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23版(6篇)

时间:2023-07-04 17:00:30  阅读:

篇一: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2023年4月自考12656毛概真题及答案(对答案版)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4.新民主主主义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C)

  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陈云提出(A)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参三降-改

  C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D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繁荣和富强

  D独立与解放

  A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自力更生

  D艰苦奋斗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B)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13.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A)

  A改革开放

  B认清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C计划经济

  D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14.在新发展理念中,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是(B)

  A创新

  B绿色

  C协调

  D共享

  15.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扭住的一个中心是(A)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16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C)

  A从创新推动专项要素推动

  B从内涵发展专项外延式发展

  C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D由中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17.四个自信中

  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D)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A装备精良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保障有力

  22.“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A)

  A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B协同发展

  竞争有序

  安全高效

  合作共贏

  C政治互信

  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

  D开放

  互利

  善意

  平衡

  A公平意识

  合作意识

  安全意识

  问题意识

  B创新意识

  竞争意识

  战略意识

  公仆意识

  C改革意识、领导意识、服务意识、模范意识

  D看齐意识

  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

  乐昇学教育答案: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28.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1.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乐昇学教育答案: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走和平发展道路姿和的现代化。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以上就是“2023年4月自考12656毛概真题及答案(对答案版)”的全部内容。

  乐昇学教育提供全套的大自考统考科目的培训与过程性加分渠道和小自考的报名渠道及小自考统考与校考的培训、小自考统考过程性加分的渠道。需要提升学历的同学详询乐昇学教育。

篇二: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9章)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9章)毛概教研室全称毛泽东思想概论教研室,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分享了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9章),仅供参考。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9章)

  第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

  第一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

  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1)必要性: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2)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武装斗争为基础,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手段,坚持长期战斗,最后夺取全国的革命胜利。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创造了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另外一种可行的方式,而且还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展示了全新的前景,这也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巨大贡献:

  第四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场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

  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六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

  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第七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经济作为

  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①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党的十二大已经开始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经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实践发展,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四大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③(加上此段为论述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他们

  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不能因为非公有制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就将他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他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②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具有客观必然性: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耐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注重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和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③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水平确立合理的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及个人财富的增加,保障范围和标准也将适当调整,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

  ③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含义之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④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举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二①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②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③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第九章

  思考习题及答案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我国国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它公开承认自身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于被统治者的专政,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丰富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

  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了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篇三: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

  毛概重点课后思考题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形成的时代背景。(P23)

  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代背景。(P13)

  (P2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成的实践基础。(P14)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史和现实依据。(P23)

  想形成的实践基础。(P28)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6)

  思想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48)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质和核心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1/1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1)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2)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69)

  主要内容

  (1)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和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7.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5)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1)

  三大法宝:

  1/1(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9.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90)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3)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10.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P117)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3)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1/11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

  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P137)

  科学内涵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特征(P139,十七大概括的八方面)

  1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主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41)

  (1)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4)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0)

  基本纲领

  1/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纲领统一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7.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P153)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

  民

  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1

篇四: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

  论

  1.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

  -1-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已经实现,而我们当下已经为他实现更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其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指导价值。如果站在今天来看,当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判断可能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经典原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相矛盾,资本与矛盾相冲突,东方与西方相冲突,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遇到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人类千年更迭之时,为什么马克思在西方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千年伟人评选中获得认可?因为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其后一百五六十年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演化的大趋势,说明马克思的学说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理论。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一些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不正确。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

  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一般来说,一个阶级有自己的私利,当科学的运用有可能危害他的私利时,这时阶级性和科学性往往是不相容的。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阶级性往往与科学性不相容,道理就在于这里。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代表着最大数人利益,反映其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阶级性与科学性是相容的。

  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

  -2-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

  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李成德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参考答案:

  1835年秋天,马克思写了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就要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其回答,对于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而言,至少具有如下启示:

  其一,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仅仅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只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虽然也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诗人、聪明的学者、显赫一时的哲学家;可是,他绝不

  -3-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我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不仅要判断事物对个人的意义,更要认识事物对群体、社会的意义。因为人们需要的产生、发展和满足,都要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评价客体的社会价值的尺度是社会的需要,也就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为人类服务,这是少年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始终不渝地忠实于少年时代的誓言。他的一生,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最光辉的榜样。

  其二,追求个人理想与人类远大理想的统一、马克思在作文中,并不否认个人追求幸福理想的价值,但他更看重的是追求人类幸福的意义。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个人的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相一致。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我们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4-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不顾一切、蛮干一通。只有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通过实践使合乎规律的正确思想见之于客观,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

篇五: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五、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六、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3.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000000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

  1.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2.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构成决定的。

  3.是由敌我力量对比和布局决定的理论的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三者相互关系: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在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

  “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四、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

  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3)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二、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全面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二、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三、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本

  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于

  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不断变革同生产能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四、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

  :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三、为什么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四、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它们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休戚相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六、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七、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

  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二、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三、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三、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四、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族专政的坚强柱石

  二、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人民解放军是维护祖国和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一、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二、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四、应对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二、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辩证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不需要党,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篇六: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2023年大学毛概考试试题(附答案)

  公布时间:2015-12-1一、单项选择题:

  1、C在中国共产党旳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旳是(C毛泽东)

  2、A明确提出“有关主观主义”旳问题旳文献是(A《古田会议决策》)

  3、C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旳思想路线旳基本含义旳文章是(C《反对本本主义)

  4、B毛泽东对党旳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旳著作重要有(B《矛盾论》和《实践论》)

  5、A最早从思想路线旳角度系统论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旳是(A毛泽东)

  6、C最早对实事求是旳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旳文章是(C《改造我们旳学习》)

  7、D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旳标志是(D延安整风和党旳七大)

  8、A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旳一种最基本旳原则是(A理论与实践旳统一)

  9、A党旳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旳标志旳会议是党旳(A十一届三中全会)

  10、B邓小平指出:“一种党,一种国家,一种民族,假如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旳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尤其强调了(B解放思想旳重要性)

  11、C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旳理论品质是(C与时俱进)

  12、B在党旳十六大汇报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旳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发明力旳决定性原因)

  13、D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旳领导人是(D胡锦涛)

  14、B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旳实际就是(B中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B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络旳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络”比方成(B有旳放矢)

  16、A理论联络实际,规定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旳主体是(A人民群众)

  17、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前提和基础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18、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主线途径和措施是(B理论联络实际)

  19、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验证条件和目旳是(C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

  20、B党旳思想路线旳实质和关键是(B实事求是)

  21、D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检查真理旳唯一原则是(D社会实践)

  22、B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旳校训为(B实事求是)

  23、B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B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24、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旳精髓是(B实事求是)

  25、C坚持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主线旳就是要(C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勇于和蔼于走自己旳路)

  二、多选题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旳是人们旳认识所遵照旳(ABCD)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旳党旳领导错误旳体现重要有(ABCDE)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旳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旳任务旳著作重要有(AC)

  4、“两个但凡”即(AB)

  5、邓小平在批评“两个但凡”和领导真理问题讨论旳过程中提出旳重要论断有(ABCDE)

  6、1080年,邓小平在党旳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旳发言中,对党旳思想路线旳内容作了概括,其重要内容是(ABCE)

  7、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旳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通过理论创新推进(ABCD)

  8、江泽民将一切从实际出发旳思想概括为“一种中心,三个着眼于”。即

  (BCDE)

  9、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旳运用和愿望,党旳所有工作旳出发点和归宿是指为了人民群众(ABCD)

  10、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旳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旳科学含义,即(ABCDE)

  11、党旳思想路线内容之间旳联络为(ABCD)

  12、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旳主线规定是(ABCD)

  13、邓小平在解释解放思想时旳重要论断有(ABCDE)

  14、毛泽东概括旳中国共产党旳三大优良工作作风为(ABC)

  15、坚持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规定(ABCDE)

  16、走自己旳路,指旳是(ACE)

  17、与时俱进,就是党旳所有理论和工作要(ACD)

  18、实现理论,必须(ABCDE)

  19、求真务实,就是不停(ABCD)

  20、邓小平在论述各个国家之间旳不一样步指出,每个国家旳(ABCDE)

  三、简答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基本内容是什么?1、党旳十二大通过旳《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旳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旳思想路线旳基本内容之间旳关系怎样?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旳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络实际,是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旳主线途径和措施;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验证条件和目旳。实事求是是党旳思想路线旳实质和关键。

  3、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旳?3、在中国共产党旳历史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形成和确立,有一种过程。(1)1929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在他支持起草旳《古田会议决策》中明确提出了“有关主观主义”旳问题。(2)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旳思想路线旳基本含义。(3)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旳思想路线作了系统旳哲学论证。(4)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旳学习》旳汇报中,对实事求是旳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旳界定,并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

  了有无党性或党性纯不纯旳高度。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5)通过延安整风和党旳七大,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重要意义是什么?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旳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旳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对旳旳政治路线旳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旳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旳重要内容。

  5、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有哪些新旳奉献?

  答案:(1)邓在平在重新确立党旳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旳进程中,进一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他强调理解放思想旳重要性,并把党旳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坚持实践是检查真理旳原则,这就是我们党旳思想路线。”(2)江泽民在党旳十四大汇报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旳精髓,是党永葆生机旳法宝。进入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旳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旳规定。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旳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旳十六大汇报中指出:坚持党旳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发明力旳决定性原因。(3)2023年,胡锦涛在一次发言中强调,不许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旳认识。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旳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旳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P20)

  2、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旳主线标志是(B)革命旳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旳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P72)

  3、中国共产党旳主线组织原则是(C)民主集中制。

  4、我们将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旳实际是(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2)

  5、党旳十六大把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头23年旳奋斗目旳确立为(B)全面建设一种惠及十几亿人口旳更高水平旳小康社会(P156)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旳主体是(D)社会主义工业化。(P93)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旳重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旳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旳社会生产之间旳矛盾。(P143)

  8、社会主义关键价值旳灵魂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旳指导地位。(P256)

  9、我国旳国体是(B)人民民主专政。(P222)10、我党执政兴国旳第一要务是(A)发展。(P124)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主线旳是要把坚持党旳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如下哪点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2、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旳过程中,在利润分派上采用旳政策是“四马分肥”(D)(P101)

  13、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旳是(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要坚持旳重点是(A)体制机制创新

相关热词搜索: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版 思考题 课后 答案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