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5篇

时间:2023-07-28 10:18:02  阅读:

篇一: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推荐

  自诞生以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以其凝练勤勉的精神格局执果实践。既简洁明了又充满深刻思索,无论是也除去或笔录,仍是存在深远影响力。他曾提出,“多读书,读好书,中正典籍,把好的内容涤去内心;多动脑,动脑生活,独善其身,脱胎换骨,求其境界,”陶行知在论述教育思想时,融入了丰富精神历程。

  一是主张践行人文精神,以归一统心灵、调节自身情操为根本。他以进步教育的努力和不竭的学习,把人生的理想价值作为任务,强调终身求学,循序渐进,去追求真知和完善天性,以至提升自身价值。

  二是提出以艰苦的学习和真实的认知锤炼人的追求价值,他主张把权威本质性的知识和智慧作为追求核心价值的认知基础,以及接受最优遵循审美追求价值的训练,使获得知识让自己意志更加富有活力,懂得吸收新知识,进行真实的认知情操练习,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构建好人格事业。

  三是竭力提倡活学活用,努力在学习、思考过程中,把知识理论和社会生活结合,把天人大地结合,环环相扣;

  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以儒家思想为导向,运用思维活动去有效转变情境,发掘知识价值,以把知识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最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证教育。

  陶行知的理念,经过多年的精华思考,现已经深深影响着世代相传的教育传统。他的观念有力地督促着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素养,同时更要发掘和充实潜在能力,把自身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最终达已转民睦和谐的美好社会。

篇二: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简要)

  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将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他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紧密相联,这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陶行知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把他们关在鸟笼里,把鸟笼做的像整个社会一样。整个社会才是教育的范围,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他结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他提出“社会即学校”

  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三、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三: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篇四: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继承发展了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的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彻底转变;在教育实践上;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畏艰险;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路;为世人树立楷模;为万民敬仰..

  总体而言;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平民性、大众性和实践性;很多观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内在相通;对当代职业教育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树立“服务大众;服务就业”的职业教育宗旨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是什么呢

  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面对的首要的现实任务..行知先生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在于“生利”;即能给学生生利的本领;是谓“生利主义”;认为“凡养成生利人物笔者注;可指学生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生利有两种:一是生“有利之物”;比如制造产品;一是生“有利之事”;比如商贸流通等;生利的目的在于“以利乐群”..

  生利主义;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宽泛的“生活主义”相比;揭示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狭隘的“衣食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利群”为精神追求;即有利于公众或群体;而后者仅仅以生存为目的;追求“获取衣食”等外在需求;忽视了“乐业”这一内在需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诚如先生指出的那样;如果“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显然不利于师生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成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全民教育”和“平民教育”思想;即面向全民;实行终身教育;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能力培养;追求“生利”价值;为平民服务;为平民子女健康成长服务;多方面体现教育的服务宗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学校;在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压力下;放弃了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标准;片面奉行“衣食主义”的职业教育;或一味地降低学校的育人标准;或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技能训练;几乎把技能及生存训练当作职业教育的全部目的;而忽视学生的精神成长;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忽视文化课对“人的精神成长”的不

  可替代作用;对照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观;显然是十分失策的;值得警醒..

  因此;职业教育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方针;把握“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的内涵;通过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企业社区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劳动力转移和转化;促进有效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二、奉行“教人求真;教人生利”的教育准则

  职业教育奉行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呢

  这将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共性和个性要求..对照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我们认为;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德性、培育“真人”为教育的首要追求;从而实现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与当前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及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基本一致..

  对照“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我们认为光有德性还是不能“行之甚远”——要给予学生“生利”的本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渗透“利群”“乐业”等职业情感;培育“爱业乐业敬业”之职业精神..两者结合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全面人才质量观..

  行知先生的学做一个人可以看作进一步的补充注解;在此他提出了培养“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干;做事才有快乐;要成功就要有才干生利本领..

  这些对于职业教育的启示是;培养人要以“求真”“生利”为教育准则..为此不仅要关注学生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和未来生活幸福;既要关注学生德性培养的首要要求;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事生利的本领;强调实践能力、生活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思想的有机统一;培养“整个的人”..

  三、实行“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是指实现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培养目标和教育准则呢

  “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指南..

  “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这些话语的核心意思是强调“做中学”;具有多重含义:一是突出实践是认识的先导;只有“做”了;才可能有学习收获;二是学习要有情境;有个体体验;三是教学要根据“做的体验”进行反馈、调整和总结;四是教学要针对所要完成的任务;遵循工作逻辑主线;按照“做—学—教”的顺序实施教学..

  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就是主张以工作任务为第一驱动力、以职业岗位实践要求为导向;按照工作程序或项目流程来组织教学;强调“动手做”;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加深或验证学习体验;突出实践第一的先导地位;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建构教学的有效意义;颠覆传统教学按照知识逻辑主线组织教学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现实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行知先生的“做”的内涵;不同于“只需做会;不求明理”之类似是而非的职教流行理论;自然也不同于由此派生的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机械的劳动操作等肤浅的教学实践;而是强调“劳力上劳心”: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行动的最终指向;是由从职业技能的形式训练;产生思想体验和学习后的新价值;目的在于提升劳动者的社会从属地位;提高劳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形成诸如技师类等智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这对当前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技能训练的、所谓“短平快”类的职业教育教学;显然意味深刻长远得多;值得深思..

  四、开发“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

  课程;规定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教材则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一切教育思想理念、策略方法;最终必须汇聚到这个平台上;否则;难以形成聚焦;难以整合实施..那么;如何编制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呢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编制教材的理论依据、方法、标准和体裁内容的组织结构;即依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主张;将现代社会的生活或该有力量生活力;一一列举出来;归类组成一个“整个的”生活系统;编写相应的生活用书系统..这种教科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指导思想;并有三种判断标准:一是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二是看它有没有

  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三是看它有没有产生新价值力量;有没有引导人精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在内容安排上提出十四项建议:一做的目标二做的材料三做的方法四做的工具五做的理论六从做这事想到做那事……十三在做上学的人引导他记载做的过程;做的结果;做上发生的问题与心得十四在做上教的人可引导他指示进行考核成绩..前四项和最后两项建议;正是项目教学的基本结构形式;而五六两项是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所在;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因此;这些富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的论述;对我们编制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真实能力发展的课程与教材;具有直接的思想和方法论启迪..

  至于课型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系统教学的内在要求..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职业课程应以生利为主;按事施教;采用小班制:“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自易至难;从简入繁;所定诸课;皆以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来对照体会;行知先生其实提出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主张和操作办法;即分析学生的职业技能生成的核心和基础;围绕生成或培养一种核心技能;对技能项目进行分解;循序渐进;学理与实习相结合;并采用小班化教学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切磋、交流、指导和实践的机会;这些自然是符合教育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实践需要..

  这些深刻的论述和明晰的示例;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是;在设置职业教育课程时;应遵循全面发展质量观;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调研学生的就业市场;摸清岗位工种以及岗位技能基本要求;协同企业内部职业环境和外部的社会环境的文化影响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给予学生应对职业变动的迁移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内容配置;突出课程培养某种对应能力的核心优势;有效地组织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的课程优势;以利于微观领域的教学变革;从整体规划的角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整体发展..

  五、倡导爱的情怀智慧和实践创新精神

  教育是“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系统工作;是“继续经验的改造”杜威;需要爱的情怀智慧和实践创新精神;需要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最为突出的印象..

  陶行知以“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和孜孜以求的创新实验精神;在动荡罹乱的旧中国;致力于教育改造国民精神、改善大众生活的变革事业;并亲自创立了晓庄师范实验学校..他的“创造宣言”、生活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主教育等论断;显示出教育的博大情怀;是对教育实践者的思想启蒙..他不仅具有广博的学识视野;而且富有教育实践智慧;善于通过形象的说理;用浅易的生活语言;传达简约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如批驳传统教育“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强逼鸡吃米”案例、教育工友的“四块糖果”故事等;采用童谣和打油诗等形式来启发民众的做法;无不闪烁教育实践智慧..他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师资和实训设备的论述;以及“导生制”的学习方式;育才二十三常能、高级七常能的能力分层等;可以看作是

  对职业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具体的直接的指导;为实施城乡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正因为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合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扬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以促进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力量的发育和发展为己任;比较好地将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本土化;具有简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智慧;与当代职业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内在相通;并在实践策略以及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因此;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通过学习研究转化;实现教师的思想观念、策略方法手段的深层次转变;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变革;必将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篇五: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

  

  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62),原名陶铭,原籍山东烟台,中国近代思想家,立志教义和智慧谋国,公认为中国教育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涵盖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下面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注重品格教育

  陶行知深信,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美好的品格才能真正成功。因此,他倡导要学会做人,努力尊重他人,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智慧,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改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规划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只重视个别内容,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改革。他提出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课程,包括思想、中华文化、各门学科知识等,既注重普及基础知识,又强调拓展创新精神,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3注重实践教育

  陶行知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结合实践教育,而不只是理论学习。他倡导学生要树立实践哲学,以十足地学习生活和

  实践实践,去熟悉生活,去体验世界,去实践理论,去使思想有了锻炼。

  4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陶行知认为,文化自信是思想正路的基础,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根。因此,他倡导人们要相信中华文化的优秀与博大,要有实实在在的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到科学的体系中去,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把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以上就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发展,成为了影响无穷的智慧教育家。

相关热词搜索: 简述陶行知教育的理念 简述 理念 行知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