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封信一、人生须常回首人要不断进步,要获取成功,有三部曲很重要:一是超前思考,化不利为有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一点谋划,可以争取主动。二是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要注重实干,注重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其他】湖南组织部长各级领导干部一封信精品学习参考【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给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封信
一、人生须常回首
人要不断进步,要获取成功,有三部曲很重要:一是超前思考,化不利为有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一点谋划,可以争取主动。二是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要注重实干,注重积累。有渐进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三是善始善终,变理想为现实。起步容易,鲜克有终。慎终如始,方无败事。做好这几步,离不开总结经验。忘记和能记,是人的两大本能。人不能忘,是活不下去的;如不能记,也不会生存得好。“不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一次没学会,它将不断地重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总结经验,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人应该每天做一点自己不想做的事。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说的这句话,是一个真理,是进步的阶梯。有句话与这个观点相近: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每天做点困难但却有益身心的事,每天淘汰自己身上不合时宜的东西,这是逼自己进步的办法之一。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别人淘汰,这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如有的人坚持每日必记、每事必记,几十年如一日,锻造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也使自己在不断超越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即便是自己所长,注意总结,予以确认,加以肯定,也有助于使之得到弘扬。正如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所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需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500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郭沫若的诗《凤凰涅磐》中的“菲尼克司”,就是中国所谓的凤凰。凤凰本是“神灵之鸟”,尚且要在500岁之后“火焚再生”,可见新陈代谢这一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对任何事物更是概莫能外了。它启示我们,在知识上要不断汰旧求新、吐故纳新,不断地重新进行学习,勇于扬弃陈旧之物。幼稚的脱去胎毛,换上成熟的羽毛,长出坚硬的翅膀,才能翱翔万里、直冲云天。老鹰在经过一段长空搏击之后,羽毛也会老化,翅膀也会有损,非下决心“脱毛”不可。凤凰的“火焚”,悠悠500年才有一次,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脱毛”,却容不得这样漫长的岁月,也不可能只“脱一次毛”便可受用终身。必须树立时时地“脱毛”、不断地“脱毛”、活到老“脱”到老的思想。恩格斯45岁时学微积分,毛泽东同志晚年还自学英语,他们都不把年岁大作为不再学习的借口。它还启示我们,在个人思想修养方面,也需要不断否定、超越,才能获得清醒、获得激情,才能振奋起来、进步起来。人生须常回首。人生要经常进行阶段性的“大盘点”,及时回首得失成败,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以便为此后的人生做好减过避祸和免败求成的精神准备。
人的智慧在认识自身短处时,表现得最为突出。总结经验、盘点过去,千万不要护短,不要怕家丑外扬。暴露了痛疽,方可得到疗效。吐故纳新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经过苦痛,才会有真正的吐故,才能获得扎实有用的新知。如有的人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归结为外因,全然不反思个人之过、主观之错,这样怎么能变得聪明起来呢?有的人把自己成长进步慢归咎为没有跑关系、找后台,以为别人被提拔都是靠走旁门左道,而不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这样如何能获得进步呢?总结经验要善于辩证思维,找准问题的症结。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教训的,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总结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时,他指出,固然有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特别是革命党自身的原因。认为“非战之罪,乃天亡我”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强大是原因,但战之罪,干部政策之罪,军事冒险主义之罪,是主要原因。机会主义是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了“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的结论。由此可见,总结经验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看到问题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努力方向。
总结经验要科学、要客观,必须注意学习哲学,成为自觉的辩证论者,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度。思维的深刻度,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成功率和事业成效的递升度。而要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层次,恩格斯认为,“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潜心学习,坚持数年,必有收益。季羡林先生讲:“知识分子大概是分为三类:先知先觉的,后知后觉的,不知不觉的。第一类是少数,第二类也是少数。”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不了第一类,至少不做第三类。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各种知识,重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指导工作,讲形象点,就是要“做湖南猫、抓湖南鼠”。尤其应注意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乎到学习成效的大小和真假。17世纪的英国学者托马斯?富勒说:“知识使好人更好,使坏人更坏。”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罗素说:“科学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善可恶。”知识具有两面性,不解决学习的动机问题、方法问题,学了不见得必有好结果。边学边思、边学边干,实现从必然向自由、从此岸到彼岸的飞跃,我们才能更好地做人和做事,完成好担当的使命。
二、为官应重德性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性。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来实现价值,来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来提供动力,来保证后果。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此,做人应先于做事,人性应重于灵性。1960年,陈毅同志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这段深入浅出的话告诉我们,无能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好,才高而缺德是灾难。作为党的各级执政骨干,我们要高度重视德性问题,致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要强化道德意识。大量事实证明,有德才有得,有诚才有成。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得益于细微而不起眼的美德。正如伏尔泰所说,“造就政治家的,绝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人格。”人格德性是最重要的,能力则总是相对而言的。人格的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林肯说:“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林肯所以享誉世界,重要之点在于他公正自持、廉洁自守。林肯去世后,陆军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统治者。”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地为我们工作。有了这张绿卡,成功将为我们一路放行。对领导干部来说,要高度重视德的问题,防止懒官、庸官、贪官、淫官占居重要位置。即便在民主不断
扩大、法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也还是要注重选用德高望重、人格完善的领导者,防止觊觎权力、善于伪装的奸佞小人。作为个人来讲,一定要具备履行公职的良好品行和职业操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对组织、对事业、对人民,一定要诚实守信,不偷不吹不装不假。“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人格低下的人,最终是要露马脚、被唾弃的。
要严格道德自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在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树立道德新风尚方面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命令。这里有三种境界,其一是不做恶事;其二是多做好事;其三是社会楷模。达到第一种境界是小有所成,达到第二种境界是有较大成功,达到第三种境界是有巨大成就了。领导干部讲重德性,首先要讲大德,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原则,坚持服务宗旨。具体讲,就是要忠于党、爱祖国、为人民。同时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员,在家庭做个好成员。这些都得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时候,就深深感到,经典作家不仅具有真理的魅力,更具有人格的魅力。马克思说:“我们都是坚持为八小时工作日而奋斗的,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八小时。”1868年4月30日,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我在几天之内,就满50岁。如果那个普鲁士少尉对你说:‘服役已经20年,仍旧是个少尉’,那么我可以说:‘年届半百,仍旧是个赤贫者’。”这无疑大大增添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怎么可能让人信服、跟着来做呢?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按中央的要求,按党章的要求,处处严于律己、时时做出表率。讲道德自律,不能忽略细节、轻视小事。小和大是相对、相交的,是会转化的;要注意道德积累;要坚持道德修养;三、关键是心境好;心境俗称“心胸”,又名心地、心田,是指个人心神表;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正确对待成败得失;是会转化的。拿遵守“三德”来讲,能不能保持“慎独”,在无人监督、没人认识的环境里,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文明守法公民?能不能模范执行职业操守,严格行业自律,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办事?能不能弘扬传统美德,善待老人、妻子和孩子,建设和睦家庭?许多细节和小事,常常影响着大节,折射出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白天想上班,晚上想回家”的人,比那种不思工作总惦念着牌局、不顾家人总沉醉于饭局的人,要健康得多、高尚得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搞得家庭四分五裂的人,在人们心目中也是要丢分的。“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我们常犯的错误有4种:知识不足的错误,经验不足的错误,能力不足的错误,德性不足的错误。这几种错误,都应当努力避免,尤其要着力防止犯德性不足的错误。
要注意道德积累。我们经常会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满,却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很多人都能根据自己身体部位的问题去看医生,但少有人认为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人们往往在自认为最清楚的事情上犯错误。谁都觉得自己缺钱,包括那些不缺钱的;谁都不觉得自己缺德,包括那些缺德的。一个人的德性,无论好与差,均为日常思想和行为的“零存整取”。正所谓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某些人的下场,如罗柯斯所说:“他们收割的,正是他们种下的。”我们要使自己的道德品行达到较高层次,有时需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从日常小事逐步做起。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每天都早起,怕睡过头,给自己做了一个圆木枕头,稍微一转动,头就落在木床上,人就惊醒起来。司马光把这枕头叫“警枕”,意在鞭策自己,不可松懈懒惰。一个人对他人讲信用相对容易,因为受到外在力量的约束、监督,会迫使其恪守承诺。而对自己讲信用则要难得多,因为那只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唯一能监督的只有自己。但唯有持具这样一种
坚定心力的人,才会出类拔萃,因为这是他超凡脱俗的地方。齐白石的成功在于对自己讲信用,始终固守着一个对自己的承诺。他规定每天作一幅画,从不间断。85岁那年,有一天连画了4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又画了一张后,写了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上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正是雷打不动的行为准则,造就了他炉火纯青的画艺。德性需要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升华。
要坚持道德修养。“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如果我们为人处世要达到“不褪色、不染色、有特色、很出色”的境界,就应当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玫瑰花,就应当种植更多的玫瑰树。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专栏作家哈里斯的朋友对报贩说了声“谢谢”,报贩却冷嘴冷眼,没有理会。哈里斯问:“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朋友说:“他每次都是这样的。”“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样客气?”“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想、这样做,可以减去多少无端的烦恼。一个人只要自身有教养,不管别人举止怎么不适当,都不能伤他一根毫毛。以德报德是正常现象,以怨报怨是平常现象,以怨报德是反常现象,以德报怨是超常现象。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方能为别人所不能为。加强道德修养,很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驾驭自身欲望。人都有七情六欲。巴尔扎克说:“欲望是支配生命的力和动机,是幻想的刺激素,是行动的意义。”欲望具有两重性,它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东西,既能使人进步,也能使人堕落。你不想占有,你囊中是空的,但你身轻如燕;你若占有了,身心会受到挤压,就得付出代价。“欲”字与“火”字常连在一起,表明两者有着相似的热势与疯狂,控制不好,就将毁掉一切。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控制欲望,可以得到财富;控制餐饮,可以得到健康;控制情绪,可以得到快乐;控制感情,可以得到幸福。学会控制,可以获得很多。在自我控制中加强自我修养,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德性。
三、关键是心境好
心境俗称“心胸”,又名心地、心田,是指个人心神表具的境界,包括心思、心念、心情、心灵、心态等。人生在世,求生存、谋发展,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心态表现。医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心境是人身的健康之源、自强之本、长寿之根。心境决定着人生的命运。心境好,病难找。生病的人,大多与精神压力有关。心境好,抗打击能力就强,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心境不佳,承受能力就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可能就倒下了。人应当经常调整自己的状态,调理自己的心境。养身重在养心,补体重在补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人只能活一辈子,不能活两辈子,应懂得善待自己。在百忙之中,应为自己营造心灵的港湾,修筑生命的驿站,使身心得到栖息,以便胜任事业的重荷。自我养心,健康心境,关键要学会调摄。有人主张用“顺、慎、和”三字诀,来促进良好心境的形成。顺,就是顺其自然,顺随四季气候变化养心,顺理依章处置矛盾和纠葛,凡遇不如意事,顺其来去,不背忧虑包袱,否则劳心伤神、损害健康。慎,就是谨慎处事,凡事做最好努力,又有风险防范预案。谋求最好,虑及最差。这样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规避了万一的风险,进可以成功,退可以安全。和,就是和谐为上,心平气和,从容镇定,坦然面对一切。要知道,虽然在你上面的有的比你弱,但在你下面的更有比你强的,比你富裕的人千千万,比你困难的更有万万千,持有这种心境意念,就能够气顺神闲,过好每一天。养心的核心是个适度问题。中华传统养生学一再告诫,精神情志活动要适度,体力房事要适度,饮食五味要适度。苏东坡有“三养”之说: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诸事再好,适可而止,贪多嚼不烂。适可而止是人生哲理,适度是健康之母。心境理智平和,便会过滤掉不利的思想和情绪,就能够看到柳暗花明,从而维护良好的身心状况。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一切,而失去健康必会丢掉一切,为了可持续的健康,我们要注意养心补脑,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心境。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他认为,“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也。”这形象地揭示了人生难免困苦忧患,故历来有“忧患人生”之说。我们常讲:祝你一帆风顺,祝你万事如意。这只是一种愿望,实际不可能都“风顺”,都“如意”。而坎坷和挫折,倒是一种常态。有一些不顺利、不如意,也未必都是坏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位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就带回家去,蛹壳上出现裂缝,蝴蝶挣扎了许久,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于是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平扁,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人的成长也是如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能是一种必然,一道门槛。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炼,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也很难健康成长。吃苦贵在先,也是人生的一种本钱、一份财富。古罗马塞涅卡说:“没有谁比未遇到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遇到不幸,能够泰然面对,就能渡过难关,也使自己得到磨炼。凡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境如仙。”汽车轮胎之所以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是因为它可以接受一切,能够化解各种压力。有的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一旦事与愿违,就改变了初衷,动摇了信仰,陷入了极度悲观,进入了抑郁病态。现在有很多东西在减少,如精神乐园,有许多东西在增加,如精神病院,这或许是一大成因。培根讲:“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宠辱不惊,我们当有这种大度、这种定心。
正确对待成败得失。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有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指着家中一对联,笑而不语。对联的上下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道是“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人生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如果求全责备,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就能渐入淡泊之境。有人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该得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争不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处在一种智慧状态,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知道适度的人不会遇险。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它形象而诗意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许就可以“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当遇到春风得意的人生顺境时,我们就不至于忘乎所以而乐极生悲;当身处凄风苦雨的人生逆境时,我们就能心平静气而坦然处之。人有时会产生失落感,这是因为总在与他人比较。人在沼泽,身在囹圄。换一个角度风景就不一样了,你就是世界,你就是幸福,你就是未来,你就不失落了。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获得,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英国思想家罗素,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中国四川,意在帮助民众解除痛苦、获得幸福。在乘竹轿上峨眉山时,他发现累得满头大汗的轿夫们丝毫没有怨气和烦恼,反而很乐观和风趣。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认为自己聪明的人是愚蠢的,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是幸福的。有人讲:“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病痛和灵魂的无纷扰”;也有人认为:“有书真富贵,无病大神仙”;还有人主张用减法求快乐,“退一步海阔天空”,“少吃一口安稳一宿”,“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些话都是教人减法处事。有人这样评论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南怀瑾说:“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增一减,非常简单。”生活中做减法远比做加法难,做好了有助于我们成就大业。
正确对待进退升降。有人讲,做人之难,从官场可窥见一斑:当不了官,难;当了官升不上去,难;当了官穷于应付勾心斗角,难;当了官发现自己不过如此,更难。钱钟书说:“想做官的人就像猴子,向上爬的时候,就露出了自己的红屁股。”要做一个好官,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有人原是单位的“头儿”,后来退下来,“头儿”前加了个“老”字,成了“老头儿”,身价和处境就不一样了,门庭若市成了“门可罗雀”。兰州玉泉山公园有副对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去难。”有人感叹:“高处不胜寒,人间有温暖。”这都从一个侧面讲了为官之忧之愁之难。尽管如此,想当官的依然大有人在,且呈急速增长之势,超过了职务资源的可供量,造成供需矛盾。想当官未必都是坏事,很多人也确是当官的料。应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把人看清选准用好,防止“苍蝇叮菩萨----看错人头”。作为个人来说,也不能把当官看得过重,看成是唯一的出路。而且要凭素质、走正门,不投机钻营。跑来要来的官,当着有什么意思?能不能当官,不仅有个人素质问题,还有机遇问题。为了班子建设的加强,为了结构比例的优化,为了年轻干部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人做出牺牲的。碰到了这种情况,应当想得通。花开自有花落时,万物都有始有终,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是暂时的,离退休了,没权了,理当顺其自然、坦然对待、泰然处之。有个地方新闻报道中,把现任市长写成了“原市长”,媒体负责人忙着作检讨。市长风趣地说:“没关系,我总有一天要变成原市长的,不过你们写早了一点。”有进就有退,有上就有下,这是必然规律。为官需要有这样一种心态。领导干部也是人,“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有人讲,想不开时,可以去看看“三座山”。一是井冈山,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英烈,与他们比,我们岂不是太幸福了?二是普陀山,看佛的大境界、大度量、大胸怀、大慈悲。三是八宝山,无论什么级别的官员、多么有钱的富翁,到了这里都是一缕青烟飞天外,个人得失实在是小事,不要动不动就想不开。还有人建议,人在浮躁之时,不妨去三个地方看看。一是常去医院看看,你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身体是最重要的。二是常去监狱看看,身陷囹圄,失去自由,那才是最痛苦的。三是常去火葬场看看,无论什么级别、荣耀、富贵,在这里实现了最终的平等。很多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不能为之弄得神形憔悴。如果有了权和钱,却失去了尊严,没有了健康,活着又有什么乐趣?
四、廉政要共努力
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战略任务,需要全党参与、全民参与,需要协同联动、共同努力。党内与党外、纵向与横向、机关与基层、整体与个体,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把风气搞正,把廉政搞好。
增强廉政自觉。搞廉政建设,领导干部的自律很重要。监督总是外在的,也非常有限。制度是死的,要靠人来执行。所以,领导者带头自律,这是首要的。《后汉书》中记载了一则杨震“四知”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奉命出任东莱太守,中途经过昌邑时,由杨震推荐任职的县令王密拿着10斤黄金来拜见杨震,感谢他的提拔。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黑夜没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为官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为了坚持原则,总要得罪一些人,这是难免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这是极不应该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仰起头来看看,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来想想,自己对人无愧。做官应当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为官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牺牲。自由度越来越小,隐私权越来越少,这是领导者应当付出的成本。台湾一政治观察家对马英九提出4项建议:“知慎行,更应知慎言;有风度,更要有气度;重谋体,更要重实体;见其大,更应见其小。”这是很有见地的。领导者要求真务实,给群众以真实感,实惠感,不能搞形多实少的花拳绣腿。寓言中的黄鼠狼说,夜里尽可能想方设法肆无忌惮地偷鸡吃,白天则要像模像样热热闹闹地去给鸡拜年;蛇说,凡事最要紧的是摆姿态,我虽然本性不移,但关键时刻一脱皮,人就不好说三道四的了。生活中是不乏其人的。如同无聊的肥皂剧引不起观众发笑,就自造一个笑声,用笑声引人发笑一样,有些乏味的演说打不动人心,就故意将声音提高八度,制造一个被掌声打断的事实。领导干部要把群众装在心里,把工作做到实处,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成效,这样才是真正履行了党的宗旨,做到了执政为民。
明确廉政责任。搞好廉政建设,人人都有责任。领导干部既要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又要兼济天下、风正一方。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任何一个朝代,在其创始阶段都能很快收拾动乱残局,进而迅速走向黄金时代。但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太容易了,需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辛苦。我们现在处在转型期,可以说也是腐败的易发期。肉眼最常见的毛病是两种相反的极端:近视和远视。近视的人只留意身边的问题,看不到全局,不谋划未来,忽略整体与发展。远视的人容易忽略问题和实干,不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不肯按部就班地走,不屑于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们要防止这两种倾向,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树立信心,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打持久战,既要重务实,又要把握好大局和长远。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在严格自律、接受监督、当好表率的同时,要认真承担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积极参与本级领导班子对本地、本系统、本单位的部署安排,加强监督检查,掌握落实情况;加强对配偶、子女和直接分管的下属单位、负责干部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及时指出问题并督促纠正,出了违法乱纪案子的,要支持查处;敢于对本级班子成员进行监督,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开展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既要加强教育,又要从严惩治,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到实处。当年太子朱标曾劝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把一枝荆棘摔在地上,让太子捡起来。荆棘多刺,太子无从下手。朱元璋把荆棘的刺全部拔光,把光秃秃的荆棘塞到太子手中说:“我这些做法,都是为你削除荆棘上的尖刺啊。”新加坡的反腐口号是:“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倾家荡产。”惩治腐败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利剑。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坚决惩治腐败,以震慑罪犯、取信于民。
健全廉政制度。要重视抓好廉政制度的建设,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一些腐败问题的产生和腐败现象的滋生,究其根源,背后都有着不合理、不公正、不科学、不适合、不健全的制度体制的影子,而且这些旧体制、旧制度出于某些制定和执行者的利益驱动和路径依赖的惯性,不仅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可能改头换面进一步强化。美国的公务员道德法对上至总统、国会议员,下至最低一级公务员的行为都进行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以防止公务员“不付费搭便车”等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并对违反者给予有力惩处。美国国会设有专门的道德委员会和公务员犯罪处,其职能是对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的道德操守予以有效监督,凡违背道德又不够刑事犯罪者,皆由道德委员会监督其主动辞职,违法者由公务员犯罪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意大利出台了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对公务员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作了限制性规定。在芬兰,公职人员如果接受商界的任何吃请和游山玩水,都将被视为受贿行为。在香港,公职人员接受吃请,如果一顿饭的费用按就餐人员平均分摊,超过公职人员月薪的1%,就属于受贿行为。这些年来,我们在廉政制度建设上,是大有长进、很有成效的。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制度还没有,有些制度尚不配套,有些制度难操作,有些制度执行不力,特别是涉及人、财、物方面的规章制度,硬化、细化、量化不够。我们要增强制度意识,切实抓好已有制度的落实,防止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总结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及时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着眼于新的形势,大胆进行探索,借鉴“他山之石”,制定一批新的规章制度。 发展廉政文化。要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培育氛围、营造环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起来、深入人心,使反腐倡廉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必然,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种共为。国外有则故事,说某国举国之人误喝了一种魔水,弄得全都言行乖张、疯疯癫癫的。有一个人未喝,尚能清醒。但大家却众口一词地说这个人疯了,因为他的言行与众不同。最后这个人被逼无奈,只好也喝了魔水。此后,其言行与众无异,人们便来庆贺他的康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环境的力量。不管什么样的水,只要到达海洋,它就是海水了;不管什么样的水,只要流入阴沟,它就是臭水了。有的地方,“一把手”极贪,谁要当官都要给他送钱,在这种氛围下,不送礼的人日子就很难过。“不送礼从你做起,不收礼从我做起”,风气才能好转。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台上鬼画桃符也是墨宝,下台后写了白送也没有人要;在台上说假话也有人‘深刻领会’,下台后说真话也没人理会;在台上不想赴宴天天有宴席,下台后极少有机会光顾宴席;在台上不想开会也要去居高临下,下台后想开会也只有春节茶话会;在台上去哪儿都是‘感谢光临’,下台后回家都不受欢迎;在台上不想办的琐事有人抢着办,下台后急需办的难事也没人愿管。”台上台下如此泾渭分明,难怪有的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难怪多少公仆怕当主人。消除官本位弊端,淡化权力之势利,要靠文化的力量。发展廉洁文化,促进廉政建设,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敢于讲真话,勇于听真话。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针对一个座谈会上与会者只唱赞歌的倾向指出:“大家说一样的话,千篇一律,这不是党的传统。在一大时有争论,二大、三大、四大、五大等都是如此。党魁这么讲,下面就跟着讲,人们不用自己的语言讲话,而用领袖的语言讲话,你们不能看脸色行事,尤其不要看我的眼色行事。我的脸色是千变万化的。”这在眼下仍有针对性。“心里早有口不言”,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句唱词。今天也有人信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种状况,不利于培育健康的同志关系和良好的党风民风。中国有句古语:“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如今不提倡打人骂人,但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严格要求是亲、是爱的表现,对人的成长进步大有益处。改变这种状况,也得先从领导干部做起。大多数领导同志都明白“拍马屁的人是为了骑马”、“吻你手的人是想砍你手的人”这个道理,但一回到现实中,却又往往喜欢被人吹着、捧着、抱着、供着,容易听信顺耳谗言,听不进逆耳忠言。两千多年前的齐人邹忌对齐威王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时的荀子也讲得一针见血:“谄媚我者,吾贼也。”领导者有此清醒,谄媚者还能作祟吗?健康的民主生活和人际关系还愁建立不起来吗?
相关热词搜索: 组织部长 湖南 封信 【组织其他】湖南组织部长各级领导干部一封信精品学习参考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