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5篇

时间:2023-08-04 16:54:03  阅读:

篇一: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

  

  浅谈时政新闻中的舆论监督报道——以合肥电视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栏目为例-新闻学

  浅谈时政新闻中的舆论监督报道——以合肥电视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栏目为例

  孙一蕾【摘要】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合肥电视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栏目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架起了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也开辟了安徽在时政新闻中常态化的播发舆论监督报道的先河。

  关键词

  时政新闻

  舆论监督

  热线栏目

  在合肥电视台晚上六点半的《合肥新闻联播》栏目中,有一个固定板块——子栏目《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从最初的周播,到现在的日播,栏目走过了十一个春秋,播出节目近两千期。关注民生,用事实说话,解决群众的矛盾和问题,架起了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也开辟了我省在时政新闻中常态化的播发舆论监督报道的先河。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利用媒介手段,帮助公众了解政府、社会和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舆论监督”的概念,1989年11月25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提出:“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2004年9月4日,合肥电视台新闻频道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联

  合开办了一档舆论监督类专栏节目——《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以弘扬主旋律著称的时政新闻里,出现了为普通百姓呐喊的声音。节目关注民情、倾听民声,用事实说话,一方面反映群众急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探究、思考,并提出可供政府决策的参考性建议。因此,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市民们誉为“合肥的焦点访谈”。

  今年以来,《12345政府服务热线》栏目已发稿200余篇,涉及内容包括房屋质量:《房屋墙面渗水修修补补有三年》,道路出行:《“弹坑”路何时修?》,居民生活:《“僵尸车”霸占小区车位苦了居民难倒物业》,政府政策:《黄标车报废为何“门”难进》,农业生产:《秧苗离奇“夭折”村民损失谁负责》等等方面的新闻。在常规的节目中,涌现了一些新的亮点。

  一、增加连续报道篇幅

  例如节目《无水之痛》,报道了肥西县紫蓬山管委会山口村数百户居民饮用水问题,记者历时半个月时间,分别采访村民、紫蓬山管委会、县水务局,通过一系列连续报道,持续发力,督促相关部门尽快为居民安装自来水。

  节目《基本农田之“谜”折射了什么?》,报道肥西县高店乡平河村的一片农田,每到汛期,排涝出现问题。经过连日的走访,记者发现离这片农田不远的200多亩基本农田上被种上了葡萄,成了葡萄园。在连续几期节目的“追问”下,最终,肥西县国土局承认葡萄园确实种在基本农田上,并承诺会尽快与他们解除合同,还农田本来的样子。此新闻也获得了2015年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二、扩大选题覆盖面

  在解决百姓“衣、食、住、行”难题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

  如节目《古桥“保卫战”号角再吹响》,讲述高新区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西桥,因为引江济淮工程的需要,面临拆迁的新闻。反映当地百姓的心声,也提出工程的可行性方案。还有诸如今年以来合肥的重大新闻事件,大姚路改造、增知旧书店濒临关门,我们的记者也同步发声,制作了一批优秀稿件。

  三、追根求源,体现报道深度

  不光只停留在报道事件“怎么了”,而着重突出“为什么”和“怎么办”。节目《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起初,记者接到群众来电,反映望江路上的某小区几十户业主家里装修没两个月,厨房烟道外的瓷砖就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在先后采访一些在建的楼盘、建筑主管部门、建筑方面的专家后,记者发现,导致瓷砖开裂的不是烟道本身,而是烟道的施工工艺。很快记者又注意到,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类似事件屡见不鲜,而出现的原因在因为在烟道的建筑设计上责任不明、规范空白、监管漏洞,于是我们的记者制作了一期深度报道,力求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完善。

  《12345政府服务热线》栏目已经播出十一年的时间,如何使这档栏目常看常新,不淹没在以舆论监督节目为主的民生栏目的大潮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效应和权威的公信度,还有很多有待探索的地方。

  一、多样化的节目表现形式

  舆论监督报道要求记者深入事件核心地带,在报道中应多观察、多记录,多用现场同期声,客观展现事件的进展。在重大事件报道时,可以采用现场直播、演播室现场连线等方式,在节目播出成片中,还可以辅以图片、图表、特技、画外音等表现形式,呈现生动的节目形态。

  二、不同类型的报道方法

  我们常常发现,在节目的选题上,有需要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有诸如垃圾、污水、占道等较普通的小选题。如果同样派出报道组来进行拍摄剪辑,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类似短小精干的选题可以开辟单独的板块,以主持人口播、图片、手机视频等短频快的方式呈现。

  三、合理利用时政新闻资源

  加强与政府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其支持和协助,为节目的采访制作和正常播出提供保障。舆论监督不仅仅是为了曝光,更重要的是监督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真正体现当官如何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四、建立新闻报道回访机制

  在我们已播发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节目中,可以说,有90%百姓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可惜的是,其中有不少问题,只是相关部门为了应付媒体,而在当时所做出的形式上的整改,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等到记者的稿件一播,很快,原先的矛盾又死灰复燃,治标不治本。《12345政府服务热线》需建立回访机制,要求记者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对报道事件进行回访,确保真正把困扰百姓的问题彻底解决。

  五、拓展报道内容

  增加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报道,不停留在事件表面,而是加大深度报道分量,采访行业专家、科研学者,使报道区别于同质化的常规新闻,为领导科学决策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六、紧跟全媒体时代脚步

  在合肥广播电视台网站上设立单独页面,按时间顺序将每天的节目上网,方便观众浏览。建立微信公众号,扩大手机用户范围,第一时间将节目内容

  推送出去。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结合,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提高节目影响力和权威性。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在时政新闻中开展舆论监督报道,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必须怀有一颗“以人为本”的心,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辜负百姓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在报道中,我们更要秉持全局观、大局观,不为播出效果而刻意放大事实,真正使舆论监督报道成为沟通民意与政府的桥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合肥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

  责编:姚少宝

篇二: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舆论监督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舆情事件频繁发生的新形势下,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舆论监督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它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密切相关。本文就新形势下的舆论监督进行浅谈。

  一、舆论监督的意义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媒体、企业等各类机构和组织的言论、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的过程。舆论监督具有以下意义:一是保障公共利益。舆论监督可以促进政府、企业等各类机构和组织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保障公共利益和民众的合法权益。二是促进社会进步。舆论监督可以揭露和制止违法犯罪,推动社会进步,引导文化价值观念正常化。三是弥补制度缺陷。舆论监督可以通过大众的关注和批评,弥补制度缺陷,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新形势下,舆论监督面临着以下挑战。一是舆情环境不稳定。网络在实现快捷信息传播的同时,也给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导致社会舆论环境不稳定。二是监督对象复杂多样。传统舆论监督主要面对政府和传媒等单一的监督对象,而现在,舆论监督的对象越来越多元化,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和方面。三是舆论监督难以跨领域协同。不同机构和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和平台,行政执法、舆情监测、新闻传媒等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数据互通不畅。

  三、如何加强舆论监督

  在新形势下,加强舆论监督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完善制度体系。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和规范,加大对舆论监督的支持和引导。第二,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公众和媒体应更加积极地参与舆论监督,传递公共声音,发扬民主监督的力量。第三,推动跨领域协同。各领域机构和组织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建立统一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第四,培养舆论监督人才。需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机制,提高新闻、传播等工作者的舆论素养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

  在新形势下,舆论监督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加强舆论监督,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只有通过制度完善、社会监督、跨领域协同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断加强,才能真正实现舆论监督的目标,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篇三: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对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的广泛和快速传播,而且其传播的主体和渠道都不再受到限制,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地认识到社会的新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其效果。

  第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方式是媒体的自主监督。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自由度更高,但也更加需要遵从道德准则来保障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遵守传播道德规范来规范新闻评论。媒体应该建立规范的编辑部门,通过严格的制度来监督作品刊发和内容的质量,同时发起并坚持大量调查和独家报道,可以在信息的筛选和呈现层面上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二种是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具备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范式,有效的内容可以被传播,差劣的信息也能被识别和拒绝。这样,公众对于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媒体时代,公众的监督功能被大力地强化,他们可以担当社会各层面的有力角色,通过社交网络上的热议、举报等方式来实现舆论的监督。因此,存在有效的反馈机制来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是一种重要的舆论监督方式。

  第三种是政府的监管和监督。政府是一个专门的行政机构,其职责不仅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为整个社会提供的基础性的监督服务,保障公众的利益。政府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其对于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监管机构在执法、法律体系的规范制定、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监督的方式是以法律为依据并实现规范。

  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可以分为媒体的自主监督、公众的互动和监督和政府的监管和监督。不仅如此,舆论监督的方式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我们应该在新媒体时代突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持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和切实性,为公众提供专业、权威的舆论传播服务,从而实现更好的东西向发展,这是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重要目标。

篇四: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作者:丁明毅

  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31期

  摘

  要:网络媒体出现之后,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大发展促进作用的一类传播媒介,由于网络媒体更新信息具有即时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中走出来,致力于加入网络平台中去,利用网络来获取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本文首先对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阐述,其次对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舆论监督中的负面效应作了一定的概述,最后就当前及未来网络媒体如何在新闻事件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媒体

  新闻事件

  舆论监督

  作用

  依靠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件中进行舆论监督,与一般的行政司法监督以及党纪监督不同,由于这种监督不受强制力的约束,不可能直接促进法律效果的产生,因此这种监督仅仅使得被监督者能够知晓民意,能够通过民众的呼声与反映将事实进行更深层的揭露,但是它并不会直接使得整个事件被诉诸法律程序得到解决,只会以来自民众的态度和压力让事件本身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

  (一)网络媒体真正促进了公民话语权的实现

  在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民众没有发言权,尤其是以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主,人们只是单方面的倾听新闻,探讨新闻也只是茶余饭后对着报纸与家人以及身边的朋友、同事进行讨论,根本没有地方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实施自身的新闻监督权。网络媒体的出现则真正改变了民众面对新闻事件無处发声、不能畅所欲言的问题,使得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有机会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通过电子信箱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及相关领导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更多的公共新闻事件在民众的监督与关注下得到快速顺利地解决。

  (二)网络媒体实现了公众交流互动及信息整合

  站在公众参与新闻监督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公众的交流互动,更加促进了信息整合。首先就公众的交流互动而言,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公众不但可以就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的看法,而且能够在网络上与其他网友形成交流互动,就某个新闻事件进行表态,并就各自的立场进行交流探讨。当前社会上每天都在产生着新闻,各种新闻事件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的出现让新闻的受关注度获得广泛提升,基于公众方面的压力,一些存在拖延的新闻事件得

篇五: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

  

  社科研究浅议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王晓艳(保山市广播电视台,云南保山678000)【摘要】在媒体、自媒体被资本力量控制和操纵的网络时代,媒体舆论作为一项社会权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如果媒体权力本身得不到监督和制衡,关于权力监督和制衡的所有理论都将成为空话。权利与责任是相互匹配的,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保证权利行使的合法性并且不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一、前言舆论监督指的是新闻媒体对党和国家、政府以及各级部门工作进行的监督和评价,这种监督包括一些建议,还包括新闻媒体通过自身媒介表达公众的意见,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众的舆论监督,一方面能够使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呼声,有利于政府机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使政府逐渐成为阳光政府;另一方面这是党和国家的要求,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大力反腐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推进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新闻媒体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发挥舆论监督权,这种监督权,由于权力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权。二、新闻媒体如何有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一)坚持真实性的监督原则由于新闻媒体公开传播的特点以及其自身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所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监督效果。正是这种巨大的影响力,要求每一个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的时候,都需要严格遵守真实性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此在舆论监督中也要注重强调真实性。只有在监督的时候始终坚持真实性,才能使报道的内容被人民群众信任,从而才能使新闻媒体被人民群众信任。在报道的时候,要求报道的每一项内容都经得起核对,具体来说,即新闻的“五性”要符合客观事实。新闻媒体的报道人员在获知新闻线索后,应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事件发生地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另外,新闻记者在报道的时候,还需要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真实”。(二)注重监督的方式方法如上文所说,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力较为深远,因此在开展监督工作的时候,其需要注重监督的方式方法。首先,要把握好监督工作的时机,围绕每一时期党和政府所进行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监督工作,这样一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次,新闻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不同于“黑幕新闻”或西方世界的“揭丑报道”。因此,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时候,新闻媒体不仅需要按照一定的新闻规律开展工作,如坚持真实性、群众性等,还需要具备大局意识以及政治意识。三、如何限制舆论监督权(一)对负面新闻要正确引导1.扩大认知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读者比以往任何时代对媒体的要求都高,人们不但要满足浏览新闻的欲望,还要满足“求知欲”,受众希望得到多维度的资讯。而负面新闻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知情权”,对自然、社会、人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2.激励向上负面新闻所报道的消息都是突发性的,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触动和震撼,让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励人们奋起抗争、改变自然和社会的愿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3.监督促进负面新闻通过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对丑恶现象的暴露和对腐败、邪恶的鞭笞,起到对权力组织、社会团体及社会成员进行监督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负面新闻的监督作用,才使一些深层次问题等得以曝光,并得到制止和改正。4.警惕告诫触目惊心的负面新闻报道,往往能使人们警惕和反思,起到“敲响警钟”的作用。比如通过交通、公安等部门公布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人们能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增加防范意识;从大兴安岭火灾、煤矿塌陷事故中,认识到忽视安全的危害。(二)依法依规舆论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一项权利,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必须规定在行使此项权利时的条件,对于权利行使时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权利过度行使产生危害社会和第三方公共利益行为,维护正当权益主体的利益,保证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以此,在限制权利时,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宪法指导下,依法依规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三)追究责任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网络立法,也没有新闻法,这并不代表在制造传播谣言问题上中国没有可适用的法律条文,因此必须让权利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特别是那些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如果影响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根据影响力的大小,所承担的责任与之匹配。媒体人也是一个主体,制造了传播谣言,也没有豁免权,也不能有特权。总之,舆论监督权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项权利的产生有一项共同遵循的理论,那就是社会契约理论。现代社会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很多,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在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力是应当受到一定约束的,随着新闻媒体的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更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本文主要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方面进行探讨。参考文献[1]车平.浅议如何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35.[2]王菲.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J].今传媒,2013(11):29~30,39.·45·

相关热词搜索: 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浅论报纸舆论监督工作 舆论监督 报纸 事件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