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转型、金融危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汝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转型、金融危机、煤炭资源整合等严峻考验,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完成了市六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生产总值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4%。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2.8:61:26.2调整为10.9:58.6:30.5,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24.6%。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比重达到80%以上。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分别是2006年的3.4倍、3.2倍、3.2倍,年均分别增长27.6%、25.9%、25.9%。
——城乡建设明显进步。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8.5%,比200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绿地率32%,绿化覆盖率39%。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4%、16.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2006年的2倍。
五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推进科技进步,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强力实施经济强市战略,坚持“项目支撑、投资带动、优化调整、效益为重”的思路,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企业,增加优势产品,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10个,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4倍。中平能化电石、天锦焦化等13个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夏店煤田开发、天瑞捣固焦等41个超亿元项目正在建设。瑞平2×66万千瓦发电、神火新材料80万吨氧化铝等19个超亿元项目正在筹建。天瑞集团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天瑞水泥、梦想食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三佳高速铁路双向先张预应力轨道板、巨龙色氨酸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5大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6年的4.5倍。加快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70家,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4.1%。推进科技创新。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申请专利769件,专利授权355件。我市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知识产权20强县市,荣获“中国科普示范市”称号。加强节能减排。淘汰小煤矿产能300万吨、小焦化产能83万吨、小水泥产能38.8万吨、小火电产能6万千瓦。拆除黏土砖瓦窑厂160个。新型墙材产能达到8.5亿标块。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0%和12%。
(二)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发展瓶颈进一步破解。开展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中国曲剧艺术节,组团参加豫港经贸洽谈、汝瓷文化宝岛行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汝州。五年来,累计引进区外项目222个,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97.5亿元,利用境外直接投资3.6亿美元。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复垦整理土地3.1万亩。新改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11座、线路7条,新增变电容量707兆伏安、线路长度37千米。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4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累计为企业担保资金1.4亿元,发放贷款900万元。天瑞水泥在香港成功上市,首发融资7.9亿元。创新信贷投放形式,为企业直接融资32亿元。荣获“河南省融资先进省直管县市”。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引进各类技能人才5206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直管县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地方粮油储备体系初步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验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财税、水管、医药卫生、粮食流通、食品安全监管等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完成15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累计盘活死滞资产6.8亿元,化解历史债务8.4亿元,清偿拖欠职工社会保险费1.6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2860人。
(三)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夯实农业基础,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惠农补贴3.3亿元。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10.4亿斤。调整农业结构。规模养殖场达到8500余家,占养殖总量的76%。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企业达到70家。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7万吨、5.9万吨、4万吨。新流转土地13.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培育龙头企业。三源牧业、思源养殖分别进入全省养猪企业20强、奶牛养殖企业10强。我市被确定为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市、生猪调出大市、奶牛养殖大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3家。巨龙生物、梦想食品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机总动力达到132万千瓦,净增35.2万千瓦。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新建大型沼气30座、户用沼气2.7万座。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2座。新打配机电井2355眼,硬化渠道203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发展旱涝保收田5万亩,开发节水灌溉7.9万亩,改善灌溉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1平方公里。新解决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460个。新建村邮站135个。新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810公里。完成3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实现2.5万人脱贫致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创建生态文明村18个,造林23万亩,通道绿化5000公里,汝州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到2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6%。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市。
(四)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层次、推进升级增效,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大怪坡群—风穴寺旅游区总体规划》、《温泉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九峰山开发等项目顺利推进。建成金博大购物中心、汇丰源物流等30余家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新建改造汝东建材、钟楼市场等10余个专业市场,申通快递、创星国际物流港等项目陆续开工。蓝湾半岛、福地国际花园等18个现代化小区建成或正在建设。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有效信贷投放大幅增加。201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9.9亿元、贷款余额71.1亿元,分别是2006年末的2.2倍和2.6倍。荣获“河南省优秀金融生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7.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5%。
(五)着力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明确支撑承载、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围绕打造“四三二一○”经济承载平台,加强城乡建设管理,被授予“河南省精细化管理先进城市”等称号。提升城乡规划水平。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市域村镇体系、住房建设、绿地系统等规划设计;完成汝东高新技术园区、汝南产业集聚区等13个详控规划和城市道路、集中供热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15个乡镇总规编制稳步推进。中心村规划全部完成评审、报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建投资60多亿元,新改建道路15条,改造背街小巷157条,新增城市道路10公里。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12座、公厕28座;新铺设排水管道25公里、供水管道24公里,新安装路灯1617盏。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9.2%、97.7%。完成10余条城市主干道绿化、亮化改造。7条道路被命名为省级绿化达标道路。广成路荣获全省“十佳城市道路”。创建园林单位15个、园林小区3个。新增绿化面积213万平方米。北汝河一期和三道橡胶坝建成蓄水,下游5公里治理开工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汝登高速举行开工奠基仪式。省道侯饭线全线贯通。产业集聚区环形路网一期通车,二期在建。升级改造汝南工业大道,开通南环路,大修西环路,贯通城垣南路。加强小城镇建设。5个乡撤乡建镇。寄料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小屯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温泉镇被确定为省中心镇建设试点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启动18个新型农村社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小屯镇李湾村等10个中心村被确定为省中心村建设试点村。小屯镇李湾村荣获河南省“十佳新村”。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全市财政用于重点民生支出3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2.4%。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471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11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48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7.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340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98.4%、99.6%。提高企业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和优抚对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保障面不断扩大。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80万元,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建成梨园新区、朝阳花园棚改房24万平方米。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及课本费,生均公用经费得到较好保障。改造农村中小学7所。高级技工学校实验楼和职业中专农村劳动力培训大楼建成投用。实验中学、体育中心及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工建设。完成27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今日汝州》成功扩版。修缮文庙、风穴寺,建成356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和6个乡镇文化站、15个村级文化大院、120个农家书屋。新建3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中华名窑·瓷魁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曲剧之乡”称号。完成市四院整体搬迁和市一院急诊医技大楼主体建设。改造乡镇卫生院13所,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36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8‰以内,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被命名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和省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市,市政府被记集体二等功。清欠兑付“三会一部”资金7514万元,关闭部会62家。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设立中心村(社区)警务室138个、乡镇社会法庭15个、基层检察室5个,招录1000名社会治安防范队员。深入开展信访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施双向责任追究、月考评等制度,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荣获“全省2011年度县(市、区)信访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特别奖”、平顶山平安建设先进市。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荣获“安全河南创建示范先进市”和“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628件。“六五”普法全面启动,依法治市进程加快。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增省、市级文明单位75家;国家、省、市级文明村镇40家。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工作,驻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行政审批、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广播电视、质量技术监督、机关事务管理、审计、统计、物价、工商、盐业、气象、史志、移民、保险、信息、通信、民兵预备役、老区建设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民生持续改善、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乡面貌不断变化、汝州对外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的拼搏奋斗,为汝州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的探索实践,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破解一切难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把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和上好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引擎。只有深化改革,发展才有动力;只有扩大开放,汝州才有活力。必须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思维解决矛盾和问题,推进管理创新,深化各项改革,提升开放水平,强力招商选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财力向基层、基础、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四是必须坚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只有实干才能克服困难,只有实干才能创造业绩。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不动摇,不折腾,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只争朝夕,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各位代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驻汝单位,向驻汝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汝州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节能减排压力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很重。二是投资总量依然偏低。项目谋划储备不足,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影响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新农村建设任务比较艰巨。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方面压力较大。五是行政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服务意识差,行政效能不高,运作和执行能力不强;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存在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消极腐败等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提前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县域发展前列的关键时期,是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全面省直管的特殊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赶超崛起的攻坚时期,也是充满发展机遇、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纵观国际宏观环境,既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又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析国内经济走势,既要看到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又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主要转向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立足现实基础条件,既要看到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提速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肩负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面对着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双重制约,又要看到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提升扩张,城镇化加速推进,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特别是目前全市上下人心思进,发展愿望强烈,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增添了强劲动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科学决策,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争当排头兵,创造新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快速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落实“四个重在”、“四个带动”、“学比看”工作要求,以“两提两创”为核心抓手,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抢抓机遇,加速提升,强力推进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战略,全市增比重,全省晋位次,全国创特色,全球育品牌,全局抓提升,奋力开创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汝州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到2016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坚持经济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四三二一○”经济承载平台建设,实施“四个带动”,破解发展瓶颈,壮大主导产业,推进转型升级,打造一区多园,推动产业集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三个调整”,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畜牧业发展基地。千方百计推动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其成为新时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产城融合步伐,重点驱动中心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努力实现“一城两区两点”目标。汝东新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初具规模。汝登高速建成通车。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加强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促使人口和资源合理集聚,建制镇镇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
——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办好“两节两赛”等重大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汝瓷、温泉、怪坡、风穴寺、汝帖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美誉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实验高中、体育中心建成投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两高一低”创建目标,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的量化目标,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保护汝州国家森林公园、大红寨地质公园等生态功能区,建设沿汝河、洗耳河、荆河生态经济带和景观带,提升林木蓄积量。到2016年,林地面积达到6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立足实际,围绕“总目标”,把握“总基调”,坚持“两大抓手”,突出“三化协调”,抓好“四大工程”。“总目标”,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顶山市平均增速。“总基调”,就是“加速提升”。“加速”就是用好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实现经济加速发展。“提升”,就是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整体工作水平。“两大抓手”,一是抓好“两提两创”,激发创业热情,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整体效力;二是抓好改革开放,破解瓶颈制约,创新要素配置,激活动力活力。“三化协调”,就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四大工程”,就是实施“北景、南区、东城、西村”四大载体工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位代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加速提升的坚实基础,踏上了向经济强市跨越的新征程。我们相信,经过五年的努力,汝州经济将更加发达、城乡将更加美好、文化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和谐、生态将更加文明、人民将更加幸福!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汝州,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三、201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加速提升的起始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量化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手段,加快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最直接、最有效的全局性举措,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惠民生。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原则,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积极谋划项目。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人才,缝合产业断层,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增强自主招商针对性。创新招商形式,突出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瞄准行业龙头、省内50强、国内100强、世界500强企业,主动靠拢、接触、洽谈,吸纳和承接国内外高层次产业转移,提升开放水平。力争全年引进区外资金突破10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
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化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食品加工、畜牧养殖及精深加工等基地型项目。扩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各类资本投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参与新城区及中心商务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广泛开展对外技术、人才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汝州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建一批科技创新园区。
完善对外开放机制。开展“全员招商年”活动,形成党政齐抓、部门齐上、各级联动、社会参与的局面。坚持内外资并重,落实招商选资异地安置分成办法,鼓励项目集中摆放产业集聚区。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落实项目联审联批、限时办结、环境评议等制度,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妥善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加快巨龙生物、梦想食品上市步伐。支持天瑞水泥扩大上市融资规模。积极推进煤矿复工复产。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搞好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筹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强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水管体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直管县体制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文化、财政等领域的改革。
创新要素保障机制。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挂牌成立农村商业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坚守耕地红线,加大“三项整治”力度,实施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保障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开发机制。
(二)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以创带建、城乡互动”的发展思路,统筹中心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坚持“三规合一”,高标准规划汝东新区、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区。完成南环路、北环路、东环路以东区域、旧城区详控规划以及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实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所有乡镇总规评审报批。提升完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
着力增强城市功能。坚持“开发新区、改造老城、优化功能、提质扩容”,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推进北汝河二期治理,争取三期治理,开工治理洗耳河,建设滨河公园、洗耳河公园,逐步形成沿洗耳河、北汝河生态经济带、景观带和城市亲水公园。建设新四院游园,绿化改造煤山公园、人口文化园。启动汝东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积极引进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加快汝河北岸开发步伐。建设西环路、城垣南路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完善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加快引入天然气。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镇执法管理体制。逐步放开市区及小城镇的户籍限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提高中心镇建设水平。坚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培育亮点,让具备规模、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镇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带动中心镇加快发展。加快温泉镇建设步伐,培育“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落实“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要求,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推动纸坊、大峪撤乡建镇。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原则,支持各乡镇、街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年内争取在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城镇周边、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3—5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已启动建设的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完善设施。整合各单位涉农资金,集中用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搭建投融资平台,试点商业化运作,破解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资金难题。
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东延广成路、丹阳路,改造东北环,配套城垣南路,拓宽延伸前进路,建设滨河大道。整治望嵩路等主要路段交通秩序,提升城市畅通能力。加快推进汝登高速、大北线汝河桥建设。争取207国道养田至戎庄段改线、常付线大修、南环路西延等工程。争取大北线等5条县道升级。力争完成县道“文明示范路”创建和省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示范乡镇建设任务。
(三)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调优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以工业大发展带动全市增实力。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抓好朝川矿、长虹矿升级改造,夏店矿、天瑞焦化工业园、欣裕科技,天瑞铸造配套扩能、三佳双层双向先张板及高速道岔,煜达高端阀门,梦想3万吨夹心饼干、3万吨挂面,神火新材料80万吨氧化铝,瑞平2×66万千瓦发电等超亿元项目,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工程机械、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重点抓好新乐电器工业园、启德隆铝合金扁管、圣地罗兰制鞋、明辉300万套假发制品、春秋生物质能源机电设备、圣华原铝业、天鑫陶粒砂、恒生科技高档仿古地板砖等项目,壮大产业规模,有力支撑经济增长。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先导产业,重点抓好巨龙生物10万吨葡萄糖、2000吨色氨酸,宏昌生物科技园、恒瑞源杜仲深加工、森地电动车、万瑞汽车工业园、明鑫科技光伏发电、福瑞硅石深加工等项目,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持续提升新兴战略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开展产业集聚区发展攻坚年活动。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加快汝南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园区和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完善路、水、气、电等配套设施,推进产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发展。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园区。完成产业集聚区路网建设及配套。切实抓好小屯洗煤园区、临汝镇工贸小区等10个专业化园区和工贸小区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发实用专利技术和产品,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家。专利申请量突破300件。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开评市长质量奖。建设食品检测中心、汝瓷检测中心。争创全国科技富民强市、科技进步示范市。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和考核办法,加强能源利用状况监测预警分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三废”和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健全完善综合治税协调机制,规范整治税收秩序,深挖税源,堵塞漏洞,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加强经济运行统计监测,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搞好煤电油气运供需衔接,保障主要生产资料供给。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把建设现代化标准良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等工程,规划建设高标准永久性良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高产创建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亿斤以上。推进土地依法规范流转。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突出“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畜牧养殖标准化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园区80个。扶持绿源农牧、金汇牧业、方圆牧业等养猪企业加快发展。扶持生猪、奶业、肉牛、肉羊、家禽养殖企业集群发展。支持巨龙淀粉、梦想食品、康隆食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杜仲种植基地生态示范园建设。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产地2个。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市场准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东二干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等,治理蟒川河、燕子河,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1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发展旱涝保收田1万亩,开发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解决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烟草水源工程,稳定烟叶种植面积4.5万亩。加强道路、沼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2公里,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4座,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增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万亩。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增转移就业1.5万人。实施“移民幸福”工程。完成6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私搭乱建行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提升第三产业水平。第三产业既是我市发展的一个短板,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必须用好扶持政策,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层次。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城东仓储物流园区。突出抓好创星国际物流港、申通快递、大型铁运物流货场、城东大型商贸城、庙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石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等项目,打造辐射豫西南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强与知名商贸企业合作,加快搬迁钢材市场、果品批发市场。依法整顿汽车拆解市场。规范发展北环汽配市场。继续推进乡镇集贸市场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支持娱乐、餐饮、住宿行业加快发展。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建设福地国际花园、华予金城等一批现代化小区。积极发展家政、养老、健身、社区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文化投入,搭建发展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续刻汝帖工作。强力实施“西村”规划,推进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等项目建设,开工温泉迎宾大道,加快发展洗浴、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产业,传承弘扬“汉唐皇家温泉”文化,打造富有特色、具有品牌,集医疗、养生、保健、餐饮、度假等为一体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实施“北景”规划,整合风穴寺、怪坡、马庙湖、龙凤山、紫云山、大红寨等景区资源,开展风穴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风穴寺—怪坡4A级景区。加快九峰山景区建设。开工建设宋城民俗文化苑。抓好张公巷窑址土地收购、保护、发掘、博物馆申报。规划建设汝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汝瓷产业做大做强。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把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创建创业型城市。强化就业服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巩固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医疗救助、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整合福利院、救助站、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筹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规划建设老年公寓。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18套。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立教育发展基金。保障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妥善化解学校债务。优化教育布局,推进2所小学、8所中心幼儿园和实验中学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开工建设技师学院。加快建设体育中心,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支持民营学校、医院发展。启动建设公共卫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车辆检测中心。加快中医院搬迁步伐。改造市三院。力争完成6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满足农村卫生需求。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深入推进“两提两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技兴村”等活动,做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
深化安全汝州创建。健全煤矿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切实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等各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保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三调联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建立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大接访活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派出所民警、巡警、保安进社区活动,加强“一庭两室”建设,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加强国防教育,支持驻汝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继续做好行政审批、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广播电视、信息中心、质量技术监督、民兵预备役、物价、移民、史志、档案、工商、盐业、气象、通信、机关事务、“三会一部”清欠兑付、老区建设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运作执行能力
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和“学比看”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两提两创”,努力提高政府运作执行能力。
强化服务理念。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加快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减少前置性审批,加快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为基层和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深化企业服务活动,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公务人员教育和管理,增强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第一标准,把为群众谋福祉作为工作基本追求。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维护法律尊严。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司法监督,提高决策民主化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
注重科学运作。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工作、制定措施、推动发展的能力。勤于研究工作,善于把上级政策同汝州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工作效果。坚持真抓实干,说了算,定了干,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运作执行,善于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培育亮点,以亮点培育激活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减少迎来送往,切实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谋划工作、科学运作、推动落实上。
严格廉洁从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纠风治乱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格公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力戒奢侈浪费。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
时来天地皆同力,抢抓机遇莫迟疑。我们务必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干事创业的事业心、为民造福的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殚精竭虑谋发展,夙兴夜寐,尽心尽责;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克难攻坚干实事,众志成城创大业,万众一心勇向前!
各位代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画卷正在描绘。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加速提升,努力开创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汝州新局面,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县域发展前列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汝州市 政府工作报告 汝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