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规定为不少于145万字。要达成目标,就要指导学生读整本书。读整本书,不是新鲜事物。古人一直是用整本书当做教材教语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那代语文教育家们对此也有很好的实践与研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不是说不需要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这里的“略读”指的就是读整本书。前言中还从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等方面阐述了读整本书的方法。不过,可能当时的教师对略读如何开展也是摸不着头脑,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情况并不理想。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写道:
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
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选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
叶先生对当时单篇文章教学的优劣看得很清楚。尽管当时的《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指导有具体要求,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关注单篇短章的精读,而忽视整本书的教学。叶先生认为这将不利于读书习惯的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是他尤为重视的,他说:
试问,要养成读书习惯而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我们固然可以说,单篇短章和整本的书原不是性质各异的两种东西;单篇短章分量少,便于精密的剖析,能够了解单篇短章,也就能够了解整本的书,但是,平时教学单篇短章,每周至多两篇,以字数计,至多不过四五千字;象这样迟缓的进度,哪里是读书习惯所许可的?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这又哪里说得上养成读书习惯?
为此,叶先生提出假设:
以上的话如果不错,那么,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篇,象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几十年过去了,语文教材依然是以单篇文选的形式呈现,整本书教学并没有真正进入语文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阅读整本书被称为课外阅读。因为有了“课外”两字,所以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如何指导,很少有教师去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师、家长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教师以及社会群体或者个人积极开展各种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并累计出一些观点、经验。只是这些观点、经验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梳理、讨论。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教学目标如何界定,指导方法如何选择,评价方式如何设立等问题,也有待深入地实践、研究。叶圣陶先生留下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论述基本是针对中学生的。虽然阅读指导的道理是相通的,但小学生阅读毕竟有其特别的规律,不能照搬。
笔者基于上述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试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论述如下:
一、立足儿童,培养阅读习惯。
传统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通常是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图书馆里自由阅读,教师只是在面上稍加点拨或者与学生个别交流。指导的目的、要求不说阙如,也是随意的。而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中后,自然不能这样做了。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要求,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教师应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当作重中之重,并贯穿于整本书阅读指导之始终。没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其他都将沦为空谈。培养阅读习惯除了采用保证图书供给、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设置固定的阅读时间、有效检查阅读成果等常见的一些做法,以下三点也需重视:
1.
教师要为儿童提供经典读物。
教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给儿童阅读。世上可读之书太多,而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都是有边界的,无法包罗一切。怎么办?阅读经典作品是一条好路子。经典文学作品内涵丰富,语言饱满富有张力,有强大的普适性,能引发不同读者对人、对世界、对真善美的真切思考和体验,可为儿童毕生的发展打下精神底子。从阅读效益上说,也是事半功倍的。
在选择书籍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段学习特征。低年级可以让孩子们阅读图画书、桥梁书。中年级可以阅读浅近的各类儿童文学作品、自然科学读物。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做提升。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努力让不同的孩子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2.
教师要为孩子提供自己选择图书的机会。
儿童自主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的心境就是愉悦的。这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提。一些教师或者家长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读物,总是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推荐自以为合适的书籍。不少成人往往会忽视自己与儿童在阅读方面的诸多区别。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功利化地看待小学生的阅读。总希望孩子读过了,就一定要学到点什么。生怕孩子读到“无用”之书。其实,小学教育是养成教育。引导儿童读整本书,从书中获得多少知识是其次的。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过程,养成阅读习惯,使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
另外,在儿童挑选书籍时,教师应该在旁多多观察,了解班级中不同孩子的阅读喜好,便于今后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
对于部分孩子而言,要养成阅读习惯还需要外力施加影响。
或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足,或是因为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现在的一些孩子失去了天然阅读者的属性。有些孩子在入学时就不喜欢阅读,一本书在手,随便翻翻就放在一边了。这与过去只要给一本书,给予时间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阅读的孩子是大不相同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组织管理方法,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小竞赛、有奖阅读、使用阅读存折、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等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然后慢慢再培养成习惯。对于平时阅读不够自觉的孩子,上述措施可能也不一定有长效,那就需要教师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树立阅读榜样,施加影响,重点帮扶,及时纠偏。
二、读懂作品,选定有效话题。
现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流程已基本定型,且为大家所接受,即:导读激趣,学生自读(完成阅读单),交流感受,拓展练习。后两者通常是利用班级读书会完成。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讨论的话题很重要。话题该如何确定呢?
我想,教师先得读书,不但要读,还要读懂。读懂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表达特点、结构安排等。同时,还要预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何解决。预设学生阅读书籍时,会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关联,会收获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分享,等等。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收集与书籍相关的材料,并选出适合学生的资源用于教学之中。这对教师是很高的要求,而且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多读多思多借鉴才行。
笔者曾经指导四年级学生用五天时间共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共读时每天完成一张阅读单,既记录阅读成果,又是阅读情况的自我检测。该书共有六编,第五编主要介绍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就没有设计相关的阅读单而让学生自由阅读。由于作者当时的创作语汇与现在有不同,我就通过阅读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重点阅读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有些文章中描述的事物是孩子们完全陌生的,有些文章中出现了江浙方言,是非沪籍的孩子无法理解的,这些都在阅读指导或班级读书会中解答释疑。
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文选型读物的特点,每张阅读单上都安排了:“摘抄第二编中不理解的词语;在第二编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很好玩?抄在下面。”之类的积累性的题目。通过自学字词,积累词句,自主读懂文意。阅读单上会要求学生推荐印象深的文章给同学,并说明理由。以此检测学生阅读的质量。丰子恺先生在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所以阅读单上还要求学生读完一个章节就把自己对丰子恺先生的印象记录下来。当各个章节都读完了,一个立体多元的作者形象就出现了。
前面提到,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重在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如果能在书籍与孩子之间找到一个或者数个关联点,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书籍的同时,能常常想起自己。让他们发现书中描写的景象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书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与自己有相通处。那么阅读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第二编中有篇文章讲一种叫做“拍七”的游戏,我就在阅读单上设计了一个活动:和同学玩一下“拍七”的游戏,然后记下来。也可以写自己玩过的其他游戏。第三编中的《爆炒米花》颇像语文教材中的《扬州茶馆》,于是我就设计了一道题:你觉得《爆炒米花》和本学期哪篇课文有点像,像在何处?
这类话题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关,所以很受他们欢迎。
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默读、朗读、讨论、分享,都不难做到。最难的是,在书中找到适合学生的可以讨论的话题。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师读懂作品,话题还可以怎么找?
1.
了解儿童的阅读感受。
教师在儿童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应经常了解他们的阅读感受。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因为这样的了解主要靠个别交流才能完成。同一本书,成人阅读和儿童阅读,关注点不会相同,获得的启发也不会相同。比如,我读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的《5月35日》时发现作者在上世纪的作品中就想象出可以随身携带的电话,于是设计阅读单时,我出了一个话题:读了《自动城》一章,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原以为会有学生写到可以放在口袋里的电话与现在的手机很像。没想到,几乎没有孩子写到这个。一些孩子写的是那一章中把牛自动加工成罐头的装置很可怕。还有一些孩子反思了自动化装置的副作用。所以,如果教师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时,总是情不自禁地从自身感受出发,并且在指导过程中没有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讨论空间,那么阅读指导在儿童眼中是无法理解的,不感兴趣的。
此外,教师需要在了解了儿童的阅读感受后思考,儿童的感受与自己的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哪些儿童感受是需要引导的,哪些是不需要引导的等等。如此,才能将阅读指导活动设计好。
2.
发现作品与儿童感受之间的距离。
有的时候,儿童的阅读感受与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也不相同。比如一个孩子读了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后,对快乐王子总在燕
子要出发时留住它,不能理解。并因为燕子的死去而讨厌快乐王子。很显然,这样的阅读感受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相差很远。而这样的差距恰恰就是阅读指导的出发点,需要教师引导。引导了,学生就能逐渐学会阅读。反之,就只能使学生在低水平的阅读中停滞不前。
很多时候,话题的确定、儿童阅读感受的采集、阅读单的设计,是交织在一起完成的。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之说。
三、训练思维,强调个性体验。
目前研究、实践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老师绝大多数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难免受到单篇课文的教法的影响。单篇课文的教学与整本书教学都能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使其获得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目前在具体操作上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为此我粗粗做了一番梳理:
教学目标
单篇课文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年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文特点而定。
教学过程
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学环节以话题讨论和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发兴趣培养整本书教学
基于书籍本身的特点以及学情而定。
紧密,着力突破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的教学重点、难点,注重整体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习惯为出发点,整体感知书籍主要内容及主题,对部分内容生发、分享个性化的感受,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由度较大,更注重学生个体目标的达成。
教学评价
教材使用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校、教师可自行研发评价有关部门的要求来评价。
指标。
使用国家规定的教材。
学校、教师可自行研制各年级整本书阅读系列。
虽说单篇课文教学和整本书教学有区别,但是在讲究思维训练和个性体验方面两者是一致的,只是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教材的局限,前者的训练空间相较于后者不够大。
要将整本书教学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来,有个抓手,即设计好阅读单。一份好的阅读单,不仅能为班级读书会提供好的讨论话题,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而言,阅读单的设计能促进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能力,关注学情意识的提升,从而实现单篇课文教学的改进。所以我在设计阅读单时,十分重视以下几点:
1.
以开放的话题联结阅读内容。
从某种角度说,小学教学应该以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能力,构建知识。但以目前的课程设置以及评价要求而言,还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但阅读单上开放式的话题,能让班级读书会成为活泼泼的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比如,共读《我是白痴》后,我出了两道题,一道给学生:读完书,你产生什么联想了?给彭铁男写封信,同他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吧。另一道给家长: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也看了《我是白痴》,请描述一下最打动自己的情节。并说明理由。(写完之后记得给小朋友看一下)
在那次交流会中,我只是一个主持人,协调一下孩子们上台交流的顺序。我更多是一个倾听者,与许多孩子一起感受其他大读者小读者的心声。
2.
以自主选择抒发阅读体验。
没有个性体验,就没有真正的阅读。理想的阅读,是不需要外部作用参与的。但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外部力量免不了,在此情况下,就要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比如,共读了《戴小桥全传》后,我出了五个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完成。题目分别是:写一篇读书笔记;给作者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选择书中一个情节,画出来;如果戴小桥是你的同学,你会喜欢他吗?请说明理由;班级里有没有和书中人物很相像的同学,如果有,请说说他们的相似点。
结果选择第三题的学生最多。这完全符合学生的特点。有意思的是,很多选择第三题的孩子,在画面上留下了许多文字。有的是写给作者的信,有的是图画的说明,有的是自己的阅读体会等等。
当孩子们获得了自主选择权时,他们就会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甚至在表达形式与内容上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以此为乐。
3.以多形式反馈增加阅读趣味。
做语文教师的,说到读,就会想到写。可小学生不是这样想的。现在相当多的孩子不喜欢动笔,即便是基础较好的孩子也是如此。但完成阅读单又不能不动笔。所以教师要找到学生不爱写的是什么,什么是他们爱动笔的。比如:
在《洋葱头历险记》的阅读单上,我设计了:洋葱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出监狱。你能画一下他们越狱的线路,或者越狱的情节吗?
在《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的阅读单上,我设计了:玛丽阿姨用指南针带着孩子们去了哪些地方?如果你有这样的指南针,你最想去哪里?理由?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的阅读单上,我设计了:奇境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你有没有想过,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境?想象一下,很有趣的。想好了,可以画出来。如果你不会画,可以写出来。
读完书,写数百字的读书笔记是多数孩子不喜欢的。简单机械地仿写作者的笔法更对孩子无益。但画一画,猜一猜,想一想都是孩子愿意花时间去完成的。其实一次全身心投入的画一画,一点不比写读书笔记省时省力。多形式的反馈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趣味,让学生在书本和自己之间多走几个来回。要完成上述这些题目需要有高质量的思维过程,孩子需要调用阅读记忆,联结自己的想法,再构思,最后或写或画。由此,阅读交流也就不只是单纯的语文活动,而成为综合活动。
小学生读整本书固然会促进语文学习,提升语言能力,但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就失之狭隘了。课堂中指导小学生读整本书,让其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了解基本的阅读方法,为的是以后在课外读更多的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教师不应将阅读指导活动等同于
文学鉴赏,更不能不顾年段特点,随意拔高难度。如何让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宽些,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在小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以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
建立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是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最基本的策略。阅读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而是通过阅读来领悟文化内涵、享受文学情趣、培养审美眼光和价值观。因而,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应该尊重读物,进入书中世界,树立正确的阅读预期,了解阅读的目的,从出版物中获得真正的价值,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二、提高阅读速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提高阅读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阅读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用太多时间关注细节,而忽略了文章的主体思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快速浏览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三、培养主动阅读习惯
培养主动阅读习惯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策略之一。主动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预习、快速阅读、反思、评估和批判地思考来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培养主动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强调自己的思考、增加思辨能力、并提高思维水平。
四、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不同的生词和词组。由于这些单词和短语不仅涉及到文章的意义,而且还能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我们应该注重词语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单词的解释、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含义、并制定词语学习计划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五、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表方式展示信息和概念,以帮助增强阅读能力的工具。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组织信息,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增强思考深度。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识别关键词、主题、重点和信息,然后给出思维导图来协助学生组织思想,并加速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六、适当使用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好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来评判学生的理解水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或者写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或者提供一些和文章或书籍相关的话题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最后,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表达自我并增强思维的好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写作,如说说自己的看法、描述事件、写下自己的体会等等。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阅读指导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培养主动阅读习惯和理解文章中的词语,运用思维导图、适当使用评估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等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五年级官文美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我们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朗读,则效果会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采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
中高年级之后,书的篇幅长了,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教师推荐了一本书后,学生往往一开始兴趣很浓,但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态。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导致看书的质量不高,这时,就更需要老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上好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读好。
整本书阅读指点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点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要通过阅读使学生有所播种,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重视方法的获得,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1.版本指导。
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2.序目指点。
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能够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讨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能够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3.参考书籍指点。
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4.阅读方法指点。
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进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
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觉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因而,教师在指点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觉的语言点上,通过如许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指导大体经历“预──讨论──练”的过程。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点从阅读前就要开始,文字浅显认识打听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奥曲折的,就得精细地解说,殷勤地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2.阅读中进行指点。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能够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换,能够看到学生读的进度,能够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益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换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播种。要正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换播种,交换经验。
(四)整本书阅读讨论示例。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1.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通过读物,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衬着、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2.中年级
在班级读书交换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想如许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实在是和作者交换。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益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实自己的概念,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
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跳出书本。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更鲜明,是用书信和日记穿插的形式来写的,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注意整本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关注。
3.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讨论需要履历很多个阶段,有时能够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能够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换和讨论。
开展阅读和交换,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本领。通过交换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惯。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熏染。否则,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本领进行阅读指点,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41年,叶圣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列出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推荐书目,但却没有落实图书来源、阅读时间、教学方式、评价措施等,不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笔者开始在四年级教学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实践活动。通过给家长写信,倡导亲子共读,解决了整本书的书源问题,保证了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每周节约出1-2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进行整本书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同题电影、排练剧本、续写等方式对书本容进行拓展延伸。并通过每月评选“小书虫”、“书香家庭”等评价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积极性。两年坚持下来,实验班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超额完成课标阅读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验中,笔者发现整本书的选择和阅读跟踪指导、交流课上的讨论、读后的阅读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交流课上话题的恰当设计、阅读策略的精当引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两年实践,笔者在这方面累积了一定经验,但没有形成有效指导策略系统。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类别的整本书就阅读交流的指导策略有效性进行实践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是叶圣先生,他认为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1/16有指导。”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人民教育编辑、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自2006年1月在《小学语文教学》“班级读书会”专栏对整本书阅读指导作专业引领,并指出了目前阅读交流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指导缺乏技巧等问题。
以上理论和实践给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同时资料表明,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研究主要停留在课型的设计、教学的模式层面,而教师组织技巧、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没能深入探究,缺乏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
(三)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的实践性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对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业务能力,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探讨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对开展儿童阅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推广价值,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服务。
2.理论价值
(1)本课题实验着力构建符合儿童语言和生命发展需要,适应本地区的学校和学生的儿童阅读课程解决方案,为完善儿童阅读新课程作出理论贡献。
(2)本课题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论进行实践验证,丰富课程标准的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一)课题的界定
整本书: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整本的儿童读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字为主的整本书;一类是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图画书。本课题所研究的是以儿童文学为主的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交流: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利用课外的时间共同阅读一本书,而后进行讨论的交流与评价过程。
有效指导策略: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策略”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研究制定的对策和方略。本课题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针对整本书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对策和方略。
2/16(二)课题的重要观点
1、整本书的阅读超越狭隘的语文课堂教学容,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让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材料进入语文学习过程,开启文学之窗,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教师是阅读交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指导策略的有效性表现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良好阅读习惯。通过话题引领,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能力。
3、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把语文教学与老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童书,写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唤醒对于语言的感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三)研究目标
该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将学生引入儿童阅读的世界,并在其中获得情感的滋润、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整本书有效交流方式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在研究个案的基础上寻求同类书所具有的共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阅读交流指导策略体系,积累各个年段各种类型整本书的阅读课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通过此项实验研究,丰富和创新儿童阅读的教育理论。
(四)研究容设计
1、根据整本书类别和研究的对象(学生),本课题分解为以下两个子课题:
(1)图画书的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负责人:王红艳、贾文静
(低年级)
娜、蕾
(中年级)
朱垚、许晓立
鲁智娟(高年级)
(2)文字书的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负责人:朱秀丽
国珍
(低年级)
王娟
侠
(中年级)
陆凤
薛莉
林敏
(高年级)
3/162、每个子课题包含三个研究侧面:
(1)整本书阅读前有效推荐方式研究;
(2)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话题设计研究;
(3)整本书阅读后有效延伸活动设计研究。
3、低年级以图画书阅读研究为主,中高年级阅读比例逐渐减少。
中高年级以阅读文字书为主,每学期师生至少共读1-2本儿童文学作品,跟踪阅读指导,围绕多个话题进行阅读交流。
4、每个学段的课题组人员均从起始年级开始任教,跟班两年,保证研究
的连续性,对所在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1、问卷调查法: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与时了解师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发现问题,制定改革方案,与时修正研究方案,让课题研究切实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提高服务。
2、文献研究法:以“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研发的“儿童阅读指导丛书”为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属于实践研究,所以行动研究法将是主要的方法。一方面要求课题组成员和学生同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撰写读书随笔;另一方面各学段实验班运用不同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阅读交流课,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活动,将实验一步步推向深入。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案例既是研究的载体,也是研究的重要成果。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同类书、同文体书的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的共性。
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4/16(一)前期准备和研究[2011年2月——2011年6月]
1.先后完成了县、市两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建立健全了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
2.把子课题分工到人,各子课题小组制定了子课题研究方案。
3.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了前期研究:一是完成了对国外儿童阅读指导研究成果的文献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二是完成了对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
4.做好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相关准备工作:设计并打印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课堂评议表》;为课题组成员准备了档案盒,以便与时将各自的研究资料归档;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听课记录本和《儿童阅读叙事本》、《读书随笔》。
(二)第一轮实验研究[2011年9月——2012年6月]
本课题意在以整本书阅读研究为切入口进行儿童阅读的学习和推广,尝试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儿童阅读课程,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因此课题研究初期重在打造阅读环境,探求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从“面”上铺开儿童阅读活动。每个年级的两个研究班,通过书香班级建设活动引领本年级阅读活动开展。
课堂研究定位于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教师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和阅读的力量。图画书教学在我校是一块盲区,第一学期课题组重点开展了图画书课堂教学研究推广活动。图画书在小组研究基础上,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公开教学并研讨。全校教师了解了图画书特点,掌握图画书教学的基本方法。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研讨活动,把绘本带给老师,带给学生,为我校打开一扇图画书阅读之窗。文字书阅读指导研究主要在子课题进行,自行实践,课题组交流讨论,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班级共读活动,怎样带领学生阅读一本书。本学期课题组还研究确定了年级整本书共读书目,将图画书和文字书教学正式进入班级阅读课程。第二学期课题组重点进行了文字书阅读指导研究,大组研讨,初步明确了教学流程与指导重点。图画书小组自行教学实践,在阅读中探究指导策略。六月份,我校面向全县举行课外阅读现场会,课题组成员担任了整本书的公开教学任务。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和教研室领导对教学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点评,使课题研究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课题组和少先队联合举办“好书推荐”活动,每周一,课题组老师利用班队会给全校师生讲述图画书故事。培养组员讲述能力,打造学校儿童阅读软环境。
课题管理重在激发组员的儿童阅读推广兴趣,鼓励组员大量阅读,和孩子共读儿童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专业水平。因此课题资料主要从三方面积累:1、整本书阅读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课表、听课手册;2、儿童阅读实践资料:读书随笔、儿童阅读叙事(师生共读故事、班级读书故事等)3、学生阅读过程性资料:阅读单、读书卡、学生读书作品等。
5/16学期末上交材料,主持人分类整理归档。
(三)第二轮实验研究[2012年9月——2013年6月]
在初步探索出了图画书和文字书的基本教学流程基础上,针对“有效指导策略”作进一步深化研究。
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实践教学”“大组融合”听课,即子课题小组选出两位组员上课题研究课,完成文字书的教学流程和图画书两种课型教学,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全部参与听课和研讨。这样安排一方面能够促使执教者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将实验进一步推向深入;另一方面,子课题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加快各子课题研究的进程;同时,集全组成员的智慧,更有利于解决实验中的难题。
2013年1月,课题组面向全校汇报了文字书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和组员展示了文字书《柳林风声》的阅读教学流程,并给全校教师作了文字书阅读教学的讲座。
2013年5月,课题组面向全校汇报了图画书阶段性研究成果。两位组员执教了图画书阅读课和图画书写作课的教学,主持人做了图画书的解读与教学的讲座。至此,整本书教学流程与指导策略给全校教师做了比较完整的引领和示。
2013年3月,全县课外阅读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课题组担任全部教学任务。组员许晓立和英分别执教了高年级文字书导读课和低年级图画书阅读课,主持人侠汇报了课题成果《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到与会教师和教研室领导一致好评。课题组的儿童阅读推广由实小走向全县,走向了更多农村小学。
这一阶段,课题组老师利用班队会给全校师生主要讲述文字书精彩片段,分类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课题材料的积累与管理方式不变。
(四)第三轮实验研究[2013年9月——2014年6月]
1、本轮实验在总结前两轮实验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不足之处进一步研究。
①中高年级图画书研究重在“寻找写作切入点”,加强图画书的语用功能;低年级探索图画书讲述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与指导策略。
②文字书组深化研究“阅读单设计和使用”“话题设计”,在交流中指导学生由关注“容”到关注“表达”,进一步落实儿童阅读的实效性。
2、为了加快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课题组整理了公开教学案例,对年级漂流书目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制作了《快乐读书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萃》电子书一份,为全校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6/163、课题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①2013年11月,组员王红艳送课下乡:图画书《我有友情免费出租》;
②2013年12月,主持人侠送课城西小学:图画书《团圆》;
③2014年3月,主持人侠送课职小:图画书《一片叶子落下来》。
④课题组和少先队举行“故事妈妈进校园”活动。每周一,志愿者妈妈和孩子一起为全校师生讲述故事,把孩子最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小伙伴。
课题材料的积累与管理方式不变。
(五)整理总结[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对照总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材料进行全面梳理、装订,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同时,初步进行了整本书的主题阅读、图画书的主题阅读探究活动。为了节约课教学时间,减少精读训练,课题组还进行了课单元整合主题阅读研究。
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本课题以整本书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研究为切入点,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理论性成果:
(一)探求了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作者艾登·钱伯斯告诉我们:阅读是可以引导的。每次阅读时,我们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阅读循环的中心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如果教师和家长能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问题障碍,从而爱上阅读,成为一名有思考力的读者。其次,阅读必须要有随手可取的图书和阅读时间的保证。因此,整本书阅读交流的研究首先要探究怎样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以下途径:
1、提供丰富书源
当书很容易取得,当环境中充满读物时,阅读就很容易发生。
(1)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
7/16“图书漂流”就是根据班级人数购买相应数量的优质儿童读物,学生相互传递阅读。图书漂流活动具有以下优势:①节省资金。孩子买一本书可以读到64本书,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②保证图书的质量。教师要精心选择漂流书目,既要适合本年级段孩子阅读兴趣,还要考虑到图书种类的合理搭配,例如中外文学的比例,科普、历史类书籍的比例等。③符合孩子游戏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协作能力。④方便图书管理。保持人手一本书,读完自行交换,丢掉了自觉买一本。
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落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①在每一本书后贴上一漂流路线图,学生读完书后,签上自己的名字。阅读漂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展示这本书在学生手中阅读漂流的轨迹。②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书,鼓励学生完成一“阅读记录卡”,对书的容进行简单梳理和概括。(年级不同,记录卡的容也应不同。)③在教室和学生家里的书桌前可以贴一“班级漂流书目一览表”,每读完一本书,完成一“阅读记录卡”,学生就可以在表上给自己加一颗星。这表直观地呈现了每个孩子的漂流书阅读量和每本书的阅读进度,老师能够与时了解阅读情况,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④利用读书课,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在漂流阅读中最喜欢的一本书,分享读书收获和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它孩子阅读的兴趣。
(2)建立班级书架
研究表明,在教室中精心布置图书角,与没有图书角时相比,孩子在自由玩耍的时间会更常阅读书,也多了其他的“语文活动”。怎样拥有一个理想的班级图书角?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一百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里的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地带来,而学生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也可以由老师提供阅读书单,班级统一购买。
(3)倡导建立家庭书架
家中是否充满读物的环境,与孩子的阅读量相关:读得越多的孩子,家里通常有越多的书籍。为了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藏书意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要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书架,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当然,家庭书架中的藏书一定是适合孩子们自己阅读的,作为教师,可定期向孩子们推荐藏书目录,了解孩子们的藏书情况和使用情况,对家庭藏书量大的学生进行适度的奖励。鼓励家长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把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学生。
2、落实阅读时间
第二个关于阅读的重要概念,就是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给学生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阅读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呢?
8/16(1)校园
①充分利用阅读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帮助和引导。
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益,力求改变对课文的繁琐分析,整合单元课文,进行主题性补充阅读,扩大单篇文章的阅读量。
③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2)家庭里
①倡导每天20-30分钟的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而且是亲子之间最温馨的心灵交流,共享人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②为了保证亲子共读活动能够有效开展,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A、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
B、坚持使用“亲子读书交流卡”,家校与时沟通。
“亲子读书交流卡”可以与时反馈学生在家阅读情况与家长在共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亲子读书交流卡”给家长们介绍一些阅读指导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了解家长对班级阅读活动的看法,征求合理化建议,使阅读活动成为家校共同的事情。
C、利用家长会分享“亲子共读”感受和收获,交流“亲子共读”经验,颁发“书香家庭”奖。
(3)开展假期阅读活动
每年的假期是学生遨游书海的好时光,我们可以采取给家长写信、发倡议书、推荐假期阅读书目等方式开展读书活动。
3、开办家长学校
无论是解决书源,还是落实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打造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人,也是难以为孩子们提供协助的。因此,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逐渐成为儿童阅读活动中的协助者和阅读者,是有效开展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重要保证。
(1)召开家长会
9/16班级阅读活动开展之初,召开一次家长会很有必要。宣传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亲子共读对孩子与家庭的深远影响,让家长和自己走到一起来,携手共同经营阅读活动。我们还可以请几位热心、有能力的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实行家长自主管理,解决班级阅读活动中必要的经费问题,参与相关阅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每次家长会,教师都要注意进行阅读的推广和培训,为他们推荐家庭教育书籍等。通过家长学校的积极引导,让家长也爱上阅读,成为有能力的阅读者。
(2)定期开放儿童阅读课
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分享交流一本书,从而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
(3)书信沟通,网络学习
为了把阅读信息与时传递给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书信和班级
群和家长联系,引导家长跟上班级阅读的节奏,把阅读进行到底。
4、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的情境和心境深深影响着阅读的效果。想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作为有经验的协助者还要善于在班级营造阅读的氛围。
(1)教师的影响
教师对于书籍与阅读的挚爱和热忱,会在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时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学生,从而转化为一种开启阅读热情的良好的情绪氛围。
(2)环境的布置
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个空间:阅读交流、活动展示、明星榜样,温馨方便的图书角,舒缓优雅的轻音乐流淌其间,这样的环境,孩子会很容易受到感染,爱上阅读。
5、开展班级读书会与各种阅读活动
无论我们阅读什么,总会产生某种感觉回应。而这些反应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作为儿童阅读协助者,我们必须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会与各种阅读活动,让孩子的阅读回应得到分享,帮助孩子们发展提问、报告、比较、判断等能力,使之成为一位深具思考力的读者。(此文获市教科研“创新杯”论文一等奖)
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指导是班级读书会的一种形态,下面作重点阐述。
(二)对图画书课的基本类型和教学流程、指导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0/16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年段目标出发,低年级图画书教学侧重于指导图画语言的阅读,解读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孩子练习讲述故事。中高年级教学以指导图文互读为主,体会作品丰富涵,借助图画书特点进行语言训练,课型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
图画书课的基本类型和教学流程、指导策略如下:
1、图画书阅读课
(1)读前观察
教师首先要注意封面、封底、环衬的观察指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借此猜测故事的基本信息和大致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讲述中的停留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讲述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对图画书中的重点画面停留解读,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在画面的细节中发现、体悟作品的意义。
①抓住可以引发想象的画面,在讲述过程中猜想对比,训练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②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细节,在细节的阅读中逐步领悟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
③充分利用图画和文字的互补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讲述中来,由此主动建构画面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视觉思考能力。
(3)读后的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是对阅读的总结与提升,设计时要注意立足整本书从整体上架构问题的设计。设计的讨论话题紧扣教学目标,以2—3个为宜,既要有一定的层次,又要层层将文本的讨论引向深入。
(4)延伸活动的开展
在师生共读绘本后,还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复述、绘画等,进一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2、图画书写作课
(1)阅读图画书。主要师生共读,了解故事容。
(2)诞生写作话题。根据图画书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叙写、描写画面、猜测故事情节等。
11/16(3)从说到写。中年级要由说到写,教师适当指导。高年级选取写作话题后,可以直接创作,以保持其习作个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如何寻求图画书写作切入点重点进行了探索:①在“结构重复”处写句;②在“图文互补”处补白;③在“隐藏的细节”处续写;④据“文本特色”写文。(《基于图画书的习作练笔策略》发表于2014年10月《小学教学.语文》)
3、图画书讲述课
(1)教师讲述。以教师讲述为主,给学生以示,尽量不设计问题。
(2)理清思路
(3)学生练习讲述
(三)对文字书的阅读教学流程与相应的指导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文字书的阅读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
1、导读: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或影视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①教师导读:如果是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教师要精选作品中最能展现作者创作主旨与表现风格,或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代表性片段,大声朗读或讲述,不断地预设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所选择的片段与片段之间,话题的连接要像一条线把一串串零散的珠子串联起来,让故事完整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其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导读课还可以简介作品要点、作者与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了解。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阅读中要关注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读书方法,若是外国文学,还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渗透其中,为阅读做好准备。
导读课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整本书有透彻的了解,把自己对书的喜爱传达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
②学生导读: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以自己喜欢的导读方式推荐给本班学生或其他班学生。孩子导读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捕捉一本书“优点”的能力。
2、自读:自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持续默读,与书本对话。这个阶段可以设计阅读学习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阅读学习单主要设计一些重要话题,引领学生带着思考重读全书。
12/16阅读学习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简要有趣;②容设计由浅入深;③形式活泼美观。
阅读学习单可以让学生带着话题深入阅读,为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并且将学生宝贵的原初的阅读体验与成果传达给老师,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读书交流会的流程与容。
3、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要借助一些话题展开讨论,话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确立主题,整体建构话题。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也是复调的。面面俱到的话,恐怕一个星期都讨论不过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确定讨论的主题,然后设计多个话题层层推进。话题群之间的关系,应该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延伸、深化的自然,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②引发冲突,激起思维火花。话题的设计要具备诠释性和开放性,善于抓住作品中的冲突点,将学生处于矛盾的对立中,引发讨论,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在辩论中明晰,成为有思考力的读者。③抓住细节,品悟语言表达。细节描写既是人物形象、环境特点的具体表现,又往往是学生语言习得的本,因此,在阅读交流中,要抓住细节设计话题,深入语言层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特色与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④寻找自我,现实生活。话题的设计还要有延伸性,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追问现实生活,感受到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影响和指导意义的。(《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话题设计研究初探》获2012年市“创新杯”论文一等奖)
4、延伸: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向度的延伸活动,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推荐阅读同作家作品或同类作品,让孩子们回到阅读循环的起点,重新选择、重新开始。(《浅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指导》发表于2013年11月《教育》)
以上是一本书阅读教学的大致流程以与指导策略,对于不同年段指导重点要有所不同。低年级重在讲述故事,交流分享引发学生兴趣的故事情节、人物等。中年级的讨论话题要关注整本书的主要容、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书中的细节,感受人物心理变化等。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验到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高年级的课堂则要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多一些精神的关照。
(四)初步探索了基于教材的文字书导读教学流程与有效指导策略
教版教材中有部分文章节选自文学名著,编者意图是通过一篇文章为学生打开名著阅读的一扇窗。课题组立足于编者意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由单篇→多篇→整本书的教学流程。这类课文的教学要以导读为主,精选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比较阅读,初步感悟表达特点,学习相应的阅读策略,为阅读整本书打下基础。从而将整本书阅读和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互为补充。
实践性成果:
13/161、《“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2、《快乐读书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萃》电子书一份;
3、《与儿童阅读相伴的日子——教师阅读研究札记》一本;
4、《书海漫步——学生读书随笔》一本;
5、《书韵余香——学生绘本作品》若干本;
6、公开课、讲座光盘与有关资料;
7、课题研究论文:
论文论著题目
何年何月在何刊物发表或获奖
作
者
1.《浅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2013年11月《教育》
的有效性指导》
2.《安的种子》
2013年12月《当代教育家》
宁
3.《浅谈图画书教学中的语言2014年1月《新作文小学作训练》
文创新教学》
4.《〈柳林风声〉导读课与交2014年7月《小学教学设计》
流课》
5、《基于图画书的习作练笔策2014年10月《小学教学.语文略》
版》
6.《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2012年12月市“创新杯”论话题设计研究初探》
文一等奖;
7.《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2013年12月市“创新杯”论实践和思考》
文一等奖
8.《路上的那些故事和心语》
2013年4月《读
吧》
9.子课题《小学中年级整本书2013年10月市个人课题结题
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海
侠
10、子课题《小学高年级课外2013年10月市个人课题结题
阅读的评价策略研究》
鲁智11.《听雨》
2012年12月市“科研杯”读娟
书征文一等奖
12.子课题《以绘本为载体,王红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研2013年10月市个人课题结题
艳
究》
14/1613.
子课题《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交流的话题设计研2013年10月市个人课题结题
林敏
究》
14、《阅
读
浸
润
人
生》
2012年12月市“科研杯”读朱垚
书征文一等奖
课题辐射:
一、学校层面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的实践性研究,以整本书阅读研究为切入口,推广儿童阅读,尝试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儿童阅读课程。虽是个人课题,但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协助组织每个年级中热爱阅读、具备一定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参与进来,形成一支儿童阅读推广的主力军,以课题研修的方式引导学校儿童阅读活动专业推进。研究期间,课题组从三个方面积极地推进了学校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1、各年级实验班扎实地进行了儿童阅读实践,以“书香班级”形式起到了示作用;2、课题组和少先队联合,利用晨会、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时间,给全校老师学生讲述图画书,推荐好书,介绍儿童阅读知识,以浸润的方式打造了学校儿童阅读软环境;3、研究期间,课题组不仅每学期在低中高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而且面向全校、全县多次开展了图画书、文字书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课题组组员送课下乡,推动了学校乃至全县儿童阅读活动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快乐读书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萃》作为校本教材正在投入使用。
二、教师层面
三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员阅读了大量的儿童阅读理论书籍,积极投身阅读研修活动,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而且与学生共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获得了文学的滋养和精神的提升,成长为我校一批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12名课题组员三年来,参加校级县级课堂教学竞赛达20多次,其中课题评优课和课外阅读评优课均获一等奖。朱瑶、鲁智娟两位老师代表我县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研究期间,主持人和组员多次面向全校、全县执教整本书阅读观摩课,开设讲座,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受到县教研室、各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好评。林敏、鲁智娟、王红艳负责的子课题申报了市教科所个人小课题,2013年顺利结题,王红艳还获得了优秀课题二等奖。主持人、朱瑶、鲁智娟等教师的课题论文、读书笔记发表或在市县级比赛中获奖。
三、学生层面
本课题实践研究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把孩子们从枯燥的习题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属于儿童语言和儿童生活的丰富世界。在经历了大量的阅读之后,我们不仅听到了孩子们精神拔节的声音,而且看到了阅读能力和写15/16作能力的显著提高。研究期间,实验班级多名学生读书类习作获奖发表。2011、2012年参加“亲近母语全国读写大赛”20多人次获得金、银、铜牌奖,80多名学生获得鼓励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2013年,课题组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县首届课外阅读知识大赛”,均获一等奖,以绝对优势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四、家长层面
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必须包括家长课程,尤其阅读的起步,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家长走入课程,学生的阅读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更重要的是书香家庭,才能书香社会。本课题研究始终把家长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成立家委会,通过家长会、群、书信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进行亲子阅读动员和阅读方法交流、介绍,推荐相关书籍,鼓励家长记录亲子共读的故事,使家长和学生、老师同步前行,共同成长。课题组还组织了“故事妈妈进校园”和“书香妈妈俱乐部”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儿童阅读的推广,部分家长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区域成长为儿童阅读推广人。
六、存在问题与设想
回顾研究过程,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在整本书的教学流程中,“导读”和“交流”环节如何有效指导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案例,但在“延伸活动”环节实践还不够,尤其是图画书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整本书交流指导策略研究方面,本课题有些侧重于阅读理解,教给孩子阅读策略有所欠缺。
2、对于不同类别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没能进行。从阅读的程度来说,这应该是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研究——主题性阅读研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经验之后才能开展。
3、本课题研究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儿童阅读的推广,课题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开展儿童阅读活动,创设儿童阅读环境方面,在专业研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持人课题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整本书阅读只是儿童阅读课程的一部分,在全面构建和实施适合本地区的儿童阅读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本书阅读研究将是本课题的下一个研究方向。
1.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16/16
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被教师重视的同时,包含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内的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教师的重点教学目标。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主张,能够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广受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的追捧。因此,在下文中,笔者就将从实际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段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
前言: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的阅读要求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正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会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并且巨大的影响。同时,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其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要在教学环节中,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整本书阅读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就能很好地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就应当开始着手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文学素养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一、积极阅读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新鲜和有趣的事物,较难对枯燥乏味的阅读内容产生充分的阅读兴趣,从而不利于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环节中,就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沉下心来完成整本书的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有效保证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
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环节中,就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利用有趣的视频或者其他与阅读材料有较强关联性的故事,有效开展阅读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高昂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的驱使下,在阅读环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性的完成整本书阅读,有效保证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的阅读教学环节中,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前,利用多媒体或者其他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大闹天宫》的动画电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起因、经过和结尾是什么?学生在完成影片的观看之后,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的同时,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被极大地激发。这样的教学环节下,学生就能够在教学导入的帮助下,初步了解整本书阅读的题材和大致内容,同时,对阅读材料产生充足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学生也就能够在后续的《西游记》阅读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材料的阅读之中,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设计问题导向,引导独立阅读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环节中,还应当充分设计阅读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完成材料的独立阅读。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完成阅读导入之后,就应当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从而保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材料的侧重点,从而充分理解材料内核,有效完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低年级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环节中,就应当在学生阅读开始之前就为学生布置一系列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环节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驱动下,完成对材料的仔细品味和理解,这也就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稻草人》的阅读教学环节中,就可以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提出一系列的阅读问题,指引学生有效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可以提出:“这本书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都有哪些性格?”、“这篇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以及结局分别是什么?”以及“在完成
这本书的阅读之后,你有哪些感悟?”等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环节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对这本书中故事的理解和体悟,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也就能够得以有效利用,学生也就能够在阅读的环节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开展阅读交流,促进阅读理解
在完成阅读教学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在阅读之后,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还应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材料的故事情节、高潮部分、冲突部分等进行讨论。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材料中的人物特征的理解,能够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同时,将自身对材料的理解丰满化。这样的教学环节之下,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够得到最大化地提升,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也就能够得以最大化地利用,这也就为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与阅读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教师在完成小学语文低年级段《绿野仙踪》这本书的阅读教学之后,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的景物描写和故事情节进行讨论,教师应当保证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讲出来,教师在对其进行汇总和归纳。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别人眼中对这本书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也就能够在这样多元化的观点之后,将自身的观点丰满化,从而有效提升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从而有效培养多方面看待阅读中信息的能力,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四.实时方法指导,提升阅读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环节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学生和成长中会经常使用的能力,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充分利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张,帮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提供有效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霭临.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10):62.
[2]韦良芝.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整本书[J].神州,2021(10):118-119.[3]《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纲要》
指导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整本书阅读法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各个方面更具优势,成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和语文素养,本文基于指导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策略探究
引言
在进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元价值探索整本书的作品内涵,让学生在解读分析梳理文章的过程中,收获丰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的喜悦。
一、改变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常来说,当小学生正式进行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应该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进行讲解。如要采用速读、默读还是精读等阅读方式;当读到一些比较常见、意思浅显的句子时,可略读,不需要反复推敲和分析;当读到一些比较经典、深刻的句子时,要加以分析和揣摩,提出疑问。为了保证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改变以往的阅读形式,对阅读形式进行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以往的听和读之外,教师要适当添加一些其他元素,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阅读效率。比如,在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PPT,将作者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展示,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书本梗概也加入其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更加深入。
二、实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确保阅读进展
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也可能会需要一学期,主要是由具体的阅读材料来决定的。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面对整本书的阅读,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阅读整本书。这就需要教师实时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在日常的指导中,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进度,并且及时地根据问题采取措施,比如通过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能够积极地进入后续的阅读中。
三、合理选择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选择
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是吸引其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对于中年级小学生,首先,教师应立足学生需要,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特点,推荐经典读物。教师对于所选择的书籍,应该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对书籍感兴趣,是否喜欢?是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成长中的内心冲突?是否能够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启示?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书籍的机会。整本书阅读需要在兴趣的支撑下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阅读兴趣更是必不可少。试想一名学生捧着一本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书籍,阅读过程必然如同嚼蜡,即便是勉强完成任务,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心得体会,反而是浪费时间。相反,如果这本书恰好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学生阅读内容的获取可以说是“如饥似渴”,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信服、理解书籍中所传递出来的道理。最后,教师应针对个别学
生的选择施加外部力量,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选择,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更加健康安全。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各种信息充斥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碎片化的阅读逐渐取代系统的阅读,而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遭到破坏。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些学生面对教师推荐的书籍或者自己选择的书籍,只是翻翻而已,并没有展开深入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学生选择书籍的过程进行纠正与指导,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对书籍的甄别与选择能力,为整本阅读做好准备。
四、建立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首先是引导学生确定阅读书目范围,制订出阅读计划,针对一本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如一周我们需要阅读到什么地方,阅读多少字。然后学生根据周计划再把周计划进行细化到每天。其中就包括了阅读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习到什么等问题,作为阅读之前的计划,比如阅读之后,需要摘抄十句优美句子,并学会运用。然后是阅读方法,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比如精读、略读,利用略读来了解文章大意,掌握中心思想,再精读去深入阅读,领悟其中的一些精髓和启示。并且完成阅读计划,按照计划,选择阅读方法。最后是阅读交流,就小学生来讲,交流是提高兴趣的主要方法,在分享中去寻找阅读的乐趣,所以教师在指导中重视阅读后的交流。比如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中,对当前阅读情况进行一个交流,分享书本内容,分析阅读的收获,并且总结阅读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把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是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其中可以阅读统一阅读材料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也可以不同阅读材料分为小组,相互地学习交流。
五、创新评价方式,提高阅读成效
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在于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同时还是为了更好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阅读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关键所在。首先,评价内容应当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还需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方式的构建情况、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等,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其次,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性,通过学生互评、家长评的方式,把家长拉动到整本阅读活动之中,将课内外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再者,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借助测试、思维导图、阅读记录卡等方式,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对评价方式及内容进行灵活调整,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共鸣
阅读能够促使儿童成长,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对阅读的专一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经典知识,认识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知识提取能力。教师就像是一名点灯人,将一本本书带到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引导学生一步步成长和发展。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帮助,很多学生缺乏阅读毅力,教师可以通过感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检验和监督学生展开阅读工作。教师要善于发掘更多的阅读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展开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还是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选取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从文本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切实提高阅读质量,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
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淑玲.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22):63-64.[2]黄逸玲.小学语文高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指导的探究——以《狼王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9(94):35-36.[3]钟丽玲.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求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63-66.[4]王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1):17.[5]侯国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的命题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2):54-55.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方案
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点评建议:
1、做好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从阅读这个层面来说,该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基础,如该校的课题《绿色浸润心灵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等,已经取得比较良好的成效和成果。而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不过是对“阅读”这一主题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研究而已。因此,原有的一些研究经验与做法继续可以使用,但同时也要针对该课题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事实上,该课题在没有申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此,作为一项课题而言,就是要对原有研究工作的提升与深入,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更强的研究工作。所以,该课题在研究之前,需要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现状的调查,梳理问题并进行分析,那么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课题宜做个案研究。就一项课题而言,应该是从点到面的研究方式,而不是从面到点。那么,就本课题来说,学校就是面,而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个的点。因此该课题可以以学校的某几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在取得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在全校进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走回头路,二是样本少,研究对象聚焦,因此研究会更深入、更有效和更扎实。
3、注重阅读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课题负责人认为,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合适的阅读书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般认为,在小组阅读内容时,应注重不同
年龄孩子的需求与特征,如低年级适合阅读内容应浅显易懂,如绘本、带拼音的童话故事等;中年级适合阅读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漫画、故事等;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等。因此,课题组认真、严谨和负责任地选择阅读书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4、研究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是:(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2)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3)探索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阅读评价,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除了这三项研究内容外,还应该有这样几点研究内容:(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2)语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培养研究;(3)家校合作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可见,一项课题是由若干个问题构成的,是一个问题串,而不仅仅是一个问题。从研究者来说,哪些问题先研究,哪些问题后研究,是根据这些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互相影响决定的。
5、课题研究周期可以长一点。就本课题的管理而言,是一年后需要结题的,但是从课题本身的需要而言,应该需要3-5年的研究周期,该课题才会有比较大的研究成果与产生较大的效果。因此,课题组应该根据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进行计划,按照3-5年的周期进行安排,然后每一年具体在哪些方面突破也要具体进行规划。这样就做到长短结合,重点突出,研究的效果才会更好。
附件: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度课题(2015)——JKGHYB-082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近几年儿童阅读推广运动方兴未艾,“整本书阅读”开始为一部分老师所接受,一些新生代教师如周益民、蒋军晶、岳乃红等在实践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我们金桥学校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构建,连续多年坚持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推动学生的阅读,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前期我们借助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二)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
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朱永新教授近几年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一直倡导整本书的阅读,并把它作为学校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实验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有效尝试,希望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师生都能真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我们学校以“绿色书香”作为学校文化,坚持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与书籍交朋友,让书香滋养童年。但是对如何深度阅读整本书,以及怎样去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
面还存在欠缺。在前期的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认识、理念的差异,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存在应付行为。如何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成为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我们决定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开展实践研究,以期能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三)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国内外对于学生层面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研究可谓是欠缺。基于此我们决定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开展实践研究,摸索出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习惯,进而带动家长参与的阅读活动中,有效开展亲子共读,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为全民阅读的有效开展尽一点力。
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学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探究,通过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科研意识、阅读指导能力,在实践中摸索
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指导方法,以激发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利用星级制度从阅读数量、态度、速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把分阶段的多元评价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进行不同类型、不同版本、不同学科的阅读资源整合,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观,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整本书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单篇或者多篇文章来说,它不同于一篇文章,一个片段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是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不同类型的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阅读活动。
指导策略: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本课题中的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针对整本书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对策和方略。具体到研究中则指采取措施、技术手段、方法模式、达成效果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2.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指导能
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校品位。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
2.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3.探索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阅读评价,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实验前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和可值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3.行动研究法:跟踪学生阅读的情况进归纳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高效阅读,内化成自我语言。
4.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摸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体裁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五、研究步骤和计划
(一)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5.3-2015.6)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人员,布置各人员的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相关资料,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二)课题中期实施阶段(2015.7-2016.2)
1.学习关于整本书阅读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梳理出适合
不同年级学生的读物。
2.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实践。课题组成员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总结出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3.针对每一次实践,进行研讨总结,逐步梳理出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评价方法。
4.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丰富的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收获阅读的喜悦。
(三)课题实施总结阶段(2016.3-2016.4)
1.总结各项资料,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写成研究报告。
2.对各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进行案例分析,整理成册。
3.整理教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
4.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收获进行汇总,装订成册。
(四)课题结题阶段(2016.4-2016.5)
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2.整本书阅读指导案例汇编
3.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作品汇编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及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冯敏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撰写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冯宇校长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落实,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和实施保障。课题成员李俊、王纪红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组老师公开课、论文案例、辅导学生及外
出学习等各项材料;宋宜凡老师负责课题会议记录,负责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和课题开展的后勤保障。杨亚萍老师负责问卷调查(共2次)。最后将统计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报告形式递交给课题组长,课题组长据此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整修正研究思路和策略。
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均为实验班,积极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并积极开展研讨、观摩课等活动。
课题组顾问张燕丽老师负责本课题的研究指导及成果的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础
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构建“绿色书香”的校园文化,将“阅读——实践——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坚持推动课外阅读,每年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由课题负责人冯敏主持的郑州市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郑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一等奖,《校际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参与,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主持)两项课题均已结题;课题组成员冯宇主持的名师课题《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经结题);宋宜凡主持的市级课题《《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已经结题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这几项课题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对于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进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奠定了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
(二)研究团队
课题组主持人冯敏:主管学校语文、教科研工作,参与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的实践研究》获得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倍增课题《校际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优推课题《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
课题组成员冯宇: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郑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长期主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子课题《关于写字、阅读、习作课程的深度开发与研究》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课题组成员宋宜凡主持的市级课题《《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已经结题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几位青年教师则充满热情,潜心于
对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并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三)研究保障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资料,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开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的信心。我们学校图书馆有近十万册的图书,可供一个班学生共读的书目达几百本,每一个学生人手一册《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为保障全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提供充实的资源。教学楼西面的三层均设有读书吧,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学校规定每周至少一节阅读课,每天下午课前二十分钟为静心阅读时间。
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书香校园,长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并探索出一
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师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喜悦,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到阅读对于小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有专门的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
九、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7.[3]《阅读求知发展(小学生发展性阅读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吉姆·崔利斯著《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7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点评建议:
1、做好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从阅读这个层面来说,该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基础,如该校的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等,已经取得比较良好的成效和成果。而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不过是对“阅读”这一主题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研究而已。因此,原有的一些研究经验与做法继续可以使用,但同时也要针对该课题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事实上,该课题在没有申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此,作为一项课题而言,就是要对原有研究工作的提升与深入,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更强的研究工作。所以,该课题在研究之前,需要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现状的调查,梳理问题并进行分析,那么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课题宜做个案研究。就一项课题而言,应该是从点到面的研究方式,而不是从面到点。那么,就本课题来说,学校就是面,而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个的点。因此该课题可以以学校的某几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在取得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在全校进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走回头路,二是样本少,研究对象聚焦,因此研究会更深入、更有效和更扎实。
3、注重阅读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课题负责人认为,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合适的阅读书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般认为,在小组阅读内容时,应注重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与特征,如低年级适合阅读内容应浅显易懂,如绘本、带拼音的童话故事等;中年级适合阅读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漫画、故事等;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等。因此,课题组认真、严谨和负责任地选择阅读书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4、研究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是:(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2)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3)探索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阅读评价,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除了这三项研究内容外,还应该有这样几点研究内容:(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2)语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培养研究;(3)家校合作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可见,一项课题是由若干个问题构成的,是一个问题串,而不仅仅是一个问题。从研究者来说,哪些问题先研究,哪些问题后研究,是根据这些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互相影响决定的。
5、课题研究周期可以长一点。就本课题的管理而言,是一年后需要结题的,但是从课题本身的需要而言,应该需要3-5年的研究周期,该课题才会有比较大的研究成果与产生较大的效果。因此,课题组应该根据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进行计划,按照3-5年的周期进行安排,然后每一年具体在哪些方面突破也要具体进行规划。这样就做到长短结合,重点突出,研究的效果才会更好。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附件: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度课题(2015)——JKGHYB-082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近几年儿童阅读推广运动方兴未艾,“整本书阅读”开始为一部分老师所接受,一些新生代教师如周益民、蒋军晶、岳乃红等在实践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我们金桥学校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构建,连续多年坚持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推动学生的阅读,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前期我们借助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二)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朱永新教授近几年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一直倡导整本书的阅读,并把它作为学校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实验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有效尝试,希望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师生都能真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我们学校以“绿色
书香”作为学校文化,坚持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与书籍交朋友,让书香滋养童年。但是对如何深度阅读整本书,以及怎样去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在前期的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认识、理念的差异,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存在应付行为。如何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成为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我们决定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开展实践研究,以期能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三)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国内外对于学生层面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研究可谓是欠缺。基于此我们决定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开展实践研究,摸索出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习惯,进而带动家长参与的阅读活动中,有效开展亲子共读,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为全民阅读的有效开展尽一点力。
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学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探究,通过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科研意识、阅读指导能力,在实践中摸索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指导方法,以激发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利用星级制度从阅读数量、态度、速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把分阶段的多元评价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进行不同类型、不同版本、不同学科的阅读资源整合,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观,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整本书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单篇或者多篇文章来说,它不同于一篇文章,一个片段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是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不同类型的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阅读活动。
指导策略: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本课题中的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针对整本书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对策和方略。具体到研究中则指采取措施、技术手段、方法模式、达成效果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2.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指导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校品位。
(二)研究内容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
2.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3.探索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阅读评价,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实验前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和可值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3.行动研究法:跟踪学生阅读的情况进归纳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高效阅读,内化成自我语言。
4.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摸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体裁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和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五、研究步骤和计划
(一)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5.3-2015.6)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人员,布置各人员的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相关资料,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二)课题中期实施阶段(2015.7-2016.2)
1.学习关于整本书阅读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梳理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读物。
2.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实践。课题组成员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总结出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3.针对每一次实践,进行研讨总结,逐步梳理出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评价方法。
4.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丰富的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收获阅读的喜悦。
(三)课题实施总结阶段(2016.3-2016.4)
1.总结各项资料,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写成研究报告。
2.对各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进行案例分析,整理成册。
3.整理教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
4.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收获进行汇总,装订成册。
(四)课题结题阶段(2016.4-2016.5)
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2.整本书阅读指导案例汇编
3.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作品汇编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及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冯敏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撰写阶段性总结、结题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报告;冯宇校长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落实,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和实施保障。课题成员李俊、王纪红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组老师公开课、论文案例、辅导学生及外出学习等各项材料;宋宜凡老师负责课题会议记录,负责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和课题开展的后勤保障。杨亚萍老师负责问卷调查(共2次)。最后将统计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报告形式递交给课题组长,课题组长据此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整修正研究思路和策略。
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均为实验班,积极指导进行整本书阅读并积极开展研讨、观摩课等活动。
课题组顾问张燕丽老师负责本课题的研究指导及成果的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础
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构建“绿色
书香”的校园文化,将“阅读——实践——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坚持推动课外阅读,每年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由课题负责人冯敏主持的郑州市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郑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一等奖,《校际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参与,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主持)两项课题均已结题;课题组成员冯宇主持的名师课题《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经结题);宋宜凡主持的市级课题《《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已经结题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这几项课题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对于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进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奠定了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
(二)研究团队
课题组主持人冯敏:主管学校语文、教科研工作,参与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的实践研究》获得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倍增课题《校际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重点课题《绿色浸润心灵
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得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优推课题《新课程下青年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
课题组成员冯宇: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郑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长期主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子课题《关于写字、阅读、习作课程的深度开发与研究》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课题组成员宋宜凡主持的市级课题《《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已经结题并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几位青年教师则充满热情,潜心于对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并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三)研究保障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资料,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开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的信心。我们学校图书馆有近十万册的图书,可供一个班学生共读的书目达几百本,每一个学生人手一册《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为保障全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提供充实的资源。教学楼西面的三层均设有读书吧,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学校规定每周至少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一节阅读课,每天下午课前二十分钟为静心阅读时间。
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书香校园,长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并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师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喜悦,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到阅读对于小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有专门的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
九、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7.
[3]《阅读求知发展(小学生发展性阅读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4]吉姆·崔利斯著《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只供学习与交流
浅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随着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阅读整本书也成为了他们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强孩子的阅读习惯和爱好,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但因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每个孩子对阅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成为了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第一,引导孩子逐步提高整本书阅读的难度。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难度是需要逐步提高的。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篇幅短小,文字简单的绘本作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逐步提高难度。等孩子对图书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逐渐提高之后,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页数较多,文字比较难懂的书籍。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不断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难度,做到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第二,让孩子在整本书阅读中学习且享受。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阅读练习,更是让孩子在阅读中不断学习和享受。在帮孩子挑选书籍时,不妨多考虑一些文艺、情感类图书,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第三,积极引导孩子阅读整本书,不断强化孩子的阅读意识。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是非常关键的。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让孩子从中受益,鼓励孩子自己阅读,以此不断强化孩子的阅读意识。
第四,鼓励孩子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整本书。整本书的内容涉及很多不同的类型,如童话故事、社会故事、文艺作品、科幻小说等等。在推荐整本书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向孩子介绍不同类型的书籍,鼓励孩子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整本书,从中感受到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让孩子坚持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孩子坚持不懈地去完成。孩子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建议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多加鼓励,让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法新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袁平霞摘要: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价值,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思维,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促使学生在梳理整本书的脉络结构和细节描写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调动感官,不断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作者简介:袁平霞,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教师,大队辅导员,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整本书阅读。(江苏苏州215000)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04-0077-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鉴赏能力。一、兴趣引导,增强自主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书籍的选择至关重要,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以优秀和经典的儿童作品为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逐步丰富和发展语言积累。教师要考虑到阅读过程中的坡度,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疑惑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书籍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只有选择最合适的书籍,才能实现最佳的阅读效率。例如,在阅读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后,教师可以巧妙借用教材引导学生阅读相同题材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籍,这三本书的风格类似,却给予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铺垫,向学生介绍这三本书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或者以目录为“导游图”,引导学生简单浏览书籍,也可以将其中的单篇或片段进行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喜好和需求,选择一篇最适合的书籍展开整本书阅读。学生在阅读初期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进行阅读,节假日也要坚持每日阅读“打卡”。随着学生年龄以及识字量的增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完成后尝试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二、设置问题,锻炼思维发展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助手,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本的单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和研究,在面对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要适当帮助学生调整阅读方法,尽量用默读或者是略读的方式,合理分配阅读方式,站在儿童的立场对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精度与略读的配合中,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阅读《将相和》的课本内容时,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时间发生在战国时期,为了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整本书阅读展开教学。这篇阅读课文出自《史记》,是司马迁经历了14年的时间创作而成,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如“史记共分为几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战国时期的秦国为什么是最强的?”“蔺相如在赵国是什么职位?”“蔺相如再后续又发生了哪些事?”等等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书签、折页的方式进行标记,并将重点内容摘抄下来,一边阅读一遍思考,对不懂或者是不-77-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本书 小学生 策略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