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周晓东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1997(000)002【摘
要】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和发展的分析,认为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构成社会化、民间化,体育活动娱乐化、小型化,体育场地设施多功能化,体育活动经费多元化、社会投入优势化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走向。
【总页数】3页(P14-16)
【作
者】周晓东
【作者单位】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5000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12.4【相关文献】
1.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周林清;李相如;孙艳英;周林旺
2.吉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郭金荣
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王凯珍;任海;王渡;林洁
4.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覃志勇
5.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二
[J],任海;王凯珍;王渡;林洁;陈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中国体育场馆?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随着全民健?热潮的兴起,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全民健?热潮的兴起,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体育场馆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对整个产业的?持和推动作?则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进?发展平稳期,整体经营模式较为稳定,但商业化程度仍有待加深。体育场馆是进?体育锻炼和?赛的主要场所,是体育赛事运营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改善民?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体育场馆的发展规模和?平也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平和社会?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01多元化体育场馆产业链全景体育场馆是进?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体锻炼的专业性场所,主要有体育场(室外)和体育馆(室内)两类;场馆是体育产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依托,其重要性就相当于电影院之于影视产业,能够有效的发展?户和极?的提升商业价值。从产业链来看,体育产业是?个多元化的产业系统,横跨多个?业,其中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场馆运营为体育赛事运营提供空间载体,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产业。
02黄?期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个??业,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各类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政策落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步?发展黄?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局数据显?,2015-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扩?,2019年达到2.95万亿元,同?增长10.9%。03增长中国体育场地/场馆建设平稳发展从体育场地及场馆建设/运营来看,近年来体育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增强。2019年,我国共有体育场地354.44万个,同??幅增长;体育场馆637个,与上年相??幅下降。从产出来看,2019年我国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总产出2748.9亿元,体育场地设施建设939.8亿元,与上年相?均有所增长。
04数量中国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资源、地理等差异,我国?型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其中,江苏和?东拥有的?型体育场馆数量最多。
05数量篮球类型场馆排第?从各类运动场地来看,2019年全国拥有篮球场地97.48万个,场地?积5.79亿平??,是数量最多的体育场地,占?达到27.5%。其次是全民健?路径场地,占?为23.2%,近年来全民健?热潮兴起,场地建设脚步也在加快。排名第三的是乒乓球场地,2019年全国乒乓球场80.56万个,占?为22.7%。06地标中国体育场馆规模排名根据体育场馆座位数看,?前国家体育场(鸟巢)规模最?,座位数达到91000个。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场馆举?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径?赛及?球?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其次是?州奥体中?体育场和杭州奥体中?体育场,座位数在80000个左右。
07重要??中国体育场馆运营主体分两?派系随着体育产业的?热发展,体育场馆运营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个重要部分,?然也承担起了重要的??。由于政策、资本等各种原因,?前国内体育场馆运营公司分为两?派系——国有背景系和民营企业系。其中,国有背景专业管理企业主要有中体竞赛、华体世纪、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民营企业系主要有华熙国际、体育之窗、佳兆业?体公司。总体来看,国有背景系场馆运营公司与政府、地?体育局、各体育协会合作,掌握着优质的条件。08体育场馆建设投资偏单?中国体育场馆运营情况按建设主体来分,体育场馆建设可以分为单位?建、企业代建和PPP模式。当前,我国的存量体育场馆绝?部分为单位??建设。体育场馆的建设和馆内设施的购置等都需要相当多的资?,?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超过9成的资?是通过?筹或者财政拨款?来,?社会捐赠(包括他?投资等)以及相应的公益?只占极?的?部分,场馆建设投资?较单?。
中国体育场馆利?率较低国内的许多体育场馆仍然存在利?率不?、经营效益不佳的问题。体育场馆的基础功能就是为居民提供?个相对全?的健?、运动和?赛的场所,但是国内超过?半的体育场馆平均每周去的?数少于500?次。随着?们对体育健?意愿和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场馆利?率预计将会持续提?。09黄?期政策推动下体育场馆仍能释放发展潜?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逐步进?了发展的黄?期,国家政策频出,给体育产业带来了利好。在此背景下,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的发展潜?预计将进?步释放。但我们仍需加快体育场馆的“改造功能,改?机制”,选择灵活多样的运营?式,挖掘各类体育场馆的开放潜?,最?程度地为?众提供体育健?场地空间。
?态体育|智慧中国18831183213场馆\?镇\园区\规划\设计\运营\智库\产业\融合【体育?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策划咨询、智慧提升、赛事组织&体育?旅产业融合、景观建设、园林绿化、智库共享、?创研发】投稿邮箱:346568263@qq.com免责声明:【?态体育】图?来?于?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
体育设施的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在许多法规条例中都得到了体现。随着世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体育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此外,高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体育设施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显示出体育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对此,文章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体育
发展
设施
1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
1.1复合化
为满足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体育场馆多功能服务已经成为新型场馆建设的发展趋势,从总平面设计、比赛场地与附属用房设计等方面均可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呈现出复合化的特点。从总平面布局来看,未来体育场馆的设计内容超出单纯体育运动竞赛的范畴,将餐饮、休闲、购物、娱乐同时包容进去,形成复合化的功能布局。城市中心的体育场馆兼具文化和娱乐功能,除举办大型比赛外,其他时间最大限度地将可利用的相关设施提供给社区使用。在赛事之余,体育场馆还要提供餐厅、酒吧、电影院、展览馆甚至旅馆,使人们在体育场能够停留更多的时间。体育场馆不仅是消遣的场所,同时也能提供一种特殊的商业服务。
比赛场地的多功能设计是复合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使用活动坐椅和移动看台实现对比赛场地的变换,使体育馆既能开展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室内网球、体操、举重等运动项目,又能开展艺术表演、娱乐活动、音乐会、展览会及大型集会等活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使用可移动的场地(草坪、硬地、地毯),使之适应各种用途,这一点已经为国内外近期设计、修建的某些场馆所采用,从使用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提高设施利用率的作用。复合化还体现在附属用房空间的多元化。
1.2生态化
体育场馆生态化是今后体育场馆设计和使用都要面临和考虑的课题。例如,体育馆尽量使用自然通风系统,减少机械通风;使用便于自然采光的屋顶设计,减少人工照明时间;通过设在地下的水力贮存箱收集从建筑顶部流下的雨水,再经过大楼循环系统处理,用来冲洗洗手间、灌溉草地,起到了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出的作用。
体育场馆必须与环境协调发展,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系统,如屋顶绿化与广场绿化相呼应,绿化小区与休闲空间相互渗透,草地树木与停车场有机融合,不但极大地利用了建筑物外部空间,使之更具亲切感与趣味性,还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此外,在体育场馆选址、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外表的技术处理、高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生态化的巨大潜力,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1.3信息技术手段更为先进
信息技术手段是联结体育场馆硬件(场地空间与其他附属设施)与软件运转、经营的纽带,是体育场馆功能得以高效运转的保证。大型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与使用的舒适方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未来大型体育场馆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将更为先进,如使用运动监控记分系统及通道监控系统,来保证比赛的公正及赛事安全。使用这种技术的综合验票及自动门监控系统可鉴别各种门票,同时便于数据的采集、整理,通过软件的处理为以后的比赛做出相关预测。
2大众健身设施的发展趋势
2.1利用现有建筑修建体育设施
人多地少的市中心区大众体育设施往往最缺乏,因此在现有建筑里修建健身体育设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国外已有此类事例。例如,英国有用教堂改造的文体中心,荷兰有用煤气库改造的体育馆,芬兰有用防空洞改造的游泳馆。这种体育设施以低价位和良好的场地质量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目前我国有些大城市也已开始出现郊迁、城市空心化等趋势,通过老建筑的置新利用进行大众体育设施的建设,既完成了城市更新,又节省了大众体育设施的投资,可谓一举两得。
2.2利用公园空地修建体育设施
由于公园在城市分布均匀合理,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区较近,环境又好,能够吸引很多人来活动,在此基础上建设适合大众消费水平的健身运动设施,使体育设施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例如,日本有的城市中心体育馆就利用了公园空地,建半地下式体育设施,地面露出的只有植了草的建筑物的棚顶,建筑物像小山丘一样不露痕迹地潜入了公园的环境。又如,悉尼公园中的综合体育馆位于一个需要保护的教堂前的广场,半地下式的建筑不仅没有破坏教堂的整体建筑,还通过天窗把建筑内人们的活动展露给广场散步的人们,建筑以其形体和其中的活动成为了公园的景观。我国城市的各大公园在每天清晨和晚上都迎来大量休闲健身的人群,但目前公园基本没有体育设施,利用公园空地修建体育设施大有潜力可挖。
2.3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
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体育设施,并以体育设施为楼盘的卖点,吸引购房者。体育设施可由体育产业公司经营,两家公司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这种资金雄厚的房地产开发与新兴的体育产业联姻的尝试,提供了一种解决大众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新思路。我国已启动住房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将住进商品房中,依托房地产开发建设大众体育设施将是一种发展方向。当然,房地产开发商修建
体育设施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他们的目的大多数是以此作为楼盘的卖点,因此要有完善的法规来规范这种商业行为,使小区居民拥有足够的、适合大众消费能力的体育设施。
3竞技体育器材的发展趋势
3.1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材料的应用,对于竞技体育器材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推进作用。事实证明,许多竞技体育器材由于选用了先进的材料,使性能获得了质的飞越,如最初撑竿跳高使用的是竹竿,其后改用金属撑竿。这两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缺点,竹竿强度不够,而金属竿缺乏韧性。后来研制者使用尼龙或碳纤维材料用于撑竿制作,使撑竿既富弹性又有足够的强度。新材料撑竿的使用使男子撑竿跳高世界记录大幅度提高。
新型材料应用于竞技体育器材,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和运动技术。体能是运动员提高和保持竞技成绩的基础,而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而言,提高其体能状况的空间已很小。竞技体育器材作为一种外用设备,通过外力改善身体某些部位的功能,则可使那些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从另一种角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依靠改进竞技体育器材性能以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进一步拓展运动技术发展的空间,同时由于器械装备功能具有稳定性,也能够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更稳定。依靠新型材料的应用来提高竞技运动的安全性是竞技体育器材发展的又一方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见材料研究领域还将不断取得新突破,将给竞技器材的研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各种复合材料(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和碳-碳基等)、仿生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磁、光导纤维和芯片等)乃至有不可思议的强度与韧性且重量极轻的纳米材料的应用,将会使竞技体育器材的研制出现惊人的成果。
3.2强调个人使用功能
在当今国际竞技赛场上运动员普遍都拥有较优良装备的背景下,一些世界顶尖级选手为了使自己在比赛中比其他选手更胜一筹,还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竞技体育器材装备方面,请设计者量身定做器材装备。这种研制针对性很强(研制对象是数量极少的群体甚至是某一个运动员),且在技术、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使器材装备具有卓越的使用性能。
4体育健身器材的发展趋势
4.1多学科知识应用于健身器材的设计与研制
健身器材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的发展过程。现代健身器材已不再是机械零件的简单组合,而是集电子、机械、光电、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技术于一体的新型运动器材。健身者在这些器材上运动,可使其训练质量大大提高。
4.2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健身器材的速度加快
近年来出现的高科技新材料用于健身器材的制造中,显示出的巨大优越性,主要是质轻、坚硬、耐磨损、耐腐蚀、弹性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陶瓷及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健身器材中的跑步机、划船器、健身车、按摩椅、太空漫步机、登山训练器、各种球棒、水上和冰上运动器材的新材料比例都在逐渐增加。创新结构、创新工艺,使健身器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具生命力。
4.3健身器材广泛的适用性与功能的针对性更有机地结合
健身运动的发展,运动训练水平与人类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健身器材广泛的适用性与功能的针对性更有机的结合。在体育运动中,等动练习是利用专门的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其优点是能在关节活动的整个范围内,都给肌肉最大的负荷,使肌肉所受的训练符合运动实际的需要。等动训练是游泳者较好的力量训练方式。美国某公司生产的等动游泳训练器有4种速度可供锻炼者选择。锻炼者在训练器上模仿不同划水动作时,训练器根据他的动作,反馈出精
确的阻力,从而使锻炼者的力量大大加强,动作速度迅速提高。20年来,该种训练器被世界各国一流的游泳运动员及教练员公认为提高专业游泳运动员及业余运动员所需力量和速度的最佳训练器,并在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及欧洲许多游泳强国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编著:《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火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2]曹湘君著:《体育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论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趋势
姚向珍;陆亨伯
【摘
要】体育场馆多元化改革是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的态势.论文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体育场馆的基本定位,从目标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投资主体、经营方式、服务质量、营销手段、服务定价与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为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创新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浙江体育科学》
【年(卷),期】2013(035)003【总页数】4页(P16-19)
【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态势
【作
者】姚向珍;陆亨伯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体育部,浙江宁波315100;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050前
言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定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同时将“加
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作为主要政策和措施之一,要求“切实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将在我国未来的体育产业发展中以及场馆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从内部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到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租赁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委托经营管理型模式、体育场馆股份制经营管理模式等相关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的未来发展无疑表现出了诸多趋同的发展态势。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通过CNKI期刊学位会议报纸数据库、维普中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了1984年——2012年11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领域的论文资料,并阅读了相关的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专著,根据其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目标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投资主体、经营方式、服务质量、营销手段、服务定价、内容开发、政策支持等10个方面,构建了理论框架。
1.2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国家体育场(鸟巢)、武汉体育中心、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等全国范围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应知名度的体育场馆为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了解相关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获取详尽的资料与数据。
1.3专家访谈法
选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等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访谈对象,采取深度访谈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相关情况政策,提供第一手研究材料。
1.4逻辑分析法
将由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考察所得、专家访谈获取的研究资料通过性质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判断推理方式,分析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或从特殊到特殊的事件现象,从而得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且借助事件树分析的理论模型,对相应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
2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2.1体育场馆的目标定位:公益性为主兼顾经营性
尽管当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差异,但政府投资或社会集资成为了体育场馆投融资的主要来源,其最终所有权基本属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馆为群众健身活动以及体育赛事表演提供了相应的场地设施,成为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体育场馆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租赁承包、委托经营等经营管理模式,按现代企业方式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作为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属性,其应当以满足公众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为最终目的,理应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及社会投资兴建体育场馆等公共体育设施,其宗旨就是向社会公众开放,体现设施的公益性。因此在体育场馆的目标定位中,应当明确公益性的主体地位,然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经营并不等于削弱甚至否定体育场馆的公益性。
同时,由于体育场馆自身高昂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支持来维持其公益性运营,则无疑给各级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背上了巨大的经济包袱。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多元化的体育场馆经营方式,其目的无一不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以便更好地支撑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在市场经济中,以现代企业形式经营的体育场馆缺少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缺少经营性,无疑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完善,以“公益性为主,兼顾经营性”的目标定位是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态势。
2.2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从被动到主动服务社会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打破单一的运营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各方,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或准企业的身份。获得了经营权的体育场馆成为了独立的企业经营实体,摆脱了原先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限制,由事业型单位机制转变成为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了经营主体的体育场馆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竞争,使得体育场馆有了崭新的经营理念,从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以公众为主体,将满足公众需求视为最大价值目标,从被动服务社会转向主动服务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从以管理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把握第三产业服务规律,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获取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体育场馆摆脱了原先经营方式单一、脱离市场、脱离顾客的弊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营销、广告宣传等手段主动地吸引顾客购买服务产品。企业化的体育场馆以顾客即广义上的公众为中心,根据公众在健身休闲、体育运动等消费行为方面的需求,开展经营活动,并且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衡量效益指标,促使其经济效益更加明显,社会效益更加突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经营理念转变,不但使得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整体得到提升,带来了更多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更为其今后进一步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支撑,符合以“提升公众作为消费者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的顾客中心战略思想,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体现。
2.3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事业性质企业化为主,多种模式并存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相关调整,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也积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运营模式,不断地进行着调整,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对于体育场馆的需求。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场馆完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体育场馆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的管理模式,以往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场馆进行统一收支、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制度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体育行政部门通过合同、监管等管理手段,推进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体育场馆的企业化市场经营行为,改变了原先的效率低下、效益不佳的经营管理局面,使体育场馆获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采用企业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将会成为未来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别于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企业化经营,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的模式不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又由于其本身的事业性质,其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更加直接有效,有利于社会效益的发挥。结合我国体育场馆自身的所有权性质,以及公共事业领域内的相关改革取得了成功以及积累的经验,具有事业性质采取企业化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成为我国体育场馆未来主流的经营管理模式。当然,由于我国国情、省情、市情的各异,体育场馆数量类型的众多,单位内部自主经营管理、租赁承包经营管理、委托经营管理、股份制经营管理等多种模式也将继续在各自适用的场馆领域内被广泛采用,共同构建起我国体育场馆事业性质企业化为主,多种模式并存的经营管理体系。
2.4体育场馆的投资主体:国家财政投入为主,民间资本积极参与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体育场馆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为举办各类高级别体育赛事而兴建的各类大型体育场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众日常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体育休闲和体质健康的追求也在进一步提高。面对人们对体育服务的进一步需求,作为体育服务物质基础的体育场馆在数量上严重不足,体育场馆的数量在一定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趋势。国家体育场“鸟巢”采取“PPP模式”公私合作关系方式,通过股份制的形式进行体育场馆建设合作,成为了我国体育场馆投融资的一次尝试。BOT
(Build-0perate-Transfer)、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等诸多公共设施领域内民营化改革的模式和措施,收纳大量民间资本参与其中,通过现代化的合作方式,获得双赢,是值得体育场馆投融资所借鉴的。
但面对动辄数亿的高昂建设成本,以及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回收投资成本的现状,诸多民间资本在体育场馆投融资过程中望而却步。体育场馆自身的公共设施的属性,以及用以满足大众日常体育健身需求的用途,也决定着其投资的主要来源将仍将是政府财政,势必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2.5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专业化与规范化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缺少专门运营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大多采取内部自主经营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等较低层次的经营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的运营存在着专业化机构较少,运营规范化程度低等现状,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行业服务标准以及较为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等方面。体育场馆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对于体育场馆服务业来说,所出售的均是无形的服务产品,产品质量无法准确地使用一个量化的指标去衡量,所以其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欧美的专业体育场馆运营机构诸如AEG、SMG等介入国内场馆运营管理,国内的体育场馆专业运营机构应运而生,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的迫切需要和现有运营机构的发展壮大,未来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专门性机构必将愈发完善。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涉及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相关课程,使得我国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走上了专业化和系统化的道路。一系列体育场馆运营以及服务国家标准的出台,如体育场馆的星级评定制度等,体育场馆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并且,随着体育场馆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这也将进一步地提升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相应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从整体上促进体育场馆运营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6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体现个性化与品牌化
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体育场馆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不仅是场馆获得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更是提升场馆形象、塑造品牌的重要保障。体育场馆的品牌形象是场馆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是公众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其品牌的形象体现在体育场馆所提供产品或服务自身的形象,包含了场地条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以及其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形象。体育场馆服务包含产品及其包装、经营环境、员工形象等有形要素,以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无形要素,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和品牌化服务。
未来体育场馆的品牌化塑造,应包括产品形象、环境形象、社会形象、员工形象等多个方面,即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场馆环境的整洁和绿化、规模和装修、维护和运行的技术标准来提高产品形象和环境形象;通过诚信守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维护场馆声誉等行为来提高场馆的社会形象;通过全体员工的服务态度、职业素养、精神风貌、文化水准和装束仪表等来提高员工的形象。同时,在体育服务上以大众化服务为基础,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人群和个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提高体育服务的品质。
2.7体育场馆的营销手段:信息化与网络化
以现代企业为主体参与完全市场竞争,采取市场化经营管理的体育场馆,其相应的营销策略应当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连锁经营方式,为体育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以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营目标。体育营销以提供体育消费产品、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为手段,通过体育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和销售利润的增多获取经济效益。因此,体育营销是借助于现代媒体和社会网络资源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塑造场馆服务的良好形象,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运用,体育场馆营销模式的变化冲击了原有
场馆的生产经营体系,为体育场馆的改制提供了动力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计算机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功能的不断强大,改变了体育场馆的经营系统和市场拓展的方式,不断地向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采集、信息发布、信息管理等,以避免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流通等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场馆网络的形成又使原有的依靠自身力量开发产品和市场的方式变得陈旧,出现了集团式、群体化的战略行动和竞争范式,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场馆间形成一个网络联盟,信息流通便捷快速。因此未来体育场馆的营销必定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方面发展。
2.8体育场馆的服务定价:注重非盈利性与差别化
体育场馆属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其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对于体育休闲活动以及体育赛事观赏的需求。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作为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具有社会公益性。因此,在我国的体育场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公益性也始终伴随着左右,促使其在相关服务定价过程中,不能完全以经济上的盈利为出发点,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注重社会公平,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以及不具备充足市场购买力的学生、社会工薪阶层采取差别化定价。
当前,大部分的体育场馆依旧获得政府财政的全额或差额拨款,使得其部分的运营维护成本从经营管理成本中直接剥除,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场馆经营上的压力。非盈利性的定价,可以充分满足了低消费群体对于体育场馆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体育场馆对于服务社会大众、强调社会公益性的追求。而经营过程中的差别化定价,又可以促进具有较高消费能力,拥有高层次消费欲望的群体通过购买获取自身的所需,从而也保证了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为其打造高规格、高标准服务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未来体育场馆在服务产品定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非营利性与差别化相结合,真正地做到既满足社会需求又获得自身利益,既达到社
会效益最优化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9体育场馆的服务内容开发:以体为本,多元化开发
体育场馆作为大众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以及为体育竞赛活动提供运动场地,所提供的相应体育本体服务种类繁多,包括了场地、设备器材、运动指导、健身休闲等内容。由于大众健身休闲活动以及体育竞赛活动都具有突出的时间局限性,完全意义上的体育服务产品经营管理其经济效益偏低,专营体育服务的传统模式,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了体育场馆运营的效益低下。
借鉴国外体育场馆发展的成功经营,其根本在于引入了多元化的运营模式,积极吸引和承接除健身休闲、体育赛事外的文化、商贸等活动,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体育场馆资源充分和有效利用。大型的体育场馆不但可以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也为举办各类文化表演、商业展览等其他大型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硬件设施;体育场馆的完善的附属设施,更是为体育场馆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业态的商业经营,也同时满足了赛时和赛后大众的需求。以体为主,多元化经营的服务内容开发,不但有利于场馆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能带来颇丰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通过多元化经营,以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创造品牌,打造集体育、文化、商业为一体的城市休闲中心区,成为了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主要趋势。
2.10体育场馆的政策支持:更加具体化与针对性
无论采取何种具体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体育场馆的实际运营,都仅仅是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的实践操作。我国体育场馆业的良性发展,最终发展离不开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制度支持。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在给予相应政策支持的同时颁布了诸多的相关法规和文件,加强对体育场馆各项工作的管理。然而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现有的制度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宏观层面上的专门性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旧缺失。
目前,我国颁布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系列的法律法规,成为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主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对规范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行为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无论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还是地方行政法规均未直接涉及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相应领域,适用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门性制度及法律法规基本仍属空白。未来,涉及我国体育场馆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支持,应当在借鉴的其他公用事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关于体育场馆相关领域的立法,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政府性发文上升到政策层面,确保体育场馆诸多方面的行为的规范性、制度性。将相关政策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对用于体育场馆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给予经费补助,并且在水电费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等进一步细化,出台更加具体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体育场馆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3结
语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被广泛认同为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诸多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与途径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应当本着“公益导向、政府主导、多元营馆”的总体指导思想,逐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然而论文在梳理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的不当之处,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刘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经验,改革创新,科学谋
划,破解难题,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国家体育总局,2011.[4]罗普磷.浅谈体育场馆社会化[J].陕西体育科技,1987(3).[5]叶加宝,徐本力.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王健.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7]刘波,邹玉玲.“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8]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9]庄永达,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管理的几个瓶颈问题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10]庄永达,陆亨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路径的障碍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
国内外塑胶跑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为了了解塑胶跑道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民众运动条件提供科学的发展依据。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塑胶跑道的使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塑胶跑道的标准还未完善,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又存在许多关系到安全、环保、健康的问题。
关键词:塑胶跑道;毒跑道;标准;发展
前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塑胶改建体育运动场地面层日益普遍。许多城市将原来学校黄土裸露的运动场地用塑胶跑道覆盖起来,一方面有助于扬尘整治,另外也可以改善运动条件。但是,进来有关体育场地是否应该铺设塑胶跑道的争论却日益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塑胶跑道是否安全、无害?塑胶跑道释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已达到影响人类健康的程度。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来探讨塑胶跑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文
一、塑胶跑道的发展历史
美国从1961年首次铺设200米的赛马聚氨酯塑胶跑道,1963年开始铺设体育田径运动跑道。196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由于其具有弹性好,强度高,耐磨防滑,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田径运动使用性能,从此国际奥委会和各项运动专业委员会都正式把塑胶跑道定为国际体育比赛必备的设施。我国1979年9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次采用聚氨酯塑胶跑道。到1998年全国塑胶跑道的原料生产厂家已有30多家,原料产量5000吨。近年塑胶跑道发展速度惊人,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2002年全世界产量130万吨,我国2002年产量不到4万吨,而消耗约22万吨,绝大部分靠进口。估计到2008年我国的原料产量将达到十万吨。
塑胶跑道或人造草坪操场铺设后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富有轻微弹性的胶面、草皮,使学生或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体能,提高了运动成绩;同时杜绝了在剧烈运动中容易产生的磕碰、摔伤等伤害事故;对于减少运动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改善运动环境更有积极意义;学校田径场的巨大变化对校园环境起了极大的美化、净化作用,成为了各个学校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塑胶跑道的生产及其主要成分
目前,国际上的体育运动场地铺装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天然橡胶,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聚氨酯材料、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而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主要是用于做人造草坪。天然橡胶跑道和人造草坪的铺设采用在工厂内预制成卷材,然后用聚氨酯粘合剂粘贴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而我们此次论证的主要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聚氨酯塑胶跑道的有关问题。聚氨酯塑胶跑道是在生产车间预先合成双组分液体,到现场施工混合后向水泥一样摊铺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进行铺设。
塑胶跑道的主要成份是聚氨酯弹性体,其基本原料可分为聚醚多元醇等无毒原料、催化剂和多异氰酸酯(主要为TDI)。目前工艺一般为双组分工艺。即在原料厂由过量的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反应制得含异氰酸酯端基的预聚物(甲组分)和以聚醚多元醇、无机填料、颜料、增塑剂、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混配的乙组分。施工队在施工现场将从原料厂家购得的甲、乙组分大桶料在现场混合设备中混合后,再加入一种催化剂,利用机械或手工施工铺设,铺设好的跑道几个小时后表面即可固化,3~7天完全固化。一般10天后交付使用。
以上乙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无机填料、颜料、增塑剂、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是在各种塑料中广泛使用的安全性原材料,其中大部分还可用于食品行业的包装材料。
三、铺设TDI塑胶跑道的危害
TDI是化学物质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NEDIISOCYANATE,有2,4-和2,6-异构体)的英文缩写,是新型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工业的一种主要原料。其主要用于制造聚氨酯软质泡沫(用于沙发、床垫、汽车坐垫、服装衬垫等)、聚氨酯铺装材料(主要为塑胶跑道)、防水材料、涂料、胶粘剂、弹性体等。
TDI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沸点251℃,蒸汽压0.00399Kpa(25℃),嗅阈0.36mg/M3。游离(即单体)的TDI确实是有很大毒性的化学物质,吸入超过一定浓度的TDI
蒸汽则会引起呼吸道过敏和损害症状,如咳嗽、胸闷、甚至哮喘。世界各国对TDI生产现场、车间散发到空气中的TDI浓度都有严格的限定标准。我国从1996年起也颁布了国家标准(即GB16193-1996)。该标准规定工人操作时车间空气中TDI浓度不得超过0.2mg/M3。
TDI虽然有很大毒性,但因其分子结构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团(NCO基团)是极为活泼的反应性基团,极易和包括空气中水蒸汽在内的含活泼氢化合物反应,很快转化为无毒物质。在空气中即使仅和羟基自由基作用,其半衰期也只有几个小时到1天。(AMERICANPOLYURETHANECONFERENCE2002SALTLAKECITY2002PP180)
从聚氨酯塑胶跑道的生产和铺设过程来看,TDI的危害主要是在TDI的生产灌装车间里,即在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的生产过程中,只要严格控制机械的密封和通风状况,都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车间空气中TDI限定浓度的要求。2002年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利用国际异氰酸酯协会赠送的ISOLOGGER纸带监测仪对国内TDI主要生产和14家应用厂家进行了生产操作时现场车间空气中TDI浓度的测定,除个别一、两家因通风等系统不好超标外,其余均达到国家标准。应当说塑胶跑道的生产在我国已有20多年了,从材料到技术已经过关,完全达到了相关的规定标准。
而在聚氨酯塑胶跑道施工现场,即使是操作工人也未接触到大量单体
TDI,操作工人使用的甲组分料是在工厂里已将单体TDI转换为预聚体,而这种预聚体是不含或含很少量单体TDI的聚合物,这种预聚物(甲组分)和乙组分的混合又是在露天环境下,周围空气中TDI浓度应该比TDI生产灌装车间、软质聚氨酯泡沫生产线要少得多。因此至今尚未报道聚氨酯塑胶跑道在施工时发生工人TDI中毒事件。铺装好的聚氨酯塑胶跑道一般2~3天,最多7天完全固化,在此过程中即使有很少量的TDI挥发到空气中也将与空气中的水分完全反应掉。通过对国内一些厂家铺装好的塑胶跑道进行检测,大部分产品不含或含有很少量的单体TDI,不会引起人体中毒。
过去国际国内都缺乏对聚氨酯塑胶跑道的国家质量检测标准。此次我们参照国际上有关TDI材料的检测办法和标准,再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12月10日发布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以及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9月发布的《人工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室外合成面层田径场地》(征求意见稿)中对合成跑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游离指标不超过0.7%的规定(日本等国家对甲组分中单体TDI含量要求小于1%),对塑胶跑道甲组分中单体TDI则没有作限量规定。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得出的结论是:“从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没有社会有关媒体报道及有关体育专家提出的‘TDI’材料的存在,该材料仅在塑胶跑道生产中的原材料中部分存在,在现场施工中已经基本完成反应,各成品样块中均未检测出。因此有关跑道中含‘TDI’挥发性化学物质影响人体健康问题的报道是不科学的”。最近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人工合成面层检测实验室提供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塑胶跑道安全无
毒。国家田径协会田管中心副秘书长陈雷说:“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介入塑胶跑道的化学指标检测中来,是因为在我国还没有发生过由于聚氨酯塑胶跑道的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伤害事件。”虽然目前国际上关于TDI在塑胶跑道应用中的毒性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中的问题,但是还没有任何国家(包括欧盟和美国)立法限制使用TDI。不过确有国外的个别社会团体在建议减少或不使用含TDI的材料,鼓励开发使用更环保的新材料。
四、有关塑胶跑道待解决的问题
关注工程设计质量,设计质量是聚氨酯塑胶跑道和PU塑胶面层工程质量的基础。目前,体育工程图纸设计还没有专业的体育工程设计单位,大多以建筑工程设计院设计图纸为蓝本。任何设计都必须以勘察现场为基础,以汇总各方面意见为条件,以符合体育运动原理为前提。然而,也有例外,如:田赛场地位置安排不当,比赛互相干扰,更甚者还有整个场地向一个方向排水,这样的塑胶场地不符合运动原理,因此,不能进行大型体育比赛。花巨资修建一个体育场,不能进行大型体育比赛,浪费了社会资源,实为可惜。因此,在聚氨酯塑胶跑道和PU塑胶面层工程设计时,一定要详细勘察,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的意见。一定要从运动实际要求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防止出现设计功能不全、设计项目不合理、位置安排不科学的现象再次发生。
重视地基质量,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质量是聚氨酯塑胶跑道和PU塑胶面层工程质量的关键。工程设计、地基建造都必须详细研究当地的水文、气候、地质条件,研究特殊水文、气候、地质条件对体育工程质量的影响。如:沙漠、冻土、降水量等。要采取有效措施,注重现场勘察,优化工程设计,有针对性的选购建造材料,采用确实有效的施工工艺方法,才能确保体育工程地基质量。地基不实,容易塌陷,影响正常使用。地基防水层做的不好,水分随温度升高,气体上升,形成动力源,是塑胶面层断裂、起鼓的主要原因。塑胶面层断裂、起鼓不仅影响使用,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浪费了社会资源,给国家、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质量纠纷,法庭上见,重重地伤害了双方的感情。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培养技术过硬的施工、监理队伍,施工技术和工艺、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业素质是保证聚氨酯塑胶跑道和PU塑胶面层工程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和专业监理人员是体育塑胶工程质量保证的支撑力量。一个高素质的施工队长年薪在10万元以上,可见施工技术,在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体育塑胶工程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施工单位大多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施工装备还比较落后,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文件、施工方案、操作规程尚待进一步细化、规范、提高。因此,培训、培养有技术、懂管理、能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比较稳定的施工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监理是现场质量的把关者。目前监理人员比较缺乏,以建筑退休人员为主,他们对建筑施工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体育塑胶施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些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知识层次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塑胶施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懂塑胶成分、化合原理,则难以发现问题,也就无法指导塑胶工程正确施工。因此,对这些监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学有专长,持证上岗。另外,对于不重职业道德,蛮横不讲理,鸡蛋里挑骨头,对极少数这样的监理人员,应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屡犯不改者,必须调离监理岗位。
加强检验和验收资质的审查工作,聚氨酯塑胶跑道和PU塑胶面层工程竣工检验验收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手续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问题。因此,检验和验收单位资质审查就显得的十分重要。医生治病,必须经专业考试合格,并具备一定的从医经验。质量监督系统出具检验报告,审核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五年以上,工程师以上资格,质量仲裁和鉴定检验专家组成人员必须具备高级职称。资质代表检验和验收的资格,也就是说检验和验收单位,具备不具备检验和验收的职能,检验和验收的单位经过还是没有经过政府授权,经过那一级政府授权,有没有法律效力和法律依据。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接触到不少塑胶面层工程质量仲裁和鉴定案件,由于检验和验收单位资质不够,也因用户对检验和验收单位选择不当,检验报告因无法律效力,法庭不予认可,不得不重新进行质量仲裁和鉴定,增加了检验费用,花费了不少精力,浪费了宝贵时间。因此,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必须增加质量意识、计量意识、法律意识。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价格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力度,目前田径塑胶跑道、体育塑胶面层建设工程市场情况是:原材料随着物价飞涨,工程造价还继续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上,这对田径塑胶跑道、体育塑胶面层工程质量构成最大威胁和影响。再加上体育塑胶行业发展过快,市场监控不到位,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承包转包之间责、权、利的监控缺失。公证、公平竞争的有序、有效性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质量监督、物价、工商、建筑、市场监控部门应该联手执法,重拳出击。维护正常、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公证、公平竞争的社会市场氛围,使体育塑胶行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化解社会矛盾,正确解决质量纠纷,为建立公正、公平机制,为共建节约、和谐社会做出应用的努力。
五、国内外塑胶跑道标准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塑胶跑道生产依据是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4833—1993《塑胶跑道》。标准适用于以聚氨酯为主要材料的混合型弹性体铺设的体育场、馆跑道。标准只涉及了塑胶跑道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厚度、坡度等方面,对其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没有要求,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塑胶跑道标准在安全和环保方面尚未涉及。综观国际标准体系,也有一些关于合成材料跑道的标准。如国际运动协会联盟(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AthleticsFederation,I—AAF)、国际运动跑道技术协会的主要科学技术顾问机构——国际运动表面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sportSurface,ISSS)推荐认可的美国标准——AsTMF2157—02《人造表面的跑道标准(StandardSpecificationforSyntheticSurfacedRunningTracks)》。该标准仅规定了跑道的厚度、摩擦、排水、拉伸强度等技术要求,未涉及其他安全环保要求。德国标准DIN18035Part6A一1992《运动场合成地面标准,要求,检验,保养(StandardforSportsGrounds,SyntheticSurfacing,Requirements,Test,Maintenance)》也未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要求。另外,美国标准ANSI/NFPA150—2000《跑道》中虽然还规定了建设、防火等要求,但未涉及有害物质的要求。日本的环境《特殊化学品的环境释放和优化管理》的法律大纲中没有妄胶跑道原料的规定。我国台湾标准CNS6482《聚氨酯运动场廖设材料》和CNS6483《聚氨酯运动场所用铺设材料检验法》规定了塑胶跑道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检验方法,塑胶跑道的习全问题仍然没有规定。可见,不仅是我国,其他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对塑胶跑道有害物质的限量也都没有要求。
结语
在未来,我们应该尽快制定聚氨酯塑胶跑道场地标准,并组织专家对塑胶跑道制定规范的使用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尽快建立体育场地设施施工资质认定程序,成立体育场地施工资质认证机构,对涵盖体育场馆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用品进行全面的认证。
参考文献
苏政权;许明辉;张颖;;稀土催化剂在MDI型聚氨酯塑胶跑道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5期
王哲广;铺设TDI聚氨酯塑胶跑道的危害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马娜;塑胶跑道标准要尽快完善[J];上海标准化;2004年05期
韩双平;王丽茸;刘京祥;刘津才;田径塑胶跑道、体育塑胶面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文化用品与科技;2008(7)
2021年中国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体育场地是供人体育运动或体育比赛使用的设施统称,主要分为室内全封闭的体育馆与室外露天或设有伸展顶棚的体育场。
体育场地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体育场馆的建筑结构一般根据实际比赛用途设计。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371.34万个,较上年增加16.9万个,同比增长4.77%;2021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397.14万个,较上年增加25.8万个,同比增长6.95%。
按运动项目分,篮球场地105.36万个,占体育场地数量的26.53%;全民健身路径92.93万个,占体育场地数量的23.4%;乒乓球场地88.48万个,占体育场地的数量22.28%;羽毛球场地22.59万个,占体育场地的数量5.69%;田径场地18.92万个,占体育场地数量的4.76%。
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30.99亿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8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24%;2021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34.11亿平方米,较上年增加3.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07%。
按机构类型分,事业单位14.56亿平方米,占体育场地面积的42.69%;村委会6.78亿平方米,占体育场地面积的19.88%;企业5.96亿平方米,占体育场地面积的17.47%;居委会3.81亿平方米,占体育场地面积的11.17%;机关1.34亿平方米,占体育场地面积的3.93%;民办非企业单位0.61亿平方米,占体育场地面积的1.79%。
2020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较上年增加0.12平方米,同比增长5.77%;2021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较上年增加0.21平方米,同比增长9.55%。
近年来,人们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新型的体育场地应运而生。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的发展目标,体育场地产业因此得到了急速发展,同时也为推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贡献着极大力量。
推荐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王莹朱剑权刘强摘要: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有了一个整体的上升,看,我国的体育场馆经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分别是承包式经营,委托式经营,租赁式经营等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之的态度。而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上升因而在多个城市承担部分体育的赛事,因此许多城市因此我国的体育场馆经营模式需要进行多元的经营方式并存的情况并没有使得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在我国的体育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趋于健全,反馆经营管理模式上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而因为多种方式并存使得我国体育场馆际情况,充分针对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的经营模式存在混乱。但是多种经营方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式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从长远发展上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如何是优势大于劣势的。但是我国部分公共针对现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分析,并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比较传统,经营者且对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经营模式的发展的经营思维没有与时俱进,仍然停留在趋势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体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因此导致了部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分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陷入迟缓的状态。价值。经营管理者要对体育场场馆的整体发展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有一个长足的规划,并且要对现阶段市现状;发展趋势场经济的发展也有所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制度进行适当的调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使得人整,从而在根本上为体育场馆的发展打们群众的生活聚焦点不再局限于温饱问下坚实的体制基础,在体育场馆的的未题,而是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在关注身体来发展中能够不断提升,为国民的体育健康方面。我国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锻炼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式要根据现阶段的国民体育锻炼情况来(二)资金缺乏,难以维持体育场馆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能够使得我国体的正常维护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能现阶段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主够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场所。要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身体锻炼的便利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因此大部分的体育场馆的资金都的问题比较缺乏,资金缺乏已经成为目前制约从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一大问题。从实际所存在的情况来看,有部分的可取之处,情况来看,公共体育场馆的资金来源主但是从整体来说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要是租赁得来的,并没有使得公共体育我国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要不断地场馆进行“以体为主”这一正常的运营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好发展体育模式,因此该有的资金来源没有发挥出场馆的目标。现阶段的经营管理模式主真正的地位。仅仅靠租赁这部分资金是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远远不够的,其并不能使得体育场馆维(一)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没持一个良好的运营状态。而这一状态的有健全的体制根本原因只要有两个,一是虽然我国国现阶段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经济水平有一个整体上的进步,但是而我国的体育场馆在实际经营中,其经在根本上国民的观念没有发生彻底的转营体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符度变,对于在体育锻炼上进行金钱上的付并不是很高,没有健全的针对社会主义出这件事没有进行思想上的转变,对于市场经济的体制对于我国的体育场馆经体育消费没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使得国营而言是比较大的一个缺陷。从目前来民对于收费的体育场馆存在一种敬而远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HE4006)。的体育馆建设比较完善,但是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这些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好的运营,开放力度比较低,同时由于租赁的价格较高,使得这部分体育场馆难以运营。种种原因共同导致了目前体育场馆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经营者要不断进行思考将体育场馆在普通民众的开放度更高,以解决现阶段体育场馆经营的资金问题。(三)体育场馆所建设的功能性比较单一就目前来看,我国现阶段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对于功能性的要求大多比较单一,在体育馆建设的初期一般都是为了进行体育赛事以及方便运动员的训练。由此导致了后期在体育场馆正式运营期间,体育场馆的功能性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普通民众的部分锻炼需求,从而在整体上使得民众对于体育场馆的需求度下降,加之经营模式出现的问题,都从整体上导致了现阶段体育场馆的问题。由于体育场馆的功能性比较单一使得场馆的利用率比较低,资金的收入比较紧缺,使得体育场馆在运营中浪费国有资源。(四)人才方面比较薄弱在体育场馆的管理经营方面,在具体的经营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比较少,现阶段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大部分不是专业性的人才,知识断层现象导致在场馆的经营管理方面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为了更好地改善现阶段的经营管理模式,体育场馆应该更好的引进专业性人才以更好的发展体育场馆经营,并在根本上提升体育场馆对于民众的开放度,从而改变现阶段体育场馆经营的困境。二、现阶段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针对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出现的问题,经营管理者要不断的通过有效
体育风尚SPORT&STYLE学习,为现阶段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公共体育场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一)要对现阶段的体育场馆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实现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三)要对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引进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的有效动力之一,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场所的问题比较多。目前来看,我国体育场所的管理体系中专业型人才较少,馆经营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水平飞速上升,国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因此,现阶段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体育场馆的整体发展,首先要对现阶段体育场馆中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体育场馆的管理者与经营者要对现阶段在经营管理中漏洞和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够在改善问题的情况下有一个大方向的把握。经营管理人员要对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对于未来发展的定位,不断的完善自身体育场所的功能,改善自身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对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并且要对普通民众对于体育场馆的思想有一个调查。如此,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才能够不断地发展,能够更好的适应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找到立足之地,并且能够将体育场所的功能性提上去使得普通民众能够更好的在体育场馆中进行锻炼,进而有效的打开公共体育场馆在公众体育锻炼中的普及程度,以达到公共体育场馆长足发展的目的。(二)我国体育场馆的管理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目前我国的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往往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选择了社会效益而忽略经济效益。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者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在整体上对传统的体育场馆管理思想进行改变,使其更加适应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体育场所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者要对经济效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传统的思想中总是对经济效益有一个负面的印象,认为体育场馆主要应该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应该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相辅相成,社会效益的发展能够将体育场所的优势推广到普通民众中,从而有效提升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发展,能够帮助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与修缮,使民众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体育场所的社会效益。因此,我国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要积极改变自身的传统经营思想,以达到公共体育场馆更好地发展的目标。4使得体育场所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进行改革时缺少专业知识,可能会导致体育场所的管理者在进行经营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纰漏。因此我国的体育场所的经营管理体系要进行合理的人才引进,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场所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现阶段体育场所需要进行整体水平的提升,对于人才的需求力度也比较大,人才的引进能够为目前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鲜血液,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公共体育场所。我国的公共体育场所多为国有,因此在部分经营管理的模式中比较陈旧,专业性人才的引进能够有效地帮助国有体育馆更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进行发展,从而将公共体育场所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带动起来。在优秀人才引进之后,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促进人才在体系中的归属感与成就感,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为改革提出更多的专业性建议与意见,促进公共体育场所经营管理模式更好的发展。(四)根据实际情况与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进行实际的创新现阶段的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与落后,经营者首先要对目前体育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大致上的理解,并且对于目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国外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多年,我国的体育场馆可以对国外优秀的体育场馆管理进行有效的借鉴,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其结合,更好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国外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社会化为主要特点,使得体育场馆在国民中的发展程度急速上升。但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基本国情不相同,因此我国的体育场馆的管理者要对国外的先进经验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对其全盘接受,要对其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做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改革,并且对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五)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民的体育场管理者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我国国民的体育锻炼状况有所了解,从而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三、结语综上所述,要针对现阶段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有效的理解,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目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体育场馆的经营者要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改革,从而达到帮助体育场所更好发展的目的,并且使得普通民众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多种体育锻炼。总之,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改革,有效的改变我国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参考文献:[1]李曼.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商论,2016(08):29-31.[2]雷厉,肖淑红,付群,陈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10-15.[3]谭建湘,周良君,陈华.国内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3,20(05):43-48.[4]袁绍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3):113.[5]韩开成,顾长海,云欣.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04):32-34.(作者单位:王莹天津工业大学;朱剑权天津工业大学;刘强天津体育学院)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新发展
第一节
体育场馆运营发展趋势
一、体育场馆投资与建设趋势
1、体育场馆投资趋势
在中国,完全依靠国有资本兴建体育设施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社会力量和个人资本投入显著增加,境外资本已开始逐步介入,出现了很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并能赢利的商业运作的成功案例。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用地政策,新建非营利性体育设施以及结合环境改造使用荒地、滩涂开发建设体育设施的,地方政府采取划拨方式提供用地。对其他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相关费用给予适当优惠。
2、体育场馆设施设计趋势
从国际体育设施建设趋势看,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得到更新,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尽量满足比赛训练同群众健身的共同需要,尤其注意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要求,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许多场馆外表朴实而简单,内部装修亦较平淡,但非常突出人性化,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使用功能方面,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
二、体育场馆管理发展趋势
1、体育场馆经营模式趋势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成后,其经营项目可以灵活多样:表演比赛、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展览会、餐饮、住宿、购物等等。为了适应后期的经营管理,在前期规划设计中,还要避免今后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各项目独立经营的局面,使场馆与项目、场馆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密切结合,各种功能综合配套。场馆应与周围的附设项目配套建设,主场馆要与附属设施共同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系统,这样,其所附加的边际成本才会被这一系统工程对外开放所增加的经济效益抵消或减少。
2、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趋势
保障体育设施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取向,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以扭转单纯由国家投资建设和提供后期设备更新、维修费用的局面。假如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行投资人权益,组成专业的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公司,专门负责整个场馆的前期论证、规划、设计、招标、施工,乃至竣工后的经营管理,则是较理想的管理模式。因为这样的专业化公司可以凭借其熟悉体育领域业务,掌握体育设施标准的优势,较好地避免政府或社会其它企业不熟悉体育行业而管理体育场馆所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体育场馆建设前重视赛后利用
一、体育场馆建设上的历史教训
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当时日本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奥运会后,长野经历“后奥林匹克衰退”,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了长野经济的大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
耗巨资建设奥运场馆而经营不善,导致负债累累的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奥运会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案例”。他们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因为管理不善、腐败严重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包括主体育场在内的不少体育场馆经费预算多次追加,工期一拖再拖,最后实际开支突破最初预算的20倍。曾以“简朴”为主旨的一届奥运会成为吞食巨额资金的无底洞。至今蒙特利尔人还在为当时的巨额亏损还债。他们的这一“榜样”作用,一度长期让申奥成为“烫手的山芋”。
2004年雅典奥运会,人文色彩浓郁,其“奥林匹克回家”主旨受到广泛赞扬。但这届奥运会却是现代奥运108年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主办国希腊为此耗去了约100亿欧元,造成国库空虚,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达到6.1%,居欧盟各国之首。雅典奥运会已曲终人散,然而投入30多亿欧元建设的30多个奥运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一直处于“无用”状态。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养护成本成为现在雅典人的一大“心病”。
体育场馆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规模和建设投资都比较大,而且都是百年大计,日常的运营维护费用也相当高,少则每年百万,多则以千万计。在我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些费用都是由国家政府补贴的。体育设施转为市场运作以来,从运营的情况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普遍存在着利用率偏低的现象。
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规范体育场馆的建设,致使设计行业很难对体育场馆有全面的认识,核心的问题还是未重视体育设施工艺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的影响,致使体育场馆的设计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体育场馆功能单一、设施不完备,满足不了不断发展的体育比赛及大众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场馆建设前的设计论证。
二、体育场馆建设趋势
体育场馆设计是日后场馆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在前期规划设计时不注重日后经营管理的需要,一旦竣工后再想在单一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开发是很困难的,面对硬件设施的局限,研究拓展经营渠道肯定是为时已晚,这样自然会大大降低体育场馆的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因此,场馆设计已经不仅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投资者和业主关心的核心问题。从国际体育设施建设趋势看,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得到更新,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是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体育场馆尽量满足比赛、训练和群众健身的共同需要,尤其注意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要求,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其次是人性化设计。许多场馆外表朴实
而简单,内部装修亦较平淡,但非常突出人性化,使用起来很方便。第三,在使用功能方面,提高使用功能的多样化程度,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
中国体育设施建设近几年蓬勃发展,尤其在北京奥运会的强力推动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体育设施的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体育场馆建设上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就是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在建设体育场馆的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能通过多方融资、整体规划、优化设计、合理建设、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体育场馆建设的科学性。在体育场馆建设前,从提高赛后利用率的角度,分析场馆设施的地理位置、交通因素、经营方式,论证体育设施的多功能设计。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原则就是节俭与赛后利用相结合。从奥运场馆设施的选址、规划和设计等方面,既符合举办奥运会的要求,又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这些体育场馆除了满足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需要外,还将成为丰富广大市民文化体育生活和持久影响力的奥林匹克遗产。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奥运场馆在建设中制定了场馆内设施、器材的各项标准,选择和使用大量的新型环保优质建筑材料等,确保各个场馆具备完善的运行功能和一流的建筑质量,既满足举办奥运会的要求,又便于赛后的综合使用、管理和运行。
可以说,随着南京十运会在场馆建造上探索出的多种全新模式的成功运作,随着北京奥运场馆在设计和建设之初有关运营理念的顺利融合,标志着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越来越重视建设前的赛后利用论证,已经开始普遍采用这样的全新建设理念。
三、新理念——场馆建设前要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
巨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是个国际性难题,一是由于大多数体育比赛商业化程度不高,场馆利用率低;二是现代体育馆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场馆经营不佳,高度依赖政府财政。这些场馆在经营时遇到的困难,都是由于设计上的欠缺引起的,在场馆建设设计时,往往只考虑设施的体育竞赛和训练用途,没有为多功能使用和赛后利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好设计是好工程的基础,要解决场馆在大赛后的综合利用,实现大型体育设施的赛后盈利模式,在设计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比赛需要和赛后管理问题,从源头开始。即建设前对场馆合理定位,从一开始就要有合理的方案、多功能设计和多样化经营管理设想,这样才能为日后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多可能性。
多样化经营理念能提高场馆自我造血功能。从国内各大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看,都存在“以副养主”的情况,即仅靠向公众开放是无法维持运行的,因此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创新,进行深层次开发,做附加值高的经营项目。即使像上海、广东等地经营较好的场馆,也是依靠“体育物业”而非体育产业创收,而且往往只能维持日常运行,维修改建工程仍然是依靠财政投入。如果前期规划合理,将极大地促进场馆提高经济效益。
南京奥体中心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赛后商业使用的可能性,除必需的竞赛用房外,尽可能把场馆建成商业用房。除了可以进行品牌专卖、展览、文娱演出等活动外,还可经营餐厅、咖啡屋、酒吧、桑拿等服务项目,赛后可以成立俱乐部,吸收会员。预留的空地将来还可建成超市、汽车站或旅游集散中心,成为集健身、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体育科技中心则按照宾馆的结构标准设计,赛时作为新闻中心和官员办公室,平时可作为宾馆经营。这些建设前的设计使南京奥体中心赛后全部向公众开放,满足了社会对体育健身和观赏体育竞赛表演的需要。
多功能设计为提高场馆利用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可以举办除了自行车和田径之外的所有室内项目比赛。它的标准冰场面积近3200平方米,需要举办冰上项目比赛时就安装制冷管道,浇水制冰;平时则铺设美国原装进口的活动地板;举办排球、乒乓球等比赛时在地板上铺设橡胶垫;举办体操比赛时则搭建临时赛台。为调节不同比赛项目的场地尺寸需求,体育馆在1.3万个席位中设置了3000个活动座椅。
第三节
体育场馆的设计理念
一、场馆设施多功能化
要想收回投资,最大程度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场馆的多功能性。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竞技场尽管在造价上比预算的9亿元人民币高出2.74亿元人民币,但是该体育场的多功能性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香港体育馆——红馆之所以受欢迎的因素除了方便的交通和灵活的市场推广方式外,就是场馆的多功能用途了。该馆除了举办体育活动外,高地面负荷的场地还可以变成溜冰场、游泳池,舞台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组合方式。
多功能化设计首先体现在“一馆顶几馆用”上,虽然对单个场馆来说,投资会增加一些,但从减少场馆建设总量、减少总用地、减少总维修工作量及减少总人员编制等方面来看,特别是从节约总投资方面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南京奥体中心在功能设计上动了很大脑筋,目前是国内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体育场馆,解决了赛后运营难题。
另外,多功能性还要在体现在商务开发理念方面。例如,南京奥体中心除了全民健身、文艺展演等常规经营手段,在商务开发上动足了脑筋,这在其建筑布局特色中已经明显体现出来。南京奥体中心有181个商务包厢,25个贵宾会议室;科技中心完全按照宾馆的标准设计,有107个商务套房。包厢内设有空调、厨房、卫生间,购买或常年租用这种包厢的单位,既可满足公关需要,也可作为日常办公用。奥体中心还设有64个小卖部,预留有可供2200人就餐的餐饮用房。在坡道下、大台阶下、体育场底层、体育馆三层、网球中心底层、科技中心三层,还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用房、服务用房和商业区,为以后多种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可持续开发条件。
二、场馆建设一体化
场馆功能的设计还要考虑建设的一体化,一体化应涵盖从体育地产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体育设施建筑与工艺设计、施工、场地建设、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到体育设施建设检测、体育场馆服务认证的整个行业,展现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
三、充分重视体育工艺设计
市场化运作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项目的多项目组合利用及与非体育内容的融合使用,已是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这些都需要通过体育设施工艺的设计予以体现。
但是以前由于缺乏体育工艺设计机构,场馆建设管理者重视程度也不够,屡次发生体育场馆建成后不能满足体育功能要求从而无法举办比赛的事例,造成了巨大浪费。体育设施不同于普通民用建筑,其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既要满足各项体育比赛规则对场地的要求,使功能流程设置合理,同时要统筹灯光、音响、电视转播、计时记分等专业领域,这都需要在体育工艺上充分考虑。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所建的部分场馆由于体育设施工艺设计不完善而与奥运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国家需要投入可观的资金去改造才能符合使用要求。其主要问题在于设施不完备、功能用房及其流程关系不能满足竞赛需要。现在一些新建和即将建设的场馆,依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没有重视体育工艺设计。因此,体育设施工艺设计是贯穿体育场馆建设始终的核心。
四、合理进行体育场馆布局
在场馆建设布局上也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问题,避免赛后人去楼空。综合体育设施要尽可能地规划在学校和社区。布局在学校,无疑将会促进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青少年受益。布局在社区里,能够保证在赛后成为社区居民廉价的休闲、娱乐场所,这对于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增加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进而增强居民的民主意识,提高社区的社会管理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南京体育场馆的兴建就与过去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做法不同,而是采取了“10+2”场馆建设模式,“10+2”模式就是建设10个市级场馆,配套2个区级场馆。“10+2”场馆在十运会期间供参赛的运动员使用,十运会结束后则主要为老百姓服务。例如,秦淮区全民健身中心能开办游泳、球类、棋牌、武术、健身、滑冰等16个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周边学生前来活动。
五、利用环保设计节省运营开支
在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中还要注重环保,可为今后的场馆运营节省开支。体育场馆的高额维护成本是暗藏在水面下的冰山的一部分,一旦体育场馆开始运营,这种高额成本的大部分实际上是能源。因此,如果能减少投入到建筑中的能源使用量,既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又有更好的机会去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同等规模的体育场相比,澳大利亚体育场之所以被称为绿色体育场,是因为它减少了30%的能源。该体育场有一系列融合到体育场设计中的环保措施。例如,体育场通过回收大量的水,将其贮存在体育场内的大水池中,可减少使用20%的自来水;用自然的通风换气代替空调装置,可减少大量的电力支出。
正在建设的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是奥运场馆中的用水大户,但能采取全自动控制技术。例如,游泳池换水采用全程自动控制技术,提高净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净水药剂和电力的消耗,可以节约泳池补水量50%以上。洗浴等废水可经过生物接触氧化、过滤,再用活性炭吸附并消毒后,可用于场馆内便器的冲洗、车库地面的冲洗以及室外绿化灌溉。为尽可能减少人们在使用时对水的浪费,“水立方”对便器、沐浴龙头、面盆等设备均采用感应式的冲洗阀,合理控制卫生洁具的出水量。这些技术使泳池节水一半以上。
第四节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
一、重视场馆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体育场馆运营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包括增加经营收入和提升场馆管理、维护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等多个方面。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重视场馆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作为场馆经营者,首先要解放思想,增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主动营销的意识。同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服务领域,综合运用设施出租、俱乐部会员收入、商品销售、赞助收入、出售场馆冠名权等多种方法,提高经营收入。还要有效地提高场馆利用率,提高专业化管理和维护水平。还应采纳科学合理的商务运作模式,重视媒体合作,积极开展商业推广等。可见,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需要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二、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
要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必须开展多种经营活动,通过职业俱乐部、音乐会、展览、汽车电影院、演出等来增强吸引力;同时也要提高使用面积,开辟酒吧、包厢、博物馆、影院、会议室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在筹建、设计之初,必须对场馆做多元化定位,为日后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体育经营项目只有多样化、大众化,才能充分挖掘体育项目的商业价值,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三、经营管理实体化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前置产业,它们“一次产出”(建设)和“二次转化”(经营管理)的特点非常突出。过去由于重视不够,一些由国家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无偿使用划拨土地建造的公共体育场馆,在完成其特定使命之后,没有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反而成为管理者的负担、所有者的包袱,不利于体育
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大众小康体育目标的发展进程。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应该组建大型专业管理集团作为管理实体,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发挥场馆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这种大型专业的管理集团必须具备实体化、市场化、经营化、专业化、独立性、制度化等特征,严格按照企业ISO9000体系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的标准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的经营循环。近年来,类似饭店管理集团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公司或体育场馆运营咨询机构已经在国内兴起,出售场馆冠名权等经营方式也更多地被各地采用。
四、体育场馆走市场化道路
面对过去大型体育场馆生存难的问题,全国新建场馆必须走市场化道路。2005年竣工的十运会场馆举创新大旗,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采取全新的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民资投入建设,从筹建之初到赛后的长期经营都融入企业先进机制与理念,从而为场馆的发展注入了市场活力。
第五节
体育场馆的工艺设计
一、体育场馆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体育建筑的功能要求是受体育竞赛规则和规律限制的,如果违背这些要求,体育建筑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体育建筑。因此,体育工艺设计的水平将直接决定体育建筑的功能质量。
目前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上存在缺少相关资料和规范,设计人员重视不够,缺乏专业队伍等问题,使体育场馆建成后不能满足体育功能要求,部分场地由于缺乏建设标准,缺乏工艺设计的系统配套,不能满足比赛和训练的需要,新建场馆需要返工,甚至被弃之不用的事情屡有发生。举例如下:
1、塑胶跑道基础要求有足够的抗拉强度——防止裂缝的产生;而道路建设要求有足够的抗压强度——满足载重汽车的通行。目前,设计塑胶跑道基础主要参照道路规范进行,由于使用要求差异很大,因此虽花费大量投资,并没有解决场地质量问题。裂缝、起鼓、脱层已成为塑胶跑道的通病。湖北某大学投资几百万元的塑胶跑道只用4个月即全部损坏报废,成为寿命最短的塑胶跑道,实在令人痛心。
2、某大学建的篮排球馆,将采光窗设在场地两端,严重的眩光常常使运动员看不清球的运动轨迹,这是严重的设计错误。
3、某体育馆视线计算有误,建成后观众看不见运动员发球,只好把建成的木地板拆掉,地面抬高0.5米,重新铺设木地板。
4、某体育馆建成后场地净空高度比国际单项比赛要求的高度差0.5米,不能举办国际排球比赛。
5、国内许多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因为不能深刻理解《竞赛规则》制定的标准,不切实际的超规模、超标准甚至超大空间设计,不但浪费建设成本,同时造成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浪费。许多场馆由于成本过高难以正常运行而经常处于关闭状态,其后果不但削弱了使用价值,同时造成政府财政和百姓税收的沉重负担。
6、各级领导和建筑师较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及对城市形象的影响,但是对体育建筑的核心部分——竞赛场地的质量往往重视不够,对造成运动影响的场地质量问题、眩光问题、噪声问题及环境色彩等等问题容易忽视,导致了场地功能质量的降低。
多个教训、实例告诉我们体育建筑工艺设计在体育场馆建设中需贯穿场馆规划、设计、施工的始终,不能轻视。体育场馆的建设一定要做好前期策划工作,保证建设质量,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体育场馆工艺设计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奥运会和全国体育场馆建设的需要,2002年底我国成立了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系统的北京华体实业总公司体育设施设计中心,专业从事体育建筑工艺的设计、咨询,开展运动场地、灯光照明系统、广播扩声系统、计时记分电子大屏幕系统及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方面的业务。该设计中心技术人员拥有从事体育场馆设计、建设的丰富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国外体育竞赛规则变化的最新动态,因此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二、体育工艺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体育工艺设计水平将决定体育建筑的功能质量,体育建筑的功能是受体育竞赛规则和运动规律限制的,如果违背这些限制,体育建筑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体育建筑。因此在体育场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仅有建筑师和民用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不够的,还要有具备体育建筑工艺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全面配合,方能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得更好。体育工艺是使体育建筑符合体育运动功能要求的一门技术,它是体育与建筑两个学科交叉的独立专业,属边缘科学,有其特殊的专业规律和技术标准。尤其是我国各体育项目与国际接轨后对竞赛场地要求更为严格。体育工艺设计对其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建筑专业人员不懂体育不能胜任,体育专业人员不懂建筑同样不能胜任。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要熟悉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照明、机电等建筑学科中各专业的基本知识,而且更要掌握体育的竞赛规律和各体育项目最新《竞赛规则》中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例如:各国际体育组织一般每4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其发展问题,同时可能对《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专业体育工艺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搜集和掌握有关信息,才能避免场地不符合最新标准要求的事件发生。可见,对体育场馆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学术界缺乏系统的相关资料,教育界没有设立正式的专业教育,建筑主管部门也未将其列为独立的专业学科,因此我国体育工艺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学术研究薄弱,致使场地设施一再出现质量问题。
三、体育场馆工艺设计涵盖的内容
体育场馆除了应满足建筑、结构、水、暖、通讯、电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外,要满足各项体育比赛规则对场地的要求,包括:场地尺寸、方位、朝向、布局、不同位置坡度、场地结构、地面材料、竞赛器材设备的预留孔道、管线,电源、电信插座等;要满足对专业设备的要求,包括:田径终点摄像、计时、记分、广播扩声、灯光照明、安保监视、电视转播、传译设备等;还要满足对智能化设备和综合布线的要求,对环保设备的要求。这些内容都属于体育工艺的范畴。
体育场馆工艺是指使体育场馆符合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比赛功能要求的方法和技术,它属于体育与建筑两个领域交叉的部分;从物理和逻辑的角度,可将其划分为体育建筑(空间)工艺和体育设备(系统)工艺两类。
体育场馆工艺设计就是对体育场馆工艺涉及的流程、空间、设备和器材等内容进行的描述和说明,综合了以体育项目为核心、以比赛和运营为目的的各种要求。
体育场馆工艺设计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竞赛要求的设计和环境要求的设计。
1、竞赛要求的设计(涉及场馆设施的内容)
⑴
场地设计,包括布置方案、空间及材质要求(比赛场地、热身场地);
⑵
场地设施的位置、组合以及预留条件的设计;
⑶
竞赛所涉及的功能用房的内容及其流程关系的设计;
⑷
看台座席区的功能划分及其设施要求的设计(随比赛级别而变化);
⑸
活动座椅的设置方案的设计(综合性场馆的组合方案);
⑹
电视转播的要求(随项目和比赛级别而变化);
⑺
安保要求(随比赛级别而变化);
⑻
计时计分系统的要求(随项目和比赛级别而变化);
⑼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2、环境要求的设计(涉及竞赛所需的环境要求)
⑴
照明设计:主要包括各项目对照明的要求以及多项目组合使用的照明方案;
⑵
空调及通风设计:主要包括满足各项目对温度、湿度及风速的要求以及空气质量要求的设计;
⑶
音响设计:主要包括场馆各区域对音响的不同要求的设计;
⑷
室外场地排水方案的设计及其做法。
四、体育场馆工艺在设计中的运用
体育场馆工艺设计是体育场馆建筑的核心内容,它与医院建筑、电信建筑等的工艺设计概念相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其设计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场馆的使用。
体育场馆的主要用途是体育比赛和训练,因此满足竞赛要求的工艺设计是重点内容,它是以各单项组织相关的竞赛规则和场地要求为基础的综合要求的体现。
体育场馆在使用时如同一个大舞台,有主角、配角、群众演员、工作人员等等,为完成一项比赛,它必须满足各方的需求,任何缺省都可能会对比赛造成影响。
举例1:国际篮联对正式比赛场地的要求有这样一段描述:“球场要用线条按第二条规定画出,并且界线距观众、广告牌或任何其他障碍物至少2米”,但对2米以外应留多大距离却没有提出要求。象这样的规定在各单项组织的场地要求中都有,一旦留的距离不够就会对比赛造成影响,甚至会使比赛无法进行。
举例2:国际泳联规定正式比赛池的尺寸是长50米(短池25米),宽21米或25米,误差范围只能为+0.03米。由于泳池的计时触摸板是在比赛前才安装,如果没考虑为其预留尺寸,那么泳池尺寸将出现负误差,从而造成泳池不符合标准。
举例3:竞赛所涉及的功能用房的内容及其合理的流程关系是比赛顺利进行的保障。比如田径比赛的运动员,从热身场地进入检录处,再进入比赛场地,距离应该最短,而且应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完成。假如热身场地布置在比较远的位置,就会给比赛组织带来困难。再比如,如果将运动员入口和媒体入口混用,那么肯定不符合赛事要求,这样的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无法举办高级别的比赛。
举例4:许多比赛项目都要求防止眩光,而电视转播需要的照度又比较高(1500lux),这是一对矛盾。只满足电视转播对照度的要求,而不考虑眩光问题,肯定会对比赛造成影响。
一项赛事的举行需要满足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满足某种要求,或片面强调某方面的要求,结果都将给场馆使用带来缺憾。
体育场馆工艺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而且包含了对体育竞赛流程、竞赛组织的认识。进行体育场馆工艺设计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所在。比如在例1中,场地两侧2米以外还应考虑广告牌、记录台、替补席、走道等的位置。根据不同情况,2米以外还应再留1至3米的距离。在例2中,泳池两端若需安装电子触摸板的话,应预留各1厘米的安装尺寸。
正因为体育场馆工艺的内容可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它的运用就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体育场馆工艺来源于体育竞赛项目,项目不同、比赛级别不同,工艺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奥运会和世锦赛游泳比赛的池宽必须满足25米,而不能是21米。另外,各单项比赛的规则和要求经常会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体育场馆工艺也必须相应地提供及时性调整的指导。比如,现在要求满足电视转播的照度不低于1500lux,而2008年奥运会为了满足高清晰度电视转播的需要,则要求照度不低于
2000lux。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场馆工艺的内容是建立在对体育竞赛项目全方位研究基础之上的,它需要专业人员合理地运用,而不只是文字的描述。
五、体育工艺设计
1、体育工艺设计的范围
(1)在建筑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体育工艺设计与建筑设计相配合,使其主场地及各辅助用房能满足体育竞赛和群众健身的功能需要。
(2)对竞赛场地进行设计,使场地、设备和器材符合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的规定。
(3)对场地设施的细部构造进行设计,使其完美体现国际、国内体育组织和建筑部门相关的技术标准。
(4)对比赛场馆的照明、音响、计时记分牌及信息系统提出使用要求,使其满足体育竞赛的功能要求。
2、竞技体育对体育工艺设计的要求
目前,列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比赛的体育项目超过了100个,未列入正式比赛的体育项目不计其数,每个比赛项目对场地设施均有相应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尺寸:不同的竞赛项目及不同规模的比赛对场地以及场地界线外无障碍区的尺寸要求均不相同。例如:篮球竞赛场地规定为“国际篮球主要的正式比赛,球场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对于所有其他比赛,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有权批准符合下列尺寸范围的现有球场:长度减少4米,宽度减少2米,只要其变动互相成比例”;排球竞赛场地规定为:“18米×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的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7米,其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高。成年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其无障碍区边线外至少宽6米,端线外至少宽9米”等等。
(2)场地界线的宽度和颜色:各项目场地界线尺寸宽窄不一,对界线颜色也有具体规定。例如:排球场地边界线宽度为5公分,“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另外不同的颜色”;羽毛球边界线宽度为4公分,“场地线的颜色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的颜色”等等。
另外有些竞赛项目是以边界线内沿计算场地尺寸,如篮球等项目;有些项目是以边界线外沿计算场地尺寸,如排球等项目。在设计和施工时要充分注意。
(3)场地尺寸的误差:有些竞赛距离的项目对场地尺寸的误差要求非常严格。例如游泳项目:“误差范围:50米泳池为+0.03米、-0.00米;25米泳池为+0.02米、-0.00米”;“400米田径跑道丈量误差的平均值必须不超过+0.04米,也不能小于-0.00米”等。
(4)场地坡度:有些项目对场地坡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如田径项目对跑道的坡度要求为“跑道的左右倾斜度最大不得超过1:100,在跑进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跳高项目的规定为:“助跑道和起跳区朝向横杆中心地点的总的最大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等等。
(5)场地材质要求:有些竞赛项目对比赛场地的材质提出了具体规定。例如:田径项目中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和国际田联直接控制的比赛“只准在铺设人工合成地面的跑道上举行”;排球项目中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的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质的”等等。
(6)比赛场地的朝向:室外运动场地的布置一般均有方向要求,以避免阳光对运动员视觉的刺激。如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场地的长轴方向应为南北向布置;射击场和跳水池的跳台方向应布置为背向南、面朝北的方向等等。
(7)照明:我国《民用建筑照明标准》中对各运动项目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做了详细规定。但有些项目规定的照明照度值与《民用建筑照明标准》中规定的不同,例如:《游泳竞赛规则》中规定:举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游泳比赛……的游泳池必需符合以下规定:整个游泳池的灯光强度不得少于1500勒克斯,基层比赛的游泳池出发台和另一池端上方的灯光强度不得少于600勒克斯,而《民用建筑照明标准》中对游泳比赛的最大照度值规定为750勒克斯,对游泳比赛彩电转播照明规定的最大照度值为1000勒克斯。处理此种情况时,应以竞赛规则为准或取最大值。
(8)采暖和通风:有些体育项目对室内温度、风速等环境有严格要求。例如游泳项目:池水水温26℃,冬季室内气温要高于水温1℃至2℃,风速不得大于0.5米/秒;羽毛球对室内风速的要求为0.0米/秒等等。
(9)裁判员及有关竞赛器材、设备的摆放位置:田径、体操等竞赛项目由于裁判员众多,位置分散,因此在体育工艺设计中要合理布置电器电源插口位置,为裁判员使用计时记分等设备进行考虑。
以上要求是体育建筑对体育工艺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体育项目还有各自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违背了这些要求,体育场馆即无法承接正式比赛。
3、体育工艺承担场地细部构造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体育工艺标准是独立于其他专业的技术,因此,由体育工艺技术人员对场地细部构造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塑胶跑道的基础设计,以前主要由市政专业完成,其设计依据主要参照市政道路一级路面的标准进行,质量监督部门也是按这些标准检查验收,其结果是大部分塑胶跑道出现裂缝(裂缝是塑胶跑道的大忌,竞赛中运动员踏上后由于脚感不同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成绩)。究其原因,市政设计主要考虑路面车辆通行的抗压问题,而塑胶跑道是严禁车辆驶入的,其活荷载(运动员)单位面积只有80公斤左右,因此,其设计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抗拉问题,即防止跑道开裂。由此可见:塑胶跑道与市政道路在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上差别极大。如将其混淆,不但会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影响体育场馆的正常使用。
六、体育工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高涨,体育场馆的群众性和商业性特点逐渐显现,各类休闲体育场馆和学校场地建设已成为目前场地建设的主流,体育场馆正在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扩展,以满足其经营发展的需要。为此,竞技场地要向群众开放,学校场地要为社区服务,新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式不断涌现,体育休闲设施更是向高档次、多项目的集约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不但对传统的体育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形式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对体育工艺设计由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方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要确立体育工艺设计这一技术学科在场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组织力量编制各运动项目场馆的体育工艺标准。第三,要组织力量培养体育工艺专业设计人才;同时给予相应的资格认证。第四,对于专业体育工艺设计和施工企业的资质认定,应以专业体育工艺技术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为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我国的体育建筑市场管理才能由无序转变为规范,场馆建设质量才能提高,同时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浪费。
第六节
体育场馆设计、运营案例
一、忘不了老特拉福德球场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球队曼联俱乐部的主场,老特拉福德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球场,更是无数球迷心目中的一个“圣地”。老特拉福德除了是曼联俱乐部的主场外,旅游业也为它带来了滚滚财源。在没有比赛和训练的日子中,球迷可以进球场看看那片神圣的草地,也可以到球场的博物馆中回顾一下曼联的光辉历史,也可以到纪念品店中买上一件球衣、或是印着曼联标志的各种纪念品。最后,玩累了的游客可以在球场旁的咖啡馆中喝上一杯,说不定会有服务员告诉你:“你的座位小贝曾经坐过。”
老特拉福德球场能依靠旅游业赢利,其中主要是靠着曼联的名气。但如果老特拉福德球场只是一座光秃秃的坐落在曼城近郊的球场,也未必能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名牌效应,英国人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在球场方圆两三公里之内,所有的建筑物、广告牌都漆成了鲜红色,这让球迷还没看到球场,就已经陷入了“红魔”的狂热气氛之中。一路上的餐厅和咖啡馆中,你都能看到曼联球员的照片和签名。更有甚者,还有人摆出了真人大小的球员雕像在路边,一不留神,游客就会在路的拐角和“小贝”撞个满怀。而在曼联俱乐部的专卖店内,还有英国人最擅长做的“蜡像”,看不到偶像的球迷不必失望,和蜡像合个影也算是到此一游了。当然,这一切都是收费的,一个印有曼联标志的咖啡杯就能卖到上百元人民币而要在曼联的10号球衣上印上阁下的名字,同样也是这个价钱。虽然价钱有点贵,但在这种气氛之下,球迷们还是会乐意掏钱的,因为这些纪念品,出了球场就再也找不到了。
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名气不是所有的场馆都能克隆的。但是,在经营上老特拉福德球场处处突出自己、宣扬自己“独此一家”的思路,还是颇值得其它场馆参考的。
二、年轻的爱丁堡体育中心
爱丁堡体育中心建于20世纪70年代,该体育中心是为了承办当时在爱丁堡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而兴建的。在动辄就有上百年历史的英国建筑中,它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体育中心。英联邦运动会过后,爱丁堡体育中心同样依靠场地出租来维持运作,但因为项目比较单一,只有最基本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游泳场可以出租,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来打球,场地只好空置。为此,中心开始利用一些简易的改建,把一个场地改造成多功能的体育室。
在爱丁堡体育中心的广告上就可以看出该中心的“一馆多用”。从早上10时到12时,是羽毛球训练时间;而12时之后,在球场上铺上垫子和简易的器材,又成了少儿体操的培训班;到了下午,把盖在墙上的帆布拉开,球场居然是室内攀岩场。同样的理念也应用在篮球场和乒乓球馆中:乒乓球馆在一半的时间内,是供高尔夫球的初学者练习的。有了多样的选择,来体育中心锻炼的人多了,而场地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同时,体育中心把场地作为攀岩馆或高尔夫球馆出租,租金虽然要比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的场租贵些,但比起专门的高尔夫球中心来说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这一来,体育中心的收入增加了,竞争力也增强了。因此单靠场地出租,爱丁堡体育中心已能维持正常的收支平衡。
三、场馆运营的成功模式——德国休闲冒险水上公园的开发与管理
1、目标
建设之前要考虑的问题:
1.游泳池可以容纳多少客人?
2.环境和周边的基础设施对赛后运营有什么影响?
3.在附近有没有其它的项目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其中有哪些会对游泳池今后的成功运作发挥作用?
4.谁是理想的客人?
开发商先将游客区别为有孩子的家庭、青少年、成年人和5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希望吸引老年人,就不必修建巨型滑梯;如果你想吸引年轻人,滑梯、休闲设施就少不了。
2、关于概念的问题
1.经验。在现有的游泳场地建设市场中,探险扮演着最大也最重要的角色。游泳馆要想成功,就必须配备充满刺激的滑梯。
2.外向型游泳池与向内伸展的游泳池。最现代的内向型泳池的模式为向中央延伸的泳池。外向型泳池设施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各种环境(光、声、气味、电影、天空的浮云、星月夜、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经常替换,可改变游泳池的环境特点和风格,并且不需要巨大的开支。露天热水泳池,即使在下着雪的冬天也可以让人们游泳,这种户外的热水泳池对于公众来讲是个备受青睐的地方。
3.人造浪方面的经验。人造浪泳池是经典的娱乐项目,它的升级产品是“冲浪”。全世界只有可数的几处室内冲浪馆。因此“冲浪”泳池会备受青睐。
4.游泳池里的年轻人。孩子和年轻人是泳池的未来消费者,如果想取得成功,其设施必须先保障年轻人娱乐。
5.优质生活。优质生活不仅仅意味着放松,还意味着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全套设施和理疗。在欧洲,特别是在工业大国,这类大型优质生活项目的投资回报将会在短期内收回。
6.游泳馆的美食。游泳与洗浴使消费者消耗大量体能,很快产生饥饿感觉。聪明的运营商就要向来游泳的人提供美食。
7.运动。运动是不可或缺的游泳设施的因素,但是仅仅在一个普通池子里游泳已经越来越不吸引人了,去游泳池泡着玩的人多于真正去运动的人。
8.把运动池装修得更吸引人。为了游泳,水温不能很高;但对于泡着玩的人,水温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服务质量,把人们留在泳池里,水温不再是28°C,而是32~33°C。并且要设计能吸引人的设施,如按摩椅、水中漫步机、蹦床等。
9.分类。游泳、桑拿、吃饭、滑梯还有冲浪是由不同的人参与的不同的活动,这些必须合理分类与安排。
3、如何令泳池实现成本效率
1.成本效率源于消费者数量。
2.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特别富有,一些来游泳的人只打算享受部分游泳设施。
3.入场费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目标人群的购买力,购置设施的费用和管理费用。
4.价格必须根据在场馆内停留的时间分级而定,因此需要认真思考营业时间方面的政策。
5.要考虑员工成本,包括员工数量,水处理成本,技术维护,市场成本和管理成本。
6.泳池水的循环再利用是节约成本的关键。
7.维护成本作为重要的成本因素,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安全保证,因此对于安全因素不能过度节省。
8.一座游泳场馆就像一家酒店,管理人员必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并有安全方面的保障。
4、市场营销
游泳池建成以前就应该开展市场活动。交通导向系统能使客人方便地找到游泳馆;建成后要融入大量的娱乐活动,如在游泳馆搞生日会,看电影,午夜聚会等。要在报纸上、收音机里、电视上全面宣传游泳馆。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探析
从国家政策出台到各类智慧体育场馆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的积极涌入,再到新技术、信息融合、政府数据开放、智慧应用普及,种种迹象表明智慧体育场馆发展己进入落地阶段,以下趋势必将给我国的智慧体育场馆发展带来变化和影响。
1.新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场馆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场馆如何融入和驾驭好这些新技术,开拓出适应场馆运营和公众满意的产品与应用,成为塑造智慧体育场馆特色的关键。社会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的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己经由计算机走向移动设备端,体育场馆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涌现新的业务形态、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场馆的场馆服务意识形态形成倒逼机制。目前在智慧体育场馆服务领域,主要是以场地预定营销为主,但随着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场馆消费服务方案和营销模式将成为主流趋势,如何利用场馆信息化进行业务和商业模式跨界创新未来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信息跨界整合成为智慧运营的核心
智慧体育场馆的核心特质在于建成覆盖广泛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网络具备全面互联的信息系统,架构协同一致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开拓场馆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通达应用,实现场馆对用户需求的智能处理。国内众多体育场馆己在体育产业的上中下游垂直深耕,形成了全方位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重新构建体育场馆的功能结构与业态定位,并集中向市场投放实现更多的跨界融合效应,形成多维的内容平台更具优势。而突破单项服务领域的单一数据,加强数据整合,智能分析、跨界共享和协同处理,从用户视角对所有服务环节进行整合,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场馆产业生态体系和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是最能够体现体育场馆是否“智慧”的关键因素。
3.用户信息安全成为保障重点
在智慧体育场馆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赋能、信息资源构建和应用体系协同是智慧体育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将直接影响场馆智慧元素的呈现。而用户的信息作为支撑场馆智能设备运行和后台管理的辅助体系,是智慧体育场馆建设需要重点进行保障的方面,如何合理高效整合利用用户数据,加强用户信
息安全监管,强化用户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同时避免不速之客非法入侵数据库和场馆运营滥用数据,会是考验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重点内容。政府方面应该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防保护,企业方面则应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场馆信息安全发展。
4.打造新型场馆服务产业链
为适应职业体育赛事转播、观赛效果和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体验,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已经或者计划对场馆的建筑主体硬件、场内照明、网络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模块的集成改造,多数体育场馆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应用于场馆服务与运营之中。随着以上技术逐步成熟与快速更新,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将使用户的体验及和运营机构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可以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体育场馆的产业链和受众人群,上下游业态发展亦会同频共振。在基于“赛事运营十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环境中,智慧体育场馆在整个生态链中的影响范围远大于普通体育场馆,这种范围的扩展不仅限于实际空间,更多地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即是对场馆互联网与用户大数据相互渗透后所形成的体育场馆的新形态,形态的升级与信息化的高度统一使得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化,从而推动场馆服务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5.中小型场馆成为智慧场馆建设主力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动力的推动下,除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率先提出智慧体育场馆规划,加快建设进程外,许多二、三线城市中小型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也察觉到场馆信息化改革对运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发力建设智慧体育场馆。在2019年9月出台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设专门篇幅特意强调“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建设中小型、全民健身型智慧场馆成为推动智慧体育场馆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趋势表明,大型体育场馆要与中小型体育场馆以及全民健身中心型场馆协调发展,通过由点及面的层次性布局,中小型场馆成为形成城市立体式场馆服务体验,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布及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设施的现状分布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受地区经济的影响,我国东西部体育设施的分布不均衡;体育设施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它与体育市场的成熟度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市场;发展;创新
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速转型,人们正步入休闲时代,闲暇时间正在迅速增加,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人们对体育文化、体育休闲、体育健身的需求大大增强。如何利用目前良好的契机,来解决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等问题,是既关系到体育市场的未来,也是体育设施今后的经营方向。
一、我国体育设施的现状
体育设施是指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锻炼和体育娱乐等活动之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的总称【1】。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比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1、从所属系统来分析
根据我国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普查结果,截至到2004年,我国共有体育场地580080个。从所属的教育、体育、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铁路和其他的六大系统看,教育系统拥有的体育场地数量最多,共有558044个,占我国场地设施数量的65.60%;而体育系统有场地18481个,占总数的2.20%;新疆建设兵团有3394个,占总数的0.40%;解放军系统有7174,占总数的0.80%;武警系统有12850个,占总数的1.50%;铁路系统有14544个,占总数的1.70%;而其他有235593个,占总数的27.70%。
但我们知道,这些场地绝大部分是简易的体育场地,无论从规模、质量、档次等方面与其他各大系统相比,都是普遍较低的。而投资大、质量好、功能齐全的场地设施主要属体育系统所有,但相比之下数量较少,仅占总数的2.20%。
2、从地区分布分析
从地区分布看(见图1)。【2】
从图1中显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约占总数的77%,而西部地区仅占23%左右;而且,东中部场馆的面积和质量也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可见,在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中,其东西部发展是不均衡的。
3、从我国体育场地的标准程度分析
根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统计结果,从我国体育场地的标准与非标准的统计数据看标准场地共有547178个,占到总数的64.4%;非标准场地共有302902个,占到总数的35.6%。说明标准场地占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主流,其功能主要是以教学、竞赛、训练为主;
资料来源:国家体委政法司
《体育经济政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非标准场地只占到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35.6%,其功能多以开展群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为主。从此数据的结果分析,其结构是相对合理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体育市场就是不断开发和利用好各类体育资源的过程。【3】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我国体育系统被占体育场地共有303个,被占面积为245万平方米,被占体育场地面积占体育系统场地面积的1.4%,被占体育场地原始投资总额为13亿元。除海南、西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体育场地被占的情况【4】。
二、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状况
现代体育市场是包括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服务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市场体系,主要由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职业体育市场)、体育中介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构成。
竞赛表演市场的逐渐成熟。从市场学的角度看,随着我国单项协会实体化、职业化改革,尤其是与商业化运作相适应的新赛制(如俱乐部联赛、巡回赛、分站赛、大奖赛等)的实施,实现了竞赛表演市场的细分,为培育各类运动项目的竞赛表演市场提供了可能。自1993年足球运动开始职业化以来,篮球、排球、网球和棋牌等项目的竞赛表演市场相继展开,商业性比赛不断增多。大型综合性赛事也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成为主导市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颁布,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我国迅速成长,目前已初步形成多种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
体育中介市场的现状。目前我国体育经纪公司数量少、规模小、体育经纪人业务素质低和市场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十分突出。随着足球、篮球等项目职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体育经纪公司纷纷涉足中国竞赛表演市场,开展商业赛事的推广和营销工作。体育中介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市场在我国未来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从供给的角度看,据《2001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统计,目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已包括运动服装(含鞋、帽、手套等)、球类器材设备、运动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械、娱乐及场地设备、体育科研测试器材、户外运动(含旅游、休闲装备)、渔具系列、运动装备及奖品、运动保健用品、裁判教练用品等共12类3300多家。【5】近年来,随着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持续活跃,一批代表中国体育用品业整体水平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脱颖而出。
体育博彩业的发展。80年代中期,我国的部分省市开始尝试发行体育彩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全国发行,体育博彩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践证明,发行体育彩票能更广泛、更贴切地宣传体育,能培养群众对体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能筹集到体育发展资金,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能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体育法律法规的完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体育设施用地、规划、建设和保护等保障条件以及体育经营管理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体育经济工作由此进入了依法推进的新阶段。
三、体育设施与体育市场的关系
良好的体育设施带动竞技表演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
演市场也在逐步扩大。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加上强有力的宣传,就会吸引高水平的运动队来训练和比赛,群众的观赏和参与性会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体育设施能带动竞技表演业的发展。
良好的体育设施促进全民健身业的发展。目前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希望通过锻炼身体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如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新方式,就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并管理好健身房、健身路径、健身广场、健身公园等群众健身场所,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健身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使群众达到健身的目的,把广大群众吸引到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良好的体育设施促进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个人体育需求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6】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体育实物型消费向体育娱乐型消费转化,即从过去简单地购买体育用品,发展为追求体育娱乐的参与或观赏型消费。良好的体育设施,使群众有更多的健身场所;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会促进和引导的人们的体育消费动机,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意识会逐渐增强。
良好的体育设施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良好的体育设施可满足体育场馆赞助商、广告商各不相同的品牌展示的需求,从而促进体育场馆赞助、广告的招商工作,为场馆运营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同样,随着体育赞助、体育招商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中介与体育博采业等相关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促成了体育市场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有很大提高,人民群众参加体育运动条件得到改善。体育场地的种类进一步多样化,结构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
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场地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民间资本和外资逐步增多,长期以来主要由国家投资兴建体育场地的局面得到一定改观;
由于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群众的健身活动意识逐渐增强,体育场地的开放程度逐渐增加;体育场馆的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带动了体育市场的发展。
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带动了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育设施建设与场馆运营的全套方案,是保证体育设施建成后高效运营和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
2、建议
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设施简陋,质量不高,而且规模也比较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需要加大投入和建设,急需改善和提高。
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同时也制约了许多运动项目的开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协调来改善。
地方有的部门无视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权利和《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规定,直接参与侵占体育场地,需要加大相关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
我国体育场地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场地数量、规模、质量、资金投入上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又高于乡镇农村,明显制约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民体育运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5-47.
[2].谭建湘.关于体育产业与新经济增长点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25-28.
[3].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56.
[4].东方网.国家体育总局2日公布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N].2004.2.3.
[5].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2001.11.
[6].钟天朗.我国体育消费发展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4):56-59.
相关热词搜索: 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设施 体育场地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