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梁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一、“十一五”及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河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梁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是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一)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38.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9.5亿元,年均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1.8:19.4 :48.8调整为30:31:39。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49亿元,比“十五” 期间增加2.49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2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24.8亿元,增长4倍,年均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五”期间增加4561元,增长58.2%,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期间增加1365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6%。
(二)“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甘蔗、茶叶、畜牧等优势产业。2010年粮食产量实现5.3万吨,比上年增长6.6%,比“十五”末增长27.9%;甘蔗种植面积6.33万亩,产量28万吨,实现产值78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5.2万亩,干茶产量1725吨,产值4320万元;实现畜牧业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比“十五”末增长87.1%。以白花油茶为主的生物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烟草、冬马铃薯、食用菌、石斛、蚕桑、竹子、核桃、蕃麻、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较好。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十一五”期间,共兑现各项惠农补贴资金6868万元;争取扶贫开发资金 13374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238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40个、“一事一议”项目256个,完成易地搬迁312户、1448人,实施扶贫安居工程1894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590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295万元;减少贫困人口2.75万人。同时,其他涉农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不断进步。
(三)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 16.25亿元,建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理顺了糖厂、锡矿、药厂的债务关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奥环水泥、万鑫硅业、弄另电站和葫芦口电站等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曩宋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进一步实施,云锡尾矿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引进了中亚硅业6台12500KVA硅冶炼生产线,工业园区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为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制糖、锡采选、水电、硅冶炼等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比“十五”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8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61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5%,比“十五”末增长2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1%,比“十五”末增长20.6%。
(四)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历史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引资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53779万元,是“十五”期间的20.4倍。腾陇和潞梁二级公路快速推进,通乡油路和农村公路改造取得新进展,新建或改造各类公路509公里,城乡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城镇功能明显提升。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4.5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5.19 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5倍。实施了勐底文化广场、垃圾处理场、政务服务中心、供水管网改造、龙窝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怡心花园、南甸园、振兴商贸城等房地产开发快速推进,好人家时代商城、五星级酒店、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县城供排水、供电、通信网络、城市监控和交通指挥系统等市政功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实施了芒东、平山、勐养、曩宋等乡(镇)中低产田地改造2.69万亩,新增耕地186亩,已建成高稳产农田6万亩;完成了油竹坝水库除险加固和从岗水库一期工程建设,新增蓄水能力168万立方米;建设“五小水利”工程64件,改善灌溉面积8600多亩,解决了5.7万人饮水困难。水电开发成绩喜人。“十一五”期间,全县水电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4.64亿元,装机容量由0.5万千瓦增加到16万千瓦;规划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架设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75公里。
(五)服务业取得新进展,消费需求日益扩张
商贸流通日趋繁荣。深入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建设农资经营网点52个,发展“两社一会”99个,城乡市场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销售额9293万元,兑付财政补贴资金1027万元。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编制完成了《梁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五个一”工程建设逐步推进,成功举办了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南甸宣抚司署4A级旅游景点文化内涵不断充实。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8%。金融服务效能提升。“十一五”期间,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度增加。2010年末,各项存款达到1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19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67%和120%。“十一五”期间,全县各项存款净增9.96亿元,贷款净增5.56亿元。积极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筹措城市建设资金8000余万元。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改制、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入分配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确权到户率达98.4%。建立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新一轮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教育、文化、卫生、水利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了浙江大华集团、浙江中亚公司、云南康丰集团、世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到梁河投资兴业。五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签约项目资金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外经贸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实现贸易总额9.7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96%。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排除危房6.69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善校舍10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五年累计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2524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83745套,发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2671万元。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和省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高中在校学生1607人,比“十五”末增加544人;幼儿、成人、职业等各类教育持续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批实用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5%。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县医院医技大楼、县妇幼保健院、8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55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成功引进了首家私立医院—梁河县宏康医院,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6%。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1.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文体广电事业同步推进。建设乡(镇)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31个;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1.1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稳步发展,县城数字电视工程不断实施,电视节目收视质量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得到较大提高。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医疗等五项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由“十五”末的25864人增加到30183人。纳入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32718人,年发放救助金增加到2656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334万元,救助9568人次;为88312人次农村困难群众代缴了新农合个人筹资;县城中心敬老院和儿童救助指导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城市规划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征收保障金2683万元。完成廉租住房建设140套,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及危房改造5321户。以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完成造林15.9万亩,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24万亩,省级公益林建设8.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2%;森林防火和涉林案件查处工作全面加强,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完成了《梁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环境监测和监察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了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同时,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县志续修工作扎实开展,人事、食药监、科协、气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档案、老龄委、侨务、保密、外事、接待、关工委、驻昆办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驻梁部队、工商、保险、烟草专卖、质监、移动、联通、邮政、电信等单位为梁河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民主法制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705件、政协委员提案331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积极稳妥地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五五”普法顺利结束,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五年来行政审批事项由352项精简到92项,政务服务中心组建运行,有效改善了服务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开展 “平安梁河”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隐患整治效果明显,事故总量全面下降。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宗教活动依法开展。国防教育、人防、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双拥共建”活动开创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亮点纷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着力调结构,抓项目,促发展,保民生,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比上年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财政总收入12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比上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461元,比上年增长22.1%。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十一五”时期的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成就振奋人心。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梁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驻梁解放军及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二是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小,缺乏骨干企业,尤其是缺乏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四是项目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影响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推进速度。五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宽。六是政府职能转变与科学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以赴,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梁河大发展、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二五”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旅活县、生态固县”的发展思路,按照“紧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机遇,强化基础、攻坚克难、依托芒市、借势腾冲、培育节点、打造特色”的工作要求,立足“干”、突出“好”、坚持“快”、跨越“跑”,努力取得“四个重大突破”,即:基础设施建设要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要取得重大突破,扶贫攻坚要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合作要取得重大突破。
《梁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草案)》,已提交本次大会审查。今后五年,县人民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 %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 %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30:31:39 调整为25:34:41 。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 %以上。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大于4%,人均受教育年限达7.5年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7‰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万元GDP能耗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6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 %。城镇化率达37 %。
三、2011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根据县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达到12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以上,达到33600万元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9%以上,达到39590万元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3%以上,达到46810万元以上。
——工业总产值增长14.6%以上,达到67500万元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7.4%以上,达到61500万元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14484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7781万元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达到126050万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以上,达到36000万元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13631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283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为确保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战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强项目引进。围绕“十二五”规划,紧紧抓住各方面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精心谋划一批事关产业发展、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抓好项目的向上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盘子。坚持内资与外资、数量与质量并重,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努力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障腾陇和潞梁二级公路、勐养通乡油路等重点项目建设,配合做好芒市至猴桥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县医院门诊大楼等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中亚硅业、曩宋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等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推进责任制,明确时间进度、投资进度和工程进度,加大效能监察力度,确保意向性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努力解决项目“瓶颈”。综合运用向上争取、自己苦干、企业垫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方式,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积极做好土地存量盘活和占补平衡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土地需求。
(二)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壮大工业规模,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加强对制糖、锡采选、制药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联系帮扶工作,积极配合相关企业解决好债务问题,切实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硅业生产,全力保障中亚硅业年内建成投产2台硅冶炼生产线;稳步发展建材产业,努力扩大奥环水泥生产能力;推进水电开发,抓好110KV配电设施建设,促进电站和电网建设协调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结合中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和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工业人才培养。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招商、增资扩股、财政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技改资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壮大企业规模,走品牌发展之路。着力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加强规划指导,加快培育民营企业;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改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同时,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万亩,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产量达5.3万吨以上;切实抓好“吨糖田”和“高优蔗园”项目建设,力争甘蔗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产量33万吨;积极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实施低产茶园改造3500亩。加快推进以白花油茶为主的生物特色产业发展,新种植白花油茶2万亩。抓好烟草、蚕桑、油料、蔬菜及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新建生猪、奶水牛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9户;实现肉蛋奶总量8400吨以上,畜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建立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着力培养农民创业带头人,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加强信息服务,确保农民增收。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力争完成投资8800万元,其中: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100件,投资500万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九个片区,投资4400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3万人,投资650万元;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投资1200万元;勐养镇农业综合开发和九保阿昌族乡勐宋村土地整理项目,分别投资1460万元、640万元。抓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及无电户通电工程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广农村再生能源。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积极实施良种、植保、测土配方、地膜覆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切实做好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继续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农用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实施整县推进和整乡推进,力争实施整村推进60个、边远少数民族贫困自然村40个、新农村建设20个、易地搬迁1000人、扶贫安居工程100户,认真抓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扶贫贴息贷款等工作,力争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700万元,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劳务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力度,力争完成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4500人、输出转移2600人。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推进“城市大变样、经济大发展、品位大提升、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高”为总要求,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及供水、排污、绿化等各类专项规划和集镇规划的编制,强化县城和乡镇规划管理,全力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和城镇经营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力争全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4.8亿元。重点抓好怡心花园和南甸园二期工程、好人家时代商城、人防指挥所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梁河世博城工程建设,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公共绿化、亮化工程,加快县城周边生态综合治理、芒弄大桥景观工程建设,做好县城大盈江两岸的规划和开发,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管理运行体制,努力把遮岛打造成旅游节点小镇,把勐养、芒东打造成精品小镇,把九保、曩宋打造成民族特色小镇。加强城区管理。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等多种手段,努力营造“人人支持城市建设、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把城市作为最大的资本来运营,充分发挥土地收储中心的职能,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严格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加大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力度,广泛吸纳民资;充分发挥建梁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全力推动市政工程建设。
(五)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增加政府可用财力。按照“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社保、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民生投入。大力推进部门预算,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金融机构要突出信贷工作重点,用足用活政策,加强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扩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规模。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金融部门的支持,搞好服务,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消费需求,推动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抓好好人家时代商城、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工程,力争签约建材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等项目。继续实施“乡村流通工程”,扩大连锁经营和配送服务范围,建成标准化连锁超市2个,农村便民店12个。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业。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线,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年建设房地产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梁河历史文化资源,推进“葫芦丝之乡”旅游品牌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扶持和培育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企业。积极融入滇西旅游经济圈,大力推介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办好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做好科技推广应用。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全年培训人数达3万人次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收缩校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建立教育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校舍1.4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生助学政策,严格执行教职工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激励效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规范私立幼儿园办学行为;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着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动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96%以上。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惠民政策,狠抓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继续抓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文艺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积极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50人。不断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积极争取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强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和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慈善助孤、阳光助学、希望工程等行动;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城镇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不断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同时,要切实做好红十字会、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保密、接待、档案、外事、侨务等工作。
(八)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注重土地资源综合管理,启动实施《梁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厉治理非法用地行为,科学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准入条件,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资源的行为,防止过度开发和私挖滥采。全力做好梁河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促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七彩云南”行动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中低产林改造、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项目治理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九)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化平安建设,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启动实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不断完善县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机构建设,推进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把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防震、防洪、消防等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应急处理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行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监测监控和打非治违工作力度,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资源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重视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加强国防、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优扶安置和“双拥”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廉洁诚信政府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大法制宣传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促进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县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力度。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
(二)强化责任意识,坚持高效施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部门责任,加强部门协作,杜绝推诿扯皮,防止矛盾上交,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落地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三)强化服务意识,坚持阳光为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公告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着力构建统一、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使招投标等各类交易活动“统一进场交易、统一进行管理、统一接受监督”。
(四)强化清廉意识,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成就令人鼓舞,目标任务催人奋进,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不待我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梁河县 政府工作报告 梁河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