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几点思考_1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县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在深入研究县情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县域经济中找准位置,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科学定位发展方向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县域经济是以空间为单元的经济发展形式,发展空间相对独立自主,但也需要强势经济辐射力的拉动。为此,彰武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份,必须依据我县的诸多优势,把发展县域经济定位在借势、借力发展的基础上,定位于“融入沈阳城市经济圈”的战略性思考之中。
综合分析,彰武县融入“沈阳城市经济圈”有六大优势:一是土地优势。我县与沈阳周边其他地区比,土地总量大、价格比较低,这将成为我们利用土地招引大项目、大资金、大物流的最明显的优势,也是我们区别于周边其他县份的优势。二是区位优势。近一段时期,沈阳的周边县区,正在从工业走廊、工业园区、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等方面加快融入“沈阳经济圈”。按现代经济的规律,贯穿我县的沈阳到彰武、铁岭到四平、彰武到通
辽3条咼速公路建成后,我县将在新的“一小时经济圈”辐射范
围之内,同沈阳周边的其他县区比起来,在区位优势上占得一些先机。这对彰武今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的好机遇。我们必须要变区位优势为真正的经济优势,加大招商引商、区位融合、政策宽松的力度,做好发挥区位优势的大文章。
三是资源优势。我县有些农产品、矿产资源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叫得响的。如我县的硅砂、草炭、膨润土等资源,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品位、质量比较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生产率,转化为税收,都需要我们做许多工作。四是劳动
力优势。我县有近10万富余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五是人气优势。省市各级领导都对彰武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彰武融入“沈阳经济圈”寄予厚望,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多年来国家、省、市关注支持彰武发展的人很多,对彰武的变化感到欣慰的人也很多,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坚强后盾。六是产业优势。我县的白鹅深加工、石油工具等产业已经在全市全省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抓住新机遇,依托优势,乘势而上,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发展格局中,打造强势产业,抢占沈阳等中部城市群的相关产品市场,吸引沈阳等中部城市群的资金、技术要素向彰武转移,实施大开放、大招
商、大引进、大争
取。
二、突出工业主导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域外县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一再证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强化工业富县意识,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明确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我们以扎实推进“工业年”活动为主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工业发展,要以构建三大工业园区、五大工业走廊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招引重大项目为目标,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县域工业集聚度为主线,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全民抓工业为手段,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保障,不断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全力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思路。同时,我们按照全县工业发展方向和“工业年”活动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今后几年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落实具体任务,细化工作措
施,切实使工业成为财政增长、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是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立县立乡企业的积聚平台。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推进了工业园区、工业走廊建设。重点是积极抢抓省大幅度增加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争取省对欠发达县份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等倾斜政策,坚持因地制宜,以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现有企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的综合经济实力,加快推进现有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并逐步建设好沈北、铁西工业园区,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经
济活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制先进、管理科学、运转规范的经济增长示范区。同时,按照以点带面的路径,稳步发展工业走廊,以实实在在的规划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打造工业发展载体。
三、狠抓项目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动力源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内生扩张力的源泉,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中轴,县内外优势资源都要锁定和聚集这个中轴而配置,不断以项目扩充经济总量,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优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依托国家宏观政策引进项目。我们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县情实际,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为依托,以规划为引导,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一批现有的创税型、劳动密集型、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近年来,我们加快了新型能源基地建设,推进了火电、风电两大项目。
二是立足探索创新开发项目。我们着力提高挖掘对接项目、包装推介项目水平,加强专业招商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我县招商小分队作用,加快引进一批农产品、矿产品、装配制造配套产品加工项目,加快由意向到签约、由开工到投产、由投产到达效的进程。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推进项目。我们把发展工业项目作为乡镇和县直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发展工业经济的责
关于南涧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南涧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南涧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南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3.3%的欠发达山区农业县,南涧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充分挖掘境内自然资源优势,引进科技、人才、资金,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围绕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需求,不断整合县内资源来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快推进产业化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南涧99.3%是山区,信息不能及时畅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较大,经济发展具有客观条件约束和限制。但山区独特的资源和自然条件,也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发展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经济,重要是念活“山字经”,就目前和将来几年的发展来看,南涧具有建成30万亩粮食、10万亩烤烟、15万亩茶园、70万亩泡核桃和11万头肉牛的粮、烟、林、茶、畜发展基地条件,解决好粮食问题,群众生活就能自足,也就做到了温饱无忧;发展好烤烟、泡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和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就会更加宽裕,才能去谋求更大的经济发展。同时要培育壮大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企业,比如:有机茶叶生产、泡核桃加工、畜牧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和配套以县城综合市场为中心,辐射乡村市场的网络体系,形成乡村繁荣、流通便捷、高效运转的市场体系,以农业及农副产品的发展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以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来反哺农业发展,最终形成农业保稳定,工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难点在贫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南涧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切实发展好县域经济,才是生活环境有改善、经济发展有后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做到:一是充分认识南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南涧的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但是拥有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神的人力资源,拥
有连三州接六县的交通优势,拥有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拥有丰富的山区立体气候资源,拥有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资源,等等。这些资源为南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一项治穷致富的工程,最重要是有产业支撑,广大农民有治富门路,要重点考虑眼下生活和发展生产的资金、动力、出路在哪里,生产上不去、经济不发展就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南涧的新农村建设还任重道远,要调整好建设资金的投向,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出台鼓励措施,大力发展县域民营企业。目前,南涧县的工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比较滞后,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0515万元,在整个大理州所有县市中处于倒数第一位。
1、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政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2、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体系。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的瓶颈,地方政府一定要在资金扶持方面给予民营经济大力支持。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申贷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要由政府以贴息贷款等方式进行扶持;二要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可以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提高贷款数量;三要实行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可以考虑制订相关政策给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
3、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业主的管理水平。目前,南涧的民营经济缺乏现代管理体制和观念,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
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其次,要在家族式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第三,在家族式企业当中,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
(四)要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县城建设方面,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县城、中心集镇、特色小镇、新农村规划建设为重点,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形成“县城———建制镇———乡集镇———中心村”四级现代城镇网络体系,南涧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南涧跳菜”更是享誉全国,要以民族文化特色来建设县城,把县城定位为“建设彝族特色浓郁的生态精品小城”。建设中要着力完善功能,科学划分为行政区、商贸区、体育中心和跳菜广场等区域,并完善各区域的公共设施,提供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要以突出彝族特色为核心,因势利导,搞好县城住户街道立面建筑改造,着力打造具有彝族风情的精品生态小城,抓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依托小湾水电站等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
第二篇:南涧确保2018年一季度经济发展
南涧县确保2018年一季度经济发展
“开门红”工作方案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实现2018年一季度经济开好头、起好步,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提振全县跨越发展信心,意义十分重大。为确保实现南涧县2018年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红”,特制定本方案。
一、促进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一)工作目标
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36%。
(二)工作举措及任务分工
1.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综合交通方面:重点抓好大临铁路、南景高速公路建设,一季度形成更大工程量和投资额。扎实抓好大理
至南涧、宾川至南涧高速公路建设,境内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推进扶贫公路、彩云大桥、南涧服务区等项目建设,力争综合交通类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水利方面:抓好乐秋河水库扫尾工作,确保2018年内竣工。推进县城段河道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及水质净化消毒配套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启动石洞寺河水库建设,力争水利完成投资2000万元。城建方面:推进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棚户区改造等建设,力争城建类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社会事业方面:推进南涧一中一
—1—
期扩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跳菜传承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工程,力争社会事业类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农林及生态方面:推进无量山扶贫攻坚种植养殖生态循环示范园、公郎集镇泥石流防治等项目,力争农林及生态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工业方面:推进无量山高山茶产业园建设、天上人间茶业有限公司高山有机茶精深加工、土林茶业健康技改等建设,力争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其他方面:力争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000万元;力争扶贫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力争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县发改局、工信局、教育局、卫计局、住建局、交运局、水务局、环保局、民政局、旅发委、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排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其余单位为责任单位,下同)
2.加强资金保障。2月初,县人民政府已安排2018年第一批项目前期经费300万元,开展重点前期工作项目13项。将争取州级前期项目11项,拟争取前期经费2000万元,确保全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3月底前,县财政将已明确的部门预算项目资金及时安排拨付到县级各部门,对未具体明确至部门或项目的部门预算资金,由县级部门会同县财政局提出分配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尽快安排至部门或乡镇。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已明确到具体项目或部门的,县财政局原则在5个工作日内下达拨付。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持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力度,积极向上沟通协调,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为全县
—2—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并充实完善项目库,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及时做好项目融资需求对接
工作,组织开展好石洞寺水库、一水两污一公厕、海绵城市建设及农村公路硬化PPP模式运作,以及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过桥贷款等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各类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力争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6%,存款余额增长14%。(县财政局、发改局、人行南涧支行,县级其他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3.加强项目管理。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制定印发南涧县2018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及任务分解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示范带动效应好的重大项目,每季度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观摩,列出问题清单,推动限时办结。(县发改局,其他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促进工业保持平稳增长
(一)工作目标
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增长15%;完成非电工业投资0.5亿元,增长5.4%。
(二)工作举措及任务分工
1.实现一季度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分析工作,关注农特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对现行指标的研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3—
措施。抓好重点工业企业运行调度和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努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力扶持主营业务收入在500-2000万元之间的工业企业,加大“达规”企业培育力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确保规模企业户数稳步增加,形成新的稳固增量。(县工信局负责)
2.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实行全县重大工业经济发展项目挂图作战,明确目标任务和挂钩协调联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按照项目建设时间进度表,挂图作战,“倒计时”提醒。新建项目促开工、在建项目促进度、招商项目促落地,强化服务,抢抓工期。抓好古德茶业、杰易钢构和南涧县无量山高山茶产业园建设三个续建项目,确保2018年内建成投产;抓好云南天上人间茶
业有限公司高山有机茶精深加工建设项目、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南涧深度体验式营销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项目、云南怡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万吨坚果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2018年一季度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产;要加快在谈项目进度,确保一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县工信局、招商合作局、发改局负责)
3.继续做好企业培育和升规各项基础工作。立足我县实际,突出特色,积极加大红云核桃产业“小巨人”、凤凰沱茶“民营企业小巨人”支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从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好发展规划,围绕核桃加工、高山生态茶等方面全力培育我县产业“小巨人”。在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
—4—
的基础上,再培育升规企业3户以上。(县工信局、发改局、统计局负责)
4.深入推进挂钩帮扶企业措施。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精准帮扶,采取“一企一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市场、要素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尽最大努力支持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与产业资本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与升级发展。加强融资协调,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工业经济,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一定实力、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提供担保。对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云南茶花林化有限公司,采取“一对一”的领导挂钩方式,细化帮扶措施,全力抓好企业恢复生产帮扶工作,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县工信局、财政局负责)
5.切实落实好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加大宣传和协调工作力度,动员本地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积极办理规上企业“打捆交易”业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县工信局、发改局、供电公司负责)
6.继续深入实施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向上申报达规企业培育、首次上台阶、鼓励电子商务销售等奖励扶持政策,促进工业企业扩大销售促生产,搭建重点项目建设与州内企业购销对接平台,促进县内水泥、建材等产品销售。(县工信局、发改局负责)
三、促进消费平稳增长
(一)工作目标
一季度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15亿元左右,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6亿元以上,增长12%以上。
(二)工作举措及任务分工
1.大力促进市场消费。通过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家政服务、酒店餐饮等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促销会和国际市场拓展,实现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6.5%、住宿业营业增长16%、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9%。启动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促进本地农产品上行,增加本地企业销量。(县工信局、农业局、文体广电局、旅发委,人行南涧支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2.促进旅游消费。力争实现一季度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1.9%。举办好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按照省州人民政府统一要求,建成“一部手机游云南”相关设施,确保2018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抓实南涧县土林-无量塔-跳菜村国家3A级景区创建、无量山国家公园创建暨樱花谷国家5A级景区创建、无量药谷康养小镇及大健康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加快推进澜沧江孔雀渡休闲垂钓园、罗伯克万亩生态茶园等旅游开发项目。(县旅发委、文体广电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3.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快递物流网点合理布局,扩大物流产业规模,提高物流运行效率。—6—
加快以天焱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电子商务馆、农村淘宝店发展。(县工信局、交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4.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加快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8项重点项目支出进度,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将盘活的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领域。对涉及各项民生工程资金等重大项目支出,全程跟踪、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尽快发挥作用。(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四、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保持稳定增长
(一)工作目标
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34亿元左右,增长6.5%。
(二)工作举措及任务分工
1.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建设,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确保小春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3.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9.01万亩左右,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低于40万亩。(县农业局、县发改局负责)
2.大力推进冬季农业开发。确保冬季农业开发面积保持在23.01万亩左右,预计产值达30748万元。(县农业局负责)
3.提高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发展肉牛产业,延长肉牛产业链,在认真抓好肉牛冻精改良的同时,以引导开展适度规模
—7—
肉牛养殖为重点,在拥翠、南涧、宝华、无量、小湾发展4到5户30—50头规模的养殖户,做好肉牛育肥养殖试验,实施好粮改饲项目,加强人工牧草种植和全珠玉米青贮推广,提升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做大做强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开展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应用培训、指导,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开展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安全返田、返果园示范应用,扎实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4.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县农业局负责)
五、促进建筑业平稳增长
(一)工作目标
一季度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实现7191万元左右,增长18.5%。
(二)工作举措及任务分工
大力推进建筑业发展,抓住房地产回暖时机,加大土地供应,扩大房地产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切实降低企业成本,除投标保证金、竞买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
金4类保留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立即全面停收。激发企业活力,支持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发展壮大,多元化经营,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县住建局、国土资源局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抓实企业帮扶服务工作。将2018年全县12项重点工业项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好“干部帮千企”活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重点规模以下企业有驻点。落实好工业经济发展的“三位一体”服务机制,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全面落实企业税费、融资、交易、社保、物流、技改等系列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环境保护、土地、融资等瓶颈制约,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对接,每季度向金融机构推荐一批有融资需求的工业项目。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工业企业产销存运情况,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产品价格走势较好的企业,要组织开足马力生产,抓好产销衔接,争取多做贡献;对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使其尽快复产达产。(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强行业统计。统计部门要加强行业统计业务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配合好统计工作,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对缺报、不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或数据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企业资质监督检查名单。(县统计局,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自加发展压力,压实任务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各乡
—9—
镇各部门完成情况将在全县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予以通报。(县发改局,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四)坚持高质量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州委八届三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县发改局,县级
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
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
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
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
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
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镇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它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处于沟通上下、联络城乡、总揽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地位,是全省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撑。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过渡,努力实现至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针对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的实际,特别是我国农业人口占据较大比重,农村经济比重较大、且较落后的国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全国一样镇康县域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镇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与缅旬特区果敢老街市相连。由于镇康县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建县迟,又远离中心城市,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劳动者素质偏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企业量少质弱,财源基础薄弱,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有边不活的状况尚无大的改变,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农业小县。
面对县域经济农业不强,工业弱小,财政贫穷,基础落后的局面。近年来,镇康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县域经济取得较大进步,对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规模、速度、结构等同全省经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千方百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其适应市场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全县上下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
镇康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县域经济增速放缓。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县域经济增长仍显乏力,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也普遍低。二是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全县乡镇分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等不同的区域环境,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经济实力、人均水平及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为: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年,我县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仍为二、三产业比较落后的产业结构。全县乡镇一产业比重仍大于二、三产业,农业的主体地位依就没有改变。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在元以下的人口有人,我县是全省个贫困县之一,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低于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衡量,××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折合为美元,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下。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地方最高的勐捧镇万元;人均最高的军赛乡为元,最低的木场乡为元,高低相差元。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南伞镇为元,最低的木场乡为元,高低相差元。
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活力弱。近五年来,我县县域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县域基本竞争力不强,最明显地表现为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表现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内生机制不健全。产品缺乏市场的竞争力,科技品牌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少之又少,在服务行业,能叫得响、喊得出、卖得动的品牌几乎没有。表现在生产经营中,县域农业存在着经营水平不高,效率低下,效益差、特点不突出、产品档次低的问题,县域工业存在着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和品牌没有的问题。从企业个体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几乎没有规模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有着万人口的镇康县××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简为万元,其竞争力不强成为其工业发展的障碍。
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不强。党的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年月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修改宪法中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写进了宪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到空前重视。××年镇康县中,非公经济增加值达万元,增长,表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有了相应的发展,但与全市相比,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着产业落后、经营管理落后、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这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靠非公有制经济支撑的论断很不相符,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综上所述,要加快镇康县域经济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理清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县域经济的基础条件虽然千差万别,地理区域分布不同,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但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是共性的,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相同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在发展途径上,要坚持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有我特的路子,依据自然条件、资源和产业基础,选择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培育特色产业群。依托矿、电资源优势,借外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采取超常规的招商引资方式,做强做大矿电项目,走工业强县之路。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走农业富县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二、坚持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着力培植县域发展的支柱,通过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工业化是增强实力的关键手段,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工业化为突破口,这是增强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经济实力、增加发展后劲和扩大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坚持适当集中、市场导向,切忌遍地开花、盲目布点。为此,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好适应市场需求和发挥比较经济优势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二要根据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县域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市场发展空间,走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之路。三是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要通过发展工业促农业、围绕农业上工业,提高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联度,拉长农业深加工产业链,变农产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提升城镇的功能,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城镇是县域经济内引外联,接受城市辐射,密切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点;是拓展和完善县域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县域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县域经济集约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方面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镇和中心城镇,使其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其经济辐射力与带动力。另一方面,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坚持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三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拓展城镇的发展空间。
四、认真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镇康是典型的农业县,强化农业是根本。第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第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三要利用农业、林业、畜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顺应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镇康居住着汉、佤、傣、彝、德昂、布朗、傈僳、拉祜等种民族。新县城南伞距缅甸仰光公里,有独特的沿边区位优势,境内分布着一个国家二类口岸及个边民互市点;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万千瓦;有丰富矿藏资源。主要以氧化锌和硫化铅锌矿为主,具中型规模;镇康自然景观旖旎迷人,有跨国溶洞,大硝洞(燕子洞),以及独特神秘的德昂族风情和异国风情,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因此,加快镇
-
如何开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国民经济需要加快转变开展方式,加大经济构造调整,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开展轨道。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开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指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开展。
县域经济更要加快转变开展方式,要走内生性开展道路。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道路就是立足县情,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优势,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产业构造调整,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社会开展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幸福,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开展的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道路。
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道路的选择不仅是对县域经济开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更是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开展的现实需要。经济学家的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的内生动力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加快开展从而走向繁荣富强,决定性的因素是内生动力。县域经济开展的内生动力来源于上面表述中提到的“八个注重〞的力量,是将县域经济比拟优势转变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推动力。提高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道路既不是矿产资源的大开发,也不是国外市场的大贴牌,也不是盲目地重复建立,而是县域经济内生力量的大崛起。在应对金.
z
-
融危机中,县域经济开展的不同道路优劣表现迥异,有的开展出现滑坡,内生性开展道路具有自主性、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异军突起,开展强劲,实现弯道超车。
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道路的选择不仅是县域科学开展的自身需要,也是全国统筹开展的全局需要。提高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能力,就是要减少县域外因素的影响,夯实县域经济开展根底,增强县域经济的自主开展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能力增强了,全国统筹开展的根底就巩固了。没有全国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全国县域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辨证地讲,全国的统筹开展为县域经济的内生性开展也提供外围环境。
经对县域经济开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高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能力需要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的领导机制、产业机制、空间机制、主体机制和动力机制等五大机制。
一、建立一个好班子,走一条好路子,加上真抓实干,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的领导机制
现阶段,县域经济的开展,县委县政府是关键。在一些地区,县域经济具有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特点。县委书记领导下的班子对县域经济开展方向、开展进程、开展特点具有非常大的能动力。中央也加大了对县委书记和县长的集中培训。我们观察到,有能力的、能坚持干上一届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县域经济开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多〞。
.
z
-
好班子在切实把握县情的根底上,研究制定出一条好路子。好路子要坚持走,真抓实干,增强县委县政府的执行力。强化“目标管理〞,将目标逐一分解,细化量化,加强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经过几年积累,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崛起。
增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能力,还需要市、省甚至中央等层次的扩权强县、多予少取放活、领导干部奖惩等推开工作。
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构造调整和升级,构建县域经济开展的产业机制
县域经济开展需要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竞争力需要产业竞争力保障,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开展能力需要产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护航。
县域经济要做好“一稳、二壮、三活〞。农业要做好开展定位,一是农业是县域经济的根本性、代表性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农业可以做成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和农业主产区的县域经济。二是一些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也要关注农业的多功能性,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三是“兴工促农〞,开展现代农业,形成县域内农业和工业的比拟优势均能得到发挥,并驾齐驱。
加快推进工业化,一要联大靠强,二要做大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建立,三要做好区域经济协作和产业转移,四要产业构造调整和升级,不能“一业独大〞,也不能“一企独大〞。
外贸导向的.
z
-
县域经济需要提高开展自主性,从产品贴牌加工转变到产品制造,从产品制造转变到产品创造;资源简单开发的县域经济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做好后续产业,特别是将驻县资源开发企业与县域的和谐开展协调起来。县域经济走产业集群式开展,需要延长产业链和建立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中采用产业链招商,提高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开展县域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效劳业,特别要开展县域旅游经济。
县域经济产业构造不强调“小而全〞,也不单纯追求三产比例,要注重特色和竞争力。比方,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受到国家有关农业的区域布局和统筹的影响,县域产业调整受到更大区域和中心城市的产业规划和转移的影响。
县域经济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大力保护和开展地理标志经济。地理标志经济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三农〞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
三、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立,加快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的空间机制
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开展的主题和方向,构成了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开展的载体,奠定了强县富民的平台。壮大县域经济将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立结合起来,是县域经济转变开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无论人口经济大县或面积大人口分散县,都要规划全县域工业、城镇和新农村网络,做好经济和人口在空间.
z
-
上集中和集聚。在空间布局上将人民生产和生活结合起来,将经济社会开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将就业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县域统筹开展的空间机制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开展提供广阔容量和空间。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开展的区域统筹“增城模式〞和城乡统筹“双流模式〞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例证,用比拟少的工业用地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总量。
在手段上,一是注重规划,制定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等,规划可粗可细,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注重功能区建立,将县域划分不同功能区,统筹开展;三是注重城乡统筹,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有机统筹起来。
四、大力开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促导全民创业,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的市场主体机制
县域经济工业化既需要联大靠强的外来式工业化,也需要中小企业成长的本地式工业化。县域经济主体既需要县内的,也需要县外的;既需要国内的,也需要国外的;既需要合资的,也需要独资的;既需要大型的,也需要中小的;既需要国有的,也需要民营的。
县域经济开展的特点是少有国有资产投入、少有国家大工程支撑、市场主体缺乏等。解决县域经济市场主体缺乏的问题,必须大力开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情系县域、扎根县域、效劳县域,开展民营企业可以与县域开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许多县〔市〕发挥民营经济带动新农村建立中“企村结对帮扶〞的实.
z
-
践就是非常好的实例。
民营经济既是县域经济开展的主体,又是富民的源泉。**海城市的民营经济兴旺,有“两个90%〞之说〔经济总量的90%由民营经济创造,民营经济的90%由当地经营者组成〕。海城市的相对富裕程度到达A+级,是东北地区少有的几个县市之一。开展民营经济,促导全民创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培育市场主体,解决县域经济开展中市场主体数量缺乏的难题。县域政府要做好开展民营经济的环境建立,做好金融效劳,帮助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培训企业主等。
五、统筹县域开展,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民生幸福,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的动力机制
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的动力来自因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进展的统筹开展和改革创新。
县域是我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功能比拟完备的行政区划单元,是统筹开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操作平台。内生性开展道路注重县域经济科学开展向县域科学开展转变,县域是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县域生态的一个系统。一是注重经济建立,大力开展县域经济,为县域统筹开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根底;二是注重县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开展,加快社会事业开展,努力做到强县富民一致性;三是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开展,加强绿色经济、绿色环境和绿色宜居等绿色县域建立;四是注重民生幸**设,提高人民满意度,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建.
z
-
立幸福县域。县域真正成为人民幸福乐土。
民生幸福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提供动力源泉。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开展的“江阴模式〞,形成了“民生期盼倒逼经济转型,经济开展保障民生幸福〞工作机制,为经济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县域经济开展必须强化解放思想,用开放心态、市场导向和人民立场来解决开展中问题,解决影响和束缚县域经济开展的因素。通过改革创新,增强县域经济开展动力。一是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受到县域内因素的影响,需要推进县域综合改革创新,提高经济要素配置效率,并转变政府职能;二是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受到县域外因素的影响,离不开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甚至需要主动在中心城市的开展中寻求开展定位;三是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受到政策的和行政管理的影响,如主体功能区建立和公共效劳均等化、一些欠兴旺甚至贫困县域需要上级的输血才能增强造血功能、国家农业生产空间布局需要与财政转移统筹起来才能解决农业大县的公共财力缺乏等。四是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受到县级政府的影响。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注重县级政府职能转变,把主要精力从经济建立转变到社会效劳上来,统筹县域全面开展。上级政府乃至中央要为县级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条件和环境。
增强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能力,不仅需要进展县域内改革,还需要进展县域外体制改革,如进展“省管县〞体制、干部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以及金融管理体制等方面.
z
-
改革。
可以讲,县域综合改革将成为现阶段改革探索的新亮点,改革将会在“县域突破〞。总而言之,县域经济内生性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加注重八项工作〞,并构建“五大机制〞,需要统筹推进。
.
z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本人结合X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定战略、抓建设、创环境三个方面,谈一点发展县域经济的看法。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发挥优势,明确思路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它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由于各县地理区位、资源状况、历史、人文等特定资源的不同,因此县域经济特别具有地方特色。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研究挖掘自身的优势,或自然资源优势,或社会文化资源优势,或交通区位优势,等等。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优势,以此为基础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创造出本地经济的特色。其次是要确立明晰的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应体现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搞好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有利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地区开放型经济;有利于生态、经济、人文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XXX县从县情实际出发,确立了发挥土地、矿产、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抓项目、强县抓工业、富民抓产业、增收抓劳务,培育壮大林果、畜牧、劳务、经作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是符合XXX经济社会的基础和长远发展实际的。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重点,协调推进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目前县域经济总量中农业总量居高不下、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的关键。从XXX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资料、市场等各种因素分析,要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战略目标,加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一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始终坚持稳粮、扩经、强牧、兴果、造林的发展方略,突出种植结构、养殖结构、林果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当前,要突出培育和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马铃薯、大棚蔬菜、黄牛养殖、中药材、干鲜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抓好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万亩核桃基地、万亩鲜食苹果基地等农业基地建设。同时,通过吸引外资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大力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把劳务经济作为助农增收的第一大产业来抓,广泛开辟劳务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创新输出方式,促进劳务输转由数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着力使劳务业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一个主渠道。二是抓好工业结构调整。
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培育特色工业,扶持民营企业,拓展园区经济。从XXX来看,培育特色工业,就要充分发挥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依托“天河”品牌,做强酒饮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开采加工业,走以工兴农、以工促农、以工补农、农工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扶持民营企业,要本着开放、放活服务的原则,坚决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束缚,一方面,结合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扶持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着力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拓展园区经济,要切实抓好上邽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小泉建材和矿产品开发工业园区、东关酒饮食品工业园区、新城矿产开发工业园区等4大园区建设,并依托乡镇,积极创建新的园区,通过发展园区经济,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三是抓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旅游业,打响“轩辕故里”文化品牌,加大旅游景点的宣传推介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抓好天河系列酒、庞公玉工艺品和XXX麻鞋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和营销,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2、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城镇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人才集中的“洼地”效应,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农民向城镇的大幅度转移,以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近两年来,XXX城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今后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全力实施好城区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新城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提高县城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重点乡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小城镇二、三产业。通过加快城镇建设,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县城和小城镇务工、经商,提升城镇人气,增强城镇财力,提高城镇品位,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空间,创造良好的条件。
3、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县域经济说到底就是项目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XXX县始终把招宽引资和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选择,落实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政绩,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引导。一是积极构建大开放、大招商工作格局。重点围绕新城区开发建设、农副产品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园区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和土地利用等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全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二是积极争取实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的资源加工项目、有利于加速科技
进步的高新技术项目、有利于壮大经济实力的财源项目、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务密集型项目。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制、项目跟踪管理制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制。做到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4、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县域经济要搞出特色,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是不可能的。XXX县在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科技宣传、推广力度。根据需要,适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方位提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二是逐步建立了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和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受益群众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制,充分发挥了政府、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在工作中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对人才真正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照、生活上关怀,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贡献有回报,充分发挥了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发展县域经济要搭建平台,创优环境
环境是吸引力,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招商引资的最大优势和最佳品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已成为县域间争夺资源、争多市场
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的主动权。XXX县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硬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气,努力营造诚实守信、人心向上、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人文环境。二是逐步建立了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业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快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四是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等措施,努力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尽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关注民生、民权、民利,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历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很多地方都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加快县域经济
发展的各种措施。总结近年来隆化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如何认识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
“郡县治,天下安。”在我国历史上,从秦朝统一设县以来,历朝更替,唯县的建制至今不变,县一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进入新世纪,随着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县域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包括县级市、自治县、旗),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多,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2003年县域的社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63%左右。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看,大头都在县,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县级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县级行政机构向下贯彻落实。县域经济纵贯城乡、横跨一二三产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经济成份发生大的变化,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来看,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对整体经济的越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县域经济”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2004年中央1号文件也都相继提出要壮大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上至下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许多省市都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制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如“扩权强县”等不同形式的放权改革,县域经济正在向深度和广度跃进。如河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把县域经济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县一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自觉性,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给资金、给项目逐步向给政策、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转移,从而使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步入了新的阶段。
二、结合实际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县域经济的前提条件,除了上级在体制上、政策上进行深入改革和调整外,最重要的作为县级本身要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关于制定什么思路,各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无外乎就是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增
长点,核心问题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一是工业化。主要是解决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问题。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产业支撑,服务业发展就失去了依托,“三农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实现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少地方的实践表明,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抓住工业化,就抓住了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因此,在工作中,要切实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抓好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特色支柱行业,培育特色主导行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二是产业化,即农业产业化。主要是解决农民普遍持续增收问题。“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国工作的重点,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隆化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而解决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就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农民和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小城镇,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缓慢,就无法拓展农村市场,有效拉动就业,缩小城乡差别,从而也无法使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所以通过走城镇化的路子,是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重要步骤。四是民营化。主要解决投资主体和风险承担问题。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的制约问题主要是资金和技术问题,也可以说投资主体问题和投资风险承担问题。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好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民间投资,即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
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等特点,不用国家投资,就可创造巨大的[1][2]社会财富。对于基础较差的县,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不完备,壮大总体实力,关键点和突破口就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发挥民营企业对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推进工业化、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和发展民营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
促进的互动关系。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器和发动机,民营化又是县域工业化的主体。同时,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又为工业化提供载体和条件。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农副产品深加工就拉动不起来,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附加值就低,就难以产生最大效益,农业产业化就很难发展起来。没有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就没有人口的聚集和非农人口的转移,没有民间资金的聚集,城镇化就失去产业支撑,也就很难实现。工业化的大发展,可以反哺农业产业化,在形成资金、人口聚集效应后,又可以推进城镇化;反过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发展,又可以推动工业化上水平。要发展工业化,关键是资金和管理,对于县域工业化来讲,最好的创业主体就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推进工业化最好载体和最好途径,既可以扩大就业,又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产业化,推
进城镇化。
三、科学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缺乏奋斗的动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是发展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在积极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定,努力使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谋划、推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促进县域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工作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又要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的制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县资源、区位等各个方面发展现状和总体经济发展形势,本着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富民强县这个根本,振奋人心,鼓舞干劲。产业目标的制定要根据产业的类型、特色和发展潜力,体现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规模。二是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制定近期目标,又要制定好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要围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两个重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强政府服务保障能力,对完成目标的要求应当更明确,措施应当更具体,工作应当更到位。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属于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的县,要实现经济的快发展,必须依靠投资拉动,最重要的是要有项目做支撑,每年都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传统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这也是加大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
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长期目标的制定,既要体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又要确保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要立足当前打基础,结合优势育产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规模与效益协调一致,既鼓舞人心,又不能提得过高,脱离实际。
其次是发展目标的分解。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即有历史上基础较差的原因,又有地域广阔、资源较少、思想相对落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较大的实际,所以在不同乡镇、不同区域的目标分解上就要遵循分类指导的思想,根据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区位优势相对较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指标相对要高一些,担子要更重一些,反之就要低一些,而不能搞一刀切。这样即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可以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整体合力。近年来,我们根据隆化县典型山区大县的特点,提出了建制镇和有条件乡要率先发展,主要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发挥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接农村的区位优势,让小城镇率先发展起来,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在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增强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通过先富带后富,繁荣城镇带动农村,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样,对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也要形成工作压力,奋发向上,激发工作热情。文秘114版权所有
四、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工作重点
只有经济结构合理才能保证更充分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受一个地方区位、资源、人口素质以及地方本文来源于大秘书网统筹发展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搞全面开花,针对基础较差,经
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讲,突出重点就是要围绕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实力增强两大目标,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项重点工作,加快发展步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作为农业大县,搞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实现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结构调整所确定的产业如果不能给所在区域带来普遍效果,就不会被农民普遍接受,这个产业确定就是失败的。同时结构调整的落脚点应放在实现农业产业化上。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搞好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扶植龙头企业,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确定好发展什么产业问题,也就是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问题。工作中,要注意考虑以下四方面:一是受益的普遍性。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于广大农民的普遍受益和持续增收,正确处理发展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系,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选准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如我们在全县大力扶持养牛产业发展,就是考虑到隆化是农业大县,地盘大,气候、土地、人口素质在全县各区域差异性较大,确定的产业基本上在全县都适于发展,因此,根据广大农村、广大农民有养牛传统和养牛技术,有资源、有场地,在农村的受益面大,经济效益明显,农民容易接受这个现实,把养牛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年来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800多元,其中300多元来源于养牛业。二是产业的集中性。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形不成市场竞争力,在产业选择上,要注重在产业的集中性上下功夫,防止过多、过散。要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力度,使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产生规模效应。隆化
过去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时曾经提出发展六大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产业过多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造成了撒芝麻盐的现象,对每一个产业发展来说也都是杯水车薪,谁都想发展,谁也发展不起来,后来我们调整了工作方向,将六大产业压缩为以养牛为主的四大产业,对资金的主要投向、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明确,从而使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产品的延伸性。发展县域经济还要注意从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中,寻找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把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在拓宽农产品增值空间上做文章。再如隆化发展养牛产业不但注意了饲草饲料、肉牛育肥、胚胎移植工作,而且注意奶业加工、牛肉产品深加工、皮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工作,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发展的持续性。注重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进而促进长远发展。我们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引导农民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产,向科技要增收;注重引导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瞄准市场,向结构调整要增收;注重依靠产业化发展开辟新渠道,开发相关产业的产品,保证产业化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2、工业结构调整。欠发达县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增加财源,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依靠资源开发发展工业是欠发达县难以逾越的阶段。但是在总体发展上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产品定位问题。这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发展工业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发展潜力,注意本地资源的利用成效和开发潜力,注意
产品品牌,努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增强竞争实力。二是发展规模问题。企业规模和产业规模要适度,即要做大做强,又不能盲目攀大,防止产业失调和市场风险,注意不断开发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是产品增值问题。对于工业企业特别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矿山行业,既要尽可能小地减少资源浪费和无序开发,又要注意延伸产业链条,走出单纯靠资源开发发展的路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深层次产品,把现有企业结构调优、活力调强,走高增长、低消耗的集约增长道路,引导工业资本积累投向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四是园区建设问题。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更难形成竞争力。园区功能相对齐全,要素配置相对合理,县域经济发展要依据能源分布、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园区,为聚集优势生产要素提供发展平台。五是环境保护问题。落后地区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要发展工业,必然要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来进行,这是工业化必经的初始阶段。而资源开发,必然要改变原有环境,静止不动谈不上发展,而发展的关键是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努力恢复和改造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要树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双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五、发展县域经济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基本单元,有其局限性,如何使县域经济
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考虑到县情实际,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国家也已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作为县一级党委、政府既肩负发展重任,更有抓落实的职责。所以,县委、政府首先应不折不扣抓好上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比如,土地承包制、农业税减免政策、粮食直补政策等,要保证使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农民。同时,要积极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使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向本区域聚集,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政策,打击破坏市场竞争的各种行为等,不断从发展环境上进行优化。二是制度保障。从发展的要素来看,如果说资本、技术、人才和自然资源是发展的硬件,那么制度就是发展的软件。县域经济要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国家倡导“壮大县域经济”“五个统筹”的有利时机,从制度创新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维护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县域经济的发展。如土地流转、户籍、资源生态补偿等等。要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融合,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中出现耕地抛荒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和利用,必将形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又需要土地相对集中利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土地集约和规模利用问题。在现有制度下,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有序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既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使农民富裕起来,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这方面,县委、县政府要给政策,管方向,抓引
导,促规范,既不改变国家土地承包经营大政策,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土地经营权得到合法流转,产生最大经济效益。要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控制型”户籍制度与“自动型”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在户籍制度上,逐步弱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打破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界限,实现劳动力的公平竞争,促进人才和资金的健康流动,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从政策上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发展第二、三产业,有利于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同时在意识领域和经济范畴为缩小城乡差别奠定基础。要建立资源生态合理补偿机制。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对生态环境进行合法有效保护,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从现实看,往往一些相对落后地区为了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做出了一定利益牺牲。从政治上讲,这是应该也是必须的,从公平发展和和谐发展上看,统筹发展,促进和谐,是我们的重大目标。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让得到收益的地区向做出牺牲的地区进行合理补偿。比如,承德地区作为京津的北方门户,既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又为防止水污染,在上一些工业项目时受到限制,在用水量较大、农民收入较好的农业项目上也要受限制(比如水稻),所以应该由北京、天津向承德地区进行合理补偿,实现公平、合理。三是基础设施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
善环境、提高竞争力。对基础设施建设要努力改变硬环境“不硬”状况。只有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只有水、电、交通等一整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不断扩大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更多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交通、能源、电讯以及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四是科技人才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科技、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县一级要不断强化科教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同时,加大对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依靠人才和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发表时间:2009-10-29T14:08:14.233Z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第4期供稿
作者:
刘金莲[导读]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刘金莲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洛阳471000摘要: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指导的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中,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它的根本出路,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它的主攻方向,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它的有效载体,把抓好项目作为它的强力支撑,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它的第一竞争点,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发展AboutcountyterritoryeconomydevelopmentquestionponderLiuJinlianAbstract:Developmentcountyterritoryeconomy,keyanddifficultyincountryside.Mustpersist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actsascircumstancespermit,takethemarketastheguidanc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thetechnologyadvancementfortheinstructionsciencedevelopmentview,thereadjustmentoftheeconomicstructuretookcountyterritoryeconomydevelopmentheavyin,thestrengthprivatelyoperatedeconomytookitsbasicoutlet,thecultivationcharacteristiceconomytookitsmainattackdirection,speedsupthecitiesconstructiontotakeitseffectivecarrier,paysspecialattentiontheprojecttotakeitsforcesupport,theoptimizedeconomicenvironmenttookitsfirstcompetitionspot,realizesthecountyterritoryeconomyleapfrogdevelopment.Keywords:CountyterritoryeconomyStructureadjustmentCoordinated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55-02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意义重大。1.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1.1强国富民的基石。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县域国土面积896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内人口总数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88%??全国县域经济的GDP为6.45亿万元,占全国GDP的55.15%。同时,县域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才能稳定。1.2工业资源的基地。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
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
1.3拉动消费的“超市”。在县域范围内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集中了货币总量的60%,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1.4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贸、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层次、各种成分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分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十一世纪,县域经济作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剂。2.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选择
2.1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会经过从不平衡增长到趋于相对稳定,到发展差异缩小,最后趋于平衡增长的总体发展过程。因此,在发展观念上,必须承认经济发展本身的差异性和现实性,集中发展优势,在集中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协调,最终达到经济总体的快速发展。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整体推进,做到“突出一个整体,抓好两种经济,搞好三个结合”。
突出一个整体,就是要树立全县(乡)一盘棋,县乡经济一体抓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要突出整体规划,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整体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各乡镇围绕这个整体规划,去找准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优势,即整合全县现有的自然、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充分发挥县区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打破乡镇界限,形成合力,携手发展,形成一个一、二、三产业齐上,大中小项目并举,县乡村联动的局面。
抓好两种经济,即抓好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地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县区要占领竞争制高点,从产业经济上看,就是要抓好特色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所有制经济上看,就是要主攻民营经济,增长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
发展两种经济,关键要做到三个结合。首先要搞好内外结合,即抓好县域内的资源、资本与外部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和理念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激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盘活本地存量资产和资源,使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劳务输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次是搞好城乡结合,就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从某一方面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培育产业,只有大量产业聚集,城镇才能保证旺盛的活力。城镇化战略必须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农产业培育有机结合,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
化进程的前期工作来抓。第三是搞好工农结合,即要把工业发展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一要坚持工业化的道路不动摇。不工不富,不商不富,发展农村工业就要围绕“农”字作文章,着力建设食品工业基地。二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要借鉴工业企业经营、销售、管理和打造品牌等方面的做法,使农村企业确定自己要经营的优势产品,把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农户、基地以及种、养、加工、销售等环节视同工业的生产车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2.2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和多样化经济,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县域是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并与历史人文和特定资源相关联。尽管我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但都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各地特色的不同,县域经济必然呈现多样化。每一个成功的县都有各自
显著特点,有的一县一品,有的一县多品,或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或特色出口贸易、特色矿产资源产业;亦或是特色旅游业等。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应该结合县域实际,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功夫,建立起具有产业优势的特色经济,要从根本上打破县就是农、农就是粮的老模式。2.3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市场条件下的县域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它没有国界,更没有县界。县域经济是现代经济,不是“诸候经济”,必须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跳出县域范围发展经济,确立竞争优势,而不能划地为牢,在小圈圈里搞“鸟笼经济”。凡是经济发达的县,都有一条普遍的经验,那就是发展县域经济应当把培育支柱产业、培育专业市场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顺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大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经济的思路来提高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2.4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突出强调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福利的增进的同时,不能脱离或损害维持一切生命系统的自然生态与自然资源的基础,必须形成一种能够使自然资源和生命维持系统都安然无恙的经济与社会制度,从而使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境况能够得到不断地、普遍地改善。一是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人口从解放初期的四亿五千万,到七十年代的八亿,再到二十世纪的十三亿,增长速度惊人,而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是粮食进口的大国,每年进口量达二千多万吨。二是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三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植树造林,遏制生态恶化。四是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二十年前,早在中国经济起飞之初,国家高层领导就提出,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从而使环境保护成为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今我们的GDP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而环境污染却如烂泥里拖稻草越拖越重,空气、水源、土地的污染与日俱增。2.5县域经济必须强调高质量,坚持技术进步为指导的原则。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间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三产业,或是传统的优质产业,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都是不行的。靠科技进步形成的特色经济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间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市场经济的角逐,实质上是技术的角逐,人才的角逐,智力的角逐。继续重复几千几年的耕种品种和作业方式,永远不会在市场经济中赢得主动。只有“科技兴脑”,然后才能“科技兴农”、“科技兴村”。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用一流的土地,一流的种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走出一条以特色资源为基地,以城市资源为依托,以设施基地为平台,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的快速发展的新路子。3.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选择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扣住经济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放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为中心,提高经济综合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3.1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高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服务、乡镇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3.2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3.3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发展实践也告诉我们,发展特色经济才是成功之道。特色经济多是“块状经济”,“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人们之为“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球全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新亮点。
3.4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和集镇。从我国发展经济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地区,近十几年来形成一个密集型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更好地提升人气,提增财气,提高品位,做强城镇经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镇集聚和重组,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和创造条件。3.5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要想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选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层次盲目投资,要靠科学的选项来推动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3.6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理清了发展思路,弄清了资本的解决途径和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能否招来投资的关键就要看你那里是否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县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投资环境显得就愈加重要。
在环境的营造上要注意两个方面。在硬环境的营造上,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一定要舍得投入。在软环境的营造上一定要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服务意识,要有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度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新余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取向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发展最有生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要素,是企业体系中最具创新性的增长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培植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县域经济的范围内,国有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包袱沉重,既缺乏市场竞争活力,又缺乏国家大企业所拥有的规模、技术和政策等竞争优势,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分困难。而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民营经济是“为自己干”的人格化经济,事关个人的切身利益,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具有高度的利益驱动性;在开拓市场上,保持灵敏的反应和高效率。发展民营经济实质就是最广泛地调动和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走立足自身、自主创业、自我发展之路,具有吸纳社会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共同富裕的巨大效应。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域而言,适宜于发展民营经济。因此,县域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主导型的民营经济。
1.加大县域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力度,置换出一批民营经济企业,促进民营经济的低成本扩张。对未改制的和改制1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不彻底的国有及集体企业,加快股份化、民营化步伐,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并购重组、分立重组、租赁经营、出售、依法破产等改革形式引导国有企业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改制为公司制、合伙制、个人业主制企业等民营经济,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存量资产以及人才、技术,实现民营经济的低成本扩张。使其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要引导、帮助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开拓经营思路,适应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
2.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从政策上、体制上保护、支持和鼓励帮助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在信贷、用地发展关键环节给予优惠支持,提供优质服务,扶持一大批民营经济企业;要依托县(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优势、资源融合优势和政策优势,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和引进一大批民营经济企业,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本营,形成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着眼将来,筛选产品前景好、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强的重点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倾斜,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联动,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增2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长的重要作用,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要把扶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突破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做到思想上坚持“放”,政策上落实“宽”,措施上明确“扶”,机制上力求“新”,服务上强化“优”。坚持推进制度、环境、文化的创新,支持各类人才向民营经济倾斜,鼓励民营经济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发展,实现软环境、硬环境同步改善,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民营经济上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群体之中,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社会投资的主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繁荣市场的主体成份,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殊资源或关键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工艺或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作保障,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及产业化高运作为特征的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经济发展模式。特色资源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特色经济是特色资源物质形态的加工和转化;特色产品是特色经济的核心,发展特色经济要从特色产品起步,提高特色经济市场份额,提高赢利率和经济效益,都要落脚在特色产品上;特色技术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支撑,用适用的特色技术开发资源,用特色工艺生产产品,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依托,特色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通过专业化整合产品,形成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特色,要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
1.立足现有特色,不断延伸强化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发展特色经济,必须立足现有的产品和产业的先行优势,通过提高工艺和技术水平,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优势延伸,而不能以发展特色经济为由,重新铺摊子,搞重复建设。①要依托资源确定特色产业。资源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不可复制性,围绕特有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加工利用,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特色之路。②要围绕专业市场确定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不仅要有产业生产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有市场优势,使产品能在一定的区域内有相当的市场覆盖面或专业市场覆盖的优势。③要依托现有企业确定特色产业。现有企业特色产业是嫁接相关特色产品成长的最好母体,要认真对企业产品、产业的成长空间进行分析研究,不遗余力4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地催化其尽快膨化、裂变,逐步把现有企业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的优势效应。
2.挖掘潜在特色,不断开发壮大特色。随着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升级,不少被掩盖的潜在优势不断突现出来,成为新型特色经济的现实基础。通过挖掘潜在优势,培育新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就可以替代原有特色产品和产业,成为新的主导型特色或强化支撑原有的特色,成为新的辅助型特色,从而使特色经济能够持续发展。①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主打产品,不断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就是占县域GDP比重较大的产业,其特点是面广量大或地位高影响大,把其做大做强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市场运作上下功夫,努力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实行规模经营,多就业、大产出,要改造传统工艺,尽可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使之成为县域新的支柱产业。②发展龙头企业,促进特色经济发展。要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对特色产业带动力强、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大力扶持,在产品出口方面提供便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5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经济的产业支柱。③发挥县域优势,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县域经济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或很少有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化背景下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县域经济处于十分不利和无力的地位,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配套,着力发展配套产业,为县域经济参与新一轮世界大分工大协作创造有利条件。
3.依托优势特色,不断打造品牌特色。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也需要品牌。产品的品牌表明产品独特的性能和质量,县域品牌则表明县域的产业优势和产品特点。品牌是一种特色产品或载体,特色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的灵魂和鲜明个性的体现,具有持久地影响力、极大地支撑力和全面地带动力。要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特色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当新开发的特色品牌进入导入期时,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其次,要依靠大集团推进开发特色品牌。企业生产的特色产品,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要依靠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特色产品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以达到“借船出海”、扩大6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规模的效应,成功地打造特色品牌。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对于提升本地区品位、扩大知名度、促进资金人才集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4.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再造特色。特色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创新特色经济就难以持续,因此,特色经济也是创新经济。高起点开发新产业,也可以生成特色经济。目前出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有的项目正发展成为具有优势的新产业,形成新的特色。将来又可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集群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型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培育和构建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产业集群在经济发达地区蔚然成风、,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种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市场与产业互动。浙江先是在某个地方出现某个产品集中在不大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区域内,所谓“一乡一品”、“一镇一品”。为了给这些产品找销路便出现自发性的市场。市场出现和扩大后,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发展,然后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展。由地摊式的市场形态发展到大规模的高效率的通达全国各地的物流系统,形成了浙江的发展模式??板块经济。龙港的包装、义乌的小商品、柳市的电器、柯桥的领带,几乎每一个地方就是一种产品的代名词。成千上万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从事同一产品的分工合作,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又自然地形成了在市场中独一无二的板块经济专业加工区。二是加工贸易带动。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使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了外部条件。要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机遇,着力吸引境外产业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东莞的美能达打印机、复印机为例,先是来料加工,以后发现成本很低,总装厂也进来,并带来了更多的配套厂家。美能达在东莞的生产成本比日本至少低30%,人工成本仅为日本的1/13。三是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内源经济是捱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和持久力量,而大批品牌企业在增强经济内源性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顺德的科龙、美的、格兰仕等品牌产品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厂家发展。科龙的冰箱、空调等的外部采购率达到70%以上。四是OEM、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ODM产品带动。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含义是A公司生产的产品,只要获得B公司的认证,就可以贴上B公司的标签,从而成为B公司的品牌产品或者品牌产品的一部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含义是B公司把A公司设计出的产品做一点小的改动后生产出来的,并且以自己的品牌来销售,那么A公司就是B公司ODM。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B公司可以减少自己的研发时间。OEM和ODM的区别不仅仅是名称,OEM产品是为品牌厂商量身定做,生产后也只能使用该品牌的名称,绝对不能冠上生产者自己的名称再进行生产。而ODM则要看品牌企业有没有买断该产品的版权。如果未买断,制造商有权自己组织生产,只要没有企业分公司的设计识别即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出于对制造成本、运输方便性、节省开发时间等方面的因素,知名品牌企业一般都愿意找其他厂商OEM或ODM。顺德勒流镇的东菱公司,专为欧洲市场做小家电的贴牌生产,80%以上的零部件就近采购。仅在勒流镇,与小家电相关的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集群经济的发展既与一地的动态比较优势有关,也与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关。在现实中,产业集群基本都是在当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有传统产业集群。随着一地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产业集群也会发生变化。此外,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也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密切相关。集群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县域经济的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
四、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性经济,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求发展。开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借助外力求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抓住新的机遇谋求发展,构筑新的开放格局促进发展。在开放对象上,既对内开放,又对外开放;既对境外政府、企业开放,又对民间组织开放,要利用各种关系,大胆拓展开放空间。在开放内容上,既要有第二产业,还要有一、三产业。在开放主体上,既发挥企业的开放主体作用,也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各界人士参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既要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又要认准自身优势,围绕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财政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项目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通过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增强县域经济总量,调整县域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1.借助外力优化资源配置。在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随时都要面对内外两个资源,两个生产要素,两个市场,这既需要立足县域实际,促进内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又要眼光向外,充分利用县域外部的1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经过了一定阶段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而缺少发展动力的情况下,外部因素的进入能够有效打破县域经济发展因“平衡”而“胶着”的状态,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2.扩大开放承接辐射带动。县域经济与县域以外不同高层次的经济之间存在着经济学上所说的“梯度”。我们一方面要自觉按照“梯度转移理论”的要求,主动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发展“拾遗经济”和“补缺经济”。要想方设法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大力引进大城市转移或外溢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又要积极开展与大城市大企业的生产合作,为其提供初级产品或零配件,实行配套协作生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梯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规划、引导、培育和发展具有县域特色,有着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开放型经济活力。要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围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格局。(1)实施产业集群式招商。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存,依托“特色”产业,重点引进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2)创新招商体制和方式,提高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变“全民招商”为11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全民参与、专业招商、“灵活运用主题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海外雇员制招商等多种方式。(3)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拓宽出口渠道,着力打造出口信誉和形象。积极研究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努力培育出口龙头企业,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入出口队伍行列,提高产品长期出口能力,提高自身的外线作战能力,以更稳健更快捷的步伐走向世界。
12
对发展永德县域经济的思考
壮大县域经济,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的领域、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分割、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已被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所替代,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县域经济也正面临着事关发展方向的选择。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提升并创新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有效途径。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反映的是每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2、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
3、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
性。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接受市场的洗礼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7、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县域经济曾一度非常活跃,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条件下,相当一部分县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也愈来愈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永德发展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气候优势。永德自然方位,处云贵高原西部,滇西纵谷及怒山山脉南端,怒江江中山急拐弯东岸;行政方位,为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是临沧市8县之一。县境东北与云县、风庆、昌宁毗邻,东南与耿马县隔河相望,西同镇康县山水相依,西北与施甸、龙陵两县以勐波落河、怒江为界,总面积3208平方公里,位居全市第3位。县境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突出,垂直分布有北热、南亚热、中亚热、北亚热、暖温、中温、寒温等七个气候类型,自然形成了永德十分典型的立体农业。
2、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流程5公里以上河流84条,总长800余公里,每平方公里有河流0.25公里,水资源总量18.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58万千瓦,待开发者占99%。地下矿藏有煤、锡、锑、铅、锌、铜、铁、金、银、汞、硫磺、石膏、大理石等,已探明小石城、户乃两地褐煤储量2000万吨。地上物种众多,已知高等植物3000余种,有三叶橡胶、冷杉、蒲葵、雪莲、红豆杉等,尤以野生南药诃子独占鳌头,其资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今森林覆盖率为38.6%,活立木蓄积量为524.5万立方米。境内有方圆23万亩省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被世人称之为南亚热带天然动植物园,其现存野生动物有孟加拉虎、金钱豹、长臂猿、金丝猴、苏门铃、鳄蜥、绿孔雀等千余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有30余种。
3、县地岩溶山地过半,伏流暗河、悬崖洞窟、温泉热水、古树名竹布于各地,堪称资源荟萃。已知地下石窟百余处,出露温泉16处,土林、地下彩虹、万丈岩瀑布、怒江峡谷、雪山林海等,则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4、境内有热区资源面积计130.39万亩,产有粮食、蔗糖、橡胶、热带水果、茶叶、畜牧、紫胶、南药柯子、药材等,是理想的产业发展之地。
5、永德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具备较好投资开发环境。县乡村等级公路网络已建成,地到县公路建成油路,经济主干线户乃至勐底建成油路二级公路,县乡公路建成弹石路,117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对外通讯与全国联网,实现光纤电缆传输及程控电话通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中学13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小学280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乡设有卫生院,医疗保健设施日趋完善。
6、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永德县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有志来投资开发者创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二)劣势
1、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素质差、技能低,绝大多数都不具备专业技能,造成接受新的脱贫致富知识能力、技能经验差,缺乏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多只凭着传统的简单经验去耕作土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也没有掌握技能和技术,而现代的非农业部门对劳动者的要求较高,因此,劳动力素质低导致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兴产业。
2、基础设施滞后,科技力量薄弱,人才和技术短缺。基础设施条件差,使县域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同时,由于县域的信息不灵、科技基础差,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难以吸引人才,也导致了科技创新难,经济缺少科技依托。县域科技力量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三、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永德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结构调整中,走出了一条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之路。至2003年底,全县有3镇9乡,116个村委会、两个社区,1634个村民小组,一个国营农场;县域人口33.16万人,人均纯收入967元,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亿元,比“八五”末的1.06亿元增长38%;2003年,全县共完成GDP6.56亿元,增幅达8.7%,为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县域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永德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制糖、水电、制茶、建材、冶金、矿产品加工、橡胶产品初加工、生物食品加工等工业体系,县内有上属企业8户,规模以上工业6户。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县域人均创造和拥有财富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4.15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32亿元。全县财产保险收入440万元,赔偿支出216万元;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全县县域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2%。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这种较低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表明,农村消费需求有着增长的巨大空间。2003年,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1.1万吨,下降2.4%。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66.8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6.02万亩,粮经比重为72∶28。猪牛羊肉产量13664吨。
在看到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比较,永德县域经济
的发展,县域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规模、人均财政收入、产业结构、民间资本拥有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等,与全国、全省、全区县域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一是县域单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区位置靠后。2003年,全区8个县中,地方GDP比位居第五,与全区发达县距离尚远。
二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比较落后。2003年,全区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39:31:30,永德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44.6:32.5:22.9,仍为比较落后的产业结构。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民间资本的人均拥有量比较低。2003年,全区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2亿元,永德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531亿元,仅占7%,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衡量,2003年,永德农民人均收入967元,每人每天收入为0.3美元左右,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下。
四是永德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农民人均纯收最高的德党镇为1622元,最低的乌木龙乡为627元,高低相差近1000元。
五是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活力有待增强。近年来,永德县域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县域基本竞争力不强,最明显地表现为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内生机制不健全。
六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虽然永德县域财政实力有了较大增强,但仍存在财政收支紧张状况,多数政府机构运转和财供人员的资金供应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不少乡镇存在着负债问题,有的已存在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
挥,也必将影响永德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优势和市场分工要求,进行总体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及部门发展规划。要围绕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拟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农产品种植向适合生长的地区集中,鼓励“一村一品”乃至“一乡一品”地发展专业化生产,鼓励农户专攻一业,其生存需要可通过商品性消费解决,鼓励科技创新和推广,依靠科技提高经济效益。总之,要大力营造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对当地人文历史和现在经济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从长远考虑进行生产布局规划和发展规划。
(二)实施好退耕还林(草)工程。
退耕还林(草)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项目工程的实施,部分农民已经从中得到实惠,退一亩地补贴100公斤粮20元钱的优厚待遇,使他们偿到了甜头。因此,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实施好退耕还林(草)项目工程。确保退得下,保得住。退一片活一片。另外,要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对退耕还林(草)的认识,不但要看见当前利益,更重要的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三)积极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开拓新兴服务业。
针对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现状及其引发的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要从增加二、三产业比例入手,积极开拓适合当地的新型工业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项目。另外,加快建立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创名牌,出精品,抓特色,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同时努力开拓
和扩展新兴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农牧林并举,种植、养殖、加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和产业联动,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从政策上、体制上保护、支持和鼓励,帮助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大对乡镇企业的鼓励和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放心在当地扎根、创业、发展,拉动投融资需求。要着眼将来,筛选产品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强的重点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等多方面给予特殊的倾斜,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联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发展县域经济。
(五)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农业内部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粮、经、草、特多元经济结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农村就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它对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全国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地区来看,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走进乡镇企业,使
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并用发展二、三产业积累的资金“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使农业也成为一种有效益的产业。
(六)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一批贯通城乡、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针对农村一些地方的群众存在的怕出门、怕求人的封闭观念和小富即安、见好就收的小农经济思想,要注重教育干部群众增强市场意识,敢于求发展,要能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把自己的特色做优、做大,增强特色经济的竞争能力。要依托加工企业、销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合同农业”和“订单农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盯住区内外大市场大城市的需求,打好品牌,走特色之路。
(七)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新一轮扶贫工作首先要从扶“智”的角度出发,以改已往给钱给物的扶持办法,给钱给物只是解决了眼前困难,没有考虑到长远利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一轮扶贫应从开发农户的智能和潜力上下功夫,使每户都能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科学技术,使他们完全从贫困的苦海中脱离出来,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还要更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对那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要实行整体搬迁,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极端贫困的人口彻底摆脱贫困。这是彻底解决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八)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于各地政府重视和抓好经济建设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环环相连、层
层贯彻,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贯彻落实工作,无论什么样的目标和战略对策都将失去实际意义。所以,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按照规划目标进行政绩考核,必须把有关对策措施落到实处。不能以领导任期而改变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贯彻落实,为县域经济健康、快速、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