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
在学校中,教研组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与研究起著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已为大家关注与探索的课题。为此,在总结与反思、实践与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不成熟的意见,以与大家共同探讨学校科研兴校、兴教之方略。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中、小学,近年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和学校,功利主义教育及其"考试分数万能"仍压倒一切地统率著学校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在教研组建设中,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因而教研组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教研组建设也只能随波逐流,自我陶醉。
随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该也已初步达成一个共识:教师要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新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设计和发展的过程;要有共同的课程理念,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学校的教研
"革命"--校本教研,即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提出了"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物件,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然而,教研组无疑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如果失去这一基地,也就是失去了校本教研。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品质而教研的目标上;都不能局限于"教研是软任务、软环境,一时难见效"的认识上。教研组建设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创造,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大创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不但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她仍然是一个广阔天地,只要我们勇于、善于去开拓,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二、探究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内容
学校教研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在现阶段中,确立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内容,是学校和老师们共同面对和必须明白的问题。
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著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品质。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化,探索学习、实践、探索、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群众路线,重视开发潜能与资源,实行资源分享和优势互补;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努力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从教研组建设现状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出发,认为当前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重点内容是:
1.因校制宜地抓好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必须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规模、条件、特点与个性,以提高教研效能为宗旨,实施学校教研机构与组织的调整,并建立合理、规范、可行、高效、个性化的教研网路,切实保证教研组的职能不错位、管理不缺位、工作不到位,行动不让位。
2.名副其实地抓好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画,丰富学习内容,注重讲究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领域和提高学习品质与效果,切
实保证教研组学习的制度化、全员化和终身化。
3.规范系统地抓好教研组的制度建设。必须积极推行教学、科研与培训的制度化管理,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务本求实地抓好教研组的教研平台建设。必须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互动为抓手,切实提高全面教育品质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准,并搭建起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
5.奋勇当先地抓好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科研意识,坚持课题研究实用主义,反对课题研究功利主义,积极宣导採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要的课题研究系统,切实能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与科研素养。
6.切实可行地抓好教研组的校本课程建设。必须确立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新观念。要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著眼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总体要求,做好学科内综合和相关课程体系组合(综合)的文章,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总体规划,切实制定学科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提出校本课程教材编写意见,落实编写任务,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科校本课程的体系与内容。
7.积极主动地抓好教研组的学科教学与学业评价的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业的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研组,而不应该是学校、学生或其他的意识。教研组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根据国家、地方和学校有关指导性意见或《考试大纲》,切实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案或标准。
三、合力开创教研组建设的新局面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本教研与教研组建设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校长或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但归根结底决定于他和他们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和品质观。传统的落后观念的"折磨",使他和他们丧失了勇气和胆略,难易衝破或阻挡应试教育的重重包围或衝击,对教研组建设自然显得无心、无力而为之。仅管都会高喊"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但只能听见雷声不见雨点,甚至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能在一夜时间编造出许多教研成果与经验,成了可看可听不可学的东西,这种行为和东西对学校教研氛围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教研组的建设是否得到重视和加强,关键是校长的观念转变,并能主动接受"挑战",进行一次"蜕变",担任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还能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学校有了这样的教研领路人和"领头雁",并带领教研组向"校本教研"进军,走向"科研兴校、兴教和兴学"之路。如果这样,这就为这不难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也就会有科研思想和思路,有思路就会出措施,有了措施就会出政策,有了政策就会出人才。
2.德才兼备,打造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在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优秀教研组,肯定有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组长,由他带出或培育了优秀的教师,由他们"教"出优秀的学科教学品质,然而,在现代学校教育教学中也很少有例外。因此,选聘好、使用好和培养好教研组长是举足轻重,说得严重些同教研组
"生死攸关"。德才兼备缺一不可,不搞论资排辈,更不能任人唯亲,不拘一格选用教研组长。要定责任,同时给权力,还要给予同其贡献相对称的利益。作为教研组长,其工作职责和作用的发挥,主要的倒不在于组织安排教研活动与学习,而在于用心、用力打造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如果有了那种团队精神,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合作研究、师徒结对、资源分享、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都将会和衷共济、纲举目张、集思广益,也许会产生和进入"办法比困难多","我要开课"、"我要听课"、"我要学习"、"我
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性迴圈。当然培育团队精神,需要集体的共鸣与默契配合,需要组长及全体付出深重代价,需要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其艰难困苦,也更显得十分的可贵。但只要奉信和实践"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那麽,"奇迹"或迟或早、或大或小肯定会发生。
3.自主自立,启动高效的教研机制。无论校本教研建设,还是教研组建设都必须自主自立,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自己的教研天地和春天,才能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实践与经验已经证明,学校教研天地,仅依赖于外力是开拓不起来的,即使由专家实施"移栽"、"施肥"和"修剪"等手术,最理想结果是一花独花,弄不好是揠苗助长,好景不长。这就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研组建设不要建成"啦啦队"和"陪审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努力争取"外援"的自立自强方针,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要一切从实际和需要出发,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地不断丰富和完善导向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最重要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机制,不是涂脂抹粉,画蛇添足。教学与研究的实践是机制的源泉,机制又能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是理科类、还是文科类的教研机制,课堂教学的研究无疑是教研机制的核心或焦点,起著主导作用。总之,要有教研机制,重要的是有生命活力。
4.科学规范,提供有力的教研保障。教研组建设如果没有学校支援和环境保障,只有画饼充饥,做得更好一点要算搞"模拟演习式"的教研活动。例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学校不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和条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课程的开发则将毫无意义。又如,要求教师参与教育网(或教研平台)、校园网讨论、资源分享或上网学习,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保证,岂不是望梅止渴。再如,由于能者为劳,那些超负荷任课的老师,忙于备课、改作和辅导,他们还能顾及学习与教学研究?还有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只有精神鼓励,如果没有经费保障显然是难见成效。所谓研究在于求真,只有求实,才能求真。学校、教研组和老师所开展一切教学研究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必须贯彻教育方针,最大化实现培养目标。因而,学校或职能部门应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提供和保障教研组建设中自身无法克服的所需要的时间、空间、资讯、资源和工具等。同时,良好的客观条件的争取最佳的途径是主观的积极努力,没有主观愿望与能动作用,提供的条件越优越,则浪费将越严重。只有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互为促进,教研保障才会更有力度。
5.与时俱进,形成鲜明的教研个性。如果再论应试教育的最大的特点,还是说"千校一面、千篇(课堂)一律、千练百考,"克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对于重点中学的英才在三年"苦战"重点大学中败下阵来,而考不上重点中学的"二流生"却为数不少地挤入重点大学行列,这虽然不作为"怪",但由此领悟学校特色、教学特色、学生个性或特长足以可奇。那些真正意义的特色形成无不与其研究个性有关。所谓教研个性,就是教研是符合实际的教研,是土生土长的教研,就是我有你无、你弱我强的教研。同样是小学,农村小学的教研组建设不能照搬城市小学的做法,应该立足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教师与学生的基础和水准等实际情况开展教研组的建设。又如同一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农村学校要符合农村的实际,城市学校应符合城市的实际,这样才具有更强的教育性。在教研组建设中,形成鲜明的教研个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人促事,做事促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必须积极营造宽鬆自由学术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大家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个性与特长。总之,教研个性是自然的、实在的,但更需要创造,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
努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教研组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组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高效课堂的创建活动中,坚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来减少或消除课堂低效现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商讨。
一、改革教研组机构设置,提高教研组工作实效。
过去,我校按照学科成立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体音美综合五大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常常因为涉及到的人员多(语、数教研组各人),课程不好调整,时间只能放到下班以后。这样总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教研组长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多数的教研活动都是只开展了半个小时左右,便草草收场。我们还发现,由于年级跨度大,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差异大,教师对别的年段的教材内容不太熟悉,有些教研活动不好统一。例如:语文、数学教研组在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时,侃侃而谈的总是同年段的教师,而其他年段的教师要么缄默无语,要么评议得很肤浅。这种状况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教研组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于是,我们把语文、数学这两个大教研组都按年段划分成三个教研小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小组长,发挥他们的学科带头作用。这样,教研小组的人数少了,教研活动的时间好统一了。各年段教研小组相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基础,组员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使教研活动搞得更深、更细、更活、更有成效。遇到整体教研任务,各年段教研小组又可以很快的聚零为整,一起参加研究活动。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研组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改变许多教师既成定势的思维和已成习惯的行为,促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就需要一种强大的外力——制度来起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原有的《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议课制度》等常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需要,又补充和完善了一些新的教研工作制度,有效规范了教研组管理。如:、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教研组长例会每月月初一次,由教导处召集,主要研究和部署教研组和学校教学工作。会上,教研组长首先汇报上个月工作的落实情况,然后就本月的教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如有需要其他部门或是人员协助的情况则告知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人出面协调。、课后备课制度。《课后备课制度》是我校在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后形成的关于《集体备课制度》的延伸。过去,有些老师把教学反思当成一种负担,敷衍塞责,真是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于是,我们拟定了《课后备课制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课后备课,一种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课后备课。并明确备课要求:备成功之处,备不足之点,备创新发现。、师徒结对制度。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每个人的授课都有闪光点。有的教师长于动口,有的教师长于动手。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年轻教师勇于开拓创新。我们摒弃了原来只有老教师才能担任年轻教师的师傅这个做法,树立了每个人的强项都是别人的师傅,每个人在弱项上要甘当他人徒弟的观念,出台了《师徒结对制度》。旨在要求教研组成员以谦虚、热情、进取的态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在
教研组内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三、打造过硬组长团队,保证教研组的专业引领。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可以带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我校选拔教研组长的条件是: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对每一名教研组长有明确的职责,概括起来为“六抓”:即抓本学科教师的业务学习,抓本学科教研活动的落实,抓本学科教师业务培训,抓本学科教师的业务评价,抓本学科教学过程的检查,抓本学科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工作总结。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教研组长,工作要积极主动,要创新工作方法,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威信,要把目标聚焦在课堂上,要把高效课堂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同时,为了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学校教导处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教研组长培训,让他们熟悉教学创新的前沿动态,掌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还多次组织教研组长到宜昌宝塔河小学、武汉黄陂街小学、沙洋实验小学等名校参观学习或参加短训,让他们观摩教研活动,亲自参与教研活动,与那些优秀的教研组长交流,这一举措开阔了教研组长的视野,提升了教研组长的专业素质,造就了过硬的教研组长队伍,让教研组长真正成为了教研组内的引领者。
四、创新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我们学校,通常把教研组称为“研教组”。因为我们的老师并非科研人才,也不具备高素质的科研能力,我们就是研究教学过程,把教研活动搞扎实了,教师的素质就会提高,减少或消除课堂低效现象才有希望。因此,我们除了按常规的教研活动安排外,如:集中学习、“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达标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研讨反思课、比武课)的听评课活动等,坚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教研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书为友”的读书活动。为了提高教师学习理论的热情,逐步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提升组内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创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我校以月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了“与书为友”的读书活动。读书包括两类:一类是“杂书”,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另一类是专业理论书籍,做好笔记和摘抄,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安排制定方案,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好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卡片等。、“我讲我的课堂教学故事”活动。我校曾经成功地开展了“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活动,其中,周会清老师的《一节失败的语文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如果把寻找课堂中的低效表现变成一个个故事讲述出来,是不是让老师们更能接受?于是衍生了“我讲我的课堂教学故事”活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一个有心人,寻找遗憾,把它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在教研组内讲述。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让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不断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表现,把它消除,使自己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效。、“全员推门听课”活动。一说到“推门听课”,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是学校领导为了督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不
定时、不事先通知的听课活动。而我校的推门听课已不再是领导的特权,开展了“全员推门听课”活动,规定每名教师每学期听推门课要达到节以上。这样,老师们就可以经常有机会亲临别人的课堂,了解到更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捕捉到原生态课堂的闪光点,也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表现。然后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扬长避短,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或消除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而且达到了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
五、构建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全员发展。
为了激励教研组长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我校建立了《教研组长考核细则》,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学期初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认真组织教师做好各项教研工作的检查、督导、反馈与考核。、组织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指导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开展每周(或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出色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临时性工作。、整理教研组资料并且及时归档。、按要求做好组内的课题申报及资料收集等课题日常管理工作。、教研活动有创新、有实效。
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的直接参与者,我校对教研组的评价为整体捆绑式评价。教研组的考评,将从工作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教研成果和常规教学落实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评的内容还设有教研组“一票否决”。能否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并非教研组长一个人的事,而是组内成员人人有责。这种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激励了教师全员参与,全员发展。
总之,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我校通过加强教研组自身的建设,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组内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校集体和教师个人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将不断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更加激发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努力夺取我校教研教改的新成绩。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可能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局限于学校的常规管理,局限于听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当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没有很重视教研组的建设、缺乏教研的氛围、教师只重视自身的发展而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是很高等等方面。那么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整合教研组。一般是以学科为单位,但是对于教师人数相对少的学科如音乐、美术可以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位教师有相应的教研组。2、在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备课组就是同年段同学科,这样可以方便统一教学进度、方便集体备课。3、选拔业务能力高、协调组织能力强、有服务精神的老师作为教研组长。
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如教研组长考核制度、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教研组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保证。2、调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如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每次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3、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可以从师德、教学五认真、教研成果(论文篇数)等进行考核。
教学部的管理
一、整体任务
1、根据总部下达的任务,每月及时把课时分解到各个教学组,分解到每一个教师,明确到每一个学员,细化到每一周和每一天,确保完成学习中心教师课时任务。
2、根据公司下达的任务,每月及时把续费和新签分解到每一个教师,鼓励教师以教学质量带动续费和学员的转介绍。
3、教学部学员分类管理:按照学员的个体情况,适当进行入学测试,以月为单位,教学部主管牵头,学科组长具体负责,由教师将所带的学员分为好、中、差三类情况;每月教学组针对教师统计的学员情况,展开分析讨论,学管参加,并采取有针对性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员,区别管理,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实施。
二、教学方面
l、监督,考核新教师入职培训情况,保证新教师入职后,传帮带工作的开展(既由有经验教师带新入职教师了解工作流程,做好转变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及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XX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方式)。
2、认真开展对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教学检查、考核、评估、评优工作,逐步建立专职教师的业务档案,以确保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3、要重点关注学习中心每个学员的第一次课,督促对教师上好第一节课的细节:备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备教案、阶段性辅导计划、课程总结等重点检查指导把关。
4、学习中心校长要和教管主管、教师一起参与挽单,并且对每一例退单要以教学组为单位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5、每学期末对专职教师的业务档案进行整理,实行末位淘汰制,优化教师队伍。
三、教管方面
1、参与教管对兼职教师进行的面试,根据学习中心学生增加情况向人力提出师资需求。
2、监督教管对兼职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培训及业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督促教管参加学管部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经常组织N对一家长会,认真分析学员情况,并要有问题解决方案。
4、监督教管对统计教师的授课成功率、调课、听课、退费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5、学习中心校长要指导排课,确保排课整体调度科学合理,定期对课时录入专员、教管排课专员进行工作指导、业务培训。
四、教学组方面
1、参与选拔各学科组长、参加教学活动、督促教师进行业务提升学习。
2、监督学习中心经常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实行“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主发言人,以此促进提升教学水平。
3、监督学习中心教材教辅资料统一管理:制订学习中心教材教辅借阅制度,加强教师日常借阅管理,使教材教辅更好流通,为教师教学服务;收集名校月考、期中、期末、联考、水平考试试题、征订中高考说明,为教师教学服务。
4、监督教学组坚持月考制度、集体备课和学校月考相结合,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成效的标准:月考由学管师陪读来完成,适当进行同授课老师的集体备课制度。
5、组织各个教学组定期学习XX制度、合同,对客户的教学质量承诺要在教学精细化工作中体现。
6、配合人力进行应聘老师的面试,做到公平、公正。教学部的具体管理事项请参见《教学部培训手册》。
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反思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反思学校教学管理,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
一、教学管理必须更加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要让素质教育卓有成效,还得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有效的管理,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是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
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种类型、多样规格、各个层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21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所拥有资源,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台阶奠定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更加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
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管理需要创新,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
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下级同事的支持。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三、教学管理必须更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小学校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随着社区教育的开展,学校管理者逐渐意识到学校与社区休戚相关。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立足和服务于社区。所有这些不仅锻炼了学校管理者的校本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校本管理的主体意识。教学管理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加强教研组建设
发挥教研组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教学工作的核心则是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研组是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质的组织。因此,要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必须抓好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一、加强教研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探索教研组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加强、完善教研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保障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如下四方面的建设:
1.组织建设。⑴选派思想作风好,有高度责任感和一定组织能力、业务水平高,在教学中做出成绩,且在教师中有威信的教师担任组长,以带领全组成员开展独立性活动。⑵让组长明确职责,主动、自觉的工作,也有利领导的检查督促。⑶选配年级学科备课组长,负责本备课组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做好命题及质量分析,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和指导青年教师等工作,他们是教研组长的得力助手,是教研组中的一支骨干力量。⑷学校领导要支持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工作,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业务建设。⑴业务学习要坚持教学常规与新教学思想相结合的原则。⑵经常组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教师创设条件进修,做到边教边进修,教学与自学两不误,为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⑶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帮助和解决教学
中的实际问题。⑷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⑸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结对子,一帮一,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⑹经常组织学习新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进行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
3.制度建设。为确保上述各项工作的落实,教研组工作必须制度化。具体是:⑴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考勤制度。⑵教研课题,公开课、听、评课制度(评课之前先备课,做到人人有准备,评议有效果,发展完善自己)。⑶新教师培养制度。(坚持从严要求,从细指导,鼓励冒尖,大胆任用的原则,配好把关教师,结对子,传帮带,并认真做好总结提高,达标验收的工作)。⑷课外辅导制度和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制度。⑸进行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评选先进教研组的评比等制度。认真执行学校制订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常规,不断推动教研组工作的开展。
4.资料建设。建立五大类的资料档案:⑴教研活动类,包括各种活动计划、总结、活动情况纪录,教师考勤等。⑵成果类,包括教研组集体成果、教师个人的教学成绩、发表或交流的论文及获奖情况等。⑶试题类,包括各年级期中、期末试题及有参考价值的校内外试题等。⑷报刊卡片类,包括教研组订阅的报刊或剪出的卡片资料。⑸文件类,包括上级各种计划、总结、规定、通知等。以上各类分学期或年度装订成册,以备查询。注重资料积累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利于教研组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
可见,组织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前提,思想建设是根本,业务
建设是主要内容和基础,制度建设是保证,资料建设是必要条件。这几方面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加强教研组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作用。
二、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功能作用
教研组在实施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中发挥着如下三大功能的作用:
1.组织、协调功能。坚持政治与业务相结合,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和教育理论,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去教育和感召学生,转变学生的思想;组织教师学习业务知识,包括新知识、新信息,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验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与此同时,注意协调教研组内部成员间、教研组间、教师与学校间、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解决各方面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力合作,团结奋发。
2.教学研究功能。在总结上学期教研成果基础上,根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调整完善、确定各自的教研课题。通过学科课题和公开课、汇报课等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和运用某一方面的教学规律,解决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教学服务。同时运用学科研究成果指导实际教学,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促使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3.导向实施功能。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学生的心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以正确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以教师严谨治学的表率引导学生的行为,在发挥导向功能的同时,坚持“一备二评三查”,即备课、评课、课后检查、调查。如
公开课后,写评议意见,总结得失。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反映,并转告科任教师参考。
正因为教研组具有组织协调功能,教学研究功能,导向实施功能,因此,教研组应从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出发,树立整体观念,狠抓教研组自身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加强教研组管理与学科建设的意见
一、目的与意义
1.明确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与教研员的功能与职责。
2.理顺学校教研机制,进一步发挥教研室主任和学科组长的作用,激发内在活力,提升以研促教的水平。
3.发挥各学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余热,更好地促进以老带新,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适当弱化学校行政领导推门听课的频次,加大同学科和相关学科教研员课堂督导的力度,提升听评课的专业性。
二、路径和措施
(一)明确教研室的功能,理顺教研机制,打造学科“教研共同体”。
教研室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
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和机制,形成“科研室督导室一教研室(教研员)一学科组一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组和学科组要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真正把教研室、学科组建设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术团队,真正成为“教研共同体”。
(二)认识单纯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而忽视教研室作用的弊端。
(1)教研室和学科组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特别是教研室,上有教导处,下有学科组,缺乏独立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2)年级学科组教师人数少,研讨交流学习的氛围和效果显然不及教研室。
(3年级学科组活动内容相对单一,教学研讨以知识点如何落实、成绩如何提高为核心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教研活动缺乏学科整体思维和系统性,不利于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
(4)名师引领作用难以扩大。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名师的数量是有限的,不开展大组活动,名师对于其它备课组教师的引领作用就难以发挥。
(三)厘清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与管理权限,凸显教研室主任在学科整体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
1.明确教研室与学科组的不同定位
教研室(教研组)培养的是战役指挥员,学科组(备课组)培养的是战斗指挥员。
(1)教研室(教研组)是战略单位,相对课堂内容来说是“务虚”的,重点研究的是“教”的战略战术,“学”的策略方法,以及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带领大家干“磨刀”活的,研究的是技能而非理论。
(2)学科组(备课组)是战术单位,重点研究的是教材内容的实施,是“攻城拔寨”的具体筹划者。备课组长是牵头人,其主要的职责在于组织大家做好集体备课这个重要环节上。
2.明晰教研室主任与学科组长的不同定位
(1)教研组长、学科组(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
①研究活动的参与者②自我反思的促进者③研讨活动的组织者④教学教研的引领者⑤研究氛围的营造者
(2)隶属关系
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是在教导处、科研室、督导室直接领导下的全校性学科负责人,是学科组长的上级人员。
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协助教研室主任将本学科教学要求落实到本年级的具体学科教学行动中,协助年级组长开展本年级学科教学工作。
(四)厘清教研室和学科组的不同功能
教研室与学科组都具有管理功能、组织功能、指导功能和研究功能,但又具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1.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室要找准如下职能定位:(1)计划与实施。确定工作目标,科学制定教研组阶段、学期、学年的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科学统筹备课组工作,做好学科建设三年规划;(2)组织与研究。科学安排教研组阶段性、学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浓化教研组的研究氛围,主动协调备课组之间、同组教师之间的教学与教研的关系;(3)督查与管理。对本学科教研工作过程和状态进行经常性、阶段性、重点性的检查与督促,强化教研过程管理;(4)活动与指导。按计划定期组织教研组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与观摩,加强业务指导;(5)校本与材料。注重校本教研,加强教研组的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建设和积累,丰富教研组的校本资料;(6)学习与培训。加强
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促进教研组的整体优化。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在年级组和教研组的管理和指导下,全面落实学校学科教学计划,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和业务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年级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7)参与教师学期考核和评优评先。
2.学科组的基本职能
学科组是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活动组织。
由于同一学科课组的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承担相同的教学任务,拥有共同的需要、感受和话语,能够较好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其基本功能是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学生作业练习、学业检测评价的研究;组织组内听评课;负责教师日常坐班、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阅的监督;参与教师学期考核和评优评先。
(五)遴选各学科教研员,发挥老教师的余热,强化对课堂教学和学科教研的督导。
适当弱化学校行政领导听课,强化本学科教研型听课。组建各学科教研团队,发挥各学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余热,在组内听课、教材研磨、考向把脉和试题把关等方面作指导,更好地提升学科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1.各学科教研员人选:
教研室主任+本学科有经验的老教师
2.教研员的职责:
(1)课堂教学督导。每周听课3节(高三2节,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听1节。文综和理综的各小学科也可以听相关学科的课),每两周对所听学科的课堂教学做一次综合评价,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备注:工作量饱满的教研室主任和带同组教师一半工作量的领导的听课量可酌情减少,但其每周的听课任务不能少于1节。)
(2)参与并指导学科组教研活动。每月参加大组教研活动1次、高三学科组教研活动2次、高一或高二学科组教研活动1次。
(3)试题把关。对高三模拟检测考试的试卷进行把关,能为高三备考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试题。
(4)献计献策。对学科的建设和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六)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努力挖掘教研潜力。
1.规范教研活动的内容,做到“四定”:定目标、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
(1)定目标。各教研室主任和各学科组组长要在充分了解组情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要求制定出学期工作目标,并以此作为整个教研室的奋斗方向。
(2)定计划。各教研室主任和各学科组组长要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与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前制定好新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包含一学期四次大组教研活动的整体计划),尽量减少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切实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定时间。各教研室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大组教研活动,每次两节课。
(4)定内容。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师德师风建设、组风建设、新理念新方法学习、教材试题研讨、教法研讨、经验交流、考试质量分析……
2.丰富和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
(1)听课、评课式:切忌走过场,不注重实效,尤其是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任务驱动式:布置任务,分配给组内教师思考研究,再交流。这种教研活动与教师的进修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目的明确,同时注意检查与交流。
(3)教法研讨式:可以就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教师之间互通有无,达到资源优化,形成最优的教法集成。教学研讨前要做好安排,安排一名或几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讲,其他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完善,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4)学情分析式:活动前要明确分析的任务,分析哪类、哪个班或哪个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其具体情况。开展教研活动时,大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所了解的情况,阐述自己的看法。最终,针对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经验交流式:在活动前要确定交流的主题,明确主
讲人。负责经验交流的主讲人,课下要认真准备,其它参与人员也要准备资料。经验交流式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布置,有准备,各位教师有豁达的胸怀,畅所欲言,无所保留。
(七)激发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和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科组之间的交流。
针对部分教研室主任和学科组长工作热情不高的现象,努力提升对教研室主任和学科组长工作量的认定和考核加分,从多个方面、用多种形式肯定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和教研员的工作,激发其工作内驱力。
同时,进一步强化大学科概念和大学科建设,促进同一学科的三个学科组之间的交流、传承、协作。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英山实验中学
柯有亮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在学科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
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1、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
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具
体
标
准权重
师德建设全组教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5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5在工作上服众学校安排,积极完成集体任务5遵守学校纪律,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团结5常规管理教研组工作有计划,且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5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5组内教师备课认真,能按要求书写备课笔记5能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4能定期检查、总结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4教学水平本学科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5本组教师能经常开设各类研究课5本组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5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成绩突出5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学科竞赛5学生考核合格率5教研成果全组教师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5(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全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活动有记录5教研组有研究课题4教师有教学论文发表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4师资培训在职研究生进修3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3校内外培训37、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我认为教研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合作、竞争、和谐"。
1、“民主”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2、“合作"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3、“竞争”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
(完整)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4、“和谐”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是教育改革带给我们学校管理层面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我今天的讲座权做抛砖引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指教!
谈谈如何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北京市北京中学
冯波)
(E-
mail:
FZYGKBS@163.邮编
:
100028电话:)
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阵地,是教研、教改的沃土,是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教
师水平的摇篮。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组的管理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教研组的教
研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为了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制定基本目标,确定努力方向
加强教研组建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行动才能一致,努力才
有方向。我们的基本目标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
短期目标是配合学校的工
作制定学年或学期工作任务,确定本组的教学、科研课题等。
其中包括质量目标
和管理目标,要求有活动内容、实施过程、具体方法和得力措施。我们的长远目
标是,力争在五到七年内,达到以下几点:
1.形成一个思想积极向上,人人团结协作,同事关系融洽,学术气氛浓厚,个人优势突出,博采众人所长的和谐人文环境,从而建设合作型的教研组。
2.结合教师之间自身的差异,搭建以骨干教师为龙头,青年教师为支柱,新老互动,结对帮扶,取长补短,互相交流的学习平台,用智慧和知识装备每一
位教师,造就更多的学者型、专家型、导师型教师,从而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
3.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标准、规范的管理模式。引导教研组
广大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积极交流,共同研究,商讨
对策,及时解决。形成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教辅集和试题库,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从而建设研究型的教研组。
二、遵循一般原则,实施规范管理
为了保证教研组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讲求实效,避免形式。
教研组活动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场地、定
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教研组要积极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改革的动向,关注新课程
教学中的重点
和难点,积极参与教研教改,针对每个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各抒己
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突出“高效课堂”的主题,努力增强教
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突出“四研”:即研究学生、研究
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
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展“三课”(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切实改变
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的“三重三轻”现象,强化评课的“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事件和关注过程。
反对形式主义,力戒贪大求
全,务求从实从细,避免搞形式,走过场。
2.资源共享,提高效益。
资源要共享才更有效,思想要碰撞才有火花,经
验要交流才有提升,观点要切磋才更深刻,教研不是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而是一种互补互助互学互帮的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活动。
知识管理要重视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运用,特别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的学习与教学。
教研组应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与优势,建立一个能让教师共同拥有
的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对知识收集与管理的能力,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
感、智慧和成果。
3全员参与,真诚合作。
教研组的各项重要活动必须统一行动,按时出席,全员参与,服从安排,周密计划,共同准备。教研组就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
师之家,教研组的每位教师朝夕相处,一起工作,人人都是这个温暖家庭的一员,因此教研组要创造教师生活上相互关心、思想上交流沟通、工作上取长补短、业
务上精益求精的良好环境,使得大家心情舒畅,工作愉快。
要协助学校做好组内
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
神,形成真诚合作、共同提高的和谐氛围。
4创新求异,优势互补。
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
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
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
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
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的智慧转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对青年教师推行
“导师制”,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引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努
力突破骨干教师的高原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超越自
我,不断升华。
三、明确主要内容,落实教学常规
教研组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集体备课。
在求真务实的前题下,形式和内容应丰
富多样,要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研课等活动;
组织学习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交流、研究教育及考试信息;开展以“有效教
学”、“高效课堂”为重点的“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和反思。教研组成员
应树立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
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
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研究一个问题,不搞花架子,在整个活动过程,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主人,要有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
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认真研讨教材的知
识体系,制定详细、具体、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认真分析各单元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心理活动,提
出破解方法,确定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电教及多媒体辅
助教学设施,倡导自制教具,自编课件。
2.组织公开教学。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形式。每学期教研组都要
有计划地安排校内校外的公开课,并把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实践课结
合起来,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既要让授课老师展示教学风采,更应注重对课堂的研讨与评议,挖掘成功要素,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形成教研组共识的优秀教法供
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
3.完善资料整理。
有计划,有步骤地丰富和充实教案集,收集和整理课堂
实录,通过精选精练,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教辅资料。
对一些重点教学内容要编写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案,以便学生了解
本学科的关键点、内在逻辑和建构知识体系等,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要建
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归
类。要善于及时总结教研组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并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相
互交流。定期上传或保存课件、教案、讲义、试卷等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4.开展课题研究。
教研组应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小课题研
究活动,并力争取得成果。同时,要系统地组织学习教育、教学、教改的理论知
识和成功经验,鼓励老师学习和运用已有的先进教学、教研成果。
5.组织有关活动。
经常开展组内教学比武,论文评比,经验交流等活动,推优扶弱,互帮互学,以求共同进步,提高整体素质。要在各年级成立学科兴趣
小组,开展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扩大学生视野。
四、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评价机制
1.建立以校长牵头,由教研室、教导处等组成的管理核心小组,形成以骨
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骨干力量的管理机制。
2.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有较强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
教研组要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
学实际,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
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
等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
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教
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
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教研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3.教研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两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周集中
开展,教研组长要安排好学习的内容及形式。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2节,教
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8节,要根据学校科研计划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读一本教学专著,上一节研讨(示范)课,撰写(发
布、发表)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教师确
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4.建立好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广成功经验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
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激励各教研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
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
5.学校在每学期末对教研组进行考评,每学期评选出两个优秀教研组,并
对教研组、教研组长进行适当的奖励。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意见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为了进一步发挥我校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全面提高我校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特对我校教研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校本课程开发、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诸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
堂,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二、明确教研组工作的任务与要求
教研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学校教研组要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和基地,就要坚持研训合一。各教研组要不断加强科研意识,要确立与课堂教学、学生实际相关的研究课题,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1、建立定期的学习制度。要认真组织好全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要善于对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评析;要坚持对学科教材进行通篇剖析;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学、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2、明确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研活动中心任务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主要内容是研究课堂教学,特别是要用二期课改的理念和思想去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质量评价、开展案例剖析。要通过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说课评课、信息介绍等多种手段,深入研究与探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及时把握教改的动态趋势,关注并积极尝试课程改革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3、加大对公开课研究的力度。各教研组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
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并以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为研究重点,不求多、只求精,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要预先设计好研究问题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要侧重于研究课的研讨与反思,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新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方面多研究、多探索、多实践。
4、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课题。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抓住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关键,每年自主性确定一个校级或校级课题。要大胆实践探索,进一步增强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在反思中提高,发挥课题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水平中的针对性与导向性作用。
5、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各教研组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重点研究近几年中考、高考的变化趋势,使之产生积聚与辐射效应,更好把握教改的航向和尺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6、注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
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三、发挥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的基础作用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最基本组织。随着教改的深入,备课组的作用愈来愈得以显现,它不仅直接影响教研组建设,而且还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落实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必须从备课组抓起。
1、抓好备课组的常规建设。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努力做到“四统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备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要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2、确立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的备课组活动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发挥自身潜能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备课组要紧紧围绕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来开展活动。各备课组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并踊跃向各级教务部门投稿,促进我校教学智力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3、明确备课组工作的主要职责。备课组活动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通过备课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要减少坡度、精选题目。备课组要安排好年级单元考试,做好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备课组长要履行好职责,起表率
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发挥组内教学骨干作用。
4、加强对备课组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各校要不断加强对备课组活动管理,落实好检查监督制度,确保备课组活动经常、有序、高效地开展。各校要进一步重视备课组教师的配置,做到老少相辅,中坚把关,合理搭配。各校要完善备课组评估方案,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备课组。
四、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就必须加强校本教学研究,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探索、创新这一教研新模式,有效扎实地推进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建设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导处要对全校教研组建设与管理作出全面的计划与部署。教研室要加强对教研组的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内容充足,效果明显。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总结教研组建设先进经验,推进我校教研组建设。
2、抓好教研组建设的常规管理。学校要完善对教研组的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要经常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听课、查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各教研组工作情况。
3、加强教研组组长队伍的建设。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专业人才。教研组长应选拔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作风正派、业务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教学骨干来担任,要注重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
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各校要加大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力度,在进修、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在组长岗位津贴、外出考察等方面予以倾斜。要加大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力度,确保教研组活动能生机勃勃、扎实有效地开展。
4、建立教研组建设的专题网络。各教研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立自身的专题特色网站。校信息中心要加强对各校教研组构建信息网站的技术指导,通过宽带网和“校校通”,形成我校教研校域网络,把各校的研究成果及教研组建设经验辐射兄弟学校,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享。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教研组 建设 管理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