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安全形势(5篇模版)
第一篇: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安全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
XXX摘要:虽然现在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世界仍然面临着相互交织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当前国际局势的潮流和趋势让世界各国之间得竞争加强,世界格局处于变动之中,并不安宁。
关键词:形势
政策
国际安全
序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看法,感知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采用的方法论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天灾与人祸并存,可知与不可知的风险同在,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构成当前多种威胁的复杂特征。
一、当前多种安全威胁的趋势
1、传统安全面临复杂挑战
自从国家出现以后,国家间的军事威胁就一直存在。但军事威胁称作传统安全威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为了区别于人类社会出现的新安全威胁,人们开始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和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
(1)全球军备继续呈现上升态势
世界正在经历转型,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主要国家为了确保各自战略安全,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依然纷纷着力加强战略力量。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在统计涉及的120个国家中,65%的国家增加了军事开支,包括20国集团的16个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从地区看,2009年几乎所有地区军费开支都在增长,亚洲和大洋洲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速度为8.9%。南亚的增速尤为突出,高达10.9%。
形势与政策论文
XXX对框架进行重新评估。欧洲国家已为146个核电厂拟定了共同的检测准则,统一自然灾害、技术故障的压力测试;而德国搁置了
将所有核电站的使用年限平均延长12年的方案,宣布关闭了17座核电站中的7座,提高了核电站安全监管标准,并决定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发电。在2011年5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法国、俄罗斯都提出了关于核能应对的一些提议。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福岛核危机很可能催生新的国际核能安全机制。
(3)网络战拉开帷幕
如今,网络空间的军事化和政治化趋势加剧,并成为各国所看重的外交新战场,互联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北约和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网络战从暗中布阵走向公开较量,上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
(4)粮食安全问题突出
全球粮食危机再现。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9亿人目前正挨饿。世界银行4月14日表示,目前全球粮食价格比一年前高出36%,数以百万计的人将由此陷入更深的贫困。
二、多种安全威胁催生了军队多样化的使命
在当今世界的防务与安全领域,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维护和平、避免对抗、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推动军队的转型,改善军队的装备,提升本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全球军费开支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提升,仅2009年的军费开支就比2007年增长了10.9%。这种现象背后,除印证了各国战略互信不足外,也说明了各国领导人已经敏锐意识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有必要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拓展军队多样化的使命。
1、各个国家维护本国核心利益的意志不会轻意动摇
只有保证各个国家的自身安全,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应该承认,从以战争解决问题,到以发展军力保持力量的平衡来避免冲突,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尽管这种进步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一、国际安全形势的时代背景
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虽然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是矛盾丛生,冲突不断,但今后相当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仍将是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
我们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基本特征已不再是战争与革命,而成了和平与发展。这里所说的和平,指不打世界大战,并不包括局部战争。这里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新的时代,虽然国际上的发展不平衡更为加剧,但却不会导致大国间的战争。由于经济成为各国发展平衡和国际关系的重点,军事手段的作用已相对下降。各国普遍希望保持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定,一般不再把扩军备战定为国策或置于国家战略的首位。
这就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时代背景。
二、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经济安全地位突出
在新形势下,有关安全的概念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随着经济成为重点,经济安全被大加强调,地位日益突出。所谓经济安全,其含义就是保障国家经济(包括科技)发展战略诸要素的安全,在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优势地位,特别是保护本国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两极格局解体后,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已被置于首位,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各国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国在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已是经济利益,政治安全以及外交、情报等,也都更多地在为经济服务。维护经济安全的斗争已成为国际间斗争的主要内容。
正像对传统的安全概念一直存在完全不同的解释一样,在如何看待经济安全上也有极大分歧。例如有的国家在传统安全上就认为,世界上无论什么地方出事都和它的安全有关,它都可以在维护安全的名义下进行干预。而在经济安全上,它的利益也是遍布全世界,为了开拓市场可以四面出击,威胁和损害别国的经济安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把经济安全看做是维护本国合法权益,争取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以消除贫困和加速发展。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仅存在于南北之间,也存在于南北各自内部。发达国家间除激烈的竞争外,还争夺地区以至全球的主导权。由于几
个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还占居统治地位,所以它们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安全的影响最大,它们间的矛盾也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安全领域的斗争不只使用经济手段,已经很难同政治安全以至军事安全领域的斗争截然分开。一些发达国家还竭力使经济关系政治化。有时经济摩擦可以导致国家关系的全面紧张。少数西方大国的保护主义、歧视政策和霸道行径是当前国际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
在经济安全领域,除了矛盾与斗争的一面外,也有协调与合作的一面,而且往往还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经济国际化日益加深,各国在经济安全上有更多共同点。现在,国际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就为经济安全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全球化和区域化、集团化同时发展,所以经济合作既有世界范围的,也有地区性的,各种经济集团也就形成了区域合作的一种安全构架。
三、威胁国际安全形势的因素
虽然如前所述,国际安全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稳定,是缓和的总趋势,但是世界并不安宁,仍然不时出现紧张和动荡,爆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这是因为还存在许多威胁安全的因素。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内容:
1、威胁国际安全的主旋律——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虽然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大阵型的解体,当今世界正向着多极化格局发展,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某些大国中仍然根深蒂固。这也使得它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期都还会是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威胁。
2、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97年的亚太金融风暴、09年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这两次大型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让人们深深地了解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为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不可避免地震动重组中,由于经济安全的突出地位,未知而多变得经济格局也为国家安全形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3、日益肆虐的恐怖主义。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恐怖主义顺利地跻身为威胁国际安全形势的三大因素之一。恐怖主义的形成,就与霸权主义所引发的抗争心态,领土、主权问题导致的冲突和动荡,民族、宗教矛盾形成的历史积怨等传统安全问题有着密切关联。在“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的不良势头,极大地威胁着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
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威胁国际安全形势的因素,如全球环境问题、海盗问题、流行性疾病、人口爆发饥饿等等。
四、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前景
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共同点,因此需要协调和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
2、是多极化发展加速,大国实力趋于均衡化。
3、是经济成为重点,使安全概念发生变化。
4、是发展中国家成为维护安全和促进合作的重要力量。
5、各国联合起来维护区域安全,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安全威胁的需要。总的来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平与发展将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相信在全人类的努力下,安全的国际形势必能得以继续延续下去。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一、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东海划界之争。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略态势。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
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印度
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四、其他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应该坚决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展开战略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比如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尝试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海上资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更应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201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第四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前言: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步入新世纪
10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
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社科院专家近日将发布新一期《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2010年相比较,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
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近年来,美国利用中国周边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纷争,极力强化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因此,在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对中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
第五篇: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形势与政策
专题四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
(一)食品安全的含义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数量”层面的含义,即FoodSafety,指的是食物,特别是粮食的供应问题。二是,“质量”层面的安全,即FoodSafety要求食物营养卫生,对健康无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
1.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这在于:第一,涉及面广。第二,“燃点”很低。第三,负面影响很大。
2.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正处于逐步好转的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30多年时间,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升,食品产业化、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迅速提高,食品供需总量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品种上都呈现出成倍的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从总体上控制了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
二是监测抽检结果显示,各类食品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稳步提高,总体上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三是一些大宗重点食品通过整治,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当前,在全力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社会识假辨假、防范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人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增强人们的信心,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
3.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近年来,监管部门查处和公布了大量食品安全问题,有关媒体和社会各界也经常反映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凸显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部分食品品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比较严重,特别是数起影响很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严重损害了我国食品的声誉乃至政府的形象。
二、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
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是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
1、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观故意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根本上是生产经营食品的人出了问题,原因无非三条:一个是无良,一个是无能,一个是无知。
2、我国食品企业安全管理自身能力较弱。
3、我国食品产业素质以及食品科技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单位多、小、散的问题一时还难以改变、科技水平较低,覆盖面较少,巨大的从业主体数理和供应总量的基数导致风险概率加大,产业素质总体不高造成监管工作难度加大。
4.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生产经营主体数量的巨大,以及业态的复杂,凸现了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监管体制、机制、法制、技术、人员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再加上执法经费、装备的不足,技术支撑体系、基层监管力量的薄弱,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总之,我国食品安全的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
平,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今后需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必须从我国食品产业和监管现状的实际出发,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由表及里、统筹推进,稳步实现“遏制问题多发、形势明显好转、长期根本稳定”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1.集中治理突出问题
(1)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非法添加。
二是使用非食品原料或有害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三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中。
四是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等。
(2)发生突出问题的主要部位和环节。
各类突出问题大多数产生于合法企业以外的生产经营行为,点多面广、形式隐蔽、监管难度较大。
一是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区域,分散式种植养殖、地下小作坊等生产经营形态中违法违规问题较多。
二是在依赖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传统、食品初级加工的专业村、特色乡等区域,容易发生集体性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在面向不固定、流动性消费群体的路边店、流动摊贩、小餐饮等业态中,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四是在贩运、仓储及以食品展销会等形式进行食品集中交易等复杂业态中,容易产生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等问题。
(3)有针对性地加大治理力度。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是生产经营的产品中,食用农产品、食品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占相当比重,对整个食品生产经营链条的安全形成源头威胁。
二是生产经营中的故意违法犯罪性质十分恶劣,产品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对消费者的心理冲击较大,容易强化对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的负面判断。
三是生产经营形式分散、隐蔽,监管难度大。
在治理行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排查要到位。
二是要完善联合执法机制。
三是要加大惩处力度。
(4)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管理。
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当前食品安全违法违规问题中最突出、最常见的问题。因此,严防严打食品非法添加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
2.切实强化日常监管
现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经常会针对某些突出问题,组织专项治理、突击检查、媒体也经常予以报道,结果由此带来了诸如为什么总是搞“运动式的监管”、“被动性的救火”,为什么不认真搞好常态化监管,加强事前防范等议论。首先,我们要看到,将开展集中整治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是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符合实际、非常必要的做法,同时与加强日常监管并行不悖。
目前日常监管方面的制度措施主要有:
(1)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主要包括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
(2)加强风险隐患排查。
主要有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执法抽检、市场巡查、进口检疫等制度。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安全。
促进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是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要监督、指导农民规范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研发,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兽药,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安全性,把保供应和保安全结合好。
总之,在日常监管方面我们的制度和措施正在逐步完善,这些制
度和措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防火墙”。这个“防火墙”是不是严密,首先是责任是否能真正落实,监管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其次,在人员、经费、技术、装备等方面要努力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我们的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千方百计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日常监管水平。
3.进一步改进食品企业的安全管理
企业是食品生产经营的主体,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一切政策措施,归根到底要通过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提高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来实现。但是从相当程度上来说,企业很难自己主动或者正确地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引导、监督。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制度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要把保障食品安全所必需的条件上升为法律和国家标准,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监督企业执行到位。
(2)改进企业内部管理。
要督促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规模以上企业要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食品安全分管负责人,或设立食品安全师等食品安全管理、技术专职负责岗位。实行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定期强制培训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培训,主要负责人、重要工种、关键岗位人员要按照规范内容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是确保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关键。今后要加大对违法企业负责人的惩罚力度,通过建立违法企业及其责任人“黑名单”等措施,确保法律规定的违法企业负责人从业禁入制度落到实处。
(4)落实企业的经济责任。
要引导监督企业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这是食品企业首先要投入的成本。依法落实食品企业的经济赔偿责任,提高赔偿标准。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强制保险制度,引进市场机制,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
全责任。
(5)加强对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管理。
加强对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关键是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管能力。一是要强化县区级
监管能力。二是要落实乡镇、街道的监管职责。三是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下一步,重点要把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好。一是要健全综合协调机构。二是要强化综合协调职能。三是探索推行基层综合执法试点。
5、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重点做好:一是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二是要按照“急用先立、逐步完善”的原则,抓紧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标准,补充完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食品相关产品标准。三是要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成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我国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2)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下一步,要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监测资源,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逐步增设监测布点,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量。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别实施相结合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加强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监督抽检信息的综合分析,提高监测数据利用效能,为执法监管重点的及时调整、制定修订标准,向消费者发布预警信息等工作提供依据。
(3)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检验检测机构分属不同系统,存在重复建设、检测面较窄、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紧迫的是要实现各机构特别是同一地区的机构检测结果互认。其次,要积极整合检测机构,实现布局合理,强化技术能力建设。第三,要积极推进第三方机构建设,逐步实现检测机构属性、业务市场化。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企业配备自检
设备,提高安全控制水平。
(4)加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将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监管信息化问题,二是产业链全程控制问题。
(5)加强食品安全科技研发。
一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学科建设。
二是要选择一批重点难点食品安全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政府科研投入
三是要组织引导食品企业,分析食品安全科技需求,凝练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立项,联合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攻关,切实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四是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适用的标准、制度和技术的引进、吸收。
6.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既要立足于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也要高度重视热点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树立主动防范、及时介入的意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
7.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就进一步细化和明晰责任制。
(2)就坚持日常监督和事后追责相结合。
(3)要更加重视落实政府和政府领导的责任。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关系
(1)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联合以及协议等方式,发展集约化大公司,延长企业的产业链。
(3)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生产、畜禽场区化养殖,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4)大力发展冷链产业、连锁配送等有利于食品安全的产业和物流模式。
2.正确处理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关系
(1)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要提高监管部门释疑解惑的意识和技术说明能力。
(3)正确处理严重虚假新闻问题。
3.正确处理部门监管和政府领导的关系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力度,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加以推进。
4.正确处理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要树立食品安全“责任共担”的理念,人人都需要安全食品,人人也应当参与食品安全,要把社会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023年最新的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
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
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一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
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
。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
热点
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二.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二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
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
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
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
诚、勤、信、行
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2023形势与政策论文三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
乱子
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
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
东缓
、西安
、南乱
、北稳
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
重返
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
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
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
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
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
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
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
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
走和平发展道路
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
清醒
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
后悔莫及
。与此同时加快
硬实力
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
政经相辅,政
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
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
制约
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
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
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
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
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
底线。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
大战略,务必优先
经营
与
料理
好
大周边
。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5篇范文)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然而近期黄岩岛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的黄岩岛而引发的中菲舰船对峙仍在持续,去年10月5日的湄公河惨案13名中国船员死亡,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一系列发生在中国周边的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
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
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2.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这样持续的对峙局面,可以说一直在使东北亚地区时时处于高危状态,一旦局势失控,并不排除由局部“擦枪走火”进而演变成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目前来看,之所以没有演变成“战争”,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中国近一段时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全力而积极的外交斡旋。面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危局,作为与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变化利益最密切的中国,一方面,时刻高度关注半岛局势的演变,因为一旦半岛发生战争的话,会直接威胁到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环境,大量的难民会涌入,会对中国东北三省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会严重破坏我国的东北振兴及和平崛起的战略环境,同时,中国军事压力骤升,中国到时候必然将在边境进行海陆空全方位的调度,增加兵力保卫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为了确保朝鲜半岛以及整个东北亚地
区的和平与稳定,从战略的高度和大局出发,全力以赴地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朝核问题以及半岛
事物的立场,百般呼吁相关各方要理性克制,不要做加剧局势恶化的事情,多做有利于和平的事情,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3.台湾问题在我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地位及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
中西方本身历史发展、意识形态、制度人种等都不同,甚至相悖,多沟通交流,分歧、隔阂在相互发展中自然缩小。中国自古,即使在强大鼎盛时都未曾侵略、侵占过任何国家,中国的传统思想里深深烙下了与人为善、言行如一的道儒礼教,从没有侵略、霸权这一概念。西方人用自己侵略扩张的历史眼光看待中国,是偏激狭隘不现实,完全错误的。一意用这样
的眼光看待中国,那就是别有用心、别有所图,他才是真正的侵略者、霸权者。即使双方对骂那也是对话,交流。不要让它国在大国博弈、对抗中趁机渔利,尤其军国主义抬头的日本不可轻视其伎俩、阴谋。多年来,美国无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和统一愿望,频频对台出售武器,视其霸权利益高于中国的主权利益。我们在备感愤怒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对台军售其实是美国对华战略倾向的体现。
第一,美国把台湾作为其东亚战略布局的关节点,视其为维护东亚霸权战略稳定的“砝码”的企图没有变。华府智库日前发表“21世纪亚洲盟邦”指出,如果台湾落入中国之手,亚洲可能被一分为二,不但进一步危及美国在亚太的指挥部,南海也会成为中国的内海,日本将失去战略纵深。
第二,美国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棋子的思路没有变。前些时候,美国政界有人主张现在该是美国松手台湾的时候。但本月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斯-莱赫蒂宁推出《2011年对台政策行动议案》,要求强化《与台湾关系法》,并呼吁对台湾提供更多军事和经济支持。这反映出美国相当一部分人重新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发展战略棋子的基本思路。
第三,美国把台湾作为阻挡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第一道障碍的目标没有变。美国人把台湾作为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一个门闩。只要把这个门闩拴死,中国海军就不能顺利进入太平洋。因此,美国武装台湾同大陆抗衡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加强这个门闩,把中国海军封死在第一岛链。
台湾问题在我安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是我国安全的核心利益和最高利益,是我战略运筹的重中之重。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同时,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是“遏独”、“止独”的有效途径。
4.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提高,我国营造周边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面对当前的周边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当中国周边环境总体呈现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
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
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最后,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改善我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使我国形象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我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安全周边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大致呈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岛屿被掠夺、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严峻态势。此外,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还存在朝核问题,印巴冲突问题,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等很多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可以说“世界还很不太平”。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保证中国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周边矛盾
巩固稳定
战略发展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益在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个基本战略目标就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大国意欲主宰世界的战略图谋存在着根本对立。如同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周边国家都想从我国丰富的资源分一杯羹。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认清迫切形势,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为敌对分子的虚
假宣传所蛊惑,也不盲从于专家与学者的片面之词,要做到有自己的主见,真正的了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下我从矛盾与战略两个角度,三大方面来探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问题。一,我国周别安全环境特点
(一)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大部分的亚洲习惯性分界,都与中国相邻,所以中国与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息息相关。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都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二)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海防边界长1.8万千米,海岛约6000余个。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
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我国曾与印度,苏联,越南存在边界领土之争。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中印边界划分问题,与朝韩的关于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中日间大陆架划分与钓鱼岛归属问题。
(三)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1.与美国。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并有很大改善。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具体如下: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发
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但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都是潜在的,两面性的,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与我国
“接触”并合作。
2.与俄国。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冷战结束后,中俄结束了意识形态的争论,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经济,军事合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近几年来,中俄两国在推进多极化,稳定亚太局势和促进两国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我国国防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借助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发展,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日益加深。
3.与印度。两国领导人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共识,一致同意在相互交往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印度和马基斯坦的直接冲突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
二,中国周边矛盾
(一)中印边界问题。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尽管目前中印关系不断得到改善,边界谈判也已进行了多轮,但在一定条件下,双方矛盾仍可能激化,解决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二)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
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调查,得知钓鱼岛附近储存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对钓鱼岛窥视已久的资源匮乏的日本自此便封锁了此岛,不再让中国渔船进入。自此形成钓鱼岛问题。此外1994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加剧了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复杂性。
(三)南海权益争端问题。南海,亦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东边是菲律宾群岛,西边是中南半岛,南边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目前,南海的形势是,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两国虽没有直接占据南沙群岛岛礁,但印尼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深入我国传统海疆线5万平方公里;文莱则对我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我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对此,1984年,邓小平最先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1990年,我国对外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共同开发的方式,与东盟涉及南海争端的这些国家解决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南海的共同开发进程已经启动,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南海争端不仅涉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重大的战略利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尚需时日。
三,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首先,树立新安全观。我国的新安全观主要包括: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国家安全为主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主要实现途径。其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江泽民同志指出,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各国有见识和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应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最根本的是必须抛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型安全观,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最重大课题的正确途径。其次,稳住两翼,巩固北方,经略东南
然后,改善与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我国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把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基本国策。
要勇于面对社会,面对挑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敢试敢闯、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很严峻,作为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来考虑,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使命,以及义务。我们要时刻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
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因此,当代大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3]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4]论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
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
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三、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
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
【摘要】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地缘矛盾也相应最多。中国作为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也相应最多。中国作为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展开了角逐。这也进而使中亚的政治局
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也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冷战最大的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核问题的第二次集中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
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统治并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行为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立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更是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的政策转变。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目标是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更直接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中国南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严重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复杂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地缘环境是影响我国家安全的长期性因素,“先天不足”的特点警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没有和平,安全难以保障;而有了和平,安全也不一定得到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历了20多年的和平建设时期。但局部威胁却呈上升之势。确保战略机遇期和中国的崛起,需要营造既和平,又安全的周边环境。当前,要做到综合国力协调、有序、均衡、全面的发展,仅仅依靠常规定式是不行的,必须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超常措施和手段,将某种实力过去的缺失弥补回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经历必要的补课期来缩小各单项实力之间差距之后,才谈得上协调、平衡、有序、全面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国家的战略意志和决心。
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了塑造“美国太平洋世纪”的战略安排,试图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感。安全上,美国继续升级“雁型安全模式”,不仅强化了美国与各亚洲同盟国的联系,也进一步推动“雁型安全模式
”中不同梯队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经济上,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塑造新的亚太经贸版图。TPP不仅是经贸安排,更是一个战略的考量。美国的目的除了要分享亚洲高速经济增长外,更看重的是掌握亚太区域统合的主导权。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
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核心的利益,而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持续影响的选举,其复杂性还在于政策调整的频率、幅度在短期内都会加剧,这有可能将使那些建立在经验积累上的外交手段失效。由于调整的叠加效应,即便是选举国自身也很难测度政策变化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从而使亚太地区存在着若干无法掌控的选举引爆点。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态势下,对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掌控能力、外交决策部门的反应能力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文化作为国家力量的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和国家安全运用的手段,是一个民族必须守望好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大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对我国文化进行渗透。西方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传播其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力求使之成为加强接触、灌输思想,移植观念的主要渠道。在现代宗教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在中国西北地区迅速蔓延,鼓吹“圣战”,采取暴力手段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某些西方国家也继续利用宗教干涉我国内政,把宗教作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种手段,而我国新疆,西藏等地之所以出现民族分裂活动,与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宗教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中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关系”。因此,我们要制定独特的文化战略,以维护中华文明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强大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在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利用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利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影响,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第五篇:形势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关键词:新变化
雁型安全模式
挑战
摘要:古人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我们尽管生活在当今以“和平、发展、繁荣”为主题的年代,但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战略环境和充满矛盾纷争的周边安全环境,我们需增强忧患意识,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在1949年求得解放以来的60年,一直处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的包围中,周边安全形势始终处在不得不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当中。正如我国学者所提出的——“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东平西乱,北缓南急”,①较好的说明了我国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
内的周边安全态势。当前,美国虽仍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同中国有共同利益,主张与中国合作。中国应抓住这机遇期,在积极发掘中美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扩大两国间的战略合作,改善两国关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将使中国周边安全更加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最为深远,也是最特殊
的,美国亚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威胁,中美关系既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大变数,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
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五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篇1没有国家安全,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对仅知道“皮毛”的民众来说,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不能仅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天,而是应该每天都要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以防患于未然。
在去年_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就曾做出重要指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夯实国家安全社会基础,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行动方向。国家安全事关国家的兴旺,因此,也就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事实上,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每个公民自身的利益;国家利益受损,个人利益就谈不上。
当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有些人甚至稀里糊涂地被人利诱,成了国家的罪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是的,面对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你我他都不是旁观者,应该是参与者。而一提起国家安全,不少人马上会想到“军事”或“间谍”之类的神秘字眼儿,认为那都是与国家安全部门有关。不错,国家安全当然离不开安全部门,但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既然如此,任何公民都不可能是局外人。
我国国家安全法中对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义务有明确规定,如“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
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以及“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
这充分证明,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对国家安全承担起法律责任来,认为国家安全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如今是网络社会,中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为了国家安全,还是为了网民个体,拥有清洁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不容回避的安全课题,必须认真对待。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但就是有部分人对此没有足够的清醒认识,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其实,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已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处体现。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篇2国家安全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履职尽责,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安邦固本、长治久安、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在一个又一个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成语里,无一不显露出“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次因为战火的荼毒,中华民族累积了数千年的文明成果毁于一旦。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被誉为“中国之凡尔赛宫”的圆明园遭遇浩劫,园内无数宝物被抢走、美轮美奂的园林建筑葬身火海。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还不是因为当时国力薄弱,清政府腐败无能吗?这段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国家安全,其他一切自不必谈。
当今世界也并不是太平盛世,国防战略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防斗争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多极化发展的未来,群雄纷争,我国周边不稳定因素尚存。我国的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国防方面的建设,然而国防的昌盛,离不开我们强烈的国防意识、精神、热情,而这种“意识”、“精神”、“热情”维系着国家安全与
民族兴衰,维系着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要心系祖国的发展,关注祖国的安危,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组织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居安思危,保守国家秘密,做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员”,为祖国的发展、强盛努力奋斗!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篇3当今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中,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国际社会形成前所未有密切联系条件下提高驾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已经成为关系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就国家安全战略而言,地方领导干部思虑和谋划工作不仅要胸怀经济发展的全局,还要关注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对军队领导干部来说,思虑和谋划工作不仅要胸怀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全局,还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没有经济发展的国家安全是不稳定的安全,没有国家安全的经济发展是不完全的发展。从实践的效果看,军地干部交叉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战略理论与参观考察,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维能力,在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寓军于民的过程中,树立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全局观念,从而形成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和战略前瞻能力的高素质领导队伍。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过去一讲国家安全,就是指边境疆土,现在看,还要围绕国家利益这一更高层次来认识国家安全。当今世界,国家安全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和国家安全观念,已不能完全满足科学技术含量急剧增加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因此,顺应时代变革、更新国家安全观念成为时代所需。
很多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感悟:一个人懂得经济管理,可能是一个经济家,掌握了组织领导管理的学问,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但学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知识,具备了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才可能成为一个战略家。
国家安全绝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在保卫国家安全上都义不容辞。对今天中国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认识越深刻,忧患意识就会越强烈。而只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才
能使我们避免在实际工作中以眼前利益遮蔽未来利益、以任内利益替代长远利益、以集团利益超越国家利益,才能以更大的胸襟、更远的眼光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篇4当今的世界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世界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共享化。网络信息时代为全球发展,国家的强大都带来便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为思想单纯,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成熟的独立思考和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他人别有用心的欺骗。因此,在面对诈骗的情况时,难以有效的作出清晰地判断。所以,为了使大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检讨,自我逃生的能力。
今年以来,一些犯罪分子频繁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广大师生和家长也是占有相当比例的受骗群体。全市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初步遏制了该类诈骗案件的高发势头。但由于此类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欺骗性和再生性极强,防范工作任重道远。为切实提高全社会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我们了解到现在常见的网络诈骗有仿冒淘宝网等正规购物网络诈骗的,在购物网站以出售廉价商品作为诱饵的。现如今,高科技是越来越发达,骗子们行骗的方式多种多样。诈骗短信就是其中常见一种方式。
一、电话诈骗
1、虚构子女被绑架为有诈骗,虚构已将子女绑架,利用电话背景音造成家人恐慌,要求家人立即汇款赎人。
2、冒充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等名义实施的一系列诈骗行为,以事主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利用事主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让事主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的诈骗行为。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来电称社保账户欠费的,但凡以上种种来电,只要提出你要到银行去或者让你汇款某至个个人名字
的账户,百分之百是诈骗。
3、已购车退税为名电话诈骗,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是税务局或车管所工作人员,以‘税务局要退还汽车购置税’为由要求事主速与财政局某电话联系。若车主拨打电话联系时,对方便让其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获取退税费用,已实现诈骗目的。
二。短信诈骗
1、发布贷款信息诈骗,通过短信群发如____公司在本市,长期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抵押,无担保,当天可办理,与对方取得联系后,要求先支付利息和保证金,结果钱没借到先被骗去。从目前来看,该类短信均为诈骗。
2、无理由汇款诈骗,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等内容用来行骗正巧要汇款的人员。
3、还有就是近年来危害很多大学生的电信诈骗,根据这些常出现的网络诈骗问题,我们总结以四点诈骗的防范措施:
4、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5、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银行卡密码,地址,手机,存折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上当受骗。
6、切勿随意轻信马路广告或网络上以及手机上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工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切勿不可贪小便宜或者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子设计下的陷阱。
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现在我们要以学业为重,不听信任何谣言,积极参加各类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代表也应该是有力保护自我的代表。当看到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诈骗报道,我们的内心是难以置信的,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我们放松一点警惕,就会给予犯罪分子多一份的机会,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我们的钱财。所以无论犯罪分子
如何花眼巧语,危言恐吓,我们只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遇到不明白的是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和家人联系,沟通,如有疑问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或者报警,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篇5国家安全是国家大事,与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的振兴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意义重大。
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它不仅受本国综合因素的影响,也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国际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时期,世界各国已经被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地球村,国家安全已经不是一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也不仅是地缘相邻的几个国家之间的事情,而成为了国际性的、全人类的事情。国家安全由此与全球安全、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密切相关,人们需要从国际安全的大视野中审视国家安全,从国际环境中思考自己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不再只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安全。出于国内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和突显,内部因素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内容。国内因素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
国家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情感态度、认知以及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备的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指大学生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方面所应具备的观念的总和,是其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体现。大学生是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群体,他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会对国家安全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对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利益有自己的意识取向。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取向来自于受教育的经历。大学生可塑性还很强,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还在进一步形成过程中,因而随着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增
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这就是说,在未来想当长的时期内,大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与综合安全的较量。清醒地认识我国安全形势与国际国内环境,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的重要前提。
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领域,互联网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扩张性和渗透性,除其积极作用外,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危害性极大。加上世界各国网络发展得极不平衡,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网络自身技术的缺陷,使得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网络霸权、网络信息战等,网络化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新形式。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思想问题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同时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国民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
当今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足,对敌对国家的威胁和我国的不安定因素认识不足,保密意识缺乏,网络法制观念滞后,文化传统意识淡薄,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呢?
首先,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国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储备技能和本领,居安思危,时刻牢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要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二、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
三、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特别应当熟悉各种法律法典,对遇到的法律界限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
四、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对发现别有用心者,要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肆意妄行。
五、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自不待言,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又是不可小视的国家,所以,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
六、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是与公安机关同等性质的司法机关,分工负责间谍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大家配合工作时,应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做到不推、不拒,更不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公务,还要切实保守好已知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秘密。
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每个公民都肩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大学生学习系统的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生力军之必需。让我们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为国家的安全守护好屏障,为祖国的富强奋斗终生。
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2)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篇二
《国家安全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探析》
[摘
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一、国家安全新形势对加强国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
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安全新形势为推动国防教育提供了新动力。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
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三、国家安全新形势下深化国防教育的新举措。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跟国防安全有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防作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跟国防安全有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跟国防安全有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试论国防教育与培养民族精神的关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实质,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殊性和国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这一培养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对于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两者关联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只有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10-02一、国防、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作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有国必有防,国无防不安,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防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灵活,既包括国防理论知识和国防精神的培养,又包括国防技能、军事技术的训练等。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是国防教育的实质所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学生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它可以凝聚人民创造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促进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及以后持续发展、凝聚人心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魂。
二、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
高校国防教育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应增加新的内容。深入开展以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的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努力方向。凝聚力和向心力,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要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中华民族必须具有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这既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及安全为共同利益的现代社会国防意识的形成也是巩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力量。通过高校的国防教育,在青年学生中牢固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上奋勇拼搏。在国防精神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革命年代的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实例熏陶和引导他们,使其养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并使其心系祖国,把国家的富强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不断奋斗。在国防知识教育中,给学生介绍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国的国防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整个世界所处的实际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认识与其他国家国防力量的差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国防技能教育中,通过军事训练和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他们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奋进、自信勇敢、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品格。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通过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国防的兴衰成败,知晓我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除了经济技术落后以外,主要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忽视国防建设,军备废弛,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防”的状态。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经济和军事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我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需要强大的国防予以支撑,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筑成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城墙。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和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积极、自愿的为民族的独立自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终身。
三、民族精神的培养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的加强不断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在国防教育中都有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经纳入到国防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第一,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有连续性,且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学习之中,要通过从小学到大学不间断的国防教育,使学生一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优良道德品质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特殊节日,如:建党节、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采取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专题讲座、瞻仰英雄纪念碑、参观革命博物馆、祭扫烈士墓等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第二,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国防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积极发挥宣传媒介作用,借助各种国防教育资源优势,运用多种手段,在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穿民族精神的培养,使每个接受国防教育的对象都受到深深的影响。
四、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
一是注重国防教育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受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在
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军事理论等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时效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规范化课堂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二是利用学校和部队共建平台,发挥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作用。把军校共建作为学校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军训中、参观学习中,赋予生动翔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零距离了解军队和军人,学习军人吃苦耐劳、刚毅果敢、纪律严明等优良品质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理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对正在发展的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的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是开设专题讲座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建成长效机制。聘请军事院校的教授、专家定期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最新知识。学校开展日常性的活动,如:校园广播开设军事内容栏目、校园网开设国防教育专题等,使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培养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切实将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2]王传中,黄建军.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3]袁小武.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J].企业家地,2011,(9):125.[4]黄栋.高校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曾庆裕.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的探讨[J].邢台师范学院学报,2012,(9).[6]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3-140.
[7]王联斌.把国防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N].中国国防报,2004-09-16.[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徐海亮.论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创新[J].科技资讯,2010.
【篇1】形势与政策2023论文2000字大学生
《论依法治国》
摘要: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依法行政。只有在政府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情况下,才意味着法制的真正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宪法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复杂些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些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①
从结构要素来看,依法治国是合三为一,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主导,发扬人民民主是实质,严格依法办事是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二是司法机关依法约束行政行为。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依法行政。只有在政府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情况下,才意味着法制的真正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治理国家。行政机关对公民、社会起着榜样作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大部分由行政机关执行。因此,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行政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国泰民安,促进国富民强。董必武早在50年代就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即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能否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能否坚持依法治国,实行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他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实行依法行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曾经付出沉重代价而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性进程。
三、依法治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还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有其客观必然性。计划经济的经济主体之间具有隶属关系,其应有的物质利益被忽视,经济自身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不被尊重,维系这种经济关系的主要方法是行政手段。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法律手段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
五、依法治国是实现现代民主的保障
现代民主的实现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十二亿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执掌政权,而只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政权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了保证这种权利的行使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并保证这种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来确保政府为人民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政权机构制定良好的法律并严格依法办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办事,就是从根本上体现并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否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有可能认为自己是可以按个人的认识、愿望、意见和主张任意处理各种问题的,自己的权力是无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程序办事的,就有可能滥用权力。同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公民的各种权利、权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如果没有完备和良好的具有极大权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确认和切实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悲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宪法这一根本大法成了一张废纸。而在法制健全的条件下,公民权利的行使,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公民的权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济。
六、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中外历史上,“法”字一出现就具有正义、公正等含义。法存在的合理性,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始终存在的三个矛盾,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秩序与自由的矛盾、权威与服从的矛盾。如果人类社会没有法这种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正义必将难以维护,社会自身的发展和存在都成问题。每一个历史时代,法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法的精神,都同该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彼此适应,是该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标尺。一部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变的法律制度史,使整个人类文明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民主与法制是属于制度文明的范畴。再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家长制、一言堂、搞特权、权大于法、政府权力不受法律任何制约,公民权利得不到法律有效保障,但然是不文明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要么专制主义盛行,要么无政府主义猖獗,自然也是不文明的。同时,法律作为一种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手段,可以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得到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互相渗透与作用,通过立法和执法,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立、发展与传播。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学法、守法,而且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严肃执法,从而影响和带动全体公民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篇2】形势与政策2023论文2000字大学生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三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的重要议题。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
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有关国家都可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篇3】形势与政策2023论文2000字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口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基础。我国在增加人口资源上提出二胎的政策,鼓励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生育二胎。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没有民族限制,没有地域限制,不分城市和农村,所有夫妇允许生育二胎,"二胎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二胎政策"遇冷,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二胎政策;阻碍;遇冷
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后,放弃实施独生子女的政策,允许适龄夫妇生育二胎,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胎。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15岁到64岁之间的人口下降了160万,这一次的下滑是二十年来第一次下滑。说明我国急需增加人口资源,人口资源是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基础。二胎政策可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对"失独"家庭来说是一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政策。
一、当前社会形势下"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
(一)"二胎政策"的实施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计划生育是我国在1982年提出的,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在我国的实施长达30多年,很多人的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是计划生育的口号。计划生育在城市职工中的实施比较严苛,城市职工夫妇若生育第二个孩子,会受到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的后果,因此,在城市工作的职工,都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若不是城市职工,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也会遭受失去分房的福利以及失去其他的福利的风险。若是在农村出现超生的情况,当地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制止。"计划生育"在我国1982年的国情环境下实施的,是比较适用当时的情况的,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不能更好控制人口问题,不仅会造成家庭负担,还会对社会造成负担。"计划生育"影响着目前适龄夫妇的上一辈,他们一般都是有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不多。这样的情况造成上一辈人已经习惯了家中人丁少的状态,并且也不在乎男孩女孩的区别,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变淡了,由于这样的情况,现在即使开放了二胎政策,也很少有人选择生育二胎。这是实施"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之一、(二)家庭经济条件影响"二胎政策"的实施。
在我国全面开展二胎政策的时候,有一部分夫妇选择了生育二胎,这些生育二胎的夫妇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才有能力负担孩子的花费。还有一部分夫妇不选择生育二胎,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孩子,这些夫妇每天为了生活而奋斗已经十分劳累,若在生育二胎,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夫妇经济压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上不断发展,培养一个孩子要花费的金钱是十分多的,中国的传统思
想是从小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长大后给孩子准备房子,存款等。孩子小的时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长大后又给孩子铺好未来的路。在二胎政策没有实施的时候,家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的宠爱都在一个孩子身上,如果突然新增一个成员,会导致孩子有抵触情绪。这些情况也是导致"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之一、二、对当前社会形势下实施"二胎政策"的对策
(一)加强对职业女性的保障,促进"二胎政策"的有效实施。
国家应该发表一些有关女性生育保障政策,最大限度的保证女性的权利。在用人单位中,不安排怀孕女性出差,给女性提供专门的休息场所,在需要体力劳动时,注意怀孕女性的身体状况,尽量让男性或者没有怀孕的女性来操作。这样不仅保护了怀孕女性的安全,还锻炼了其他同事的工作能力。加强职业女性的保障,不仅仅是在工作上,政府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生育二胎的夫妇优厚待遇,促进适龄夫妇生育二胎的意愿,最终达到二胎政策更好的实施,为我国增加的人口资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对策可以促进"二胎政策"的实施。
(二)实施"二胎政策"的同时,完善妇女生育二胎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适龄夫妇在选择二胎计划的时候,考虑的事情比较多的,在备孕方面、怀孕方面、生育方面,这些对医疗设备的要求很高,由于二胎夫妇年龄相对比较大,生育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在选择二胎生育的时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支付比较困难。在生育的时候,很多会选择剖腹产,剖腹产要求医生具有专业的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更好的保障孕妇的身体健康。孕妇在二胎生育后,会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医生也需要加强对产妇的思想引导,帮助她们度过这个阶段。
结束语
"二胎政策"是我国对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家人口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是国家用来调整人口数量的手段。目前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颁布这一政策,促进人口的短期增长。在这一政策的颁布后,很多夫妇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还是有部分夫妇没有选择生育二胎,没有选择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经济情况不允许的原因。"二胎政策"的实施,不是指一味的增加中国人口数量,是希望父母生育二胎后,一样可以为孩子在教育、成长和发展等方面做打算。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栋梁之才。本文讨论了"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关热词搜索: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大学生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形势 政策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