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新闻史看新闻媒介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从中国新闻史看新闻媒介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新闻媒介与社会,两者密切相关,并且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从新闻史可以明显地看出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可看出新闻传播的发展取决于需要和条件,最主要的是政治、经济、科技的需要和条件;反过来,新闻传播的发展又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从一方面来看,社会因素对新闻媒介有着极大的影响。
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要求,而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从中国新闻史可以看到,中国先有官报,而一些西方国家先有民间报纸,这可以反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中,民间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是很强,而西方民间报纸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正是在统治管理相对宽松、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之时之地。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与中国封建统治的集权化与专制制度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决定了社会主流方向,中国的封建社会一方面发展缓慢,具有超稳定性,另一方面人民起义震荡剧烈,具有大爆发性,这又与统治者对信息和言论严加控制互为因果;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又与自然经济的制约有关: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并不大。
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新闻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还受到有关需求的强大影响:正是人类对传播信息的需求,推动了信息的载体——新闻媒介的产生;随着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越来越高,新闻媒
介也在不断地向着更快、更多、更广远的方向发展,其中也不乏包括旧媒体的改进和新媒体的产生;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新闻媒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其较强的针对性;而人们对新闻媒介的获取与使用方便等方面的需求,又促使新闻媒介向方便化、低成本化,乃至图片化、影像化趋近。
除此以外,新闻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还受到物质条件的巨大影响:
如从中国发展历史来看,语言的产生受到人类发音器官的发展的推动,汉字发展受到书写条件的推动,书信受到造纸术的推动,报纸受到印刷术和发行条件的推动,广播电视受到收音机、电视机的推动,数字化新媒体受到光缆、卫星的推动……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技术越来越先进,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进程也在加快,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国媒介素养学者詹姆斯·波特在他的《媒介素养》一书中这么说: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类的影响就像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无时不在,且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产生的影响有时使人颤抖,有时使人浑身湿褥,有时还会使人灼热无比。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
从广义上说,媒介对社会的主流方向可以产生巨大影响,这可以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比如《人民日报》积极调整版面形式和报道内容,创建海外版和多媒体原创互动体系,满足了广大读者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形成公益性
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繁荣发展的局面即是新闻媒介和社会共同发展带来的,为其他新闻媒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由于信息与媒介的唇齿关系,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代来更为突出。在当今社会,媒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其必然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同样,媒介在无形之中,也成为一种社会舆论监督手段,新闻媒介的只言片语,都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压力或者动力。
从狭义来说,新闻媒介还会影响人们的个人行为。在一个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是人们行动的基础,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媒介也因此体现出其重要性。在一个社会中,几乎没有人在生活中不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
新闻媒介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强调相互交流沟通,传统媒介也强调与受众的互动,提供读者交流平台。而新兴媒介在人际交流沟通方面,要比传统媒介更方便、更快捷。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人们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世纪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从当代中国网民群体人数众多可以明显看出。
新闻媒介可以快速地传播知识信息。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从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到到如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其主要功能都是传播知识信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媒介传播知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网络媒介还能够及
时地提供海量信息。
新闻媒介还可以提供便捷的教育娱乐。媒介在教育功能方面尤其具有优势。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通过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并通过媒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风尚。媒介寓教育于知识信息的传播之中,倡导新生活观念,新生活方式,体现出媒介的教育功能所在。同时,媒介也能为受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更不可忽视的是,新闻媒介影响消费者行为。当前中国国内许多生产商通过广告媒介推销自己的产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同时,当今社会便捷的新闻媒介,也成为重要的监督体制,任何积极或消极的新闻媒介评价,都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以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举办的3.15晚会为典型代表。
综上可见,新闻媒介与社会是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演进的。我们应当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做出的这一伟大发明。同时,我也希望能为我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中国新闻史看新闻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5120309738郭成
从新闻史可以明显的看出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取决于需要和条件,最主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政治、经济、科技的需要和条件。反过来,新闻传播的发展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在中国古代,很早便有新闻媒介的产生----古代报纸。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看出新闻媒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古代报纸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官报,称为邸报。第二种是民间报纸,称为小报。第三种介于两者之间:民间版本的邸报。邸报内容包括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涉及的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而且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读者也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这与现代的报纸形式内容大相径庭,作用也完全不同,显得更加工具化、形式化,而没有起到大众传播的作用。而对于第二种报纸,也就是民间小报,封建社会的朝廷会颁布许多诏旨和法令以限制小报的出版,查缉和惩治小报的发行人,以巩固自己的封建社会的同志地位。因此,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对自己地位维护的想法愈发深根蒂固,对社会中可能会影响自己统治地位的新闻媒介传播给予阻挠,从而直接减缓了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发展。
与中国先有官报相反,在西方国家先出现的是民间报纸。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统治的较早成熟,也反映了在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中,民间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是很强。西方民间报纸的出现和发展正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之时之地。反过来,在西方社会中先有民间报纸的产生,凸显了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的思想,从而加快了西方国家民主化、平等化、自由化的建设。而在中国对新闻在大众中传播的阻挠也使得先进的思想无法得到传播,大众无法开拓视野,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被压迫的民众更加愚昧无知,在封建统治下继续被剥削,社会得不到进步。
由此看出,一个社会的过于封建保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扼杀新闻传播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而一个社会中新闻传播的发展若是十分缓慢同样会对这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进入近现代后,由于西方国家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在外报的影响下,中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了不错的发展。不仅在1873年中国人在国内办了第一份近代报纸,而且在整个近现代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三次办报高潮。第一次办报高潮是随着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而开始、发展、高涨、结束的,最主要的是倡导维新变法的报刊。第二次高潮是随着清政府“预备立宪”、放宽报禁兴起的,主要是革命党办的有关辛亥革命思想的报刊。第三次高潮则是随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主要报刊即《新青年》,传播自由思想。
纵观这三次办报高潮,虽然其起因、过程、形式以及内容各不相同,但我们从其办报的目的中可以找到共同点-----利用新闻传播的政治作用达到思想宣传的效果。近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阶段,社会形态十分不稳定,而新闻传播的政治作用则能对群众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新闻传播课通过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传播政治思想、观点和理论,以及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文化作用,从而达到宣传者的政治目的。而这三次办报高潮的结果也正达到了宣传者所希望看到了民众思想得到
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样反过来,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新闻报刊事业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群众对报刊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平台也越来越广。
当然,在中国新闻史上也会有暗淡曲折的一章。从1957年到1976年这将近20年中,新中国面临了巨大的考验,而新闻传播的发展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在“大跃进”时期,新闻媒介起到了加油鼓劲的作用,夸大的宣传无视了新闻对的真实性、违背客观事实和规律,通过浮夸的宣传对社会群众起到了错误的引导和组织。而在“文革”时期,在林彪和四人帮的操纵下,新闻媒介称为了篡党夺权的工具,初期是夺权对象,中期是批判工具,后期则变成了帮派武器,对当时本来就不稳定的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严重延缓了新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
因此,若是新闻媒介错误的运用在社会发展方面,对整个社会的错误引导和伤害是不可磨灭的。而当整个社会处于混乱与癫狂之中是,新闻媒介自然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土壤,走向从错误的道路。
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新闻媒介也借此迅速发展。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新闻媒介的产业化发展。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有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即利用经济规律,实行产业环境、机构和行为的优化,达到科学合理、充分高效的发展。新闻媒介也不例外。中国的新闻机构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一步一步向产业化发展。而新闻媒介在这样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其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媒介在这个社会中的发展方向以及其作用效益,而新闻媒介反过来也会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其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新媒体对中国的影响
媒介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发展史。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依附于新媒体而出现的各种新形态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以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一)新媒体对中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新媒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历史发展的进程不难看出,媒介发展的历史就是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历史,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而且加快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和范围,吸引很多青年投身到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中去。
第二,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大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双向交互和“一对一”的特点。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者中心”代替“传者中心”,受众地位受到充分的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增强。制造了更加个人化的消费模式。
第三,新媒介技术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公民意识的提高。网络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受众因此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权。新媒体的发展还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受众可以根据网上获得的多方信息对大众媒体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公民的知情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同时网络中各种事件暴露出许多以前无法知道和参与的问题,从而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公民意识的提高。
(二)新媒体对中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垃圾信息。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如垃圾邮件、虚假信息、失实信息、过时信息等。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每年接收垃圾
邮件占60%。垃圾邮件不仅危害了电信安全,损害了用户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散布了各种虚假信息或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对社会发展产生许多负面作用。
第二,知识产权问题。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猖獗,很多网站都依靠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但很多都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网上资料具有可修改性,一旦没有及时保存好证据,就会陷入明知被侵权却无证可举的尴尬境地。
第三,意识形态问题。据统计,网络中90%以上的内容为英文,这存在许多意识形态入侵的问题。许多西方反华势力利用网络这一开放平台进行悄无声息的影响,这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予以高度警惕。
外报及即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纸,具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两方面。
一、外报的消极影响:
外人在华办报本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外国人办报目的多样。或怀揣侵略野心,或纯粹处出于传教的目的,或想寻找发财的机会,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宣传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企图以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头脑,实际上就是将中国推向殖民地的道路。
从在华外报的政治倾向来看,鸦片战争之前,大多数英文报刊都积极为英国倾销鸦片辩护,鼓吹对中国实施武装侵略。鸦片战争之后,为新的侵略行为制造舆论,为“洋枪队”屠杀太平军唱赞歌。
一些外报殖民主义的立场十分明显。许多在华外报的主持人,更是直接投入到侵华活动中去,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总目标服务的。
同样是外国人办的报纸,英文报纸要比中文报纸的侵略性更强、反华的叫嚣更露骨;葡文报纸与英文报纸也不一样,葡文报纸对中国事务较少注意,一般能保持中立即使同是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也有的对中国持友好态度,但是这样的英文报纸,毕竟是凤毛麟角,为数极少。
二、在华外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外报的创办客观上推动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外报把自然科学知识向中国读者做了通俗化的介绍,介绍治河、防火、炼钢、探矿、造纸、织布等科学知识,还介绍一些新的科技发明,如轮船、火车、电灯、电话、电报、照相、千里镜、显微镜等,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固有文化提高一步。
外报还大量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宣扬英美等国政治开明、社会繁荣,介绍西方的富强之道,诸如开矿、筑路、办厂、兴学、通商、理财等等办法。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传播了市场经济、议会政治、出版自由、男女平等、民主法制等思想,推动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在中国也逐渐深入人心。使中国读者破除封建思想禁锢,对抗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2.外报的实践有助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在权利上,外报对近代报刊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独立撰稿权的进步,促使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体现了民主主义观念,动摇了封建统治。
在技术上,将欧美最先进的办报技术传入中国,适应中国人的办报习惯,采用线装书的形式,随后改为散装形式,促进中国近代报纸的出现
促进采访、编辑、出版等一系列办报活动的发展,并且雇用中国文人当助手。通过外报的办报实践,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新闻事业的管理方法和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也陆续为中国人所掌握。西方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也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为中国带来石印和铅印技术,为国人自办报刊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 报纸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 报纸 影响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