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一、攻坚克难,2008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渭滨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2008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经受住了冰雪地震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88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区域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城区第五位。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成长,工业发展步入了结构优化、提速增效的快车道。姜谭科技工业园基础配套更加完善,二期投资过亿元的合力叉车、凌云蓄电池等6户企业投产,三期项目储备充足,石鼓工业园效益不断提升,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增长66%。5户百亿大企业建设全面提速,投资44亿元的宝钛工业园建设进度加快,投资19.6亿元的石油机械工业园、投资17亿元的石油钢管工业园、投资20亿元的秦川工业园征地拆迁抓紧实施,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增长36%。制定出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加大非公企业扶持力度,非公经济总量全市第一,被市上评为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区。
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坚持大幅度改善基础、特色化培育产业,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强力推进后山区开发,累计投入4500万元,新修通组公路117公里、通达工程32公里,建成人饮工程11处,新修改造灌溉设施3处,新增灌溉面积1500余亩,完成移民搬迁40户。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新发展干鲜杂果6040亩、精细菜6000亩,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个,一村一品特色村达到30个,八鱼樱桃、燃灯寺蔬菜成为全市知名农业品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建成五星级村6个、四星级村7个,完成农村绿化1450亩,农村改厕2000户,建成省级卫生镇3个,率先实现了市级卫生乡镇全覆盖。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坚持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商贸改造进展顺利,经一路商业步行街改造一期竣工,名汇商城建成投用,国际万象、嘉隆国际等8个项目如期封顶,完成投资9.8亿元,新增商贸设施27.6万平方米,桥北地区“三横四纵”黄金商圈档次提升。启动实施4个市场升级改造,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商贸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15%。石鼓山公园建设步伐加快,炎帝陵广场、大散关景区重建完工,完成旅游项目投资82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
项目招商成效显著。坚持选商引资、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成果喜人,全年引进各类项目54个,完成合同引资61.9亿元,增长36%,到位资金31.9亿元,增长92%,实际利用外资700万美元。坚持项目抓大、服务抓优、进度抓快,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超前编制项目162个,计划投资211.6亿元,抢抓民生八大工程政策机遇,编制项目138个,计划投资2.1亿元;20个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 76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66个民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均超额完成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47.6%。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坚持以各项创建强基础,以旧城改造提品位,城市建设朝着“两个最佳”的目标大步迈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通过验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全面启动。投入1200万元,改造城区小道路16条。启动旧城改造项目33个,建成投用4个,主体完工15个,完成投资13亿元。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了晁峪乡集镇规划和80个村庄建设规划。投入1120万元,开工建设坡地公园8个,建成街头绿地10个,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市容环境综合评比全市第一。数字化城管终端运行良好,办理各类城管案件1800余件。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数据整理,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坚持公共财政多予少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累计发放农业综合补贴615万元,良种和农机具补贴14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356万元,计生奖励扶助90万元。各项社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2%。全年为1.6万人发放城乡低保补助2100万元,为136人发放大病医疗救助105万元,为9100名学生发放助学帮困资金71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853个,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万人。姜炎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中心敬老院启动建设,4000多名城市“三无”孤寡老人享受照护服务,城乡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
救灾重建首战告捷。“5.12”地震发生后,区政府与全区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有序组织群众疏散,妥善安置群众生活,及时发放救灾款物732万元,夺取了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坚持灾后重建早启动、快落实,编制重建项目322个,总投资2.6亿元,首批62个重建项目顺利实施,1239户农村民房重建基本结束,4个中小学重建项目顺利实施,7个乡镇卫生院活动板房安装投用,3个地质滑坡点治理完毕,温泉水库修复加固通过验收,累计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投资1.1亿元。
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坚持创品牌、争一流,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全市领先。实施科技创新项目35项,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终期验收。区职教中心建成投用,姜谭联中、相家庄中学教学楼加紧施工, 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按期建成,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中高考成绩继续名列全市前茅,教育强区创建高分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深入推进,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服务点12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5处。人口和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创建全省计生优质服务示范站、全省计生信息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安全生产监管、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大,10个村、10个社区、20个单位、4条城市道路技防设施顺利完工,桥北地区技防智能监控中心建成投用,社会治安群众知晓率、满意率位居全省城区前列,顺利通过省级平安区验收。审计、统计、人防、气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实行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制,政府决策更趋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8%。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加强诚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9100平方米的区市民中心启动建设,强化政务大厅职能,服务平台更趋完善。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强化效能监察,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政府执行力、落实力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 也是大事多、难事多、充满艰辛、充满奋斗的拼搏之年。一年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巨大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精诚团结、勇往直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势头强劲。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倾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和有力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政法干警和驻区部队官兵,向驻区单位干部职工,向在我区投资创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宝鸡大城市建设加速扩张的影响,我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优化整合配置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再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逐步显现,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加之我区工业园区发展平台还不完善,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应对危机、加快发展、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压力增大。三是旧城改造推进难度大,第三产业规模优势仍不明显,后山区综合开发仍需加强,农民增收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四是由改革攻坚、利益分配、安全事故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保障、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积极面对,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二、审时度势,科学确定2009年目标任务
2009年,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困境中寻求新发展的关键之年。
纵观国内外形势,挑战前所未有。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全球经济发展将处于一个低迷期和调整期。受此影响,我区经济今年也将步入一个适应期,经济下行风险可能加大,社会消费可能趋紧,财政增收压力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快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挑战蕴藏机遇,压力激发动力。随着国家投入4万亿元扩大内需10项措施逐步到位,涉农政策集中出台,9大工业行业振兴计划、金融支持经济增长9条措施、扶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等政策陆续出台,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宽松,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必然加快,我区加快发展机遇难得、正逢其时。特别是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加紧实施,灾后重建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委、省政府投入1118亿元加快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 “三个率先”,我区未来几年的基础设施投入将会大幅增加,加之我们经过多年集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更趋优越,人心齐、人气旺,加快发展大有希望。
综合分析,2009年,我们面对的困难最多、机遇最大,面临的形势“忧”中有“喜”、“危”中有“机”,只要把困难估计得更足,把工作做得更实,就能把握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各项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西部一流城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三大重点”工作,扩张工业经济规模效益,加快城市改造建设步伐,提升商贸旅游产业档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稳固财政支撑点、把握民生立足点、探求工作突破点,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5%和6‰以内。
实现以上预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点: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把解放思想落实在贯彻政策上,落实在把握区情上,落实在改革创新上,善于抢抓机遇、攻坚突破,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具体问题,用开放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着力破解速度不快、项目不大、环境不优、办法不多、作风不实等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着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各项工作大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要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紧紧围绕“西部一流城区”这个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工业园区建设同产业升级换代结合起来,把旧城改造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把后山区开发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把改善区域硬环境同提升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同确保稳定结合起来,更新发展观念和工作思路,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惠及渭滨百姓。
三要坚持强抓项目不减力。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切实抓好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项目,努力培育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项目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作用,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强化项目工作机制,落实项目工作责任,举区一致抓项目,凝心聚力促项目,在全区形成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良好局面。
四要坚持狠抓落实不松劲。紧扣发展抓落实,工作围绕发展来安排,措施围绕发展来制定,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在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围绕民生抓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上;提高效率抓落实,立说立行,抢前抓早,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节奏、更高的效率,把抓落实的成效体现在一流城区建设上,努力让我们的事业始终朝气蓬勃,让政府的工作始终活力迸发,让渭滨的发展始终生机盎然。
三、奋力突破,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狠抓项目建设,在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
精心谋项目。突出园区发展、旧城改造、基础建设等重点,整合资源,捆绑包装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进一步充实优化项目库,年内至少储备5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紧跟产业政策动向,紧贴扩大内需举措,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对接,力争城乡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等七大类162个项目进入上级规划盘子。
择优引项目。坚持选商引资、招优引强,强化效益意识,以增加税源、带动就业、节能降耗为标准,以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等领域为重点,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发达地区为首选,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高新技术型、税源型和成长型项目。完善项目招商奖惩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重点包装推介30个重大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合同引资40亿元,到位资金20亿元。
全力抓项目。以“项目推进年”为抓手,落实包抓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做到项目决策重点考虑、项目资金重点安排、项目问题重点解决。强化跟踪服务,健全投诉受理机制,坚决纠风治乱,对破坏项目建设的典型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努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加大灾后重建、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建设力度,集中抓好今年80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1亿元。
(二)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工业经济,在工业强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实行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项目 “五优先”,优先保证建设用地,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优先提供金融服务,优先给予财政扶持,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重奖贡献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进宝石机械异地搬迁改造,加快石油钢管工业园、宝钛工业园、秦川工业园建设步伐,倾力培育5户百亿元企业,今年力争宝管、宝钛达百亿,扶持烽火、宝光等20户企业扩能改造、提高效益,向10亿元企业迈进。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开工建设巨福路西段和园区3条南北道路,拓宽改造宝晁公路园区段,全面启动姜谭工业园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强化园区管理服务职能,发挥园区公司化运作优势,加大融资力度,推进土地、基础设施集约利用,提高投入产出比,力争园区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增长50%,把工业园区建成投资环境最好、管理机制最活、发展速度最快、带动效应最强的区域经济发展龙头。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编制全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速壮大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电子电器、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抓好驻区大中型企业产业延伸,加快机械制造、钛材加工等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实施质量兴区、名牌兴企战略,提升企业诚信度,搭建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长效合作,促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提升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
(三)推进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建设镇村工业园。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建设,超前规划,有序开发,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配套产业,建设镇村工业园。完善镇村工业园发展扶持措施,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机制,探索厂房租赁、合作经营等新型运作方式,提升现有镇村工业园质量效益,力争每镇打造1个示范工业园,全区镇村工业园总产值突破20亿元,增速达到30%。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具有城郊特点的菜果畜产业,着力打造万亩设施蔬菜、万亩优质果品、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年内建成3000亩优质樱桃、4000亩优质葡萄精品示范园,新发展猕猴桃、水蜜桃等鲜杂果1000亩,核桃、花椒等干杂果3000亩。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实施一批高水平设施农业,培育特色,打响品牌,力争全年新增无公害蔬菜1000亩。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重点专业市场,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失地农民紧跟城市化步伐,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休闲等服务业,拓展农村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行业,推动农产品超市经营、专卖直销,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以星级管理为抓手,抓好解甲滩、冯家塬等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促进观光农业快速发展。整合区职教中心、乡镇农技校、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优势资源,组织好人人技能培训工程,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每乡镇建设1-2个特色明显、服务配套的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力争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
(四)整合优势资源,做活商贸旅游,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商贸服务功能。坚持改造与开发并重,巩固提升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突出抓好宝商集团扩建、经一路文卫大院开发等19个商住改造项目,加快嘉隆国际等9个续建项目,推进天同国际、万合公司等重点商贸项目,新增商贸设施20万平方米。完善经一路商业步行街管理机制,打造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精品商业街区。支持骨干商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巩固桥南、马营、姜谭3个商贸副中心地位,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进一步繁荣城乡商贸市场。
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大商贸、大物流定位,依托高速铁路客运南站建设,打造马营现代商贸物流园,依托连霍高速陕西西服务区建设,做好城西物流园规划建设。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繁荣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扩大住房、汽车、文化、休闲消费,规范发展物业管理,加快推进家电下乡,激活群众购买能力,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推进旅游开发建设。有机整合旅游、生态、文化资源,打基础、树形象,逐步提升以姜炎文化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品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方位引资,多元化投资,加紧编制云台山、炎帝陵建设规划,推进炎帝陵、大散关、天台山和银洞峡景区开发,加快石鼓山公园建设步伐。全力办好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鸡峰山旅游登山节、古大散关文化节、银洞峡生态旅游节,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渭滨旅游知名度,年内完成旅游项目投资5000万元,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4亿元。
(五)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管理机制,在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三个不变”原则,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支持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镇村债务化解力度,综合采取各项措施,逐步消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完善“镇财镇用区监管”、“村财村用镇监管”机制,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促进林业良性发展。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今年新建五星级村5个,四星级村9个。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业绩考评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现行农业、非农业户口类别,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启动实施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机制,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晁峪乡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步伐,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提升基层政府为民服务能力。
深化企业管理改革。继续推进区属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完成城区生产资料公司等企业深化改革任务。推行重点非公企业专项扶持和包抓服务机制,落实非公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鼓励企业融资贷款、扩大规模、产业升级、股份改造。发挥科技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杠杆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水平,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加快基础建设,改善环境面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打响后山区基础建设攻坚战,全面启动通组道路建设工程,力争两年内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超前编制全区水利发展规划,突出水源地保护、水库整修、干支渠修复和人饮工程建设,年内重点完成凉泉等4个村供水设施重建任务,抓好鸡峰山水库、正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东风渠等3个灌区挖潜改造,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启动实施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陈家堡等4个重点村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着眼两个最佳,推进城市开发,打造功能完善、管理一流的中心城区,投资人居两相宜的魅力城区。年内新启动旧城改造项目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加快川陕路片区等4个棚户区改造,实施改造面积8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7.5亿元。配合市上抓好秦岭3号地开发,加快城市南移,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规范社区活动,年内建成区市民中心,力争55个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全力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
加强城乡生态建设。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完善南山绿化企地共建模式,建设温泉等7个坡地公园,完成南山台塬坡面绿化5000亩;推进大树进社区,绿化入庭院,新建精品绿化道路、精品绿化社区、精品绿地各10个。启动市区南大门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抓好渭河近堤绿化工程及15条支流综合治理,深化清姜河水源地保护,推广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一举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深入开展卫生镇村、生态家园创建,推行“村保洁、镇清运、区监管、市处理”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改厕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建成省级卫生镇1个、卫生村2个,生态家园25个,让绿色成为展示城区形象的鲜明符号。
(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返乡农民工和城镇无业人员就业预警机制,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做好城乡低保和城镇居民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扩面提标工作,提高新合疗报销比例,基本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廉租房保障“三个全覆盖”。建立以区中心敬老院、姜炎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投入1600万元,对1.1万名学生开展就学帮困资助,投入230万元,对700多名困难群众开展大病救助和其它临时救助,让更多群众享受更多实惠。
突出发展社会事业。贯彻《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举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建立覆盖城乡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抓好11个镇街中心文化站、2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力争农村社区周周有活动、乡镇街道月月有演出,全力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区中医医院、妇保站异地建设,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统计、审计、物价、粮食、人防、气象、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责任追究,控制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上访秩序,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强化源头治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努力减少群体访和越级访,全面落实“一控四降”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巩固省级平安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八)坚持执政为民,加强自身建设,在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增强发展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牢记发展责任,坚持以科学眼光谋发展,以全新思路抓发展,以扎实工作促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抓得准,任务落得实。严格行政问责,做到有职必有责、有位必有责、有岗必有责。完善绩效考核,用绩效检验发展成果、引领发展方向,激励政府全体人员在西部一流城区建设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增强法制意识,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五五”普法,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对政府采购等重大事项实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促进政府全体人员廉洁从政,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让人民满意。
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重、富民为先,切实把执政为民理念体现到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民生工程、基础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开源节流,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减少发文和会议,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力求决策更能体现群众心声,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郑重承诺,年内继续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
1、投入1300万元,新修改造滨河花园西巷、康复路等15条城区小道路,优化城市居民出行环境。
2、投入2400万元,建成卒落等30个自然村组80公里水泥路,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
3、投入310万元,解决下甘沟等10个村5500人饮水困难;投入116万元,完成张家岭等5个村65户扶贫搬迁,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
4、投入1700万元,建设八鱼初级中学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投入600万元,建设淡家村小学教学综合楼,满足八鱼地区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5、投入100万元,为渭工路等5个社区配备健身器材,为50个后山区自然村组配备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丰富城乡群众文体生活。
6、投入640万元,建成8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住院楼),缓解农村群众就医难。
7、投入590万元,完成清姜路等26个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工程,改善社区服务居民的条件。
8、开发公益性岗位1100个,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缓解城乡就业压力。
9、投入300万元,建设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农村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
10、投入100万元,建成桥南地区技防监控中心,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发展的形势不容松懈,发展的机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图强,推动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继续沿着平稳较快的道路奋勇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 渭滨区 渭滨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