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6篇

时间:2023-07-11 16:54:02  阅读:

篇一: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近年来,桃江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用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引领交通、园区、城镇、产业建设和改善民生新发展,打造全景桃江新名片,积极探索加快县域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资源禀赋与优势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9万,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等美誉。桃江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洛湛、石长两条铁路穿境而过,二广、益马、益娄衡、益阳南线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辐射八方。桃江景色宜人。有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凤凰山、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腰子仑春秋古越墓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桃花江核电站目前为我国内陆第一核电站,将其打造成我省工业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核电站建设将带动新一轮工业旅游热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助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可大幅度提高我县财政收入。反之,财政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县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促进人均消费。我县将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性的以核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区,力促我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与特色

  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区400个,拥有床位7168个,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旅游星级宾馆6家,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湖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有国内旅行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商品生产厂点10多家,休闲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休闲旅游接待收入约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11000余人,休闲旅游发展成为我县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旅游业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是政府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近500万元,完成了《桃江县旅游发展规划》、《桃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总体规划》、《桃花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桃花江竹海风景区规划》、《黄金塘景区总

  体规划及项目策划》和美人文化主题公园、凤凰山景区等一系列旅游策划,2019年起县旅游产业引导资金提高到200万元/年。

  二是加大市场投入。一是加强星级酒店建设。全县共有星级酒店6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家,大汉华美达美人窝文化主题酒店为全益阳市第一家国际品牌旅游饭店;二是加大休闲农庄投入力度。为进一步提升休闲旅游服务质量,切实加大了对休闲农庄的规范和改造,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了10家休闲农庄和10家示范性竹乡农家乐建设,其中新桃缘生态农庄和渔乡源生态农庄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休闲旅游品牌占据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桃花江竹海景区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核心景区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已对外开放;浮邱山景区完成了景区道路提质升级,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建设,完善了浮邱寺部分设施建设,启动了浮邱寺修缮改造计划;罗溪瀑布旅游区完成了游步道、河道清理、停车场修整、30个垃圾箱等设施建设,启动了观瀑台建设工作;桃花湖景区完成了景区环湖公路建设;桃益公路生态景观工程完成竹文化生态景观带、生态文化走廊等建设,成为具有桃江特色的绿色景观带。

  从目前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要做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品牌,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够成熟、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宣传营销缺乏整体形象、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和旅游要素不够健全等问题,急需在以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发展思路与举措

  按照全域融合、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旅游建设,把桃江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全域发展。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产业发展部署,结合桃江实际,注重旅游产品的互补性,继续编制完善好各项规划。要严格执行规划,确保实现旅游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资源有效整合,产品开发的布局合理。要切实加强旅游规划管理,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统揽景区景点建设、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等各类规划。

  二、坚持政府推动,完善工作措施。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在旅游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推进文化、农业、养生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全县旅游发展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项目建设、景区管理、节会举办中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形成领导有力、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企业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切实推动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尽快把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将旅游业培育成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二是要根据我县《关于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文件精神,重点建设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按照“开发、利用、控制和保护”的原则,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建设休闲

  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提升现有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资源,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花园、菜园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三是要不断挖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加大传统民俗文化发掘、整理和保护。对乡村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开发和包装,将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之中,举办红色之旅、农事参与、农家娱乐以及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推动乡村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过渡,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

  三、坚持联动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加强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切实完善通往各景区道路的可进入性,重点建设好主要景区的交通道路桃;加强园区与旅游的融合。以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桃江现代竹产业园为平台,打造竹产业加工、生产、展示、销售等一条龙发展链条,切实做大竹产业发展,以口味王槟榔知名品牌,打造成桃江地方特色旅游食品;加强城镇与旅游的融合。以桃花江美人窝品牌资源,建设美人窝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全省唯一的旅游特色,以屈原文化为背景,建设凤凰山公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产业与旅游的融合。以现有的黑茶、雪峰毛尖系列茶做好茶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

  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扶贫与旅游的融合。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切实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切实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四、坚持宣传营销,扩大舆论造势。加大全域旅游发展的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整体推介全县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制作画册、明信片、光盘、书籍、广告牌等旅游宣传品及农家乐食品、农家服饰,结合“假日旅游”、“周末休闲”,在长三角主要大中城市进行重点宣传促销。积极筹办乡村文化旅游系列节目,组织开展农家乐特色菜肴大赛、乡村旅游摄影比赛、乡村旅游舞台戏创作等活动,通过宣传推介,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示范点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在乡村旅游经营中涌现出来的示范乡、村、带头户、带头人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全县旅游产业全域快速发展。

  五、坚持服务管理,提升旅游品质。强化项目服务。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落地旅游项目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强化旅游服务。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及培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管理。确保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保障游客安全舒心。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新建区地处赣江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2193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体情况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国家A级景区8个,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3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区位优势明显

  一方面,新建区在“撤县设区”之前是全省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县,区位优势、全省独有、全国也少有。南昌中心城区到新建各景点,基本都在20-50分钟车程以内,是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之地,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旅行的乐趣。另一方面,新建区交通“大动脉贯通、毛细血管畅通”,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备,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直通新建区。完善、便利的交通体系,为我区吸引内外游客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2019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综合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5.3%。预计2019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2019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2019年人均GDP已达9753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

  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有些属于市文广局,有些属于水务部门。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

  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5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1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6000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300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4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1000万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

  传的资金仅有100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三、加快新建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

  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增长极。一是要请专业团队编制《新建区全域旅游规划》,在产品体系上实现主题化,除满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外,要在“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中有所侧重;在项目开发上,应实现由点到区的转型,把产业布开,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通过加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是单个景区规划的提档升级,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真正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产品优势,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4.创新管理机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一是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改变政府包、政府投、政府

  办的做法,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二是整合资源,收购、并购投资乏力、后劲不足、产品不活的旅游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推介,引来大旅游财团进驻或是探索一条采取同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或委托管理的路径,彻底激发旅游新活力。三是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的综合监管、齐抓共治。四是整合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资源,走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引导景区景点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5.创新“旅游+”理念,培育旅游新业态。如推进旅游+农业,以溪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我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以一产带动三产,三产旅游反哺一产农业的良性互动。推进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赋予旅游景区景点于文化的灵魂,形成旅游产品,让游客进行浸入式体验,如汪山土库,基于自身深厚的人文内涵,举办踏春学家风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开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便是很好的例子。推进旅游+交通,以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届环鄱阳湖国际骑游大赛为契机,促进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强旅游与交通的双赢合作等。推进旅游+民宿,结合各乡镇特色旅游,让古村落重新焕发文化的活力,留得住乡愁,大力发展我区民宿业,积极为农民创收增收。如溪霞镇忘忧村民宿游,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象山镇的“荷花节”,不仅让人可以赏花游船,还可以采摘捕鱼、吃农家饭,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旅游+党建,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景区景点内涵,使游客

  在游玩中自觉提高爱党护党的思想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如溪霞镇店前村的乡村游+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加大整体宣传,打造新建区旅游品牌。酒香也要会吆喝,着力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树立新建旅游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策划,借力外脑,立足全区旅游资源,主动策划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依托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如组织全区重点旅游景点赴外省、市进行专题推介,同时在高铁、地铁、机场等地投放我区旅游宣传广告,进一步树立五彩新建旅游新形象。要邀请旅游市场营销专家实地考察旅游线路,策划新建区旅游整体形象,把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大手笔宣传和推广。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邀请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记者来考察,引导他们宣传新建区。创新宣传促销形式,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新建区旅游交易会,与主要客源地的媒体互换节目和广告,形成旅游宣传联动机制,有效拓展新建区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

  7.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对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策法规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始终保持以时俱进;一方面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委托培训或者去发达地区学习的方式,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跨行业引进等方式,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尽快构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视野开阔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

  今后,新建区将进一步挖掘资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紧紧围绕“文化大区、旅游强区”的目标,致力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篇二: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5月10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

  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loCalhOSt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1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来安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五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和南京电视台对我县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白鹭岛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南京、扬州、常州、合肥、徐州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中国&8226;第三届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五色建阳,多彩来安”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实施了皖东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7000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3.5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110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三届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

  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

  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三、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

  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白鹭岛生态旅游区和皖东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

  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篇三: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组

  永年是人口大县,文化资源大县。文化与旅游互通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发展支点和富民强县的强大引擎。经过深入实际调研,我们认为:今后几年,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文化旅游融合,引领太极品牌,实现东西互动,对接中原市场”。

  一、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有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文化、赵文化、曲梁文化、古城文化等。目前,全县已发现文化遗产62处,其中古遗址14处,古建筑8处,古墓葬4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二是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抬花桌、吹歌、杨武式太极拳、刺绣等驰名中外,西调、豫剧、正里小曲、弦子腔等23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三是文化遗址景点星罗棋布。西部有聪明山、朱山、娄山,赵王陵、朱山石刻、昭惠王祠和北石口、易阳古城等遗址,东部有广府古城、弘济桥等。尤其广府古城是我国北方唯一的古城、水城、太极城;四是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永年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广府文化旅游开发扎实推进,成果颇丰。省、市对广府旅游开发高度重视,被列为邯郸市文化旅游一号工程,并逐步成为冀南闻名的旅游胜地,年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近年来,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文物古迹修复、旅游景点开发等一系列工程。在景区规划上,编制了《广府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广府总体规划》、《广府旅游总体规划》、《广府古城文物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提出了把广府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硬件建设上,先后完成了护城河综合开发工程,实施了“四门桥”、环城路、南潭路、护城河硬护坡等工程,部分修复了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藏兵洞等文物景点,完成古城墙保护性修缮和9座城门楼复建工程,启动了弘济桥公园、城内仿古改造,维修了傅公纪念祠、赵斌太极园等重要人文场所,开发了芦苇荡、千亩森林公园、万亩生态垂钓中心等旅游景点,全面启动了永年洼的“挖湖筑岛”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启动了青兰高速至广府快速道建设,并大力实施拆迁工程,拆迁面积40多万平方米,进一步拓展了开发空间;在软件建设上,充分发挥广府古城、弘济桥被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方神秘古城”的优势,编纂完成了《永年太极拳志》,出版了《太极传奇》、《广府神话故事》、《弘济桥》、《广府清明文化》等系列丛书,实现了对广府历史文化抢救性整理。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广府太极拳年会、国际太极拳名

  家论坛、清明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广府太极传奇》并在央视一套、八套热播,《被遗忘的古城》、《太极之乡》、《神秘水中城》、《杨式太极拳传奇》等纪录片先后在中央四套、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影视巨星李连杰到广府出席推介活动,提升了广府古城知名度。

  二是聪明山周边景区借势起步,潜力巨大。在西部山区,充分发挥聪明山、朱山石刻、赵王陵、北石口仰韶文化遗址、易阳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优势,借助邯郸市动植物园计划落户聪明山景区的契机,邀请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对西部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考察,并谋划制作《西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西部旅游修建性详规》。实施山体绿化和引水上山等基础工程,开工建设从县城通往聪明山景区的旅游道路。

  三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惠及民生。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近年,先后投资984.1万元,建成了一个县级图书馆、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8个农家书屋,为347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投影仪、为35个村农民文化队伍配备了乐器。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数字影视城,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村和县直单位文化辅导基地;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启动基层文化建设“星火工程”,培养了200多家乡村军乐队、吹歌班、农民歌舞团、农民剧团等,扎实开展了“五送五培”文化惠民活动;三是艺术精品创作硕果颇多。创作编排了百余篇各类艺术精品,戏剧《大槐树下》、电视连续剧《广府太极传奇》和大型鼓吹乐《盛世

  欢歌》等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燕赵群星奖”一等奖和邯郸市文艺振兴奖等;四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通过对全县传统文化普查,整理出版了《永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收录信息11项600余条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与省内外先进县和知名景区相比,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总体规划滞后。目前,我县仍没有编制旅游资源总体规划,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清晰,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规划与市场结合不,规划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各景区也缺乏文物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规,旅游规划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景区的市场开发、营销策划等与市场接轨的专项规划还没有,同时线路景点详细建设及配套设施规划、景区安全保障规划也需加快编制速度。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县旅游业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虽然基本具备,但水平偏低,无论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达不到旅游发展的要求;广府、聪明山两个旅游景区都缺乏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几乎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也未形成。

  (三)融资渠道不顺畅。目前我县旅游产业仍以政府投资为

  主,没有出台相应配套的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的倾斜优惠政策,还不能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招商引资成效不大,社会融资热情不高。

  (四)专业人才短缺。一是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我县专业文化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存在文化专业人才断档的现象。乡镇虽有文化站,但多数村没有专人负责文化工作,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长期“搁臵”,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基本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半瘫痪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具有特色文化的民间传人更是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村级组织的文艺骨干显得更为苍白无力;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没有高水平的管理和营销人才,旅游理念落后。

  (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设施建设上,我县虽有“两馆一所”,但无论面积还是设施,均不达标。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已经建设了一部分,但由于配套资金或配套设施不到位,导致有的乡镇文化站建设进度缓慢,缺乏活动器材,有的文化设施被闲臵、挤占,甚至被挪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六)管理体制不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畅或体制不合理的问题,广府旅游开发以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为主体,属市直部门,不能和全县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西部聪明山景区由当地村委会和个体投资商进行经营,随意性较强,各项政策难以落实。太极拳既属文化范畴,又是体育项目,同时又诞生

  在广府古城,太极品牌的塑造尚未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整体合力,制约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建议和对策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下发,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标志着旅游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我县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旅游资源,又有近年来发展的基础和全县人民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共识,永年已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出精品、上台阶、求跨越的关键时期。

  (一)打开解放思想总阀门,用全新理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凭借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来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都在打造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本地形象。人们通过风筝节了解潍坊,通过冰雕节了解哈尔滨,《宋城千古情》主题歌舞使自然景观更灵动秀美,让游客流连忘返,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和借鉴。近些年我县的旅游开发,主要着力点仍停留在打造景观游、山水游等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没有主打我县特有的文化品牌。一是请国内知名专家搞一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专题讲座,使我县旅游从业人员“换脑、充电”;二是对标先进旅游景区找差距,组织有关人员走出家门,到外地实地调研取经,适应时代潮流;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加快旅游行政管理改革

  步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加强机关建设,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认真履行“规划、协调、管理、服务”四大职能,积极同先进旅游管理体制接轨。

  (二)瞄准全国一流总目标,高标准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蓝图。规划是建设的依据,决定着广府古城、聪明山景区的定位和走向。广邀国内外行业专家座谈研讨等方式,把总规和产业规划等有机衔接、一体规划,真正使规划符合古城保护与开发实际,符合聪明山特有文化内涵的实际,符合市场经济下产业发展的需求,体现科学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要吸取以往教训,在规划上充分考虑交通干线建设对生活区、商贸区环境,以及城区配套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避免留下历史性遗憾。在规划没出来之前,不做大规模、永久性建设开发,可以用足用活现有旅游资源优势,先期搞一些速效性、即时性富民项目,以积聚人气,增强客商来广府投资的信心。

  (三)打造世界太极拳之都,主打太极文化品牌。杨武式太极拳是永年独有的文化资源,我县又有“中国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等称号,太极品牌应该成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打品牌和最大亮点。当前,应以主打太极品牌为突破口,用足优势、积聚人气,真正实现以太极为魂,以古城水城为依托,广府文化旅游开发必将实现新的飞跃。一是建机构,增设施。设立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全县太极拳事业的战略谋划及管理,继续办好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等活动,加强对外

  交流,扩大对外影响。建立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文化研究院等一批太极设施;二是建设永年太极学院,招收24式10天短期班,85式半月中期班,器械推手加强班等太极研习班,讲授太极养生原理,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对健身休闲游的喜爱;三是造氛围。借鉴外地做法,把“太极”作为地方符号固化下来,在县城包括广府的广场上、街头增设太极人物雕塑,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内主要街道等显要位臵设立大型图版。可书写“太极拳从这里走向世界”等标语;四是要全面做好太极文化产业开发,积极探索太极拳教授、太极强身、太极养生、太极圣地疗养、太极服、太极器械生产、太极保健食品开发等一系列产业开发,形成一条龙式产业链条;五是抓实太极拳进校园工作,培养千名太极后备人才。通过太极选秀等形式,在全县培养1000名太极后备人才,100名太极新秀,包装打造10名太极名师,抓好绝技传承,巩固永年武术之乡地位,提振对外影响力、号召力;六是进一步加强与华谊兄弟、李连杰等知名影视公司、著名演员的合作,促成系列杨武式太极拳题材影视剧的开拍;七是尽快更换杨武故居的展板内容和部分陈设,挖掘、搜集、整理杨武太极创始人及传人的传奇故事,形成系列丛书,丰富太极文化内涵;八是坚持太极拳交流大会、太极拳年会等大型太极联谊活动。

  (四)做好“智慧励志之旅、书法艺术之根”两个品牌,促进聪明山景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元素的有机融合。一是打造聪明山励志文化。聪明山不仅名字含有“聪明”二字,而且钟灵毓

  秀,香客如云,正逐渐成为冀南闻名的朝拜之山。在景点打造上,除搞好绿化、道路、游客接待等硬件设施外,要围绕聪明、智慧、励志大做文章,建设“智慧文化励志馆”“励志长廊”等设施,介绍历朝历代科举状元,高考状元,阐述老子、庄子、孙子等古代智慧家的主要智慧。罗列我国主要智者的经典故事,宣扬近代知名创业者的励志故事等,使游客在欣赏山水秀色的同时,感受一次智慧的力量,接受一次励志的熏陶。二是打造朱山书法圣地。朱山石刻是我国文字由篆体到隶书演变唯一可考证的实物,被誉为书法活化石,在世界书法界有极高的地位,每年都有日本、韩国书法爱好者前来观光,国内书法名流也不时来寻根探秘。建议建设朱山石刻博物馆、书法艺术展览馆等设施,搜集陈列历朝历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并借助清晖书画院被确定为全市唯一书画培训基地的优势,把朱山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书法爱好者寻根圣地。

  (五)坚持高标准出品位,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和景点。

  在东部广府古城,围绕“古城、水城、太极城”特色,突出体验、休闲功能,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一是城内要重点围绕“古”作文章。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处处体现精致”的标准,加快推进城内四条大街立面改造步伐,启动传统古民居的恢复改造,同步实施城内通讯、电力、广播等线路“入地”工程,改造城内主街道路面,要全部用毛石铺砌,体现古香古色,展现古城神韵;聘请专家对古城内经营业态进行整体策划,确定功能分区,有重点地打造地方小吃、农家宾馆、酒吧、旅游纪念

  品、古玩等特色街区。对武家大家、仝家大院等城内传统建筑,进行高站位开发,启动城内古戏楼、擂台等项目建设,引入太极拳表演、地方戏曲等节目,以及古代游戏项目、旅游经营性项目,吸引广大游客参与,真正将广府打造成文化之城、休闲之城、娱乐之城。二是城外要重点围绕“绿”和“水”做文章。高标准做好景区周边、旅游线路两侧、环城生态走廊绿化工程,以“绿”塑造景区良好形象;尽快谋划制定广府古城保护相关法规、条例,严格控制景区周边建设,加快推进永年洼的“挖湖筑岛”工程,快速推进太极生态庄园、广府温泉度假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启动12公里长的环城水上观光走廊建设,真正打造水城特色,彰显水城魅力。同时精心做好古城夜景开发工作,做好广府夜景布臵、策划好旅游开发活动,可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新闻访谈等形式,让广府夜景在省市电视栏目播放展示,宣传广府夜景和夜间文化生活。可仿照南京秦淮河的做法,做好夜间游船娱乐项目开发,尝试开发水上餐饮、水上品茶、水上歌舞、演奏和太极表演,吸引旅客夜间到广府旅游。

  在西部聪明山等景区,充分挖掘、融入申氏文化、赵文化、仰韶文化的精髓,提升聪明山景区档次和内涵,使永年西部成为集旅游健身、励志进取、书法欣赏、生态观光、朝拜祭祀、民俗娱乐为一体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名胜区。一是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加快实施邯郸市动植物园整体搬迁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邯郸段控制性工程——洺河大渡槽的建设,加快邯郸市动植物园整体

  搬迁工程以及古赵文化园建设进度,提升西部景区档次、内涵。二是加快景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一街(仿古一条街)、两园(邯郸市动植物园和古赵文化园)、六区(智慧励志区、书法艺术展览区、祭祀朝拜区、古文化展示区、登山健身区、休闲娱乐区)、八景(昭惠王祠、山顶建筑群、朱山石刻、娄山唐垒、仰韶文化遗址、泉亭寺、佛光寺、赵王陵)景区环境整治、绿化、旅游设施、道路建设。将聪明山景区、邯郸市动植物园、大渡槽、仰韶文化遗址、台口汇龙湾农业观光园等景区有机融合,共同开发。

  (六)立足提升景区整体配套功能,加快广府古城、聪明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建立全县旅游交通发展规划体系,编制旅游交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合力编制旅游交通发展规划,改善景区可进入性通行条件,加快青兰高速至广府旅游专线建设速度,尽快启动京港澳高速公路至广府快速连接线建设;西部旅游要加快和完善新增建筑规划论证,增加智慧励志文化元素,搞好旅游专线、违建拆迁和景区道路建设;二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尽快建立完善的产业链。要切实加快星级宾馆建设,大力开发太极养生餐、绿野山珍餐等地方特色餐厅,提升景区接待水平;尽快启动广府景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创“5A”级景区的标准,加快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导游服务中心、售票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配套功能;三是立足当地悠久历史,挖掘民俗

  11文化。要聘请国内一流的编导,将杨、武式太极拳以及永年西调、抬花桌、吹歌等赋予艺术符号,编排一台具有视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大型歌舞剧,每天固定演出,并安排踩高跷、抬花桌等传统民俗活动,错时演出,真正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提高旅游综合收入。

  (七)围绕“东西互动”整合旅游资源,全方位对接中原旅游圈。在全力打好太极牌,把广府古城打造成5A景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同时,加快西部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把广府古城、聪明山智慧励志、朱山书法寻根、汇龙湾生态观光、赵王陵古赵文化追溯、新安村佛山休闲等县内各景点串联成线,实现东西互动,使东西“一城一山”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共赢,打造山、水、城相依相连永年旅游圈,发展“一日游”或“两日游”,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永年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一是有效整合我县旅游资源。积极整合广府周边和聪明山风景区周边景点,结合旅游专线建设,科学、合理设计规划广府一日游、西部景区一日游、广府—聪明山两日游和永年县多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并主动与涉县红色旅游路线、武安市山水旅游路线对接,与河南、山东、山西、邢台等相邻省、市旅游区对接,积极融入中原大旅游圈;二是精心包装,高标准制定全县旅游宣传工作计划。以周边地区等客源市场为营销重点,举办大型旅游文化节庆祝活动和参与国内外旅游交易活动,树立大型景区宣传广告牌,运用现代传媒,通过海内外知名媒体,重点做好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推介工

  12作;三是建立多层次营销网络。与旅行社和客源市场中的大型企业、单位、学校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发挥这些中间环节的作用,扩大影响,帮助组织客源、启动市场;四是实施主体营销策略。每年在县城举行永年文化艺术节,并邀请省、市的各大媒体和一些旅游界人士参加,在聪明山举办登山节与生态文化旅游节;每年定期在广府古城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和文化遗产情景剧展示及民俗演出活动。

  (八)建立开放的人才观念,建好培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制高点,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少、业务底子薄的情况,要从旅游业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到景点建设、服务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吸引人才、聚集人才,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一是通过招聘、兼职签约、项目招商、周末咨询、成立专家服务团等办法,解决好目前广府高端旅游人才紧缺问题;二是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中级人才不足问题;三是要通过自办或联办培训班和在岗培训等办法解决好适用人才严重短缺问题。

  (九)建立多元投资机制,破解文化旅游产业资金瓶颈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我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经营性项目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形成全社会办旅游、有实力的投资者办旅游的良性发展格局。着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和旅游集团参与我县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二是制定统一旅游投

  13资规划,成立旅游项目资金库,确立优先发展项目,保证重点项目优先开发。制定重点项目的招商项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制定专门的旅游招商引资政策,为筹集社会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冠名权、租赁经营等方式,千方百计撬动民间资本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可以采取“旅游+地产”的模式,吸引战略投资商参与旅游开发与经营;四是建立市、县两级财政担保机制,最大限度地争取银行贷款,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要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县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化旅游项目规划、重大旅游项目的前期费用、旅游公共设施建设维护、旅游商品开发研制等;城建、土地、水利、农业、林业、环保、文化等相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要积极向旅游重点项目、重点景区建设倾斜。

  (十)加强文化建设力度,重树永年文化大县形象。一是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要将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纳入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并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税收先征后返,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开征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返回用于扶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鼓励对文化事业的捐赠等政策措施;要从资金上加大对基层文化的扶持力度,设立对乡镇街道文化设施维修和设备购臵专项经费,14补助基层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等设备设施的维修经费,有效利用所得税先征后退政策,集中资金对乡(镇)农村文化站进行扶持;二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解决文化人才短缺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通过公开招考或择优选调,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青年吸引到文化专干队伍中来;加强民间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能人的作用,深化欢乐乡村、星火工程、五送五培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文化设施建设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尽快规划启动县城“三馆一城一场”建设,即: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东方教育城和体育场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味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和对外开放及宣传永年的窗口,重树永年文化大县的形象。

  15

篇四: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县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课程安排,于2021年6月

  日到风景区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县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秦始为县,汉代为城阳国。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是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莒文化是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历史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专家考证比甲骨文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另外还有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名胜古迹。全县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处,莒州博物馆藏品2万余件,三大风景区和大面积自然水域景色宜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如《过门笺》和《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姑戏》、《转秋千会》、《孟姜女传说》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等。

  (三)莒县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莒县是人才辈出之地,彪炳于史册的知名人物不胜枚举。如以钻研《易经》成名的一代大师衡胡,三国名将徐胜,作120卷《晋书》(《晋史》)的臧荣绪,著列经史的徐广、徐邈两兄弟,手著《栖凤春秋》的臧严,天文学家孙僧化,南北朝以医成名、官至大鸿胪卿的徐謇,东晋重臣文宣公刘穆之,宋之栋梁忠成公刘秀之,《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字彦和,莒县人,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裔,他37岁写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之后,从政为官,但是宦海茫茫,浮沉难卜,在坎坷的仕途中他看破红尘,晚年出家归隐,回到浮来山定林寺潜心研读校订佛学经典,法号慧地。唐莒国公唐俭,元末明初的画家赵源,抗倭英雄、光禄寺卿孙镗,秉性刚直、不阿权贵的何思谨,上疏弹劾魏忠贤的直臣太仆少卿刘朴,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夏去英、纪映淮,素有“诗迈郊岛,文追司班”之誉的陈嶦。到了近、现代,更是英模辈出,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侦察英雄孟庆友,抗日烈士罗仲选,战斗英雄孙京成,莒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郭有邻,舍己救人的好战士孙家进,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等。

  (四)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莒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经济。修订完善了《莒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浮来山风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了八届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开发建设马鬐山景区,环山公路、停车场等已完成。浮来青生态园创建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文心宾馆、华伦国际大酒店、浮来山庄挂牌三星级旅游饭店,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立足资源优势,陆续开发了《文心雕龙》和殿试卷影印本、银杏叶、银杏果、银杏叶茶等银杏系列纪念品;名人字画、仿古陶器、挂扇、屏风等工艺文化纪念品;剪纸、刺绣、布娃娃等民间艺术品纪念品,体现了莒地文化特色,丰富了旅游纪念品市场,旅游业年总收入达1.5亿元。

  二、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县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多年来,对于莒县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县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县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2、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县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3、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的需要。

  4、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5、相关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的没有充分挖掘。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根据地横山、崮西等。旅游线路的规划布局不够统一,没有明确的线路。

  三、加快旅游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县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莒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1、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和文物资源保护合理并重。要修缮保护好浮来山定林寺、陵阳河遗址、莒子墓、刘彰墓等历史遗迹,及时收集整理馆藏文物。要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挖掘整理,积极支持和鼓励剪纸、美术、书法、戏曲、影视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

  2、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莒县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县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沂水县、莒南县、五莲县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莒县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3、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莒县是100多万人口的大县,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莒县是山水之乡、茶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县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同时,要统一品牌的准确定位。品牌就是一张名片,品牌的打造要切忌平淡枯燥,失去吸引力,又要防止与其它地域景点雷同,否则就等于没有品牌。还要注意不可夸大其词,捕风捉影,胡乱拔高,以招非议。

  4、依托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积极实施精品文化旅游工程,突出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等,通过古莒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宗教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整理,积极引进县内外资本,投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打造莒文化中心等龙头品牌;充分利用莒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人文气候优势,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民俗、生态湖泊等场景,积极发展青龙湖、玉带湖、峤山湖三大湖区和桑园、夏庄、浮来山、中楼、招贤、峤山、棋山、安庄、果庄等九大乡镇乡村旅游业。

  5、创新机制,不断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筹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可设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将其作为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运转;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旅游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通过相应的旅游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

  6、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县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县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

  7、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县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县工作合力。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县政府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县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要组织力量编写莒县文化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县人民了解我县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莒县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县作为齐鲁三大文化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莒县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莒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202年七月六日

篇五: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觉是人类重要感官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就业、学习、心理及生活品质。近年来,近视的人群在迅速扩大并且趋于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戴上了眼镜。下面有整理的关于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

  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政策引导。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重点对有发展潜力,并能实现长期发展的都市农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落实都市型农业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积极借鉴外地发展都市农业的成熟经验,引导和鼓励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精细化管理方式。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建立健全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提升都市农业发展后劲。四是加快西五路南延工程等一系列都市农业园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优化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环境。

  为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从8月份起,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兆田带领下,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

  专题调研。调研中,听取了县文广新局、县旅游局、县经信局、县广播电视台、仙都风景管委会等单位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视察了缙云县木林森文体用品有限公司、佰易文具有限公司、润和活性炭工艺品有限公司及英皇漫动等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召开了部分人大代表、文化团体和相关企业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演艺、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图书制品销售、仙都奇石交易和石雕加工等类别的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对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经济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艺演出业得到传承发展

  我县的文艺演出以婺剧表演为主。目前全县民间职业剧团有20个,其中婺剧团有16个,从业人员近1500人,年演出收入达5000多万元。一是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婺剧促进会。促进会加强了对民间剧团的行业管理,组织婺剧比赛、婺剧交流、演员培训、乐队培训等活动,有效地完善了缙云婺剧的发展规划,提高了艺术水平和声誉度。二是实施“婺

  剧进校园”活动。为保护婺剧文化和培养婺剧传承人才,在全县范围内普及婺剧,自行编创了《红歌新唱》婺剧版教科书,作为全省第一部婺剧教材在我县中小学全面推广。三是举办婺剧演出活动。近年来,我县承办和举办“省新农村业余婺剧票友大赛决赛”、“浙江省地方戏会演”、“绿谷之声”婺剧专场演出、“缙云县业余婺剧传统唱腔及婺剧器乐大赛”、“缙云婺剧大会演”、婺剧品会场,有力推进了缙云婺剧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复兴。缙云婺剧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得到优异成绩。缙云婺剧文化产业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等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艺术雕刻业日益兴起

  我县的艺术雕刻业主要包括缙云石雕、玉雕、炭雕以及根雕等。一是石雕,主要指缙云石材加工企业,产业初具规模并有较大影响力。石雕加工企业65家,从业人员450人,XX年销售产值达亿元。缙云石雕制品种类繁多,一般以市场需要而定制,主要有石亭、牌坊、石狮、石栏杆、古建石作、壁画、山水、动物、雕像等,石雕产品畅销江南各省市。二是玉雕,主要指仙都丹玉雕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美誉度。XX年底成立了县观赏石协会,目前有仙都丹玉场所20余家,年交易额达5000多万元。同时通过开展石头文化研究和交流、举办知识讲座、参加全国文化产品展览等活动,缙云石头知名度不断提高。如今年“仙都丹石”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丽水文化精品展,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三是炭雕、根雕,主要指炭类雕塑刻艺术和树根类雕刻艺术。缙云炭雕的主导产品有炭雕观赏盘、炭雕摆件、炭雕壁挂等礼品产品,其代表企业为缙云县润和活性炭工艺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千万。我县炭雕、根雕都制作了优秀作品,炭雕《黄鹤楼》在武汉举办的丽水文化精品展上被武汉市政府直接收藏,根雕《惊梦》荣获第三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金奖。

  用于物流流通的货源不足。由于基础条件差,总量小,特别是我县工业集中区战略正在实施阶段,没有形成企业集群效应和产品链式延伸,现有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货源有限,大宗货物少,制约了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文化旅游业逐步融合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文化开始与旅游初步融合。一是依托黄帝文化扩大了旅游影响力。把弘扬黄帝文化作为打造区域人文特色的重要内容,每年在重阳节和清明节分别举办祭祀轩辕黄帝典礼,以“仙都轩辕氏祭典”活动为载体,把黄帝文化同“山水神秀”、“田园风光”等生态文化内容相互融合,提高缙云文化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二是研究黄帝文化丰富了旅游内涵。从XX年召开“中国首届黄帝文化学

  术研讨会”以来,每年都组织专家进行黄帝文化学术研讨,通过黄帝文化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黄帝文化,突显黄帝文化的深厚内涵,逐步确立了缙云仙都是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地位。XX年我县的“轩辕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依托国遗项目“轩辕氏祭典”的品牌优势,不断提升和丰富缙云文化旅游内涵。三是宣传黄帝文化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多渠道不断加大黄帝文化的宣传力度,邀请中央电视台来缙摄制5集高清纪录片《南祠圣地—缙云黄帝文化探秘》(暂名),围绕仙都黄帝文化进行多角度深入挖掘采访,用学术的视角和纪录片手法全方位表现仙都黄帝文化。该片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通过国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缙云黄帝文化的知名度。

  (四)文化制造业不断壮大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我县文化制造业主要包括印刷包装类、文具制造类、装饰灯具类、玩具制造类等,XX年产值达3亿多元。一是印刷

  包装业发展良好。目前全县包装装潢印刷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县销售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有6家。二是文具制造业逐渐成长。文具制造业是近几年我县兴起的一项主要文化产业企业,主导产品有各类固体、液体胶水、中性笔、签字笔等,以出口外销为主,XX年年产值有8500多万元。目前,缙云县木林森文体用品有限公司、佰易文具有限公司、亚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县文化制造业的主力军。三是装饰灯具和玩具业等正在兴起。装饰灯具和玩具制造等从无到有,正处于起步阶段,如生产“万能工匠”儿童塑料益智玩具的缙云和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品牌推广阶段,在淘宝网上开设了网店。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仍然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是没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虽然我县已经制定了“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但缺乏完整、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呈现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同步。二是一些部门存在重处罚轻服务、轻协调、轻指导现象,文化企业的发展软环境不尽好,这也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三是相关管理部门未能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定位,往往更多关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的文化事业发展,旁落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关注,较少研究。

  (二)文化产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

  一是文化企业起步晚、层次低。许多文化企业都是近几年建立发展起来的,多数属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和销售低层次的产品,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很难做大做强。二是文化与旅游结合不深。旅游还是以山水观光为主,缺少文化内涵支撑,旅游项目品质不高。三是县城小、人口少、城市规划落后制约了包括影视传媒、休闲娱乐、文艺创意等核心产业的发展,使这些产业呈现出散、小的局面,很难形成产业集聚,导致我县文化消费总量偏小。

  三省、区、市认为,国家旅游局在抓市场规范与整治方面布置早、行动快,效果比较明显。两省一市对贯彻国家旅游局的这些会议精神都非常认真,采取了比较有力的措施。

  (三)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和保障乏力

  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全县文化部门及相关部门一直没有组建相应的文化产业管理发展机构,文化产业发展一直处于盲目或小打小闹状态。自发地发展的结果,形不成规模,稳不住脚跟;信息不灵,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二是文化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如文具制造类企业,没有自主研发人员,生产的多为低端的粗加工产品,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产品附加值低。三是政府财力有限,政府性资金投入不够,民间资金的引进也不多,金融调控政策和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缺失。同时由于我县的文化企业规模小、效益不高等原因,难以达到现行政府扶持企业的相关标准,享受不到政策倾斜和支持。

  三、促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意见

  针对大学生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制定投资计划,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虽然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局限较多,而投资理财产品收效又较低。但是大学生仍旧可以通过深入学习理财投资,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不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最终获得投资理财的益处。

  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较多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的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理清思路,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措施,按照文化的属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从业者和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要摸清底数,打好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XX年度的有关通知》精神,规范我县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建立文化产业指标统计体系,并将文化产业增加值列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体系。对全县文化产业行业分布、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及时掌握我县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三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要依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浙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XX—XX)》等政策,按照“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要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科学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布局,充分发挥现有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尽快编制《缙云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缙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总体目标,引导文化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二)创新机制,强化文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

  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突破体制机制制约,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合理优化组合。要强化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适时成立管理、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专门机构,通过产权交易、公司化运作等形式,进一步理顺国有文化经营单位的管理、经营体制,努力把文化经营单位培育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要整合资源,出台政策。认真研读上级有关文化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尽快研究制定我县相关政策,强化资金、税收、信贷、土地等要素保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平台。整合现有产业资源,鼓励、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进一步降低文化

  产业准入门槛,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对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三要培养人才,提升能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支既懂专业、又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我县文化产业的特点,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进各类高水平文化产业人才,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用人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充足的人力资源。

  (三)品牌优势。我县十分注重榛子品牌开发,先后注册了"宝华"、"铁珍"、"马侍郎"、"春园"、"刘迁"等知名榛果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XX年,铁岭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乡","春园"和"铁珍"两个品牌通过了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这为铁岭榛子取得了通关条件和关税上的优惠待遇。品牌效应拉动了榛子价格翻番上涨,青榛子收购价格由上个世纪的80年代的4元/公斤,90年代的10元/公斤,一路飙升到现在的24元/公斤,成品榛子的价格更是由每公斤10元、20元,一路上涨到60元。

  ——民俗、歌舞、音乐、器乐、工艺、美术、书法培训市场: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训班,全市不少干部、职工、居民、宾馆服务员都会唱民歌、跳土家舞;劳动部门从XX年以来,开始培训绣工达3000人次以上;永红音乐教学中心,长江琴行常年开设钢琴、电子琴等器乐和艺术表演培训,杨名贵的国画、陈焕祥的书法培训等,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抓住重点,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一要打造婺剧文化品牌。缙云婺剧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婺剧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为此,我们要把做精、做强缙云婺剧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缙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要确立婺剧发展的战略思路,建立婺剧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对婺剧发展的服务体系,营造婺剧发展氛围;鼓励创作精品剧目,抓好婺剧人才培养,打造婺剧名家名角,促进婺剧规范管理,不断拓宽婺剧文化产业发展渠道,多措并举大力推动缙云婺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让婺剧更好的根植于缙云。二要打造黄帝文化品牌。要立足缙云仙都是“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特定地位,继续深化黄帝文化研究,积极探索、创新祭祀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提升仙都黄帝祭祀的规格。逐步推进黄帝文化的“物化”进程,在景区建设、城市建设过程中,注入更多的黄帝文化元素,让黄帝文化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让黄帝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三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缙云文化旅游产业要走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之路。要切实加强缙云田园山水风光的旅游资源与黄帝文化、婺剧文化、石头文化、影视文化、民俗文化、非遗、仙都摩崖题记等各类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做到“一景一传说、一物一故事、一景一风光、一景一历史”。要加快开发、设计游客参与型的文化旅游项目和炭雕、石雕、根雕、剪纸等有缙云特色旅游商品,把无形的文化有形化、具体化、常态化,提高自然景点的文化内涵,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和猎奇性,延长在缙旅游时间,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篇六: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旅融合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XX文旅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与化工、建材、泵阀、农副产品深加工并列成为XX主导产业之一。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助推。下面就我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方向作出探讨。

  一、存在问题

  1、资源不能统筹利用。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属多个部门,存在交叉管理,管理缺乏活力,资源优势难以形成产品优势。一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没有整体旅游规划、也没有整体旅游宣传推荐,更没有营销策略和监管体系,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文化元素未能渗入旅游元素、旅游元素也不能彰显XX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不能形成优势文化旅游资源,束缚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发展建设资金短缺。多数景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旅游企业投入,融资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县文旅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

  3、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XX丰富的文化宝藏缺乏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没有

  进入真正的产业化时代。旅游产业项目推进缓慢,而更多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无形性,例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XX猿人遗址、国家级非遗—东路庐剧没有进行任何的产品和产业化开发。

  二、下步工作方向

  1、深挖和州文化,讲好和州故事,输出和文化内涵。首先汇集文化资源,XX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故事享誉全国。从远古时期XX猿人遗址、乌江霸王祠、刘禹锡陋室、朱元璋点兵镇淮楼,还有喜雨亭、文昌塔。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提到“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历阳又称亚父城。XX历史遗迹众多且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影响力颇大。但是面对全国众多城市竞相在历史名人方面做文章的现状,XX的文化资源如何呈现异彩,需要费一番心思。看省内案例,“六尺巷”位于桐城的西南,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遗迹与邻里谦让的故事相结合,使建于清代的六尺巷重焕生机。为何普通的巷子能火起来,成为游客的目的地?因为它与主流价值观念相契合,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故事流传深远且受众广阔。以六尺巷为主线贯穿发展始终,融入地方民俗等元素,整合景区、景点和历史遗存,集中展示六尺巷“和”文化与桐城士大夫文化,重点打造六尺巷片区“礼让”“包容”“和谐”教育基地,彰显六尺巷文

  化特色。XX拥有丰富的人文故事资源,现阶段需要深挖这些资源,专人整理汇集XX零散的本土故事、尘封的史实,特别是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人事迹加以梳理、整合,汇编成册。创作歌曲或者戏剧,提升XX历史文化之美誉度,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弘利教育)

  2、注重传承与保护相结合。过去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古迹的保护,传承工作持久且见效缓慢,但是对于文旅产业发展作用不容小觑。积极探索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城市建设中树立“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的理念,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相结合,避免“大拆大建”。同时在城市建筑风格的定位上,强调地方特色,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XX特色”,为游客和市民的记忆想像提供吸引物。在城区范围内,谋划以陋室、文庙、镇淮楼、四牌坊、文昌塔等唐宋建筑和遗址为依托;将XX剪纸、羽毛画等传统民俗文化纳入我县传统手工艺老街—篾匠街之中,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依托,打造XX民俗文化一条街,增添地方民俗元素。XX东路庐剧乃是我县非遗艺术的一颗灿烂瑰宝,是马鞍山市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全县主要旅游景区探索庐剧及XX民歌等地方戏剧主

  题演出。传统庐剧历经发展,未来可与现代舞、话剧结合,政府鼓励民间团体参与全国性选秀、比赛,争取走出XX,走出安徽,绽放于更广阔的舞台。健全非遗传承体系,建立非遗传习基地,开展优秀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村活动,培育群众对XX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

  3、互联网思维发展文旅产业。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扁平,随时随地互动联通。智慧旅游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和游客三个方面。未来XX可以考虑推进“智慧旅游”便民服务系统建设,涵盖查询、预售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远程旅游服务平台,实现由传统的旅游服务模式向智慧旅游服务模式的转型。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服务,外地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了解XX的即时天气,台创园蔬菜品种,鸡笼山景区与香泉度假村之间的交通情况以及XX本土特色餐馆。企业完成定向营销,政府通过云数据掌握游客流量和相关数据。在宣传营销方面,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广告成本,产业发展初期难以承受。成本低廉的网络营销手段,不失为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最近江西新余女大学生村官拍古装照推荐乡村油菜走红网络。以油菜花为媒,通过写真照展现油菜花开美景,吸引众网友前往赏花,为当地农村增添人气从而拉动当

  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巧用网络推荐本村、本镇特色可作为未来基层干部工作方向之一。我县景区及旅游服务企业可加强与途牛、携程等互联网平台对接,利用知名互联网平台提高知名度。

  4、牢固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旅游。品牌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早期“香泉温泉”“善厚镇王店村”在本市已有一定名气,节庆活动和体验式农事活动也取得一定反响。未来应持续推进“乡村旅游节”、“香泉温泉旅游周”、“农业嘉年华”“采茶节”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在现有的温泉养生游,青山绿水游,佛地祈福游,乡村体验游等精品线路基础上,对照周边城市旅游线路,找出自身优势和劣势,抓住特色。

  5、多部门、多区域联动,促进文旅产业多元融合。在调结构方面,放弃对资源的大开发,统筹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体制;在转方式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和利用;在促升级方面,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构建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在思想上认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文化旅游工作重心由管理逐步向服务进行转变,在理念和效率方面做到转变和提升。文旅产业发展需要与金融、交通、商务、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

  展。改革创新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构建协调、统一、高效和共促发展的旅游产业管理新体制保障,建立常态化的合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政府主导,文化旅游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融合发现机制。打破区域界限,强调开发的整体性、集聚性。XX拥有北部山区旅游带、历阳中心旅游带、沿江旅游带。力争将XX的旅游线路纳入周边地区旅行社推荐路线,形成与周边旅行社客源共享。

  县域文旅产业提升辐射带动其他产业。文旅产业是三产中新兴力量,根据XX第一产业比重在三产所占比重偏大的现状。文旅产业与第一产业结合,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商品、体验式旅游,结合电子商务推广,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构建“书香XX”,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我县 做大做强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