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学校体育的新特点6篇

时间:2023-07-04 16:36:02  阅读:

篇一: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按照教育对象性质的不同,学校体育一般分为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上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与普通教育一样,特殊教育也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不待言,体育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也异常活跃。特别是小学、中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是,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特教学校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缺乏认识,实践中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等等,照搬普通学校,甚至以普通教育来代替特殊教育。其结果,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阻碍了特教学校体育的发展。为此,本文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从教育对象、学校体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体育师资、场地设备等分析了特教学校体育特点。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为特教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对象的身心特征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

  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学校视不同的对象称为“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身体活动是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师传播知识、技术、技能和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首先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再现和无数次的模仿练习,学生才能掌握知识、技术、技能。而这些,对于视觉、听觉等方面残疾的学生来说,要比正常学生困难得多。如智力落后的学生,其身体发育随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来越差,生理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儿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指标明显落后于正常生。

  听力残疾的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因此,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因为他们听不到声音,许多信息他们就不了解。他们的感知觉活动缺少语言活动的参与,使第一信号系统(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出现脱节,造成他们虽接触的东西多,但会说(表达)的不多。由于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才能进行,因此,听力的残疾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聋生在完成智力测验的试题上存在着比同龄健全学生更多的困难(除语言理解

  方面的困难外),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盲生由于视觉丧失,因此缺乏视觉表象。他们的语言缺乏感性做基础,导致语言与实物脱节,不仅如此,由于丧失视觉,空间定向能力差,往往依靠听觉注意来补偿。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对事物感知受到局限,通过其它感觉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以此作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很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影响了残疾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兴趣单一、稳定性差等弱点。由于特教学校体育对象的上述身心特点,特教学校体育的目标、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器材设备等,都有别于普通教育。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

  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

  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所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体育在这种补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教学校体育较之普通学校更重要。

  其二,特教学校体育更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如盲、聋、哑、智障等。而盲、聋、哑等生理缺陷导致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残疾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又可以培养人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而这些,都是残疾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所必需的。残疾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自不待言,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概莫能外。但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一。我国的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儿童的第一性缺陷是其心理和教育特殊性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应由医生来诊断和鉴定或通过医疗措施加以治疗的;而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

  来的第二性缺陷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来加以训练和补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追求缺陷补偿与功能康复的实效性,使传播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统一起来。这也是“健康第一”思想在特教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

  点。

  4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

  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如对盲生,教师不可能像对待正常学生那样,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而要逐一指导。通过用手的触摸帮助其将姿势做正确,或摸对位置,或让其逐一触摸教师的正确姿势。

  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特教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直观是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特征,信息传递是体育教育方法的本质功能。因此,有人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视觉信息类、听觉悟信息类、触觉及本体感觉信息类等。对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即直观手段的选择较正常学生局限性大,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补偿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如对盲生,宜采用听觉、触觉信息类方法以弥补其视觉丧失而不能通过视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对于聋生,只能以形

  象的视觉和本体感觉信息类方法,来补偿其不能通过听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

  5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

  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在特殊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必须大学毕业并取得特殊教育专业资格才能担任特教教师。因此,只具备一般的体育专业素质,是很难高质量的完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我国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我国有特教学校近2000所,每年都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特教体育教师。为满足特殊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应增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特教体育教师。

  6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场地设备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必要的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体育场地设备。体育教学的场所,除了包括不同功能的教室外,还包括体育馆(房)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教学设备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性设备,如桌椅、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等;另一类是专门的体育器材设备,如体操垫、健身器械、篮球、排球、足球等。由于教育对象不同,体育课程有别、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异样,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也有别于普通学校。如,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弱智和盲校应不少于3570m2,聋校应不少于5394m2;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m2;盲校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以适宜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环形跑道和直跑道。除少部分作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地位布置沙坑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国家有关部门也曾颁布过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涉及到体育的有聋校29种、盲校33种、弱智学校41种。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常人化”、“竞技化”的问题较为突出,不符合残疾儿童特点,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基本需要。应该组织体育、教育、医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就特教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配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残疾儿童的体育活动、康复训练的实际需要,编制特教学校体育场地设备配备目录及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研究还是一个新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异常活跃。可特教学校体育却相对滞后。目前对特教学校体育研究不够,特教学校体育实践缺少理论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科学地认识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对其深入研究,才能促进特教学校体育各方面的研究。本文只是初步探讨,愿与同行们交流,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篇二: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

  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

  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

  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一)、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二)、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

  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三)、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

  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

  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

  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二)、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三)、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

  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

  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四)、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五)、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

  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

  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第二篇: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特点2009-09-2214:40:52|分类:

  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

  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学习体育这门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是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这就决定了体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的技术。经过反复实践而转化为技能,掌握锻炼方法,同时,要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以指导身体锻炼。就体育技术和知识而言,教学内容中,体育技术的比重要大大超过体育的理论知识。

  把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作比较,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各门课程的文化知识为主,学生掌握这些文化知识,将来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而体育课是技术教学,主要是用于身体实践。两种课程的比较,就鲜明地体现出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文化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去掌握科学知识,体育课教学也要通过思维活动,但学生还要在机体活动过程中,通过肌肉感觉,把信息传递到中枢,经过分析、综合,去达到对体育技术、技能的理性认识。没有机体的参与,是不可能掌握体育技术教学内容的。

  机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掌握体育技术。这个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同时又是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过程。

  体育教学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青少年身体、心理都处在发育、成长过程,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而且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男女生性格各异,素质水平、活动能力各有差异,还有环境的干扰和场地、设施等制约,这许多因素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要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去精心组织一节体育课教学,使体育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运动有它自身的特点,体育的竞赛性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当代社会的竞争精神。体育的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律的品质。运动要克服自身生理负荷和器械、环境、自然条件的困难,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体育活动具有群体特征,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社会需要年青一代具备的品质,是许多学科所难以做到的,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对学生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在跨世纪的人才培养中,体育教学显示了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新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既给各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迫使各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穷国和富国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正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的极好机会。科技的进步,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在这场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取得主动。

  体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担负了思想素质培养的重要使命。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的时候,要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把体育教学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联系起来,体育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功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儿童化、游戏化、兴趣化的特点。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实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体育教学被提升到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一直被忽略,未能真正的发挥其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新课改实施之后,小学体育教育被重视起来,如何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目前,小学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非专业出身,在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而且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不重视,在教学技能方面必然会比较缺乏,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只是简单地让小学生做做体操、跑跑步就解散,让小学生自活动,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或者其他文化课。这样一来,就导致在小学教育中,真正的体育教育缺失。

  (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以便于学生在大型的升学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过分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同时,大多数人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让小学生去玩游戏,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因此设置课程安排时,体育所占的课时少之又少,甚至在有的学校中,虽然设置了体育课,体育课都被自习或者其他文化课所占用,体育课变成了摆设。

  (三)小学生自身排斥体育运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小学生的娱乐项目逐渐

  的转移到了计算机和网络当中,这样一来,小学生的锻炼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而且现在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有些小学生由于营养过剩或者饮食不健康导致形成肥胖体质,使得小学生越来越不爱运动。当在学校需要上体育课时,小学生出于懒惰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为了有效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使体育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体育学习的质量受到教师素质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积极地进行创新,不过,在创新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反思,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能够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教师间要加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统筹规划,科学实践体育教学

  所谓统筹规划,针对的是体育教学中整体内容。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将课堂与课外、文化课与实践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做到统筹兼顾,不能出现遗漏或者某个部分所占的比重过大。在进行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课程涉及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科学的教给小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如果单纯的让小学生按照要领去学习,小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丧失学习兴趣,但是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来进行教学,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模仿小兔子。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将新思想、新方

  法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从而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要具备儿童化、趣味化、兴趣化的特点,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小学体育特点的基础上来科学的制定教学策略,从而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真正的发挥小学体育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87-88[2]赵海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成功(教育),2011,(24):165[3]滕立鹏.小学体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4,(23):202第四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

  小学生,一般是六——十二岁,属童年期,正处于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大脑思维最活跃。根据儿童时期的特点,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一般来说,小学生刚从学龄前的游戏活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他们对学习的动机比较模糊,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而兴趣又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性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初步兴趣,这种初步兴趣就是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有一种很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初步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升华为热情和爱好,就要在教学活动中下工

  夫,要懂得童年期的心理特征,要懂得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就会丧失殆尽,更谈不上对英语的热情和爱好了。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

  三、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技能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很弱,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实物、幻灯、录音、录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英语竞赛、表演、英语歌曲、儿歌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听力、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要重视英语的基础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些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

  在培养习惯方面,教师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说、敢于大胆开口,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另外,书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之一,从小学起教师就应当狠抓学生的书写教学,并常抓不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起到示范和身教的作用,教师自己的书写首先要做到工整和规范,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而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第五篇:一对一教学特点

  1对1个性化辅导实实在在提高孩子成绩

  1、个性化咨询诊断,找出学习难以提升的根源:学大1对1咨询:根据科学的评测方法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1对1咨询诊断

  2、根据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1个孩子1套学习方案,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专业教师和特色教材

  3、特聘全职一线资深教师,1对1专职辅导:1个老师辅导1个学生,10多位特/高级教师,100多位重点中学骨干教师,随您选择

  4、全程跟踪,课后24小时答疑解惑: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由学习管理师跟踪督导,一个学生享有一个教师团队

篇三: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及休闲活动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之余,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将分析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及休闲活动的特点。

  一、体育锻炼特点

  1.多样化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十分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户外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游泳等,还有许多新兴的健身项目如瑜伽、普拉提、动感单车等。这些运动项目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还能够增加运动的乐趣和挑战性。

  2.自由度高

  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由于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在自由度上很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随时选择锻炼的时间和地点。这也使得学生在锻炼中更加自由自在,同时也更容易坚持和持续锻炼。

  3.互动性强

  高校学生对于一些群体性的项目运动特别感兴趣,比如篮球、足球等,这种类型的体育锻炼互动性十分强,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此外,在锻炼中互相监督和鼓励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互动性强的体育锻炼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二、休闲活动特点

  与体育锻炼相似,高校学生的休闲活动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们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放松身心。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也方便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休闲方式,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

  2.弹性时间大

  高校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时间相对较为紧张,因此要求休闲活动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学生们可以在课间休息或课业相对空闲的时间段进行休闲活动,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相较于其他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群,高校学生的休闲时间更具弹性,也容易得到更好的效果。

  高校学生的休闲活动通常是以群体形式开展的,因此社交性强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学生们可以通过休闲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子。此外,一些休闲活动还包含互动环节,如打游戏、音乐会等,更能增加学生的社交活动。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特点各有不同,但都是建立在多样化、自由度高、互动性强、弹性时间大和社交性强的基础之上,这也反映了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

  态度和学习态度。因此,学生们应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使自己更加健康、积极、快乐。

篇四: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

  1、简述体育课程的新特征(3章)

  答:(1)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基础。

  (2)强调认知经验,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注重学会学习和学习过程性评价。

  (3)够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

  (4)改变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分注重评价的甑别功能倾向,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进步性评价。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如编制校本课程)

  2、简述青少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2章)

  (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身体形态发育有两次高速增长期:一是由胎儿到出生后的一年内;二是青春期。

  (3)发育的不平衡特点造成“身长体轻”的形体特点,肌肉支撑能力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应注意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

  3、简述亲少年学生骨骼肌肉发育的主要特点(2章)

  (1)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即股骨和肱骨等)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但骨化过程旺盛,骺软骨生长活跃,适当的生理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

  (2)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横断面积

  小,肌纤维细长,肌肉力量、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快。高中后有所增强。

  4、简述青少年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具有哪些特征(2章)

  (1)各项体能发展的敏感期不一样;

  (2)身体突增期1~2年后,即出现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3)男、女生各项体能发展敏感期的速度快慢、出现高峰的早晚、顺序的先后有所不同。

  5、学校体育的本质特点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2章)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血液循环、增厚骨密度、增加肌肉收缩力,促进身高增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包括与健康、运动有关的体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对环境、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6、简述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2章)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根据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选择多种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坚持科学性、有针对性,全面性合理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负荷量度。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使体态、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心肺能力、肌肉骨骼、呼吸系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7、根据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些什么?(综合)

  (1)青少年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发育落后于运动系统的发育,要注意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但是在安排耐力练习时,要教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尽量避免做憋气的练习;

  (2)脑细胞较脆弱,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掌握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尤其是女生,练习时要加强保护。

  (3)青少年学生的骨化过程旺盛,骺软骨生长活跃,适当的生理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但在安排大负荷、大强度练习时要谨慎,避免

  造成运动损伤。

  8.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哪几个因素?(3章)

  (1)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既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也包括学生的长久的需要;从学习的性质来看,既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也包括学生在后天的体育过程中形成的自觉的需要。

  (2)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根据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需要和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的需要以及能提供的条件和保障因素去制定。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不仅要考虑体育学科的存在,还要进一步考虑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特点等。

  9.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有哪些要求?(3章)

  (1)正确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是充分发挥学习体育目标的指引、导向作用的关键。

  (2)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才能对于达到目标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利于正确选择体育的内容,正确组织实施;才能为评估提供明确具体的依据。(3)对目标的表述,应将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10.简述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几个原则。(4章)

  (1)可靠有效:体育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学生受益。

  (2)互动性:成功合理调整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们的相互关系。

  (3)可行性:体育课程改革应是体育教师能操作和实行的。

  (4)灵活性:成功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应当是可变通的。允许、鼓励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与创新。

  (5)突出重点: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避免面面俱到,应根据特定的体育课程计划,在不同的阶段抓住重点。

  11.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6章)

  (1)身体直接参与(身体练习、运动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的身体的差异比智力的差异大而明显。)

  (2)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体力+智力+情感意志=身体思维)

  (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疲劳产生。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12.简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6章)

  (1)整体性(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增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德=各类目标是彼此相连,有机的统一体)

  (2)连续性(各年级目标、各单元目标、各课时目标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前面的目标为后面目标奠定基础,后面目标是在前面目标基础上的发展与深化。)

  (3)层次性(各领域目标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层次)

  13.简述体育教学目标中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5章)

  (1)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即学生学习产生的变化和结果。

  (2)准确使用行为动词来描述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以区分结果的层次性。

  (3)规定学习条件(一般包括环境、信息、情景三类)

  (4)说明预期结果(学习结果或学习行为达到的程度)

  (5)合理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可达到的、可想象的、可向往的,让学生清楚他们被期望了解什么?能做什么?

  1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什么?(6章)

  (1)与体育课程目标(上位目标)有机衔接,相一致。

  (2)有教育价值

  (3)目标描述要准确,使教师清楚、学生明白。

  (4)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跳一跳,够得着)

  (5)找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既符合学生需要和学生条件的实际,又能达到学习结果)

  (6)合理的目标分类(以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的设置的五个领域目标为依据)

  (7)及时调整(视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变是为了不变”)

  15.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6章)

  (1)基础性(应注重选择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相关内容)

  (2)实用性(既要打好基础,又要为大众喜欢的,社会普及的,具有很好

  健身娱乐效果的运动项目)

  (3)兴趣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实际)

  (4)科学性(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受益。)

  16.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6章)

  (1)体育教学目标(单元、课时目标)

  (2)教材内容的特点(因材施教)

  (3)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4)教师的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个性特点)

  17、在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应注意什么?(6章)

  (1)整体性(坚持整体观点,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2)启发性(调动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情境,引导思维)

  (3)灵活性(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因时、因地、因材施教,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18、体育教学中语言法的讲解有哪些要求?(6章)

  (1)讲解目的要明确(内容要有针对性,注意讲解的方式、语速、语气,抓住重点、难点)

  (2)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符合技术原理,准确无误,讲解的深度与广度要符合学生的基础与已有知识和经验

  (3)讲解生动形象,精简扼要(抓住重点,简洁明了)

  (4)讲解具有启发性(对比、提问,看、听、想、练结合)

  (5)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学生背对或练习时不宜讲解)

  19、体育教学的动作示范有哪些要求?(6章)

  (1)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客观条件选择示范的次数、速度、位置、方向、示范与讲解结合的方式)

  (2)示范要正确(动作力求准确、熟练、轻快、优美;体现内容的特点,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根据动作性质、场地器材布局、学生对形、观察部位、安全卫生要求等进行选择)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讲解、示范,再讲解,示范、讲解、再示范,边讲解边示范)

  20、什么叫做完整教学法?一般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常用的方式有哪些?(6章)

  完整教学法就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动作的方法;

  一般在动作结构比较简单、协调性要求比较低、方向路线变化较小,或动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动作的各部分联系非常密切,不宜分解,或动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常用方式有:

  (1)直接运用(教简单动作时采用)

  (2)强调重点(教完复杂动作时,提醒学习重点或重要环节时采用)

  (3)降低难度(减轻重量,降低高度,放慢速度,或徒手完成动作)

  (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由高处向低处做前滚翻,外力帮助)

  21、什么叫做分解法?一般在什么条件下使用?(6章)

  分解法就是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般在以下条件下使用:

  (1)动作比较复杂,协调性要求比较高;

  (2)方向路线要求变化较多,动作的各段落与部分联系不是十分紧密;

  (3)学生运动技能储备较少,且运动学习能力弱是采用。

  (4)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结构。

  22、体育教学中采用分解法应注意些什么?(6章)

  (1)根据动作技术特点合理分解(时间先后、空间部位)

  时间分段方法:如单独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

  空间部位分:如分解为上肢、下肢、躯干动作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为组合作好准备。

  (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及时向完整法过度。

  23、在动作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的错误动作一般采用哪些相应的手段措施进行预防和纠错?(6章)

  (1)强化概念法: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促进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加强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差异,主动避免和纠错。

  (2)转移法:学生因恐惧、焦虑、或旧运动,变换内容,采用诱导性、辅助性练习将从已经形成的运动错误中转移出来。

  (3)降低难度法:改变练习条件,降低作业难度,分解完成动作,使学生在相对简单容易的条件下完成动作。

  (4)信号提示法:用听觉信号,口头提示学生发力时间、用力节奏,或用标志线、标志点、标志物标明动作方向、幅度等克服学生在练习中由于用力时间或空间方向不清楚而出现的动作错误。

  (5)外力帮助法:运用推、顶、托、拉、送、档、拨等外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本体感觉,纠正因用力部位、大小、方向、幅度不清楚而出现的动作错误。

  24、体育教学游戏法具有哪些特点?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6章)

  特点:(1)形象或象征性内容;

  (2)不断变化或突然变化条件;

  (3)只规定达到目的的基本行为要求,不规定具体的行为方式;

  (4)模拟紧张关系,形成“冲突”场面,表现合作与竞争;

  (5)个人选择性与独立性较大,运动负荷以及动作控制受到一定限制。

  注意事项:(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采用相应规则要求。

  (2)认真做好评判,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结果。

  (3)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5、体育教学竞赛法具有哪些特点?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6章)特点:(1)激烈的对抗性、竞争性;

  (2)学生需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能最大限度发挥机体的功能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竞赛内容的确定,竞赛方式的选择,结果的证实都要服务、服从于教学任务。

  (2)合理配对、分组,实力和条件都要均衡

  (3)适时运用,通常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前提下运用,注意对学生完成动作质量的评价和要求。

  26、体育实践课新授课的任务是什么?在教学组织中应注意处理好那些关系?(补充)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活动的概念与表象,初步掌握身体活动动作的要领与方法。

  在教学组织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A、新旧教材的联系,明确教材内容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B、正确运用讲解与示范,合理采用辅助、诱导、帮助、保护等教法措施,使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概念与表象,更快领会、掌握新动作。

  C、科学合理安排教法和教学步骤,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难点。

  D、帮助学生掌握新动作的基本环节,纠正普遍存在的错误。

  E、安排调节好课的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精讲多练。

  27.体育实践课复习课的任务是什么?在教学组织中有哪些要求?(补充)

  其任务是在原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地熟练、巩固、提高动作的质量,形成正确、牢固的动力定型。

  其组织要求有:

  A、提出新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B、在统一指导的基础上注意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

  C、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和强度,合理增大生理负荷。

  28.体育实践课的综合课有哪些优点?在教学组织中有哪些要求?(补充)

  优点:新旧结合,有利于加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整体性,促进新动作的形成与掌握;不同新旧教材的搭配,有利于生理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增加,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体质体能的增强。是中小学最常用的一种课型。

  组织要求有:

  A、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教材内容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B、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

  C、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

  29、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应认真处理好哪几个问题?(补充)

  ①将新的、较复杂的、难度较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将易引起高度兴奋或消耗体能较大的教材放在后面。

  ②根据课的目标、主要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体能练习。专门性的准备练习和辅助练

  习。

  ③根据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安排教学密度、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采取相应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练习的次数、强度与休息时间。

  ④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多少和身体练习的需要,选定全班、分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练习。分组轮换注意照顾体弱和女生组。

  30、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布置有哪些要求?(8章)

  (1)布局使用要合理,可移动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2)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认真周密检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3)有利于练习轮换时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4)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31、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分组轮换的组织形式时应处理好哪些问题?(6章)

  第一,在人数少,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

  第二,分组轮换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习新内容的小组,兼顾复习内容的小组。如果都是复习内容,应重点照顾教材难度较大或带有危险性的内容;

  第三,在安排内容顺序和生理负荷时要先照顾体弱组和女生组;

  第四,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作用,强调纪律,服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行轮换。

  32、体育实践课应如何合理安排生理负荷?(6章)

  (1)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年龄、性别、体能、基础水平、体质强弱)(2)根据课型和组织形式的要求。

  (3)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气候环境等条件。

  (4)依照负荷强度大小,适当地安排间歇时间,使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

  33、体育实践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去调控学生的生理负荷?

  (6章)(1)改变练习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2)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安排合理间歇、练习与休息时间合理交替。(3)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如:将慢跑改为加速跑,或将加速跑改为慢跑(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练习的密度)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重量、附加条件)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分组练习)

  (7)调整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休息)34、简述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6章)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心理、发展身体与培养体能),要求全面、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2)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练法

  ①先构思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各项内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动作要领以及学习方法。

  ②组织教法与学练法构思(采取什么分组教学形式?教师如何活动?学生如何活动?如何运用教法与学法?如何组织学生练习?)

  ③考虑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的安排

  (3)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

  (4)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本课的练习密度、平均心率以及脉搏心律曲线)

  (5)计划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6)课后小结(课后反思)。

  35、简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9章)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3)有利于巩固体育课学习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5)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6、学校课余训练的身体训练在内容的安排上有哪些要求?(10章)

  (1)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要注重全面的身体训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3)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对象,确定身体训练的比重。

  37、如何抓好学校课余训练的技术训练?(10章)

  (1)首先抓好基本技术训练,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

  (2)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重视技术规格与要求,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3)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并贯穿全过程。

  (4)在统一技术规格的基础上,考虑个人的技术特点。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相互干扰。

  38、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12章)

  (1)口令清晰、宏亮;

  (2)示范正确、优美;

  (3)讲解简明、易懂;

  (4)保护帮助合理、到位

  (5)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

  (6)队形调动便捷、合理;

  (7)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

  (8)安全措施得力、有效

  (9)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39.为保证学生的安全,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安全保护技能?(12章)

  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

  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

  3.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

  4.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

  5.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

  6.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

  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

  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

  40.一名合格的理想的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一、高尚的思想。

  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

  1.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与技能。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4横向学科知识(1)体育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史(3)体育原理与方法(4)体育专业技术与理论(5)体育专业教育技术与理论(体育保健学知识、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和体育竞赛学)(6)体育课程与教学知识。

  三、良好的专项技术技能。

  四、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五、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三}运动能力、{四}训练和组织能力、{5}科研和创新能力{6表达能力}(语言、动作和文字,运用图物的表达能力){7}自学能力{8}适应环境能力{9}社会活动适应能力{10}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码摄影、录像)。

  六、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教育观念。

  41.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

  答:1、强化体育教师对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

  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篇五: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浅谈学校体育课的特点,类型和结构

  长春市朝阳区六十中学

  肖文久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备课,为了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必须对体育课的特点,类型和结构,体育大纲,教材内容,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

  体育课的特点,类型的结构

  体育课的特点和类型:体育课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理论课一般是指在室内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各主要项目的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的分析等,概括教学任务和基本情况有的可以安排开始讲,有的可以安排在重大体育活动日讲(如大型运动会前讲有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基本体育知识等)也有的安排机动时间讲(如在雨天无法进行室外课时)。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它是根据一定的体育大纲和严格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的,通常所称的体育课主要是指实践课。

  体育课(指在操场上进行的身体练习实践课)和其它课有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其共同点是:有规定的教学大纲,有固定的班级学生和时间课表;在固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

  有规定的大纲内容,可使教师按大纲上课使每次课的基本任务,内容与全年,全学期的教学总任务和内容等密切联系起来,便于教师预先考虑到学生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有固定的教师指导,是科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的条件。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和学生的主动积极必相结合,更好的完成课的任务。

  其不同点是:学生上体育课(实践课)时。(1)不是学生坐在教室内听讲和读写,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操场上从事各种身体练习。(2)教学的组织工作较为复杂。(3)课前需要进行更周密的计划和准备。(4)学生上体育课时,身体都要承担一定的负荷量,特别是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各项运动和游戏很感兴趣,从事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因此更需要合理地安排与及时地调节课的运动负荷和密度,加强保护,帮助和安全措施等,上体育课时,学生个别活动机会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行为。(5)学生之间的联系,协作笃抗性的活动也较多,经常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体育课就更需要也更有可能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意识品质。

  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基础,专业特点和健康状况等)开设有不同性质的体育课,一般开设有:普通体育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

  普通体育课,是为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都比较一般的学生开设的,其教学内容是以教育部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或教材纲要为依据的,以保证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专项提高课,是为生长发育和体育基础都有比较好,而且对某一专项运动有一定爱好,选择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专门训练,以便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提高运成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此门体育课。

  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或有某种疾病(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和身体某部分器官有些缺陷的学生所开设,主要是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根据一节课的具体任务,特别是中小学的体育课,它又可分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五种类型。

  1:引导课:在教学开始,为了明确某一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内容等而进行的课。对学校来说,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体育课,都要上此类型的课,教师要求在课内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标准,本学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点项目等告诉学生,对刚入学的新生班级,还要向他们介绍本样体育方面的成就,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和优良的传统,以及上课的要求等。以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讲授部分体育基础知识内容或适当安排些身体练习内容等。

  2、新授课:是以学习新教材为主的课。一般是在复习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学生正确而迅速地掌握动作,在组织新授课时,一般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教师必须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以入各种教法(如帮助,限制,诱导)

  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以便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授课中,应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并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以便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动作。

  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与运动负荷,这是掌握动作技术,形成动作技能所必须的,也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必不可少的,但是要适当,因为教学中要注意彻精讲多练的要求。

  3、复习课:是以复习旧教材为主的课,对于于来讲,开不初,学期未考杳前以及学完某一单项教材之后,常上此课,但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学过的教材,而应当逐步地提高动作的质量与达课要求,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掌握教材的情况,对复习教材要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并应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来实现这一要求。

  (2)

  由于学生以往掌握教材的程度存在的问题有所不同,因此复习课

  中,应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应指出他们的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改进动作,树立信心,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提高要求。

  (3)

  教师在组织这种类型的课时,特别要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啬练习次数和练习密度,尤其是对发展身体实效的练习,要反复进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增强体质。

  4、综合课:是学校体育课中最普遍的一种。尤其是中小学的体育课多数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课。它既是新授教材,又是复习教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组织进行应注意新旧教材的搭配要科学,以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要根据不同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特点,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际效用,兼用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和手段,合理地分配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和分项教材的练习时间,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5、考核课:是以检查学生成绩为主的课,它是在某些主要教材或一项教材,经过和段学习之后,一般在学期中或未采用,在进行考核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端正态度。

  (2)

  在考核课中,除了安排测验项目外,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复习教材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技术,因为进行考核时,学生精力比较集中,改进动作一般较快,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加强考核课中的教学因素,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3)

  考核时,运动强度一般较大,就绪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加强安全措施,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仅影响学生考核成绩,甚至还要能产生伤害事故。

  (4)

  做好培养助手和场地器材,登记表格等准备工作。

  体育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组成这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

  体育课结构的几个部分,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确定的,它是任何一堂课都必须遵循的规律,而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与组织工作的安排和时间分配,则可根据课的任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与季节气候等条件而改变。

  体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学生直接从事大量的各种身体练习,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考虑体育课的结构时,不仅应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尤其注意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取得完善的效果,完成预期的任务。

  体育课可相应地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准备部分:

  任务: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精力,明确内容与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促进身体发展,协调发展各主要肌肉群,培养姿势,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内容:体委向教师报告出席人数,整队,教师简单地说明课的内容和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的任务,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以及集中注意和激发情绪等练习,走跑练习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练习,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

  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包括身体的一般的发展内容,主要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全身各主要肌从群,关节,韧带都有要得到充分活动,特别是教师应注意加强较弱肌肉群的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严格要求、按照动作的规格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吃苦布耐劳的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姿势。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的机能作好准备,因此,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教材大体相类似,在部分是一些模仿练习,辅助练习成诱导性练习,包括大纲规定的掌握该教材所必需的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的练习等。

  准备活动任务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部分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证券交易加强准备部分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不能以为只是活动身体而稍有放松或忽视。

  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一般教师多采用集体形式进行,它可以定位做,也可以进行间做,以队形上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化,以提高学习兴趣,针对中小学体育课,一般运动量较小,教材难度也较低,因此,需要把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加以严格区分,准备部分时间在45分钟的课中,大约8—12分钟左右

  2:基本部分:

  任务:学习新教材,复习已经学过的主要教材,通过学习与复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意识品质,内容:根据有关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规定和结合具体情况,所选定的有关辅助成诱导性练习等。在组织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学习顺序。从组织活动的特点来看,一般应把新教材和较复杂的教材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以便学生用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去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对于高度引起兴奋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应放在后面,以免学生过度兴奋,影响其它教材的教学效果。

  从体现生理机能活动的特点看,对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应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发展力量和布耐力性的教材放在后面,同时应当注意身体不同部分的练习应交替进行其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逐步增大和有节奏。

  (2)

  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应根据课的任务和主要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特点,正确的选配与安排好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和转稳性练习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特别是在做复杂,强度大的练习这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大脑皮层具有适宜的兴奋性,增大活动器官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防止运动损伤,教师还要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些发展身体某部肌肉群的练习或某种素质的练习(如大纲规定的素质练习教材,)以便更好的掌握动作技能,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3)

  要合理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负荷,注意练习和休息应合理地相互交替,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采用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掌握好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片面强调提高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4)

  根据学生人数,教材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全班的,分组的或个别的形式进行,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条件与可能而定,基本部分的时间,在45分钟的课中,大约30分钟左右。

  3、结束部分

  任务: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地恢复到引对安静状态,简单地进行课的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内容:根据最后一个基本教材的性质,教师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轻松自然的走步,简单的舞蹈运动,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布置课外作业,收回器材和预告下次课的内容等。

  结束部分的时间为3---5分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更不能挤掉它的时间,仓促下课,否则会影响课的效果,但也要避免搞形式主义。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中小学中,常采用四个部分结构的课,即把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练习,如整队,明确任务,集中

  注意力,练习队列练习等作为开始部分,而其它仍称准备,基本,结束部分,这和一个部分结构的课亲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课的三部分,使学校的体育课上得更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与要求。

篇六: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2008年第4期(总第110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oLLEGEoFEDUCATIoNJOURNAL0FMUDAN儿ANGCNo.4.2008SerialNo.110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姚健梅(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依据现代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旨在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关键词]现代学校体育l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4一0098一02教育的范畴,是以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健康质量为中心的不断改造人、塑造人的活动过程.学校体育中的。体育”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运动,而是指针对人的身体(包括躯体和心理等)进行的教育活动.所以,现代学校体育是围绕人身心健康和提高健康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与人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知识、意识、行为、能力等内容构成的大综合教育体系.二、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1.是综合性的系统教育体系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故我国把学校体育列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它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充分认识和理解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不断完善和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全面落实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的突破点。目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成果基本停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实质上没有发生质的飞跃.纠其原因,人们对现代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的学校体育观的束缚,陈旧落后的学校体育理念阻碍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也阻碍了改革成果的落实和推广应用。因此,准确地认识和诠释现代学校体育。把握现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和健康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后。学校体育逐学校体育的特点,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学校体育理念,对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现代学校体育的内涵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首先服从于教育的概念范畴。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上它不同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从教育的意义上讲,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以一个预期的目标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从狭义的体育意义上讲.它是以人自身为对象不断改善人身体的活动过程.综合体育与教育的特征,学校体育是围绕人的身体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教育活动的过程。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体育知识、技能是一种文化,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内容。它需要学生学习并内化为自己渐摆脱了以运动技术、技能教育为主体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束缚。但同时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似乎变得模糊起来.事实上,根据现代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看,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大综合的系统教育体系。大综合系统性不是简单的丰富教学项目和教学形式,而在于融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教育、行为教育和养成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教育.的认知.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是人的一种理念和行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方向,是养成教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现代学校体育主要是以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过程.体质和健康水平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体质的内涵看,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基础上在教育的时空上突破了阶段性和独立性,强调长效性和持续性.教育的途径也由单一的课堂教育和学校教育,拓展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2.强调躯体、心理扣社会适应能力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和重点一直放在发展人的生物(躯体)特性上,特别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随着学校体育内涵的拓展.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学校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躯体教育,而是把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统一起来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现代学校体育不仅重视学生躯体的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并力求三者的均衡发展,使人的健康能真正地达到完美状态.进而全面实现社会赋予现代学校体育的任务。3.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统一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一生永恒的主题.现代学校体育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学校体育的教育活动过程有效地促进人一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从学校体育的近期直接效果目标看,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现代学校体育必须实现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从学校教育赋予学校体育的内涵讲.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在于现在.更重要的是在于未来,通过学校教育,为受教育者未来从事“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健康理念看。健康对人来讲是一生的,维护和促迸健康也必须是一生的、持久的.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过程,学校体育只是其中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综合的心理因素、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从健康的内涵看。它是指强壮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健全的心理活动和高度的适应能力等,是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三者均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体质和健康都是人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的综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学校体育已超越了体育运动[收稿日期]2008一ol—03[作者简介]姚健梅(1970一),女,甘肃张掖人,河西学院讲师.9一个较短的阶段。因此,现代学校体育不仅应重视阶段效校体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情感体验,益(在校期间的效益)。更应注重长远效益(学生离校后的效重视学生思想意识和思维的发展与知识的内化。注重教育益),是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相统一的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效果上4.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重视学生。会”,更重视学生“懂”,。教”和“练”都建立在从现代学校体育的长远目标(终身体育)和体质、健康。学”的基础上.所以,现代学校体育是以人为本.也只有以的变化特征看.它需要人在一生都能积极、主动、自觉、持久人为本。才能全面落实现代学校体育的任务,最终实现终身地进行。体育”。终身体育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实现的体育的目标。最主要的且标任务。我国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6.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之一,就是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体育知识、技术是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也良好习惯。习惯实质上是人的一种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现代学校体育更重视向学生是一种自觉持久的、被定型化的、稳固化的行为。因此,现传授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运动技术及与之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质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相关的知识.还包括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欣赏等内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教育和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并使之稳容.学习体育文化的目的也由服务于掌握运动技术、提高固、定型化的过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运动技能,转变为服务于自我健身、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长的综合教育过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行为育素养。运动技术作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手段、方法和意识、行为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方法等)和行为过程等。借以实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强身健体、促进健康,发现代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就是反复教育和强化学生行为的展思维,进行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性培养等)的媒介。过程,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竞技性和技术规范性、准确性被淡化.教育性被增强.在5.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求上运动技术粗放化,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是:体育教育不是术、技能的过程及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多种影响。简单的识记和逻辑思维塑造过程,而是以人自身为对象,是总之,现代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教育不断改造人、塑造人(包括思维、意识和躯体等)的过程。现体系,试图寻求一个突破的主体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客观代学校体育强调教育过程以人为本的理由是:首先,学生是的。准确地认识现代学校体育的新特征,树立综合的系统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全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转变为一个实践理念,全面切实地部设计都指向学生.教育的一切成效都体现在学生身上.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积极加强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其次,学生必须亲自参加整个过程,并在自身的情感体验中建科学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获得身心和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三.教育管理和教育目标最根本的要求。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基础,[参考文献]并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保护和保证作为评[1]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J].北京体育价和检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第四,学校体育是服务于大学学报.2005,(1).社会和学生的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社会和个体[2]张生芳.浅析体育意识与学校体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的需求实施教育.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创造200l,(2).条件。第五,现代学校体育是以社会需要为中心.在重视社[3]张生芳等.体育与健康教育(第一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会需要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学社,2000.校体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是围绕学生来设[4]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第一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计,并以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基础,按社会需求加以引导和规[责任编辑:丛爱玲]范,使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六,现代学(上接第76页)概念是从Co衄elly和Clandinin对教师的情[参考文献]景化、实践性和个人化性质的实践知识而来的(叶澜,200l:[1]aan曲1in,D.J.DebbiePushor。AnneMurrayO盯.Navigatir】g235),是对具体实践经验的系统化和升华,是具有鲜明个人Sit∞fofNa玎ativeInquiry[J].Jo“疗勰zo,1kc^∥B扎c4£f删.z007.特色和场景(IaIldscape)限制的实践原则和个人哲学.外语(1)12l一35.教学理论是指那些系统化的观点和原则。它们主要是通过公[z]Freeman,DonaldTheHiddenSideoftheworklTeacher开的专著和文献得以传播、讨论并发挥影响的。虽然外语教KnowledgeandLearning[J].工4一g湖邸T’c口c^抽g,2002。(35)l1学理论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但却不能直—13.接地不加鉴别地套用到每一节课中。外语教师的个人实践[3]Lange,D.L.ABlueprintfor丑T∞cherDeveIopmentprogmm理论恰好充当了教学理论与实践分歧的缓冲器。外语教师[A].InJ.C.Richards&DavidNunan(eds.).&fondL4打g“4∥R口如fr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论,在语言的理解和Ed“∞fion[C].北京I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Mann,steve.TheLanguageT髓chef’Development[J].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材分析等多方面增强能力;另k”耳∽∥‰拍i"g-2005(38)1103—118.一方面他们了解课堂上发生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5]Richards,J.C&弘ndmf”ing[M].北京t外语教学与研究因此能够把理论实践化、情景化、人格化,创造性地把理论运出版社,2001.用于实践。这样,个人实践理论就丰富和发展了外语教学的[6]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22—27.理论原则,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问的脱节问题也因此得以[7]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化解。形成良性互动影响的格局。[J].外语界,2007,(4)156—64.五、结语[8]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吓J].全球教育展望,叙事探究有利于弥合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日益精细化2003,(4)z16—20.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帮助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9]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t是什么与怎么做[刀.教育研究.2007,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从而在实质上改善自己的教学生(4)t84—88.活。衡量叙事探究的质量标准要着眼于被研究者自我反思[10]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叙事探究,反恩并管理。2003,(9)11l一13.[1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总结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得失,不但提炼升华了外语教师的社.2001.个人实践理论,而且能够不断丰富和创新我们的外语教育[1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理论。但是也应该看到,叙事探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2003,(11)t59—66.本身也存在局限性,还有待迸一步探索和完善。(邱瑜。[13]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2003)究。2005,(3),206—2lo.[责任编辑:刘涛]99

相关热词搜索: 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学校 体育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