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3期 宜春学院学报 V01.32.No.3 2010年3月 Journal of Yiehun Co ̄ege MaL2010 改革开放前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王立豪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反思改革开放前中共对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上要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坚定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进程;实践上要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要强化制 度建设,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改革开放前;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0)O3—0o舛一o3
Exploration to Road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by CPC before Reform[In Opening—up WANG Li—hao Abstract:Before Reform and Opening—up,CPC actively explored the road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of China.It is signiifcant to re-
lfeet on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road by CPC befor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oretically,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mastery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and firm faciH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inicism of Marxism;practically,active nad prudent conduction of socilaism construction,laying a solid practical
found ̄ion for exploration to road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demoermization and seient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ope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operly to create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Before reform and opening—up;Soviet Model;socilaism;construction roa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完成 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问题。从国内来看,中国 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这之后中共还 共产党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积累了丰 将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新 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但是由于实践的缺乏,中共在“如何 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亦即在1949--1978年间,中共 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问题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就其内容而 上,并未能独力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而 言实质上就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模仿、反思、维护的过程。
苏联模式恰恰又表现出其优越性因此走苏联的道路几乎成 改革开放前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际上对 为必然;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军政治上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斯大林模式 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严峻形势迫使新中国必须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改革和建设的成就与挫 实行赶超战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综合国力,以期 折都与对待斯大林模式的态度有关。因此,正确对待斯大 求得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
林模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同时 中国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过渡理论,通过社会主 也是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l
J(嘲)。
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思想上向苏联学习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主要 一、改革开放前中共对斯大林模式态度的历史演变 代表作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中共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斯 (一)模仿斯大林模式(1949--1956年)
大林模式;政治上就人民政权的建设征求苏联的意见,并 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就决定 仿效苏联进行政府机构设置确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了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并为之提供了思想、组织和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建立了以国有经济成分 政治保障。接下来就是怎么样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过渡到一 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收稿日期:2010—03—08
作者简介:王立豪(1986一),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 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研究。
?21?
第3期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2卷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面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以苏联 面破坏。斯大林模式的缺点和错误在中国被发展到极致。
二、改革开放前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当代启示 高教体制为模版对中国高教体制进行改革。
(二)反思斯大林模式(1956--1964年)
中国经过数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实践,对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有了一定积累,这就为中共自主探索中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可能性。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揭露了 苏联自身建设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为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产生了思想解放作用。中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 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种倾向:
改革开放前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以说是 经验与教训共存。回顾和反思这一历史进程对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层面 1.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理论上没有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取得 正确认识,是长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根 1.正确的理论倾向。政治方面的成果表现为社会主义 矛盾学说的创建和政党关系学说的创新;经济建设方面的 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所有制、经 济管理体制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上;
思想文化方面突出的理论成就在于提出了“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并以此繁荣和 发展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错误的理论倾向。因为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在独 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积累并不十分丰富的实践基础上,对斯大林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其缺陷的认识基础上,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也存在着错误理论 倾向。这种错误倾向以中国社会发展逐渐“左”转为主要 表现形式。社会发展的“左”的转向首先表现在认定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时期是主要矛盾;社会 发展的“左”的转向还表现为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跃 进”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此外,这一时期探 索的失误还表现为对于政治生活中民主法制受到压制和文 艺事业上双百方针事实上的被放弃。
(三)维护、强化斯大林模式(1964--1978年)
由于中共内部对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大问 题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毛泽东对局势做出错误的判 断,认为要在国内进行“反修防修”以防止“像赫鲁晓夫 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人篡夺党和国家 的各级领导权”[2]( 蛳 。国际上中苏论战全面爆发。由此 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斯大林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进 行反向总结,使得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得到维护、强化。
这一时期维护、强化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在“左”倾 错误逐步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固守和个人崇拜 的恶性发展三个方面。为了“反修防修”和防止“和平演 变”,中共在1963--1965年有计划、分期开展了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适当地强调了阶级斗争,《后十 条》中明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El号,《二十三条》 更是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 ”从而使“左”倾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人为地任 意制造所谓“阶级斗争”的阶段[3j( ’ 。“左”倾思想以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为标志在全国达到了顶峰;在此 期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不幸中断,中共八大 前后的一系列探索成果也被摒弃,对于“左”倾思想的纠 正也被当作错误思想进行严厉批判;对于毛泽东的个人崇 拜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社会生活中民主和法制遭到全 ?22?
源。这个理论局限之所以产生其重要原因又在于对于马列 主义,特别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缺乏全面、系统、准确的 把握。中国自接受马克思主义之日起就主要是把它当作引 领社会变革、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来对待的,而不是把它 当作学术理论加以探讨的。基础性理论储备的有限性在一 定程度上必定导致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由于理论准备的不 足进而导致了中共对一系列相关理论和策略问题认识不清:
中共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出现偏差,更多地 强调生产关系的过度而相对地忽视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 决定作用,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有且只有斯大林模式这 一种模式。所以,即使在对斯大林模式反思的过程中虽然 中共的出发点是希望独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共的这一时期的探 索实质上仅仅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一些技术层面的修补而 远非革命性变革。因此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 今天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首先 要对马列主义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其重点是领 悟马列主义的论精髓。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根本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的全面掌握,而不是拘泥于某些僵化的理论教条。
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深化对社会 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论前提。
2.坚定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则、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鉴于 各国革命、建设具体情况的特殊性,又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坚定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首先表现为秉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适时进行理论创新,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 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其次,坚定地促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还要求在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上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中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运用得当这将是巨大的优势,但是 由于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上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共虽然早在七届二中全会就提 出了由革命向建设的历史任务的转变,但是远远没有在实践 上完成工作方法的转换,仍然习惯于用革命的方法来搞建 设。因此在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 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二)实践层面 1.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成熟的社会实践
第3期 王立豪:改革开放前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2卷 产生不成熟的理论,在中国这样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落后大国如何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 失当是这一时期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遭受挫折的重 要原因。为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宽松有利的外 人的艰巨事业,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才显得更加艰难。就当时情况而言短暂的社会 主义建设实践非但不足以为中共提供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基础,反而难以避免地在探索过程中出 现了重大失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 部环境,必须在以下方面加以坚持和改善:首先,无产阶 级政党之间要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 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原则,尊重各国独力探索适 合本国发展道路的意愿,不能根据本国的建设经验来论断 他国的是非,中苏两国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失误最终导致 前进首先要认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中共对 了十年论战,对于中苏两国探索本国建设道路都产生了消 极影响;其次,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对意识 这一基本国情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犯了超越发展阶段的空想论。所以,中共必须在认真把握 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制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其 次,中共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教训。经验吸取,教训足以为戒,只有在正确 对待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情况下,才能够避免重复以前 的错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2.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中国当 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除了体现在社会主义 建设的起点低外这方面之外,还表现为由于中国经历了漫 长的农业社会,并由此形成了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特定文 化心理结构,其中不乏封建思想的残余,这些都是个人崇 拜和重人治轻法治等现象得以产生的温床。只有加强制度 的建设、贯彻、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有序 进行。制度具有根本性、系统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 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m33)。民主集中制是中 共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中共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 组织保证。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之中其实 不乏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大都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其中一 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能够很好地坚持这一制度。另外要正确 对待党内不同意见,切不可采取“严厉打击,无情报复”
的极端态度。有因此只有切实强化制度建设、贯彻、落实 才能在事实上保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 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国际关系,特别是与苏联的关系处理 形态分歧不搞争论。这样做的具体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国 家之间尊重各国各党对于社会主义多样性的探索。在与非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交往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计较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再次,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绝不当头实际上就是不搞大党大国主义、绝不称霸。有所 作为是指中国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从而全 面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复次,中国还需要虚心学习各国 的先进发展经验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 择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中历经了模仿、反思和维护、强化斯大林模式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表明:首先 要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坚定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史进程,其次要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 发展道路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强化制度建设促进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此外还要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书林.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2]肖冬莲.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下册)[M].北 京:红旗出版社,1999 [3]朱永红.六十年国事纪要(政治卷)[M].长沙:湖南人 民出版社,200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
?23?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着: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
职能:
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作用
三、挫折:文革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
中
国
的对
外
关
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
1、工业化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与失误
正确
启示一:
失误
启示二:
启示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一、新风尚
二、交通事业的起步
三、电视事业的发展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
一、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2、杂交水稻
二、双百方针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项目
性质
南京国民政府
新中国
政治
经济
外交
生活
教育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特点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19561956---19661966---1976改革开放以来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后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前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用前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后一个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我们党我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
特别是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
所有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
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也有过失误,走过弯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
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这段历史时期还是“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把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挫折与失误无限放大,对这一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视而不见,从历史观上讲是错误的,从政治上讲是十分有害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沈传亮
中央党校党史部副教授
大家好,下面我们就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这个问题主要是研究1949年到1976年,这二十多年时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怎么搞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个探索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我给大家分五个小的方面做一简要介绍。第一,探索的良好开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怎么搞,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之后也不是很清楚,也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刚开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1956年到1957年,因为1949年到1956年之间,这七年主要是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这么一个阶段。我们要把这个题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从1956年开始,因为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年我国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需要给大家交待一下。
第二个小问题,探索出现了严重失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大致的时间是1957年到1960年,发现了一个错误之后怎么办?
第三个小问题,我们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发现了错误要改正,但同时我们在政治上的“左倾”错误也继续得到了发展,这是很不幸的。
最后我们的探索还走入了歧途,发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
最后讲个小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当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最后一个小问题讲讲总结和启示。
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1956年-1957年)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探索的良好开端。探索的良好开端是从1956年到1957年这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开始的标志是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思考了七年之久的基础之上写的一篇文章,讲到了经济建设怎么搞,国防建设怎么弄,生产力布局怎么布局,处理好内地和沿海工业的关系,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处理好是与非的关系等,讲了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十大关系。这里边就涉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十大关系?这是因为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了七年左右的准备工作,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我们宣布了我们因为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建设,到底怎么搞?你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就是一个顶层设计。
(一)党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
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来?探索任务提出它有国际国内的背景。国内的背景很简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1953年到1956年我们进行了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了,国营的、集体的占到中国经济的90%以上了,我们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条件,“三大改造”完成了,私营的很少了,并且这个时候我们的“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了,并且实施得很好,而这个时候毛主席对于搞建设也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了,他就说过一段话。
他说解放后,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年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这三年我们对搞建设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还是懵懵懂懂,共产党人搞革命刚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搞建设也是,因为这些事以前没干过,也不知道怎么干,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没有介绍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到底怎么搞,哪一步怎么走不知道。而对于照抄苏联的办法,毛主席心里也不舒服,苏联的情况毕竟和中国的国情还不太一样,他就在《毛泽东文集》里面的第八卷里面就有一句话,他说:“对于建设懵懵懂懂,只能基本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怎么办?要走自己的路。
而这个时候苏联那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国际背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了,在这个过程中赫鲁晓夫做了一个“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说斯大林犯了很多的错误,很严重,尤其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得不是很好,揭露了很多的问题,因为他这个秘密报告是半夜做的,说是秘密,但没想到一星期之后就被有的国家的间谍被公布了,所以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全世界掀起了一种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高潮,说斯大林犯那么多严重错误,有些国家还在搞社会主义。
对于这个事,中国国内怎么看?中国共产党人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毛泽东讲,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现在看主要是老百姓的生活搞得不好,军事工业很发达,重工业很发达,轻工业不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升没多少。看到这些问题,毛泽东讲他们走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要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所以在这种国内外的背景的交织之下,共产党人开始了探索中国,在中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国这么一个东方的人口大国,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搞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1956年、1957年,我们有一些比较新的东西,探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良好开端的表现
第一,提出了探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是把马克思主义,包括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通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不光站起来,还要富起来,富起来怎么办?大家伙一起努力把国家建设好,建设强大的中国,这也是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心愿,也是当时中国老百姓心里边的一个中国梦,这也是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心理。毛主席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国家,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这是指导思想和基本的方针。
第二个,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中国要探索自己的道路,你要找准自己的矛盾在哪儿?你要找到自己面临,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在哪儿?当时的判断还比较准确,当时就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想建立强大的国家,工业国,当时的看法是工业,工业强大了,你这个国家才强大,我们当时是劳动的工业国,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老百姓特别需要经济文化尽快地发展起来,而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因为刚建国,很多东西还没有造出来,很多东西还没发展起来,这就是矛盾,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农业、工业都发展起来,这样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够好起来,解决主要矛盾需要发展生产力,当时也有把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的这么一个提法,因为解决主要矛盾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第三个方面,探索的良好开端,提出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新想法。解决主要矛盾就要靠经济建设,搞经济建设,怎么搞?指导方针是什么?当时1956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就提出来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这么一个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非常准确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既不能够保守,但又不能冒进,在各个方面和谐、平衡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一个稳步前进。我们今天提要促进经济稳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和当时的稳步增长是差不多的,当时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比较准确。
而经济体制方面,因为我们在实行“一五”计划的过程中,实行“三大改造”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地形成了一个比较高度的、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在这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个人活动、个人能力发展的空间不大,所以在八大上,有的人就提了,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并且要完善所有制结构,陈云同志还提出来“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一句话,不是全是国有的,全是集体的,要给个人、给自由的市场提供一点空间,也提出来一个新思路,毛主席觉得他这个思路很好,他发言之后还吸收到了中共八大的报告里面。
在这个阶段,毛主席的创造力非常强,他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它的基本矛盾什么?他说还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基本的,但我们现在看很多的国家,包括今天的很多国家,这些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毛主席什么时候说的呢?毛主席1957年讲的,在这一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中国国内有两类矛盾:一个是人民内部矛盾,一个是敌我之间的矛盾。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一个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这个讲话里边,他把两类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做了一个区分。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办法不能和敌我矛盾之间的办法一样,敌我矛盾怎么解决?要有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需要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团结,再批评,最后达到团结的办法。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谐的办法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并且毛泽东同时还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是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而这个时候共产党人还提出来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思想。
毛泽东当时考虑解决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很多人讲,毛泽东同志如果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不做党的主席了,可能是什么什么华盛顿,这样的话没有什么根据,但毛泽东同志早就开始考虑解决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了,不要一个人干一个职务干到死,他考虑是提出不当国家主席,国家主席他不干了,这个实现了,刘少奇同志当了国家主席。第二个,他还提出来:提出适当的时候不做党的主席,退居二线,但这个没有实现。不管怎么着,当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想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难能可贵的。并且我们制定了一些法律,并也制定了宪法。
为什么说考虑这些问题难能可贵?28年的艰苦奋战之后,新中国1949年成立,成立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时候,毛主席还不到60岁,1893年出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50多岁,周恩来同志1898年出生,和刘少奇同志同年的,也是刚50过一点,小平同志、陈云同志还不到50岁,到中共八大的时候才50出头,正是年轻力壮,经验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能想到领导职务终身制解决的问题就非常不容易了,才50、60岁,都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当然我们说探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好的思想,也得到了贯彻落实,在中共历史上来看,1956年以后,中国就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当然了,探索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失误(1957年-1960年)
(一)整风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第二个问题,探索出现了失误,1957年到1960年。第一个失误,整风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老想着找个时间整整风,整什么风?共产党人进到城里之后,因为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后代或者本人就是农民,进城之后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各个方面不太清楚,还要一切从头开始,进城做了官,当了老爷,有些人的作风,各个坏的方面就开始显露出来了,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开始显露出来了。毛主席同志又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绝对不能有进城做老爷的思想。
所以在从西北坡到北京(1949年叫北平),进城之前,他就提出来“两个务必”,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忙于政权的巩固,要剿匪反霸,当时还发生很多大事,抗美援朝,没有很长的时间来整顿党的作风,到了1956年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了,抗美援朝战争早就结束了,国内局势稳定下来了,想办法要整整风。
毛泽东就讲:“几年来都想整风,但找不到机会,现在找到了。凡是涉及许多人的事情,不搞运动,搞不起来。”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就发来了一个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主要是整顿共产党的官僚主义作风、宗派主义作风等不良作风,但怎么整?开门,开门怎么整?让很多人提意见,有的人当时意见不能提,不好提,我们就动员给共产党员提提意见,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作风可以改变一下,但在提意见的过程中,有的人的意见非常地尖锐,超出了一些共产党领导人的容忍的底线,因为有的人提要搞政治设计院、一党专政,搞“党天下”,搞“轮流做庄”等这些意见,听起来比较刺耳。
毛泽东同志1957年5月16日起草了一封信,关于对待当前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他说:“一方面要肯定批评意见主流是好的,很多人说的是真话,对于共产党改进作风是有帮助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另一方面,让少数都有反共情绪的人放手发表他们的言论,暂时不要批捕,使右翼分子在人民面前暴露其反动面目,过一个时期再研究反驳的问题。”这一策略被称之为“引蛇出洞”,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讲真话的受到了冤枉,被打成了“右派”,本来是整风,到后来搞成了“反右”。
“反右”斗争扩大化了,四个方面:一个,大批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和党内外的人士蒙受了不白之冤,全国划了右派50多万。打断了整风的进程,本来是想本风的,但现在打了那么多“右派”,宗派主义作风、官僚主义作风也没改变多少。并且破坏了民主法治,有的人就讲了几句真话,批评得比较尖锐,有的地方政策掌握不准,因言获罪,《宪法》刚公布,言论自由都有,破坏了民主法治。并且导致了理论上的失误,1956年中共八大的时候还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之间的矛盾,但“反右派”一打,打那么多,“右派”打那么多,好像觉得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又变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伤人,还对社会走势的判断给予重要的负面的影响。
(二)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
第二个探索的曲折,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1956年,中共八大上,共产党人提出来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这么一个方针。在1956年下半年,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发现经济工作里边有冒进的倾向,所以就采取措施制止冒进。而毛主席和主管经济工作这些人的意见不太一样,他说你要反冒进,你是给群众“泼冷水”。所以,毛泽东为推动工作的跃进,他连续批评“反冒进”,他就要反“反冒进”,1958年1月到4月,前后召开了南宁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都会议、武汉会议,在会上批,批搞经济工作的一些人,你们搞反冒进,把老百姓的热情浇灭了,所以在毛主席的鼓动之下,农业、工业掀起了“大跃进”,农业浮夸是从那儿开始的,1958年“大跃进”。
有的地方小麦亩产本来没那么高,6月8号,河南有一个地方说小麦亩产2105斤,这是放出的全国第一颗小麦亩产的“高产卫星”,那个时候,最好的小麦亩产也就超不过800斤,年龄大一点的同志都知道三四百斤就不错了,靠天吃饭,人民有什么化肥都是靠土肥、粪肥,小麦亩产没多少。
从这2105斤的“卫星”放出来之后,有些地方更吹牛,吹得很离谱了,河北有的地方说红薯亩产120万斤,这120万斤什么概念?这一亩地下边全铺满红薯,一个挨一个也达不到120万斤。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甚至更离谱的,广西有一个地方说中稻亩产130434斤,浮夸到什么程度了。当时还有很多的照片表明当时的农业亩产达到很高的高度,“放卫星”。
但毛主席相不相信农业如此高产呢?刚开始也不太相信,主要是为了老百姓的心劲不能给降下去,有一些知识分子当时也发表文章,说如果光合作用,农作物得到充分的吸收,粮食亩产也可以现在亩产的十倍、二十倍,变相地也给予了一个证明,有的也是违心之作。
在那种情况下,毛主席还发表过一个言论,1958年9月,毛主席还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的一段话,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有这么怪,不搞就不搞,一搞就很多,要么就没有,要么就很多,你们不信这一条。比如我们打22年的仗,21年就是不胜利,而在22年这一年,1949年就全国胜利了,叫突变。粮食也是一样。粮食要是能突变?中国的粮食问题早就解决了。有些问题还是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行,这是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当时的“大跃进”主要体现在钢产量的大跃进上,1957年11月,毛泽东同志到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在这个会上赫鲁晓夫宣布他们在某些方面要超过美国,毛泽东同志经过一些调查研究,在会上也郑重宣布,在钢产量方面中国15年后,1957年的15年后是1972年,15年之后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苏联要超过美国,中国紧随其后超过英国,这两个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阵营要超过他们,宣布出去了,怎么来解决?1957年,中国的钢产量多少?535万吨。而当时在英国2000多万吨,差距1000多万吨,15年,如果每年增长一点还是有可能的。毛主席宣布出去之后,这些思想传到国内之后,很多人就想着干得快一点,有的人说不用15年了,7、8年我国就能够超过英国,有的人讲7、8年时间太长,不用7、8年,2、3年就可以了,有的甚至还说不用2、3年,1、2年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6月19号毛泽东同志找当时的冶金工业部的部长谈话,说:“你看钢产量能否在1958年就翻一番?”工业部长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在这年八月的北戴河会议上就正式向世界公布了,中国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这个话喊出去之后,你叫不好往回收了,当时中国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确实难度很大,因为8月份宣布,1958年1到8月,这8个月过去了,中国全国的产量总产量才400多万吨,那离1070万吨还差得老远了,一多半没完成了,如果要完成这个向世界人民宣布的指标,不丢中国人的脸,那必须在9到12月,4个月之内必须完成600到700万吨钢的指标,靠正常手段肯定是不行了,所以这个情况下就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以钢为钢,全面跃进,但是我们的钢厂是有限的,生产效率也是一定的,那怎么办?就搞了一些“小、土、群”的办法,所谓的小是建了一些小高炉,正规厂的大高炉之外,农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了一些自己的小高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炉,不能用科学的办法炼钢,要完成任务怎么办?土法炼钢,搞群众运动。很多人从农业上被抽调到工业炼钢,建小高炉,当时的很多地方为了炼钢建了很多小高炉,但也没有煤,没那么多煤,没那么碳怎么炼?砍伐树木,把很粗的树都砍倒,劈成柴火炼钢,浪费了大量木材,很多地方的大粗树都是在那时候给砍倒的,造成了不仅钢没炼好,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大炼钢铁造成的危害很严重,经过这个办法,1958年,我们的钢产量完成了指标,超过了1000万吨,而里边能用的800多万吨,几百万吨都不能用,用的是废铁,像小土炉能炼出来钢吗?
大炼钢铁搞了一年造成的危害是,对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抽调大量工人加入职工队伍,职工队伍急剧膨胀,一年内增加了2000万人,城市化进程很快,一下进了两千万,进了城就要吃的,国家分配,压力很大,所以财政补贴40亿,超过全国财政收入,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很少,387亿,不像已经十来万亿,当时光一个炼钢财政补贴就超过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你光炼钢了,其他还有很多老百姓的吃、穿、住、用、行,好多方面,光炼钢是不行的,冲击挤占了农业、轻工业的生产,当时叫钢铁元帅升帐,搞了一年搞成了,所以,大炼钢铁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
到1972年的时候,中国钢产量多少吨呢?2300多万吨,与英国当年的产量持平,和英国差不多了,毛主席1957年提出来,15年以后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他说的话应验了,但也没必要1958年搞一个大炼钢铁,所以有的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讲当年搞大炼钢铁得不偿失,这是另外一个失误和挫折。
(三)急于求成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个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搞得比较急,比较快。为了配合农业的大跃进、大炼钢铁,有些地方,对于农村基层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所谓的创新,搞起了农民公社,毛主席看到这个形势比较好,并且还说过一段话,说:“看来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而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探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什么概念?通过人民公社就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当时就讲共产主义是天堂,什么是桥梁?人民公社是桥梁。
毛主席在1958年考察期间还题词“人民公社好”,当时毛主席的话很管用,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一些宣传,人民公社化急剧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都建起来了,但建那么快,肯定是有问题的。
并且那时候还大办公共食堂,什么叫公共食堂?免费吃,吃饱肚子上班,把很多粮食都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浪费了,1958年因为大炼钢铁抽调了很多农民,地里的庄稼没收进去,都烂在地里了,所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当然共产党人发现了这些问题,怎么弄?解决问题,召开一系列“纠左”会议,不要搞这么快了,大炼钢铁也好,人民公社化也好,农业大跃进,共产风,浮夸风,要纠正。这一系列会议里边,有一个会议比较重要叫庐山会议,庐山会议上一些领导人提出了很尖锐的意见,说对“大跃进”的错误没有看清楚,还要认真地研究,调整措施,当然这些意见,毛主席认为不妥,所以一些人也被打成了反党反革命的集团。
彭德怀同志就是这个集团当中的一人,当时的情况看,彭德怀的想法是对的,是“大跃进”的错误没有解决清楚,但庐山会议没有开好,会后又“反右倾”,很多人被划成了“右倾分子”,本来是解决“大跃进”的,1959年庐山会议没解决成,所以1960年“大跃进”继续发展,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在我们现在看有两个,一个,“大跃进”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因为“大跃进”老吹、老放卫星,粮食生产本来没那么多,你非得喊那么多,所以有的地方喊得多就交得多,交得多老百姓就不够吃,不够吃怎么办?有的就饿死了,所以有的学者,包括有的官员都在研究当时到底是饿死多少人。前年(201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集体创作的代表官方意见的一个正本教材出来了,它里边就提到了当时饿死了一些人,饿死的具体人数没有写,但里边说了非正常人口1960年比1959年减少了一千万,本来我们的人口每年能增加一千万左右,正常的,而减少了一千万什么概念?所以当时的情况比较严峻,这是一个后果。
第二个后果,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在搞“大跃进”的时候,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是正在起飞的时候,我们在搞“大跃进”,在胡说胡吹,而有些国家抓着几年的机遇发展上来了,而中国“大跃进”造成的经济损失是120亿人民币,到1965年底才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用了好几年时间,1965年才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个“大跃进”探索的失误,这是严重的失误,好几个。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第一条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发动“大跃进”的初衷是好的,他也不是为了把老百姓饿死,他也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得更好,以尽快的速度和时间把中国建设好,毛泽东的初衷不是饿死老百姓。
第二,我们把“大跃进”运动和“大跃进”这三年的实践区别开来,搞运动,我们讲的的是运动,我们除了运动之外,很多工人、农民、军队,包括知识分子也在正常地工作,也做出了很多的重要成就,有些铁路建设、水库建设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时建设得还是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比较充分的,“大跃进”时期这几年做了很多的事情。
第三条,“大跃进”失误的责任不能完全记在毛泽东一个人头上,邓小平同志后来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邓小平讲的这番话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上下都有一种急迫的心情,抓紧把中国建设起来,有这种急迫的心情,但是这种急迫的心情却用正确的思路和方式来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犯了错误的。犯了错误之后,要勇于改错误。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1961年-1966年)
这是第三个问题,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1961年-1966年),针对以前犯的错误,1961年1月共产党召开了一个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批准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不能再这么“大跃进”下去了,“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把一些虚夸的数字调整,降得低低的,适合中国的情况。把一些搞起来搞得还可以的东西巩固一下,这八字里边提高放在最后了,为什么放在最后?主要是调整,主要是巩固和充实,不要再搞一些过高的数字了。
并且在1962年1月还召开了一个七千人大会,在七千人大会上,县委书记都参加了,中央的领导同志做了自我批评,省里的省委书记也做了自我批评,这个会议上大家对于“大跃进”的失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领导讲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些问题还没有讲到位,所以到后来相关领导同志又开会,把形势估计得更悲观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经济上提出来“八字方针”。
政治上这时候由于各种问题的交错复杂,阶级斗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大批“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所谓的“黑暗风”是指对这几年的形势估计得过于黑暗,毛主席表示不同意见,而“单干风”主要是批支持包产到户的这么一个风气,因为老百姓饿死了怎么办,有的地方饿得比较严重,有的地方想个办法把地包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结果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当年有一句话,“不管黄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支持老百姓包产到户。毛泽东同志认为这是走单干,“单干风”,所以支持包产到户的同志,邓子恢、田家英、邓小平、陈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批“单干风”,除了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批“单干风”还批“翻案风”,为什么翻案呢?是因为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包括“反右派”、“反右倾”抓错了一些人,这个时候应改正错误,要甄别平缓,有的时候要“一风吹”,这个也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你不能“一风吹”,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而这个时候,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被批评的彭德怀,给中央毛泽东写信,说当时他提的意见是对的,现在问题出来了,而有的人还借用小说《刘志丹》大作文章,毛主席一批,“翻案风”、“单干风”,大题不要叫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很浓,一方面经济工作方面要艰难地调整,另一方面,政治上大喊阶级斗争,经过1964年搞“四清”等一些措施。
四、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走入歧途(1966年-1976年)
到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入了歧途。在八届十中全会上还讲,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讲来讲去进入了“文化大革命”。
“文革”十年怎么定性,党中央已经有历史决议对此定性,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确实遭遇了巨大损失,十年内乱是乱了自己,本来毛主席的想法是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扫掉官僚主义,防修反修,使中国尽快地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毛主席的设想没有实现,因为搞群众运动的方式解决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靠搞运动是不行的,历史已经表明了。
1976年毛主席还谈到自己一生有两件大事,一个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几个海岛上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
第二件大事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他也在晚年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文革”过去了这么多年,历史决议决它的评价是非常科学和准确的。所以,今天很多人反思“文革”,甚至还有的人向往“文革”,各种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我们绝大多数老百姓再也不愿回到“文革”的年代了。从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甚至犯过严重错误,但共产党总是想着办法自己来解决自己犯的错误,这是应该提出来的。
五、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总结和启示
这一讲的最后一个问题,谈一谈总结和启示。为什么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会发生失误?一个现实原因,中国共产党人搞社会建设确实没有经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二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个,有历史的原因,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个人崇拜,个人说了算,个人的决断甚至高于集体的决断,非常容易犯错误。第三个原因,外因,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想超过资本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想打压社会主义阵营。在这种国际斗争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下,有时候就会犯看不清楚的错误;第四个原因,内因,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现在来看是低级的错误,一亩地能产上百万斤红薯,几千斤粮食,当时的条件,内因是中国普遍低下的文化程度,新中国成立之后,全中国80%多的人是文盲,科技知识的素养层次比较低,如果拿到今天跟你说一亩地能一万斤红薯你都不信,科学技术、科学素养还是比较低的,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失误,这是客观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主观的,和一些领导人的好大喜功也有关系,和一些浪漫主义的情怀也有关系。有些问题是跨不过去的,生产力发展跨不过去,那么落后,想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不是通过扎扎实实搞建设,而是通过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往往而是事与愿违。教训往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二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教训也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宝贵的财富。
所以最后要讲一句,怎么样正确看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对于毛泽东同志这一代领导人的探索给予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党的十八大就指出:在探索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的成交,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的准备和物质的基础。那三十年,我们做了很多的大事、好事,不是一连串的错误,也不能够以今天这三十年的成就来否定前三十年。
“两弹一星”,就是在那个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了。邓小平当年就讲过:“如果我们没有原子弹,没有导弹,没有人造卫星,中国很难被称之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我们那三十年干了很多事情,很多的水库、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高科技,那三十年做了很多事情,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来看待毛泽东为首的那一代领导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 改革开放 探索 实践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