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馆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aaa医院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述……………………………………………3第二章
项目编制的依据……………………………………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史分析
…………………………1第四章
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1第五章
项目拟建方案
……………………………………13第六章
项目拟建设内容与拟建规模………………………1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1第八章
建设项目节能方案…………………………………21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24第十章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25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安排………………………………………26第十二章
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29第一章
项目总述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aa中医健康养生馆
二项目承办单位:aa中医院
三项目拟建地址:aa医院内
四项目总投资规模:100万元
五项目建设期限:1年
六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业内专家将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结合起来研究时发现:传统的国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医学思想,并且论证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医学体系;在中国的文化根基——国学之上衍生出来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的治病机理不同,中医按照“时间、空间和人”把大环境以及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和预防;中医重调养,轻治疗,将“保持平衡、天人合一”做为核心内涵和自然观以达到形神统一的整体观;正是这种中西医学的跨文化沟通正在催生“生态养生学”由理论向实践的转折,生态养生将成为健康生活的主流方式;
aa县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率先崛起形势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消费指数逐年攀升,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和认识水平都在提升;另外,aa县的旅游资源相当充足;但县域的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身体弱势群体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中医保健养生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民营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缓慢等等问题,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等理念为中医保健养生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良机,使中医保健养生休闲业的发展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中医保健养生发展到现阶段,基本上以“理疗、食疗、药疗”为核心,结合旅游、休闲,包含沐浴、膳食、调理、睡眠、健身、娱乐、静心、生态农业、中医
药保健文化等内容,初步形成了综合立体的中医保健养生旅游休闲体系;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文化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再次凸显,中国优秀中医养生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这一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中国中医养生文化的创新更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
为挖掘中华医学宝库,发扬光大中医养生传统文化,满足群体物质、文化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连城益民中医院拟投资建设中医健康养生馆项目;
中医健康养生馆以人文和谐的理念为主题,融科普、旅游、娱乐、养生、休闲等要素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aa中医健康养生新的亮点,提高中医文化的地位,使之成为人文交流平台;养生馆项目正是综合考虑连城县的地理优势和环境特点因时借势确立,并且有机结合项目业主资金优质,实现多元化发展和扩大营运规模,以传承推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已任,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生命质量贡献力量;
本项目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大力弘扬国学养生理念,三位一体打造国学文化传播平台;
2、一体化经营多功能发展,休闲养生、商务交流及文化传播互动统一;
3、搭建新概念平台、促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是社会服务业项目;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中医健康养生馆是推动我县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
2、本项目是加快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aa县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全面提高连城县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和知名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民营社会公益性服务业经济相对薄弱,特别是独具特色地中医保健养生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当前在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是很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把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加快把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3、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重点目标之一;围绕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亚健康人、患病医治后需要疗养人等身体弱势群体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和社会化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业;以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养生环境群体为重点,加强中医保健养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需要;
4、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是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的集“理疗、食疗、药疗”教育与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中医保健养生服务中心能够广泛、优质、方便、经济地解决城乡居民、游客和投资商人“理疗、食疗、药疗”问题,因此,可以断言它是我县发展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疗养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
5、中医健康养生馆,是一个民生项目,将做好对接民政、医疗卫生,它将是我县民政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必将为我县民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aa县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广泛的社会支持条件
中华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医保健养生已成为服务产业链中的新兴产业,是社
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不断改善,科学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全国各地的“中医养生堂”、“中医养生会所”、“中医养生城”、“中医养生中心”等,正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和支持才陆续兴起的;
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必定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是非常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2、政策优势和产业政策条件
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的讲话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为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提出新希望;
3、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aa县位于武夷山南麓,地处闽西北部,土地面积2579平方公里,东邻三明的永安市,南与龙岩市新罗区、上杭县接壤,西靠长汀县,北倚三明市的清流、宁化县,辖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3万人;aa县拥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国道205线和319线穿境而过,在aa交汇重叠,省道204线穿越县城区,龙长高速、永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县域公路网络完善;赣龙铁路在朋口设立县级冠豸山火车站,其扩能改造复线工程已建成通车,建龙铁路已开工建设;aa机场位于县城郊,已开通连城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桂林等航线,基本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速便捷立体交通网络;
3、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时期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aa县区域经济得到较快平稳发展,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0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1元,增长11%;第二章
项目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4〕38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史分析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着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的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正努力寻求更好的保健方法,故此在世界范围内天然医学、身心医学及社会医学等相继兴起,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养生学,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独特的方法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如养神、动形、食养、药饵、气功、针灸、推拿按摩等;随着中医药学宝库中的宝藏进一步挖掘,它将为我国及全人类的保健事业进一步作出贡献;
第四章
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发展现状
健康养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了健康养生保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康养生保健服务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各地健康养生保健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发30多年来,我国中医衍生的健康养生保健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健康养生保健行业主要以足疗保健的形式,到9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食用保健方法,但规模普遍较小,服务比较单一,2000年之后,国外天然养生保健项目开始登陆我国,如韩国汗蒸、印度油疗、日本岩盘等现代休闲养生和保健服务理念开始融入现代健康养生保健业;
发展特征
近年来,我国健康养生保健服务业的经营业态、服务功能、营业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经营业态由过去单一的大众浴室向浴场、桑拿、保健中心、休闲会馆、健康养生城堂、中心等多种业态转变;目前,健康养生保健企业主要有综合汗蒸、足浴、温泉、SPA会所等;足浴、汗蒸是健康养生保健企业最主要的经营形态;二是服务功能由过去单一模式向休闲、保健、娱乐、餐饮多功能转变;许多健康养生保健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美容保健集于一体,成为多功能服务场所,并带动了化妆品、纺织品、啤酒及饮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所有制形式由过去单一私有制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外资经营等多种形式转变;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国外健康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如韩国汗蒸、日式岩盘浴、泰式按摩、印度SPA等也已进入我国,使我国健康养生保健市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
我国健康养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后健康管理与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将成为永恒主题;科研学术与相关产业、产品结合将更加紧密,以科研学术引领健康管理和健康养生相关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及产品应用实践牵引和推动学科发展及科研学术进步,已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我国健康养生保健产业总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研究预测,由于居民消费结构中,保健消费的增长快于其他消费的增长速度,对保健业市场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二是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将促进健康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三是传统健康养生理论为基础的保健产品市场份额将会明显增长;四是保健用品和健康养生保健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第五章
项目拟建方案
设计理念
一风格独特,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项目选址位置应以交通便捷,人流畅通,起居方便,富有生活田园般淳朴气息;考虑到本项目是健康养生场所,需为疗养人提供一个集生活、保健、中医疗养、身心沟通、健身休闲、文化传播的民生服务机构;因此,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在风格上,将使其体现出一种新颖独特的建筑风格,使进入接受社会服务人员深切体会到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性;同时还将赋予项目区性格和感情,用富有诗意的居住元素的生活情境,将充分使建筑的颜色与生活的感光相结合,构筑一幅“小桥流水、温暖家庭”式的生活方式;
二要充分溶入当今社会的三大主流因素,建筑思想、区域文化、社会和谐这三大风格的高度统一性;项目设计要灌入发展方向、区域文化、和谐统一;通过精致典雅的建筑风格,使来接受服务的人们感受到是一种浪漫而温馨的家园,品尝到现代生活的精致和科学;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来此处不再是城市的宣闹,而是一种宁静、和谐、快乐的生活方式;
三充分体现本项目的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项目设计,处处都要以接受健康养生为社会服务对象的群体为核心,强调社会群体的参与性,注重他们的感受,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健身养生群体为社会服务宗旨;
四本项目的设计原则之一是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项目设计概要
一中医养生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建设布局,计划改造门诊综合楼三楼约600平米作为中医养生馆建设用房,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2、充分利用医院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建设工程设计要求
一基本要求
本工程属于二级耐久年限50年、二级耐火等级,抗震烈度7度;
二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1、设计规范依据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223-9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结构设计原则
本工程采用设计基准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抗震设防
项目区属地震基本强烈度VI度区,抗震设计采用VI度抗震设防;4、地基基础
本工程基础设计参照当地其它工程地质勘探报告,采用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
三公用设施工程设计
1、消防
本工程为一般框架结构建筑,按消防要求配置消防水管和干粉灭火器材,在建筑物适当位置予供水管路设地面消防栓,适配位置设消防报警警
铃,公共走道、门厅等场所设事故照明及疏散应急照明其中,走道、疏散出口设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标志灯;2、照明及电力设计
①电力:本项目供电由连城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供应,利用原有供电线路按需要进行合理衔接和改造,已满足项目建设和使用需求;②照明:由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组成;照度标准按国家标准GB13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中值选取;主要光源为节能型荧光灯;在公用建筑疏散楼梯口,设安全出口标志等;在通道及转弯处,设疏散标志等;
3、供排水系统
①供水
项目用水为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为连城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用水量约50吨/天,采用生活和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给水管道采用PPR管材,热熔链接,于土建工程时一并铺设;②排水
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排至室外排水系统后进入区外排水体系;废水主要来源于中医疗用水,满足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要求后,再排入院内现有的污水处理点;废水处理后经检验合格后排入污水排放管网;
第六章
项目拟建设内容与拟建规模
项目拟建内容
中医健康养生堂建设项目构成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附属设施;
中医健康养生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城镇公共设施或集中建设、统一供应共享;
一中医养生服务中心功能区域设置及服务项目
1、中医体质辨识评估室
:面积约40平方米,依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等;2、中医养生咨询与指导室:面积约40平方米,根据服务对象的中医体质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一整套个性化的调养方案,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包括膳食食疗、起居调养、情志调节、养生功法、保健技术等;3、中医养生治疗区
:面积约500平方米,根据服务对象的中医调养方案,用简、便、廉、验的诊疗方法,设定治疗措施,开展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膏方、养生调养茶饮等中医技术;二、添置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舌像仪、脉象仪、经络检测设备、检查床、诊疗台椅、针灸治疗床、电针机、神灯、艾盒、砭石、中药熏蒸仪、药浴盆等中医药治疗设备;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依据
7.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7.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7.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7.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53号;
7.1.6HJ/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7.1.7HJ/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环境影响保护标准
1、大气环境
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以保证项目范围及其周边邻近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2、水环境
水域环境保护目标为:确保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中心项目工程不对项目区周围环境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会降低其使用功能;
3、声环境
声环境着重控制项目范围内的功能板块用地以及项目边界处的区域环境噪声强度;保护目标主要为功能板块和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预测
1、地表水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不会产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所以项目施工期间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车辆运输和机械施工排放的废气和粉尘对施工区域环境空气将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性质是短期的和可逆的,且影响范围有限,只要加强管理,采用一定的防治抑尘措施,施工期工程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完全可以控制到最小程度,为施工区域环境空气所承受;
项目运营期间汽车尾气和停车场尾气的产生量很小,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3、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项目区距居民点大于400米后产生声响不大;施工期噪声对施工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产生的影响较大,施工期合理调整施工时间,文明施工,采用简易隔声屏障等措施减轻对邻近居民的影响,对现场施工人员按GB12348-90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营运期在项目区内部和进出项目区的主干道旁种植绿化隔离带、设警示牌、禁止机动车鸣笛等措施,降低营运期间的交通噪声污染;
4、固体废物
根据对项目施工内容的分析,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少量的生活垃圾,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生活和医疗垃圾应安排专职人员及时分类搜集,生活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医疗垃圾由龙岩绿洲公司分类收集处理;
5、生态环境影响
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尽可能避免不利的生态影响,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感,切实做到利用地形、配合地形、地尽其用;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
项目建设及营运期间环境治理方案
1、项目建设期的治理
⑴对于施工期间的噪声治理,一般不允许夜间施工,同时施工设备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的工序,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对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
⑵对于施工中产生的尘土,采取定期清扫,定期洒水等方法解决,防止扬尘;
⑶施工现场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乱丢废弃物,保证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⑷安排好废弃物的处理计划,运输计划,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2、项目建成后治理
⑴污水治理
拟建项目建成后,设计雨水和生活污水两套管道系统,分别采用汇集后直接排入两个不同的管网;
⑵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的治理对于本项目建成后的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采用集中收集、运输;由专用的垃圾清运车收集和运送垃圾,以保持区内的环境整洁;
⑶医疗垃圾治理
拟建项目建成运营后产生的医疗垃圾按国家标准要求,由龙岩绿洲公司收集进行焚烧;废水主要来源中医疗用水,满足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要求后,再排入院内现有的污水处理点;废水处理后经检验合格后排入污水排放管网;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中医健康养生馆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本县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兴建将进一步优化连城县服务业结构,对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间会产生少量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在全面落实本
评价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保护和改善;在全面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情况下,本报告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可行性的;
第八章
建设项目的节能方案
必要性
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特别对于我国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动,各行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使得能源和水资源的用量非常大,加之我国本身就存在缺乏能源和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目前,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已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任务,现在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消耗指标很高,使得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不仅极为重要,而且潜力很大;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性发展能源政策的强有力保证;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以达到最小的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节能、节水原则
一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源;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在设计中因地制宜地选择能源种类;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分级利用,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量;
二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选用设备方面,要严格选用,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严禁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设备;
建筑节能
一在建筑设计上,要尽量设计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原则,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又可以给保健康复人群带来清静自然的活动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采用合理的建筑体型及窗墙类型,各房间尽可能的合理布局,外围护结构材料热功能应能满足节能要求;推广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围护结构和高效保温节能窗,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在建筑设计中,适当降低层高,以节约空气调节的耗用能量;
三项目建设中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高效隔热材料、节能型门窗等;
四围护结构的热传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其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温度,以减少热传递过程中的损失;
技术节能
1、采用节能型的机器、泵和电动机等通用设备,选型要合理,设备上力求接近额定值,使运行情况经常保持在高效区,对压缩机、风机、泵类和变压器等用电设备的耗能和台数要选择合理布置,力求匹配;对负荷常变的设备要完善调节手段,使台机与负荷相适应,防止轻载或过载,以节约能源;
2、对空调系统优先采用节能型采暧空调设备,合理确保供热冷指标;加强管道保温,改善系统的热力平衡,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采用双管采暖系统,并安装温控阀和热量表;
3、积极利用自然源如太阳能等及可再生能源,重视回收废热余热,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采用人工照明,优先选用高效、长寿的节能光源和灯具如采用高压的钠灯、金属卤素灯,并采用组合控制开关,分区分功能控制,按需自动切换开关和调节亮度,以获得节能的最佳效果;
4、本项目给水系统通过合理的分工,最大限度的降低使用能耗,给水、消防系统的水泵应采用高效节能泵,并采用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节水措施
一应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消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供水管网、卫生洁具等配件要符合标准,提高耐用度,防止漏水,以达到应有的节水功效;
三可采用感应式出水阀技术措施,即节水又卫生;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实施单位
中医健康养生服务馆由aa医院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坚持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责任为纽带,鼓励不断创新;
组织机构
管理机构由aa医院视经营需要自主设置,并依据中心经营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人力资源配置
拟建项目建成后,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本项目建成后,劳动定员计划20人;其中: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护理人员14人,后勤保障人员3名、管理人员3名;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均需具备所担负职责的专业知识,专业优先、择优录取;
人员培训
项目建成后为提高本项目的全方位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全体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所有员工均应接受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后方能上岗;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健康养生护理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注重对现代化服务手段的运用,鼓励并组织参加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建立可行的考核体系,完善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以保证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
第十章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1、龙岩市aa县有关建筑造价信息资料;
2、类似项目相关投资估算指标;
3、项目建设相关数据;二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建安工程,设施设备和用具,供排水、电力电信、公共设施等辅助工程;经测算,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60万元,设施设备和用具费用30万元,不可预见费10万元;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60万元,设施设备和用具费用30万元,不可预见费10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除争取相关扶持经费外,其余资金业主自筹;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计划为1年;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项目前期工作阶段,项目实施施工阶段和项目竣工验收试运营阶段;
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拟定为1个月;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⑴项目前期调研、项目谋划、项目决策;
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⑶项目初步设计评审;
⑷施工图设计;
⑸初步落实项目用地;
⑹三通一平;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工程实施阶段,该阶段拟定为9个月;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⑴土建工程施工;
⑵设备采购;
⑶设备安装调试:
⑷职工招聘;
⑸职工上岗前培训;
⑹试运营;
项目竣工验收试运营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试运营阶段,该阶段拟定为2个月;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⑴组织预验收;
⑵整改、完善预验收发现的问题;
⑶申请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⑷试运营;
⑸项目后评价;
第十二章
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需要接受健康养生、保健、护理、休闲娱乐人口的逐年增加,如有政府相关政策扶持可以保障顺利经营并有微利;
社会效益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传统的以单纯家庭、医院理疗转为社会化服务,促进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为解决社会健康养生保健服务的群体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载体,而且还为调整优化aa县的服务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项目建成后,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产生,经处理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属环保型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aa医院为本项目承办单位,实行股份制经营管理体制,既是项目的投资建设单位,又是项目的经营管理主体;本着务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将不断发展自我、壮大自我,以适应如今社会发展的经济大潮;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护理、休闲娱乐、疗养健身为一体的服务机构;
经初步估算,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00万元,项目建成后,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年实现经营收入300万元,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与较好的项目收益;
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发挥效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使项目尽早能组织实施,从而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aa医院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计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0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
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
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服务能力。
以上是我院对中医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在场馆建设、设备配备、人才招聘、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局的大力支持,结合卫生院的实际情况,中医馆的建设大约需要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中医馆设施、设备和中医药文化展板,然而资金有限,恳请主管局给予大力支持,我院一定会按相关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好建设资金,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当地和周边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此方案妥否,望主管局给予审核和批复为谢!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傈僳族乡卫生院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精选4篇)_创建中医馆实施方案
第1篇: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实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看法》、《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安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供应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动身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特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实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加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中学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看法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安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0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扬中医药学问,并运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学问、中医体质辩识、相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扬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广中医药相宜技术
1、注意中医药人才培育。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中学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的资金投入,安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赐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驾驭好中医方剂和相宜技术并在临床中敏捷运用。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中学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相识中医临床特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相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相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中学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阔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足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纳中医相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
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中学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运用率。
(四)提中学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学问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实力,不断推动中医相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相宜技术。
(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
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中学医药现代化服务实力。
以上是我院对中医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在场馆建
设、设备配备、人才聘请、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局的大力支持,结合卫生院的实际状况,中医馆的建设大约须要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中医馆设施、设备和中医药文化展板,然而资金有限,恳请主管局赐予大力支持,我院肯定会按相关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和合理运用好建设资金,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当地和周边人民群众供应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供应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此方案妥否,望主管局赐予审核和批复为谢!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傈僳族乡卫生院
第2篇: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5763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实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看法》、《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供应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动身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特性特征和区域
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实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加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中学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看法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安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2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扬中医药学问,并运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学问、中医体质辩识、相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扬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广中医药相宜技术
1、注意中医药人才培育。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中学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的资金投入,安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赐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驾驭好中医方剂和相宜技术并在临床中敏捷运用。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中学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相识中医临床特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相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相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中学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阔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足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
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纳中医相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中学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运用率。
(四)提中学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1、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学问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实力,不断推动中医相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相宜技术。
(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中学医药现代化服务实力。
以上是我院对中医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在场馆建设、设备配备、人才聘请、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局的大力支持,结合卫生院的实际状况,中医馆的建设大约须要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中医馆设施、设备和中医药文化展板,然而资金有限,恳请主管局赐予大力支持,我院肯定会按相关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和合理运用好建设资金,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当地和周边人民群众供应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供应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新坍镇卫生院
第3篇:中医馆实施方案
仪陇县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标识及中医馆项目打造的实施方案
为加强医疗机构标识及中医馆项目打造的建设管理,不断提中学医馆的特色和公共卫生,为人民群众供应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依据县卫计局中医药馆项目文件精神和结合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中心是这次打造中医药馆纳入中医建设项目中,为进一步完善这次项目的基础检查验收。经中心全体职工前二次会议探讨通过,实行公开选购,特制定标识及中医馆打造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标识及中医药馆的项目实施,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中旭
中心主任
副组长:朱兴俊
中心副主任
刘
蓉
中心会计
成
员:何洪明
中医主治医师
黄晓华
中医主治医师
文志强
中医中医助理医师
黄胜俊中医师
马
秋
中医执业医师
马
毅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陈丽萍
西医执业医师(办公室事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标识及中医馆打造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标识及中医馆各项工作及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项目推动进度进行监督。工程中有关工作,由朱兴俊负责对接卫计局医政股及公开选购
管理和资料验收及归档等各项工作,刘蓉负责资金管理及支付,何洪明负责标识及中医馆形象设计,马毅负责质量及技术指导、资料归档等工作,陈丽萍负责标识及中医馆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标识及中医馆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内容
1、标识及中医馆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依据仪陇县卫计局中医馆项目文件精神,对仪陇县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的中医馆和公共卫生科建成投入运用。开展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公卫等突出中医特色的公共卫生项目治未病的防治机构。
2、标识及中医馆项目建设的内容;标识及中医馆建设
地址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标识及打造中医馆的建设。建设有中医门诊、中药房及中医特色性及公共卫生服打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
三、标识及中医馆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标识及中医馆项目总投资42.5万元,资金来源由仪陇县卫计局中医馆建设项目投入资金20万和自筹资金,中心打造中医门诊、中医特色科室和公共卫生科的建设的标识标牌。项目资金管理由会计刘蓉验收支付,有安排的投资支配。
四、标识及中医馆项目建设任务责任进度支配
为了加快标识及中医馆项目建设的进度,标识及中医馆领导小组依据分工要求,根据工程的协调抓紧开展以下工作。
1、标识及中医馆的设计方案及预算明细,在2016年11月10日完成。
2、标识及中医馆的财政审批和选购
安排,2016年11月25日完成。
3、标识及中医馆的前期公开选购
托付代理协议书等工作。在一个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2016年12月25日完成。
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识及中医馆的建设及开展,是依靠仪陇县卫计局的支持和厚爱,对中心的新办公楼的关切帮助,促使中心的中医特色和公共卫生更上新台阶。
仪陇县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10月17日
第4篇:高龙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偃师市高龙镇卫生院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实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依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周高升
副组长:戚少辉
朱兴敏
高扬
成
员:周书尧
武治立
秦银强
秦伶俊
闫会丹
郭晓洁
杨常委
严会珍
二、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大力培育中医文化和传承中医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突出我院特性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提升,服务完善,人才培育;增加科室发展活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药特色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实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的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看法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布局特点,安排为二楼约400平方业务用房作为中医馆核心用房,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办公设备,器械柜,屏风,电脑及配套桌椅等体现中国风,务必要求干净整齐,将老旧的中药柜更新为干净整齐干燥的新式中药柜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通过张贴展板,宣扬中医药学问,并运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学问,中医辨识体质,相宜技术,养生保健等方面,广泛宣扬中医
药文化。
(二)、加大设备投入,提高诊疗水平
为中医科购买熏蒸床,成立功能室,购进功能熬炼相关器材,引进温热艾灸治疗仪、中、低频治疗仪、经颅超声治疗仪等一系列设备,提高了中医科色诊疗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广中医药相宜技术1.重视中医药人才培育。我院中医副主任医师2名,安排发展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3名,逐步形成老中青医师队伍,保证中医科可持续发展。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上级主管不呢吧相关要求,我院实施新型的的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医师到更高级的医院熟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驾驭好中药方剂和相宜技术。
3.重视中医师学习培训。医院选择骨干中医师到郑州中医专科医院学习专项技术,以好用于临床。
(四)、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中学医药服务覆盖
我院要把中医馆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扩大医院影响力,构建中医特色医院,不管提升中医药服务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五)、以中医馆为核心,构建村镇两级中医药文化服务体系
以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不定期的组织村卫生室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学问的培训,提升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实力,增加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卫生室数量,增加卫生室开展中医药相宜技术的种类。
中医馆建设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在场馆建设、人才培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支持,结合卫生院实际状况,我们会严格根据相关要求运用每一笔资金,为镇区群众打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镇区群众供应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偃师市高龙镇卫生院
中医馆实施方案
仪陇县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标识及中医馆项目打造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医疗机构标识及中医馆项目打造的建设管理,不断提中学医馆的特色和公共卫生,为人民群众供应更加优质便利......
高龙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偃师市高龙镇卫生院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实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依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成立领......
中医馆建设总结
XXXXXX中医馆建设总结2015年XXXXXX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县卫生局指导下,开展中医馆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
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实力,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中医馆建设汇报材料
偃师市高龙镇卫生院
中医馆建设项目状况汇报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实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依据我院实......
乡镇建设中医馆总结
2017年中医馆建设项目状况总结一、基本状况依据等文件对基层医疗卫朝气构中医科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为进一步健全我镇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参......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3篇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实施方案其中最常要用到是项目实施方案。以下是分享的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要求,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健康需求,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目标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填平补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改善群众中医药服务环境和体验,开展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便社区群众就近享受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范围与内容
(一)项目范围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
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2.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按程序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3.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组织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2天的中医药服务培训。
4.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安全有效开展和规范化操作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中药饮片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详见《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区卫健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项目工作实施方2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报区卫健局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
(二)资金安排
2020年省财政下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共2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其中15万元划拨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
5万元划拨入市区中医医院,用于开展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21年12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加快项目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成后做好自评工作。
(二)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区卫健局将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单位年度考核,项目执行实际效果将作为今后安排相关中医项目资金的依据。
(三)项目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归档。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22个部委共同主办的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城市大型现场公益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以"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与最多、影响深远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在深入总结"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第三阶段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活动。
二、目标
(一)普及中医药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10%,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二)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营造更加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初步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系和机制,打造一批中医药4健康文化传播示范基地。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二)明确分工,上下联动,中央地方各负其责。
(三)总结经验,维护品牌,创新活动内容形式。
(四)线上线下,互动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
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
(二)承办单位。
地方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
五、主要内容
(一)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平台
1.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宣传墙、漫画等的形式,向城乡居民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
2.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联合教育部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3.实施中医药新媒体建设工程。开通中医药科普微信、微博,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网站、栏目或频道,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及社交网5络、电子阅报栏等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范围。
4.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媒体传播联盟。联合相关媒体,组织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共同打造中医养生类节目(栏目)的品牌。
5.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遴选推出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传播平台,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实地体验。
(二)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
6.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转载于:wwW.DyhZdl.cn: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3篇)。依据中医药健康文化内涵、中医药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中医药养生防病知识。
7.创作推广中医药文化作品。组织创作一批富有艺术魅力、体现价值追求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制作推出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中医药科普作品,征集推广一批具有中医药元素、内容生动、易于传播的中医药音像作品,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影响,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转化为便于民众理解、掌握和应用的中医药养生方法。
(三)倡导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行为
8.组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公共场所义诊,义诊进社区、下乡镇,国家医疗队赴重点地区义诊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服务群6众。
9.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宣传活动。以"中医健康你我他"为主题,依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开展全国大型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通过设立讲座区、展览区、义诊区和体验区,推广中医药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产品。
10.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以"生活处处有中医"为主题,围绕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黄帝内经》等中医药经典以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设计赛程和题库,组织各界共同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向全社会宣传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
11.组织开展全国悦读中医活动。以"悦读中医健康中国"为主题,以"传播中医文化助力全民阅读"为目的,围绕中医药图书、报纸、期刊,组织中医药院校师生、行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共同参与活动,向全社会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打造行业内的品牌活动。
12.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
(四)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保障机制
13.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机制。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掌握全国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基础信息和全国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14.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遴选培训,造就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专门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15.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形成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的强大合力,多部门联合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发挥好专家的指导协同配合作用。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活动组委会负责领导"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的实施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中国中医药报社组织协调办公室日常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国中医药报社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宣传活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和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在广泛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和论证活动可行性的基础上,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加以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各有关单位和地方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承担具体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鼓励社会捐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广辟资金投入渠道。
(三)强化督导考核。认真总结、及时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社会影响,使中医药更好地惠及民生。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活动的开展情况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办公室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地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医院决定开展重点专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
根据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为中医重点专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康复医学科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骨伤科进入荆门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三、建设内容
(一)制定实施方案。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契机和平台,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周期内至少选派1名学科带头人培训进修1年以上、3名业务骨干培训进修6个月以上(转载
于:wwW.dYhzdl.cn: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3篇)。
(三)改善基础设施。在床位、人员、设备等方面对专科建设给予倾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专科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提高学术水平。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要制订专科3个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不断完善。开展学术交流和专科临床经验收集整理,研究开发至少1种特色疗法和1-3种中药院内制剂。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质量管理,建设信息平台,建立监测数据库,开展专科3个重点病种医疗质量监测,提高临床疗效。
四、申报
康复科、脑病科、骨伤科对照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备齐各种软件资料,填写申报表,医院根据要求选择基础较好、有技术优势和发展前途并能带动医院发展的中医专科分别向省卫生厅中医处及荆门市卫生局申报。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
检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100分
11专科名称:
黄陵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中心工作领导班子
“治未病”中心主任:吴浩云
成
员:吴浩云
张
超
拓惠莲
张
敏
耿刘哲
黎
娜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开展和指导相关工作
专家咨询组:
组长:寇俊平
成员:雷俊生
王世利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
科室设置
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中心(改造医院三楼两间病房)。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开展服务,提供平台的规范化建设,设立组
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联系的“治未病”科室,建立体质辨识和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辅助区域等四区独立的工作场所。购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管理设备(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干预等中医诊疗设备,全面开展“治未病”服务,为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服务提供体系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二)进行专业人员培训
选派“治未病”科室的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到国家或省级治未病工作基础好的试点单位进行学习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意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主要内涵、特点与应用,有关建设规范、运行规范、服务规范、“治未病”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治未病”服务质量监测,健康管理等,每年培训3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1、健全服务载体和服务网络。探索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全面综合的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2、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紧紧围绕健康维护与促进的要求,结合现代健康管理办法,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的具体服务内容,建立规范
的服务流程。
(四)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五)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六)
明确重点。
1、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
2、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
3、“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4、“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七)实施科研专项计划。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单
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八)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
五、加强督促检查
(一)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治未病”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工程实施及工作开展评估指导。
(二)积极配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院“治未病”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对全县所有的村、镇卫生院和街道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和督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 医馆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