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国土方案】田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时间:2023-06-14 19:27:01  阅读: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土方案】田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国土方案】田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田阳。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二)主要指标

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查明的污染地块并实现场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土壤环境基础工作,支撑土壤环境靶向监管

1.配合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工作。根据全区土壤环境详查总体方案的要求,在现有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基础上,以农用地和工矿企业用地为重点,配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县农业局牵头负责配合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并依据自治区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详查成果,在2018年底前,全面了解和掌握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负责配合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调查,并依据自治区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详查成果,在2019年底前,全面了解和掌握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状况。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要求,建立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牵头,县财政局、林业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全县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逐步配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和人员,具备土壤环境监测基本能力。以百色市环境监测站等土壤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较好的站点为依托,提升辖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监测人员培训制度,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县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同时,要根据土壤环境监测事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土壤环境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投入,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农业局、财政局等参与)

合理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按照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要求,2020年底前,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广西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在本县的设置工作。(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等参与)

3.实行土壤环境信息成果运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的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协调配合,充分运用广西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平台,实行数据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经济贸易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林业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科学技术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参与)

(二)实施土地分类别分用途管理,实现土地安全利用

4.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突出保护优先。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开展农用地分类划定工作,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2020年底前完成全县农用地类别的划定工作,划定结果由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统一将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农业局牵头,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参与)

优先保护农用地。对未污染的农用地实行优先保护,县国土资源局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于2017年底前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区域倾斜。严格控制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牵头,县林业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等参与)

加强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的用途管理。根据国家有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以及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全县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加强耕地、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特别是对于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区域要强化重金属指标的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到2020年,完成国家要求的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标。对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由农业局和林业局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草还林计划,并落实有关措施,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县水利局根据《关于印发“饮水净化”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桂乡村办发〔201567号)要求,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检测,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到2020年,完成国家要求的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指标。(责任单位:县农业局、林业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水利局等参与)

5.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保障人居环境。开展建设用地调查评估,2017年起,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启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市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备案。(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参与)

分用途明确建设用地管理要求。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县国土资源局应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充分利用广西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平台,实现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对建设用地实行联动监管。自2017年起,国土部门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限制人员进入、禁止土壤扰动,制定周边影响区域环境保护方案;发现污染扩散的,责令相关责任方清理残留污染,有关责任主体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封闭污染区域,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工程和管理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环境保护局分别负责)

6.加强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污染。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拟开发为农用地的,要先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建设项目占用优先保护类耕地的,应当对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用于补充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改良,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复垦等。严禁向沙地、滩涂、盐碱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负责,县发展和改革局、公安局、水利局、林业局等参与)

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经济贸易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参与)

(三)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控制土壤污染源头

7.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全面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提高铅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加强土壤有机污染物防控,对汽车、电子制造业、石油加工业进行重点防控,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排放重点污染源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自2018年起,由县人民政府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经济贸易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等参与)

8.加强工业废物处理。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全面整治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督促相关企业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止土壤受有机氯、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并报县环境保护局、经济贸易局备案。(县环境保护局、经济贸易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等参与)

9.提高生活污染无害化处理水平。科学规范处置城镇生活垃圾,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强化废铅酸蓄电池的安全处置。继续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建全村庄保洁制度,建立农村生活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县乡村建设办公室、市政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等参与)

(四)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推进矿区生态恢复利用

10.提高矿山综合开发治理水平。提高废渣综合利用处理能力,提高多金属伴生矿的采、选、冶分离与回收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严格要求采矿企业按设计排放采矿废石和选矿尾矿,鼓励采矿企业将废石在采空区作就地填埋无害化等处理。突出抓好有色金属等伴生放射性矿产采、选、冶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经济贸易局、环境保护局等参与)

11.促进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坚持矿山建设和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三同时”,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和土地复垦履约制度。强化露天矿采空区复垦工作,创新矿山剥离一采矿一复垦一体化模式,促进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加大对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老矿山治理,有效增加治理区内的林地、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消除地质灾害导致污染隐患,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负责)

12.深化尾矿库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落实尾矿库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要求,按照隐患严重程度和环境敏感度,开展风险评估,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及重点治理尾矿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提高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等级,生产运行的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严格治理尾矿库排洪系统不畅通、安全超高与干滩长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等隐患;对停用废弃尾砂库、废渣库,按照安全、环保等法规强制闭库;对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和超设计能力排放、超量储存的尾矿库要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治理,未按期完成治理的要依法关停。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开采的矿井和非法设立的尾矿库,重点治理“头顶库”,“三边库”全部完成升级加固改造报走库内尾砂,无主尾矿库治理全面完成,已达到闭库条件的尾矿库闭库验收。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对下游村庄、河流等特殊位置和库内尾砂毒性较强的尾矿库,强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责任单位:县安全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等参与)

(五)加强农业污染防治,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13.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广西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肥料化还田率达到6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其中直接还田率达到60%),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左右,实现农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长。组织开展蔬菜生产基地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县供销合作社、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参与)

14.科学使用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责任单位:县农业局、林业局牵头,县供销合作社参与)

15.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埋。摸清全县农膜用量,加快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农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地膜的行为。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逐步建立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和体系,逐步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0年,当季农田残膜回收率达7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县工商管理局、县供销合作社等参与)

16.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的地理标注和发布工作,并依法推进分区管理,确保2019年底前禁养区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拆除。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促进畜禽粪便在种植业上实现轻便化、简便化、商品化利用。到2020年,全县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积极推进畜禽粪便、秸秆肥料化利用。同时,按照要求,组织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工作。鼓励、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秸秆回收利用,重点抓好秸秆加工酶化利用,畜禽粪便还田综合利用。鼓励机械化秸秆加工还田,腐熟还田,商品化有机肥还田和牲畜过腹还田等。(责任单位: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供销合作社等参与)

17.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定期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灌溉用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责任单位:县水利局牵头,县农业局参与)

(六)稳妥实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

18.实施治理与修复工程。对列入耕地土壤污染程度高、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较大的区域,按照防污染、控风险、治突出的“防一控一治”指导思想,开展土壤治理和修复工程建设,着重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工作。(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局、环境保护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参与)

19.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2018年起,根据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逐步开展治理与修复土地的成效评估。(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等参与)

四、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20.明确责任分工。2016年年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并将工作方案报百色市人民政府备案。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土地使用者是土壤保护和治理修复的责任主体,要落实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对于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企业,要求其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对于承包农用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集体,要求其履行土壤保护义务。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建立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由县环境保护局负责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并向县人民政府汇报年度工作进展情况。

21.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市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县人民政府每年将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参与)

22.强化责任追究。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乡镇、部门,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不到位的,将约谈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防治工作不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将约谈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区分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监察局、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参与)

(二)提升队伍能力,强化监管执法

2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对环境执法人员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完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执法装备配备,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经济贸易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安全监督管理局、林业局等参与)

24.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以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制革等行业作为重点监管的行业,以粮食主产区、城市建成区作为重点监管的区域开展土壤环境监管工作。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县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在涉重行业、企业、矿山筹附近,以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作为重点污染物开展监测;在石化行业、化工企业等附近,以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作为重点污染物开展监测。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到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经济贸易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参与)

25.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执法。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监管网格,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不定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经济贸易局参与)

(三)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工作落实

26.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将整合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各部门要开展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县财政应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乡镇。要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贸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水利局、农业局等参与)

27.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牵头,县财政局参与)

(四)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公众参与

28.推进信息公开。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责任单位: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等参与)

29.增强公众参与。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根据需要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土壤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等。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参与)

30.推动公益诉讼。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可以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对污染土壤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对负有土壤污染防治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相关案件办理工作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牵头,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参与)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31.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开展宣传,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集中宣传活动、结合普法工作,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乡村建设办公室、教育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文化和体育广电局、粮食局等参与) 

相关热词搜索: 田阳县 土壤污染 实施方案 【国土方案】田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