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肇事特点及损失情况分析
王斌;李雯雯;许利剑;陆英杰;郭敏
【摘
要】近年来,亚洲象肇事越来越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2011-2015年亚洲象在勐养子保护区周边肇事赔损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损害类型上,亚洲象肇事对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赔损金额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4.11%和52.44%;在受损空间分布上,仅发生在大渡岗乡、勐养镇、普文镇和基诺乡,其中大渡岗乡的关坪村委会、大干坝村委会和勐养镇的跳坝河村委会赔损次数累积达到1000次以上;在肇事时间上,主要是第三、四季度,其中11月和12月份赔损金额最大;在作物选择上,玉米核损金额最高,其次是橡胶和稻谷.为缓解人象冲突,提出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建设食物源基地及生物廊道等建议.%Inrecentyears,theconflictofhuman-elephanthasbeenmoreandmoresevere,andcausedhugeeconomiclosses.Basedonclassification,statisticsandanalysisthelossesdatainMengyangnaturalreservebetween2011and2015,resultsshowedthelossesoffoodcropsandeconomiccropswerehigherthanothers,whichaccountedfor44.11%and52.44%
respectively.ThedamagedspatialdistributiononlyoccurredatthetownofDadugang,Mengyang,PuwenandJinuo,especiallytheGuanpingvillagecommittee,DaganbaofDadugangtownandTiaobaheofMengyangtown,whichcumulatedover1000timesoflosses.Theaccidents"occurringtimemainlyoccurredatthethirdandfourthquarterandbiggestlosseshappenedinNovemberandDecember.Onthechoiceofcrops,cornbroughtthemaximumamountoflosses,followedbyrubberand
rice.Therefore,thepapercarriedoutscientificsuggestionsforrelievinghuman-elephantconflictse.g.strengthenmanagementofwildlifehabitat,setupfoodsourcebase,andwildlifecorridors.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7(042)001【总页数】7页(P118-123,129)
【关键词】亚洲象;肇事特点;人象冲突;损失情况;损失赔偿;勐养子保护区
【作
者】王斌;李雯雯;许利剑;陆英杰;郭敏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云南景洪666100;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云南景洪6661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云南景洪666100;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59.93;Q959.845亚洲象(Elephas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已经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1-2]。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总数量约200~250头,仅分布在相互隔离的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思茅地区[3]。近年来,由于砍伐森林、扩张农田、修建公路及盗猎等人为干扰,不仅使亚洲象天然栖息地不断减少和破碎化,也引发了人类与亚洲象间日益激烈的冲突,野象伤害人畜,损害农作物、经济林木时有发生,人象冲突进一步加剧[4-6]。人象冲突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
还给他们的生产、生活乃至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人象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亚洲象分布区保护管理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缓解人象冲突,妥善解决亚洲象肇事补偿问题,各部门不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居民的作物不被亚洲象糟蹋,同时在云南省林业厅和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由太平洋保险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亚洲象肇事赔偿的公众责任险,尝试运用市场手段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在亚洲象肇事中遭受损失的当地居民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这是缓解人象冲突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逐渐实现由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赔偿的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本研究以2011—2015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保险公司赔损数据为依据,分析5年间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肇事的损害类型、肇事地理分布、肇事时间等特点,同时分析亚洲象肇事的损失现状,为缓解人象冲突提供科学依据。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位于景洪市辖区(图1),地处北纬22°06′~22°14′,东经100°36′~101°18′,总面积9.984万hm2,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1.17%,其中分布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超过100头,约占我国亚洲象总数的1/2[1,8]。海拔550~1600m,地形主要为山地类型,植被类型主要有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
辖区内社区土地总面积2.1316万hm2,涉及8个乡镇,2个农场,81个村民小组和农场连队;保护区内部村寨53个,共1857户,7876人;周边村寨28个,共1173户,5628人,土地面积7147hm2。
根据太平洋保险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调查记录的2011—2015年亚洲象肇事赔损数据,整体分析勐养保护区亚洲象肇事造成的损失情况。抽取2015年的赔损数据,分析受到亚洲象肇事的村民户数在不同作物所占的比例及每种作物的赔损金额情况;
同时分析亚洲象肇事的时间分布特点。赔损数据记录了亚洲象肇事时间的现场勘查情况,包括案发地点、案发时间、案发情况(受损农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牲畜、人员伤亡等)及赔损情况。
按照受损作物类型将肇事划分为粮食作物损失(稻谷、玉米、黄豆、花生)、经济作物损失(茶叶、橡胶、咖啡、橡胶、果树、松树、甘蔗和香蕉)、人员伤亡损失(受伤、死亡)及财产损失(水管、车辆、瓦片等),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受损类型对亚洲象造成的各项损失金额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解亚洲象肇事特点,其中赔损金额为损失数量乘以补偿标准(单价),单位为元或万元。
3.1总体损失金额赔损情况
根据2011—2015年保险公司赔损数据,勐养子保护区5年来由于亚洲象肇事造成的总经济赔损金额达1130.24万元(表1)。其中:粮食作物合计赔损金额为498.50万元,占总经济赔损金额的44.11%;经济作物合计赔损金额为592.66万元,占52.44%;财产合计赔损金额为6.28万元,占0.56%;牲畜合计赔损金额为1050元,占0.01%;人员伤亡合计赔损金额为32.68万元,占2.89%。四项赔损金额中粮食作物赔损金额和经济作物赔损金额最高,达总经济赔损金额的96.53%,其他仅占总额的3.47%。
3.2作物损失情况3.2.1粮食作物损失情况
图2表示不同粮食作物赔损金额比例及每年不同粮食作物赔损情况。2011—2015年间,粮食作物赔损金额非常大,其中赔损金额最大的是玉米,占粮食作物赔损总金额的69.73%,其次是稻谷,占24.70%。这些农作物都是亚洲象喜爱采食的作物,尤其是玉米和稻谷,其中玉米损失最严重,并且损失量逐年增加。
3.2.2经济作物损失情况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西双版纳地区普遍种植橡胶和茶叶,对于不能作为食物的橡胶、茶叶、咖啡、果树及松树,也受到亚洲象的严重损害,主要是对其幼
苗进行践踏。根据图3可以看出,橡胶损失最严重,占经济作物总赔损金额的67.47%,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区域种植橡胶面积大,并且适宜种植橡胶的区域也正好是亚洲象生活的最佳生境[7],大面积的橡胶种植侵占了亚洲象大量生境,亚洲象的活动自然也会造成部分橡胶的毁坏。此外,橡胶损失逐年减少,可能是因为橡胶树不断壮大,亚洲象不能轻易折断,对橡胶幼苗的损害可能性比成体橡胶树大,但橡胶幼苗的赔偿标准远远低于成体橡胶树,因此赔损金额逐年减少。其次是香蕉和甘蔗,占总经济损失的14.41%,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亚洲象爱吃的经济作物,因此损失也相对严重。亚洲象也不会采食松树和果树,但会折断树干或树枝作为玩耍,数量每年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偶然性。茶叶赔损金额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一株茶叶赔损2~3元,但茶叶密集种植,只要亚洲象出现在茶园,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5年间,大约有86899株茶树
遭亚洲象损害。
3.3其他损失情况分析
财产赔偿主要对亚洲象造成车辆、水管、石瓦片、水桶的损害进行赔损。其中水管赔损金额最大,约33484元,占财产总赔损金额的53.32%。
在亚洲象分布区,亚洲象几乎每年都要造成当地居民的伤亡。2011年,亚洲象肇事导致1死2伤;2012年,1死1伤;2013年,1伤。2014—2015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可能是近年来国家、政府、自然保护区人员对当地居民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地居民逐渐了解亚洲象的习性,自卫能力增强。
3.4亚洲象肇事居民户数情况
亚洲象肇事涉及乡镇及村委会数据表明,赔损主要涉及4个乡/镇,分别为大渡岗乡、勐养镇、普文镇和基诺乡,共计9个村委会(表4)。2011—2015年累计共计
6085户获得亚洲象肇事的赔损,平均每年受损户数达1217户,受损范围逐渐扩大。其中:2011年受损户数最少,为861户,2013年受损户数最多,为1562户。9个村委会中,受损最严重的是关坪村委会,其次是大干坝村委会、跳坝河村委会,5年间被赔损次数累积达1000次以上。勐养镇的曼景坎村委会从2013年开始由保险公司赔损,2013—2015年累计赔损53次。
3.52015年亚洲象肇事损失情况3.5.1农户主要作物受损情况
2015年,受损户居民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作物受到亚洲象不同程度的损害(图4),玉米、稻谷和橡胶损失尤为严重,其中玉米损失最严重,保险公司赔损金额高达89.65万元,有80%的居民由于亚洲象损害玉米而获得赔损;其次是橡胶,有46.64%居民的橡胶遭到亚洲象不同程度的损害;排第三位的是稻谷;其他经济作物、咖啡、其他农作物等次之;甘蔗、松树获赔损最少。通过2015年的赔损数据统计,与2011—2015年总体情况大致相同,农作物中玉米损失最严重,经济作物中橡胶损失最严重,与前4年相比,2015年茶叶损失最少。
3.5.2亚洲象肇事月变化及季度性变化特点
图5(左)是2015年1—12月亚洲象肇事赔损金额折线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每月赔损金额不同,月赔损金额数量出现波动,含4个核损金额高峰和3个核损金额低谷。每个季度月底出现高峰,如3月,6月,9月,12月。主要原因可能是保险公司每个季度末才综合核查兑现的情况。
图5(右)是亚洲象肇事季度性变化,其中第二个季度核损金额最少,第三个季度和第四个季度的核损金额最多,尤其是第四个季度。主要原因是核查兑现的延迟形成的,由于9—0月亚洲象肇事数量过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同时处于雨季,道路状况较差,许多肇事情况核损没有在当月完成,其中一部分是在11—12月份才完成,因此11—12月份表现出最大的峰值。11月至次年5月处于旱季,亚洲象活动随着农作物分布呈现季节性变化。
4.1亚洲象肇事特点及损失情况
2011—2015年,共计6085户获得亚洲象肇事赔损,受损范围不断扩大。损害
的作物主要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经济作物赔损金额最大,占总赔损金额的52.44%,其次是农作物,占44.11%。不同作物类型损失情况不同,其中玉米损失最严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亚洲象偏好饮食玉米;其次是橡胶,虽然橡胶损失在随后的几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的赔损数量级。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地大量的天然林被橡胶等经济作物所取代,增加了亚洲象在生存活动时遇到经济作物的概率。从亚洲象肇事地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大渡岗乡的关坪和大干坝村委会及勐养镇的跳坝河村委会,均超过1000户受到亚洲象损害。
4.2讨论
由于亚洲象和人类生存空间的重叠,相对于野生植物来说,人类种植的稻谷、玉米、甘蔗、大豆等作物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并且大多是成片种植,取食容易,亚洲象逐渐将其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另外,亚洲象在生境之间迁移时会穿越橡胶园和茶园,由于这两类作物都是台地形式种植,顺着台地便于亚洲象行走,成年的亚洲象步距和橡胶树的株距很接近[4],因此常常踩断橡胶幼苗。同时,亚洲象在采食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戏耍行为,常常折断各种树枝(松树、果树等)玩耍,对于人类的房屋,特别是建在野外的简易房、窝棚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它们所到之处,常常主动将房屋、窝棚等拆毁。上述行为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3建议
“人象冲突”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其中人类处于主导地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一直在尝试有效缓解“人象冲突”的有效途径。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人员认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及退化是导致人象矛盾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就需要切实做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人工促进自然更新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食物源基地,逐步改善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减少野生动物迁徙出保护区的数量和频度,以降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给当地居民造成的损失,达到缓解人
象冲突、防灾减灾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目的。
对于政府、林业及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实行科学管理方式,全面调查亚洲象分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规划亚洲象与人类共同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并且严格控制亚洲象分布区毁林开垦,高质量地实行退耕还林以改善亚洲象栖息环境。继续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对当地居民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受到亚洲象伤害。对于保险公司,应逐渐完善补偿机制,增加人员及时核损,提高补偿金额,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农户对立情绪。对于当地居民,应自觉提高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土地,加强防范意识,尽量减少人象冲突事件的发生。
致谢: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的学生刘鹏等及云南财经大学李丽教授的学生李雯雯等对本研究给予指导;勐养自然保护所文世荣副所长等全体工作人员、太平洋保险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岩勇罕经理、刘川等对调查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相关文献】
[1]金延飞.西双版纳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及生态廊道规划[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2]宗建坤,刘生强,许海龙,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J].林业调查规划,2014(1):89-93.[3]林柳,冯利民,赵建伟,等.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走廊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405-409.[4]陈明勇,杨士剑,刘林云,等.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4):114-117.[5]郭贤明,何謦成,王兰新,等.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2,12:3133-3137.[6]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2005(3):229-236.[7]陈明勇,洪国政,李正玲,等.中国人象冲突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8]杨正斌,陈明勇,董永华,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现状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49-52.
一.简介
大象
大象,英文elephant,长鼻目,象科。通称
象,是现存世界最大的陆栖
动物,平均每天能消耗75~150千克植物。尽管有一个巨型的胃和19米长的肠子,但是它的消化能力却相当差。它们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长鼻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2种,即亚洲象和
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
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
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
非洲大陆,喜欢群居。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
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
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
乳头,妊娠期长达600多天(22个月),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大象
象栖息于多种环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性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使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象不能倒下,他一倒下就会死。
大象的求爱方式比较复杂,每当繁殖期到来,雌象便开始寻找安静僻静之处,用鼻子挖坑,建筑新房,然后摆上礼品。雄象四处漫步,用长鼻子在雌象身上来回抚摸,接着用鼻子互相纠缠,有时把鼻尖塞到对方的嘴里。
现代象是从
始祖象进化而来。据
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
现代象。
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灭绝,仅余象科1科2属2种动物。本目动物特征一如其名,鼻子长,鼻端生有指状突,国画大象照片集锦
(4张)能捡拾细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属2种动物,即亚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长鼻起着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摄取水与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长獠牙是特化的上颌门齿。亚洲象前肢5指,后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有上百只大象的大群。
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18日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团豢养的最长寿的大象。
大象
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区分公象与母象的办法:一般来说,亚洲象雄象长着伸出嘴外的象牙(也有个别的没有),雌象一律没有。非洲象雌雄都有象牙。更直接的是看生殖器,但是雄象的睾丸是在腹腔内的,看不出来。阴茎平时也完全缩回体内,只有在排尿和交配时才会伸出。
长鼻目
哺乳纲的1目,通称象,是世界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本目仅有象科1科共2属3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妊娠期长达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象是从始祖象进化而来。据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现代象。
二.象如何交流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来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可以传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只能传播4千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以传播32千米。那远方的大象如何听到那?总不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吧?其实大象用骨骼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可以用来扩音,动物学家把这种脂肪称为扩音脂肪,许多海底动物也有这种脂肪。
1.非洲象
非洲象分布于
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从
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我认为这里有误,海拔5000米之地在非洲不多见)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
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雌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大象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
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体长6-7.5米尾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最高纪录为一只雄性,体全长10.67米,前足围1.8米,体重11.75吨。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
非洲成年象确实强悍,近年来研究表明非洲象有两种:
非洲草原象和
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极其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非洲森林象耳朵圆,个体较小,非洲象
(20张)一般不超过2.5米高,前足5趾,后足4趾(和亚洲象相同),象牙质地更硬。最近根据
基因分析证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个种类。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显不同的遗传特征,其外表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森林象体形较小,耳圆,象牙较直且呈粉红色。过去在非洲雨林中还发现过体形更小的倭象,现在被认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个体。足下肉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2.非洲森林象
非洲森林象生活在非洲的丛林低地。非洲森林象大约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公斤(3.968-7.055磅)重。它们的象牙是笔直地向下生长,而耳朵则呈椭圆形。
历史上,非洲象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以南地区,由于人类侵犯和农业用地不断扩张,大象
非洲象的栖息地尽限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森林、矮树丛和稀树大草原。象群由一头50-70岁的老雌象带领,象群一般由8/10-15/30头大象组成。
母象的孕期大约22为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每隔4-9年产下一仔(双胞胎极为罕见)。幼象出生时大约重79-113公斤(174-249磅),大约到三岁时才断奶,但会同母象一同生活8-10年。头象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而雄性非洲象在14-14岁青春期离开象群。有血
缘关系的象群关系比较密切,有时会聚集到一起形成200头以上的大型群落,但是这只是暂时性的。
雄性非洲象独居或形成3-5头的小型象群,同雌性象群一样,雄性象群的阶级结构也很复杂。在雄象的活跃期,睾丸激素水平上升,攻击性加强。这时眼部分泌物增多,腿上会有尿液滴下。
大象的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最近研究表示大象使用次声波进行远距离交流。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树芽、灌木、树皮、水果和蔬菜等。它们每天要喝30-50加仑的水。非洲象的平均年龄在60-70岁。
3.亚洲象
亚洲象
学名:Elephasmaximus
英文名:Asia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亚洲象(又名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
亚洲象
(11张)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
保护动物,我国境内现仅存300余头。
4.猛犸象
猛犸象
猛犸(měngmǎ)(Mammuthusprimigenins),古脊椎动物,哺乳纲,长鼻目,真象科。也称毛象(长毛象)。
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体重可达4~5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从猛犸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
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的一种古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的象,但头骨比现代的象短而高。体被棕褐色长毛。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外卷曲。臼齿由许多齿板组成,齿板排列紧密,约有30片,板与板之间是发达的白垩质层。曾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苏联西伯利亚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半岛的冻土层中,都曾发现带有皮肉的完整个体,胃中仍保存有当地生长的冻土带的植物。我国东北、山东长岛、内蒙古、宁夏等地区也曾发现过猛犸的化石。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猛犸是死于突如其来的冰期,使得死亡后的尸体即遭冻结,故未来得及腐烂。又由于千百年来在地穴中受到冰雪的保护掩埋,故能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在阿拉斯加和西伯
利亚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冷冻的尸体。
三.国家的象征
科特迪瓦的象征
大象是科特迪瓦的象征。开始的“象牙海岸”只是
南部地区的名称,因为那里有很多大象和象牙,在1893年3月,法国殖民者将这个名称正式推广为国名。那时候,欧洲人乘船过来主要是猎取当时非常名贵的象牙,当然现在也很名贵。在我们国家独立之后,我们依旧保留了这个名称,并在国徽上使用了大象的图案。
2010年南非世界杯,科特迪瓦队将穿着以大象为暗纹和队徽的球衣。
2010年南非世界杯科特迪瓦队队服
印度的象征
在印度,大象是一种颇受敬畏的动物。近年来,大象越来越受欢迎,在各种节庆活动中都会出现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弃。近日,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开放印度首个“大象退休之家”,为工作了一辈子的大象提供一个安详而无忧的晚年。
人们经常用大象来代表印度。比如中国与印度经济上的竞争被称作“龙象之争”。而印度股市大涨是会被称作“大象狂奔”。
四.美国共和党的象征19世纪7党徽
年代,在美国的《哈泼斯周刊》上,曾先后出现了政治漫画家
托马斯?纳斯特的两幅画,分别以长耳朵的驴和长鼻子的象比拟美国
民主党和
共和党。后来,纳斯特又在一幅画中同时画进了象和驴,比喻当时的两党竞选。自那以后,驴和象就逐渐成为美国两大党的象征,两党也分别以驴、象作为党徽的标记。每到选举季节,海报和报纸铺天盖地是驴和象的“光辉形象”,竞选的会场上也时常出现充气塑料做的驴和象。
共和党人认为大象憨厚、稳重、脚踏实地,用大象的形象来代表本党再合适不过了。不过民主党人却借此讥讽共和党人华而不实。
五.相关趣闻
摄影の象
《三国志》:
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非洲肯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洲大象能辨认其它100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哪怕是在分开几年之后。
英国一所大学研究人员在位于肯尼亚的国家公园录制了一些非洲大象母亲用来进行联系的低频的呼声,这些声音是大象用来确认个体,也是用它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的一部分。在记录下哪些大象经常碰面,哪些互不交往后,研究人员把这些叫声放给27个大象群体听并观察它们的反应。
如果它们认识这发出叫声的大象,它们就会回应,如果不认识的话,它们要不干脆忽略,只是听而没有任何反应,要不变得易怒而且戒备。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分辨来自其他14个大象群体所发出的声音,研究人员认为,每头非洲大象能辨认其他100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
面对于它们之间如何联络的记忆也相当持久。当把一头已经死了两年的大象的声音播给它的家庭成员时,它们仍然回应而且走进声源。
六.英文elephantel.e.phant
AHD:[&;micro;l“?-f?nt]
D.J.[6el*f*nt]K.K.[6Wl*f*nt]n.(名词)
Eitheroftwoverylargeherbivorousmammals,Elephasmaximusofsouth-centralAsiaorLoxodontaafricanaofAfrica,havingthick,almosthairlessskin,along,flexible,prehensiletrunk,upperincisorsforminglong,curvedtusksofivory,and,intheAfricanspecies,large,fan-shapedears.
象:两种巨大的食草哺乳动物,中南亚的象属
或者非洲的非洲象属
中的一种,皮肤坚厚,无毛,长有一条长的柔韧的可以卷曲的鼻子,上颚二门齿发展为长而弯的象牙。非洲象属有巨大的扇形状的耳朵
Anyofvariousextinctorlivinganimalsrelatedtoeitherofthesetwoanimals.
象属动物:任何一种绝种的或尚存在的与上述两种动物中一种有关的动物
MiddleEnglishelefaunt
中古英语elefauntfromOldFrencholifant
源自
古法语olifantfromVulgarLatin*olifantus
源自
俗拉丁语*olifantusfromLatinelephantus
源自
拉丁语elephantusfromGreekelephaselephant-
源自
希腊语elephaselephant-
七.世界纪录
有记录的最大的一头大象是一头1974年在安哥拉北部捕杀的大象(在进行大规模捕杀大象的行为开始之前)。它重达12.2吨,站立时从脚到肩的高度为3.96米,从象鼻到尾部的长度为10.7米。
还有一头大象于1978年在纳米比亚的达马拉兰市被捕杀,肩高4.2米。
外文名称:elephant
公司:大象烟公司
大象
年代:清末
单位数量:1类型:卡标
规格:长141mm宽73mm
参考价格:100~300元
基本资料
elephent
◎片
名Elephant
◎中文
名
大象
◎年
代2003◎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犯罪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elephant
◎IMDB评分7.2/10(11,869votes)
◎文件格式DVDRip-RMVB
◎视频尺寸608*336◎文件大小298M
◎片
长1h21m26s
◎导
演
加斯?范?桑特GusVanSant
◎主
演AlexFrost....AlexEricDeulen....EricJohnRobinson....JohnMcFarlandEliasMcConnell....EliasJordanTaylor....JordanCarrieFinklea....CarrieNicoleGeorge....NicoleBrittanyMountain....BrittanyAliciaMiles....AcadiaKristenHicks....MichelleBennieDixon....BennyNathanTyson....NathanTimothyBottoms....Mr.McFarland
马特?马洛伊MattMalloy....Mr.LuceChantelleChriestenson....Noelle
获奖情况:第五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
影片揭开了美国一所高中里的平凡一日。像往常一样,这个平淡的日子里被家庭作业、足球、流言等等所填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高中生活都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刺激的,友好的,痛苦的,孤独的,或艰难的。
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课未果的John(JohnRobinson),在父亲的逼迫下回到校园;喜欢摄影的Elias(EliasMcConnell),在校园内外拍过一些人物和风景后,来到学校暗房冲洗照片;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与他有过关系的女孩纷纷议论着;被人冷落情绪异常低落的Michelle,来到学校图书馆帮助做工??
校园高墙之外,时常受人欺负的“患难兄弟”Eric(EricDeulen)和Alex(AlexFrost)正在家里午睡,他们对纳粹形象和暴力游戏非常迷恋,曾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
关于影片
这部电影聚焦校园暴力,风格上继承范?桑特的前作《盖瑞》。制作上比之还要低调,没有马特?达蒙这样的大明星,拍摄时也没有剧本,只使用一台摄影机。演员大部分是波特兰当地的高中生。向来喜欢欣赏美国独立电影的法国人当然不会错过,MK2公司已经买下其法国的发行权。
影评
[1]《大象》:青春不残酷
《大象》是加斯?范?桑特确立新风格的代表作,2003年在戛纳斩获大奖,题材的敏感性和形式的先锋色彩都是它加分的地方。如今看来,它依然像是一个精致传神的小品,震撼之外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咂。
大象之形
青春的色彩就是鲜亮,《大象》也是这样。全片没有太多阴暗的色调,基本上是在秋日艳阳普照的状态下,校园风景宜人,教室窗明几净。即使如影片首尾处的云天一色,被过滤的色彩暗淡却依然纯净。从色彩的调性上看本片,冲淡中透露出一点张扬,很适合青春的眼光和心思。
《大象》采用的非线性叙述结构,从效果上看显得非常随意,同一时空的多视角再现也充满了游戏感。开篇不久,帅哥Nathan与黑人小伙Benny在玩橄榄球,然后绕操场跑圈的卷发女孩Michelle进入镜头,仰头望天,天空中(画外音)响起了贝多芬的《月光》(后来我们知道,雀斑杀手Alex此时正在家中弹奏此曲)。在一个场景中交代三个人物的出场,又通过一个隐藏的人物纠结三人的命运(全部被杀手所杀),来铺垫后来的震撼,这样的安排与其说是匠心,不如说是游戏。
还有一处很明显的三重视角的时空交错。要离开教学楼的金发少年John,进入大楼的摄影爱好者Elias,两人在走廊相遇,卷发女孩Michelle从他们身旁匆匆跑过。这个镜头以三个人为视点各自跟拍了一次,除了增加观赏趣味很难说有什么揭示主题的太多意义,但它强化了观众的宿命意识,出来的万事大吉,进去的一命呜呼,一次次的演示给你看,直到你抓狂。
《大象》的长镜头,在静观人物的同时略带主观,有时候跟着人物走出老远,很有意味。帅哥Nathan从球场回教学大楼,镜头就在后面不动声色地跟着。直到他拐下山坡,要进入大楼,镜头停了下来,像是不忍心让他进去,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停在原地,犹豫着,然后还是跟了进去。
大象之神
青春的残酷,从来都是以赤裸裸的毁灭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象》是标准的大象的剧照
(7张)残酷青春,但说实话,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
雀斑杀手Alex受到了帅哥Nathan的欺负,忍受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个典型的弱势个体的受气包形象,弹得一手还不错的钢琴,有一个还能谈得来的朋友(Eric),绝对是个平凡的有点猥琐的男孩。这样的男孩到处都是,比如我们的马小军和小四,一个对着镜子装腔作势,一个拿着电筒胡乱摇晃,都在想方设法发泄着自己的憋屈和利比多。
不需要苦大仇深,让所谓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意识形态统统见鬼去,青春承载不了那么多清醒的认识,只要不爽就够了。但前提是,你能给我提供什么。于是镜头中出现了电脑上的杀人游戏、随意点入的卖枪网站、电视画面中的法西斯,但这些都构不成主题,充其量只是背景,它们似乎影响了Eric和Alex,又不过是些熟视无睹的东西。
轻才是青春的主题,你给我一颗糖我就会甜蜜,你给我一个吻我就会幸福,你给我一把枪我就会杀人。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有没有在憋屈和愤怒的时候,想过拥有一把枪。那些被我们内心放大的“少年的愁”,大到可以去杀人,但在《大象》甚至是有些刻意的客观和冷静里,无非是一种青春的轻。
大象之外
电影如果能带给我们感动,它就是有诚意的;如果再能带出一些思考,它就是智慧的;如果还能传递出一种诗意,那它就是完美的。往往是我们激动了、思辨了,却落得余味空空。因为诗意的电影太容易变成造作,所以没什么人敢轻易标榜。
格斯范桑特是个起伏不定的导演,也许是青春期过长的缘故,因此描画青春躁动的主旨一直未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盖瑞》发端,经由《大象》、《最后的日子》构成的所谓“死亡三部曲”,及至最近的《滑板公园》,他所崇尚的极端的“极简主义”所营造出的奇异风格――极度简约的画面、故事、音乐等,但决不简陋。
青春残不残酷,对于青春中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我存在,我毁灭,我认命。唯有青春已逝,它的残酷才那么明显地刺痛我们,然而除了哀痛,似乎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幕后花絮
?影片的大部分都是即兴发挥的。
?片中的孩子们基本都没有表演经验,他们在剧中使用的名字是真名。
?Eric在片中玩的游戏中的人物来自格斯?范?桑特1992年的电影《Gerry》。
?本片和《Gerry》、《LastDays》构成了格斯?范?桑特的“死亡三部曲”。本片讲述的是由于陌生人导致的死亡。
?Alex和Eric在床上看的书封面是《美国军队技术手册》
老子用语。指无形无象的“道”。《老子》:“执大象,天下往。”又“大象无形。”
王弼注:“大象,天象之母也;”“有形则有分,有分者不温则炎,不炎则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周易
《周易》各卦附有“象传”,其中总的说明一卦的叫“大象”,说明各爻的叫“小象”。
北周静帝
宇文阐
年号(579―581)。
金三角夺宝
基本资料
剧名:金三角夺宝
又名:
大
象
集数:24集
类型:夺宝/警匪/电视剧
年代:200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出品人;
杨晓伟
编剧:
徐兵
导演:连奕名
主要演员
连奕名饰--里克
莫小奇饰--罗拉
高
琛饰--高原
武美沁饰--香子
李迎旗饰--胡凯定
马
君饰--胡金泉
曹馨月饰---兰芳
许正廷饰--黎叔
王佳宁饰--阮流民
张
悦饰--阮英雄
故事简介
相传二战结束前昔,日军将一批从
中国掠夺的黄金财宝带到湄南,后与国军押送队伍火拼,双方全军覆没,大批黄金因此埋藏在湄南雨林。有一头驮送黄金的大象在战乱中逃脱,传立象奴将黄金埋藏之地的地形刻在了象牙上??里克(连奕名饰)身份神秘,在湄南岘经营K吧来掩饰自己的身份。里龙和高原(高琛饰)和罗拉(莫小奇饰)一起进山探险寻宝。里克找到了那支刻有地形的象牙和一声金砖,各方面觊觎宝藏的人云集K吧,岘当地帮派、日本人、尼泊人,和顺利火拼一触即发.....胡帮抓住了高原和罗拉,利用两人性命,逼里克全数交出宝藏象牙和进山线路,里克利用日本人瓦解了胡帮,救出了高原和罗拉。
高原随日本人进入危机重生的雨林寻宝,觊便宝藏的各个黑帮势力再也按耐不住了,为了独吞宝藏,各黑帮一路上铲除异已,在山林里展开连翻激烈残酷的克勤克厮杀,临近宝藏之地时,只剩下日本人与胡帮,还有高原、里克、罗拉......这时出现了一头大象,一头老象,一头历以战火,历经一个世纪仍活的指引。里克和罗拉一起到达了藏宝之地,落入洞穴,他找到了那些掩藏在遍洞黄金中的牌位,这些牌位的另一部分,如今都存在日本一个叫靖国神社的地方。里克要把他们带出去,但出去需要光亮,需要火把。罗拉点亮了第一支牌位,第二支,第三支.....里克疯了,再次重生和执着旧事,撕扯着里克,他彻底崩溃??
全集在线观看
.vedio-content{background:#fafafb;padding:6px3px;float:left;display:inline}.vedio-content0}.vedio-contentul{margin:0ulli{float:left;margin:06px;display:inline}.vedio-contentullia{line-height:2.5;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width:121px;display:block}.vedio-contentulli.pic-show{height:83px;position:relative;border:1pxsolid#ccc}.vedio-contentulli.pic-show:hover{border:1pxsolid#45a909}.vedio-contentulliimg{height:77px;width:115px;margin:3px}.vedio-contenta{text-decoration:none}.vedio-content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vedio-content.v-icon{background:transparent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play.png);position:absolute;left:10px;bottom:10px;height:18px;width:28px}*html.vedio-content.v-icon{background:none;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img.baidu.com/img/baike/play.png")}.vedio-content.new-icon{background:transparent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new.png)no-repeat;position:absolute;left:83px;top:0;height:39px;width:38px}*html.vedio-content.new-icon{background:none;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img.baidu.com/img/baike/new.png")}.vedio-content.drama-tab{margin:010px10px;font-size:12px}.vedio-contenth3{margin:010px10px}.vedio-content.drama-taba{color:#666;padding-bottom:2px;width:53px;margin-bottom:5px;display:inline-bloc
k;float:left;text-align:center;height:18px;line-height:18px;margin-left:7px}.vedio-content.drama-tab.tab-seleced{background:#47af00;border:1pxsolid#2a9400;height:16px;line-height:16px;color:#fff;cursor:default;width:51px}.vedio-content.drama-tab.tab-seleced:hover{text-decoration:none}.vedio-content.vedio-foot{margin:10px10px2px;text-align:right;color:#999;font-size:12px}.vedio-content.vedio-foota{background:transparent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gs4.png?t=7)no-repeatscroll0-192px;margin-bottom:-3px;height:25px;width:50px;display:inline-block}.vedio-content.vedio-foot-sp{margin-right:12px}.vedio-content.vedio-foot-spa{background-position:0-290px;height:27px;width:74px;margin-left:5px}.vedio-content.new-list{margin-bottom:0;float:left}.movie-contentul{margin:6px3px0}.movie-content.vedio-foot{margin-top:-15px}.ext-subtitle{font-family:Arial;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1.5;margin:10px10px4px}.banben-title{font-weight:bold;font-size:16px;margin-left:10px}.videospctrl{height:15px;background:#fff;margin-bottom:10px}
1-1011-2021-24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第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以上内容来自于
baidu.more.ns("bk.view");bk.view.drama={};vargetAttr=baidu.dom.getAttr;bk.view.drama.changeTab=function(G){if(G.className=="tab-seleced"){return;}var_=G.id.split("-"),A=_[3],F=_[2],E=G.parentNode,B=E.currSel,C=E.liArr,D=G.srcFlag;baidu.each(C.slice((B-1)*10,B*10),function(_){baidu.hide(_);});baidu.each(C.slice((A-1)*10,A*10),function(_){if(!D){var
A=_.getElementsByTagName("img")[0];A.src=getAttr(A,"data-src");G.srcFlag=true;}baidu.show(_);});baidu.g("tab-index-"+F+"-"+A).className="tab-seleced";baidu.g("tab-index-"+F+"-"+B).className="";E.currSel=A;};baidu.on(window,"load",function(){var_=function(_){if(_.nodeName.toUpperCase()=="A"){bk.view.drama.changeTab(_);}};baidu.each(baidu.q("drama-tab"),function(B){bk.view.eD(B,"click",_);B.currSel=1;baidu.dom.first(B).srcFlag=true;varA=[];baidu.each(baidu.dom.next(B).getElementsByTagName("li"),function(_){A.push(_);});B.liArr=A;});});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与社区村寨的关系
作者:匡增强
许海龙
朱胜忠
来源:《绿色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要:采用社区村寨访谈、现场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等方法,探究了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与社区村寨村民的关系,结果表明:社区村寨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社区经济发展对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亚洲象的活动也给社区村寨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加剧了人象冲突的矛盾。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近年来人象冲突造成社区村寨的损失情况。提出了应做好亚洲象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社区村寨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减少人身财产损失;建立建全社区村寨亚洲象活动监测预报体系;党委政府提高补偿标准和加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社区村寨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社区村寨公众保护意识;建立亚洲象跨国联合保护区、建全巡护管理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社区村寨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4-0048-021引言
亚洲象属于长鼻目、象科,是现有中国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约为200~250头左右口]。其中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150~200头,占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85%以上[1]。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亚洲象又仅分布在勐养、尚勇和勐腊3个互不相邻的子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据调查,勐养有130~140头,尚勇有40~50头,勐腊有20~30头[3]。
2研究区概况
勐腊子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东北部东与老挝相邻,在北纬21°30′~21°50′,东经101°15′~101°45′之间,东临老挝,国境线长120km,周边长210km,它分东片和西片两大片,辖有勐远、勐伴、瑶区、补蚌、勐腊等基层5个管护站(片)。保护区面积9.2683万hmz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8.2%,森林覆盖率94.7%,属北热带干湿交替的季风气候区。保护区内及边缘是多民族聚居,居住着汉、傣、瑶、哈尼、克木、壮等民族,涉及5个乡(镇)二大国营农场,15个行政村的105个自然村小组,社区人口34810人,主要保护热带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望天树、鸡毛松版、纳青梅等珍稀植物和亚洲象、印度野牛、印支虎等珍稀野生动物。勐
兽类学报,2010,30(1):1-10ActaTheriologicaSinica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冯利民
王志胜
林柳
杨绍兵
周宾
李春华
熊友明
张立(1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沧源677402)121222213摘要:以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在旱季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亚洲象偏好海拔1000m以下的低海拔,坡度小于20°,坡位为平坦的沟谷和山坡的下部,坡向为东南、南、北方向的区域。偏好的植被类型是竹阔混交林和灌丛。本研究还分析了该地区自1988~2007年20年间亚洲象栖息地的变化情况,针对目前南滚河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关键词:亚洲象;栖息地选择;3S技术;保护策略中图分类号:Q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050(2010)01-0001-10Habitatselectionindryseasonof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andconservationstrategiesin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ChinaFENGLimin,WANGZhisheng,LINLiu,YANGShaobing,ZHOUBin,LIChunhua,XIONGYouming,ZHANGLi213121222(1KeyLaboratoryforBiodiversityScienceandEcologicalEngineering,MinistryofEducation,CollegeofLifeSciences,BeijingNormalUni2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2NangunheNationalNaturalReserve,Cangyuan677402,China)Abstract:ThisworkstudiedhabitatselectionofAsianelephants(Elephasmaximus)inthedryseasonat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ofChina.Villageinvestigationandline2transectsampleswereusedduringthefieldsurvey.Way2pointsweremadeabout1kmapartalongsamplinglineswith195kmintotal.Datawerecollectedonvegetationtype,vegeta2tionabundance,geographyparameters(aspect,slope,locationandelevation),populationstatusandfrequencyofelephantsightings.Atotalof54elephanttracepointsweretrackedduringthesurveyinthedryseasonof2005.3S(GIS,GPS,RS)technologywasusedtoanalyzethedataobtainedfromfieldsurveyandsatelliteimages.VanderplogeandScavia’sselec2tivityindexwereusedtoassessAsianelephants’selectionfordifferenthabitatparameters.Theresultsindicatedthatelephantspreferredhabitatwhereelevationwaslessthan1000meters,slopelessthan20°,locatedinavalleyandorientednorth,southeastandsouth.Elephant2preferredvegetationincludedbamboo2broad2leavedmixedforestandshrub.Asianelephantsshowedapreferencefordensercoverageshrublayerandarborlayerwithlowerheight,densecanopyandsmallDBH.Basedonsatelliteimages,weanalyzedtheforestdynamicsfrom1988to2007andfoundheavylossofsuitablehabitatwhichserious2lythreatenedthesurvivalofAsianelephantin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Preventinghabitatlossanddegradation,andstrengtheningthecontrolofpoachingwouldbethekeytasksfortheconservationofelephantsinNangunhe.Keywords: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Conservationstrategy;Habitatselection;3Stechnology
亚洲象(Elephasmaximus)是中国I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汪松,1998),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SantiapillaiandJackson,1990)。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基金项目:美国内政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亚洲象保护基金资助项目(98210-8-G565)作者简介:冯利民(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1收稿日期:2009-04-11;
修回日期:2009-10-27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asterzhang@gmail1com
2兽
类
学
报30卷数量为165~213头,其中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群约18~23头(张立等,2003;马利超,2004;冯利民,2005;冯利民和张立,2005;张立,2006;张龙田,2008)。南滚河亚洲象种群为典型的孤立小种群。近些年,国内除了对野生亚洲象种群的分布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及对种群遗传地理学进行初步的研究之外,对亚洲象各个分布区的生境、栖息地选择、食性、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始起步(张立等,2003;ZhangandWang,2003;马利超,2004;冯利民,2005;冯利民和张立,2005;Chenetal.,2006;王丽红等,2006;国艳莉等,2006;袁志强和张立,2006;杨帆,2006;杨帆等,2007;蔡清秀等,2008;林柳等,2006,2008;Linetal1,2008)。对于南滚河的亚洲象种群,除了种是珍稀动物的主要栖息生境。山中部气候暖热,降水增多,为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受热带季风影响,植物繁茂,植被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上部气候温暖,降水增多,草木十分茂盛,四季常绿,为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形成了本区包括北热带至中亚热带、湿润型、山地季风气候。全区生境类型共6种: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灌丛和草丛(杨宇明和杜帆,2004)。112研究方法本研究的野外调查时间为2004年11月至12月,共计2个月。村寨访问调查:通过对保护区周边村寨内有多年巡山经验的护林员和当地村民访问,了解亚洲象在村寨附近以及保护区内活动情况。由此获知亚洲象活动范围、大致路线等基础资料(盛和林,1992;Rabinowitz,1993;冯利民和张立,2005)。3S技术:使用ESRIArcGIS912软件对1∶50000地形图进行扫描、数字化,获得等高线及地群状况和遗传结构的研究之外,对南滚河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生境格局有少量的研究(郎学东等,2008),但由于有限的野外调查和缺乏长期的、大尺度的监测和研究,对于这个孤立种群的长远保护目标和进一步的生态学研究还远远没有深入开展。本文拟通过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特点和南滚河地区亚洲象栖息地近30年来的时空变化,了解该地区目前亚洲象种群、栖息地现状和致危原因,为该地区亚洲象今后的保护和生境恢复提供有益的建议。表物体矢量数字图层。进一步获得数字高程模型(DEM),根据DEM数据,获得保护区内的海拔、坡度、坡向图层,用于进一步分析。由DEM和河流图层获得亚洲象历史上曾经分布的南滚河上游流域范围(缅甸境内的支流亚艾河以上的南滚河流2域),该流域总面积为1311km(图1)。1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111研究地点本研究的地点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南滚河上游流域,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主要保护亚洲象及其栖息的热带季雨林。位于中缅边境中段,东经98°54′~99°205′,北纬23°12′~23°19′,总面积为70183km。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中国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为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地带性植被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动植物区系与缅甸北部掸邦山地联系紧密,出现大量的东南亚热带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气候属我国西南型季风气候区,保护区年平均温度在1616~2414℃;年平均降雨量在1750~2460mm,全年旱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保护区最高处木料山(海拔1747m),与最低处南滚河河谷海拔落差达1200m,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差异很大。河谷地带气候炎热,终年无霜,雾、露水量相对较少,属北热带湿润气候,是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季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带,也图1南滚河上游流域Fig11UpstreamwatershedareaofNangunheRiver
1期冯利民等: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3根据野外地面调查的GPS点数据,使用ER2DASIMAGINE817软件分别对1988年2月9日的LANDSAT5卫星TM影像、2002年2月9日LANDSAT5卫星ETM影像、2007年3月19日的+植被解译,根据地面调查的GPS数据和野外观察,将保护区内的植被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灌草丛和非林地或农田。因为针叶林分布极少量,所以不单独划分出来。以目视解译为主,通过监督分类,获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植被分布图(图2)(MclarenandBraun,1993;Rabinowitz,1993;李芝喜等,1996;Ven2kataramanetal1,2002;Turner,2003;冯利民和张立,2005)。中巴2B卫星影像图解译,选取南滚河保护区以及2历史上亚洲象曾经分布的下游地区1311km的矩形区域,获得该区域1988年、2002年和2007年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森林分布图。同时对2002年+2月9日LANDSAT5卫星ETM影像进行更深入的图2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栖息地植被分布Fig12VegetationdistributioninAsianElephanthabitatat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
样线调查:首先参照经过地理校准的卫星影像图,在使样线能覆盖各种植被类型的前提下设定样线,每条样线215~5km不等,共计调查样线32条,总长度95km(图3)。样线上GPS定点原则:1)每隔1km时;2)样线前进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时;3)发现亚洲象活动痕迹时。其中,如发现亚洲象粪便、取食痕迹、舔盐或者休息痕迹时,即为亚洲象生境利用点。使用GPS记录位置点,得到以位置点为中心的20m×20m样方范围内栖息地的植被类型,乔木层的平均高度、平均胸径、郁闭度,灌木层的平均高度和盖度,草本层的盖度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物种,记录位置点的坡度、坡向、坡位。记录亚洲象和其它动物的人为干扰和活动痕迹的情况。由于在野外,亚洲象排泄的粪便大部分会在雨季消失,即使有隔年的痕迹,其与当年的区别也很明显,所以本研究记录的4兽
类
学
报30卷不选择,Ei=0为随机选择,接近于0时表示几乎随机选择(Lechowicz,1982;魏辅文等,1996,1999;冯利民和张立,2005;Linetal1,2008)。2结果211亚洲象对生境的利用2004年11~12月,野外样线调查记录到的151个GPS点,其中54个为野生亚洲象生境利用点。通过对记录的GPS位置点的不同生境因子的统计,计算出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种群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选择系数和选择指数,图32004年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样线和亚洲象活动范围Fig13Surveyline2transectandtheactivityrangeofAsianelephantat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in2004活动痕迹类型为本年内旱季的食迹、粪便等。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作为衡量野生亚洲象对生境选择喜好程度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Wi=(ri/pi)/∑(ri/pi)Ei=(Wi-1/n)/(Wi+1/n)其中:Wi为选择系数,Ei为选择指数;i为某特征的等级,n为某特征的等级数(i=1,2,3,…,n);pi为环境中具有i特征等级的样点数占所有样见表1和表2。选择指数表明:在海拔上,亚洲象喜欢在该保护区内的低海拔区域(1000m以下)活动,不喜欢高海拔区域(1000~1747m)。在坡位上,亚洲象喜欢下坡位,随机选择山坡中部,不喜欢上坡位。在坡度上,亚洲象喜欢20°以下的缓坡地形,不喜欢20°以上的陡坡地形。在坡向上,亚洲象喜欢东南、南、北坡向,对东、西坡向随机选择,不喜欢其他坡向。亚洲象喜欢灌丛、竹阔混交林这两种植被类型,不喜欢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农田这三种植被类型。亚洲象喜欢高度在5~15m的林地斑块,随机选择高度为15~25m的林地斑块,不喜欢平均高度超过25m的林地斑块;喜欢0~0125低郁闭度的林地斑块,随机选择0125~015中等郁闭度的林地斑块,不喜欢大于015的中高郁闭度的林地斑块;亚洲象喜欢树木胸径在0~15cm的林地斑块,不喜欢树木胸径大于15cm的林地斑块。点数的比例;ri为动物所选择的具有i特征等级样点数占全部发现动物样点数的比例。Ei值介于-1~1之间。若Ei>0表示喜爱,Ei=1表示特别喜爱,Ei<0为不喜爱,Ei=-1为表1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对生境因子选择利用情况Table1CharacteristicsofhabitatutilizedbyAsianelephantsin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特征Characters海拔(m)Elevation等级i520-10001000-1747piri选择系数Wi016588013412014798013378011825013155013523011661011661选择指数Ei011370-011887011801010066-012925011159011698-012017-012017选择情况UtilizationPNPPARNPPPNPNP017001310150013101190133014401130110018101190163012801090135015201070106下部Low坡位Location中部Middle上部Up0°-10°坡度Slope10°-20°20°-30°>30°
1期冯利民等: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5续表1Continuedfromtable1东East东南Southeast南South西南Southwest西West西北Northwest北North东北Northeast热带雨林Tropicalrainforest01070119012501060111011001170105011701490121011101030106012201300104011101060120010201090137013301190102011109011682011758010903011435010813011720010581011048011417012948013276011310-010599011474011688-011610010688-012118011582-013656-013122-011707011917012419-012083ARPPNPARNPPNPNPNPPPNP坡向Aspect常绿阔叶林Evergreenbroad2leavedforest植被类型Vegetationtypes灌草从Shrubandgrassland竹阔混交林Bamboo2broad2leavedmixedforest农田Farmland
P:喜爱;NP:不喜爱;AR:几乎随机选择
P:Preferred;NP:Notpreferred;AR:Almostrandomselection;pi:Theproportionofsampleunitsintheithclasstototalsampleunitsinenviron2ment;ri:Theproportionofsampleunitsusedbyanimalsintheithclasstototalsampleunitsusedbyanimalsinenvironment;i:Class;Wi:Selectivitycoefficient;Ei:Selectivityindex特征Characters平均高度(m)Averageheight表2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对栖息地内林地斑块选择利用Table2TreelayerutilizationbyAsianelephantsin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piri选择系数Wi选择指数Ei等级i5-1515-25>250-01250125-015015-01750175-10-1515-30>3001300152011801250124013101200132014601230144014101110139012601240111015201350113015085012749012166013897012742011950011410015479012587011934012081-010961-012123012184010462-011235-012787012435-011261-012657选择情况UtilizationPARNPPARNPNPPNPNP郁闭度Canopy平均胸径(cm)AverageDBH
P:喜爱;NP:不喜爱;AR:几乎随机选择
P:Preferred;NP:Notpreferred;AR:Almostrandomselection;pi:Theproportionofsampleunitsintheithclasstototalsampleunitsinenviron2ment;ri:Theproportionofsampleunitsusedbyanimalsintheithclasstototalsampleunitsusedbyanimalsinenvironment;i:Class;Wi:Selectivitycoefficient;Ei:Selectivityindex212南滚河上游流域亚洲象历史栖息地在近年的变化南滚河上游区域亚洲象历史栖息地内,1988~22002年,森林覆盖面积变化较小,仅23km,其中在1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森林覆盖面积略有增加,非森林覆盖地区在整个流域呈小斑块分散分布状态:2002~2007年,森林覆盖面积减小260km,其中在1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森林2覆盖面积减少67km,非森林覆盖地区形成大的板块,在南滚河河谷两岸低海拔地区呈集中分布状态(表3,图4)。表3南滚河上游流域历史时期三个时段森林覆盖面积Table3ThecoverareaofforestatNangunheRiverUpstreamAreainthreedifferenthistoricalperiod年份Year198820022007森林覆盖面积Thecoverareaofforest(km2)10341011951无林地覆盖面积Thecoverareaofnon2forestregion(km)2773003602低海拔森林覆盖面积Thecoverareaofforest(km2)(<1000m)510517450低海拔非森林覆盖面积Thecoverareaofnon2forestregion(km2)(<10000m)1121051726兽
类
学
报30卷亚洲象在野外的主要食物为禾本科和桑科的植物(张立等,2003;冯利民,2005;王丽红等,2006;Chenetal.,2006),在南滚河保护区,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竹阔混交林和灌草丛。自1980年南滚河保护区内开始向外移民,保护区内的村寨从南滚河两岸低洼平缓区域搬迁出来,这些废弃的农地和村寨逐渐被一些热带先锋物种占领,主要有禾本科、桑科榕属的植物,这些植物占领了开阔地并发展成灌草丛,与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形成相互交错镶嵌的景观格局(图2),不仅为亚洲象提供了良好隐蔽场所,同时也为亚洲象提供主要的食物来源。表4中显示:6613%的竹阔混交林,7414%的灌草丛在亚洲象活动范围之内,其中占亚洲象活动区域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为灌草从,达到3715%。而在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由于乔木层的郁闭度高,地表草本层的盖度低,可提供的自然食物量少(吴征镒等,1987),同时,在南滚河保护区边缘地带的农田距离村寨都比较近,亚洲象取食时容易受到村民的轰赶等干扰,取食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所以南滚河的亚洲象表现出喜好提供充足食物的灌丛和竹阔混交林,不喜好食物缺乏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及取食风险大的农田。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乔木层平均高度超过25m的植被主要为沟谷地带的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郁闭度超过015的植被也主要为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高郁闭度的乔木层透光性差,导致下层的灌木层和草本层不发达,草本层盖度一般低于012,而乔木层平均高度在15m以下,郁闭度在0125以下的植被主要为灌草从,阳光透过低郁闭的树冠层,滋润了下层灌木和草本层(吴征镒等,1987;冯利民和张立,2005;冯利民,2005),从而为亚洲象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所以南滚河的亚洲象喜欢高度在5~15m的林地斑块,不喜欢平均高度超过25m的林地斑块;喜欢0~0125低郁闭度的林地斑块,不喜欢大于015的中高郁闭度林地斑块;喜欢树木胸径在0~15cm的林地斑块,不喜欢树木胸径大于15cm的林地斑块。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竹阔混交林和灌丛主要分布在石头寨和芒库、芒冷山的中下坡位。海拔在1000m以下,坡度比较平缓。同时石头寨附近的山坡走向为东南或者南向,芒库、芒冷山多为北向。所以南滚河的亚洲象表现出喜欢低海拔区域(1000m以下),不喜欢高海图4南滚河上游流域历史三个时段森林覆盖图(深色区域为天然森林,浅色部分为农业区)Fig14Thedynamicsoftheforestinthethreedifferenthistoricalpe2riodsattheupstreamareaofNangunheRiver(Thedarkcolorrepre2sentsnaturalforest,thelightcolorrepresentsfarmland)3讨论311食物因子是影响南滚河亚洲象生境选择和活动的最主要限制因子
1期冯利民等: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7拔区域(1000~1747m);喜欢下坡位,不喜欢上坡位;喜欢20°以下的缓坡,不喜欢20°以上的陡坡;喜欢东南、南、北坡向,对东、西坡向随机选择,不喜欢其他坡向。通过南滚河亚洲象栖息地选择特点和原因分析可以看出,食物因子是影响该地区亚洲象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在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思茅地区的亚洲象生境选择的研究也表明了食物因素是影响亚洲象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张立等,2003;ZhangandWang,2003;冯利民和张立,2005)。表4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活动范围内的植被分布Table4ThedistributionofvegetationwithintherangeofAsianelephantsin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Ai33140141491167181223156植被类型Vegetationtypes常绿阔叶林Evergreenbroad2leavedforest热带雨林Tropicalrainforest竹阔混交林Bamboo2broadleavedmixedforest灌草从Shrubandgrassland非林地或农田Non2forestareaorfarmlandAj1212171211111131562107Aj/Ai013654014974016632017439015821Aj/Ak013376011993010307013750010573Ai:保护区内的总面积(km2);Aj:亚洲象活动范围内的面积(km2);Ak:保护区内亚洲象活动面积(km2)Ai:Theareainthereserve(km2);Aj:TheareaintheactivityrangeofAsianelephant(km2);Ak:TheareaoftheactivityrangeofAsianele2phantinthereserve(km2)312南滚河亚洲象的种群、栖息地现状、致危因但是能为亚洲象提供足够食物来源的适宜栖息地只存在于扩大前的保护区范围内,亚洲象的栖息地并未扩大。表4显示,保护区内竹阔混交林面积仅仅221167km,灌草丛面积也只有18122km。由于为亚洲象提供充足食物资源的适宜生境和植被绝对数量非常有限,根据野外的观察,南滚河保护区的亚洲象群体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每间隔数天就移动到下一个区域活动。南滚河亚洲象采取循环取食的模式来适应该地区食物资源的供给。因此,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几乎占据了所有该地区适宜生境(图2,3)。在该地区亚洲象适宜栖息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大肆扩张,大片保护区外亚洲象适宜的低地生境被开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咖啡、橡胶、木薯等,导致了栖息地严重破坏和种群向外扩散的天然廊道的消失。图4中1988年、2002年、2007年南滚河上游流域的森林覆盖面积表明:该地低海拔区的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2004年以后,橡胶开始大面积的种植使南滚河流域中国境内的附近区域:上班老———中南海———帕浪一线的森林几乎被完全砍伐,直接导致了南滚河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无法向缅甸方向迁移,已经完全被孤立在中国境内。同时,缅甸境内,亚洲象以前曾经常去的南滚河两岸也开始了加速开发。22002年至2007年消失的67km的森林主要是保护区以南的南滚河干流两岸的低地植被。而历史上,这些区域是该地区亚洲象频繁活动的适宜生境。素及未来的保护对策亚洲象历史上曾广泛分布至黄河流域,由于人类的开发等原因,中国亚洲象以每个世纪015个纬度向南退缩(孙刚等,1998)。目前,中国的野生亚洲象的主要种群之间成孤立状分布(冯利民,2005)。尤其是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群(下称南滚河种群)已经长期处于孤立状况,其邻近区域到目前没有发现有其他野生种群存在。根据最新的分子学研究,表明南滚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的遗传特征有别于西双版纳的野生种群(杨帆,2006),这意味着该区域的野生种群遗传特征的独特性,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上来看,该区域的野生种群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张立,2006)。通过红外线相机的观察和保护区的监测表明,2004年和2008年分别有新生幼象出生,该地种群可能仍保持正常的繁殖状态(王志胜,个人交流)。但是,自然保护区多年的野外监测和DNA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野生亚洲象种群仅仅在18~23头之间(马利超,2004;冯利民,2005;张立,2006),种群数量过小,将面临严重的近亲繁殖威胁。除了野生种群数量过小之外,目前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过小,保护区内海拔在1000m以下的区域2不足50km,导致亚洲象适宜栖息地面积严重不足,有限的食物资源无法支持种群的发展。南滚河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3年扩大至508187km,
8兽
类
学
报30卷非法猎杀也是该地区亚洲象种群的一个重要威胁因素。1988至2003年,南滚河保护区内总共有8头亚洲象死亡,其中至少有3头源于猎杀(表5)。2003年死亡的1头雄性为附近村民为获取象牙铤而走险。1996年1头雄象被猎杀的原因是亚洲象出现在村寨附近,对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庄稼和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当地村民报复性猎杀。1988年1头雄象死于穿过保护区内的高压线下,其他未知的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村寨附近,推测主要原因是亚洲象糟蹋村民庄稼和财产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及时赔偿引起的报复性猎杀。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寨位置偏远,同时又是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教育等极为落后。历史上本地的少数民族有狩猎的传统,保护动物的意识短时间内无法得以普及。表5近年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死亡部分记录Table5ThedeathrecordofAsianelephantin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inrecentyear年份Year1988199619972003区域Area南滚河Nangunhe南滚河Nangunhe南滚河Nangunhe南滚河Nangunhe数量及性别Numberandsex成年雄性2只、成年雌性1只、幼体1只2adultmales,1adultfemale,1cub成年雄性1只1adultmale成年雌性1只、幼体1只1adultfemaleand1cub成年雄性1只1adultmale原因Deathreason猎杀、触电、未知等Poching,electrocutingandunknownreason猎杀Poching猎杀、未知Pochingandunknownreason猎杀Poching
自: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Source:Nangunhe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
如何能够使南滚河亚洲象种群持续生存下去,是对目前保护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首先需要严格保护亚洲象的栖息地,制止栖息地破坏。停止开发次生天然林地种植橡胶、木薯等经济作物,尤其是在南滚河河谷地带。如果栖息地被继续破坏,将进一步导致亚洲象的天然食物不足,进而加剧人象冲突。其次,进行积极有效的栖息地恢复,从目前该地区亚洲象的活动情况来看,仅存的栖息地仅仅满足目前的种群规模,想要种群得以发展,必须扩大其生存空间,恢复其原有栖息地。可以在适合地段退耕还林,恢复原生的竹阔混交林或者任其天然次生出灌草从植被。再次,迫切需要恢复生态廊道和跨境保护。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缅边界最近距离不到4km。在1997年以前,保护区南部与缅甸方向之间的森林连接带没有被破坏的时候,南滚河的亚洲象种群还经常能够通过此廊道进入缅甸境内。目前,南滚河亚洲象的栖息地及附近区域的现状是中国境内保护区北面是高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并非亚洲象适宜生境,亚洲象适宜生境区域只存于与保护区南面的极为有限的区域,已经无法为该种群的发展壮大提供足够的空间。然而在南滚河流向下游的缅甸境内拥有更大适宜面积,该区域是亚洲象的历史分布区域,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区域的野生亚洲象种群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中国境内的南滚河种群。如果进行跨国境合作保护,加强对该地区的天然植被保护,这片大面积的亚洲象历史分布区对于南滚河亚洲象种群将来的保护和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宣传,严厉制止非法盗猎和栖息地破坏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赔偿制度,帮助当地发展不牺牲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模式。只有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才有可能使南滚河亚洲象种群得以延续。致谢:此研究得到了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陈革、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杜宇的协助,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李军,杨洪强,李峰等参加了部分野外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田甜、付超群参加了部分数据输入处理,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CaiQX,LinL,PanWJ,LuoSJ,ZhangL.2008.Screeningmicro2satelliteDNAmarkersandgeneticvariationanalysisofwildAsianel2ephant(Elephasmaximus)populationinMengyang.ActaTheriolog2icaSinica,28(2):126-1341(inChinese)ChenJ,DengXB,ZhangL,BaiZL.2006.Dietcompositionandfor2agingecologyofAsianelephantsinShangyong,Xishuangbanna,Chi2na.ActaEcologicaSinica,26(2):309-316.FengLM120051Thestatusof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inChi21期冯利民等: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9na:distribution,populationandhabitatUtilization1Masterdisserta2tion1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1-541(inChinese)FengLM,ZhangL.2005.Haitatselectionby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inXishuangbanna,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ca,25(3):229-236.nalysisoffoodforAsianelephantsinwildandincaptivity.Journ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42(2):184-188.(inChinese)(inChinese)WangS.1998.ChinaRedDataBookofEndangeredAnimals.Beijing:SciencePress.WeiFW,FengZJ,WangZW.1999.HabitatselectionofgiantpandaandredpandainXianglingMountain.ActaZoologicaSinica,45(1):57-63.(inChinese)WeiFW,ZhouA,HuJC,WangW,YangG.1996.Habitatselec2tionbygiantpandasinMabianDafengdingReserve.ActaTheriologi2caSinica,16(4):241-245.(inChinese)ForagingbehaviorofAsianele2GuoYL,ZhangL,DongYH.2006.ca,26(1):54-58.phantsinXishuangbanna,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2(inChinese).LechowiczMJ.1982.Thesamplingcharacteristicsofselectivityindi2ces.Ecology,52:22-30.LangXD,PengMC,WangCY,LiYJ,DuanHX,LiXH.2008.AssessmentofAsianelephanthabitatqualitystatusquoinNangunhevalley,China.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30(4):415-423.(inChinese)LiZX,LiHG,LuF.1996.EvaluationofAsianelephant’shabitat.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China,11(2):108-116.(inChinese)YunnanVegetation.Beijing:(inChinese)WuZY,ZhuYC,JiangHQ.1987.SciencePress,131-135,193-212.YuanZQ,ZhangL.2006.PopulationandactivitycharacteristicofwildAsianelephantsintheWildElephantValley,XishuangbannaNa2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ca,26(4):359-367.(inChinese)YangF.2006.PhylogeographyandPopulationGeneticStructureoftheAsianElephantofChina.Masterdissertation.Beijing:BeijingNor2malUniversity,1-52.(inChinese)YangF,WangLH,HeQ,ZhangJG,ZhangL.2007.Urinaryes2tradiolandprogesteronedynamicsincaptiveAsianelephants(Ele2phasmaximus).ActaTheriologicaSinica,27(1):74-79.LinL,FengLM,ZhaoJW,GuoXM,DaoJH,ZhangL.2006.Apreliminarystudyondesigningecologicalcorridorsin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with3Stechniques.JournalofBeijingNor2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42(4):405-409.(inChi2nese)LinL,FengLM,PanWJ,GuoXM,ZhaoJW,LuoAD,ZhangL.2008.HabitatselectionandthechangeindistributionofAsianele2phantinMengyangProtectedArea,Yunnan,China.ActaTheriolog2ica,53(4):365-374.(inChinese)YangYM,DuF.2004.NangunRiverNationalNatureReserve.Kun2ming:YunnanScientificTechnologyPress,1-61.ZhangLT.2008.(inChinese)Thestudyonthepopulationdynamic,structure,LinL,ZhuWQ,ZhangLT,FengLM,WangLF,TaoQ,ZhangL.2008.TheopeningupandutilizationofanewmovementcorridorbyAsianelephants(Elephasmaximus)inShangyongNatureRe2serve,Yunnan.ActaTheriologicaSinica,28(4):325-332.(inChinese)MaLC.2004.Conservationgeneticpathtounderstandingthestructureof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group.Masterdissertation.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1-47.MclarenSB,BraunJK.1993.22.RabinowitzA.1993.Wildfieldresearchandconservationtrainingman2ual.NewYork:Paul2ArtPress,Inc.26-36,55-59.SantiapillaiC,JacksonP.1990.foritsconservation.phantSpecialistGroup,1-80.SunG,XuQ,JinK,WangZT,LangN.1998.ThehistoricalwithdrawalofwildelephantElephasmaximusinChinaanditsrelationshipwithhumanpopulationpressure.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2versity,26(4):47-50.seasonaldistributionpatternandcross2border10选择.兽类学报,25(3):229-236.兽
类
学
报30卷杨帆.2006.中国亚洲象分子系统地理学及种群结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52.杨帆,王丽红,贺倩,张金国,张立.2007.圈养亚洲象尿液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周期性变化.兽类学报,27(1):74-79.杨宇明,杜帆.2004.中国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61.郎学东,彭明春,王崇云,李永杰,段禾祥,李晓华.2008.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生境质量现状评价.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4):415-423.盛和林.1992.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1-57.汪松.1998.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北京:科学出版社,211-214.吴钲镒,朱彦丞,姜汉侨.1987.云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31-135,193-212.张立,王宁,王宇宁,马利超.2003.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兽类学报,23(3):185-192.张立120061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1生物学通报,44(11):1-3.张龙田.2008.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结构、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59.林柳,冯利民,赵建伟,郭贤明,刀剑红,张立.2006.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廊道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4):405-409.林柳,朱文庆,张龙田,冯利民,王利繁,陶庆.2008.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新活动廊道的开辟和利用.兽类学报,28(4):325-332.袁志强,张立.2006.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和行为特点.兽类学报,26(4):359-367.蔡清秀,林柳,潘文婧,罗述金,张立.2008.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兽类学报,28(2):126-134.魏辅文,周昂,胡锦矗,王维,杨光.1996.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兽类学报,16(4):241-245.魏辅文,冯祚建,王祖望.1999.相岭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动物学报,45(1):57-63.国艳莉,张立,董永华.2006.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兽类学报,26(1):54-58.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评价
林柳;金延飞;陈德坤;郭贤明;罗爱东;赵建伟;王巧燕;张立
【摘
要】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4(034)00【总页数】11页(P1725-1735)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栖息地评价;勐腊子保护区
【作
者】林柳;金延飞;陈德坤;郭贤明;罗爱东;赵建伟;王巧燕;张立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口571158;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景洪66610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景洪66610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景洪66610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景洪666100;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国的野生亚洲象曾经广泛分布于国内从北到南的许多地区[1],但目前仅分布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普洱和西南部的临沧等地区[2-3]。人类活动的干扰,包括森林的砍伐、农田的扩张、公路的修建以及严重的盗猎等,不仅使亚洲象的天然栖息地不断减少和破碎化,人象冲突不断加剧,而且使不同区域间的种群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严重威胁种群的未来发展[2,4-6]。
在西双版纳,亚洲象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勐腊和尚勇3个子保护区。目前活动于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都是从南部的尚勇子保护区迁移过来的[7],而且由于勐腊子保护区东部与老挝毗邻,亚洲象时常由此区域进入老挝境内活动。对勐养和尚勇子保护区内分布的亚洲象均已开展过专门的种群和栖息地调查[5,8-10],但是对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现状一直缺乏相应的科学信息。作为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种群监测和栖息地调查整体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分别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以及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通过监测网络、村寨调查、痕迹追踪和栖息地评价等方法对勐腊保护区内亚洲象种群进行系统的科学调查并通过研究了解:1)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2)亚洲象在保护区内的主要活动路线;3)人象冲突情况;4)亚洲象栖息
地的现状。以期能为制定合理的栖息地和野生动植物管理政策,有效保护中国的野生亚洲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保护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
勐腊子保护区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个子保护区之一,位于勐腊县南部勐腊盆地以北,南邻尚勇子保护区,东侧与老挝风沙里接壤,东经101°25"—101°50",北纬21°26"—21°50"。保护区呈两侧宽、中间狭窄的蝶状,地势两侧高、中部低,高差悬殊、起伏较大,因此地貌类型较复杂,垂直地带性比较典型。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河谷及盆地周围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型,山地上大部分为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保护区主要保护热带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云南苏铁(Cycassiamensis)、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等珍稀植物和亚洲象、印度野牛(Bosfrontalis)、小鼷鹿(Tragulusjavanicus)等珍稀野生动物[11]。两条主要公路即213国道和昆曼高速公路从勐腊子保护区的西侧和南部穿过(图1)。
1.2研究方法
1.2.1村寨调查
访问勐腊子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有亚洲象分布的所有村寨,向当地有经验的保护区管理人员、护林员和村民了解在该地区出现的亚洲象活动情况和人象冲突等信息资料,并到附近有亚洲象活动的位置寻找其足迹、粪便等活动痕迹,用GPS记录其位点,然后将这些GPS点连接得出亚洲象的分布区。调查时间为: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所调查村寨共20个,每个村寨至少访问2次,共记录亚洲象活动位点251个。
图1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的分布范围Fig.1RangeofAsianelephantsinMenglaSub-reserve
1.2.2监测网络
在村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的的曼郎、曼旦、下南蚌等14个村寨作为监测点设立亚洲象监测网络,由当地有经验的护林员或村干部担任监测员,在统一分发的监测表上记录亚洲象在当地出现的时间、地点、象群数量、年龄结构等信息。此外,还给亚洲象出现频繁的监测站点配置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通过拍摄亚洲象的群体和个体照片及视频等资料,参照袁志强[8]的亚洲象个体识别方法,对所拍摄照片中亚洲象的形态特征如耳朵形态、有无门牙、门牙特征、肿块分布等进行大象的个体和家庭鉴别。监测时间为2006年7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8月—2009年8月,研究期间共收集监测表格120份,拍摄亚洲象照片542张。
1.2.3痕迹追踪
在亚洲象活动区内沿着主要象道行进,每隔500m用GPS记录位点,追踪亚洲象活动痕迹直到痕迹消失为止。根据记录的GPS描绘亚洲象在保护区内的主要移动路线,调查时间为: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共记录亚洲象路线位点145个。
1.2.4栖息地评价
栖息地评价采用Hirzel等[12]和金延飞[13]的生态位因子分析方法(ENFA,EcologicalNicheFactorAnalysis),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HabitatSuitabilityIndex)计算的量化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的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1)将2006—2007年野外调查期间在勐腊县勐腊子保护区天然林内记录到的238个亚洲象活动痕迹(足迹、粪便、卧息、觅食等)作为亚洲象的分布点数据。
(2)用于评价亚洲象栖息地的生态地理变量分为3类,分别为地理环境因素(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河流),植被覆盖因素(森林、竹阔混交林、灌草丛、农田)和人为干扰因素(居民点、主要公路、乡村土路),这些数据分别来源于ASTER
GDEM,海拔图层,1∶5000地形图,2009年TM(ThematicMapper)影像(分辨率25m×25m),行政图和公路图等。
(3)利用ArcGIS/ArcView的SpatialAnalysis模块对这些生态地理数据进行量化转换。根据各种生态地理变量的作用方式,可将它们分为三类:资源因素、限制因素和干扰因素[12-13]。分别它们进行转化处理:将资源因素如森林频率等转化为频率变量;限制因素若为定量数据,如海拔、坡度等,则保持原值,若为定性数据,如坡位,则将类别重新排序,转化为序次变量,每个数字代表一个类别;干扰因素如公路、居民点等则转化为距离变量。最后将所有变量数据和亚洲象点的栅格图层都采用Box-Cox变换进行标准化转换,经相关性分析后最终选择的生态地理变量用于ENFA分析。
(4)在Biomapper4.0中进行ENFA分析,采用中位数(Median)算法提取累计贡献率达到需求的前n个因子生成栖息地适宜度分布图,并采用Jake-Knife交叉检验(Cross-Validation)方法检验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预测的准确程度;根据Bayes指数曲线,将栖息地分成4个等级:非栖息地、边际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最适栖息地。
2研究结果
2.1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区的历史变迁
20世纪60—70年代,亚洲象分布于勐腊县的易武、曼旦、勐伴、曼庄等地区[1,14],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象分布于勐腊的象明、勐腊、瑶区、易武等地区[11,15],因此,在80年代初期以前,勐腊子保护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曾经有亚洲象的分布。但此后亚洲象逐渐从勐腊子保护区消失,1996—1997年的调查发现勐腊子保护区内已经没有亚洲象活动[16]。然而从1999年开始,陆续有4个象群从南部的尚勇保护区向北进入勐腊子保护区内活动,并开始取食保护区内的农作物。至本研究期间,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内的活动范围已经向北扩散
到龙喊田、纳秀一带,主要分为两部分区域,大部分区域位于勐腊子保护区南部的勐腊片区,另有一小部分区域位于保护区东侧的勐伴片区,面积共22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图1)。这两个区域相互分隔,中间为老挝的丰沙里地区,但是由于研究人员无法跨越国境线进入老挝境内调查,因此象群在丰沙里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尚不得而知。
此外,在勐腊子保护区西侧即南屏、曼班东、龙林等数个村寨周边区域,2002—2003年之间曾有3头亚洲象(一雌一雄一幼)在此区域活动,这3只亚洲象由勐养子保护区而来,途径勐仑子保护区、勐捧农场(尚勇子保护区以北)后进入该区域活动,期间数次跨过公路,但在2003年10月之后便没有关于它们活动的记录,至今去向不明。
2.2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
根据亚洲象社区监测网络所记录,2007年10月3日,勐腊子保护区有18头象组成的象群跨过小磨高速公路、南腊河进入尚勇保护区,10月6日这群象又顺原路返回勐腊子保护区,而10月6日当天只在勐腊子保护区的纳么村寨发现有象群在农田附近的山头活动,数量在7—14头之间,由于这两地的直线距离达21.5km,且途中山峦起伏,两地出现的亚洲象不可能为同一象群,因此估计当时本地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为25—32头。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综合社区监测网络所得到的记录和监测站点拍摄的图片等信息进行个体鉴别分析,进一步估计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种群数量在35—40头之间。
2.3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主要活动路线及人象冲突现状
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内的主要活动路线如图2,在保护区南部的回朗村西侧,象群在此有3条岔路:第一条向南朝尚勇保护区方向前进,这条线路也是当初象群从尚勇子保护区迁入勐腊子保护区的主要通道,但在研究期间,通过监测网络和野外调查并未发现象群有沿此路线返回尚勇子保护区的现象,一般象群只往南活动一段
距离便返回;第二条路线是往东北顺广帕茵—广南笃山系的山脊和回三岭箐沟到曼旦、曼朗的农田取食作物;第三条路线是沿西侧广帕茵山脉山脊向北前行,途经曼样、回解等村寨周边的农田和橡胶林下到南浪河后顺河而上至尖山。在尖山附近又分出2条岔路,一条是沿山脊分别向东进入南蚌、南浪、下南蚌村寨周边区域或者向西南回到曼旦、曼郎村寨周边区域取食作物;另一条是继续顺河而上来到大团山。在大团山附近再次分3条岔路,第一条向西沿山脊下到纳么村寨的农田取食作物;第二条是向西北沿螃蟹寨以西的山脊行进直至龙喊田处取食作物;第三条是向东到达矿山附近,在矿山及其南侧区域频繁往返于中老国界线。在勐腊子保护区东侧茅草山和纳秀村寨区域,亚洲象偶尔会从老挝方向沿尚郎河进入该区域取食农作物,之后再返回老挝境内。亚洲象主要活动路线总长约65km,其中从最南端到最北端龙喊田的距离约为28km,亚洲象利用这些活动路线在分布区不同区域之间巡回取食野生植物和农作物。
图2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内的主要活动路线Fig.2ThemaintransferroutesofAsianelephantsinMenglaSub-reserve亚洲象主要活动路线所经过的村寨共14个。为取食农作物,象群通常会在村寨附近逗留数天,在此期间它们一般会在夜间进入农田活动以避免同人类的接触,白天大部分时间会待在附近的森林中休息并取食野生植物。本研究在亚洲象的迁移路线途中一共发现23个卧息地(即大象休息场所),这些卧息地大部分位于山脊(32%)和中坡位(27%)等山体偏上部的位置,且所处坡度均<15°,卧息地内乔木层高度较高(26.35±2.602m),郁闭度较大(0.4009±0.4399),胸径也较大(34±3.186cm),而灌木盖度则较低(0.1196±0.01625)。
亚洲象利用这些固定路线在不同区域之间巡回取食并经常入侵农田取食农作物,给活动区内的村寨造成了大量的作物和经济损失(表1),而在整个西双版纳,由亚洲象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由2006年323万元[13]增至2012年的1349万元,其中
以水稻、玉米、甘蔗、香蕉、橡胶和茶叶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植物为主,同时亚洲象还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表2)。
表12012年勐腊子保护区内部分村寨象损情况Table1CroplosecausedbyAsianelephantsinMenglaSub-reservein2012*数据来源于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22村寨Village水稻/hmPaddy甘蔗/hmSugarcane玉米/hmCorn橡胶/棵Rubbertree合计经济损失/元Totalloss曼旦0.4002156050纳么0.700.6222632400下南蚌1.301.5169735990回朗0002902980南浪0.111.110.1924189890表2西双版纳州2011—2012年象损情况Table2DamagecausedbyAsianelephantsinXishuangbannafrom2011to2012*数据来源于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类别Category20112012水稻Paddy/hm290.8115.3玉米Corn/hm2476.4567.7黄豆Soybean/hm28.88.8花生Peanut/hm28.46.4甘蔗Sugarcane/hm226.481.4橡胶Rubbertrees/104株19.618.9茶叶Teatrees/104株3.53.0香蕉Bananatrees/104株12.836.4咖啡Coffeetrees/104株2.313.4人员伤亡Humaninjuryanddeath死亡1人死亡2人合计经济损失/万元Totalloss/(104元)863.71349.02.4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栖息地评价
栖息地评价共选择19个生态地理变量用于ENFA分析,这些变量的得分矩阵如表3,前5个特征因子即边际因子和特异因子1—4累计解释了84.4%的信息,包括100%的边际性和68.7%的特异性,因此选择这5个特征因子生成栖息地等级图。用交叉检验(cross-validation)评价栖息地适宜度图的预测能力,得到Boyes指数曲线图且节点变异小,BoyesIndex=0.92±0.09798,说明模型预测能力较高。结合Boyes指数曲线将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栖息地分为4个等级:非栖息地(0<HSI≤12)、边际栖息地(12<HSI≤40)、较适栖息地(40<HSI≤72)和最适栖息地
(72<HSI≤100)(图3)。
表3中各生态地理变量对边际因子的贡献率表明,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平均海拔999m)、坡度较低缓(坡度<平均坡度8°,海拔标准差<均值101)的地区,如山体下部或山谷。水源上更趋向于受大河流的影响(距离边际系数=0.195)且离小河流较近(<平均距离502m)的地区。特别偏好竹林或竹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频率边际系数=0.778,距离边际系数=0.491)和灌草丛(距离边际系数=0.170),选择森林较茂密(>森林频率平均值50%)的植被环境。分布区远离农地(距离边际系数=0.128)、城镇(>平均距离11777m)、村寨(>平均距离2528m),栖息地到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的距离却小于均值,但影响较小(到高速公路距离边际系数=0.008,到乡村公路距离边际系数=0.052)。
图3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栖息地评价图Fig.3HabitatsuitabilityclassificationmapofAsianelephantinMenglaSub-reserve边际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最适栖息地均可作为适宜亚洲象分布的天然栖息地,其余区域为不适宜栖息地。由图4和表4可知,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适宜栖息地仅有328.5km2,占该保护区总面积的28.5%,并且主要分散在两个地区,分别为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将这两部分亚洲象喜好栖息地分别作为斑块1和斑块2,面积分别为150.5km2和178km2(表5),两斑块间距离约为8.2km。其中斑块1内最适栖息地所占比例更大,但较适和边际栖息地所占比例均小于斑块2。2006—2007年亚洲象的分布区只包含适宜栖息地斑块1的部分区域,而斑块2仍未被亚洲象所利用,并且分布区内适宜栖息地仅占分布区总面积的52.9%,仍有近一半的分布区为不适宜栖息地,主要为村寨及周边的农作物、橡胶林、茶叶地以及海拔较高的山地等。
表3ENFA分析中生态地理变量的得分矩阵Table3ScorematrixoftheEco-geographicalvariablesusedinENFA生态地理变量Eco-geographical
variables(EGV)边际因子(14.2%)Marginalfactor特异因子1(24.4%)Specificfactor1特异因子2(13.0%)Specificfactor2特异因子3(9.8%)Specificfactor3特异因子4(7.3%)Specificfactor4竹阔混交林频率Frequencyofmixedbambooandbroadleaf0.778-0.1280.118-0.026-0.004到竹阔混交林距离Distancetomixedbambooandbroadleaf-0.491-0.3610.338-0.167-0.196到河流干流距离Distancetomainstream-0.1950.054-0.025-0.1890.131到灌草丛距离Distancetoscrub-grassland-0.1700.1190.1980.2570.737海拔Elevation-0.138-0.087-0.514-0.057-0.180坡度Slope-0.135-0.016-0.0530.027-0.043到农地距离Distancetofarmland0.128-0.0110.1170.017-0.088海拔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ofelevation-0.1120.360-0.0250.702-0.038到河流支流距离Distancetobranchstream-0.0670.0570.062-0.1680.082坡向Aspect0.064-0.041-0.053-0.116-0.054森林频率Frequencyofforest0.061-0.4350.1140.3780.316到乡村公路距离Distancetocountryroad-0.052-0.023-0.0840.018-0.220到山谷距离Distancetovalley-0.0470.0420.176-0.160-0.078灌草丛频率Frequencyofscrub-grassland0.034-0.1510.055-0.0010.363到山脊距离Distancetoridges0.031-0.028-0.065-0.2240.128到城镇距离Distancetotowns0.0290.6820.492-0.203-0.118到村寨距离Distancetovillages0.0290.0130.0130.029-0.035坡位Slopeposition-0.0260.020-0.0580.0600.145到高速公路距离Distancetohighway-0.008-0.1190.4900.259-0.099表4勐腊子保护区内栖息地状况表Table4HabitatstatusinsideMenglaSub-reserve栖息地种类Habitatcategory整个保护区Thewholereserve面积/km2Area所占比例Percentage2006—2007年亚洲象分布区Rangeof2006—2007面积/km2Area所占比例Percentage最适栖息地Optimal
habitat46.03.9%25.811.6%较适栖息地Suitablehabitat158.013.7%53.324.1%边际栖息地Marginalhabitat124.510.8%37.817.1%非栖息地Unsuitablehabitat824.871.5%104.347.1%合计Totalarea1153.3100%221.2100%表5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偏好栖息地斑块比较表Table5HabitatstatusofthetwopatchesofpreferredhabitatbyelephantsinsideMenglaSub-reserve栖息地种类Habitatcategory斑块1Patch1面积/km2Area所占比例/%Percentage斑块2Patch2面积/km2Area所占比例/%Percentage最适栖息地Optimalhabitat31.7521.014.258.0较适栖息地Suitablehabitat65.0043.293.0052.2边际栖息地Marginalhabitat53.7535.870.7539.8合计Totalarea150.50100178.001003讨论
3.1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盗猎等人为干扰严重影响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的分布
森林面积不断减小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亚洲象在勐腊子保护区外的分布区域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在勐腊县,除勐腊和尚勇子保护区,象明、易武、瑶区等许多保护区外的区域曾经都是亚洲象的重要分布区。但在1975—2005年间,勐腊县的人口数量从13.2万迅速增长到20.3万人,期间当地的橡胶种植面积也急剧增加,从1975年的47.67km2增长到2005年的967.37km2,而与之相反的是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小,已从1975年的5135km2减少到2005年的4330km2,共减少了15.7%[17-18]。因此,随着勐腊县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亚洲象的适宜栖息地不断地减少和破碎化,它们被迫逐渐从保护区外的区域消失并主要局限于勐腊、尚勇子保护区及周边植被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16]。
非法盗猎不仅使亚洲象的数量减少、两性性比失衡,而且会使亚洲象远离盗猎多发区,导致一些原本适宜的天然栖息地得不到充分利用[19-20]。勐腊子保护区及周边村寨众多,保护区内共有54个村寨,保护区边缘有51个村寨,并且还是多
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傣、瑶、哈尼、壮、克木等6个民族[21]。当地的傣族、哈尼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都有狩猎的习惯,因此在1998年全面禁枪禁猎以前,包括亚洲象在内的野生动物盗猎案件在当地频繁发生,在1982—1985年间,全县共发生猎杀珍稀动物案件36起,查处猎杀亚洲象、印度野牛、虎(Pantheratigris)、水鹿(Rusaunicolor)案件27起[22]。因此,禁枪禁猎以前频繁发生的盗猎和栖息地的不断丧失使得亚洲象从勐腊子保护区内消失,至1996—1997年调查时亚洲象仅分布于南部的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
然而从1998年开始,西双版纳进行全面的禁枪禁猎,对猎杀亚洲象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惩罚也更为严厉,因此国内针对亚洲象的盗猎活动几乎消失,但是南部的尚勇子保护区由于与老挝的南木哈保护区毗邻,而邻国老挝的非法盗猎活动依然猖獗,并且经常有老挝的盗猎分子从南木哈保护区非法跨境进入尚勇保护区南部及核心区猎杀亚洲象,仅在1992—2007年间尚勇子保护区内就有32头亚洲象死亡[23],频繁的盗猎使得亚洲象在该保护区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栖息地不断缩小,最终迫使一些象群向保护区外相对安全的区域扩散,有些向西开辟了新的活动廊道并跨越国境往返于中老之间[24],有些则向北扩散并于1999年开始陆续重返勐腊子保护区。
而2002—2003年在勐腊子保护区西部活动的3只亚洲象是从西北部勐养保护区扩散过来的,同样也是由于勐养保护区内栖息地的不断减少和人为干扰的加剧导致当地亚洲象种群陆续向北和向南扩散[9]。
3.2食物资源是决定亚洲象主要活动路线的主要因素
由于食物的季节性变化,为获得充足的食物资源,大象需要在若干个食物相对丰富的生境斑块间巡回取食[19,25],而且出于对盐分等矿物质的需求,它们也往往要长途跋涉寻找天然硝塘以获取矿物质,因此,它们会开辟固定的迁移路线以便获取食物和矿物质资源。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作上下垂直运动时,能量消
耗远大于其他动物[19],因此,为节省体力,它们一般选择在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坡度较小的区域内活动,在翻越山脉时它们也会偏好选择坡度较缓的山脊和地势平缓的沟谷作为主要行进路线[9-10]。此外,由于保护区内村寨众多,村寨周围种植的玉米、水稻、甘蔗等农作物不仅更可口,而且营养物质也更为丰富,对于大象来说,取食农作物能获得更大的生长和生殖回报,因此,在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存的情况下,取食农作物更符合它们的最佳取食策略[19]。自1998年禁枪禁猎之后,亚洲象在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不再受到盗猎威胁,当地农民也失去了防御及驱赶亚洲象的最有效方式,而普通的防象方法,如火堆、鸣炮、吹号、电围栏等都无法驱赶大象,导致亚洲象取食农作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因此,它们开辟的主要路线都延伸到了农田边缘以方便取食农作物。
3.3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现状不容乐观,迫于栖息地减少和人为干扰,象群将向保护区的北部和西部进一步扩散
2009年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数量为35—40头,相比2007年的25—32头有8—10头的增长,除新生小象外,还可能是这期间有新的象群从南部的尚勇子保护区迁入该地区。但即使是35—40头这个数量也已经低于国际上公认的稀有物种最小可存活种群的大小(MVP=50),而且2008年昆曼高速公路通车后勐腊的象群几乎不再返回尚勇子保护区[26],因此勐腊子保护区内的象群已经成为隔离小种群。对西双版纳亚洲象的遗传分析表明当地亚洲象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很低,栖息地破碎化阻断了种群间有效的基因交流[6],而隔离小种群其遗传多样性更容易丧失,对种群的长期维持极为不利。
勐腊子保护区内适宜亚洲象生存的天然栖息地很少,仅有28.5%,而且在本研究期间仅有东南部的斑块1为亚洲象所利用,此外,在亚洲象分布区内仍存在着大量作物田、橡胶林、茶叶地等不适宜栖息地(图3),这些不适宜栖息地与适宜栖息地犬牙交错,也客观加大了亚洲象在迁移途中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相遇的几率,并
导致人象冲突的加剧,威胁象群的长期生存。当一个地方环境发生突变,使栖息地恶化,食物减少或干扰增大时,动物通常会被迫扩散到新的空间以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27]。目前在勐腊子保护区内砍伐天然林种植橡胶和茶叶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亚洲象的适宜栖息地仍在不断地减少和破碎化,并伴随人象冲突和人为干扰的不断加剧,因此迫于生存压力,当地的象群很可能会继续向外扩散以寻求更安全的庇护地和更多的食物。根据栖息地评价,勐腊子保护区西北部的适宜栖息地斑块2仍未被亚洲象所利用,而它与斑块1的直线距离仅为8.2km,并且之间没有国道和高速公路等繁忙道路阻隔,因此象群应该会选择向北和向西扩撒并最终进入西北部的斑块2活动,但是在扩散过程中需要途径大量的社区,势必会导致更大范围的人象冲突。在2010年,当地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已经包含保护区东部的大部分区域,并已进入西北部斑块2的部分地区活动[21],因此也验证了本研究中栖息地模型预测的结果。此外,在云南的普洱地区,用本研究同样的栖息地评价方法预测普洱江城县存在亚洲象的适宜栖息地,而在2011年10月便有一群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进入该地区活动[28],这说明利用ENFA模型进行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和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性。
3.4保护建议
天然森林的不断减少和严重的盗猎是导致亚洲象栖息地不断减少和破碎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人象冲突也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对保护亚洲象的认同和参与[29-31],对亚洲象的长期保护非常不利,因此应该加强执法和管理,杜绝天然林的滥砍滥伐,严厉打击境内外非法盗猎,使亚洲象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再减小,盗猎不再威胁它们的种群和栖息地安全。
勐腊子保护区内的亚洲象均是从南部的尚勇子保护区迁移而来,然而公路和森林砍伐等人为干扰导致亚洲象无法在这两个保护区之间自由来往和基因交流,种群隔离
问题在勐养子保护区和普洱地区的象群之间也同样存在并愈发严重[9,28],为保护中国亚洲象种群的长期维持和健康发展,需要尽快在这些隔离种群之间建立生态廊道以恢复种群之间的交流,并扩大亚洲象的栖息地。目前西双版纳当地政府和保护区管理部门也意识到建立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并将廊道建设纳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015)》之中,同时启动了“亚洲象保护廊道设计技术研究”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等项目[32],对在西双版纳建立亚洲象生态廊道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其廊道设计并未使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EFNA模型,因此建议能加入ENFA模型使廊道设计更为合理,可行性更强。此外,除西双版纳和普洱之外,在云南西部沧源的南滚河保护区内也有亚洲象的分布,建议对南滚河保护区也应用ENFA模型进行栖息地评价,并建立中国亚洲象适宜栖息地评价系统,以便为中国亚洲象栖息地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为缓解人象冲突,实现人象和谐共处,需要多方面多渠道探讨并尝试缓解人象冲突的办法。为使野象在农作物收获季节仍留在保护区内,减少对保护区外村寨的破坏,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在一些地方尝试建立食物园基地,在基地内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芭蕉、王草等,试验表明虽然食物园基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亚洲象对周围村寨的危害,但只在短期内有效,而且由于数量和面积较小,对减少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经济损失并没有产生直接和明显的效果,反而加剧了亚洲象对农作物的依赖性,导致其更频繁地侵扰附近村寨[30-31],因此应该考虑改变种植植物的品种以降低大象对作物的依赖性。对大象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调查表明可以通过给予合理补偿让农户满意而支持亚洲象保护工作[29],在西双版纳已经尝试由商业保险代替地方财政进行赔偿,赔付额度比过去提高了不少,对缓解人象冲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3],未来应该在补偿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争取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此外,由于象群仍在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因此当地管理部门应
在野象新到达的地区如勐腊子保护区内的瑶区、勐远等片区进行及时深入的宣传工作,帮助当地群众了解亚洲象的保护意义和行为习性,通过监测网络建立亚洲象预警网络,并及时对新出现的象损进行补偿,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各国的边境地区往往都是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政府在这些区域的管理相对薄弱,因此成为毁林、盗猎等现象的多发区域,除需要加强各国自身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之外,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变得日益重要,建立跨国保护区联盟及开展联合反盗猎活动在各国间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2,34]。在勐腊子保护区活动的象群频繁往返于中国老挝境内,但是在本研究中,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越过国境线进入老挝境内开展野外调查和村寨访问工作,亚洲象在老挝的分布范围、栖息地状况和受到的人为干扰等重要信息都无法知晓,因此迫切需要打破国界限制,尽快在中老之间建立跨境合作,共同开展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保护和研究。2009年12月底西双版纳的尚勇子保护区和老挝北部南木哈保护区建立了总面积10万hm2的跨国界保护区域;2013年1月底,西双版纳和老挝北部南塔、丰沙里和欧度母塞三省合作已在中老边境一线规划建设20万hm2的“中老联合保护区域”,以期共同加强跨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今后需尽快开展该区域内以跨边界亚洲象种群为代表的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联合研究,为制定合理的亚洲象保护和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同时持续开展跨境反盗猎合作,保护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安全。
致谢: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松海、黄建国、刘林云、陶庆、董永华,勐腊子保护区许海龙、宋军平、邓志云、胡定生及勐腊子保护区全体护林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References:[1]SunG,XuQ,JinK,WangZT,LangY.ThehistoricalwithdrawalofwildelephantsElephasmaximusinChinaanditsrelationshipwithhuman
populationpressure.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1998,26(4):47-50.[2]ZhangL,MaLC,FengLM.Newchallengesfacingtraditionalnaturereserves: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conservationinChina.IntegrativeZoology,2006,1(4):179-187.[3]ZhangL.CurrentconservationstatusandresearchprogressonAsianelephantsinChina.Gajah,2007,27:35-41.[4]SukumarR.ABriefReviewofTheStatus,DistributionandBiologyofWildAsianElephantsElephasmaximus.InternationalZooYearbook,2006,40(1):1-8.[5]PanWJ,LinL,LuoAD,ZhangL.CorridorusebyAsianelephants.IntegrativeZoology,2009,4(2):220-231.[6]YangF,ZhangL.PopulationgeneticstructureandpopulationgeneticdiversityanalysisbasedonmitochondrialDNAof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i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ca,2012,32(2):90-100.[7]ZhuWQ.APreliminaryStudyon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PopulationEcologyinShangyongNatureReserve,Xishuangbanna,YunnanProvince[D].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2006.[8]YuanZQ,ZhangL.PopulationandactivitycharacteristicofwildAsianelephantsintheWildElephantValley,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ca,2006,26(4):359-367.
[9]LinL,FengLM,PanWJ,GuoXM,ZhaoJW,LuoAD,ZhangL.HabitatselectionandthechangeindistributionofAsianelephantsinMengyangProtectedArea,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2008,53(4):365-374.[10]FengLM,ZhangL.Habitatselectionby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inXishuangbanna,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ca,2005,25(3):229-236.[11]SurveyGroupofXishuangbannaNatureReserve.ReportsonaComprehensiveSurveyoftheXishuangbannaNatureReserve.Kunming:Yunnan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1987:1-478.[12]HirzelAH,HausserJ,ChesselD.Ecological-nichefactoranalysis:howtocomputehabitat-suitabilitymapswithoutabsencedata?Ecology,2002,83(7):2027-2036.[13]JinYF.AssessmentofAsianElephantHabitatandDesignofEcologicalCorridorsinXishuangbanna[D].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2010.[14]ResearchGroup1,InstituteofZoologyofYunnan.ThedistributionandnaturalconservationofwildelephantsinYunnan.ChineseJournalofZoology,1976,(2):38-39.[15]YangDH,ZhangJY,LiC.HabitatandpopulationofwildelephantsinYunnan.Wildlife,1987,7(1):16-17.[16]WuJL,JiangWG,HuJS,LiZQ,LiCH.ChangesofdistributionrangeofAsianelephantinXishuangbannainlast40years.ChineseWildlife,1999,20:8-9.
[17]StatisticalBureauofMenglaCounty.GreatChangesofMenglafrom1949to1999.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1999:20-34.[18]StatisticalBureauofMenglaCounty.StatisticalYearbookofMenglaCounty(2005).Bei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5:100-102.[19]SukumarR.TheLivingElephants:Ecology,Behavior,andConservati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1-161.[20]NelsonA,BidwellP,Sillero-ZubiriC.AReviewofHuman-ElephantConflictManagementStrategies.Oxford:OxfordUniversity,2003:1-27.[21]XuHL,HeYC,GuoXM.Asianelephants"activitychangesinMenglareserveandprotectionmeasures.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2011,36(6):84-87.[22]CompilationCommitteeforMenglaCountyAnnals.MenglaCountryAnnals.Kunming:YunnanPeople"sPress,1994:65-74,231-235.[23]LinL,ZhangLT,LuoAD,WangLF,ZhangL.Populationdynamics,structureandseasonaldistributionpatternof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inShangyongProtectedArea,Yunnan,China.ActaTheriologicaSinica,2011,31(3):226-234.[24]LinL,ZhuWQ,ZhangLT,FengLM,WangLF,TaoQ,ZhangL.TheopeningupandutilizationofanewmovementcorridorbyAsianelephants(Elephasmaximus)inShangyongNatureReserve,Yunnan.ActaTheriologicaSinica,2008,28(4):325-332.[25]ZhangL,WangN.AninitialstudyonhabitatconservationofAsianelephant(Elephasmaximus),withafocusonhumanelephantconflictin
Simao,China.BiologicalConservation,2003,112(3):453-459.[26]SunG.TheImpactofXiaomoHighwayinXishuangbannaonAsianElephantsandOtherWildlife[D].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2009.[27]JiangZG.PrincipleofAnimalBehaviorandMeasuresofSpeciesConservation.Beijing:SciencePress,2004:237-238.[28]DaiJ.EvaluationofAsianElephantHabitatinPu"er[D].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2012.[29]LiuX,MaJZ.Compensationcriteriabasedonfarmers"willingnesstoacceptfortheregiondamagedbyIndianelephantsin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11,39(11):114-116.[30]GuoXM,HeQC,WangLX,YangZB,LiZY,ZhuZY.EffectsofAsianelephantfoodsourcebaseonthemitigationofhuman-elephantconflictinXishuangbannaofYunnanProvince,SouthwestChina.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12,31(12):3133-3137.[31]HeQC,WuZL,ZhouW,DongR.Perceptionandattitudesoflocalcommunitiestowardswildelephant-relatedproblemsandconservationinXishuangbanna,SouthwesternChina.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2011,21(5):629-636.[32]ChenMY,LiZL,GuoXM,YangZB,DongYH.ResearchofAsianElephantConservationCorridorsinChina.Kunming:Yunnan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10:73-85.[33]GuoXM,YangZB,WangLX,ZhaoJW.CausesandmitigatingstrategiesforHuman-ElephantconflictsinXishuangbanna
prefecture.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2012,37(2):103-126.[34]SantiapillaiC,SukumarR.AnoverviewofthestatusoftheAsianelephant.Gajah,2006,25:3-8.参考文献:[1]
孙刚,许青,金昆,王振堂,郎宇.野象在中国的历史性消退及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4):47-50.[6]
杨帆,张立.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兽类学报,2012,32(2):90-100.[7]
朱文庆.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Elephasmaximus)种群生态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8]
袁志强,张立.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和活动特点.兽类学报,2006,26(4):359-367.[10]
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兽类学报,2005,25(3):229-236.[1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团.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1-478.[13]
金延飞.西双版纳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及生态廊道规划[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14]
云南省动物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兽类组.云南野象的分布和自然保护.动物学杂志,1976,(2):38-39.[15]
杨德华,张家银,李纯.云南野象的习性和数量.野生动物,1987,7(1):16-17.[16]
吴金亮,江望高,胡健生,李宗强,李春红.近40年来亚洲象在西双版纳的分布变迁.野生动物,1999,20(3):8-9.
[17]
勐腊县统计局.五十年巨变1949—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34.[18]
勐腊县统计局.勐腊县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00-102.[21]
许海龙,何有才,郭贤明.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变化及保护措施.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84-87.[22]
勐腊县志编撰委员会.勐腊县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1994:65-74,231-235.[23]
林柳,张龙田,罗爱东,王利繁,张立.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结构及季节分布格局.兽类学报,2011,31(3):226-234.[24]
林柳,朱文庆,张龙田,冯利民,王利繁,陶庆,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新活动廊道的开辟和利用.兽类学报,2008,28(4):325-332.[26]
孙戈.西双版纳小磨公路对亚洲象及其它动物的影响[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27]
蒋志刚.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7-238.[28]
代娟.普洱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大学,2012.[29]
刘欣,马建章.中国亚洲象损害地区农户受偿意愿调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1):114-116.[30]
郭贤明,何謦成,王兰新,杨正斌,李中员,朱子悦.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对缓解人象冲突的效应.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33-3137.[32]
陈明勇,李正玲,郭贤明,杨正斌,董永华.中国亚洲象保护廊道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73-85.[33]
郭贤明,杨正斌,王兰新,赵建伟.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
策探讨.林业调查规划,2012,37(2):103-126.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
宗建坤;刘生强;许海龙;王兰新;郭贤明
【摘
要】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Theinterviewsurveymethodsoffieldfollow-upsurvey,villagesinvestigationsandsoonhavebeenusedtoanalysisthepopulationsizeanddistributionchangesofwildAsianelephantssince2002inMenglaNatureReserve,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TheresultsshowedthatthenumberofwildAsianelephantswasincreasingmoreandmore,thepopulationsizehavealsochangedanddistribu-tedinwiderange,activitiesareaandhabitatofAsianelephantgraduallymigratedtonorth,whichmainlyclosedtotheareaofhumanactivities.Themainreasonforthisphenomenon,aswellasthestatusofthelivingenvironmentoffavorableandunfavorablefactorsforAsianelephantwasanalyzed.Correspondingprotectionmanagementproposalshavebeenputforward.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89-93)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变迁;勐腊子保护区
【作
者】宗建坤;刘生强;许海龙;王兰新;郭贤明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云南
勐腊6663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云南
勐腊6663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管理所,云南
勐腊6663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云南
景洪
666100;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云南
景洪6661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59.9;S718.521.1亚洲象(Elephasmaxim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被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附录Ⅰ),在我国,被列为首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境内,目前仅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普洱市和西部的临沧市有野象遗存分布,种群数量200~250头[1-2]。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仅分布在勐养、尚勇和勐腊3个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其中勐养130~140头、尚勇40~50头、勐腊20~30头[3]。自20世纪80年代以前,勐腊子保护区有野生亚洲象的活动。但在1988~2002年的14年间勐腊子保护区未发现野生亚洲象活动的痕迹。2002年又开始有了野象的分布,如今野生亚洲象越来越多,种群数量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大,活动范围和栖息地逐渐向北迁移,并产生了一系列的人象冲突[4]。
针对我国的亚洲象情况,有关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多数是食性及活动规律研究[5-10],而有关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研究却很少。通过对勐腊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及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管理部门
更好地开展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位于勐腊县境内勐腊盆地以北,101°25"~101°50"E,21°26"~21°50"N。地势两侧高、中部地,最高点雷公崖为2007m,最低处在勐腊盆地北部的出口地带,海拔650m,高差近1400m。年降雨量1516mm,年均温21.1℃,年日照2174h。保护区总面积113881hm2,其中国有面积为92683hm2,村寨集体面积为21198hm2。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是以保护我国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我国大陆热带特征最为典型的热带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是以保护热带北缘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为标志的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与其生物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
辖区内社区生产生活用地为20317hm2,保护区内和周边共涉及5个乡(镇),15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小组,2个国营农场,户数4343户,人口3万余人。
2研究方法
2.1野外调查方法
2.1.1走访调查
在保护区内及其周边有亚洲象活动的区域,走访保护区管理人员、护林员及有经验的村民,具体了解在这一区域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活动范围、来去方向等基本情况。到亚洲象活动区域实地调查活动痕迹,并用GPS定位。根据亚洲象在保护区的活动情况,划分为4个片区进行调查,分别是瑶区、勐伴、补蚌和勐腊片,共走访调查了19个村寨,其中瑶区片6个村寨、勐伴片5个村寨、补蚌片4个村寨、勐腊片4个村寨。每个村寨按20%的户数对户主进行访问调查,重点了解亚洲象分布与数量。
2.1.2半结构式访问调查
在保护区内及其周边有亚洲象活动的区域村寨,将需要了解亚洲象的问题用问卷方式向有经验的护林员及村民进行调查,具体了解在这一区域内活动亚洲象的数量、活动范围、来去方向等基本情况。
2.1.3实地调查
采用跟踪调查方法,安排有经验的护林员、保护区管理人员到亚洲象活动的地点实地调查活动痕迹,并用GPS定位。
2.2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2.2.1统计法
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制作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分布、数量访问调查表。
2.2.2制图
将采集到的GPS等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0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应用ArcMAP绘制出历年来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分布变迁情况图。
3结果分析
3.1亚洲象的种群数量
据调查,2002年7月,分布在尚勇子保护区内1个约13~15头的亚洲象种群,从尚勇子保护区的大龙哈村经曼粉村、曼赛村,向勐腊子保护区的曼旦村、曼朗村一带进行迁移。至2012年,共计有5个种群约38~48头亚洲象进入勐腊子保护区(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最早进入勐腊保护区的象群,在2002~2003年间,多次在勐腊和尚勇2个子保护区间活动,从2004年起,该象群就不再返回尚勇保护区。2004年,有1个3头象的种群从勐养子保护区经勐仑子保护区进入勐腊子保护区的南贡山一带活动,当年又返回到勐养子保护区,此后再也未进入勐腊子保护区。2008年有一群9~11头
亚洲象从老挝经尚勇西南方向的国有林进入勐腊子保护区的南欠、上南蚌、南浪一带(图1)。除此之外,勐腊子保护区内的象群均是从尚勇保护区迁入。
表12002~2012年亚洲象种群数量统计Tab.1Asianelephantpopulationstatisticsfrom2002to2012年度
种群
数量/头
合计/头2002种群113~1513~152003种群113~1513~152004种群113~1513~18种群232005种群113~1513~152006种群113~1516~20种群23~52007种群113~1516~20种群23~52008种群115~1727~33种群23~5种群39~112009种群115~1727~33种群23~5种群39~112010种群112~1434~42种群25~8种群317~202011种群112~1434~42种群25~8种群317~202012种群118~2338~48种群213~15种群35~8种群41种群513.2亚洲象活动区域变化
2002年从尚勇子保护区迁入的13~15头亚洲象主要在曼旦、曼朗至回朗、曼赛的保护区与国有林、集体林之间活动。2006年,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了16~20头,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曼庄、勐腊等区域。2008年,南欠、南浪、上南蚌等区域也开始有了亚洲象的活动,活动区域扩大到勐腊保护区1/4区域。从2010年开始,亚洲象在保护区内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已扩大到保护区1/2左右的区域。详见图2所示[4]。
图1尚勇保护区至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线路Fig.1AsianelephantactivityroutefromShangyongprotectionzonetoMenglaprotectionzone4讨论
4.1土地利用与亚洲象活动的关系
亚洲象分布区域也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保护区纵深区域(核心区)人类活动较少,亚洲象活动也较少[4]。在勐腊子保护区范围内,国有面积92683hm2,占82%;集体所有面积20317hm2,占17.7%。在集体的土地内,大量种植了玉米、甘蔗等亚洲象喜食的作物,而种植这些作物的区域多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亚洲象主要的活动范围[11]。同时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保护区的边缘生长了大量的野芭蕉(Musaacuminata)、马唐(Digitariaciliaris)等植物,这些植物也是亚洲象喜食的植物之一[12]。这些植物的大量生长,对亚洲象起到了很好的吸引作用。
4.2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有利于亚洲象的扩散
为有利于亚洲象的迁移,有关部门在勐腊保护区和尚勇保护区间建立了生物廊道,为亚洲象在2个保护区间的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减轻亚洲象对当地群众所造成的损失,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针对野生动物肇事赔偿向太平洋保险公司进行了投保,将原来的当地政府补偿改为由保险公司赔付,减少了群众的损失,同时也缓解了当地日益严重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
图2不同年度亚洲象活动范围示意[4]Fig.2ActivityindicationofAsianelephantsindifferentyears4.3亚洲象生存环境现状分析
4.3.1有利因素
1)从保护区面积上看,勐腊子保护区面积92683hm2,有足够的空间满足现有亚洲象的生存。
2)近十几年来,当地政府、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对亚洲象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人类对亚洲象的生存威胁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大量的宣传,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为亚洲象在保护区的长期生存提供了保障。
3)勐腊子保护区东与老挝相邻,南与尚勇子保护区相连接,老挝与尚勇子保护区都有亚洲象,从长期监测的数据来看,每年都有从东、南方向迁出和迁入的象群,有利于不同种群象群交流。
4.3.2不利因素
1)经过多年严格的保护,保护区内很多草场和灌丛变成了森林,造成了林下食物的减少,对亚洲象的生存具有一定的影响。据实地调查发现,多年来大部分亚洲象活动在保护区实验区与周边社区的土地上,这些区域由于受到了较大的人为活动影响,有较多的亚洲象食物。
2)人类种植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既营养又采食方便,避免了为取食而进行的大范围的迁移,对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的依赖性导致了亚洲象采食习性的改变[2]。
3)随着勐腊子保护区及周边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居民对保护区外的集体林进行大面积的垦殖,对热带雨林造成了直接破坏,使得保护区的岛屿化、破碎化现象日趋严重。由于人为的干扰活动使得亚洲象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压缩,阻碍了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发展,也阻碍了不同基因种群交流的机会。
5建议
5.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在调查访问时发现,大多数当地居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非常强,但是部分重灾区的群众对亚洲象不断肇事的行为意见很大,这对亚洲象的长期生存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社区群众加强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社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社会生产力,建立社区共管机制。
5.2做好保护区纵深区域的亚洲象栖息地改造工作
首先是针对亚洲象适宜生存的地域有计划地开展计划烧除工作,利用林火改良林下生境,促进林下各种草本植物的生长[13];其次,在保护区深处根据亚洲象数量,建立长期的一定面积亚洲象食物基地,把亚洲象从人类活动频繁的耕作区域引向保护区深处,并长期留驻在食物基地上,可有效缓解人象冲突矛盾。
5.3调整社区种植业和产业结构
针对亚洲象对当地居民耕作区域的不断肇事,从当地居民的种植业上可以看出,损失较严重的区域当地居民均种植了一定规模的甘蔗、香蕉、玉米等亚洲象喜食的农作物。据调查,亚洲象主要为害的是这部分作物,但另一些其不喜欢食用的作物也同样受到为害,如橡胶、辣椒、豆类等,是受到亚洲象路过时踩蹋而造成损失。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把部分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低的土地改种既高效又不被亚洲象为害的经济作物,如市场需求的热带优质水果、用材树种和各类市场需求大的菜、豆类等热带经济作物,有规模地发展养殖业,为当地市场提供土鸡、土猪及鱼类等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5.4建立生物廊道
虽然目前在勐腊保护区和尚勇保护区间建立了生物廊道,但勐腊子保护区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其它子保护区和国有林区仍然无法连接,“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针对目前亚洲象不断北移的趋势,为保证亚洲象的生存及减少当地群众的损失,有必要建立新的生物廊道,扩大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使亚洲象种群数量得到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1]张立.中国亚洲象及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6,41(11):1-4.[2]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等.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8-81.[3]林柳,冯利民,赵建伟,等.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走廊带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405-409.[4]许海龙,何有才,郭贤明.勐腊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变化及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84-87.
[5]冯利民,张立.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J].兽类学报,2005,25(3):229-236.[6]国艳莉,张立,董永华.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J].兽类学报,2006,26(1):54-58.[7]陈进,邓小宝,张玲,等.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J].生态学报,2006,26(2):309-316.[8]袁自强,张立.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的活动特点[J].兽类学报,2006,26(4):259-367.[9]林柳,朱文庆,张龙田,等.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活动廊道的开辟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8,28(4):325-332.[10]张立,王宁,王宇宁,等.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3,(3):185~192.[11]杨正斌,陈明勇,董永华,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亚洲象生境现状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49-51.[12]许再富.亚洲象与竹/蕉分布隔离的生态效果及其保护对策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4,23(4):131-134.[13]郭贤明,汤忠明,陶庆,等.利用林火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61-64.
相关热词搜索: 亚洲象生活在哪一个保护区 保护区 亚洲象 生活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