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4篇

时间:2023-08-01 15:27:02  阅读:

篇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论文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学语文教学在课改暖风的吹拂下时时掀起奔涌的浪潮。可眼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课堂之外,而忽视了在课堂之上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探究实施研究学习的便利条件。因而,出现了一种怪异现象,课堂之外研究学习搞得轰轰烈烈,课堂之上依然充斥着“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法的幽灵。笔者以为,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课堂探究氛围,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逐渐把探究性教学这股时代的“活水”注入传统的课堂。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开展,作了一些探讨。

  一、立足课堂,激活探究情趣。探究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探究情趣和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以应付考试上,根本就难以产生问题意识。为此,教学中必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探究情趣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怎样激活学生的探究情趣呢?首先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比如,我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或坐着发言、插话。此外,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其次,要讲究方法,如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词句,并阐述喜欢的理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学习的体会等。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也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思考、去回答。比如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如“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谁的答案与众不同?”“谁能把大家问倒?”“你真行”“你的看法很独特”“你敢向名家名篇挑战,真了不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

  如教学《鸿门宴》,我在总结课文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坚持哪种观点呢?”我没有立即让学生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组合,然后思考、讨论,最后分别请正反方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最后,我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次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想像能力,用300字描绘一下项羽兵败垓下刎颈自杀的场面,并探讨分析,假如当时项羽杀了刘邦,历史将会怎样改写?通过这样问题的设置和方法的指导,达到让

  学生主动探究、学会探究的教学效果。

  二

  面向教材,激发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人提出,探究性学习就是课题研究,于是他们把很多精力花在远离教材的课题研究上,贪多求远,我认为不一定适合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都很少的中学生。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研究,探究性学习应该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当前,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要以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我们要让研究的精神走进日常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用研究的目光看待学习的对象——教材。

  传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由教师诱导学生去理解教材里埋藏着的知识点,学生的认识都统一到教材和教师的意图上来,很少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空间。探究性学习就是改变以往的弊端,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灌输转变到主动的探索研究,从知识的记忆、文章内容的再现转变到问题的发现、解决,从迷信教材转变到平等的审视教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一篇课文放到一个更火的参造系中,互相参考,比较印证,发现异同,探讨普遍性规律,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

  如分析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我试探性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因嫁祥林而得名,那后来她嫁给了贺老六,为何不叫老六嫂,而人们仍然称呼她为祥林嫂呢?”以下是经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的一组答案:生1:或许是叫习惯了,不便改口。生2: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结合小说主旨,大概表现了那种“从一而终”的封建意识和节烈观。生3:人们对祥林嫂前后称呼的不变,正反映鲁镇人们所受封

  建礼教的毒害之深。生4:称呼的不变恰好说明鲁镇封建势力的根深蒂固,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典型环境。经过这样一番质疑探究,学生不仅把握了祥林嫂的形象特征,而且激发了学生研究的浓厚兴趣。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延伸探究题:要求学生课后做些调查研究,看看我们的周围是否还有“祥林嫂”第二存在,并说明为什么?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调查报告证实了我的问题,结论是: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人们在对女性的称呼上依然存在活用祥林嫂式的称呼。诸如以女性的籍贯、出生地、夫名或区域名称呼女性,而相应地隐去了她的真实姓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这个问题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封建礼教余毒如何侵蚀现代人思想的大讨论大批判。只有课堂上强化了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课下的探究才有了示范、基础和条件。

  三、研究策略,尝试探究模式

  一位教育者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受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因此:

  (1)在教学中,要强调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设计模式。要把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本质时时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把合作意识、探究及解释与依据等的思想、观念随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中。不仅要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

  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都能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语文探究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给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这具体表现在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观点,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

  如在某单元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以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精神。⑴有人认为《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和《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都是那个时代的“良民”,你的看法如何?⑵有一种观点认为让《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当个公关小姐或公司总裁未必不可,你的意见如何?⑶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给《祝福》中的祥林嫂立个小传,以示后人,我们的祖母辈曾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道中?(4)《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的“病态”形象能否算得上一种美,为何封建士大夫之流却趋之若鹜?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的课堂上三言两语带过,有的可以略加讨论,有的可以写成短文进行交流展示。

  这些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可贵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剖一两只麻雀,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思辨的能力。总之,教材给我们师生的不是缰绳而是魔杖,我们要用它演绎百花齐放的课堂春天。

  (3)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如教师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视听,再现康桥的美丽景色;教授《边城》时就可以运用影视片段教学或者历史资料图片再现湘西凤凰城美丽风光画面,达到让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美、人情美、语言美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再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当清华园的月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完全被清华园的月色,荷花的美艳,周围的景物所折服,被朗诵者磁性的语言所吸引,真正感悟到散文情与景融合在一起的文体特点和通感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淡淡的忧愁”的主题。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其感悟,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化解在层层的感知与理解、体验中,循序渐进,拨云见日。其过程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吸引与挑战,学习主动性得到强烈扩张,探究意识和释疑能力由此而得到逐步增强,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但是走进探究式教学,其复杂性、优越性还有许多值得探究,希有志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语

  文教学中闯出一片天地。

  主要参考资料:1,福建福安二中

  李铃川《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探究实施研究性学习》2,广东省阳山县南阳中学

  成有威《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3,福建厦门集美灌口中学

  柯月霞《让语文课堂充满探究精神》

篇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引

  言

  新课改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所代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真正统一起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性。

  一、建立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

  新课程下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气氛发生相应的转变。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课堂教学气氛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民主、平等与和谐为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才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收起老夫子的“尊”容,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如何建构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呢?

  (一)备“教”与“学”。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想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有“教”的设计,也要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应该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同时要实施有效备课行动,教师要在备课行动中处处体现有效备课行动理念,遵循有效备课行动原则。还要挑战传统,超越自己,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

  (二)改变学生座位的编排方式,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传统的学生座位大都采用秧田式座位编排方式,不仅使教师的课堂气氛沉闷,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这种编排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氛围与互动方式受到限制。课堂中处于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的学生与教师距离较近,处于与教师交流的有效区域内,教师可以有意或无意中经常通过眼神、表情等将自己的关注与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这部分学生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听讲,积极反应。而坐在后排和边上的学生往往离教师太远,处于与教师交流的有效区域之外,很容易被教师忽视,而他们也意识到这点,所以在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课堂上他们的行为会经常很散漫,很容易搞小动作或者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课堂活动反应非常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根据不同的课型让学生采用不同座位编排方式,如在活动课中,我采用圆型(图1),半包围型(图2)等方式编排学生,这些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保证了老师和学生间更有效与紧密的交流,提高每个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在以对话或者讨论为主的课堂中,我主要采用对角式(图3),面对面(或背靠背)式(图4)等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更加自由的结对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改变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使教师与学生自觉接触频率增加,而且活动空间扩大,有利于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增加人际交往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次数,活跃了教学氛围,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条件,自然也就提高了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意愿。

  (图1)

  (图2)

  (图3)

  (图4)

  (三)学会赏识学生。有人这样描述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那么,如何赏识学生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1、信任——提出问题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

  2、尊重——即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当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即使与你的方向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也要耐心听,听完后让他讲讲他的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事事处处要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竖起通往成功的阶梯。

  3、激励——捕捉细小的显光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尤其是差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我班的尤金龙同学作业非常潦草,对此,我和其家中沟通多次未果。可有一次,他的作业写得相当工整,让我喜出望外,当时就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把他的表现挂在网页上。网页上写有:2009年9月25日是特别的一天。这一天是我尤金龙写作业最为工整的一天。尤金龙同学也因此在以后的30次作业也得到了22个“优”。

  4、宽容——要耐心地宽容。试想:大千世界正因为百花齐放才绚烂多彩,正因为百鸟齐鸣才袅袅动听。学生需要我们接纳,再接纳,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学生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而不是靠表扬或批评带来的外在强化。

  5、提醒——要学会批评,要真诚地提醒。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惩罚。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如可以这样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

  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是要充满爱与和谐的,是一个人性化的集中点,充满学生的灵性,充满最人文的关怀。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才无拘无束,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最丰富。我们的课堂引导才最轻松,最有效果。营造人文性的课堂来接受人文性的语文课程,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二、实行多元化的阅读模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语文学习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学生求同,更鼓励学生求异。在学生的个性表现方面,有的人知觉事物细致、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觉事物较粗略,善于概括;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淡、麻木等。

  叶圣陶先生所说“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①”。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②”。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特别是初读课文时,预习时要读、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上要读、课后还要读,可以结合课后要求,让学生将读写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朗读,培养朗读兴趣。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阅读能力尤为关键。

  (一)快速阅读能力

  1、计时快速阅读适用于课内集体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是以学生为主,学生的活动占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以消除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现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训练前,教师按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好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好测试题目。先简单,后循序加大难度,指令同时阅读,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开始阅读的时间。然后以十秒为单位,逐个记录所用时间,最后,不看原文,凭记忆回答测试题。当全班学生都做完题目后,教师宣布答案,学生互相依答案评卷,以高分为优。接着分组讨论,得高分的介绍经验,失分多的找原因,吸取教训。

  2、固定程序阅读。程序,就是阅读程序,实际是阅读时思维程序。固定程序即每读一篇文章,固定地解决七个基本点:1、标题;2、作者;3、写作时间与出处;4、文章基本内容;5、写了哪些重要事实;6、写作特点;7文章的思路。其余的暂且不管,其过程是:阅读——思考——解难等。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在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地跟着这个程序走,阅读的速度就能加快,学生的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力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二)重视朗诵阅读

  朗诵阅读是我国古代教育者早就实行的教学方式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入耳”很大程度地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而新课程还强调语文教材文言文的基础。新课程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其中一点是语感思维,而语感的训练培养最有效方式是“有声阅读”,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进行情感交流,体悟作者的匠心独运与文章的美妙。不同的文体可以进行不同的有声阅读。如诗词适合大声的有情感的朗诵,文言文要抑扬顿挫读准句读节奏读出音韵美,经典的戏剧适合角色演绎式朗诵。而且,朗诵才能促进背诵与记忆,在这里,我觉得应该纠正一下很多老师的错误认识,大家早就知道素质教育反对死记硬背,于是有老师就认为语文不再强调背诵,认为要学生记忆那就是落后的教法,就是“俗套”,“老土”。其实,记忆是一种能力,没有充分的记忆作基础作铺垫,谈何去发展?试问,如果学生不多熟读成诵,肚子里没装下一定的货,何谈“素养”高呢?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觉得诵读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譬如,一篇文章,首先是要学生一人一段诵读,初步检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就是预习情况,然后再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边赏析课文边配乐边找学生诵读,检查对课文内涵的把握程度。再如,古诗词的学习,我就通过多媒体声像课件,平时再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回忆起与之匹配的诗词。诗词含量多,我就不断的采用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以最快的思维开启记忆之库,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提倡批注式阅读

  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评点批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因此,我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谓“批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

  1、符号批注

  ①绿色的波浪线“~~”画在文章优美的语句下面。

  ②红色的“[

  ]”,标在文章中的重点词或新学词语下面。

  ③紫色的波浪线“~~”,用在有疑问的语句下面。

  ④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⑤蓝色的直线“—”标出新课的中心句。

  2、文字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力求简洁明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批注的内容有名词解释、自己所获得的感受、字词表达的中心??。

  批注的形式多样,内容不限,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批注的内容。有些学生对于词语比较敏感,着重批注重点或准确生动的字词;有些学生善于理性思考,着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善于感性思考,着重批注感人之处,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传统的批注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课本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新知识与重点一目了然,更使教学异彩纷呈,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功,教学氛围活跃而不失序,开放而不松散。

  (四)注重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这些话启示我们,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

  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

  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同学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要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根据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课文《凡卡》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凡卡的信没有写清楚地址,又没贴邮票,就把它塞进邮筒,这封信能发出去吗?作者如此结尾,给读者留下了空白,引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发读者联想凡卡的命运。教师抓住这一空白,设计提问:

  (1)凡卡给爷爷的信能否收到?

  (2)他睡醒之后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根据问题,有的说肯定收不到,有的说遇上熟悉凡卡爷爷的邮差,爷爷就能收到,因为信封上写有爷爷的名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也有的说无论爷爷收到信还是收不到信,像凡卡这样的穷孩子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让学生围绕提问进行合作研讨,以丰富的联想来填补空白,他们对课文理解会更深刻些。

  结

  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以不同的教学风格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以教学风度和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亢奋点,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等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又能使师生在互助中去探索和发现,去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创造了较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带着饱满的热情与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一起,共同构建富有生机的多彩的语文课堂,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充满朝气的教学课堂而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让中华文化“流长”不衰。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新探索

  参考文献

  [1]韩立福

  著.《有效课堂教学》

  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教育总支2010.5[2]夏雷鸣

  著.《浅谈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年第8期

  [3]顾明远

  著.《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2001.10[4]陈学会

  著.[5]李晓莲

  著.[6]王少兰

  著.[7]薛会清

  著.[8]唐晓杰

  著.[9]高翠香

  著.[10]王

  芳

  著.[11]魏荣霞

  著.[12]钟脆音

  著.[13]黄

  婷

  著.[14]黄丽萍

  著.①:袁长仪

  著.②:黄

  婷

  著.③:朱

  熹

  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第4期

  新一代2010年第1期

  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年第8期

  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9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2009.6,快乐语文

  》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7期

  教育教学版2010.2大义小学教育网2010.6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11期

  麻城教育信息网

  http://www.mc.e21.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276大义小学教育网

  实用查询:名人名言大全

  1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多元化》《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动力》《浅谈赏识学生》《快乐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快乐阅读、快乐人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http://218.4.147.237/YXkeyan/yuwenzu/lunwen/201006/3015.htmlhttp://tools.alijj.net/mingyan/?id=9600

篇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堂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总结

  关于新课堂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总结

  本学期学校大力开展新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方式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学会自主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针对学生现状,我一如既往地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新课导入注重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雷雨>>一文,展示有关《雷雨》的话剧视频,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关于新课堂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总结】

篇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1578〔2021〕06-0161-0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D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需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其中,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GJ或地区教育现代化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进展的趋势与愿景就是实现智慧课堂,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平衡学习需求与教育供给,以培育智慧人才[1]。因此,很有必要正确审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乏并进行改革创新,探究和构建适应时代进展步伐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智慧课堂的特点

  智慧课堂是指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配备一个智能移动装置〔或称电子教材〕,从而为学生构建智能化、情境化、互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电子教材为学生呈现内多媒体化、独特化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真实学习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绑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通过云服务将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教师也可以运用课堂操纵系统向学生推送各种学习资料,准时采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增添师生互动。因此,智慧课堂是一种智能、高效的课堂[2]。

  1.1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1-

  在智慧课堂中,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插入自己制备的微课,或是各种包含影音、图像和文字的多媒体教学资料,网络上的海量资源都可以在数据的连接下实现共享。在智慧课堂里,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更加敏捷,可以进行全班推送也可以实现分组定制,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1.2课堂交互方式更加主动有效

  传统的课堂交互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问,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索、主动参加。而在智慧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的交互过程还加入了增加了便携式电脑等移动设备,交互方式的多向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在这种交互模式之下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更加平等。因此,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的交互方式更加主动有效。

  1.3延展课堂边界,突破教学时空

  传统的课堂边界有明确的时空限制,一节课固定在45分钟,学生学习的容量被限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结束后,师生之间也停止沟通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难以获得学生课外学习状况的即时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也无法得到老师的指教。而智慧课堂的网络即时通信手段可以有效突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制约,把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延展到课堂之外。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作业过程有疑问,也可以-2-

  很方便地从教师或其他同学得到关心[3]。

  2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2.1资源共享,推动课前预习的智慧化

  基于互联网的云平台给传统的预习带来的巨大改变。在授课之前,教师可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学问、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先制成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并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等电子教材中让学生进行预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依托智慧课堂的云平台,学生也可以将预习过程中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上传与其他同学共享,或者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探讨,这不仅提升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便于教师监控和检查,而且全部学生的预习成果都在云平台上成了共享资源,学生在课前课后可以互相扫瞄并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2.2人机互动,构建“思维碰撞〞课堂

  在小学语文“人机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每位学生都连接到一个智能移动终端中进行人机对话,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学习,充分落实全员参加。教师在計算机平台上通过教学软件的选用和课件的调配,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学生则在各自的分机上进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探讨沟通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准时收到学生的即时反馈并进行点拨,计算机也可以进行智能纠错和解答。这样,在智慧课堂中通过“人机互动〞,教师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得到实-3-

  现,从而构建了一个“思维碰撞〞的课堂。

  2.3分组研讨,构建“合作探究〞课堂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小组内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并鼓舞学生对于接受的信息学会甄别、推理和质疑。在智慧课堂中,合作探究不受到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无需调换位置就可以进行分组研讨。分组商量的过程学生只要连接耳机进行语音沟通或者通过平板电脑进行打字,不会像传统的分组商量方式那样造成课堂的嘈杂,在小组研讨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各组之间也不会相互干扰。在沟通研讨过程中,各方观点和还能被实时记录起来,可以直观呈现整个谈论过程,并可以方便以后调出这些探究的有用结论进行学习。

  3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展,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进展的需求。智慧课堂以培育具有高智能和制造力的人才为目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进展,推动课堂模式的变革,并将逐步成为具有ZG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新路

  向。

  -4-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 探索 语文课堂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