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能流传千年的经典诗词,一首诗足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唐诗宋词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荆轲歌/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
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风雨》
【唐代】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赏析: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
作者一生是斗争的牺牲品,四处漂泊寄寓幕府,穷愁潦倒,全诗喟叹深沉,词哀情苦。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赏析:自古诗人多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陆游满襟衣的酒痕,正说明他与“诗仙”、“诗圣”有同一嗜好。
诗人“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年过半百才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诗人自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脑补十万字武侠小说了。
处江湖之远,从这两句诗中品味出凡间烟火气,却又清丽脱俗。若成小说,这应当是沧月、沈缨缨的风格。
《贺新郎·九日》
【宋代】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赏析:秋天鸿雁南来,明春仍然北去,北上恢复神州的大业却遥无实现之日,眼看白日西下,象征阒国势危殆,令人痛心。
诗人自己老眼平生,壮志难伸,亦只能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赏析: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
之迹。
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
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
《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进而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无兵无剑无刀更无招式,可是字字是沧浪侠客的气度。
唐诗宋词赏析的读后感1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中科院
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感悟--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唐诗宋词赏析的读后感2不知是第几次拿起这本稍大的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样,深深的,深深的读下去,淡黄的灯光下,岑参、杜甫、苏轼、易安……向我扑面而来,那油墨香气之中的悠悠难诉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长起来……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
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独自坐于江心,叶舟随波摇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两岸漆黑,但你有双明亮的眼眸,波涛汹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贬,你依然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于你的腹中,也藏于你的笔尖,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还要介怀什么呢?于是,你那永不熄灭的热情仿佛熔化了所有怨事,让我想与你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领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唐诗宋词赏析的读后感3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而唐诗、宋词,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唐宋词赏析》浓缩了唐诗宋词的精华,让我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名诗名词。
其中,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爵江月和》这首词的赏析。这首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英雄文天祥所写。整首诗是这样的:“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一线高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首词的赏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告诉读者这首异乎寻常的词是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叛徒所害而被俘与同时被压北行的同乡好友邓光荐临别时写下并送给邓光荐的。这首词对国族的不幸,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是我们对文天祥的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这首词用了苏东坡赤壁怀古的词韵。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报国的强者之歌。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便是李颀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的赏析点明了此诗是作者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并具体的展现了当时边疆景象的肃穆和凄凉,告诉人们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帝王的霸道。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并巧妙的运用了音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这本是其实还有许多像此类值得大家去品读去欣赏的诗词。它们不仅在文字上有着特殊的含义,就连它们的标点符号上都有着非凡的魅力。它们不仅传达着是人在不同年代对生活产生的不同感想,也是我们对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学上不可缺的部分。本书清楚的讲述了大约六百多首唐诗宋词,并进行了详细的赏析,是我们学习语文必读的一本好书。
历史,是一座用之不竭的宝山,只要你去发掘它,就会收获无限的知识。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能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荣耀,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和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成或缺的精神食粮。唐诗宋词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了解、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具有极其辉煌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失色。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风格、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能够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词的发展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世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一文主要是研究唐诗对宋词的影响和宋词对唐诗的继承,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最具影响诗词人的诗词分析研究,总结出唐诗宋词的影响与继承。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唐诗对宋词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当然,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宋词继承唐诗创作艺术的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这就就是宋词具有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学习唐诗宋词的意义
中国文学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是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个人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因此,我们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从“唐诗宋词”入手是最合适大众而又简捷速效的。
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
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
.
.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朗读—朗诵—吟诵。一定要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和”了点,“儒”了点,“雅”了些。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它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目前,我们社会上有一种向“洋”倾向,他们把传统文化几乎全部否定了,不但否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诗词,艺术中的书法,国画,就连中医也有人开始否定了,更有甚者把孔子的作用都排到了章子怡,姚明的后面。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
.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二是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三是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四是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五是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阐述.
.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学习唐诗宋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唐诗对宋词有影响,宋词对唐诗有继承,那么我们现代人更应当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下去,并发扬光大,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一)要系统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各个知识阶层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承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自豪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
.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少学者都认为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核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
唐诗宋词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我国的诗词文化,我们常常以唐诗宋词为骄傲。自有唐诗宋词的那天起,中华文明文化就从来没有抛弃过她。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对于古代文化,历史以往的文化,我们都必须采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方法。新中国的当代文化,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唐诗宋词其精华部分。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文化
1“初唐四杰”诗是我国格律诗及诗文化的开创和奠基之作
我们就唐诗进行分析时却发现,“初唐四杰”之诗是那样地占有一席之地。生活在唐初这一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下,但能够面向生活,并以“文章齐名天下”。初唐四杰的作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巨大的贡献。内容上,一是反映边塞生活。杨炯在《从军行》写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表现了诗人为国效劳的雄心壮志。卢照邻的《紫骝马》写道:“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于?”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的苍凉及战争的残酷。骆宾王的“晚度天山有怀京邑”等诗篇都比较著名。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篇,对后来盛唐时边塞诗的繁荣有直接的影响。二是揭露当时上层社会奢侈淫乱的生活和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不平。形式上,王勃的律诗、绝句达到了一定的文化高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初唐四杰”之诗作开辟奠定造就了唐诗繁荣的前提与基础
2唐代李白诗是激情浪漫雄伟一体的顶峰
2.1李白的诗具有激情浪漫的优秀传统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你是何民族,也不管你是唐代后何一时代的人;只要会说话,没有不会背《夜思》这首诗的。在中国小孩子学说话,小孩子学文化,无不是从李白作的这首诗为开始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有研究当时李白写这首诗的必要,而更多的在于研究它,今日这首诗对我们受何益的更加之必要。李白这首诗是“思”,是思想的一种,是思想中人情感的一种,这是李白这首诗人们共识的主题与灵魂。作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都是有情感的,有亲情的,只要读起来就会浸人心脾,使人思念难以忘怀之情油然而生。热爱之情,难以忘怀之情,思念之情,优美之情,情感情怀文化之不尽。《夜思》,李白之夜思,当化作多少个人之夜思,也成就了多少个夜思之人的不限之遐思!床前明月光,一句非常而简单的诗句,说明了天与地与此同时与人与物是何等的大溶合,有何等的优良优美浪漫之激情啊?!活着的人,有谁不感到月亮,心思是多么的一样的宁静宁静而又明亮无限的空间,脑海里心里不尽的思绪,床前、明月、光,谁都会很容易的读懂它的意思。低头思故乡,人在它乡,有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啊!它乡越美,思绪就会越来越多越多,越发觉着自己的家乡可美可贵可亲的呀。
2.2李白的诗具有激情雄伟的优良传统
我们再看李白另一首诗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的诗眼,诗心均在情上,这是明点;但是,当我们认真读来,诗眼诗心由情却饱含于激情雄伟文化之中;我看还是叫激情雄伟优良文化为好。读李白的诗无论那一首,都唤发着诗人的浪漫雄伟之激情,汇聚成无限多彩的文化!“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另一首诗中的诗句,后人大都说是夸张之作;明月光、地上霜;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人有说夸张的也有说比喻的。我说情感不能夸张;夸张情感从修辞上讲,从形式逻辑上讲,从科学上讲都是讲不通的。唯有从思想上讲,从情感上讲,浪
漫、浪漫、再浪漫方成激情、激情之喷薄欲出之雄伟激情啊!人的思想来自于激情;没有激情浪漫的情感是死的情感,没有情感的灵气与生气。唯有浪漫的情感才会成为思绪、思想、思念、理念发明与创造性的文化。唐代李白的诗,具有雄伟的气势;无限丰富多彩的浪漫;奔腾的激情;多角度多色彩顶极大成文化的海洋!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学文化宝库!
3唐代杜甫诗是史诗成就一代人观点观念
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杜甫的诗多以实际事实为着眼点。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以实实在在的事而展开思想的,也是没有浪漫与夸张的某些想象;我看这也是杜甫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杜甫的诗饱含着人间事理真情实意的想象,我认为他是真实文化,为真实而思想,为实事生观点成观念。杜甫诗文化最为突出的一点,那就是真实思想文化。其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再现了诗人的情怀。这种情怀情感文化,无不散发着人间真情实意的无限思想的崇高观点,曾经激励着多少人为之而学而做!再看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论何时何地何角度来分析杜甫此句诗,都得到一个真实事实的解释,真的文化情思,真正的事理史实文化!唐时的长江与水流侧两岸,今日的长江水流侧两岸,以后的长江水流侧两岸,也会永远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事实。再看杜甫的《春望》诗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而又是从现象中写出了真实的事理。杜甫的诗是对现实的看法,是对史事的看法。
4唐代白居易诗,通俗易懂,是大众通俗文化,后人历来认为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留给我们诗作最多的一位。白居易诗的特色,以写志的见多,如《杜陵》,描写杜陵老头遭天灾后,颗粒不收,而那些“钩瓜锯牙食人肉”的豺狼,逼使他“典桑卖地纳官租”从而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在《轻肥》中,抨击那些“朱绂大夫”,“紫绶将军”过着“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在那个年代,杜甫的诗却有今日时代鲜明的劳动人民的阶级性,及受憎分明的反抗剥削和压迫的精神。所以,我认为白居易的诗,是我国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现实主义,现实思想文化。劳动人民的友情文化,仁义文化;反对剥剥的文化,反抗压迫的文化;斗争文化,民情文化。如在《新制布裘》等诗中,诗人还希望那些无衣的穷人“稳暧皆知我”提出“天下无寒人”的空想。白居易的这种思想,尽管不能成为现实,可是,这却是诗人的见正思想或者说叫见正文化。有人说这是白居易的讽谕诗,我看倒是真正的民情现实主义文化。让我们再看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尽用现实浪漫主义可塑性,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和和谐的声律等艺术手段,把唐皇和杨玉环的情感悲剧“精雕细刻”,博得历代人们的喜爱,创一代思情情爱文化之典范。白居易的许多诗,都贴近民众之情,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构建了现实主义文化的诸多方面。
迄今为止,话诗谈诗讲诗离不开唐诗;分析诗研究诗离不开“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初唐四杰”之杰作,开创我国诗作格律诗的先河。李白诗最鲜明的特色是以抽象的无限激情和精神创文化宝库之峰;杜甫诗最鲜明的特色是对现实的种种观点造就种种传统观念文化之清泉;白居易诗贴近民众通俗易懂,开创劳动人民优良传统文化的先河。历史告诉大家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不愧为文化上的三座丰碑。
5宋词发展了唐诗生活文化和劳动文化,突出了爱国、英勇、英雄文化
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那么宋词是唐诗文化发展后的记事叙事的第一技人类文明文化之花。一提起宋词,苏轼,柳永,李清照,陆游,那可是一座座文化上大放异彩的人间“词峰”。正应了唐代陈子昂的那句话,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1苏轼的词博博胸怀雄涌,洁气豪迈奔放
我们先来看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想象丰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真是气势磅礴,豪情满怀,胸襟无限宽阔。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这首词,作于公元一0七六年,密川太守任上。苏轼开一代豪放词风,成胸襟坦荡豪放文化之大成。这是当今文学界的共识。如果说李白是豪放,浪漫,文化的杰出大家,哪么苏轼在这两方面又当如何呢?我看苏轼也有豪放,浪漫文化,但是,李白的豪放与浪漫是人的情感。而苏轼的词,是对山河触及人之情怀而涣发出的坦荡及无限的豪迈与奔放。可以说苏轼的词是情怀豪迈文化。进一步讲确切地说苏轼词的特色,是胸怀坦荡,激情澎湃、胸阔、豪迈、奔放文化!
5.2宋代柳永的词是艺术文学剧作的开创性文化
宋代柳永是一位在内容和艺术上对宋词发展作出过创造性贡献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恨,情景交融,广为传诵.。《望海潮》极写抗州街市的繁华,湖山的壮美。如《迷仙引》词:“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这首词以同情心写出了伶工乐伎们渴望月自由的愿望。又如《女冠子》一词,写自己在雪天里的心情:“想椎人山径迷踪路,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颭酒旗斜处。”在柳永的词中破天荒的开始了情意缓缓的描写;柳永对词的另一大贡献,是发展了词体,提高了表现技巧。柳永的词依“新声”填了不少慢曲,且自创了一些新腔,从而使词的容量大大增加。为后代文学艺术文化,小说戏剧的创造性写作,开创性的辟出了一条路径。柳永的词是记叙文化,是叙述文化的综合体。柳永的词为当代文章与戏剧开了一个好头,柳永的词是文学艺术的开拓创新之作。所以,我认为柳永词是戏剧文化,是小说文化,是文学艺术开创性的典范文化。
5.3宋代李清照的词,含情脉脉夫妻恩爱愁怅是深深意浓文化
李清照作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作为后世公认的婉约派绝唱的词作大家,对我国词体文化及文学艺术的贡献,我看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欢乐情感夫爱妻思意浓文化,如早期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活泼、淘气的少女被描绘的惟妙惟肖。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淮寄锦书来?雁宇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怀念爱夫的思妇,被刻划得入木三分。深深的情意,清新于字里词间,创女性感情表白之词章。二是茫茫愁怅悲惨文化。后期作品迥然不同。接踵而来的家国之难,给她的作品染上了一层凄风苦雨的色调。其中最为人传诵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对人生命运的悲苦描述。所以,我认为李清照的词,就文化上来讲,她开创了欢乐情怀文化;悲惨文化的两个天地!可以说,后世女性之欢快悲惨文化无不是这两种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5.4陆游雄心勃勃展爱国英勇英雄文化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词人陆游是一位“壮怀激
烈”的爱国将领。他的词现存一百三十首。他那爱国激情和倔强精神从词里喷涌而出,且艺术上也有一股感人的力量。《诉衷情》、《卜算子咏梅》字里行间使我们领略到爱国激情;词的艺术上也另有特色。陆游的词情感志诚,豪迈奔放,感人肺腑。如果说,陆游之前是没有鲜明而突出的爱国文化的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直到清代,忠君与爱国是同一个主题的,可是只有到了宋代陆游时才真正开创了爱国词文化的真实!英雄文化的所就!从陆游的爱国词文化里,我们真正领略到了爱国词文化中含着的英雄文化,英勇文化。
我们领悟到了的优秀优良传统文化。今天读唐诗学宋词,目的是接受唐诗宋词中优秀优良种种文化的哺育!唐诗宋词给我们以无限深厚的文化基韵。唐诗诗情画意;宋词词丰意浓。唐诗宋词从总体上讲可分为:生活文化;劳动文化;爱国英勇英雄文化。
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
一、简介: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
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
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岀,影响久远。
二、成就:
1、唐诗成就: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
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
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几乎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也几乎个个是词
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岀头露面的女
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
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岀,影
响久远。
2、宋词成就: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
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
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
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
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三、名人简介:
1、唐代诗人:
(1)李白:
李白
仙人”,汉族,人誉为“诗仙”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
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
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太原
(今属山
(808)拜左拾遗,(701年2月8日一762年12月)[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
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
《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
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宋代词人:
(1)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
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其夫赵明诚,卒于宋南渡时。易安晚年,流寓在
浙江金华、绍兴。[1]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词》,均已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王仲闻《李清照
集校注》、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岀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
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
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画像来源)
(2)
四、精选:
1、唐诗:(1)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晴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朗月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2、宋词:
(1)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
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代流传下来的。能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
人的荣耀,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
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和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
长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世之
本,更是我们不成或缺的精神食粮。唐诗宋词作为国学经典
之一,对了解、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历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具有极其辉煌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失色。诗是中国文
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风格、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能够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词的发展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世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1***
***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一文主要是研究唐诗对宋词的影响和宋词对唐诗的继承,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最具影响诗词人的诗词分析研究,总结出唐诗宋词的影响与继承。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唐诗对宋词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当然,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宋词继承唐诗创作艺术的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这就就是宋词具有长短
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学习唐诗宋词的意义
中国文学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是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在此无意夸大
“唐诗宋词
”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个人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
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2***
***
因此,我们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从“唐诗宋词”入手是最合适大众而又简捷速效的。
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
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
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
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
3***
***
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
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
“感其然,悟其所以然
”,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
“蕴
”的感悟中,由学习
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
“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朗读—朗诵—吟诵。一定要
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
、感悟其
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
。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
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和”了点,“儒”了点,“雅”了些。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它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目前,我们社会上有一种向“洋”倾向,他们把传统文化几乎全部否定了,不
但否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诗词,艺术中的书法,国画,就连中医也有人开始否定了,更有甚者把孔子的作用都排到了章子怡,姚明的后面。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
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
4***
***
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二是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三是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四是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
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五是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阐述
5***
***
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学习唐诗宋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唐诗对宋词有影响,宋词对唐诗有继承,那么我们现代人更应当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下去,并发扬光大,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一)要系统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各个知识阶层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承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自豪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
6***
***
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少学者都认为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核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
腐朽、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
可修改编辑
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
一、简介: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二、成就:
1、唐诗成就:
唐诗宋词是中国
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几乎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也几乎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2、宋词成就: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三、名人简介:
1、唐代诗人:
(1)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精品doc
可修改编辑
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精品doc
可修改编辑
(2)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宋代词人:
(1)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夫赵明诚,卒于宋南渡时。易安晚年,流寓在浙江金华、绍兴。[1]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画像来源)精品doc
可修改编辑
(2)
四、精选:
1、唐诗:
(1)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晴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4)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精品doc
可修改编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2、宋词:
(1)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精品doc
可修改编辑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
贺新郎精品doc
可修改编辑
宋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
.
精品doc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大纲
开发商:朱:
教学目标:名六年级学生
教材:
《三字经》
《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
一、课程介绍
《中国古代诗歌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根据我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和选择适合学生的《中国古代诗歌经典阅读》校本课程。
二、课程背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从《诗经》到百家古书,到唐诗宋词元曲,其知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识面之广,气度之丰富,修辞之精,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比拟的。中国几千年积淀沉淀的古典诗词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充满了灿烂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史。它闪耀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和道德的根基,对古人和后人都没有产生动摇的力量。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一脉相承,而正是这种蕴含了几千年的伟大凝聚力和民族自尊自信精神,把中华民族的巨人葛从惊涛骇浪中一次次推向前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研究成为西方的一项突出研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美丽的,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它将在未来的世界中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1988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法国巴黎,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到了:“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30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特别强调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信息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没有开发,也没有发扬光大。一个民族的强大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团结。在迈向新世界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就会出现偏差。
为了让古代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通俗的诗词惠泽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气质,改变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我校开展了“背诵时代美文,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个青年绅士”的中国古典古诗阅读工程实施活动,选编了流行的《三
《人物志》《弟子规》,唐宋诗词100首,文笔优美,寓意深刻,供师生阅读。通过让学生阅读经典诗词,让他们接触最具人文价值的作品,塑造完美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在记忆的黄金时代直面经典,从而获得有益终身的精神食粮。
三,课程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凝聚了“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下的丰富遗产。它不仅被当代中国人继承,而且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关注。传统小学课本《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儿童道德丛书》,很多经典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此,中国儿童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重要和必要的。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中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但使用频率仅占总脑细胞的10335420%,大部分脑细胞处于修复和备份状态。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有着取之不尽的潜能,这使得他们背诵了大量的古诗和古文。因为他们脑子里储存的东西不多,又因为相互干扰少,很容易把东西放进去而不忘。虽然许多经典内容一时半会儿不能被学生理解,但只要放在他们的脑海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知识能力的提高,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教育理念,确立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宽厚的知识素质、强烈的探索欲望、鲜明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目标。以“真”为座右铭,古典古诗词的阅读和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学生的人文背景,培养崇尚文明礼仪、文明优雅的行为、理解事物和勤奋的精神。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塑造一代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现代意识的跨世纪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培养他们的情感,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和良好的气质培养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目标设定为: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博大,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夯实其文学基础,促进学生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要有选择地吸收精华。所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为“经典”的诗词,那些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气质培养乃至世界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影响的优秀篇章,都是我们的道德选择。我们确定的阅读内容主要是以下六首:(唐诗宋词各一首)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在语文教材中一直被选为典范。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每个年级要求背诵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把唐诗宋词作为阅读的首选,并设定了:的具体目标
(二)古代小学教学
在所有的小学课本中,最受欢迎的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从小接触成语故事,不仅很快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寓意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古诗文选粹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灿烂的文化。古诗文的学习能更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五、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生本性原则。
由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规定性和单一性,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因而长期以来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很少有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的权力。校本课程开了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变学校教育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的课程运行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5《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教育性原则。
古诗文和所有的文学体裁一样,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考虑其教育功能,要能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4、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门校课程,它的开发实践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校策,是学校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位师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
5、差异性原则。
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实际的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对学生,我们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
(二实施形式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儿童接受,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我们主要用诵读、赏析、竞赛、表演汇报四种形式。
1、诵读: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诵读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包括集体诵读,指名诵读、接龙诵读、男女生对读等。
2、赏析:教师选择内容(内容一般为优美的、经典的段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听范读欣赏其文字的优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竞赛:老师安排某一时间,在班内、班与班之间,开展诵读赛,例如“古诗诵读擂台赛”,“大家来背《三字经》”等等。
4、表演汇报:利用大型节日或班队会的时间将诵读作为一种节目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读书会”、“诵读会”等等,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汇报展示自己的背诵、朗读才能。
(三实施建议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上成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切忌强制性要求学生背什么、背多少。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诵读是一种负担。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内容和教学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5、诵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无目的读和背。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一、基本篇目(120篇)
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鱼我所欲也《孟子》
逍遥游(节选)庄子
离骚(节选)屈原
11劝学荀况
12伯牙鼓琴《列子》
13愚公移山《列子》
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5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6长歌行汉乐府
17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2敕勒歌北朝民歌
2与朱元思书吴均
3三峡郦道元
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2滕王阁序王勃
33山居秋暝王维
34杂诗(君自故乡来)王维
35过故人庄孟浩然
3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黄鹤楼崔颢
4师说韩愈
4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5次北固山下王湾
51小石潭记柳宗元
52琵琶行(节选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
5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4乌衣巷刘禹锡
55陋室铭刘禹锡
56锦瑟李商隐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6岳阳楼记范仲淹
6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7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7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7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7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75赤壁赋苏轼
7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晏殊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8书愤陆游
8钗头凤陆游
9卜算子咏梅陆游
91正气歌文天祥
92过零丁洋文天祥
93虞美人蒋捷
9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95天净沙秋白朴
9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9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0与妻书林觉民10送别李叔同11野草题记鲁迅111自嘲鲁迅112白杨礼赞茅盾
113匆匆朱自清114背影朱自清115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116自立歌陶行知11我爱这土地艾青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庖丁解牛庄子
橘颂屈原
国殇屈原
11上邪汉乐府
12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13陌上桑汉乐府
14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15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16龟虽寿曹操
2新婚别杜甫
2蜀相杜甫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3燕歌行(并序)高适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卖炭翁白居易
33长恨歌白居易
34劝学孟郊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35旅宿杜牧
36菩萨蛮韦庄
4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黄庭坚
4鲁山山行梅尧臣
4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5满庭芳秦观
5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52熟读精思朱熹
5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5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5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5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6为学彭端淑
6过虎门林则徐
6风筝鲁迅
7我的母亲老舍
71再别康桥徐志摩
72黎明的通知艾青
73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74沁园春雪毛泽东
75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76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从唐诗宋词中感悟中国文化
篇一:从唐诗宋词浅谈中国文化
从唐诗宋词浅谈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虽然也曾经历了一些劫难,但仍然影响不了它那古老的韵味。如果你能醉心于中国文化的研究的话,一定能感觉到它的渊博。综观世界文化的发展史,唯一能与之相匹配的并只有古希腊的文化。然而我认为古希腊的文化就相当于黄酒,入口很甜但回味起来却不是那么的深长。而中国的文化则不然,活脱脱的就象白酒;入口虽然有点难度但回味起来却是那么的深远悠长。
古希腊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的差异,就缘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而造成文化上的差异。本应没有什么值得比较的意义,但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相互发现;相互借鉴的过程;以此来看的话就有点价值了。古希腊是一个航海国家,他们研究大多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关。他们的商贸往来频繁,所以对数字的研究比较热衷。再加之航海上的一些需要,一些自然现
象;以及一些物理上的知识并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认为世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后来逐渐的发展为;火;土;原子等等;这一个个物质代表了他们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时代和奋斗的历程。而中国的早期哲学家认为基于阴阳两方面的平衡而生出万物的,接下来并发展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成就似乎比古希腊要先进一步!同时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生活的比较稳定。所以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一些思想上的东西比较热衷。
中国文化的主流莫过于文学,而文学的鼎盛期莫过于唐宋两代。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这片古老的国土上,每一寸土地都蛰伏着诗的精灵,每一方空间都飘荡着诗的温馨。可以说,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母体。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文化峰顶是唐诗。《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诗,简直就是唐代的空气,它的芬芳无处不在。如果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诗歌当之无愧地代
表了整个唐
代文学发展的潮流。举凡帝王将相、宫妃名媛、才子佳人、乐工歌妓、方外僧道、贩夫走卒,写诗吟诗蔚然成风,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康熙皇帝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赅。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飘柔清丽,盛唐浪漫潇洒,中唐冷峻沉雄,晚唐感伤凄清。吴经熊先生别出心裁分唐诗为春、夏、秋、冬四季,其春季包揽初唐诗人、李白、王维,夏季包括杜甫和战时诗人,秋季包括白居易和韩愈辈,冬季有“小李杜”、温庭筠等。当然春季还应囊括孟浩然、高、岑及早期的杜甫。这个春季实际上即是前人所谓唐诗的少年精神,或称之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盛唐气象。钱钟书先生也说过:“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因此可以说唐诗最令人醉心的就是这种才气发扬的少年精神。唐诗彰显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词之花”在宋代的诗歌苑囿中开放得最为灿烂繁华!她异军突起,以其芬芳绮艳的美丽独树一帜。她后来居上,掀起“惊涛拍岸”的声势,呈现“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气派!宋词的艺术成令后人赞赏不已:由于博采众长,遂自成一家,句式更富于变化,形式更加灵活,语言更近于生活,更有利于表
达思想,抒发胸臆,哀可歌,愤可唱。宋词融抒情与写景于一炉,情景交融,其细致微妙处,甚至比唐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宋词以其真动人心魂,以其美悦人视听。它擅藉景物显隐幽之情,诉身世之感,表飘零之思,吐相思之苦,抒沦落之悲。它以抒发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艺术手法渐趋多样,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唐诗让仁者展其怀,贤者抒其志,勇者伸其气;宋词让智者达其理,劳者歌其事,窘者骋其情。
唐诗宋词赋予我们文学修养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诗词中窥见唐代的盛世繁华,宋代的战乱纷飞,内忧外患。从诗词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相对于唐诗传自《诗经》的悠远文化沉淀,宋词又在他之上加上了新的元素,有了另一方面的发展。诗词给予我们文化的熏陶远比一切资料来的有用、有效(转
载于:wWw.xLTkwj.cOM小
龙
文档网:从唐诗宋词中感悟中国文化)。
篇二: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能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荣耀,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和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成或缺的精神食粮。唐诗宋词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了解、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具有极其辉煌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失色。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风格、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能够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词的发展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世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一文主要是研究唐诗对宋词的影响和宋词对唐诗的继承,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最具影响诗词人的诗词分析研究,总结出唐诗宋词的影响与继承。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唐诗对宋
词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当然,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宋词继承唐诗创作艺术的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这就就是宋词具有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学习唐诗宋词的意义
中国文学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是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个人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因此,我们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从“唐诗宋词”入手是最合适大众而又简捷速效的。
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
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
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朗读—朗诵—吟诵。一定要出声地
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和”了点,“儒”了点,“雅”了些。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它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目前,我们社会上有一种向“洋”倾向,他们把传统文化几乎全部否定了,不但否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诗词,艺术中的书法,国画,就连中医也有人开始否定了,更有甚者把孔子的作用都排到了章子怡,姚明的后面。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
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二是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
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三是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四是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五是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阐述
篇三:古诗中的中国文化
古诗中的中国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奇葩——古代诗词。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奇葩——古代诗词。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诵读古诗词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
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其实千百年来,诵读古诗词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情达意,这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文学家也都提倡让小孩子背诵经典诗词,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表达水平,诸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充分说明了朗读、背诵诗词的重要和必要。小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和历代“大师”直接“对话”,使学生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先贤的知己;知道唐宋元明各朝代,了解了历史变迁;体会蜀道之难,泰山之险,初步学习地理知识;感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触辩证法常识;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心中充满热爱,涌动激情??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咀嚼、玩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
11立为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古诗词将成为促成学生人格的全面成长,启迪他们一生的源头活水。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数量偏少,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希望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不断学习、提高,就要补充大量的名家名篇,使学生融会贯通,学有收获。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贯穿古诗词的教学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自零岁开始,至十三岁为一生中记忆力之最高峰??成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琅琅上口。这是因为童年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
12生记忆力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就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132、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认识。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了解诗人生平,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的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喜欢诵读。如果老师再组织一些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把诵读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不单单使学生得到了诗词数量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恐怕比背诵几百首诗词对学生素质的积极影响更
14大。
15
相关热词搜索: 唐诗宋词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唐诗宋词 经典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