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发〔2015〕40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省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意见】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发〔2015〕40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意见》(皖发〔2016〕30号,以下简称省委《意见》)精神,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下简称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宣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精神上来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精神,充分认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坚持基本国策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不断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为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积极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一)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深入开展目标人群和生育意愿调查摸底,制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和风险防控预案,引导群众依法、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确保政策平稳实施。依法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的政策衔接,认真研究制定与全面两孩政策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政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子女的,实行生育登记,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对符合政策申请再生育的,实行生育审批。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进网上办事,有条件的地方可全程代理、送证上门。积极探索推进生育服务证与孕产期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等有机整合,实现多证合一、一证多用,严禁将计划生育与户口登记、入学挂钩。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严格按政策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健全市、县、乡三级出生人口监测网络,推进生育登记、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等信息共享。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卫生计生、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建立健全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婚姻登记、新生儿入户、儿童参加社会保障和入学等情况,及时把握出生人口动态。健全人口预报预警制度,适时发布人口出生变动趋势,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科学判断人口形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三、不断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四)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不断深化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优化“诚信计生”工作模式,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健全基层工作网络,按要求配备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并保持稳定,加强县、乡计划生育工作力量,深入推进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资源整合,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妥善解决基层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问题,建立村计生专干收入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加快市、县、乡三级卫生计生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整合工作,大力推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深入开展全国、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平衡发展。
(五)合理规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现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公共服务保障、执法协调、信息互通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建立按政策生育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形成计划生育多元共治格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生育服务需求和人口变动情况,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资源,增加供给。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儿所、幼儿园等服务机构,推动保育服务由家庭保育向社会保育转变。
(六)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强化服务管理,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与苏浙沪等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区域协作,推广党组织、计生协会、工作站、民非组织“四位一体”的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模式,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开展便民服务,加强网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做好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生育登记服务。发挥和拓展“城市生活e站”服务功能,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大力实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关怀关爱流动人口和留守人群,实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健康促进等项目,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融合。
(七)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为再生育人群规范提供取环、复通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向育龄人群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努力提高避孕措施有效率和续用率,努力减少非意愿妊娠。
(八)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广泛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生力军作用,加强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充分利用好人口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依法开展计划生育公益慈善和帮扶救助活动。在城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引导群众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积极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九)切实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原则,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兑现国家和省、市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扶贫开发、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做到应奖尽奖、应扶尽扶。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自愿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不再实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建立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关怀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制定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推进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对贫困家庭的孕产妇实行免费住院分娩,深入开展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脱困等活动。
(十)着力增强家庭抚幼和养老功能。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全面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卫生计生、教育、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联合开展“新家庭计划”项目、科学育儿、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养老照护试点,探索健全家庭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社区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加大对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帮扶支持力度。探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保障合法生育夫妻休假权利,休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县级人民政府应将用人单位履行计划生育奖励假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卫生计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医疗卫生与养老保障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住院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对经评估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协议服务范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贫困老年人健康保险制度。
(十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实施关爱女孩优惠工程、安居工程、助学工程、成才工程。依法保障妇女的宅基地、房屋等财产继承权和土地承包权。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依法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女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区域协作, 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实名登记、14周以上终止妊娠查验证明和信息共享制度,提高出生人口性别统计监测水平。加强对重点地区的专项督查、评估,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
五、大力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
(十二)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主体,大中型综合医院(中医院)、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优化整合融合,强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管理,实现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转型升级。实施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进程,加强儿科医疗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辖区内城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专业的疾病预防保健功能,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儿科疾病分级诊疗模式。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儿科或产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十三)加大妇幼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强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增加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资源供给,增加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床位,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加强妇幼保健医护人员培养和培训,特别是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等人才培养,解决紧缺岗位人员配置。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对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等给予倾斜,增强岗位吸引力。实行妇幼健康分级服务和双向转诊,缓解助产技术和妇幼保健服务的结构性矛盾。
(十四)加强高龄孕妇的健康服务和高危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制订本辖区高龄孕产妇专项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借助各类宣传平台,开展再生育妇幼健康宣传。积极组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精确掌握高龄妇女孕情底数。开设再生育门诊(二孩门诊),积极做好高龄妇女再生育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生育能力与再生育风险评估、备孕指导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等;动员高龄孕妇到二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分娩;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筛查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妇,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各地要依托产科儿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加快辖区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并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
(十五)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优化整合服务项目,扎实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继续实施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全面实施“健苗工程”新生儿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疾病干预救助项目,积极开展新生儿48项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疾病检测,提高疾病筛查率,使出生缺陷早发现、早干预,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六)强化组织领导。要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战略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创新的勇气,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协作配合,重点解决好政策配套、公共服务保障、执法协调、信息互通等问题,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十七)强化宣传倡导。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内容。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国情和国策意识,做好实施全面两孩的政策解读,注重总结推广各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舆情跟踪监测和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八)强化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改革任务,明确实施步骤。要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及时掌握政策实施情况,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强化服务保障,确保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对计划生育重大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主要目标任务未完成、严重弄虚作假、违法行政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每年10月底前要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本地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市委、市政府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相关热词搜索: 宣城市 服务管理 计划生育 【卫生意见】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执行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意见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