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办2011年度工作的总结2011年,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办的关心指导下,杭州市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全市“三农”工作“决策参谋部”、“政策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总结】杭州市农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杭州市农办2011年度工作的总结
2011年,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办的关心指导下,杭州市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全市“三农”工作“决策参谋部”、“政策咨询部”、“综合协调部”和“群众工作部”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民生为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工作内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和城乡区域统筹工作都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预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能达到357.63亿元,同比增长13.1%以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能达到15245元,同比增长1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8年实现稳定增长,农民收入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1年,我办获得全省农办系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村庄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8项表彰奖励和15项市级荣誉。已连续16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突出区县协作,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从2010年8月市委扩大会议决定,我市成立城乡区域统筹委员会之后,农办从组织架构的搭建、区县协作各种关系的协调等方面承担了统筹委办公室大量的日常工作,尤其是2011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在原有成立市统筹委和统筹办的基础上,根据“六个一体化”目标相继建立了区县协作、产业发展、中心镇、中心村、土地综合整治、“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等七个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区县(市)按照市里要求,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推进机构。全市一个规范、有序、常态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二是政策配套到位。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17号文件)以后,七个重点工作组细化和出台了41个配套的政策性文件,涵盖了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三是资金支持到位。2011年,市本级进一步突破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加大对五县(市)投入力度,在原有支农资金和“联乡结村”帮扶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专项资金、区县(市)协作资金、“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专项资金和农村公益金,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市区两级新增扶持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预算内支农资金总额达到180.37亿元。四是体制创新到位。区县(市)协作机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后继乏力问题所作的一项机制创新。由8城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市钱江新城管委会11家单位,以“两区(管委会)对一县(市)”的方式,按照地域相邻或产业相近的原则,围绕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乡镇结对、干部挂职、环境共保等方面内容,与五县(市)建立5个对口联系、抱团发展的协作组。每个协作组的相关城区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含镇街资金)支持协作县(市)项目建设。同时,每个协作组要共建2个产业集聚平台,5年内对口转移产业投资项目20亿元以上。区县市协作的推出,是我市在继续实施“联乡结村”帮扶工程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项创新性、可持续工程,并由原来的单向帮扶变为现在的互惠协作,而且在实施范围上,也由原来的乡镇和村层面,拓展到区县市这个层面,范围更大、内容更宽、受惠面更广。2011年,全市区县(市)协作到位资金3.043亿元,确定由协作资金参与建设的项目195个,总投资153.27亿元。经过一年的实践,5个协作组不断深化协作内容,推动城区产业、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向五县(市)流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产业协作、镇街结对、党建协作、干部交流、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县(市)协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并荣获了“2011年度浙江省十大民生工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等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市农业进一步提升
2011年,我市在稳粮保供给,传统农业不断升级的同时,我们农办非常注重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大力培育新的业态。一是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品质不断提升。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市乡村观光旅游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通过风情小镇、特色村、农业综合园区建设等平台,注重从经营农业到经营村庄的转换。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品位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已达450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今年,创建省级特色乡镇2个,农家乐特色村19个,省级星级经营户(点)11个,全年共接待游客1955万人次,经营收入18亿元。二是农产品展销和农业节庆活动深入开展。农产品展会健康发展,今年,精心组织筹办了“2011年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第四届中国杭州竹笋节”、“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俄罗斯国际食品博览会”等13次境内外农业会展和推介活动,农业会展参与人数20万人次,现场销售1.9亿元、协议金额达到10.3亿元。按照“县县有节、月月有节”的要求,市县联动、共同举办了建德“新安江草莓节”、西湖“龙井茶开茶节”、临安“山核桃节”等8个农事节庆活动,不仅有力拉动了农产品销售,而且有效推动市民休闲旅游。我市的西湖龙井茶开茶节、塘西枇杷节被评为“全省十大最具影响力节庆活动”。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新培育命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9家,累计已达487家,总资产793.4亿元,带动农户82万户,连接市内外基地536万亩。新培育成长型农业企业65家,累计已达130家。全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454家,联系带动非成员农户37.2万户。全市培育农信担保机构已达15家,注册资金7.67亿元,担保总额达38.6亿元,其中对农担保额达26.6亿元。四是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以“数字兴农”工程为平台,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全市已培育农技推广专家及农技实用人才近2000人。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实现乡镇和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全市通过农民信箱共发布信息12170条。发送“每日一助”信息1457条,接到反馈信息13300次,达成农产品交易和意向2800多万元。深入实施以西湖龙井茶为主体的茶产业“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西湖龙井茶群体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观
一是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是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的主要抓手。我们在原有的重点整治村、省待整治村、整乡(镇)推进、特色示范村创建工作载体的基础上,围绕“五美”和“五有”要求,把精品村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创建市级“风情小镇”13个;投入4.47亿元,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63个。同时,按照串点成线、以点带面要求,全市启动20条左右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努力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彰显了杭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特色。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首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和首个“浙江生态日”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二是中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0个中心村有183个村规划设计初步完成,178个村完成了规划评审和批复,共申报项目1196个,总投入为18.75亿元。目前已开工980个,已完工项目584个;累计投入10.4亿元。三是“风情小镇”创建活动全面加速。全市13个“风情小镇”,已累计投入29亿元,已开工项目179个、完工177个,大部分已精彩亮相。四是“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三江两岸”(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是杭州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节点,编制完成了“三江两岸”交通发展、旅游发展、绿道建设、林业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和堤防达标与河道整治规划。沿线确定了28项整治建设内容。从规划到实施,各项工程正在顺利推进。五是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农村能源 “双十万”工程建设。今年全市建成了10个杭州市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综合示范乡镇项目,以乡镇为单位,整乡镇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规模效应。
四、突出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联乡结村”活动不断深化。2011年启动了新一轮“联乡结村”活动。全市市县两级动员了2055家企业、600个部门单位和59所学校参与结对帮扶活动,共结对1983个村,村结对率达到90%以上。实施帮扶项目1981个,项目总投资18.01亿元,结对资金到位1.78亿元,预计年底结对资金超过1.9亿元。二是农民素质培训水平有效提升。积极推进学历技能“双证制”教育培训,创建农村富裕劳动力“1+1”转移培训模式,全市已建立53家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今年已培训农民12.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8%。其中专业技能培训3.6万人,转移就业培训3.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万人,双证制培训2.6万人。三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成效明显。坚持产业帮扶和救助式帮扶两手抓,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预计今年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4300元。四是下山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引导下山移民向中心镇、中心村和安居小区集聚,鼓励整村下山,实现“移得下、富得起、稳得住、建得好”的目标。加快推进居住在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农民下山移民,全年安置下山移民2304户,7978人。
五、突出制度建设,农村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农村产权改革试验区工作启动顺利。按照省里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有关要求,确定了在萧山建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目前,萧山区改革的选题、选点和整个试点方案已基本确定。浦阳镇凰桐江、浦阳江以西的10个行政村(全镇共18个),32个自然村,146个村民小组列入改革范围。改革方案正在审批之中。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规模经营积极推进。不断创新流转模式,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推进土地连片集中流转。强化土地流转规范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手续。今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1万亩,累计达到90万亩。三是村社股份制改革向全市展开。将整村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聚的村以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作为股份制改革重点。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的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全额折股量化,建立资金、资产、资源“三合一”的综合性股份经济合作社。下发撤村建居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全市完成股份制改革共66家,累计达到811家。四是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试点稳步推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全市13乡镇(街道)开展了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三资”监管网络体系建设试点。五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工程有力实施。修订完善《杭州市扶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对村集体可分配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实施补助,共下达补助资金2136万元。
六、突出干部教育管理,机关建设规范有序
一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思想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和完善了中心组学习的各项制度,中心组全年学习15次,按计划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活动、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创建文明机关活动,丰富和提升支部的各项经常性组织活动。组织党员进行党性分析,加强党员思想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二是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开放式“互动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党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生活困难党员活动,帮助基层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本系统党员干部赴西柏坡、遵义开展了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之旅”活动。举行了“党在我心中”红歌比赛、“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农口供销杯”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竞赛活动。三是廉政教育扎实有效。构建农办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从体制机制上有效地预防腐败。通过组织全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收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办中层领导干部6名副处长开展“公述民评”等活动,营造崇廉自律氛围,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四是机关制度建设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批示件办理情况反馈制度、会议纪要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使农办机关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更为规范。积极开展机关综合考评,深化争创满意单位活动。五是完成任务较好。农办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积极做好信息、社会舆情报送。全年起草的各类文件、文稿以及综合整理和上报的各类信息达1100多份,250多万字。全年协调、落实会议通知658个;收文2100多件,督办催办726件、审核发文256件,文件制版1750版次。受理回复来信来访,答复提案建议等受到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好评。整理档案3200余件。后勤管理严格,保障有力。电子政务健康、平稳开展,保密工作落实到位。“春风行动”和各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认真做好老干部医疗保健、探望慰问、疗休养和帮困解难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杭州市 年度工作总结 农业 【农业总结】杭州市农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