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四?年:梳理?光历史,直?改?挑战站在过去四?年的历史性发展成就之上,深圳亦需要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的困局、补长公共服务失衡的短板、保持产业创新竞争优势,继续凝聚担当中国重?改?试验?的勇?和能?深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地告急、资源短缺、??超负荷、环境恶化等问题?渐显现,能否找到?条平衡发展的路径,或将成为其未来数?年发展能否延续“奇迹”的关键。图为在深圳莲花?公园俯瞰深圳市景。《财经》记者
焦建/摄?|《财经》记者
焦建2020年8?26?,深圳经济特区建?40周年。1980年8?26?,第五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施?了由国务院提出的《?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以法规形式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到深圳全市)。从2.7亿元左右的基础上起步,到2019年时GDP总量已达到2.69万亿元,深圳经济规模增长了接近1万倍。城市也从只有3万多??、两三条街道的边陲?镇,成长为全球城市30强之?。“敢为天下先”的改?精神,使得深圳经济特区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同时,也在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闯出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改?之路,闯出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参与全球竞争的开放之路。”从经济?度看,虽其已从“三来?补”转型?以“科技+?融”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取得了?系列创新增长的成绩,但作为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城市,深圳仍临着如何继续培育内?增长动?等?系列考验。在经济特区定位之外,深圳近年来亦逐渐承担起“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范区”、粤港澳?湾区中?城市等?系列??。即便如此,深圳要在?系列规划节点到来时成为全球性标杆城市,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探索?条可供复制的?范之路,时间紧、任务重,难?可轻易突围。因此,站在四?年的历史性发展成就之上,深圳仍需继续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的困局、补长公共服务失衡的短板、保持产业创新竞争优势,继续凝聚担当中国重?改?试验?的勇?和能?。“蛇?试管”孕育“三来?补”深圳经济特区建?前后,也?临着和全国其他地区类似的缺少资源、资?、资本等难题,经济建设?从下?。1979年1?,?东省就宝安撤县改市?作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决定宝安撤县,并把靠近?港的深圳镇作为城市的名字,“深圳市”之名开始出现;同年1?,中央批准交通部?港招商局在深圳西部海岸租??地创办蛇??业区,“蛇?试管”开始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创?的探路者。时?1980年8?26?,第五届全国??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作为?批经济特区之?,国家正式批准在深圳建?经济特区。著名中国研究专家傅?义认为:当时的?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港澳回归搭桥的政治考虑,是特区选址深圳的?个重要原因。但深圳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视窗”及“先?先试”的改?开放先锋,仍需?番历练:从1980年8?建?经济特区到1992年初邓?平视察深圳前后,是为深圳经济特区奠基的开创阶段。在这?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展开了?规模的城市基本建设;深圳亦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冲破旧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单项改?为突破?,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地管理制度改?为例:经济特区正式成?之时,深圳总?积2020平?公?,划为经济特区的总?积为327.5平?公?,特区和?特区之间?铁丝?修筑了?道管理线,称为“?线”,其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外,俗称“关内”和“关外”。2018年时,《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曾特邀当年直接参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亲历者、深圳市原副市长张鸿义和张思平?起,回顾经济特区设?和发展的艰难历程。张鸿义回忆说:当时中央要求深圳“杀出?条?路来”。因为有经济特区政策,深圳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经济探索和实践。“这个边陲?镇,?乎是在?夜之间就热闹了起来,蛤蟆镜、?墨镜、录?机等都通过这?流向全国。”张鸿义称,因深
“这个边陲?镇,?乎是在?夜之间就热闹了起来,蛤蟆镜、?墨镜、录?机等都通过这?流向全国。”张鸿义称,因深圳把价格放开,?产资料、?活资料都流向这?,深圳的市场活了,企业也焕发了?机。对外开放使拥有政策、地理位置等便利条件的深圳经济特区把握住了新机遇,并在?段时期内构成了其发展主动?之?。1979年,在深圳?岩,随着中国第?家“三来?补”企业——上屋怡?电业?落户,深圳经济特区揭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序幕。通过把?港资本和本地劳动?结合形成加?贸易发展模式,深圳将增加值的?部分以?缴费?式返还地?,?部分以?资?式发给?百姓,还有?部分中资参股后分得红利。实现“第?桶?”的积累后,深圳开始?规模投资建设,利?境内外贷款实现经济增长进?快车道。随着1985年中国经济?形势的相对收紧,深圳经济的?环境也迎来了新挑战。这既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外向型经济中真正“外向型”因素的占?,亦形成了倒逼形势,深圳需要从早期的“铺摊?、打基础”转向“上?平、求效益”。此?“爬坡”阶段?系列调整取得较?实效,部分是各?对深圳经济特区尽快转向以出??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下了决?。深圳被称之为“壮?断腕”的调整开始了。?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深圳这次从1986年开始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升级?直延续了下来。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开始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1987年深圳出?总额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三、1988年跃居第?;从1993年起,深圳进出?贸易总额连年居全国第?位。从“?寨之城”到“创新之都”深圳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升级为外向型后,在?段时期内,不少?对深圳通过继续改?保持经济?速增长的态度?趋乐观。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初期,其GDP增速亦曾多次达到50%以上;在90年代的后五年,这?增速则先是跌落30%,进?跌破20%。“在很长的?段时间内,?们倾向于将深圳经济?速发展的原因归结于改?。然?,随着经济体量的爆炸式增长,利益关系趋于复杂,改?渐渐地改到了改?者,改?在深圳成了?件不太容易完成的任务。”有学者分析称,“?对困难与挑战,深圳市?边??向内,?边引导经济转型。?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逐步换挡?经济转型。”深圳?今曾有过三次?较公认的(经济结构)转型:第?次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量涌?为标志,让深圳从此前的以转?贸易为主,快速?向?业化;第?次始于90年代中期,以将?科技企业打造成深圳的?柱产业为标志,??东推?的“腾笼换鸟”政策提前了?多年;第三次则与第?次相联系,以服务业的蓬勃兴起为标志。上世纪90年代左右,珠三?地区为?港?商从事加??作的?已达200万?左右。这种“前店后?”模式的过于成功,对深港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对深圳??,第?次结构转型?推的“三来?补”模式,解决了其劳动?的出路问题并培育了?量产业??及部分管理、技术型?才,取得了?缴费收?,提?了?地?业价值,使其有基础逐步向外向型经济的更?层次升级。但也使得其产业环境客观上限制了?技术产业的培育及成长,以?于在此后的?余年间,以加?、组装技术与简单模仿或抄袭相结合产?的?系列产品(以?机为例),使得深圳?直被扣上了“?寨之城”、“寨都”等名号。但在??多年后的今天,?们在谈论深圳之时,已将其称作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综合??,深圳第?次及第三次转型持续递进可分为?个层?:宏观来看:1990年4?,浦东对外开放。?此开始,“特区不特”让深圳?直保持着危机感;另???,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传统?标及对?——亚洲“四?龙”,从90年代初开始也逐渐出现了劳?短缺、?资上升及房地产价格急涨等不利情况,受?地空间限制、能源和?资源短缺、??膨胀压?、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性制约,深圳如?法摆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则将?益沦为平庸。相应的政策调整随即进?加速状态。从2010年左右开始,深圳则进?步主动选择突围传统的占地型经济,向质量型增长道路迈进。希望在过去加?贸易、?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进?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双重转型。微观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在教育资源、国家级研究机构相对短缺的背景下,却通过发展?新技术产业,培养产业外向发展的中坚?量,涌现了华为、中兴通讯等?批国内知名企业和?批知名品牌,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并开始被?称为“中国硅?”。“其?,深圳?科技的崛起归功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保障的产权制度和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其?,深圳?科技发展归功于多年来形成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体制机制创新;其三,深圳?科技的崛起归功于为其提供?质量服务体系的政府体制创新。”在参加《财经》主办的?次会议上,张思平曾如此解析“深圳没有名牌
功于为其提供?质量服务体系的政府体制创新。”在参加《财经》主办的?次会议上,张思平曾如此解析“深圳没有名牌?学,?科技产业是如何崛起的”这?问题。亦有?曾做过京、沪、深三地创新活动的?较,前两者有众多的?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圳的规模、数量、发展历史与这两?城市不在同?层次上,但却有??的独到之处,其曾在全国范围内?推著名的“4个90%”——90%的研发投?来?企业、90%研发机构在于企业、90%的科技?员来?企业、90%的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市场化是深圳创新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识。正是因为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彻底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科技创新路线图,形成企业新的发展能?;也正是因为上述?系列“90”,确保了推动深圳产业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上游攀升。深圳“先?先试”的新使命2020年8?18?下午,深圳银湖CDI?厦,?场圆桌会议以“新使命,新探索:深圳经济特区40年”为主题举?。当?恰逢深圳获批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范区?周年。2019年8?18?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持深圳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范区的意见》发布。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范区”,作为中国改?开放重要窗?城市的深圳,被普遍解读为被赋予了新使命。“经济特区是中国改?开放的??成就、??亮点,或者说是??经验。?家讨论特区40年,真正特别关?的问题是,今后怎么办?”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圆桌会议致辞时说。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发展质量将跻?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强度、产业创新能?世界?流,?化软实??幅提升,公共服务?平和?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当?近三个?时的会议进?过程中,与会者们曾经多次提及“奇迹”“瓶颈”“动?”“新特区”等词汇。各?所关注的,则是与实现上述规划密切相关的?个焦点话题: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的困局、能否快速补长公共服务失衡的短板、怎样保持产业竞争?、深圳还有没有担当重?改?试验?的勇?和能?。“通过给予深圳综合改?授权的?式,把改?的空间打开了。?家要看深圳到底是不是能再次发挥上世纪80年代的‘特区精神’,要看深圳敢不敢想、敢不敢冲、敢不敢试,不做就没有意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信息部部长郑宇劼曾对《财经》记者表?。在前述?系列成绩与?标背后,深圳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地告急、资源短缺、??超负荷、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渐显现。在经济特区建?40周年之际,深圳陆续迎来了各个层?的?系列“礼包”?持:8?初,?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持粤港澳?湾区和深圳市深化?然资源领域改?探索意见的函》。其从国?空间规划、?地利?、耕地占补平衡等多个???持?东进?探索,并提出?持深圳深化?然资源领域改?探索,充分发挥深圳“双区叠加”优势。探索按规划期实施总量管控模式、通过出让合同约定?地闲置费的收取标准及违约条件下收回建设?地使?权的可操作?法、探索?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分类保护利?新模式等。在?融层?,深圳近?联合央?深圳市中???、深圳证监局等制定了《深圳市贯彻落实<关于?融?持粤港澳?湾区建设的意见>?动?案》,该?案是对中国?民银?等四部门今年5?发布的《关于?融?持粤港澳?湾区建设的意见》的细化和分?落实。深圳提出其将打造两类?融中?,全球?融科技中?和全球可持续?融中?。其他措施还包括:资本项?外汇管理便利化改?、资本项?跨境?民币收?境内使?便利化、建?本外币?体化的账户体系、建?双向跨境理财通机制等。就整体改???,在近?发表的?篇名为《继续发挥特区作?重在全?位先??范》的?章中,樊纲则提出了深圳未来需要重点发?的?个?向:?、进?步扩?对外开放。深圳应当在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局?有更?的担当和作为。要以进?步做好服务业开放为突破?,尤其是?融服务业开放;?、进?步深化市场化改?。如何更好地理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展民营经济,更好地保障民营企业的各种权利,深圳还需不断探索;三、进?步推进城市化。深圳?临??较多,医疗、教育、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维护,社区管理的优化,?户籍??权利的保障等诸多社会治理问题;四、进?步
疗、教育、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维护,社区管理的优化,?户籍??权利的保障等诸多社会治理问题;四、进?步做好制度激励与社会包容。创新创业需要社会包容,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要不断进?“下?次”探索。“中国的?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城市化、?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科技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法制建设等多个??仍然要闯要试,有很多??需要顶层设计,深圳还有‘先试’的空间。”樊纲称,“特区功能最根本的?点是创新,是先?先试,特区模式可能被别?复制了,特区这个功能还应该坚持。”本?为“区域与城市新动能”系列报道之?责编|刘思?********************.cn本?为《财经》杂志原创?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末留?申请并获取授权。
60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0年第1辑
总第13辑)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经验探讨*袁义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
广东
深圳
518028)摘
要:深圳经济特区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家,40年来形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深圳创新”的跨越式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经济起飞、增创新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4个阶段,并且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转型发展特征。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更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可以从改革、开放、创新、产业、人才等方面总结经验和启示。关键词:深圳
发展阶段
经验创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深圳经济特区,从昔日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名列前茅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2019年深圳经济总量达26927.09亿元,40年来深圳GDP以年均20.7%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本文是2019年度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深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研究”基金项目(SZ2019A006)。**袁义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经验探讨
61奇迹。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审视整个经济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
深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深圳经济特区从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家,40年来形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深圳创新”的跨越式经济发展路径。纵观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经济起飞、增创新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4个阶段,各阶段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发展特征。(一)经济起飞阶段(1980~1992年),“深圳加工”创造“深圳速度”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大胆利用中央赋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到积极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迅速启动特区的工业化进程,在较短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初创资金,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等方面优势,承接香港的加工装配订单,吸引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到深圳落户,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深圳经济特区抓住发展机遇,果断地把经济发展重心从出口型农业转向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大力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走上了现代工业的发展道路。产总值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以“深圳加工”创造了“深圳速度”,实现了早期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起飞。1980~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本地生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转移。深圳经济特区依
(二)增创新优势阶段(1993~2002年),“深圳制造”推动“第二次创业”
1993~2002年的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深圳发展道路也曾被形象地称为“第二次创业”。1992年邓
62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0年第1辑
总第13辑)图1深圳市经济增长态势(1980~1992年)
资料来源:深圳市1992年统计年鉴。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过去深圳所享有的很多优惠政策已推广至全国,深圳的改革和发展经验也被内地城市不断模仿和复制,深圳特区制度和政策红利的影响逐渐淡化。为应对“特区不特”新形势,重新构建经济发展优势,深圳果断调整发展方向,顶着“三来一补”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税费大幅下降的压力,力促“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转变为直接代工企业,实行所谓“贴牌生产”(OEM),这样使工业生产从引进到转移,从简单加工到技术改造,推动并实现“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的转型升级,使得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深圳制造”得以大力发展。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巨大机遇,面对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将高附加值和低资源消耗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在这一发展阶段,深圳选择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谋求产业转型。加工业的隐退,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劳构所取代。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第一增长点,并逐渐形成了计算机及外设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生物制药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99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到1993~2002年,深圳经济特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传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深圳再次先于内地捕捉到高新技术革命推动密集型工业结构已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工业结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之变化
自从大运会,在咱们深圳举办,深圳改变了许多。
深圳改变了什么?比如:道路从两道变成了四道,马路从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的小摊也少多了,人们都遵守交通过则,不会乱闯红路灯,路边的垃圾少了很多......深圳改变了很多,这是谁的功劳呢?当然是人民的功劳,道路从两道变成四道,是维修工人的功劳,马路从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也是维修工人的功劳,路边的小摊少多了,是大家的功劳,人们都遵守交通过则,不会乱闯红路灯,也是大家的功劳,路边的垃圾少了很多,是清洁工的功劳。所以说,深圳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人们的功劳。
因为有了大
运会,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变得非常漂亮,变得非常的文明,变得非常的友好,我们知道,大运会的口号是“不一样的精彩,从这里开始”什么叫不一样的精彩?就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那什么叫从这里开始?想体验不一样的精彩,就要从这里开始,我是这样理解的。
本来,我们家旁边的一条小路,那条小路,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臭味,而且那条小路很脏,就这样持续了很久,也没有人来管,我们都投诉了很多回了,他们就是不管,就因为深圳要准备举办大运会,所以,我们家旁边的小路上,变化极大,以前,小路上的快餐店很多的,快餐店门口的路都是非常的脏,还堆满了垃圾,走那条路都觉得恶心,可是,现在劳动人们,改变它的貌相了,路边的垃圾都没有了,都被扔到了指定的地方,路上又换上了新瓷砖,新瓷砖比以前的都漂亮多了,很多小朋友都爱在上面玩,饭店也换上了同一的牌照了,这一小路,旁边的设施,也增加了很多,样样齐全,以后不用再担心,找不到,东西买了,小路的对面还建起了高楼大厦,高楼大厦上的灯光闪烁,天仿佛都被照亮了。我心里高兴极了,想,以后再也不用闻臭味了,还可以天天看美好的风景,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进入了甜甜蜜蜜的梦想。
你们看,大运会是不是让深圳改变了许多,也让我家旁边改变了许多,让住那边的人不要天天闻臭味,还会让他们的身体健康,总而言之,大运会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无穷无境的,数也数不清。
32党建I征程回顾与展望:写在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之际李成青谢洁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突破□,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发展,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对我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_、特区建立背景经济特区是我国在80年代为尽快突破僵化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从而加速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排头兵和试验场,以城市为试点,逐步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广全国。可以说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二、特区成立情况1980年8月26曰,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海南于1988年被划定为经济特区),由此也启动了这些地区经济腾飞的按钮。经济特区借助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率先实现经济上的初步起飞,不仅成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经济特区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过40年探索实践,经济特区也为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进发挥了示范效应,并带动了2020丨金融言行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发展历史
纵观四十年发展历史,深圳经济特区几乎每跨出一步,都要经过一番“闯”的经历。要在一片高原之上再攀高峰,深圳未来的发展还需再闯三道关。
四十不惑!于个人而言,四十已是壮年;于深圳而言,四十正青春。
这是一个一出生就开始奔跑的城市,一个“闯”字融入了他的奔腾的血液,以奔跑者的姿势闯出一条生路,闯出一条新路,闯出一片光芒四射的美好前景。
40年前,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深圳画出“三步走”的路径图: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再到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历史使命再度升级。重任在肩,使命在肩,深圳靠什么挑起重任、承担使命?纵观四十年发展历史,深圳经济特区几乎每跨出一步,都要经过一番“闯”的经历。要在一片高原之上再攀高峰,深圳未来的发展还需再闯三道关。
第一道关:改革再闯新禁区。
从一个边陲农业县一跃而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因改革而兴。
犹闻蛇口响起的改革“开山炮”,以打破“大锅饭”的勇气,迸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强音;犹见特区第一座商业楼宇的崛起,以推行基建工程招标制创造出振奋人心的“深圳速度”;犹记得“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洪亮的响声,冲开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这一法律禁区,促成宪法的修改……深圳以一往无前的斗志、敢为人先的精神顽强地冲开原有的藩篱,获得追赶超越的加速度。
1987年12月1日下午,深圳房地产公司经理骆锦星(举11号牌者)以525万元的价格,获得市政府拍卖的一块住宅用地的使用权。新华社记者程至善
摄
当“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五大战略定位赋予深圳时,深圳犹如有了向最高峰发起进攻的高远目标,这个城市有了登高望远的强劲动力。如何将“五大战略定位”与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无缝对接,如何在2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的高位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如何将超过2000万管理人口的城市有效提升管理治理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深圳已到“高位过坎”关键阶段。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发展面前的高山和险滩,化解矛盾,超越自我,过去靠的是改革,如今深圳仍然需要改革来破题,继续在思想解放上做文章,让各种思想的种子、理论的火花碰撞交融,催生更多加速发展的思想观念,为全面深化改革启迪智慧,探路导航。
第二道关:开放再闯新世界。
深圳因开放而兴。
向外商投资全方位开放,2019年全球就有80多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落户深圳,投资总额近千亿美元。我们欣喜地看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正在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重大合作平台将有机对接港深及国际创新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圳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8月18日,一趟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径莫斯科、明斯克、马拉舍维奇、华沙、汉堡等地,将于16天后到达杜伊斯堡。来源: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开放,让深圳拥有了与全世界打交道的机会,拥有了放眼世界的眼光,熟悉了与世界接轨的规则,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洪流。
学习借鉴香港的招投标制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深圳建设日新月异;向新加坡学习,闯出了全国首创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国际惯例进行集中交易,让深圳证券交易所破茧而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让深圳能更好地办事、更容易成事……
历史赋予了深圳更宏大的目标,更伟大的使命。要完成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影响力的目标,要成为全球的标杆城市,深圳还需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开放的广度、深度、高度上再上层楼。
第三道关:创新再闯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因创新而强。
回望过去,创新已成为深圳发展的基因,渗入血脉。
一系列的数据和成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引擎。目前,深圳在5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深圳GDP增速在一线城市中稳居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多年来保持在30%以上;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已经是15连冠……如何突破“增长的极限”,深圳需要站在过去4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工作人员介绍妈湾智慧港。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凝聚全世界高端人才和团队到深圳创新创业,深圳需要完成人才队伍建设的“弯道超车”。
高新突破,基础科学很重要。在一些前沿领域领先发展,深圳惟有突破一批基础科学的瓶颈,获得一批颠覆性的新理论、新技术,方4能收获更多“硬核产品”,从而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创新突破,需要有宽容失败的机制。创新常常和失败相随,如何创造宽容失败的环境,树立容错的导向,探索“为失败买单”的合理办法,才能为勇于创新者解除后顾之忧,凝聚起更多的创新力量。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永立潮头,敢为人先,深圳大胆地往前闯,定能闯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未来,示范中国,标杆世界!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优秀作文5篇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优秀作文1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和"先锋队",转眼间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短短四十年间,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性城市。
2022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赋予的新使命,深圳又将开启一段怎样的新征程?
8月6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特别盛典在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顺利举行。本次特别盛典以“新时代、新动力、新使命”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高层共同回顾分析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共同探讨深圳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在致辞中表示,《经济观察报》诞生2001年,从一张报纸开始,现在已经成为有网站、微博、APP、微、音视频全媒体传输平台,见证了中国加速全球经济的过程,也希望不仅仅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建设者,希望以理性建设者的声音和企业家们一起推动中国世界的商业文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活动中发表主题演讲《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在演讲中,他表示,深圳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从理论上讲已经到了走出去的阶段,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目前在外汇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整个外资投资比较艰难,但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最终企业都要走向国际市场在海外投资,要主导自己的产业链,要有更多跨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衬托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力。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2坐上时空的穿梭机,我回到了40多年前。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间间小瓦屋,一条条浑浊的小溪……这就是我们的老深圳。40年前的深圳是一个小渔村。那时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名牌汽车。那时的东门是“垃圾厂”各种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臭气弥漫了整个东门。
那时的蛇口是一个村庄,它的东边是街道,交通十分落后。妈妈告诉我,现在的地王大厦附近的深南东路与解放路的交界处,常有耕牛走过。直到改革开放前,买肉都是要凭票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改革开放之后,使深圳变得焕然一新。新深圳的东门变成了商业界,大街上人山人海,瞬间增添了生机;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装扮的色彩缤纷;2022年的世界之窗成了著名的风景区;世界上最大的模型公园在深圳落成。
今天的深圳,拥有44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进了大陆城市的前4名,深圳,已初步成为了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再坐上时空穿梭机,进入未来50年的深圳。宽阔整洁的街上,人们穿着整齐,气质文雅地走着;天空中乘坐直升飞机巡逻的民警向我们招手;陆地上,再也没有使用石油的汽车,而是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来往穿梭着……这就是深圳的未来。
身为深圳人,深圳的历史不能忘记,深圳的现在要倍加珍惜,深圳的未来我们要畅想。让我们记住深圳的历史,记住我们先辈奋斗的足迹!让我们畅想深圳的未来,畅想我们光辉灿烂的未来!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优秀3深圳,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的城市。碧绿繁茂的草丛常常藏着几只迷人的蝴蝶。广阔的草坪留下了许多孩子嬉戏玩耍时的脚印。深圳的发展是飞速的。从昔日落后的小渔村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现在的经济特区。
这是一个多么辉煌和灿烂的成果啊!每一项科技,每一栋高楼大厦,都付出了多少人的汗血和艰辛才换来的啊!其实,深圳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以前的深圳:在夏、商时期,深圳是百越足部远征海洋的驻脚点,以航海、捕鱼、农垦为生;秦朝,岭南设置象郡三郡,深圳为南郡;宋朝,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枢纽,主要盛产盐、香料;元朝,因盛产珍珠而出名;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现在的深圳:到处高楼大厦,夜晚的霓虹灯使大地熠熠生辉,高速公路象征着高速前进。站在深圳最高的山顶俯视,不知是该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还是该赞颂人类的伟大。深圳的山很高,所以,站在深圳的山上,你能看到更高、更新颖、更广阔的东西。
深圳在城市的跑道上用它的深圳的速度超越了众多城市,我相信,深圳的明天会更美好!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优秀作文440年前,深圳是那么荒凉,高不过五层的楼房、几条柏油马路、人口稀少的大、小村落、零零碎碎的稻田、水塘等构成了深圳市容的特征,而当时的东京已经是高楼林立繁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40年前,当时的蛇口只有捕鱼、养蚝、种田三种作业,人民生活不稳定,勉勉强强维持两餐,是一个只有一片荒山野岭、海边沙滩的边陲小镇”。蛇口中学,把湾厦村的一个仓库作为教室,创办起了最初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仅有二三十名学生,后来陆续把两座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学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教育摇篮。
可才仅仅过了40年,深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华……这些变化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深圳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40年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4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4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4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今后,我们长大了,深圳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为创造更加崭新的深圳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更多的知识使深圳的未来更加美好!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5深圳的发展变化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40年后,深圳发展成国际大都市。这种变化令人意想不到。我常想,深圳现在这么繁荣,很难想象当初的落后和贫困。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铁皮房了,只有一座座高楼大厦。
现在深圳的消费水平比其他地方要高,这也是在40年间发展起来的。就拿公交车费来说吧。在当初,搭一次公交车只用一毛钱,在现在搭一次公交车最少要两块钱搭一次公交车。40年,深圳已经有初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年!
40年,身怎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40年,深圳走出了一条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宽广道路!如今,40岁的深圳,被历史的浪潮腿上了一个新起点。深圳是块热土,多少年轻人,渴望在这片热土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在这里站住脚,扎下根。在这里,他们挥洒汗水和热血,现出才智和力量。让我们记住深圳的历史,记住我们奋斗拼搏的足迹!让我们畅想深圳的未来,畅想我们光辉灿烂的未来!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作文篇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经济与发展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历程——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方园摘要:深圳经济特区在2020年8月26日将迎来40周年纪念日。在这40年的历史里程中,深圳经济特区也历经了几次变迁: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名称的变化代表着其目的及功能定位的发展变化。本文将详细分析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当前的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先行示范区深圳作为改革的先驱城市取得了骄人的层设计也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成绩,深圳这座城市也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我国已有18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贸区的成立,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及经济竞争愈加激烈,深不仅带来了更大的贸易自由及投资便利,也提圳经济特区也不断发展变化。2019年8月,深高了市场准入自由化程度,进而加快生产要素圳的先行先试角色再一次被明确,深圳已不是的流动,推动中国其企业与世界创新产业链接之前的单一特区,而是特区、自贸区、大湾区、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先行示范区四区的叠加。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自由一、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贸易区的设立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圳经济特区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新路径的探索,这种探索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办的完善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带来了政府职能及经济特区。1976年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更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力及经济发展的束缚越来越明显,再加上人口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发挥深圳的引多、底子薄,中国绝大部分人民还没有解决温擎作用饱问题,改革开放势在必行。1为了规避大规随着各地区经济交流与经济融合的不断模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时任改革开放初加深,为促进各地区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始时期创办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及经济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粤港澳突破口,在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后再促进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年2月由中共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中央及国务院印发,这标志着原本就在经济上深圳缘何会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呢?紧密联系的粤港澳地区不如了新的发展阶段。除了当时百废待兴的经济形势外,更重要的是深圳因为其经济活力及经济效益,成为大湾区因为当时的香港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心,其经济的核心城市。在建设大湾区的过程中,深圳作发展也非常好,深圳与香港隔河相望,地理位为改革开放的先驱,更应该先行先试,发挥改置优越,这种毗邻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圳不仅革开放促进合作的示范及引领作用,向大湾区能快速获得香港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还能其他地区推广成果经验。同时,积极主动探索够吸收香港市场经济的观念及文化。协同开发模式,促进三地的进一步融合与协同,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跳出计划经济体制,建设全方位深度开放的合作区,促进人员、资国家单独给予了土地、税收等多方面的特殊政源、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的高速流动。策,正式依靠这些特殊的政策优势及资源支持,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还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后来也负着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引擎的任务。为逐渐被移植到其他地区2。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深圳的产业也需要二、经济特区的升级:自由贸易区进一步转型升级,从深圳制造转向深圳创造,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深圳产品到深圳品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自贸区牌。实现这三个转变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引领的成立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产业技术变革及产业升级,因而鼓励源头创新、下,主动出击融入世界并寻求全球化引领地位。颠覆式创新迫在眉睫。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仅仅依靠优惠政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充分发挥深圳的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制度的变革势在带动作用,深圳作为头部城市除了主动探索、必行,除此以外,将市场的主导权还给“市场”引领全面对外开放、先行创新外,还需要成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为了平衡改革红利,大湾区法治建设的高地,除了做到科学立法,控制改革风险3。保证立法质量外,还需积极推动深港澳司法交成立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为应对全球贸易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高地。和投资规则的战略布局,这种布局有利于提升四、先行示范区的必然性我国国际竞争力,同时,这种从制度出发的顶时下,随着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希望深圳能够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继续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开路。因此,新时代的深圳已开启新征程,建设先行示范区。不同于40年前的经济特区试验田的作用,经济特区的创立是在计划经济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及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的被动探索及试验,主要的目标是快速实现经济增长,采取的主要途径是吸引外来投资,从西方引进技术经验,进而实现自身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打造则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朝着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变,没有可供借鉴的西方经验,主要依靠自身大胆闯大胆试。新时代深圳的使命除了将自身打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外4,还需要将深圳的经验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地方。40年前的深圳经济特区,为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提供了一条道路,40年后的今天,深圳先行示范区将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通过发挥创新引领优势,做到高标准国际化城市的先行示范,为深化改革、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纵观深圳40年来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成果,深圳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的成就上。这40年的变迁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变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实践。这40年的历程,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与英明,也警醒当下各地要重视创新,深圳的发展及深圳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注释1闻坤.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开放40年深圳发展启示录之三[N].深圳特区报,2018-12-12(B05)。2罗清和,朱诗怡.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与目标的演绎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1):33-41。3罗清和,曾婧.关于经济特区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1):94-99。4何立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N].人民日报,2019-09-19(006)。·21·
5840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事记历史长河中,40年弹指一挥间,而汕头经济特区走过的这40年,却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巨变。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汕头经济特区开始了扬帆奋进的伟大征程。40年来,汕头勇立潮头、屡开新篇,从昔日“省尾国角”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开放繁荣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汕头篇章”。今天,让我们透过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一帧帧珍贵照片、一项项辉煌成就,重温汕头经济特区的奋斗征程,感受她的成长、发展与壮大。
6关注·微视点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已经成立40年。深圳,简称“深”,又名“鹏城”,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图/ICphoto)已发展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法治Law最高检:推进案件编号终身制案件将有“身份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表示,为严格落实检察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最高检正在推进案件编号终身制。“不管经历多少层级、多少环节,一‘号’到底,让司法责任真正落到每一个经办检察院、每一个经办检察官,做到责任分明,可追、可溯。”张军在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上说。两高一部对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作出全面系统规定在正当防卫的成立标准、防卫过当认定等问题上,学界和实务一直都把关偏严,正当防卫限度过严现象长期存在。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应当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危害程度和防卫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网信办专项整治网课平台据国家网信办网站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持续深入推进2020“清朗”专项行动,联合教育部开展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截至目前,全国网信系统累计暂停更新相关网站99家,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3942家。有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578万余个。情节,考虑双方力量对比,结合具体案情和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坚决依法认定;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专题06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热点直击】
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
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
(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
(3)
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
(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
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
(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
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
③资源比较丰富
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
(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背景
近代对外开放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力战争手段,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其他国家展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共赢,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便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考法预测】
1.(2020·浙江高三)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
A
B
C
D
史实
1954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B.B
C.C
结论
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成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D
A.A
【答案】B
【解析】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选项B正确;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选项A排除;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C排除;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解决,排除D。
2.(2020·全国高三月考)从1979年到1984年,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实行全员合同制等。这些做法
A.促进了深圳特区地位形成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深圳率先改革的做法可知,体现了深圳地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故D正确;深圳特区创建于1980年,排除A;本题为深圳地区的改革举措,并不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不能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故选D。
3.(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三月考)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历史脉络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历史时序感的重要手段。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该放在1980年的是
①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②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是在1980年8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为对外开放局面奠定基础
D.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政策》是在1981年,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是在1980年9月,设立经济特区时间是在1980年,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
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时间
1947年5月
1980年3月
1997年7月
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答案】C
【解析】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正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都是内政问题,不涉及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2020·安徽高三期末)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
A.对外开放已经起航
C.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起航,故A正确;设立经济特区时邓小平理论尚未面世,排除B项;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设立经济特区还不能表明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排除D项。故选A。
6.(2020·南通市天星湖中学高三)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
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
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
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
B.邓小平理论正式面世
D.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政策
设立民族自治区
设立经济特区
设立特別行政区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
深圳特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
7.(2020·吉林高三)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答案】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以1979年中共中央的决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因果逻辑推理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热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给出的时空信息。这说明高考试题对时空意识的考查从来没有淡化,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8.(2020·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三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答案】A
【解析】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开放的地区,BCD三个选项中的措施都是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A;不符合“第一扇窗”的题目要求,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所学经济特区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
B.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
9.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
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③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
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A.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①正确;对经济特区,国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即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②正确;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而不是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③错误;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10.(2020·福建高三期末)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由面向东亚到向西方开放
C.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
【答案】C
B.由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
D.由单层次向宽领域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形成“点-线-面”的开放格局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的联系,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故C选项正确;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没有体现由面向东亚到向西方开放特点,故A选项错误;经济特区是指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是左图的部分内容,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
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没有体现由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故B选项错误;在左图开放的格局中已经体现了向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趋势,材料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故D选项错误。
11.
材料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雀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8月28日,全国人大正式批准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将厦门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岛。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上海浦东地区开发,随后宣布开放浦东新区9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中国共产党历程》第3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规模设立经济特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及设市经济特区对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意义。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改革全面推进;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特点: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管理方法;沿海地区;逐渐推广和扩大。意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充当经济改革的排头兵;为全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示范和经验,推动了全国其他地区经济更快发展。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改革全面推进;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第一问,据材料“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对外开放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特区40周年的发展历程 经济特区 发展历程 周年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