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得?课堂」——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概念?义泛指:所有有?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施加影响的活动。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使其形成?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内容1.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等。2.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观教育、理想教育等。3.道德教育:包括:实施善意对?的教育;实施讲?明、有礼貌的教育;实施诚实教育、公正教育、爱?教育、同情教育等。5.法律教育:2016年9?我国中?学德育教材统称为《德育与法治》,这是对法律教育
的?度重视。当前,我国法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施宪法教育。6.?理教育:?理教育的核?是?理健康教育。
【补充】:2017年8?颁布的《中?学德育?作指南》,把德育内容具体化为五个?的??:1.理想信念教育;2.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3.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4.?态?明教育;5.?理健康教育。这五个具体化的德育内容都涵盖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理教育之中。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学得在线】。
德育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德育: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指的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2、德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是一项具体的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要求。或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3、班级管理: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4、班级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5、班主任的自我管理:(1)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2)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班集体: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9、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10、班级目标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根据班级工作的目标进行的管理。它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目标设置来规定集体活动的方向,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其贡献的大小,用目标来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改变某种既有的品德认识和价值观念,而接受某种新的品德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维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13、班级制度管理:在认识班级建设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工作。
14、班级管理轴辐模式: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
15、榜样示范法: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16、品德评价法:教育者依据学生守则、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做出评判,以促进其形成良好品德,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工作目标的方法.
17、班级绩效管理:
指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及学生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18、班级管理树状模式: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
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
到学生中去。
19、研究型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者并不是简单地运用已有的关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而是根据班级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特殊性,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某种研究方法,寻求特殊问题的特殊解决办法。
20、心理疏导法: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代德育的发展走向。
(1)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
(2)德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转向回归生活
(3)德育过程:由简单灌输走向师生对话
(4)德育方式:由单项传导转向参与式道德实践
2、德育目标与德育目的的区别。
(1)德育目的:总的标准和规格;最高理想,终极性。
(2)德育目标:德育任务的具体目标,具体努力方向。
3、我国目前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是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的一种德育方法。
(2)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3)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5)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6)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的一种德育方法。
4、班主任的任务有哪些?
(1)管好班级纪律
(2)把各科的作业抓好,配合各科老师
(3)把班级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准
(4)教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是自己认为自己有成就感
基本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5、班集体的特征有哪些?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目标组织的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3)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
(4)有准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6、德育的超越性本质如何理解?
(1)“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且德为先"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德一种优先性和重要性。
(2)在汉语中,“道”有道路、生长、引导之意;“德”虚心、容纳、养育之意;揭示了道德的先导属性。
(3)德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质量,超越性的核心是培养主体性的人。
7、当代我国德育目标的价值定向是什么?
(1)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2)强调社会价值与主体发展功能的整合
(3)兼顾基础品质与个性素质的培养
8、简述德育内容的含义。
德育内容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的教育对象必须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
德育内容给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哪些品德指明了方向,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与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与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文明礼貌教育(8)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9、如何实施班级活动?
(1)做好班级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做动员会;搜集与了解相关知识与背景资料;安排人员角色分配;推敲及模拟演练活动过程;准备活动场地、工具及道具等.
(2)推进班级活动的实施:考虑如何将随机事件转化为教育因素;如何降低随机事件对主题活动的负面影响;如何组织学生回到主题活动的轨道上来。
(3)完满地结束班级活动:重申本次活动的主题;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给同学们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0、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突出两个主体(2)倡导个性释放(3)坚持多元合作
11、简述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
(3)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学生的品德实际;
(4)人类普遍伦理与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
12、简述班级管理的要求。
(10)爱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桥梁;
(2)班级荣誉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基础;
(3)规章制度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依托;(4)赏罚分明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保证;
(5)班委会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
(6)师生间良好沟通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13、简述班主任的能力因素。
(1)组织管理能力(2)创新学习能力(3)思想教育能力(4)交往和表达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6)自我调控能力
14、简述班集体建设的一般策略。
确立共同目标、组建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培养优良的班风
15、简述班级活动的作用。
(1)班级活动是建设良好班级的重要构成
(2)班级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6、见10、17、简述班级管理的新概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健康向上的班级管理环境
(4)新型的管理模式
(5)因人而异的个性管理
(6)多元合作的管理机制
18、简述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
19、简述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组建阶段——雏形阶段——成形阶段—-成熟阶段
20、简述新型班集体管理模式的建构要求。
(1)树立新型的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新型的民主教育观、树立开放的整体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致的目标系统、有一定难度并切实可行、明确具体且易于评价
(3)处理好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抓住同一性,突出差异性。
三、论述题
1、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⑴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⑵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⑶德育过程观。⑷偶发因素。
2、如何理解“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班级管理中引入“创新奖”,激发学生上进心,激励学生自我创新。
(2)班级管理中强调学生正确看待成绩,重视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学习生活中的智慧火花,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在学习中“创新”.
(3)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让学生制定班规;让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让学生组织班会;让学生写
“品德品语”。
3、我国德育内容体系的优化体现出什么趋势?(1)突出道德教育的核心基础地位(2)注重德育内容设计的层次性
(3)强调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
4、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与三种教育力量着手。
(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协调。任课老师作为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参与者,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自己独特的课堂管理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应该多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任课老师的基本情况.同时,班主任也应该与任课老师交换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确定班级的统一愿景以及具体的班级管理实施计划。
(2)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让家长成为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助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道的途径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教育的实施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一些东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性的意见.
(3)班主任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协调。首先,将学生作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力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上。其次,班主任与学生协调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对自己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平均分配机会,尽量让每一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除了这些之外,老师也要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5、试述当代德育的发展走向.
(1)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
(2)德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转向回归生活
(3)德育过程:由简单灌输走向师生对话
(4)德育方式:由单项传导转向参与式道德实践
6、试述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1)教师影响力的变迁:由传统的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利性影响过渡(2)教师管理方式的转变:由“专制式”、“放任式”管理向民主式管理过渡(3)班级管理主体作用的变化:由教师唯一管理到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4)班级管理职能的变化:由“控制"向“服务"转变
7、试述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的实践性
(2)德育过程的主体性
(3)德育过程的开放性
(4)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5)德育过程的长期性
8、试述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
(1)正确的育人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人人可成才的观念)
(2)热爱学生(真诚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宽容)
(3)正确的师生观念(平等互信的观念;共同发展的观念)
(4)作风正派(穿着大方整洁得体;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乐至县石佛职业中学
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依据这层次划分,对于我校德育工作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
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中职生的“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职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各班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中职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我校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
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
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由于科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应当努力对小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及其条件有较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同时还应当采取适合小学生发展实际的形式进行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
三、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
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中职德育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中职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中职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中职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以上是德育内容的重点。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对中职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中学德育纲要》上。
《中学德育纲要》规定:“中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加强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中职生相比较普通高中生有着更多的行为偏差,因此要着眼未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吸引力;以行为规范教
育为内容,贯彻职业道德教育;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使行为养成从他律走向自律。要不断寻找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合点,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中职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主要有几点:
(一)学习习惯差。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文化基础差,怕提问题,没有动笔作记录的习惯。
(二)做人习惯差。缺乏积极向上的自信心理,缺乏尊师敬老的行动,生活上缺乏计划安排,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家长、教师间撒谎,不懂得善待他人。
(三)礼貌习惯差。有相当学生遇见老师不打招呼,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缺乏正确的坐姿和站相,随便翻别人东西,在公共场所要高声喧哗。
(四)卫生习惯差。食堂吃饭不喜欢用自己的餐具,要么用一次性餐盒,吃后论扔,要么用其他同学的餐具,更有不少者喜欢在校外游探吃饭。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注意常换衣服常洗涤,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吸烟比例大。
(五)阅读习惯差。对正规教材阅读没有兴趣,喜欢租用武打言情小说看;教师安排的阅读没有做摘抄,画重点的习惯,几乎没有学习工具书,不爱惜书籍,一毕业所有教材叫变成垃圾换点零食或上网的钱。
(六)安全习惯差。不懂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公路上喜欢自由乱跑;离家离校不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有的翻阅围墙外出,有的与社会闲杂交往密切,时不时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五、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从人
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培养方向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最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决定了地区对电子电工类一线操作工需求的持续旺盛。面对社会的需求,在对这一类中职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实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迎合社会的要求,力求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合格中职生。
乐至县石佛职业中学
2012年9月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小学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中小学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度的锻炼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小学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小学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友善待人等。
通过中小学德育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中小学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内容。
中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如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良
好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立德立言,行为举止端正”。
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还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一)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着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4、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
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
初步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6、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
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
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
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
青春期心理卫生、性道德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真诚友爱的教育;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
德育教育内容有哪些?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命运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集体主义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凭直觉认为,私的概念是具体的,个人主义的定义容易理解,即是私利,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此讲得也比较透彻。而公的概念则被泛化,对于集体主义,则被视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这是由集体主义的属性决定的。
4、劳动教育: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人道主义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6、自觉纪律教育:指的是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集体纪律的意义,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的教育,其履行《守则》。
7、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用社会主义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公识,使他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懂得与自己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使树立科学人生观,并以其为指导,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1、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生活的逻辑,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2、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3、生本性。课程内容主张从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已有的生活经验。
4、开放性。面向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德育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德育的内容,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德育内容是德育任务的具体化。
在确立德育内容时,要体现德育的现实性和德育的理想性相结合,既要立足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又要着眼未来社会新道德要求的进步性和超前性,因为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的一项工作。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或热爱的态度。这各态度虽然有自发的成分,是在长期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它又有很强的可塑性,班级管理中,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强化这种态度。
(1)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知之深方能爱之切,一个对祖国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很难培养起爱国激情的,而且无知的人往往会轻信脱离实际的宣传和诱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首先表现为一种由衷的·
情感。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从热爱故乡、母校、亲人、师友,继而拓展到锦绣河山、灿烂文化、杰出英雄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3)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祖国、国家政权和民族是密不可分的,祖国不是抽象的。要教育学生记住根本,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自觉为维护国家安定,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应有的贡献。
(4)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的深层表现是理性的。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是一个坚强而成熟民族的性格。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缺乏民族忧患意识,班级德育要特别注意实事求是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
(5)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有着广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性格,要善于向其他民族和国家学习,把建设祖国的事业融入世界和平、进步、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2.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
(1)激励学生要志存高远、有所追求。结合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理想教育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古今中外成大事者从小就有远大志向,敬慕伟人就应
·
该像他们一样有志气、有抱负,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氢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理想。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理想植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中才会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2)坚持不懈地进行优秀传统教育。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无视传统、割断历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班级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激发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要充分突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①利用古代民族英雄的事迹和中国人民抗击外强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②用古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精神和举动影响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尊严感和民族气节。③用中国知识分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积极处世态度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投身社会、建功立业的使命感。④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⑤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礼貌谦让”“虚怀若古”“敬业克己”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集体主义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是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点,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关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它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指导思想,班级集体主义教育要紧密联系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展开。
(1)帮助学生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不要强调集体主义”的思想认识问题,明确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2)让学生懂得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明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而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一个人去营建和维护。
(3)让学生认识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摒弃狭隘的小团体主义。
(4)让学生清楚坚持集体主义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在今天的中小学班级中,“小太阳”们作为“四二一综合症”的产物,孤芳自赏、个人中心的意识较为严重。这种问题特别需要学校教育加以纠正。
(5)集体主义教育要随着学生年龄与知识的增长,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生要理解集体的含义,懂得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
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懂得在集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中学生则要侧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分清友谊和哥们义气,学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调节集体成员间的关系,明确服从集体利益,维护集体尊严是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天职。
4.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一种社会制度形态都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
5.国情教育
国情,是指一个国粗在历史发展过程上中所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生存条件的总和。国情教育是以传授国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自然国情教育,包括自然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环境气候状况、地理生态状况等;历史国情教育,包括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源流、文明发展的历史及成果;现实国情教育,包括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民族、人口和思想信仰等;比较国情教育,主要指我国与别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横向比较情况。
通过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把所握现状,明确优势、认清不足,并确立起一个“公民”应有的强我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6.民主与法制教育
·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从小就得到民主的训练、民主意识的强化,得到守法的教育,懂得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既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明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做一个守法公民。
7.社会道德教育
(1)加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为了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制定的,通过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必将有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是人类共同道德的基础,中小字班级管理中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心存爱心,关心他人,并培养其济困求危、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3)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道德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和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存在的,它需要每个公民去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从小处着手,逐步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
(4)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家庭也是由人组成的,人际关系是否健康和谐,直接关系着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安定,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维护人际和谐。
·
(5)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效礼仪教育。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上。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中小学了教育要给孩子们进行文明生活指导。另外,交际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成功的交际,注重交际礼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而同样需要班主任对学生予以指导。
8.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怀,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1)树立劳动观念,确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实践活动。劳动改造世界一种积极的实践活动。劳动就形式而言是很多的,但就其伟大意义而言却是一致的:劳动美化和优化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劳动延续和创造着人类的文化,劳动也挖掘着人类自身的创造潜能,优化着人的生命。没有劳动,人类将驻足不前,甚至退化灭种。中小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让劳动观念不断得到强化。
(2)培养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劳动要会出血汗和精力,创造是诱人的,但更是艰辛的,正因为这样,自古以来总有一
·
些人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为荣,这种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因此,班级德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初步的劳动能力。习惯的养成要以实践为媒介,能力的培养要靠实践来支持。班级德育实施过程中要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从而逐步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9.国防教育
国防意识是一个公民的重要思想意识。中小学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土不遭侵犯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利益的崇高思想。
10.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中小学德育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从小能自学地维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维护者和改善者。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中小学德育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从小能自学地维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维护者和改善者。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班主任老师要围绕以上德育内容,有效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意识和品德
·
进行影响,从而使学生的道德面貌得到不断完善。
·
相关热词搜索: 简述德育的内容 简述 德育 内容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