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7篇

时间:2023-08-06 11:45:06  阅读:

篇一: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听课科目:地理

  听课时间:2014年12月2日第一节

  听课班级:凯里十中初二(3)班

  任课教师:杨勇林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从当天的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

  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

  (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

  而引出

  “天气

  ”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

  “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

  道得多?

  ”(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

  “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

  七年级

  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

  ”(看天气预报)

  师:

  “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生:

  “要靠卫星云图

  ”。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

  “常见天气符号

  ”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

  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

  “比一比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

  “沙尘暴

  ”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过渡:

  “熟记了

  “天气符号

  ”,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气

  气候

  概念

  七年级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

  (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温和多雨

  ②阴雨绵绵

  ③四季如春

  ④阴转多云

  (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

  “大气环境监测

  ”,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七年级

篇二: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导语:“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钻石独播剧场收视纪录等纪录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

  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有关山脉走向的概念等

  2、学生讨论和活动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篇三: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文档10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初一地理听课记录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

  《初一英语听课记录》

  授课教师:李春梅

  学生:初一《3》班

  授课内容:Module11Until1BodyLanguage授课时间:2015年6月5日上午第三节

  课前板书

  Module11Until1BodyLanguageTeachingprocedureBeforeclass11.Theteacherdividestheclassinto2teams.Duringclass:1.Learnthenewwordsaccordingtopicture.2.Readthewordsaftertheteacher.3.Lookatthepicturesandsayaboutthegreetwaysofdifferentcountries.4.Showtime:choosethenoteandactoutit.5.Matchthepictureandwritedownthenumber.6.Listenandmatchthepicturewiththenationality.

  7.Finishthechart.8.Listenandanswerthequestions.9.TranslatethewordsintoEnglish.10.Listenandreadloudlyafterthetape.11.Practiceinpairs.HomeworkRead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contestformofthewordsfromthebox.听课反思

  1.板书工整。

  2.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3.老师运用了分组学习,这有利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

  小组争光的意识,老师还运用了两人组的合作学习,有利于

  2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

  4.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演示动作,图片,听力,练习等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身体语言的理解。

  5.教师在讲述身体语言时还说了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让学生学会“入乡随俗”。

  6.教师的PPT出现了错误。

  第2篇

  科目:地理

  授课人:班级:星期一9月19日

  地球的公转

  复习: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3二、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一致,“至西向东”。

  三、四、地球公转所需的时间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

  参看D图。

  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接受的太

  阳光热不一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即“春夏秋冬”,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

  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六、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及所产生的地理

  4现象。难点:地球

  的公转图P12.点评:本节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难点重点突出,但学生活动较少。

  第3篇

  科目:地理

  授课人:班级:星期一9月19日

  地球的公转

  复习: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公转的概念: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一致,“至西向东”。

  三、四、地球公转所需的时间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一年,产生

  5四季的变化。

  参看D图。

  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接受的太

  阳光热不一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即“春夏秋冬”,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

  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六、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地球

  的公转图P12.点评:本节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难点重点突出,但学生活动较少。

  科目:地理

  授课人:班级:星期三9月29日

  地形图

  复习:地图的三要素。

  学习:海拔、相对高度及等高线地形图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6一、什么叫海拔(绝对高度)。

  二、相对高度的概念。

  三、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量单位是______。

  四、世界最高峰是______,海拔______,有世界第三极之

  称;中国陆地最低点是

  ______,海拔______;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相对高度

  是______。

  五、等高线地形图

  1、什么叫等高线,2、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六、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及他们的形状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七、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

  图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点评:本节课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太突出。

  第4篇

  7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8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第5篇

  9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10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11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

  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12第6篇

  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听课科目:地理

  听课时间:2014年12月2日第一节

  听课班级:凯里十中初二(3)班

  任课教师:杨勇林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13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

  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14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投影下面的表格:天气

  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温和多雨?阴雨绵绵?四季如春?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2、特点

  15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第7篇

  学习听课记录

  时间:10月18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人:李丽

  听课记录: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工作需要现在她已经

  远渡日本,不过发达的现代科技使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着彼此的快

  乐,前一段她给老师发来了几张照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展示图片:日本

  美丽的自然风光,意在突出日本的环保和绿化)过渡:不过几天之后,我又受到了她的一封邮件,我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忧

  虑之中。

  16情境(二)一位中国记者寄自海外的信

  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适合日本饮食习惯的一次性筷子。到199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的产量达到了240亿双。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筷子消

  耗了大大量木材,一些厂商于是将目光转向海外。

  现在,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

  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

  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

  的。

  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课上交流:关于一次性筷子

  1你知道日本和中国森林覆盖率各是多少吗,(日本64%,中国17%)2你知道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价值是多少吗,它有哪些功能,(产生氧气,吸

  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价值19.6万

  美元)这棵50年树龄的大树可以被制成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它的价值是多少,(可

  17以制成6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价值40美元)3你知道日本国内采伐的方式吗,我们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采伐方式,(日本

  “间伐”方式,及时补种;中国采用“一采光”的方式,后继植树工作乏力,使

  原本可再生的资源变成了一次性资源)4你家周围的餐馆有没有使用一次性筷子,(普遍使用)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

  吗,(用过)这些餐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呢,(大都被当作垃圾

  倒掉)

  5你知道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吗,(有专人回收,由于造纸

  的原料,三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明信片或一张复印用的A4纸)总结过度:通过交流,我想我们好多同学也许和我的朋友一样,心情不是很轻松,但是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争议(一):有的同学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

  有,砍点森林没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过

  18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

  究一)3、合作探究(一)中国的资源现状

  学生活动1):分析下列图表及材料,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材料一:中国资源总量情况一览表

  土

  地: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位;水第六位;太阳能第二位;矿

  产第三位

  材料二: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矿在我国均有分布,储量也居世界前列。其

  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钛矿的储量是世界

  上其他国家储量的总和,而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材料三:中、美及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

  国

  土(公顷/人)中国0.9美国3.87世界平均2.75耕

  地(亩/人)中国1.41美国10.9世界平均3.75森林面积(亩/人)中国1.8美国17.8世界平均14.3材料四:调查显示:我国煤炭的平均回收率为32%,铜矿的平均回收率为50%,锡矿的平均回收率为28%。中国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伴生成分复杂,但是有综合

  利用价值而未进行综合利用的矿产占30,以上,例如,煤

  19矿实行单一开采,与

  煤共生的高岭土被白白扔掉了??

  材料五:南方与北方的资源对比

  我国南方地区水多耕地少,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南方六省,是我国矿产资源

  分布的一大特色;我国北方地区水少耕地多,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

  的90%,铁矿资源的60%和石油资源的全部几乎在北方。

  师生总结: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资源

  少,资源相对紧缺,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利用率不高,资源分布

  不平衡,组合错位,发难度大。

  结论:我国不仅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学生活动2)讨论漫画《离家出走》、《绿色的回忆》、《最后的墓碑》说

  明了什么,理解滥砍滥伐不仅是破坏资源的问题,还会使动物失去生存的家园,导致土地沙化,引发沙尘暴和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的的严重问题,澄清争议一)“砍

  点森林没什么”的错误认识。

  20多媒体展示争议(二)有的同学又说:现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并不特别富裕,目前

  最要紧的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口一次性筷子能赚取外汇,带动经

  济发展,应越多越好。(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二)4、合作探究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学生活动:分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关于:“13亿,做乘除法的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我国未来20年能源领域将面临一系

  列挑战,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

  源中,到2020年,保证需求的只有9种。

  材料三:2004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消息:安徽沈丘黄孟莹村自90年

  代以来,每年死亡人数急剧上升,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竟是受到沿岸许多化

  工厂排放污水污染的淮河。

  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这些现状对我国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21师生共同总结: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相

  互制约)1)、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质量、数量直接制约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会导致资源消耗过量,环境恶化。

  2)、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威胁人类今后的生存。

  结论:谋求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5概念梳理:自读课本,学习可持续发展有关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含义、要求

  6、开眼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了解中国的重视程度)1992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第一条就是“实行可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可持续发展。

  227政策大看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我国新一届政府多次重申: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江泽民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

  8、你知道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兴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通竣工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三峡工程)9实践导行:谈谈我们中学生自己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力所能及的做些什么,10、结束语:(歌声起《明天会更好》)听课评价:课堂容量大、知识涉及面广,总体来看,本节课展示了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准备,能够按设计来完成教学任务。

  优点:

  一、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巧设情景,开头很有新意,通过展示图片、讲老师的故事,立刻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以后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主题,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23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课前投入、课上交流、合作探究都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及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本堂课还有一些出彩的地方,如老师的亲和力,工整的板书设计、语言的精炼等。讲课老师的很有活力的课堂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同行要多多学习。

  听课的作用

  1.有利于掌握和了解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等现状。

  2.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

  4、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活动学习到那些优秀和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第8篇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24一、教学要求: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25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

  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

  七年级历史

  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26二、教学难点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

  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巴大量和田、改变到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的统治而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化、提问最彻底的变化在哪国,引出泰国商鞭变化。

  1变化的北学(略)。2变化的时间公元356年、3变化的内容:A用永承记土地和有若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遭主县可

  4、变化的意义:经过高鞭变化泰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通过本节课时商鞭、变化的学习、在掌握和了解商鞭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口分析商鞭变化的成败、以掌

  27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改革意义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良好。

  第9篇

  听课记录模板

  听课对象:XXX学院XX老师

  听课内容:城市地理学

  中心地理论

  听课时间:第十五周

  周一第1、2节课,共计2课时

  地点:XXX教学过程:一、复习和导入环节

  先对上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中学到的概念进行一个复习,特别复习了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然后,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地理论”。

  二、授课环节

  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假设条件与基本概念,主要讲克里斯塔勒创建的中心理论;

  2、一,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主要讲克里斯塔勒在基于以上假设条件推导的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

  28布模式;二,重点讲中心理论的一级、二级、三级模式的示例图;3、理论模型。一,主要讲克里斯塔勒认为在不同原则的支配下会形成不同的中心体系;二,详细讲三个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并分别讲解在三个原则影响下形成的中心体系的示例图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最后告诉同学们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提前预习。

  评价和学习心得:优点:1、开始上课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点名,让同学们注意已经开始上课了。让同学们迅速进入听课的氛围。

  2、讲课之前对上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复习,让这节课的学习进行的更加顺利。这一环节即收回了学生神游在外的心又使接下来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容易,连贯。

  3、教师上课的仪态很好,条理清晰,上课时给同学们传递出了一种自信的生活态

  度。

  4、与学生有很好的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概念,遇到难懂的会举我们身边

  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5、在课堂的结尾告诉学生下节课将要学的内容——廖什

  29景观,让同学们提前预习

  一下,这样即有助于下一节课的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

  缺点:1、老师上课没有写板书,有的地方较难理解,我们希望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为我们

  演算一遍,方便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2、老师PPT上的色彩太配不够好,有时会看不清楚PPT上的字。

  心得:XX老师身上有许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老师的教学仪态,老师在讲台上的自

  信,都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一个好的教学仪态不仅会为你获得学生的尊重,更

  可以为老师的自信加分。

  第10篇

  学习听课记录

  时间:10月18日

  30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人:李丽

  听课记录: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工作需要现在她已经远渡日本,不过发达的现代科技使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前一段她给老师发来了几张照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展示图片:日本美丽的自然风光,意在突出日本的环保和绿化)过渡:不过几天之后,我又受到了她的一封邮件,我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情境(二)一位中国记者寄自海外的信

  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适合日本饮食习惯的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的产量达到了240亿双。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大量木材,一些

  31厂商于是将目光转向海外。

  现在,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的。

  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课上交流:关于一次性筷子

  1你知道日本和中国森林覆盖率各是多少吗,(日本64%,中国17%)2你知道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价值是多少吗,它有哪些功能,(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价值19.6万美元)这棵50年树龄的大树可以被制成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制成6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价值40美元)3你知道日本国内采伐的方式吗,我们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采伐方式,(日本“间伐”方式,及时补种;中国采用“一采光”的方式,后继植树工作乏力,使原本可再生的资源变

  32成了一次性资源)4你家周围的餐馆有没有使用一次性筷子,(普遍使用)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吗,(用过)这些餐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呢,(大都被当作垃圾倒掉)5你知道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吗,(有专人回收,由于造纸的原料,三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明信片或一张复印用的A4纸)

  总结过度:通过交流,我想我们好多同学也许和我的朋友一样,心情不是很轻松,但是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争议(一):有的同学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有,砍点森林没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一)3、合作探究(一)中国的资源现状

  学生活动1):分析下列图表及材料,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33材料一:中国资源总量

  情况一览表

  土

  地: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位;水第六位;太阳能第二位;矿

  产第三位

  34

篇四: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初二地理听课记录范文(必备5篇)

  时间:10月18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人:

  听课记录:

  过渡:不过几天之后,我又受到了她的一封邮件,我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情境(二)一位中国记者寄自海外的信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适合日本饮食习惯的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的产量达到了240亿双。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大量木材,一些厂商于是将目光转向海外。

  现在,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的。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课上交流:关于一次性筷子

  1你知道日本和中国森林覆盖率各是多少吗?(日本64%,中国17%)

  2你知道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价值是多少吗?它有哪些功能?(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价值万美元)这棵50年树龄的大树可以被制成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制成6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价值40美元)

  3你知道日本国内采伐的方式吗?我们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采伐方式?(日本“间伐”方式,及时补种;中国采用“一采光”的方式,后继植树工作乏力,使原本可再生的资源变成了一次性资源)

  4你家周围的餐馆有没有使用一次性筷子?(普遍使用)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吗?(用过)这些餐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呢?(大都被当作垃圾倒掉)

  5你知道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吗?(有专人回收,由于造纸的原料,三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明信片或一张复印用的A4纸)总结过度:通过交流,我想我们好多同学也许和我的朋友一样,心情不是很轻松,但是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

  争议(一):有的同学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有,砍点森林没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一)3、合作探究(一)中国的资源现状学生活动1):分析下列图表及材料,自己归纳得出结论。材料一:中国资源总量情况一览表土地: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位;水第六位;太阳能第二位;矿产第三位

  4月10日-13日我有幸去淄博桓台参加了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主要是选取了新课标变动较大的部分进行展示,各市地理教师的优质课23节各有千秋。他们都带来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件,从各个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形式多样,学生兴趣高涨。

  这次优质课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比如菏泽的比瑞华老师用菏泽日出日落优美风光导入地球的自转;滨州的刘明辉老师用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世界的气候等等,由此可见,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导语异彩纷呈,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教师的讲课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的使用教具,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

  这次优质课中,不少教师能运用好教具这种工具,他可以是抽象的知识点更形象更直观,比如讲地球自转的老师都采用了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演示,尤其是济南的张秀娟老师更是创造性的自制教具,用肥皂盒一根铁丝就做成了太阳阳光,然后分组用地球仪完成地球自转的探究,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和理解此个难点。

  3、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转变了传统的教材观。

  5、打破传统的教学,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此次讲优质课的教师都非常注重方法的指导与传授。比如,禹城的袁其平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在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字,如何运用对比法分析问题等等,使学生在学的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

  7、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除了常规的教学环节,不少老师设计了“学生反思反馈”、“关注家乡问题探究”等课堂活动。除了传统环节名称外,一些老师设计的环节名称更时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情景剧、模拟辩论会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娱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语言表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等能力。

  8、灵活组织、调控课堂,驾驭课堂能力强。

  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问题,很多老师都能够应付、调控自如,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素质与技能。印象最深的是枣庄的甘宜君,无论是语言、体态还是动作、情感都充满了魅力,对于学生是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向自己预设的问题上发展,遇到学生的回答的问题冷场或比较尴尬时还能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化解,可以说这节课气氛活跃轻松,体现了老师较强的个人能力。

  9、情感教育合理充分及时。

  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书”,更多的方面还要“育人”,使学生在成才的同时还要成为有道德、有爱心,有理想、热爱祖国的人。许多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不断穿插情感教育,比如:威海的王彦老师设计的“爱心小卡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同学们传授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总之,各位教师的优点还很多,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视野宽阔,拓展迁移能力强;教材熟练,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仪态自然大方。系统有序,层次清晰;反馈及时,调控有力,教学机智等等不在赘述。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确收获了很多,受益匪浅,通过对比才能找到差距,我也身感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今后一定要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心动不如行动”,今后我将努力以他们为标准,不断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有关山脉走向的概念等。

  2、学生讨论和活动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这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北方三大地形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1.引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用“你对台湾的了解?”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从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台湾。

  2.授课: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出台湾周边的地理事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并记录分数,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组织的去学,增加了学生集体意识。在介绍台湾的特产时,以游戏导入,更加吸引了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筋。游戏连线后引出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从而引出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并紧紧抓住北回归线这个重要地理线索。通过展示台湾农作物分布带,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台湾的气温降水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地势对工业农业分布的影响。最后在总结本节课时,老师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诗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准确的引出两岸人民是一家的爱国主题。

  从知识与技能看,本节课上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熟练的加以运用,从课本知识向外延伸,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从过程与方法看,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当的引导者启发者,并没有象以往的老是那样,过多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引课到授课,再到总结,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回答,打破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常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本节课老师在总结时能够选用恰当的文学材料,让学生朗诵,使得诗句的意义直达学生内心深处,勾起学生对祖国统一,两岸一家的爱国情怀。

  纵观本节课,的确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不但教会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

  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以本课为榜样,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胡老师执教的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课,属第二章第1节,教师由复习导入,引出新课;由观图册入手,导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由教师板画,说明中国地形阶梯状特点。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分缕析,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这节课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练结合,胡老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反馈,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看图例,填图,填充图。新授课前讲评上次作业,点评、简要讲解答案;课中布置学生在图册三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交界处的山脉名称;新授课后思考活动课,指答并要求学生予以记录答题要点,教学过程较为严谨。

  略感不足的是:课的最后,完成思考练习一环节,要有学生的互动交流就好,如让学生猜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理由),不要全是“一言堂”。另读图部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出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看地色)练习说出不同的地形特点,再出现国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学到了一点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1.引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用“你对台湾的了解?”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从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台湾。

  2.授课: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出台湾周边的地理事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并记

  录分数,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组织的去学,增加了学生集体意识。在介绍台湾的特产时,以游戏导入,更加吸引了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筋。游戏连线后引出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从而引出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并紧紧抓住北回归线这个重要地理线索。通过展示台湾农作物分布带,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台湾的气温降水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地势对工业农业分布的影响。最后在总结本节课时,老师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诗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准确的引出两岸人民是一家的爱国主题。

  从知识与技能看,本节课上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熟练的加以运用,从课本知识向外延伸,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从过程与方法看,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当的引导者启发者,并没有象以往的老是那样,过多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引课到授课,再到总结,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回答,打破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常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本节课老师在总结时能够选用恰当的文学材料,让学生朗诵,使得诗句的意义直达学生内心深处,勾起学生对祖国统一,两岸一家的爱国情怀。

  纵观本节课,的确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不但教会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以本课为榜样,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胡老师执教的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课,属第二章第1节,教师由复习导入,引出新课;由观图册入手,导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

  点;由教师板画,说明中国地形阶梯状特点。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分缕析,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这节课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练结合,胡老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反馈,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看图例,填图,填充图。新授课前讲评上次作业,点评、简要讲解答案;课中布置学生在图册三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交界处的山脉名称;新授课后思考活动课,指答并要求学生予以记录答题要点,教学过程较为严谨。

  略感不足的是:课的最后,完成思考练习一环节,要有学生的互动交流就好,如让学生猜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理由),不要全是“一言堂”。另读图部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出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看地色)练习说出不同的地形特点,再出现国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学到了一点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

  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1.引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用“你对台湾的了解?”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从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台湾。

  2.授课: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出台湾周边的地理事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并记录分数,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组织的去学,增加了学生集体意识。在介绍台湾的特产时,以游戏导入,更加吸引了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筋。游戏连线后引出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从而引出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并紧紧抓住北回归线这个重要地理线索。通过展示台湾农作物分布带,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台湾的气温降水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地势对工业农业分布的影响。最后在总结本节课时,老师引用余秋雨先

  生的诗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准确的引出两岸人民是一家的爱国主题。

  从知识与技能看,本节课上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熟练的加以运用,从课本知识向外延伸,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从过程与方法看,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当的引导者启发者,并没有象以往的老是那样,过多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引课到授课,再到总结,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回答,打破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常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本节课老师在总结时能够选用恰当的文学材料,让学生朗诵,使得诗句的意义直达学生内心深处,勾起学生对祖国统一,两岸一家的爱国情怀。

  纵观本节课,的确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不但教会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以本课为榜样,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胡老师执教的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课,属第二章第1节,教师由复习导入,引出新课;由观图册入手,导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由教师板画,说明中国地形阶梯状特点。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分缕析,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这节课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练结合,胡老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反馈,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看图例,填图,填充图。新授课前讲评上次作业,点评、简要讲解答案;课中布置学生在图册三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交界

  处的山脉名称;新授课后思考活动课,指答并要求学生予以记录答题要点,教学过程较为严谨。

  略感不足的是:课的最后,完成思考练习一环节,要有学生的互动交流就好,如让学生猜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理由),不要全是“一言堂”。另读图部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出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看地色)练习说出不同的地形特点,再出现国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学到了一点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1.引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用“你对台湾的了解?”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从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台湾。

  2.授课: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大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出台湾周边的地理事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并记录分数,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组织的去学,增加了学生集体意识。在介绍台湾的特产时,以游戏导入,更加吸引了学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脑筋。游戏连线后引出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从而引出台湾的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并紧紧抓住北回归线这个重要地理线索。通过展示台湾农作物分布带,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台湾的气温降水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地势对工业农业分布的影响。最后在总结本节课时,老师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诗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准确的引出两岸人民是一家的爱国主题。

  从知识与技能看,本节课上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熟练的加以运用,从课本知识向外延伸,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从过程与方法看,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当的引导者启发者,并没有象以往的老是那样,过多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引课到授课,再到总结,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后,积极回答,打破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常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本节课老师在总结时能够选用恰当的文学材料,让学生朗诵,使得诗句的意义直达学生内心深处,勾起学生对祖国统一,两岸一家的爱国情怀。

  纵观本节课,的确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不但教会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以本课为榜样,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胡老师执教的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课,属第二章第1节,教师由复习导入,引出新课;由观图册入手,导出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由教师板画,说明中国地形阶梯状特点。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分缕析,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这节课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练结合,胡老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反馈,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看图例,填图,填充图。新授课前讲评上次作业,点评、简要讲解答案;课中布置学生在图册三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交界处的山脉名称;新授课后思考活动课,指答并要求学生予以记录答题要点,教学过程较为严谨。

  略感不足的是:课的最后,完成思考练习一环节,要有学生的互动交流就好,如让学生猜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理由),不要全是“一言堂”。另读图部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出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看地色)练习说出不同的地形特点,再出现国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学到了一点课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篇五: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20篇地理课听课心得

  地理课听课心得篇

  1地点:第二中学

  时间:*年*月*日

  内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及地理会考问题

  此次教研活动,市教研员、区教研员及教师代表发了言。对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解读,明确了各章节应落实的教学目标。市教研员对会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地理教育教学要求。感受很深,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备课要围绕课标。备课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吃透课标。教材是对课标的再创造,是为达到课标要求而提供的材料,对教材的处理必须达到课标的要求。即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再研究教材。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研读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深入到教材的每一节。

  二、了解学生,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自身素质。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

  四、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我们不能只抓课堂而放弃课外,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把所学的用到生活当中去,学生可以通过探险,实验,野外实习等来更广泛获得地理知识。让学生走出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听课心得篇

  有幸聆听了5个课题(自然地理课题:《地球的运动》、《中国的土地资源》、《长江》,人文地理课题:《高新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选手们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多人次的指导,水平的确很高,为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导向。从各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时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

  大多选手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选手们设计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聊城本地的资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这一点来自泰安的老师体现格外突出,其《高新技术产业》的讲授就是分析聊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并配以诺基亚手机和碳纤维自行车借以引导和分析,实例选取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抓住一个细微点,以点带面,讲透讲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我认为这一点在今后的讲课活动中至关重要,照本宣科的课越来越得不到认可。新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从现实生活的切身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次听课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的淋漓尽致。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时,有的从是聊城一年四季树木的变化导入,有的是从聊城放假时间的调整上导入,有的是从聊城一年四季小明楼房影子的照射情况导入等等,他们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甚至能对不理解的问题,也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灵活多样的课堂环节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尽情展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除了常规的教学环节,不少选手设计了学生反思反馈、关注家乡问题探究;除了传统环节名称外,一些选手设计的环节名称更能时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盘我做主、观世博知世界、农业考察第一站、摸家底、看现状、板块运动表演等等。如“你问我答”等环节设计,不仅检测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奠定了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四、课制作精良、巧妙,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灵活每个老师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不仅直观性强,而且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尤其是来自青岛的张日平老师将土地类型图做成了动画的形式,随着课中小男孩的脚步移动跳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在讲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时,中国地形图与干湿地区图层层叠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还比如杨青老师在讲长江时,讲到每一段时都会有该段的局部放大图和景观图弹跳出来。课设计精巧,运用适时且流畅,有耳目一新的快感。

  五、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凸显教学主题如烟台的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在讲《高新技术产业》时,现场板画中国版图,令人感叹其功底之深厚,尤其是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设计的板书既体现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还显示了学习本部分内容要借助的学习手段(读图、识图、分析、分布、作用)简单的板书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彻、让人佩服:板书还可以这样设计,真是神了!当然,省地理优质不知是这些优点,比如还有:教学设计理念先进,关注了新课标的要求,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带动学习方式转变的时代要求、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等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通过听省地理优质课,我深刻进行了反思:在以后地理教学中,逐步学习以上地理教师的优点,还将从以下方面向进行改进,促进课堂教学。

  地理课听课心得篇312月13日

  12月15日,有幸参加了在XX举行的济宁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能手评选听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首先了解到全市各县区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实施情况,特别是听了来自不同县区的优秀地理教师的15节不同内容的优质课尤其让我受益非浅。来自各县区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特别是那些有多年地理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都带来了新颖的教学课和教学理念,最终我校的徐伟老师以精彩的设计、幽默的语言获得了第一名,并将代表济宁市参加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我从15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身感自己的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次听课活动,10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甚至能对不理解的问题,也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例如:济宁育才中学的杨立伟老师整堂课都结合自己在西藏的旅游,深入浅出地讲清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表现及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颇好。我校的徐伟老师在讲“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时,巧妙地利用了最近的热点问题“渤海水西调入疆”,让学生展开辩论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次听课活动,大部分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济宁一中的段立江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三个问题(1)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对其他要素有何影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其他地区有没有影响?这些问题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同时也是是本节课主要内容。然后围绕着三个问题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课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敗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辅助手段。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和教师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教师运用语言、课、表演等手段营造学习探究的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自主、主动的借助学习工具教材、课学习,课堂真正的会变成师生学习、交流、探究的学堂,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通过这次外出学习,从教学理念上,从教法设计上对我启发很大。我会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1.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2.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

  3.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4.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5.关于初中地理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六: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文档10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初一地理听课记录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

  《初一英语听课记录》

  授课教师:李春梅

  学生:初一《3》班

  授课内容:Module11Until1BodyLanguage授课时间:2015年6月5日上午第三节

  课前板书

  Module11Until1BodyLanguageTeachingprocedureBeforeclass11.Theteacherdividestheclassinto2teams.Duringclass:1.Learnthenewwordsaccordingtopicture.2.Readthewordsaftertheteacher.3.Lookatthepicturesandsayaboutthegreetwaysofdifferentcountries.4.Showtime:choosethenoteandactoutit.5.Matchthepictureandwritedownthenumber.6.Listenandmatchthepicturewiththenationality.

  7.Finishthechart.8.Listenandanswerthequestions.9.TranslatethewordsintoEnglish.10.Listenandreadloudlyafterthetape.11.Practiceinpairs.HomeworkReadandcompletethetablewiththecontestformofthewordsfromthebox.听课反思

  1.板书工整。

  2.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3.老师运用了分组学习,这有利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

  小组争光的意识,老师还运用了两人组的合作学习,有利于

  2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

  4.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演示动作,图片,听力,练习等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身体语言的理解。

  5.教师在讲述身体语言时还说了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让学生学会“入乡随俗”。

  6.教师的PPT出现了错误。

  第2篇

  科目:地理

  授课人:班级:星期一9月19日

  地球的公转

  复习: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3二、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一致,“至西向东”。

  三、四、地球公转所需的时间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

  参看D图。

  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接受的太

  阳光热不一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即“春夏秋冬”,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

  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六、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及所产生的地理

  4现象。难点:地球

  的公转图P12.点评:本节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难点重点突出,但学生活动较少。

  第3篇

  科目:地理

  授课人:班级:星期一9月19日

  地球的公转

  复习: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公转的概念: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一致,“至西向东”。

  三、四、地球公转所需的时间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一年,产生

  5四季的变化。

  参看D图。

  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接受的太

  阳光热不一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即“春夏秋冬”,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

  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六、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地球

  的公转图P12.点评:本节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难点重点突出,但学生活动较少。

  科目:地理

  授课人:班级:星期三9月29日

  地形图

  复习:地图的三要素。

  学习:海拔、相对高度及等高线地形图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6一、什么叫海拔(绝对高度)。

  二、相对高度的概念。

  三、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量单位是______。

  四、世界最高峰是______,海拔______,有世界第三极之

  称;中国陆地最低点是

  ______,海拔______;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相对高度

  是______。

  五、等高线地形图

  1、什么叫等高线,2、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六、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及他们的形状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七、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

  图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点评:本节课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太突出。

  第4篇

  7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8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第5篇

  9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10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11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

  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12第6篇

  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听课科目:地理

  听课时间:2014年12月2日第一节

  听课班级:凯里十中初二(3)班

  任课教师:杨勇林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13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

  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14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投影下面的表格:天气

  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温和多雨?阴雨绵绵?四季如春?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2、特点

  15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第7篇

  学习听课记录

  时间:10月18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人:李丽

  听课记录: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工作需要现在她已经

  远渡日本,不过发达的现代科技使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着彼此的快

  乐,前一段她给老师发来了几张照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展示图片:日本

  美丽的自然风光,意在突出日本的环保和绿化)过渡:不过几天之后,我又受到了她的一封邮件,我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忧

  虑之中。

  16情境(二)一位中国记者寄自海外的信

  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适合日本饮食习惯的一次性筷子。到199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的产量达到了240亿双。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筷子消

  耗了大大量木材,一些厂商于是将目光转向海外。

  现在,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

  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

  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

  的。

  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课上交流:关于一次性筷子

  1你知道日本和中国森林覆盖率各是多少吗,(日本64%,中国17%)2你知道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价值是多少吗,它有哪些功能,(产生氧气,吸

  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价值19.6万

  美元)这棵50年树龄的大树可以被制成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它的价值是多少,(可

  17以制成6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价值40美元)3你知道日本国内采伐的方式吗,我们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采伐方式,(日本

  “间伐”方式,及时补种;中国采用“一采光”的方式,后继植树工作乏力,使

  原本可再生的资源变成了一次性资源)4你家周围的餐馆有没有使用一次性筷子,(普遍使用)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

  吗,(用过)这些餐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呢,(大都被当作垃圾

  倒掉)

  5你知道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吗,(有专人回收,由于造纸

  的原料,三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明信片或一张复印用的A4纸)总结过度:通过交流,我想我们好多同学也许和我的朋友一样,心情不是很轻松,但是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争议(一):有的同学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

  有,砍点森林没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过

  18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

  究一)3、合作探究(一)中国的资源现状

  学生活动1):分析下列图表及材料,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材料一:中国资源总量情况一览表

  土

  地: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位;水第六位;太阳能第二位;矿

  产第三位

  材料二: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矿在我国均有分布,储量也居世界前列。其

  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钛矿的储量是世界

  上其他国家储量的总和,而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材料三:中、美及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

  国

  土(公顷/人)中国0.9美国3.87世界平均2.75耕

  地(亩/人)中国1.41美国10.9世界平均3.75森林面积(亩/人)中国1.8美国17.8世界平均14.3材料四:调查显示:我国煤炭的平均回收率为32%,铜矿的平均回收率为50%,锡矿的平均回收率为28%。中国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伴生成分复杂,但是有综合

  利用价值而未进行综合利用的矿产占30,以上,例如,煤

  19矿实行单一开采,与

  煤共生的高岭土被白白扔掉了??

  材料五:南方与北方的资源对比

  我国南方地区水多耕地少,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南方六省,是我国矿产资源

  分布的一大特色;我国北方地区水少耕地多,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

  的90%,铁矿资源的60%和石油资源的全部几乎在北方。

  师生总结: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资源

  少,资源相对紧缺,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利用率不高,资源分布

  不平衡,组合错位,发难度大。

  结论:我国不仅是资源大国也是资源小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学生活动2)讨论漫画《离家出走》、《绿色的回忆》、《最后的墓碑》说

  明了什么,理解滥砍滥伐不仅是破坏资源的问题,还会使动物失去生存的家园,导致土地沙化,引发沙尘暴和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的的严重问题,澄清争议一)“砍

  点森林没什么”的错误认识。

  20多媒体展示争议(二)有的同学又说:现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并不特别富裕,目前

  最要紧的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口一次性筷子能赚取外汇,带动经

  济发展,应越多越好。(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二)4、合作探究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学生活动:分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关于:“13亿,做乘除法的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我国未来20年能源领域将面临一系

  列挑战,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

  源中,到2020年,保证需求的只有9种。

  材料三:2004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消息:安徽沈丘黄孟莹村自90年

  代以来,每年死亡人数急剧上升,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竟是受到沿岸许多化

  工厂排放污水污染的淮河。

  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这些现状对我国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21师生共同总结: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相

  互制约)1)、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质量、数量直接制约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会导致资源消耗过量,环境恶化。

  2)、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威胁人类今后的生存。

  结论:谋求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5概念梳理:自读课本,学习可持续发展有关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含义、要求

  6、开眼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了解中国的重视程度)1992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第一条就是“实行可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可持续发展。

  227政策大看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我国新一届政府多次重申: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江泽民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

  8、你知道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兴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通竣工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三峡工程)9实践导行:谈谈我们中学生自己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力所能及的做些什么,10、结束语:(歌声起《明天会更好》)听课评价:课堂容量大、知识涉及面广,总体来看,本节课展示了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准备,能够按设计来完成教学任务。

  优点:

  一、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巧设情景,开头很有新意,通过展示图片、讲老师的故事,立刻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以后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主题,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23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课前投入、课上交流、合作探究都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及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本堂课还有一些出彩的地方,如老师的亲和力,工整的板书设计、语言的精炼等。讲课老师的很有活力的课堂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同行要多多学习。

  听课的作用

  1.有利于掌握和了解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等现状。

  2.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

  4、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活动学习到那些优秀和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第8篇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24一、教学要求: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25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

  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

  七年级历史

  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26二、教学难点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

  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巴大量和田、改变到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的统治而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化、提问最彻底的变化在哪国,引出泰国商鞭变化。

  1变化的北学(略)。2变化的时间公元356年、3变化的内容:A用永承记土地和有若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遭主县可

  4、变化的意义:经过高鞭变化泰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通过本节课时商鞭、变化的学习、在掌握和了解商鞭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口分析商鞭变化的成败、以掌

  27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改革意义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良好。

  第9篇

  听课记录模板

  听课对象:XXX学院XX老师

  听课内容:城市地理学

  中心地理论

  听课时间:第十五周

  周一第1、2节课,共计2课时

  地点:XXX教学过程:一、复习和导入环节

  先对上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中学到的概念进行一个复习,特别复习了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然后,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地理论”。

  二、授课环节

  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假设条件与基本概念,主要讲克里斯塔勒创建的中心理论;

  2、一,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主要讲克里斯塔勒在基于以上假设条件推导的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

  28布模式;二,重点讲中心理论的一级、二级、三级模式的示例图;3、理论模型。一,主要讲克里斯塔勒认为在不同原则的支配下会形成不同的中心体系;二,详细讲三个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并分别讲解在三个原则影响下形成的中心体系的示例图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最后告诉同学们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提前预习。

  评价和学习心得:优点:1、开始上课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点名,让同学们注意已经开始上课了。让同学们迅速进入听课的氛围。

  2、讲课之前对上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复习,让这节课的学习进行的更加顺利。这一环节即收回了学生神游在外的心又使接下来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容易,连贯。

  3、教师上课的仪态很好,条理清晰,上课时给同学们传递出了一种自信的生活态

  度。

  4、与学生有很好的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概念,遇到难懂的会举我们身边

  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5、在课堂的结尾告诉学生下节课将要学的内容——廖什

  29景观,让同学们提前预习

  一下,这样即有助于下一节课的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

  缺点:1、老师上课没有写板书,有的地方较难理解,我们希望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为我们

  演算一遍,方便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2、老师PPT上的色彩太配不够好,有时会看不清楚PPT上的字。

  心得:XX老师身上有许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老师的教学仪态,老师在讲台上的自

  信,都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一个好的教学仪态不仅会为你获得学生的尊重,更

  可以为老师的自信加分。

  第10篇

  学习听课记录

  时间:10月18日

  30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人:李丽

  听课记录: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工作需要现在她已经远渡日本,不过发达的现代科技使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前一段她给老师发来了几张照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展示图片:日本美丽的自然风光,意在突出日本的环保和绿化)过渡:不过几天之后,我又受到了她的一封邮件,我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情境(二)一位中国记者寄自海外的信

  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适合日本饮食习惯的一次性筷子。到1990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的产量达到了240亿双。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大量木材,一些

  31厂商于是将目光转向海外。

  现在,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的。

  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课上交流:关于一次性筷子

  1你知道日本和中国森林覆盖率各是多少吗,(日本64%,中国17%)2你知道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价值是多少吗,它有哪些功能,(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价值19.6万美元)这棵50年树龄的大树可以被制成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制成6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价值40美元)3你知道日本国内采伐的方式吗,我们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采伐方式,(日本“间伐”方式,及时补种;中国采用“一采光”的方式,后继植树工作乏力,使原本可再生的资源变

  32成了一次性资源)4你家周围的餐馆有没有使用一次性筷子,(普遍使用)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吗,(用过)这些餐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呢,(大都被当作垃圾倒掉)5你知道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吗,(有专人回收,由于造纸的原料,三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明信片或一张复印用的A4纸)

  总结过度:通过交流,我想我们好多同学也许和我的朋友一样,心情不是很轻松,但是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争议(一):有的同学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有,砍点森林没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合作探究一)3、合作探究(一)中国的资源现状

  学生活动1):分析下列图表及材料,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33材料一:中国资源总量

  情况一览表

  土

  地: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位;水第六位;太阳能第二位;矿

  产第三位

  34

篇七: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钻石独播剧场收视纪录等纪录。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篇1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有关山脉走向的概念等。

  2、学生讨论和活动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篇2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篇3本周六上午我有幸听了XX主任的一节展示课,下午又聆听了专家们对我校的“三六智慧课堂”操作的建议,一天的听课学习使我收获很大,下面就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符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创设,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梯子下滑,从而引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他们走向成功。

  二、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符主任的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所有老师都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听了符主任的这节课,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不但要有准确的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幽默的煽情语言,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符主任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符主任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虽然是第一次给孩子上课,但我却感受到他和孩子之间竟是如此的默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以学生间信誉心的交流。

  以上是我听课的几点心得体会,我以后要把这次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运到我们的“三六课堂”模式中去,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篇4在我的印象中,历次的网上培训,都是走形式、完任务,劳民伤财,今年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听了六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课改课堂结构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老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生动、直观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我就以张明俊老师讲的一节《东南亚》谈一下我的感受。

  1、情景教学:课前老师采用播放东南亚景观图等多种形式,声图并茂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本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以图带点:教师地图教学,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各个知识点都综合到图上,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3、趣味巧记:课堂上,课堂上不仅以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还利用顺口溜记忆国家特点,巧记城市和首都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4、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总之,我认为观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反省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所提高。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篇5一、前一阶段听课的回顾

  在开学一个多月的听课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

  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

  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心得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此地理备课组经过认真研讨,对后一阶段的教学达成以下共识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的力度,同时加强备课组内、备课组之间的相互听课活动,充分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如何进一步

  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心得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

  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③关于不同学习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满堂转”不对,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注重区别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④各类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还是在课堂,因此任何忽视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如加强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等。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篇64月10日-13日我有幸去淄博桓台参加了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主要是选取了新课标变动较大的部分进行展示,各市地理教师的优质课23节各有千秋。他们都带来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件,从各个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形式多样,学生兴趣高涨。

  这次优质课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比如菏泽的比瑞华老师用菏泽日出日落优美风光导入地球的自转;滨州的刘明辉老师用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世界的气候等等,由此可见,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导语异彩纷呈,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教师的讲课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的使用教具,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

  这次优质课中,不少教师能运用好教具这种工具,他可以是抽象的知识点更形象更直观,比如讲地球自转的老师都采用了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演示,尤其是济南的张秀娟老师更是创造性的自制教具,用肥皂盒一根铁丝就做成了太阳阳光,然后分组用地球仪完成地球自转的探究,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和理解此个难点。

  3、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转变了传统的教材观。

  大多数老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这次优质课是在桓台举行,许多老师设计的案例和例子无一不是涉猎

  桓台本地的资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例如:在讲“电子地图的应用”这一课题时,不少老师就从桓台市入手,提供给学生有关地图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5、打破传统的教学,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此次讲优质课的教师都非常注重方法的指导与传授。比如,禹城的袁其平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在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字,如何运用对比法分析问题等等,使学生在学的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

  6、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莱芜的许凤英老师从不同地区学生的作息时间入手,使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进入地球自转的探究,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对这些现象比较熟悉,又比较感兴趣,所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效果不错。

  7、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除了常规的教学环节,不少老师设计了“学生反思反馈”、“关注家乡问题探究”等课堂活动。除了传统环节名称外,一些老师设计的环节名称更时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情景剧、模拟辩论会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娱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语言表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等能力。

  8、灵活组织、调控课堂,驾驭课堂能力强。

  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问题,很多老师都能够应付、调控自如,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素质与技能。印象最深的是枣庄的甘宜君,无论是语言、体态还是动作、情感都充满了魅力,对于学生是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向自己预设的问题上发展,遇到学生的回答的问题冷场或比较尴尬时还能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化解,可以说这节课气氛活跃轻松,体现了老师较强的个人能力。

  9、情感教育合理充分及时。

  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书”,更多的方面还要“育人”,使学生在成才的同时还要成为有道德、有爱心,有理想、热爱祖国的人。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情感教育,比如:威海的王彦老师设计的“爱心小卡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同学们传授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总之,各位教师的优点还很多,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视野宽阔,拓展迁移能力强;教材熟练,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仪态自然大方。系统有序,层次清晰;反馈及时,调控有力,教学机智等等不在赘述。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确收获了很多,受益匪浅,通过对比才能找到差距,我也身感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今后一定要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心动不如行动”,今后我将努力以他们为标准,不断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初中地理听课记录 听课 地理 初中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