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注重制度建设,着力体制创新,消除体制性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形成更具活力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是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全县教育协调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有序、合理流转土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居民用水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用水制度。巩固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二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造,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资本运营,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资产活力。

三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科学设置村(居),方便群众办事和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深化财政金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继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充分调动生财、聚财积极性;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快实施“金财工程”,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推动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扩大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

五是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巩固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全面贯彻《公务员法》,稳步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

五、以抓优质服务为重点,加快招商富县进程

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优化环境,力争到2011年引资总额突破7.4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一是全力整治投资环境。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形成招商、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投资者驻县发展。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招商引资机制,努力形成招商合力。加强招商工作队伍建设,选配一支懂市场、懂专业的专门队伍从事招商工作。发挥道真在外知名人士的桥梁作用,开辟招商引资新渠道,拓宽招商引资信息,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三是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围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资源突出农业招商,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围绕水能、矿产等优势资源突出工业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围绕城镇道路、供水等公共资源突出基础设施招商,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围绕生态、民俗等原始资源突出旅游招商,努力促成旅游资源整体开发。

六、以抓创业引导为重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培育创业队伍,拓宽创业渠道。引导群众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保护群众创业积极性。积极发动全民发展投入小、用地少、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围绕产业集聚投资创业,依托人力资源优势,把小生产、小加工引入城镇居民和农户家庭。实施“引凤还巢”工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努力形成创业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的良好局面。围绕三产多方创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信息咨询、文化娱乐、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

二是强化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措施。实行“非禁即可”制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业;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主为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七、以抓社会保障为重点,加快建设和谐道真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道真”建设。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15所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全面投入使用。完成道真中学和曙光学校扩建任务,修建县城第三小学、特殊学校、第三初中。全面实现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水平。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力争学前3年、学前1年受教育率分别达55%和8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保到2011年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高招生比例达1∶1。加快发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科技投入,构建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认真开展科技培训,积极引进推广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劳动者掌握和运用先进科技知识的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二是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强化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三大支撑,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逐步优化人口结构,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是加强卫生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全面实施农村卫生建设项目,新、改(扩)建12个乡镇卫生院、49个中心村卫生室,力争5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加强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力争实现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强化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四是落实保障政策,健全社保体系。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镇低保工作,稳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力争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保险覆盖率均提高到95%,工伤保险覆盖率提高到70%;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五保、特困救助等制度,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城镇失地农民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努力增加社保投入,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健全社保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各类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基金安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切实加强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努力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改(扩)建14个乡镇敬老院,力争建成社会福利大楼、老年公寓和残疾人康复中心。

五是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保护好现有生态资源,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工程,抓好公路沿线和江河沿岸绿化工作,加强县城区和小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9%以上;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认真做好环境污染普查工作,建立健全污染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坚决防止先污染、后治理,严格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县城区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加快排污管网、垃圾集中处理等环卫设基础施建设;切实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是注重精神文明,丰富群众生活。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实施科普进村工程,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七是健全监管体制,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惩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铲除黑恶势力,严厉打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全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高度重视司法和信访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及社会动员机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努力建设“平安道真”。

八是协调推进其他各项事业发展。做好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抢救、挖掘、整理、利用和申报工作;实施仡佬民族风情档案抢救项目,加大《自治条例》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基层政权及社区建设,加快殡葬一体化建设进程。修订《自治县城镇管理条例》,依法推进城镇管理。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全面完成地方志续修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工作,继续做好统计、气象、工商、质监、物价、房管、保密等其他各项工作。

八、以抓建章立制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廉洁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五种能力。

一是强化素质,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切实加强理论、业务、技能学习和培训,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和改善知识结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努力造就一支理论素质高、政策水平强、业务技能精的政府公职人员队伍。加强宏观调控,搞好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预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掌握工作主动权,增强运用市场手段推进工作的能力。

二是求真务实,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坚持目标管理,不断完善督查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的行为,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统筹协调,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是规范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社会团体意见,虚心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逐步完善决策听证、社会公示、专家咨询、公民旁听等制度,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五是廉洁行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廉洁行政,充分发挥审计、监察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

20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2.12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65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50万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8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851元,增长7%;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内,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4.4万人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以自治县20周年县庆为契机,以构建“和谐道真”为目标,从以下八个方面着力抓好2007年的工作:

一、抓增收,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总产值8.3亿元,增长5%。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完成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确保烤烟种植面积10万亩、收购级内烟20万担、担均价500元以上。突出实施科技兴牧工程,强化动物疫病防治,推广外二元母猪4000头,发展标准化稻田养鱼6000亩,新增养殖小区28个、养殖大户7500户,生猪存出栏分别为41万头、40万头,新增优质牧草2万亩,确保实现畜牧总产值4亿元、增长 6.4%。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新增优质茶园、中药材面积各1.5万亩,建设薯类种植基地6万亩;以玉溪、上坝、大矸、阳溪为重点,落实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继续整顿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资经营备案审查制度,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哄抬物价等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二是抓好示范新村建设。重点加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方面建设。改(扩)建通村公路12条102公里,实施沙坝水库及小型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烟叶生产基本烟田建设及0.9万亩土地整治项目,新建沼气池5000口。多方筹措资金,创建3个新农村示范点,重点抓好棕坪乡苍蒲溪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切实做好农村建房规划和设计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民族特色住居设计图,逐渐改变“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的状况。

三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20个“整村推进”项目,抓好党建扶贫和社会帮扶工作,实施好市委对棕坪乡的集团帮扶工程,加快推进二类重点扶持村的脱贫工作。有序转移劳动力1500人以上;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000万元以上;争取1—2个重点信贷扶贫项目,扶持     2—3个龙头企业。加强农技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产业技术核心带头人,发展2000户科技示范户。新增农机户300户,培训农机人员1600人(次),农机总动力达13.5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10万亩。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工作。    

二、抓项目,促投资,着力构筑发展新平台

完成2006年通乡油路项目建设扫尾工作,继续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力争3个以上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新增10个以上村民组通公路,完成2个以上乡镇汽车站点建设;开工建设207省道(道真段)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南川至道真到黎平(道真段)二级公路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运输市场整治力度,规范全县营运市场。开工建设官庄、车田电站,启动海洋溪电站建设项目,促成在建小水电站尽快竣工投产。努力促成长岩电站建设工程立项审批。在玉溪、忠信、阳溪等乡镇各建1座35千伏变电站,改造城乡电网443公里。完成尹珍大道二号支路建设工程;启动新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启动县城区供水管网扩建工程,推进县城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供电网络、自来水供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建设工程;完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巩固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强非煤矿山管理。

三、抓引导,促调整,加快工业经济增量提质

积极推行专业化和市场化招商,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和质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实现合同引资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    2亿元以上,资金到位率达25%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改扩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原料和资金问题,确保实现满负荷生产。加快民营企业市场化改造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工业总产值3.39亿元,增长15%。

四、抓总量,促质量,扎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切实巩固现有财源,着力培育后续财源,努力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引进外资参与财源项目建设,开辟财政增收新亮点。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促进财政税收稳定增长。按照“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原则,合理安排支出,努力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严格部门预算,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清理和核实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支持金融系统做好改革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抓基础,促培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以民族旅游产业为重点,推进生态、休闲等旅游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广泛开展绿化造林,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切实抓好水土保持、河道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和采矿管理等工作,大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推进民俗村、仡佬文化开发,大力繁荣生态、民俗等文化,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丰富生态旅游内涵,培育旅游新亮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好旅游信息发布平台。

六、抓统筹,促协调,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力争完成道真中学扩建项目——县民族高中一期工程和县职教中心教学楼建设任务,启动县城第三小学和特殊学校建设。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确保通过上级“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争取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50%,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8%和90%以上,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55%以上。围绕巩固低生育水平目标,强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政策,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配套完善县医院传染病房医疗设施;强化公共卫生监管,重点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加强村级防保网络建设,提高规划免疫接种率。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启动乡镇文化站建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天宫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100座;启动乡镇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确保全县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县乡视频会议系统。进一步做好重大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增强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做好公务员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继续做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七、抓治理,促稳定,着力创建平安和谐道真

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150人,引导帮助31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救助覆盖面。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大力宣传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有序信访,努力建设“法治道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道真”和模范“无毒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抓庆典,促招商,全力提升道真新形象

按照“迎县庆、树形象、招客商、展新貌”的总体部署,坚持 “热烈、节俭、务实、安全”原则,围绕“一张光碟、一尊雕塑、一本宣传册、一本道真文化书籍、一台民族歌舞、一组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等“六个一”要求,扎实开展自治县20周年县庆宣传活动;围绕“环境美化、秩序井然、设施齐备”,着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城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确保把县庆活动办成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开放开发、展示道真形象的盛会。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谋求历史新跨越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五年。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的新道真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自治县 政府工作报告 道真自治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