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关于黑龙港流域发展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低洼盐碱、旱涝灾害较重、缺乏矿产资源支撑、工业基础较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的低平原区。从上世纪60年代始,黑龙港地区的问题被历届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清河县关于黑龙港流域发展有关问题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清河县关于黑龙港流域发展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低洼盐碱、旱涝灾害较重、缺乏矿产资源支撑、工业基础较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的低平原区。从上世纪60年代始,黑龙港地区的问题被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河北建设沿海强省战略的实施,黑龙港问题更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准确评价黑龙港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正确调整经济政策以及做出宏观决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市产业办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清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自然资源及发展现状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与威县交界,北与故城县、南宫市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地处黑龙港流域,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年降水量500毫米,年均温12.8℃。京九铁路、青银高速、308国道等重要国家干线汇交清河。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矢志不移,唯实而事,以“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清河精神,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闯出了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培育壮大了称雄全国的羊绒及制品、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硬质合金和耐火材料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建设河北强县这一总体目标,以人为本,强力实施“开放兴县”、“科教兴县”战略,抓升级,打造产业新优势;抓环境,增强经济吸纳力;抓城建,塑造清河新亮点,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羊绒博物馆、羊绒新产品研发中心、国际羊绒交易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服务机构相继建成,使清河羊绒特色主导产业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全县芦笋、大蒜、山楂种植面积达3.5万亩。新发展养殖大棚71栋,肉鸭存栏达20.6万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全县入社成员1.27万户。马屯被认定为“河北省无公害山楂基地”和“中国山楂之乡”,油坊“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获省级认定。
二、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资源短缺。我县人均耕地面积1.43亩,是全省人均耕地占有量的95.3%,全国的89.9%,仅为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量的42%;水资源年人均可利用量129m3,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0%,全国水平的6%,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利用量的13%。耕地和水资源匮乏,使得我县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传统产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对“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投入不够。长期以来受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优先发展的大环境、大政策的影响,“一地两策、工农分割”的局面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了有些处、村漠视三农工作,农业生产一直处于放任状态,使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另外,虽然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幅度逐年加大,但与其他方面比,用于农业的支出仍然很低,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缓慢,远远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和需求。
(三)农业投入主体单一。在农业上,除政府出部分资金进行改善基础设施外,主要是靠农户出资,投入主体单一,投资数额小,且比较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越来越告诉我们,未来农业投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只有企业化经营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
(四)比较效益低,市场吸纳力差。从农业的自身属性来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回报率低决定了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在宏观经济于农业不利的大环境下,农民经营自主权的作用首先促进了农户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使资金向回报率高的非农产业转移,使农业领域不但不能吸纳非农产业的投资,反而使资金转移到回报率高的非农产业。从清河实际来看,务工经商的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农业,从而引发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进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有人在农业上想出路、谋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引进了几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整个农业在产业化进程上还比较慢。在规模种植上只能说是“相对规模”,与“基地”的要求甚远 ,“种、养、加、产、供、销”的产业链条还仍然不完善,农业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加上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低、资金少、信息闭塞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在结构调整上普遍带有盲目性。种养业“散、弱、小”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各地都组建了农业专业技术服务站,调配了专业人员,但现有农技人员外出参观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很少,对农业新技术掌握较少,且多数在机关工作,没有真正走向生产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对农民生产中所需的资金、信息、技术等不能及时解决。
三、农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近几年,我县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使全县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创造了优势。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县大力度进行农业开发,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空前改善,农田面貌焕然一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稳高产、民增收的园林化高效农田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经济作物种植和特色种养业开始起步,农业布局向区域化发展。近几年我县经济作物和特色种养发展迅速,山楂、大蒜、芦笋种植形成一定规模,肉鸭、肉鸡养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民投入农业项目的逐渐增多,以农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逐步形成了马屯及小屯两办事处的林果种植区,以常庄科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种植区, 以东赵庄、郝村和赵店为中心的畜牧养殖区, 以孙洼为中心的裸地菜种植区。农业产业呈区域化布局,单一的生产格局被打破,农业生产的领域扩大了,内容丰富了,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轮廓开始显现。
(三)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我县农民具备一定的资金优势和思想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培育形成了影响全国的五大行业和叫响世界的羊绒产业,乡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这些在为我县积累了民间资本,充实了县乡财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们的封闭之门,逐步把农民引向了国内外大市场,推动了我县农村工业化进程。现在清河民间积累空前丰厚,农民思想空前解放,这些都为我县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资金和思想基础。只要我们适时引导,释放广大农户特别是农民企业家这一经济主体的内在能量,走“以工补农”、 “工农结合”的路子,我县农村生产力就会得到进一步解放,农业产业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四)我县具备在农业项目领域招商引资的整体优势。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日臻完善,京九铁路,308国道,银青、邢清高速公路交汇贯通,以及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我县利用国内外资金创造了一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通过羊绒交易会、张氏肯亲大会等节会的成功举办,我县更具备了招商引资的人文环境。我县只要把握住机会,积极开展招商运作,一定会在农业项目上有所作为。
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聚八方之财,集各业之力,切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实施“龙头工程”。没有农业项目的跨越,就没有农业发展的跨越。培育和发展一大批能够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
(二)科学规划,建立基地。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市场前景,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本着既突出区域特色, 又适于长远发展的原则,对全县农业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划分林果、蔬菜,养殖、饲料及加工区,引导形成具有较大范围的特色土导产业区域,使同业经营形成区域合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生产的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衔接生产,加工、储运和购销等各个生产环节,使加工企业、购销组织和专业生产农户等经营主体自愿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经营。以县、乡、村为重点,突出在购销、加工两个主要环节上,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行业协会,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大户,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结载体,并形成一批中介型龙头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推广完善合同契约关系,规范发展“订单农业”,把发展农村合作制作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
(四)加快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农、畜及科技部门加强引导和服务,初步探索制定我县农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农畜产品质量。
(五)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制约农业提高组织化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土地问题,应该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和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于土地流转的机制和形式。可采取农户转包、大户承包等形式,推行土地合理流转,将农户中的小地块、零散地块聚集起来,实施规模化经营等。
(六)制定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针对农业发展制定一些较之工业项目更优惠的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要对农业项目的用地、资金、税收给予政策倾斜,要对农业项目的引进者、实施者、项目拉动者、推广者、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给予奖励,促进农业项目发展,加快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形成。
(七)制定鼓励农技人员走向生产一线的政策。目前农业技术人员,多在农口机关和乡镇工作,没有真正走向农业生产主战场,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应制定奖惩办法,督促和鼓励农技人员走出机关、走进乡村、企业,走向生产一线,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使科学技术尽快变成现实生产力。
(八)加大农业投入。一是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要保持一定比例,并应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逐年增多;二是金融部门要克服“亲工疏农”思想,特别是涉农专业金融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农业项目的贷款额度,实行“农户联保”或小额无担保的方式,加大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三是制定优惠措施,激励农民加大投入,特别是鼓励吸引企业家和羊绒大户拿出资金投入农业项目,以工补农,拉动农业产业升级。
(九)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工干部的积极性。农业具有战线长,见效慢、对比效益低的特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从事农业工作的干部付出大, “显绩小”。在人们意识中,普遍存在对农口单位工作的成绩认识不到位等现象,社会评价不高,农工干部流动较慢,在某种程度上说,影响了从事农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我县农业的发展。要制定切实措施,对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要鼓励和要求他们少搞“政绩工程”,大搞“栽树工程”,要努力避免和克服他们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多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蓄后劲。在干部人用上,对长期在县直农口工作、实绩突出、年富力强的同志优先提拔重用,充分调动农工干部的积极性,为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清河县 流域 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清河县关于黑龙港流域发展有关问题调研报告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