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淮安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5 08:09:02  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8日在淮安市淮安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区长徐子佳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淮安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淮安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418日在淮安市淮安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徐子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率先进入苏北十强,争当全市首创之地、首发之师、首善之区”总体要求,以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规模化为基本方略,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主要经济指标处于预期目标区间,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总收入42.9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9.4%,税收占比为83.9%,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40元,同比分别增长9.7%12%。基本建成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社会。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区、项目为王”,重实体促增长,运行质态持续向好。围绕争做全市工业第一县区目标,突出项目建设,着力培植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主导产业。

总量规模不断攀升。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5.8%;列统工业开票销售190亿元,同比增长18%;净增列统企业42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额1.4亿元;工业用电量8.06亿度,同比增长21%,预计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其中盐化工、机械电子等五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占比分别达60%75%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完成列统工业投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5%;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新开工60万吨纯碱二期、海螺水泥二期、富伟精密机械、万卓平板电脑等项目18个,新竣工热泵盐钙联产、双环精密锻造、中节能光伏发电等项目13个。井神年产120万吨联碱、中科华美医药、赛亿压缩机、德群电子等一批总投资超5亿元、10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重点企业逆势发展。前50强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41亿元,同比增长20%,占列统工业比重为75%。其中井神盐化开票销售超30亿元,位列“中国轻工业制盐企业十强”首位;苏食肉品、国信燃机发电开票销售突破10亿元,共创人造草坪、安佑饲料、施塔德电梯等企业入库税金较快增长;全区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累计达30户,同比增加4户。

载体建设成效明显。整体推进“一区四园”载体建设,实施经十六路南延等10个项目地块、国信产业园2平方公里启动区整体拆迁工作,园区项目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开工建设西五路、经十九路南延等8条市政道路,新竣工经十九路南延、纬八路等4条道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74万㎡,新配套路灯1500盏,园区整体环境大为改善,国信工业园获批“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46万㎡,新竣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施河镇顺利获批省级优质教学具产品生产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招商为魂、扩大开放”,重服务促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外引内培,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全力做优发展环境。

政策机制不断优化。推进新一轮行政提速,出台市场准入改革系列政策,积极推行“先照后证登记、注册资本零首付”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行政许可“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审批流程219项,受理办结率99%,审批办结时限提升20%。建立重点项目挂钩帮扶机制,定期调研督导,及时会办推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助推企业扩能升级。

开放成效有效彰显。强化行政紧逼,按月过堂推进,按季竞赛考核,成功举办广州、苏州等5场招商推介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个,实际到位资金52亿元,同比增长12.5%。开放型经济逆势发展,新批外资项目18个,注册外资到账1.39亿美元,开工项目注册外资到账0.92亿美元,分别位列全市第3位和第2位,预计综合考评列八县区第一;新增自营出口权企业18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发挥项目主体作用,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计划”4人,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获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个,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盐碱钙联合循环专利获省百件优质专利,康乃馨织造成为国家级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被指定为中南海专用品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1%;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区)省市考核。

要素资源积极汇聚。强化向上争取工作,共争取实施5大类350个项目,实现到位资金18.3亿元,黄河故道、渠北片区连片开发纳入省级重点扶持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融资21.42亿元;新增工业贷款10亿元,增量存贷比达75%。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先后实施拆迁地块15个、46万㎡;出让城市经营性地块7宗、327.23亩;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城乡挂钩项目26个、新增农用地1285亩,成功申报点供和独立选址项目4个、争取计划外用地指标682亩,保障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产城融合、增强功能”,重品质促统筹,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富民强镇步伐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取得新业绩,成为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观摩现场。

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98个,完成投资178亿元。白马湖水厂一期主体完成,新开工或续建了广州路东延等城市主次干道40条,其中竣工梁红玉路北延、纬二路等市政道路19条,新增道路面积110万㎡,竣工数量及体量均创历史新高。开工建设安置小区16个,交付安置房5000套,萧湖人家、南方花园等保障房建设有序推进;蓝惠首府、淮安人家等新城开发项目稳步实施,居住小区品质和公共配套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产业加速突破。围绕打造产业兴旺、人气兴旺“两旺之城”,加快城市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大润发超市、圆通快递、天时晋大酒店、金陵宙辉大酒店等三产项目竣工营业;商品房(不含拆迁安置房)销售突破8000套、80万㎡,位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建筑业实现产值175亿元,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实施周恩来故里创5A工程,漕运博物馆创成4A级景区、布展荣获“全国优秀奖”;白马湖保护开发序时推进,萧湖综合开发步伐加快,河下沈坤状元府第、寓园复建项目主体竣工,庭院市肆、古镇客栈等项目加快实施,阿波罗演艺广场进驻营业。全年接待游客43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2%15.53%

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和产业化经营,实施渠北片区、淮流沿线、大运河沿线三条特色产业带,重抓20个农业项目,加快1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苏嘴、流均、施河等农业园区提档升级。高效设施农业、设施渔业比重分别达14.12%23.66%,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渔业现代化试点县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5万亩,发展家庭农场63个,成功注册“淮安蒲菜”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件,新申请量位居全市前列。实施机插秧整体推进乡镇7个,建成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传统农业得到巩固提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

城乡面貌逐步改观。实施了翔宇大道四期、新237省道、广州路等19条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新增路灯4000盏、绿化面积120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27%。投入3.73亿元,实施城乡水利建设工程20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3公里、各类桥梁164座,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深入开展城区交通秩序、马路市场等专项整治,实施文渠清淤截污等8项工程,疏浚城市河道15公里;创建2个省级试点村、4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完成920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依托电厂集中供热,实施城区锅炉拆除专项行动,着力改善大气质量;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托管运营,新增污水管网77公里,我区通过省级生态区技术评估,20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现场考核。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普惠民生、协调发展”,重保障促和谐,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实施财政精细化管理,加大民生项目扶持力度,公共财政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达70%,顺利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强。

民生改善扩面提质。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兑现,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残疾人护理补贴、尊老金发放实现提标扩面,累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2.41亿元,同比净增1400万元。开展就业帮扶工程,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下岗困难人员再就业46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开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区社会福利院投入使用。

教育事业发展强劲。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考高考质量连续多年全市领先,红军小学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红军小学”。大力实施优质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等“五大工程”建设,新安玖珑湾分校等4所学校已顺利招生;投入2.45亿元新建农村中小学10所,新建省优质幼儿园13所,首批27辆校车投入运行,校园“透明厨房”经验全市推广,校安工程建设获省先进表彰。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规范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全面推行免费婚检,群众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开工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市惠民医院2所,创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3家、省示范村卫生室4家,南闸镇创成省级卫生镇,中医院通过省“二甲”医院验收,我区成为全市唯一通过省级首批消除疟疾达标验收县区。

文体建设不断加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新增国家级文保单位2家,漕运遗址通过大运河申遗点验收;繁荣社区文化活动,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350㎡,区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开展“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积极备战十八届省运会,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承办多项省级赛事活动,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快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城乡广电网络,完成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新增城乡互联网用户1680家。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重效能促落实,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按照依法规范、科学高效的要求,政府行政效能、自身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围绕十二五总体目标,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统领,紧扣跨越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工业强区第一战略,抓住项目建设第一重点,突出民生幸福第一追求,重过程化落实,重序时化推进,扩总量、增均量、提质量,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民主法制更加彰显。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广泛参与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视察评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委员提案31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规范了房屋征收安置流程等工作规则,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创新管理更加有效。深入开展平安和法治创建工作,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警务转型经验在全市推广。健全完善行政应急预案体系,推进气象灾害监测服务网络全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面整合12345热线、阳光纪检、网管办等平台,深入开展“三解三促”领导包案和信访接待日活动,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廉政建设更加严格。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资金管理,制定出台《全区城市建设管理资金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资金调度更加规范高效。自觉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突出治庸、治懒、治散,着力破除“中梗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此外,国防动员、双拥、人防、物价、编制、招投标、邮政、气象、盐务、烟草、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区志、文史、档案、老区开发、关心下一代、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握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基调,经受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积累了破解难题的宝贵经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业绩。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驻区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淮安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项目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城市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文化旅游对外知名度不高,商贸服务集聚度有待提升;镇域经济发展仍不充分,持续增收压力较大,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和环境约束更加突出,破解难题、集聚要素的能力还有相当提升空间;部分机关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督查和问责有待强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启动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区域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必将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为我们带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同时,省委省政府着力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加大淮盐灌溉总渠以北及黄河故道连片开发力度,启动实施连淮扬镇铁路,高铁枢纽站选址我区,这些必将有利于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为我区实现跨越发展、冲刺苏北十强提供新支撑。挑战无处不在,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借势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抢抓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以“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产业规模化”为基本方略,大力实施“工业重大项目突破年、文化旅游凸显年、城市产业推进年、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强区、文化强区、旅游强区和教育强区”,奋力开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同比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13.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24%;服务业增加值155亿元,占GDP比重达43.1%;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同比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至22370元、12600元,同比分别增长10%12.1%;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致力于增强竞争优势,做优发展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项目集聚,以项目建设带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在规模总量扩张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以招大引强蓄足发展后劲。坚持全员发动招商、领导带头招商、专业驻点招商、活动推动招商不动摇,适时开展挂职招商,不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扩大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注重招商选资,突出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聚焦行业50强、民营企业5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基地型、标准制定型、技术引领型、终端产品型等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评审准入机制,统筹土地指标等要素配置,不断提升项目质态。全年争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到位资金80亿元;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增幅达15%以上。加大外资招引力度,全年力争新批外资项目30个,实施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注册外资到账1.7亿美元,其中开工项目注册外资到账占60%以上。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

以优质服务助推项目建设。放大市场准入改革效应,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行行政许可“三集中、三到位”,强化并联审批,探索模拟审批,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区领导挂钩、现场会办、督查公示和视察评议四项机制,全年确保新开工亿元项目18个、新竣工13个,其中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重抓项目落地,重点推进中电电器、华润五丰等9个重特大项目签约落户,力争总投资75亿元的2×100万千瓦火力发电、总投资35亿元的燃机发电二期等项目审批取得重大突破。重抓项目开工,力争120万吨联碱产业园、鼎立粮食产业园、中科华美医药等6个重大项目早日开工。重抓项目达效,确保富伟机械、钻采设备、海螺水泥二期等8个亿元项目,上半年竣工达效;博巴厨电、惠仁纸业、龙造电气等5个亿元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

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活力。积极实施创新战略,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1%,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90亿元。优化创新平台,健全“政产学研金”合作机制,深化院地、院企合作,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支持井神盐化与中石化、中石油深化技术合作,提升油气项目发展空间。加强品牌创建,鼓励引导规模龙头企业,使用新技术,推广新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市场定价、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全年新增专利申请量1600件、省市品牌产品12个。引进高端人才,以“淮上英才计划”为统领,加快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促进智慧型经济发展,力争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个、创新创业人才2名。

以特色园区增强载体保障。积极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设施,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一区四园”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园区吸引力,围绕各园区产业定位,强化产业规划和项目选择,加快产业链配套,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项目,促进项目抱团入驻、集群发展。优化基础功能,增强项目承载力,加强园区电力、通信、给排水、绿化等设施配套,加快西十路等4条道路工程,确保新增道路管网6公里;坚持依法依约办事,推进投资不足企业追加投入,加快清理置换劣质项目,力争盘活存量土地300亩以上。优化运行机制,增进发展活力,强化区域合作,加强派驻园区机构建设,健全银行、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二、致力于壮大综合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提升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实施“四大行动计划”,努力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突破主导产业。落实“争当全市工业第一县区”年度计划,推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确保盐化工、新能源、机械电子电器、教育装备、建材等五大产业,实现年产值超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以上。盐化工产业重点推进60万吨纯碱二期、120万吨联碱、10万吨钛白粉项目;新能源产业争取燃机发电二期尽早开工,扩能项目尽早落地;机械电子电器产业要加快建设德群电子、赛亿压缩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产值突破100亿元;教育装备产业要以施河教具城为载体、共创草坪为支撑,加速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确保年产值突破80亿元;建材产业重点培育建华管桩、海螺水泥等支柱企业,力争年产值迈上50亿元台阶。继续实施“3050”培育计划,重点培育新增长点86个,确保全年开票销售增幅15%以上。落实上市奖励政策,努力推动井神盐化早日挂牌上市,推动外婆家食品等企业启动上市工作。

做优城市产业。制订相关鼓励政策,不断促进城市产业集聚发展。繁荣商贸服务业,沿翔宇大道、楚州大道两侧,重点推进下关城市综合体、欣明广场、金地广场、九升广场等商贸三产项目,重点布点金融服务、连锁经营等现代业态,积极招引知名公司、高端品牌入驻,努力打造中心城市商业集聚区;加大东门美食街、韩信路、漕运广场等特色街区建设,完善广告、会计、中介等服务性设施,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配套生产服务业,加快申通物流、快捷物流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三通一达”等企业尽快运营达效,积极招引电子商务、港口、仓储类企业投资加盟,推进电商物流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苏北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抢占发展制高点。壮大发展建筑业,引导建筑企业外树品牌、内抓质量,积极拓展外埠市场,多建精品示范工程,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0亿元。

凸显旅游产业。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资源整合步伐,规划推出精品线路,积极对外宣传推介,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依托红色主题,加快旅游城市形象设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全力争创周恩来故里5A级景区。依托自然禀赋,加快萧湖景区综合开发,启动华东地区首家欢乐盐魔方水文化乐园项目,积极推动人文旅游向体验旅游的新突破;依托历史资源,加快城河街项目建设,升级改造估衣街、竹巷西街,创建江北首个非遗小镇;依托乡镇特色,利用好白马湖、绿草荡等自然资源,以及现代农业园区等生态资源,加快保护开发力度,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全年确保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递增12%18%以上。

统筹现代农业。按照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思路,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确保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家庭农场55个、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高效设施农业2万亩、设施渔业0.6万亩、机插秧面积72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3%以上。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品牌创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积极争创“亩产吨粮县”。加快3条特色产业带建设,着力提升苏嘴、流均、钦工等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重点推进现代农业项目10个,争创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

三、致力于提升承载能力,丰富建设内涵,建好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重点项目179个,计划投入180亿元,统筹推进一批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努力打造江北最具特色的美丽城市。

坚持经典规划。按照“一城四片区”总体格局,高起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布局。注重特色元素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城市风格和城市骨架,逐步编制城市色彩、景观亮化、水系走向、道路管网等专项规划,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提升规划品味,对城市主轴线、重要节点片区,加强标志性项目单体规划设计,以规划的先导性和创新性彰显城市发展魅力。强化多规融合,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总部经济向商贸项目集中、规模服务业向重点区域集中的原则,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引导人口加速向新城集聚。

增强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保护修缮龙窝巷等3条历史街区,综合整治漕运小区和文化小区,稳步推进老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逐步对仁济医院周边、新城商务中心南侧等11个地块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建设淮安人家、文锦城等一批高品质小区,全年争取改造棚户区面积50万㎡,竣工房地产75万㎡。加快路网畅通,启动堂子巷节制闸道路东延、经八路北延等道路工程,建成广州路东延、西十路等16条骨干道路;实施市区联动战略,建设城市现代有轨电车,推进淮安港上河作业区项目建设,争取启动348省道、264省道淮安区段,构筑对外交通新格局。做美城市环境,加快建设城市客厅、龙光阁游园等10项市民休闲广场工程,实施月湖泵站、玖珑湾活水工程等7项水环境治理项目,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建管并举、堵疏结合、长效管理”的思路,着力打造京沪高速、宿淮盐高速、北门大街等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翔宇大道、楚州大道两侧建筑立面、广告标牌,与有轨电车同步实施到位。加大整治超载超限、渣土运输、电动车载客、违法建设等热点问题,规范城市出租车、公交车运营,积极营造市容整洁、秩序良好、形象优美的人居环境。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依法、和谐、阳光拆迁,上半年完成5个拆迁地块“清零”,全年完成新城商务中心南侧等11个地块、50万㎡拆迁任务;续建或新建萧湖人家二期、香溢花城、惠和园等17个安置小区,力争建设安置房面积278万㎡,完成省、市下达的保障房建设目标任务。完善城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服务,提升通讯、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严格规范土地用途,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不断拓展用地空间,全力做好用地保障。

四、致力于建设美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促进集镇形态、产业业态和自然生态的产镇融合,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壮大乡镇工业。大力培育产业特色,引导乡镇选准产业方向,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加速形成淮城、施河、朱桥、钦工、范集等一批经济强镇,全年力争工业开票销售超5亿元乡镇8个,同比增加3个,其中施河、范集力争突破20亿元。实施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计划,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有利发展原则,鼓励联合建设工业集中区,推进项目集群发展。支持全民创业,落实淮商崛起扶持政策,确保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长20%以上,力争超过苏北平均水平。全年确保净增乡镇列统企业28户,实现开票销售136亿元,培育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4个,施河工业集中区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

强化集镇建设。策应中央和省、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举措,按照产城融合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启动新一轮重点中心镇规划修编,编制好特色乡镇控制性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推进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车桥和钦工等重点中心镇、施河和范集等特色小城镇,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点推进区域供水、农路农桥、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惠民医院1所,创建省示范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5个,推进顺河、车桥等乡镇中心学校迁建工程,加强农村电网升级,增强燃气、通信保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扶贫开发。以新一轮脱贫奔小康为重点,加大经济薄弱村产业扶贫、企业扶贫、定点扶贫力度,确保2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5.17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以黄河故道沿线开发、渠北片区连片开发为契机,实行挂钩推进,强化跟踪衔接,加快扶持配套,培育内生活力,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实事3大类94个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

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区乡河道整治等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大力提升集镇和交通干道形象,争创省级试点村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个,完成自然村庄整治1380个,施河镇力争创成国家级卫生镇。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以生态区建设为统领,强化污染源监管,推进能耗节约,新增成片林1.2万亩,实现经济低碳环保、绿色增长。围绕生态创建指标体系,完善设施运行机制,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农贸市场管理,做好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确保20个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建成省级生态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五、致力于强化保障服务,坚持增收节支,推进财政金融创新。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优化财税结构,全力保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拓宽财税增收渠道。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落实实体经济各项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奖励、贴息、减税等激励措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培植,不断壮大工业支柱税源。重视发展总部经济,鼓励扶持商业综合服务,积极优化经营环境,全面整合零散税源。加强税源调研辅导力度,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推进服务业法人单位培植工作有序开展,加快培育新兴税源。加大园区项目培育力度,合理调度要素资源,推进企业提档升级,努力做强园区版块税源。全年确保工业、服务业以及园区入库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6.7%30%20%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进一步理顺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健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乡镇的目标意识、序时意识、理财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对照跨越发展考核细则,立足于早谋划、早启动,加强收入组织,确保各类税源足额、序时入库。提升税源质态,紧盯税收占比等关键指标,在巩固存量、做大增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镇域经济贡献份额。健全乡镇“三资”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科学运作经营,努力做大规模,推进乡镇综合实力增长,力争泾口、季桥等16个乡镇公共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其中淮城、施河、城东、建淮、范集等乡镇超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鼓励扶持各类商业银行来淮设立分支机构、开办业务,确保华泰证券3月底正式对外营业,力争苏州银行、浦发银行尽早落户。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加快乡镇网点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对地方贡献度,努力在信贷规模、融资渠道等方面争取更大空间,确保全年新增贷款20亿元,增量存贷比达75%以上。拓宽融资担保渠道,加强政银企保对接,建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扶持小贷公司发挥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提升财政保障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深化财政预决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落实财政支出“三保两控”措施,优先安排事关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资金,支持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向城乡统筹、生态建设等方面倾斜,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做到财力增长与民生改善同步。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强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六、致力于提高幸福指数,关注民生改善,合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公共财政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实现城乡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办好惠民实事。围绕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关注的问题,重点实施教育均衡、公共卫生、农路农桥、环境整治、城乡住房、饮水安全、就业保障、扶贫济困、创业扶持、关爱老人等十件惠民实事。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定期开展督办会办,确保实事项目按序时、高质量完成,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普惠于民。

提升社保水平。积极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在全市率先创成省级创业型城市。规范运行“金保工程”,巩固医疗和养老保险成果,足额兑现各项惠民政策。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失地农民保障措施,扩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覆盖范围,深入推进助残、解困、优抚、慈善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完善公共服务。认真承办好十八届省运会,全力做好运行保障,积极组织参赛队伍,充分展示城市形象。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基本建成城区“五校一中心”,实施校安工程15万㎡,推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创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贯彻爱国卫生条例,实施城乡居民卫生签约服务。启动楚州医院、楚州中学迁建工作,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竣工,建成军休服务中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视文物发掘与保护,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增强文明城市软实力。全面整合城乡广电网络资源,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4万户。

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小区进社区”,健全信访、调解、诉讼联动机制,努力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结合城市建设,加快企业破产改制步伐,妥善处理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生产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国家安全、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

努力建设创新、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冲刺苏北十强,重现壮丽东南第一洲的美好愿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务实求进,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主动把握发展机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原则性和导向性政策机遇,超前探索谋划,积极统筹推进,力求向改革要空间、要效益,进一步分享改革红利,努力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加快集聚资源要素,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研究政策、争取政策、利用政策,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统筹保障资金、土地、科技等资源要素,努力破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营造一流政务环境,在强化行政服务提速增效的基础上,坚持全程帮办、宁静生产日、盗抢补偿、绿卡优先等各项制度,切实落实到位,努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认真践行101%服务理念,重点从生产经营、生活配套、权益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努力提升帮办服务水平。

坚持务实求进,着力在提高效能上求突破。强化目标导向,对照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职能定位,主动靠前谋划,积极承担落实,科学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加强计划管理,对照重点项目、重点指标,细化任务分解,明晰流程时限,狠抓过程管控,确保整体工作顺利推进。提高工作效能,围绕跨越发展考核意见,坚持月例会季督查,强化结果运用,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有声、执行到位。力求工作实效,把工作成效作为最终检验标准,努力在发展指标上体现进位争先,在重点项目上实现量质并举,在惠民实事上赢得群众认可,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在规范行为上见实效。规范工作流程,严格遵循《政府工作规则》,切实抓好会议议定事项落实,强化批示件办理,确保政府运转更加规范有序。规范行政运行,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深化政务公开,重点围绕房屋征收、低保申请等事项,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努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范民主决策,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规范舆情监督,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强化交办处理,及时反馈回复,不断释放舆论引导的正能量。

坚持从严治政,着力在带好队伍上高要求。提升能力促发展,坚持一线工作法,在发展主战场、项目最前沿、基层第一线锤炼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破解难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勇于担当不懈怠,大力倡导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多思创新之策、多谋发展之道、多做务实之事,努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强化职能转作风,强化部门职能定位,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严格监察问责,坚决杜绝“中梗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关心基层干部,稳妥解决村主要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调动各级干部抓发展、促和谐的积极性。严于自律树形象,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廉洁从政方面率先垂范,严控公用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深入整治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树好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淮安区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时代赋予责任,人民寄予厚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推动淮安区加速崛起、苏北争先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淮安 政府工作报告 淮安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