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8篇

时间:2023-08-05 15:27:02  阅读:

篇一: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探析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韩红爱

  【期刊名称】《传媒论坛》

  【年(卷),期】2018(001)013【摘

  要】在电视制作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可谓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创造性较强的工作.电视新闻编辑可以根据新闻的价值和重要性编排播放的顺序,并对这些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制作加工,在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中,电视新闻编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总页数】1页(P79)

  【作

  者】韩红爱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广播电视台,河北

  河间06245【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13【相关文献】

  1.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吴守全

  2.探析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韩红爱

  3.探析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艾克拜江·艾合买提

  4.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索南多杰

  5.探析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艾克拜江·艾合买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SHENGPINGSHIJIE金话筒实践与创新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特殊素养的培养研究阴旺珍刘晓地摘要院新媒体行业的出现带动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袁也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遥作为节目的核心所在袁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袁影响着节目整体的效果遥文章分析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素养发展现状袁并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袁提出培育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特殊素养的对策袁以期为媒体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帮助遥关键词院少数民族播音主持人特殊素养和受众交流的最前沿,语言表达播音主持作为信息传递、精准度和情感态度尤为重要。为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加强对播出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特殊素养的培育,使其更加准确地把握情感表达技巧,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获得更高的收听率和收视率。”播音员主持人这次能够亲眼目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人名上会在播报此类稿件时,往往不会一次性无差错播完,有卡顿,比较难以一次性流畅地完成播报,严重者还出现反复错误,影响稿件质量和播音效果。另外,受到高海拔地区低压缺氧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呼吸系统对缺氧的反应比较敏感,空气稀薄、播音环境较为艰苦、高原上的用声工作者特别是播音员主持人非常辛苦。在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肺总量和功能残由于气量增加,肺保持着高膨胀状态,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提前到海拔高,在进行直播或者播报长篇政论性文章时,如达直播间或录播间,调整好话筒前状态特别是气息的稳定。果没有提前调整好身体和气声的最佳状态而马上播音用声,从而影响到势必会产生呼吸加深加快,语言表达节奏不顺畅,整个节目的播出效果。缺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储备遥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体会其中信息传递的纽带,要求其不但要深入了解新闻内容,还应保持正确蕴含的文化知识,更好为受众讲解其内容元素,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为受众作出更加正确的引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自身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对少数民族文化展开宣传,自身信息传导的作用难以发挥。一方面,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对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发展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新闻内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再向观众传达信息时,缺少深层次的剖析,使内容传达不够到位。如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有关“在教育领域推广双部分播音员没有认识到使少数民族学生掌语言教学”的新闻,关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就难握母语和普通话,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播音员以在文化层面完成信息传达。在展示自我时不具备文化自信。少数民主持人缺少文化储备,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构成部分,只有播音才能够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员主持人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为我国各族人民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com.cn.AllRightsReserved.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素养发展现状分析有着差异性较大播音流畅度不足遥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环境,56个民族呈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在充分了解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金话筒SHENG实践与创新PINGSHIJIE主持风格不具备鲜明特征遥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民族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播音主持人员可在工作之余,阅读关持人作为节目的灵魂所在,其播报和主持的风格不但展示自于各种文化的书籍、加强对各类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不断身的文化魅力,还奠定整个节目的播出风格。在少数民族地提升自身新闻知识水平,并保持着正确、鲜明的高政治素养。区,无论是主流的节目,还是带有娱乐性质的节目,都需要主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激发群众深度了解新闻内容中间人,要加持人展示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节目相统一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够在播报中合理融入自我情感和认知,提的主持风格,简言之就是主持人要对不同性质的节目,作出最升自身情感的控制力,使受众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对节目短时间内的主持风格变换。但在实际主持实践中,少数主持人的认可度,获得更多受众群体的喜爱和关注。受到节目类型和观看群体的限制,自身思想难以及时转变,使积极参与节目制作袁形成良好职业道德遥少数民族地区受得主持风格单一,在不同节目中与节目风格不相一致,缺少自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在媒体行业中存在播音人才缺己鲜明的主持特点,无法为受众带来更为丰富的视听感受。另乏的问题,部分主持人不仅要主持播出还要承担稿件编写和外,部分播音员主持人认为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重大,在播报和采编的工作,这就对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在提升主主持中始终保持严谨和严肃的态度,使播音员和主持人严肃持相关能力外,还应了解节目制作更多的内容,完善自身编刻板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受众的心中,长此以往受众容易产写、策划、管理上的能力。纵观我国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生审美疲劳。经历,发现他们都积极参与过节目的制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在情感上有更为丰富的体验和认知。例如,张泉灵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特殊素养的培育策略在汶川地震期间,亲自深入灾区,真实和准确地报道灾情,不强化语言学习袁增强语言应用规范性遥在当前过于宽松的但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还将个人情感和态度展示出来,把媒体环境中,由于给予主持人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部分主持感动传递给更多观众,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为最大限度地获得观众的关注,在节目中哗众取宠,语言使播音员主持人,更应主动参与节目选题和制作,了解新闻发生用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针对这和发酵的全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在类问题,媒体行业应加强对地方播音员和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通过学习来不断强化自身职业能力。首先,播音员主持人可反复观看自己主持的节目,找到自我情感表达的优势。然结语后在日常练习中,在播报声音中加入情感,使声音更具有变总而言之,在媒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化,且能够准确地传达情绪,增强主持的感染力。其次,在完成地区的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素养的培育,应从语言表达、发音、语言联系后,可在网络

篇三: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传媒观察对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的几点思考分析尼加提·沙得克(伊犁州少数民族影视剧译制中心,新疆,伊宁835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视,电视已然成为大众媒介之一,并且承担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体现少数民族风采的电视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对少数民族电视语言进行译制成为电视节目制作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能够从正面积极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也能够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本文笔者主要对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进行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分析引言:随着科技进步,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改变,但电视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依旧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都能够接收电视传播过来的信息。电视文化也逐渐深根发芽,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元,电视节目译制甚至形成了独有的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同时承载着信息传播的功能,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也让人们能够通过电视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此看来,电视译制工作者更应该注重电视译制工作的意义。一、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译制的作用(一)政治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逐年上升,电视成为老百姓平日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尤其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将国家重要政策和宣传思想等内容传播给地方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了解国家目前的发展状况,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实国家的发展政策。但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对电视新闻进行语言翻译,会影响老百姓对新闻的理解。所以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新闻译制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就能够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率,让国家的党政方针更好的传递给各少数民族群众。以伊犁州影视译制中心为例,当前该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该地区少数民族观众更好的理解国家的党政方针,推动政府政策在该地区更好的落实。(二)文化载体作用做好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文化载体的功能,毕竟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信息来源离不开电视,电视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观众的需要。电视节目在现阶段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尤其是能够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汉语言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传播的融合剂。相反,若电视节目译制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让汉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在文化上的交流受到阻碍,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因此,译制工作十分重要。二、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的质量(一)重视选片工作首先要重视影片的选取,这直接影响电视译制的效果。按照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拥有不一样的工作模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他们的心理习惯也受到文化的影响,这就导致不同地区少数民族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具有心理差异,所以选择译制的片子要根据不同地区少数民族观众的喜好进行选取。要保证所选取的片子与当地少数民族观众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相吻合,所以说在选择需要译制的片子非常重要。(二)加强译制片的时效性我中心曾经对电视剧进行了大量译制工作,比如说《西游记》,《水浒传》,《神州》,《成吉思汗》,《亮剑》等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我们及时安排翻译,编辑,加班配音,制作,并安排播出。例如《西游记》开始播出后,每天一集,受到广大少数民族观众和社会各界及同行们的好评[2]。(三)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素质在当前译制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节目的规范化管理,以保证能有效地提升节目的质量。只有译制人员的技术,符合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才能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有效地提升译制的质量。因此,要重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一般来说,在电视节目的译制过程中,译制工作属于集体劳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要保证工作的严谨性,译制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人员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同时选拔具有热情和责任心的人员,以保证译制工作的有效性。(四)要增加少数民族语言译制节目的投入首先要保证译制设备。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差异,所以地方台对于节目译制工作的投资力度不一样,这就导致译制设备先进落后之差。以伊犁州译制中心为例,近年来开始在译制设备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但是仍然受地区经济的限制,无法满足电视技术发展的需求。我们目前所用的部分设备,现已老化,如调音台、混响器、话筒等关键设备的老化,直接影响配音的声音质量[3]。结语总而言之,如今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发展势头较好,对译制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统一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的交流。电视译制工作者应当运用正确的译制方法,重视节目译制在文化宣传和电视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电视节目译制工作的作用,让电视节目产生更大的社会意义,保证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各个少数民族文化良好发展。参考文献:[1]巴尔古丽·哈力力.对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的几点思考[J].电视指南,2017(20):212-213.[2]加依那尔·毕伦别克,白雪.新疆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初探[J].视听,2016(10):85-86.[3]乌力吉贺希格.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译制的几点体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S1):9-10.视界观.2021.05257

篇四: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新闻写作和翻译工作

  作者:华贡才让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0期

  摘要:为了能够在进行新闻传递的过程中,达到正确舆论引导的目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过程中,应该对于少数民族与通用语言之间的翻译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当中存在这一些同音字,容易引起一些误会,所以应该在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电视新闻翻译工作和写作工作加强重视,提升翻译和写作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新闻行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新闻;写作;翻译

  在进行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最为重要的原则,如果在进行电视新闻报道时因为错误的用词或者出现翻译错误而造成误会,那么会严重影响新闻报道的引导效果。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问题时有发生,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应重视这类问题,并提升自身的翻译写作水平,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

  一、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新闻写作翻译技巧分析

  (一)新词术语翻译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在进行汉语和藏语的新闻翻译过程中,术语缺乏统一性以及相应的规范标准成为了新闻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新闻舆论引导增加了难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名词术语不断出现,例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一卡通”等,虽然藏族语言是藏族地区的通用语,但是我国的藏族跨五省区居住,在不同的藏区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运用标准,造成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存在不规范和不统一的现象,例如“一卡通”一词在藏语当中有8种译法。翻译术语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的问题已经成为了藏族地区电视新闻翻译的主要障碍,对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宣传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如何正确的翻译专业术语,对于文字的真实意图进行精准的传递是电视新闻翻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而准确并统一翻译汉藏语言的术语体系和标准也成为了当前既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外来用语和专有词汇进行规范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发展,各个国家之间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外来语进入到我国的正常语言表达中,如果对于这些外来语没有进行合理的翻译,那么就会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播报来说,应该对于这些新的专有词汇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篇五: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的几点技巧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外景主持采访的工作经验谈了对新闻外景主持采访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主持人现场采访技巧。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发现、挖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电视报道的表现手法之一。众所周知,精彩的电视新闻外景主持人采访能够给观众留下智慧、机敏的印象;而蹩脚的电视主持人外景采访那么给人以无知、迟钝的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从事新闻的工作者要求很高,要很好的把握采访尺度,也要了解政策法规风土人情,更要懂得情感沟通以善示人,否那么在基层采访时会困难重重,难以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关键词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少数民族地区概况现场采访技巧播送电视一直充当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处在时代变革前沿的播送电视媒体,已不仅仅是消息的载体,且已成为了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是新型经济中的前沿产业。电视现场新闻,是以最快速度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目前电视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报道方式,这也对出现场的外景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是“面对面〞的沟通,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电视采访展现了现代电子采访的新潮流,促动了即时进行的全球性信息传播。采访是新闻报道的根底,而电视采访还可以成为报道的表现手法,节目形态的突出特征;在报道方式中起到结构作用;构成特有的电视节目样式。在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现场新闻报道显得特别重要,它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主持人必须到现场去,面对摄像机捕捉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事实真相的画面,使观众如临其境。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作为--新闻工作者,采访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达1096.49万人,聚居着47个民族,县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场所。多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和重视--的民族区域体制改革、经济开展和政治稳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之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成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所谓尊重,就是成认民族平等,成认并尊重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自主权。民族风俗习惯是在民族生产生活需要的根底上,由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决定的,通过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表达出来并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它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问题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和领会少数民族政策,坚持敏感的政治原那么,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获得了很多珍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在少数民族地区现场采访取得成功,就必须熟练掌握国家、地方政府少数民族地区政策,锻炼自身的现场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一、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要理性机智,以尊重少数民族为前提采访,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某种交流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新闻价值。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点: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目的。从采访对象来看,新闻采访对象的范围广泛,往往包括社会不同的人群和阶级。从政府官员到企业白领到平民百姓,都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针对这些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层次的人群,新闻采访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语言和技巧,适应被采访对象的心理与接受能力。这就同时引出了采访的第二个要点———采访方式。正是由于采访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不

  同的采访方式,灵活运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例如,当采访一名小学生时,出境主持人可能就要采用诱导式的采访形式,通过亲切的问话消除小学生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在近似于闲聊的问话中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当采访一名专家学者时,出境主持人就可能采用与之相反的严肃谨慎的提问方式。这是因为小学生与学者的知识水平决然不同,同时年龄身份也必然决定了采访方式的相反。再看第三个重点,采访目的。采访,无非是寻找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的途径,显而易见,采访的目的便是获取新闻。那么,目的便决定行动的方向,既然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你所想要获取的新闻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进行采访,更不能毫无逻辑的进行提问。因此,我们必须判断采访对象,充分做好准备。采访不仅仅只是现场的工作,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出境主持人往往需要进行更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问题,防止东打一枪西开一炮漫无目的碰运气的情况出现。并且,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往往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因此,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与其他采访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在进行采访准备的同时,还要求出境主持人根据收集的采访对象的资料,对采访对象进行“肖像判断〞。所谓的“肖像判断〞,是指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身份、知识水平、生活背景等。白描出采访对象的人物轮廓,使自身提早接触采访对象,便于采访时选用恰当的采访方式,使采访得到成功。对不同身份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被采访者的身份。比方:在一些教偏远的农村地区,面对那些不会说汉语的民族同志,沟通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请来懂汉语的人帮助翻译,因为不同地区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当地的人做翻译就能把意思传达的更为准确,作为现场出境主持人,要非常有耐心的借以表情,手势向被采访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开掘他内心更深层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你没想到的而被采访者说了出来。尤其在现场采访报道典型人物时,要特别注意发问技巧,切不可以“审案式〞的方式提问,特别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习惯及一些风俗民情。二、外景主持人出境现场要营造认同效应,创设和谐气氛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制中,尤其是大型的活动现场,出境主持人的采访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观众关注新闻的一个亮点。电视现场采访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事实,了解事件开展的前因后果,开掘事实真相,由此展开解释和评述。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接近采访对象。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和根本功,要使采访对象乐于提供信息,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这就必须在采访一开始就尽快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把记者视为自己人,产生“认同效应〞。笔者在刚参加新闻工作时,因为生活习俗和语言的不同在日常采访中很难和采访对象到达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在总结经验后,采访中通过细微观察,注重民俗民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现场出境采访时即轻松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例如:作者在采访有关纺织女工在内地务工,学习新技术的专题新闻时,在纺织女工的家里,因多方原因出境时无法到达理想的状态和具有亲和力的采访画面,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女工家里有一部,灵机一动,何不让

  当桥梁?在哪期节目里作者用

  和远在内地的纺织女工进行了连线采访到达了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在出境时自然亲和,把更多的信息给受众,就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服饰打扮、仪态表情、行为举止等方面和采访中恰当的问题选择,语气语态向对方传达友好亲切的第一印象。比方,同贫困地区的农民接触,如果出境主持人百般顾忌,说话居高临下,对方必然毫无好感。如果主持人大

  方得体,对待农民亲切热情,对方自然愿意答复提问;同开放地区的上层人物接触,如果出境主持人衣冠不整,举止粗俗,也难免被人小看。同时,采访时的气氛是否和谐合作,也同样对营造“认同效应〞关系极大。因此,采访开始前往往要有点“跑题〞的谈话。可以从采访对象的生活、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方面入手,提出几个轻松又讨巧的问题激发对方的答复兴趣,从而通过几分钟的题外闲聊,拉进双方距离,这样,再进入正题就相当顺利了。三、出境主持人出现场要善于引导主题,积极把握主动在采访活动中,主持人能否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使采访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开展,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要保持主导地位,第一要善于运用语言提问引导,善于提问。访问艺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首先是使访问对象乐于开口说话,其次是使之能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和说出事情的要害。整个访问活动,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提问是问与答,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导向的作用。访问活动朝哪个方向开展,能否取得成功,都取决于主持人如何提出问题,问题问得如何。前者顾名思义,对主持人选择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准备的问题必须前后连贯,富有逻辑,且紧扣主题,有利于挖掘所需的新闻价值。而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直截了当,但却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暗示、感染、鼓励、驱动的作用,它往往会形成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力量。在不自觉间引导采访对象进入主持人设定的问答逻辑中,防止采访对象不着边际的胡乱答复。例如,当谈话偏离采访要求时,现场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非语言符号,譬如淡化专致的神情、移开凝视的目光、放下正在纪录的笔等等,适当提醒和暗示对方。这样使对方有所领会时,再通过语言转移话题,就会显得较为自然,对方在心理上也容易跟上。第二还必须善于运用种种非语言的手段。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种是经常性准备工作,一种是临时性准备式作。经常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要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就要熟悉党的民族政策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例如:2021年巴楚-伽师大地震后,有记者到受灾地区采访,看到灾民的情况很不好,就把随身带来的食物分给灾民,不曾想灾民没有接受反而和他们疏远了距离。这就说明平时没有仔细的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了解政策,采访报道往往缺少针对性。轻那么不痛不痒,重那么闹笑话甚至出大错。〞出境主持人平时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政策不断学习、领会,才不致在采访活动中迷失方向。--的--、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因其经济生活类型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以农业为主,哈萨克族以牧业为主。这种准备要靠经常的学习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二是资料上的准备。你是搞哪一方面的现场报道,就要有哪一方面的资料积累。这样,一旦有了新闻线索,就能够迅速判断这一线索的新闻价值如何,有了资料积累,还可防止报道失实。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实报道目的;二是设计报道方案,包括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方式、方法,拟定向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等等;三是做好一些技术性的准备工作。如帮助摄像记者检查摄像器材、外接话筒、尤其不要忘了带话筒的防风罩。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采访效率。总之,成功的外景主持人会为节目锦上添花,并成为整个节目的“灵魂〞。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的。只有善于总结,勤于积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各种现场出境的主持技巧,才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现场主持人出境是主持人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开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表达、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出境采访中,主持人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荡。主持人的言行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四、其他采访技巧作为节目的“灵魂〞,现场出境主持人应精神饱满、内

  心保持倚马可待的状态,沉着地应付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主持人在采访全过程中,如果保持饱满的情绪、专注的神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便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使其始终保持昂扬的谈话兴致。当谈话对路时,不管主持人是否同意对方的具体观点,都应通过会意地点头、适当的“嗯嗯〞应答声、或在笔记本上摘要而记的行动,给对方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对方在不经意中吐露了某种隐私或对自身不利的情况,主持人应该保持假设无其事的神态,以免对方感到懊悔、为难而影响后续的谈话。主持人现场采访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再多的技巧也比不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真诚与热情所能带来的成成效果。面对采访者,只有主持人本身抱有正确真诚的态度,才能感染对方,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希望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并随着现场采访次数的增多,实际经验的丰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更多,更丰富的采访技巧。参考文献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六: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视界观

  OBSERVATIONSCOPEVIEW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姜鹏飞(庄河市融媒体中心,辽宁,大连116400)摘要: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台在社会运转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由于部分记者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新闻采访过程中极易出现突发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极易产生不良问题,对采访进度及新闻整体质量有着极大地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相关记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确保当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理,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促进自身及新闻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下面主要对现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进行分析探究。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一、采访应变能力的具体概念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应变能力主要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等过程中所需要必备掌握的技能之一;在现代新闻采访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访质量不足,甚至出现部分突发事件影响整体采访进度的顺利进行,如果此时记者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将会对被访人员的心理造成影响,极易造成采访中断,影响着新闻整体的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相关记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应变意识与能力,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及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控,确保当突发事件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避免其对采访过程造成影响,同时对新闻整体质量进行保障[1]。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中的常见问题研究表明,在现代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部分记者由于自身工作经验的影响,极易出现不良问题,例如:1.缺乏充足的准备工作;由于新闻采访工作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发事件,影响着整体采访的顺利进行,因此,相关记者需要通过前期准备工作,对被访人员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对采访过程的周围环境进行科学选择与处理,否则极易出现采访中断问题的出现,从而对新闻质量及后期播放等方面造成影响;2.采访过程缺乏重点;由于部分新闻记者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不足,在采访之前没有明确重点部分,导致实际采访过程极易出现偏差,与工作目标出现较大差异,由此而影响着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三、采访应变能力的具体特点在现代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其需要保持充分的冷静,避免对被访人员的情感与心理造成影响;因此,相关记者首先需要具备灵活性的应变能力,对采访过程的周边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采访进度对提问方式与内容进行调整,保障采访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记者在培养应变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流畅性特点,确保当采访工作进行时,适时调整自身语言方式,避免由于某些问题存在生硬特点而影响整体采访的水平与质量。四、加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新闻现场观察力的培养当前时期,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培养,电视台及记者自身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与工作方式,培养自身的现场观察力,以此来将实际采访现场所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寻找新闻的关键点,保障采访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记者还可以借助敏锐的观察力新闻现场的细节问题进行发现与发掘,进一步提高新闻自身的质量与价值[2]。36www.sjgzzs.cn2.加强新闻内容辨别力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任何事件都会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特点,因此,相关记者需要培养自身的新闻辨别力,根据新闻事件所存在的规律,对自身的采访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充分明确新闻事件的关键点,提高采访水平与效率;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自身的辨别力,记者还可以对被访人员进行引导,使其提供出给更多的优质信息,丰富新闻内容,为现代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加强新闻细节捕捉能力的养成众所周知,细节问题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都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同样,在现代新闻采访过程中,细节的把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采访的水平与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记者需要培养自身的细节捕捉能力,并在采访过程中,对被访人员的动作、表情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还可以对采访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以此来促进新闻质量的提高。4.加强现场提问水平的提高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在现代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提问发挥着关键核心的作用,而由于现场提问的内容与模式需要由记者进行制定,由此导致记者自身应变能力决定着现场提问的水平,同时影响着新闻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记者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素质与缜密的逻辑,以此来对被访人员进行引导,避免由于提问跳跃幅度过大导致实际采访水平不足,在提高新闻质量的同时,促进广播电视台自身的健康发展[3]。五、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现代技术与设备应用于新闻行业中,有效的提高了新闻采访的水平;不过,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当采访过程出现突发事件时无法有效处理与防范,影响着采访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新闻质量造成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与工作方式,加强对采访过程的重视,并对记者进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其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现场进行全面的掌控,并对被访人员进行引导,使其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丰富新闻内容,保障新闻质量,继而推动现代广播电视台及新闻行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蒲永平.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与采访艺术分析[J].读天下(综合),2019,000(035):P.1-1.[2]龙沉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的提高方法研究[J].电视技术,2019,v.43;No.522(14):65-66+69.[3]卓玛.深析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记者在现场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No.488(07):89-90.

篇七: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台普通话播音主持事业发展

  作者:王文强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1期

  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特别是电视普通话播音主持工作起步较晚,发展也参差不齐。近年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涌现出了大批当地少数民族普通话播音主持人,为当地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希望,可是长期以来受工作环境、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因此,无论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台还是普通话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都要从长计议,要加强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和自身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的宣传好党委政府的声音,讲好边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普通话;播音主持;党委政府;喉舌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的现状

  播音主持是语言创作工作,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这个职业对于从业人员语言基本功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或者信息传递,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主持是新闻宣传的最终端,真正发挥着党委政府的喉舌功能。

  1.由于受语言习惯和收听收看环境的影响,很多边疆县级广播电视台成立之初是用方言甚至是民族语言来播报党委、政府的政治活动消息和通知、公告的,到八、九十年代才开始陆续用本地的这些播报员用普通话来进行播报和传递。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宣传的需要以及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很多县级台开始开办电视节目,从广播到电视,从方言、民族语到普通话,曾经的播报员顺其自然转变成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行业的第一批播音主持人。

  2.“播报员”到“播音员”只有一字之差,在当时来讲,他们的职责职能也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播报所使用的语言就从方言和民族语转变为了普通话,于是,带有浓重地方口音色彩的普通话播音主持人就出现在了咱们边疆广播电视台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之中了。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广电总局也要求播音主持人一律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之广大视听群众们审美的需求,从播报员转身过来的本土少数民族播音主持人在业务工作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有些播音主持人因为多年的播音主持情怀和真正热爱于该行业,开始不断学习和钻研,普通话水平得到了进步和提升,依然能胜任于边疆少数民族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岗位,而大部分的本土播音主持人因为无法承担和满足党委政府宣传要求,国家相关行业的规定,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而开始转业、调岗。2000年前后,很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台开创了播音主持人才引进先河,到山东、河北、河南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大中专院校批量引进播音主

篇八: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2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3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4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5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6"媒介审判"现象研究7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8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9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谈分众传播26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34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论新闻自由的实质72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道德取舍73记者社会责任论74新闻歧视研究75浅析娱乐新闻报道的尺度76浅析《挑战中国》的现状与发展77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78策划在新闻节目中的作用79美国媒体与美国“新闻自由”(以“9.11”事件或伊拉克战争报道为例)80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中西媒体比较)81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研究82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做好客观新闻报道83新闻媒体如何对炒作行为进行引导84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与走向85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86浅谈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方式87中国特色的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88受众心理与媒体引导的关系89从假新闻看媒体对消息源的引用90预测性新闻的传播价值91浅谈《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性92歧视性新闻研究93对媒体暴力的探析94流媒体的规范利用95媒介传播的负面影响研究96无人性的冷漠新闻97怎样看待记者的自律98新闻保持沉默的必要性99报刊传播有效性的评价与分析100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101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比较问题研究102新技术条件下网络新闻发展研究103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104新闻娱乐能走多远105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

  第二部分(1~~100)

  1、论传媒消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论大学生(或中学生)传媒素养的培养3、新闻监督与建设和谐社会4、论广

  播电视报的生存之道5、新华网地方分频道建设的喜与忧6、建好地方政府新闻网站的思考7、党报与所办都市报(晚报)如何错位经营8、二级城市电视台如何提高收视率9、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前景10、媒体报道的“洪战辉现象”11、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12、论平衡原则在报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3、论转型期新闻媒介的角色定位14、手机报研究15、手机短信(第五媒体)研究16、互动式电视节目研究17、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18、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19、论电视新闻细节及其采编20、论公共新闻的现状与未来21、新闻娱乐化与现象探论22、论者的认知偏差对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23、受众认知偏差现象研究24、人文关怀:当代新闻传播的精神底蕴25、报纸如何培养学生读者26、论新的传播条件下的媒介素养27、论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不足28、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兼析网络新闻受众的多元需求29、守护社会良知——东西方新闻自律比较研究30、论专业新闻机构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功能31、网络新闻道德失范与建设问题研究32、社会新闻生态研究33、论格式塔心理学在新闻摄影传播中的运用34、试论人物报道的“平民化”视角35、论当前报纸新闻标题的口语化现象36、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37、论新闻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38、乐山晚报市场定位与营销组合策略研究39、论转型期的新闻舆论监督40、紫金网成功模式探析——兼论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发

  展方向41、中国新闻网站的首页分析42、媒介形象再现与社会真实建构:国内主要报纸对农民形象的再现研究43、《南方周末》“三农”报道研究44、中国汽车产业报道研究45、记者社会责任论46、评“用事实说话”47、舆论引导之我见48、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49、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50、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51、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52、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53、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54、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55、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56、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57、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58、CNN(或半岛电视台)对我们的启迪59、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60、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1、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2、县级媒体研究63、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研究64、65.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65、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66、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67、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68、“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69、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70、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71、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72、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73、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74、电视新闻的表叙特性75、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76、电视新闻中的蒙太奇77、电视专题片的创意与写作78、电视新闻采摄中的同步意识与现场意识79、论舆论与宣

  传的关系80、论舆论的特性81、论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关系82、大众媒介与舆论导向83、新闻舆论功能84、中美电视制度比较研究85、直播与电视参与86、新闻摄影与形象思维87、经济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表现88、新闻摄影中美感心理的产生89、新闻照片的信息涵量90、体育摄影的特色与规律91、图片编辑艺术92、电视栏目个案研究93、试论电视谈话节目的特征94、“真人秀”节目研究95、电视现场直播研究96、频道专业化问题研究87、凤凰卫视研究98“电视湘军”现象研究99、论电视“包装”100、听觉语言与画面语言的关系

  第三部分(101~~178)

  101、数字技术对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影响102、电视效果理论研究103、电视受众理论研究104、DV现象初探105、中国当代DV运动中青年人的角色106、电视舆论节目的文本分析107、怎样看待广播电视的“负面效果”108、电视益智类和竞猜类节目分析109、“日流”和“韩潮”现象分析110、“哈韩”、“哈日”族的收视行为分析111、影响网络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因素分析112、动漫:网络媒体盈利的新增长点113、三大门户网站新闻内容建设之比较114、如何正确看待“三客”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维客、博客、播客技术115、从“实话实说”的现状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趋势116、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文化研究117、网络语言的特

  色研究118、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119、传统媒体的网络化120、平面媒体的网络化121、地方报业的生存策略122、地方电视台的生存策略123、地方广播电台的生存策略124、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125、证券报道的发展趋势126、论媒体在市场经济中的社会责任127、论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128、媒体该如何关注新农村建设129、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研究130、地市级报纸标题与视觉效果132、地市级报纸版面艺术研究(电视栏目)133、地市级报纸(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研究134、某报的编辑艺术135、某报的受众类型研究136、虚假广告与报纸品牌137、某报受众消费观念与新闻价值取向138、西部记者的素质分析139、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或电视栏目)140、"超女"现象与受众新闻价值观的嬗变145、广告与消费者146、广告与文化147、中外广告比较148、广告语言艺术149、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150、广告与品牌151、广告与消费心理152、明星广告策略153、广告与媒体154、乐山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分析155、新闻深度报道的文学化倾向156、网络对青年人社会化的影响157、谈我国目前娱乐新闻报道现状158、隐性采访中的司法规避159、霍桑效应在采访中的运用160、免费报纸研究161、浅析报纸网络版的角色定位162、浅析网络杂志的形态与趋势;163、全媒体时代地市级报纸的发展趋势初探164、报纸版面的视觉传播力的再认识165、微博研究166、全媒体时代对编辑业务能

  力的挑战167、地市级报纸网站如何提高人气指数168、报纸与新媒体研究169、微博的传播特征与发展前景探析170、微电影的网络传播机制探析171、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媒介使用现状调查研究172、少数民族学生的媒介使用及其城市认同探析173、《新闻联播》话语中的负面新闻分析——以国内新闻为例174、被消费的经典:经典电视剧的翻拍现象分析175、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176、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探析177、网络恶搞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心理分析178、央视纪录片频道的频道定位与传播策略探析

  第四部分(1~~82)

  1、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65、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67、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70、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74、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75、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7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78、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79、论采访的技巧80、评析新

  闻娱乐化现象81、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82、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第五部分(1~~13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33、谈广播节目设置34、关于广播

  语言特色的探讨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7.记者社会责任论38.评“用事实说话”39.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40.论报刊的市场化41.谈报纸的批评报道42.试论新闻的真实性43.论新闻的指导性44.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45.舆论引导之我见46.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47.新闻传播效果论48.晚报与日报比较谈49.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50.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51.论新闻客观性52.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53.简评社会责任理论54.报纸与网络55.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56.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57.记者的新闻敏感58.试论记者的观察59.记者的道德修养60.记者的知识结构61.采访心理学研究62.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63.采访技术初探64.略谈采访如何深化65.记者的资料积累66.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67.略论新闻导语68.新闻背景初探69.新闻结构探讨70.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71.略论人物通讯72.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73.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74.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75.试论新闻特写76.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77.信息与新闻写作77.试论新闻语言78.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79.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80.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81.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82.批评性事件浅议83.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

  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84.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86.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87.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88.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89.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90.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91.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92.报纸短评初探93.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94.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95.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96.试论编辑技巧97.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98.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99.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100.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01.编辑策划研究102.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103.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104.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105.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106.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07.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108.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109.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10.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111.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112.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13.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14.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115.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116.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117.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18.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119.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120.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21.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122.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23CNN对我们的启迪124.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125.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126.媒介公共关系研究127媒介受众调查研究128.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129.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130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131传媒集团化研究

  二.报纸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3.晚报“早”出现象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6.都市新闻的叙事7.报纸的扩版8.版面编排9.新闻策划10.深度报道11.经济新闻12.法制新闻13.新闻时评14.报纸广告15.记者的职业道德16.媒体的社会责任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18.隐性采访19.新闻摄影20.虚假新闻21.有偿新闻22.娱乐新闻23.炒作新闻24.新闻故事化25.典型报道26.漫画新闻27.厚报与薄报28.新闻自由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三.电视方向

  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6.主持人的风格7.电视画

  面8.同期声9.摄像10.电视广告11.隐性采访12.媒体的社会责任13.虚假新闻14.有偿新闻15.娱乐新闻16.炒作新闻17.电视专题片18.电视媒体竞争19.“新闻电视剧”20.电视专业化频道21.移动电视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24.电视批评报道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26.电视产业化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30.新闻频道31.电视调查栏目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四.网络方向

  1.网站分析2.网络新闻特性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博客、播客12.网络直播13.网14闻的采写权14.网络广告15.虚假新闻16.有偿新闻17.娱乐新闻18.炒作新闻19.网络伦理20.网络新闻的变革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25.网络杂志26.网络游戏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28.网络新闻专题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五.广播方向

  1.

  广播媒体的优劣势2.广播的发展趋向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4.广播中的广告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7.广播热线8.广播新闻的互动

  六.传播理论

  1.议程设置理论2.沉默的螺旋3.受众分析4.传播效果分析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6.文化帝国主义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相关热词搜索: 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播音员 应具备 少数民族地区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