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内交易化庸俗化研讨材料(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内交易化庸俗化研讨材料5篇
文化生活第八课疑难词语解释
一:庸俗 低俗 媚俗的解释:
1、庸俗:同义词:粗俗;
反义词:高雅 高尚;
庸俗十大表现:
其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其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其三,遇美人则急索登床;
其四,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其五,与友人相聚便高吟其酸腐诗文
其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其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
其八,与人言谈便刁言以逞其才;
其九,借钱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债时其态如王;
其十,人前常多蜜语,人后必揭人短。
2、低俗:形容低级、粗俗、不文明的现象或事物。与“高雅”相对。低俗的意思是指某人某事不入流,没有正经门路。思想空洞、乏味,更多的是带有纯粹的“性思想”3、媚俗:迎合于世俗。媚俗就是过分迁就迎合受众。为了短期的商业效益,而不惜牺牲崇高和责任。
二:流行的含义: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至消失的过程。又称时尚。流行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不一定是新出现的,有的可以是在以前就出现或已经流行过的,只是在新的一段时间又流行起来。流行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衣饰、音乐、美术、娱乐、建筑、语言等。
流行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中国古代没有对应词,只有像时尚般的相似词。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传媒)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实际上,流行文化并不只是大众传媒的生产物,而是由大众与传媒间互动所产生的,既:大众影响传媒,传媒又反过来影响大众。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双向的、不断更新成长的。
三:时尚,就是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一时的崇尚,这里的“尚”是指一种高度。在如今社会里,多指就是流行得体的一些东西。“时尚”这个词已是很流行的了,频繁出现在报刊媒体上。追求时尚似已蔚然成风。可时尚是什么?说到时尚,或许你会想到T台上那让人看不懂猜不透的另类时尚服装,其实时尚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我们的生活也经常会有一些充满时尚感的元素。
四高雅,指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比喻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也比喻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语出《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高尚,不粗俗,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在表现。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等等。有较高的风雅度,令人欣赏的高贵的风格。
格调高雅之类的,是个褒义词。
五.通俗词义:指普通,普遍的,被大众所广泛理解的.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不复杂的一种普通需求.相关词:通俗化,通俗易懂,通俗读物.
六.经典 经典读音jīngdiǎn英文名[classics] :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比如五十年代经典歌曲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歌曲.经典和精品是有区别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质量,而并不需要有经典所据有的其它特性.
七.严肃音乐(Serious Music)或称艺术音乐(Art Music),指专业作曲家、歌唱家为了表达个人思想或达到某学术目的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一般特点是非大众、非通俗,艺术性、学术性较强。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音乐素养。
八.娱乐文化
娱乐文化是人类的工作之余从事的一种以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活动消费项目如登山、攀岩、蹦极、漂流、滑雪、潜水、越野、溯溪等以其挑战性和刺激性得到许多人的青睐。,是人类文明形式的重要补充.它有利于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开阔眼界,互动交流等作用。
九 、泛文化现象,简言之,即什么都文化了,什么都打出文化幌子,假文化而行。泛文化现象越泛越离奇,越说越邪乎,也有由庸俗走向恶俗的趋向。
比如说,爱赶饭局的,说是饮食文化;
爱喝酒的,说是酒文化;
爱跳舞的,说是娱乐文化……产苹果的,说是苹果文化;
产大葱的,说是大葱文化;
养龙虾的,说是龙虾文化;
养果子狸的,说是果子狸文化……泛文化并没有到此为止,还在一个劲地泛下去:收藏旧时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
写乞丐传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
编造妓女小说的,说是挖掘“妓女文化”……再泛下去,就该有三陪文化、走私文化、吸毒文化、瘟疫文化、恐怖文化……于是乎,文化洋洋大观,却也蝇营狗苟。
最新消息速递:
201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
2014年四川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免费阅读
笔试备考攻略:2014四川省公务员笔试辅导简章
时政热点: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说“不”■严格的党内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员干部党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措施。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
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严格党内的政治生活,总结处理党内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对此党章中有明确规定,比如总纲中第四条: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党章的补充和细化,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党规党法,既概括了历史上处理党内关系和整顿党风的经验,又提出了体现时代特征的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提升党员特别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目前,从总体看党内的政治生活是积极健康的,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恪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活缺乏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搞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存在庸俗化的问题。
庸俗化是党内生活的腐蚀剂
庸俗化是党内生活的腐蚀剂,使得正常、健康、积极的党内生活平庸化、低级化,破坏党员干部的免疫系统,削弱党的凝聚力、创造力,任其发展必将损害党的形象和事业。当前党内生活庸俗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治学习流于表面。有的党员干部政治学习方式僵化、形式化,停留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缺乏深入思考,不注重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在讨论时不能从工作实际出发,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成为自说自话的空谈;写学习心得时没有针对性,甚至找人代笔。
第二,奉行明哲保身的哲学。在党内生活中,有些党员奉行明哲保身的哲学,违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不敢和不愿开展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有的自我批评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批评他人转弯抹角,蜻蜓点水;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原则性问题上,不问是非搞一团和气;有的在会上曲意逢迎,听任各种错误思想自由泛滥,在会后又私下抨击。这样一来,在党内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积极的思想斗争变成自我赞颂和相互吹捧。
第三,党内关系出现异化。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员要按照党的章程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搞宗派主义,树山头、垒山头,或者站到这个山头、那个山头。”可是,现在一些地方滋生地方保护、部门保护、个人“小圈圈”等小团体主义,市侩风气流行,出现了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甚至出现党内关系由过去正常淳朴的同志关系异化为帮派关系或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问题。
第四,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党内多年来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者少数人手里的问题,一些地方“一把手”所拥有的权力,甚至被总结为“三个一”,即“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言堂”,从而制约了党内民主的发展,使得一些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够好。据统计,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省区市党委中,23个班子和293名常委检查了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不够的问题。
如何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倾向
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党员干部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环境变化的原因,我们要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倾向。
一是要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内生活出现庸俗化现象,说到底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要引导党员干部切实认识党内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党的基本理论掌握上,要立足于解决思想、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注意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党内生活“一定要创新,不创新,那形式也巩固不住”,积极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和方法,使得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二是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的背景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无视党规国法,奉行所谓的潜规则,弱化了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核心领导力。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一把手”要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三是要自觉接受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党组织民主生活会,让党员过上高质量、高水平的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生活会要成为常态机制坚持下去,并且要在质量上有保证,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使之真正发挥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尤其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要襟怀坦白,敢于向组织交心、向群众交底;相互批评要出于公心,较真儿碰硬,勇于问责,形成认真严肃的良好风尚,收到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实效。
四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率先垂范。坚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公道正派、严于律己、作风民主,影响和带动班子成员,影响和带动党员干部,改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总之,党内政治生活庸俗之风不可长,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所要求的:“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努力追求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中央党校党建部党的领导与领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吕品)
论述类阅读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
普冬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
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1.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有些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
文艺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C.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D.诗歌批评庸俗化,可能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1, 【答案】
1. A
2. C
3. B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论述“诗歌批评”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一一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那个作用。所以选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表述不正确,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可根据文章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B项,以偏概全,只是部分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成主要标准”的错误。所以选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文化的价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文化的大众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从“拳头加枕头”的影视剧,到以贬损歧视为噱头的语言类节目;
从鼓吹“强者为王”的成功学书籍,到一些网站用“标题党”招徕点击……在制造者、受众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既呈现新鲜活泼通俗的特质,也存在低俗庸俗媚俗的因素。
大众化的文化形态,接受面广,影响较大。文化要“大众化”,才能实现公众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同时,也应该思考:文化在实现更广泛传播的“大众化”同时,如何去除其中“三俗”的因素,承担起思想启蒙、价值引导的“化大众”功能?本期“时事观察”,我们邀请著名作家王蒙和梁衡,讨论文化传播中“低俗”、“通俗”与“高雅”的话题。
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
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有深入深出、只能满足小众需要的高端成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这样的斑驳态势不奇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鉴别的能力与机制,有没有打捞与支持高端文化成果的魄力与眼光。
一些打着“大众化”旗号的文化产品,是波普文化在起作用
大众化是满足公众文化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不是意味着大众化是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理解文化的大众化?
王蒙:大众化是文化的发展方向之一,但不是全部。按毛主席的提法,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大众化居三化之一。
什么叫大众化呢?首先是代表大众的利益与心声,满足大众的需要与喜爱,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与价值珍重,吸引大众的注意与参与。文化同时还需要是民族的与科学的。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内容、文化产品,应该能够代表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与特色,能够吸纳与体现现代科学的成果,能够攀登民族文化的高峰,能够体现科学进步的前沿。仅仅讲一个大众化,是不够的。
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除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普罗大众文化的诉求之外,还有西方世界的所谓波普潮流,波普(大众、公众、流行)的含义,既标榜了民主性,也迎合了市场化的利润乃至批量生产规则。我国今天“大众化”旗号下的某些文化产品与文化经营,未必是普罗主义的,倒很可能是波普特别是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在起作用。
再有,大众化不等于大众文化,而很可能是指精英、高端文化的普及,革命意识形态的普及与宣扬。而“大众文化”的说法,却主要指迎合市场口味的畅销追求。对于不同的大众化,对于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大众化,我们必须分析明白。
“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大众使文化获得了可贵的独创性、多元性。这种大众文化与我们所说的“高雅文化”、“主流文化”有什么联系?
王蒙:不错,民众是革命文化的源泉。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源泉并不等同于文化的成果。尤其是一切文化精品,都不仅是、也不限于源泉的原生态。源泉需要大师大家、需要文化人才乃至天才人物的挖掘、提炼、加工与创造、再创造;
也需要一定的努力、有时候是极大的努力去传播、去普及。
仅仅有源泉不等于有了革命文化,而且今天的文化更广泛更深刻得多。文化不仅是革命的动员,而且是我们的人生的智慧、历史的积淀、学术的精华、生活的质量、提升的阶梯、审美与思辨的魅力所在。北京故宫当然不是革命文化的果实,但仍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被普罗大众所利用汲取,也仍然有利于对于反封建的革命使命的理解。
“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俗的东西猖狂蛮横,占领一切平台
您认为当前一些文化产品在追求所谓“大众化”中,存在哪些“庸俗低俗媚俗”的问题?
王蒙:文化要为大众服务,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就是全部人口的平均水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层次将会降低乃至瓦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精英与文化高端成果所定位的,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一点。同时一切民间文化的宝藏, 也都需要高端的文化认知与高水准的挖掘、保护、整理与弘扬。
现在的问题,首先是浅薄、空心(无思想内涵)与低俗的文化产品。拳头加枕头、陈陈相因的视听与阅读作品。炒作、谩骂、小团体的门户之争替代了认真的文化批评。封建迷信残渣的泛起。打着文化开发的幌子圈地捞钱: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低俗做法。文化事业上的假冒伪劣:如假文物的出现。文化旗帜下的起哄与花架子:如小学生穿上古装读经。传媒制造速成名星,传媒文化评估的公信力丧失。文化、艺术、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抄袭、枪手、红包交易等。
大众文化是受众选择的文化,以实际的、娱乐的、世俗的精神为主旨,追求的是感性愉悦。这是不是意味着“大众化”的过程中天然有“俗”的因素?
王蒙:俗的因素并不可怕,通俗、流行、娱乐、休闲、时尚、世俗、浅俗、俗文化都不一定是负面的贬义词,它们甚至常常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可怕的是与俗在一起,没有或缺少高端的文化成果与文化评估,搞得只剩下了俗,俗的东西猖狂蛮横,占领一切平台,高端的东西则边缘化到喘不过气来,或者干脆将高端文化排挤殆尽。
当前,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为消费而生产,所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眼球、如何增加“性价比”。市场在大众文化变“俗”的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王蒙:从短平快的畅销的角度看,消费性文化远优于高端文化。从长销的角度看,短平快的文化热得快冷得也快,趋时快过时也快。何况,一个社会完全放开手让市场去决定文化资源的配置,是不可取的。领导、专家、高校、研究机构、文艺团体、负责任的传媒,在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建立起认真的、负责的、专业的与有公信力的评估体系
大众文化既要有大众性,能满足公众需求,又要有文化性,能传递价值取向。如何统一起这“双重属性”?
王蒙:这里有一个文化生态的平衡问题。满足世俗需要的文化成品可以很多。真正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却只能是、至少主要是高端的文化成果与文化人才。从人类与民族的文化发展上来看,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四流的写诗者,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三流的长篇小说。我们不能只看到市场,而看不到真正的高端文化。
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如《红楼梦》。有深入深出,只能满足小众需要的高端成果,如爱因斯坦与霍金的著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时过境迁之后不过尔尔。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不过是文化中的三鹿奶粉。有这些纷纷杂杂毫不奇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鉴别的能力与机制,有没有打捞与支持高端文化成果的魄力与眼光。
我还要强调,同样以追求票房畅销为目的,仍然有高下深浅的区别,《泰坦尼克号》与《阿凡达》都是商业大片,但它们的思想文化含量是可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的某些大片,却更像是白痴之作。
我们仍缺少《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这样的文化产品。应该如何让大众文化承载起主流文化倡导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价值观念?
王蒙:第一,如十七大报告所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能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做得更好,能够真正实现创新型政党、创新型国家的建成。第二,关键在传媒,传媒如果实际上在向金钱挂帅与迎合强势上发展,传媒如果在公众中缺少公信力,这个目标就难于实现。
在对大众文化进行合理引导和吸纳的过程中,文化工作者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王蒙:首先是建立起认真的、负责的、专业的与有公信力的评估体系,敢于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评估能力与水准,使公众、专家、领导能够在文化的大格局与发展建设方向上取得越来越深入的共识。这样,不论我们的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斑驳态势,我们整个社会是心中有数的,是主动的与无愧为一个文化古国与文化大国的。
(王蒙谈文化的“大众化”与“化大众”)
如何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
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
高雅的作品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满足人的审美要求。通俗则是低俗与高雅间的过渡地带。要害是“高起低落”,是从高雅的标准出发落实到一个通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低俗。
一次谈文化,有人问什么是低俗、通俗和高雅?我一时语塞。如果凭感觉来回答,当然谁都知道,再往深说,有什么理论根据呢?我就赶快回来查书和旧日的读书笔记,于是有了一点新的梳理。
谈这个问题先得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人是由动物变来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最初的动物中发展出脊椎动物,“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于是人就有了两面性:动物性与人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一般来说,“俗”是指人动物性、物质性的一面;
“雅”是指人性、精神性的一面。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欲望关系,占有的欲望,如见美食就想吃,见好衣就要穿,一个猎人见了老虎就必定要捕杀它。欲望关系是以占有、牺牲对象为前提。二是研究关系,只想弄清对象的真相、规律,并不占有或牺牲它,这是科学的任务。如动物学家跟踪老虎,只是为了研究,绝不干涉老虎的行为。三是审美关系,只是欣赏,并不占有,也不想对它做更深研究。黑格尔称这为心灵的美感。它的特点是不把对象看作实用的个体,心中不起欲望,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只生起一种愉悦的美感。如观众看演出,旅游者看山水。我们从欣赏角度看老虎,也只欣赏它的花纹、雄姿,而绝不会有捕杀的欲望或研究的耐心。
就是说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
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人自身的两面性与对外的三种关系,就使人在行为方面产生了六种精神需求。它从低到高分别是: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需求。大致说来,前两项是满足物质需求的,可归于“俗”;
后两项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可归于“雅”。中间两项比较模糊,兼而有之。但最低、最高的两项,即刺激与审美的需求却是很典型的。
刺激就是勾起人的欲望,满足人的动物性,是最低的一档。这是一切黄色、凶杀、打斗类低俗作品的心理基础和市场基础。过去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人们常问:扫黄、扫黄,为什么总是扫不完呢?它不可能扫完。只要人动物性的一面还存在,人与外界的欲望关系还在,他就要寻求刺激、发泄与满足。我们只能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公开传播,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危害青少年。相反,这六种需求的最高一档,即审美需求则是满足精神的心灵的需要,常表现为纯艺术。其代表如已被历史洗练、陶冶过的唐诗、宋词、古典音乐、名画及一切经典作品,它没有任何物欲的刺激,全在净化心灵,这无疑是最高雅的。
但是人们食人间烟火,正常的欲望还是要的,还得有作品去满足他的休闲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等等,这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就是“通俗”。通俗的标准是不刺激人的欲望心理但又不脱离人的物质的现实。所以纯艺术、纯思辨性的作品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高雅;
另一方面,纯刺激性的作品也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低俗,或名粗俗、庸俗。
上面我们从接受角度,即人接受作品时的“两面性、三种关系、六点需求”谈了低俗、通俗和高雅的存在基础,这样我们就知道社会上为什么会有三类截然不同的作品,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
高雅的作品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低俗作品让人回归动物的、物质的一面;
高雅作品让人升华精神的、道德的一面。
通俗则是低俗与高雅间的过渡地带。但我们一般说的通俗是有方向性的,它是指从高到低的过渡。就是说作品内在的思想、艺术(审美)水准已经很高,但是照顾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兼顾到他的需求(通常叫大众需求),而采用了他能接受的方式。注意,这里的要害是“高起低落”,是从高雅的标准出发落实到一个通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低俗。如果反过来从低俗的标准出发,就会滑落得更低,而永远不可能达到通俗的效果。就像委派一个大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小学,可以把小学生培养成人才;
而委派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中学,则只能把人才教成废才。真正的好作品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浅出,专家学者看了不觉为浅,工人、农民读来不觉为深,这就是通俗。这方面著名的例子,文艺作品如中国的四部古典名著,现代作家老舍、赵树理的作品,哲学著作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梁衡)
防止思想庸俗化
作者:冯虞章
作者机构:无
来源: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ISSN:1003-806X
年:2006
卷:000
期:010
页码:14
页数:1
中图分类:D26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庸俗化;邓小平同志;共产党员;先进性;现实意义
摘要:防止思想庸俗化的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对于在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