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8篇

时间:2023-08-07 18:45:05  阅读:

篇一: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从传统的“东西分化”基础上又呈现出“南北分化”的新态势。北方经济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45.8%降至2018年的38.5%。黄河流域省区占北方经济的“半壁江山”,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北方地区的44.21%、57.72%、55.84%、48.93%,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更是达到60.99%和61.96%。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具有“平衡南北方,协同东中西”的作用,只有黄河流域的“崛起”才能挺起北方经济的“脊梁”,为加快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速逐步放缓。黄河流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的23.24%降至2018年的21.98%。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增速落后于长江流域1.21个百分点。二是内部发展不平衡。山东省的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河南省的1.63、1.56、1.79和1.24倍,比青海、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份的总和还要多。三是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黄河流域专业化部门主要集中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资源能源产业和重化工业。黄河流域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的比重高达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7个百分点。四是创新能力较弱。黄河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额、亿元工业增加值R&D经费支出额、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数、授权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3%、83.27%、54.23%、50.81%。五是对外开放水平相对偏低。黄河流域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0.32%、9.32%,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23.70%、22.48%,比GDP占全国的比重低11.66和12.48个百分点。六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黄河流域的郑州、西安,GDP总量位列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后两位。省会城市首位度总体偏低,西宁、兰州、银川等首位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由于经济实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是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上游地区要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中游地区应进一步增强能源开发利用和调配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下游地区应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持续转换发展动能,提升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从全流域来看,一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加强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重点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建材等行业过剩产能。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实体经济、延伸重点产业链

  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快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五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二是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发挥山东在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加快推进郑州、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辐射带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西安要深入推进“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战略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配置、技术创新扩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山东半岛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加快推进西安、洛阳、郑州、济南等大都市圈及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人口、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市场要素

  的一体化对接。

  三是依托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根据流域内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在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发展、人口产业集中等方面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要依托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积极培育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轴线和核心区,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依托连霍高速、陆桥高速铁路、济南—滨州—东营高速铁路、银兰高速铁路、包西高速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有效联结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呼包鄂榆、晋中、中原、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和都市圈,打造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经济增长轴带,加快人口、产业聚集,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加强前期研究,明确黄河经济轴带的战略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

  四是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培育黄河创新走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突出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依托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济南等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及相关城市群、都市圈,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具有吸引力的人居环境,打造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

篇二: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建设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够调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保证区域发展的和谐性。本文先阐述饿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困境,接着从制定精细化的法律内容、实现多种法律的良性互动、切实加强执法力度、做好生态保护的普法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策略。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法治困境;执法力度

  引言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黄河流域因为地理位置、生产力低下、人为干涉等多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区域治理与开发活动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的情况,比如生物多样性受损、水土流失严重等。基于这些问题,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就变得更加紧迫。通过完善全面的法律法规,可以较好提高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规范性,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困境

  (一)法律法规粗放化显著

  目前黄河流域的很多地方政府部门虽然已经开始关注法律法规的建设,但是整体上还表现出了显著的粗放化态势。在缺乏规范精细法律法规支撑的时候,黄河流域就很难形成法治合力,导致区域内的企业与个人,容易做出一些侵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利于区域法治水平的提升。

  (二)不同法律的联动性不足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单靠一门法律法规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而应该实现多种法律的有效联动。目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仅仅落脚于环境保护,跟其他法律法规的联系不足,使得区域自然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执法力度不足

  黄河流域的地方政府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用以保障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具体践行这些法律法规的时候,执法力度不足导致较多法律条目都流于形式,同时也使得法律法规失去了权威性,无法有效遏制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等行为。因此在后续时间里,政府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改善。

  (四)社会民众的法治意识薄弱

  黄河流域的很多社会民众在法治意识方面都存在较多的欠缺与不足,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容易做出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无疑会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对策

  (一)制定精细化的法律内容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撑,这也要求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精细化法律内容,使得区域发展变得更加规范。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围绕黄河流域的保护与治理,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原则和相关要求,坚守生态保护的法治底线,制定规范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方政府部门也要形成法治合力,共同推动法律法规的精细化转变,使得这些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其次,地方政府部门一定要设计黄河生态治理的专门法律法规。目前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非法向黄河流域排放污水,比如2017年栾川县榆木沟尾矿库6号溢流井坍塌等事故。基于这些情况,政府部门可以制定一部专门用于保护黄河流域的法律法规,通过强制性措施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这

  类法律法规的系统性。最后,地方政府部门还要逐步完善生态信息公开与披露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和区域发展的相关数据更加公开透明,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好的法律支撑。

  (二)实现多种法律的良性互动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工作,应该实现多种法律的良性互动。第一,财政税务法律与生态保护法律的良性互动。黄河流域的各个地方政部门应该尽快进行自然资源产权的确权等工作,同时还要结合脱贫攻坚、普惠金融等各个战略,实现财政税务法律与生态保护法律的高效联动,在加快区域生态法治建设的同时,也能够显著发挥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二,商事经济制度与生态保护法律的良性互动。黄河流域的很多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都偏向于经济导向,导致生态环境与产业布局之间存在显著冲突。基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部门就应该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改善商事经济制度,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的资源优势。第三,旅游政策与生态保护法律的良性互动。黄河流域的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充分明确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也深入关注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通过法律法规打造绿色旅游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加强执法力度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切实加强执法力度,保证各个法律法规可以在实践环境中全面落实。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依托于河长制、湖长制等制度,构建黄河流域的执法监管责任体系,明确每一段河流的管理责任和执法标准。特别是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存在显著的经济差异,因此在跨区域联合执法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黄河河道的复杂程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执法体系。在具体开展执法活动的时候,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清查违法人员或企业的陈年旧账,通过高质量的执法活动充分保证黄河流域的健康发展。

  (四)做好生态保护的普法教育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要发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管理作用,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区域民众的思想觉悟,增强社会民众的法治观念,主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在平时加大黄河文化的宣传,提高黄河文化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并推动法治元素在黄河文化体系中的有效融入,增强社会民众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开始着手弘扬黄河文化,后续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社会民众法治意识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普法教育应该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明确普法教育的主体与责任,使得普法教育可以深入到各个乡村地区,切实提高社会民众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使得他们在平时生活中主动遵守这些法律。

  结束语

  综合来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法治建设虽然已经提上日程,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困境问题,导致法治建设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后续时间里,黄河流域的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自身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细化水平,使得现行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应用于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寻求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赵山河.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探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03):7-10.

  [2]梁海燕.以法治推动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社科纵横,2022,37(03):71-75.

  [3]邢悦,王俊霞.黄河流域河套灌区生态发展的法治困境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8):12-17.

篇三: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作者:高兰芳

  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01期

  在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下,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之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观在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又一重要实践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观的实质内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则进一步创新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区域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生产要素总是要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受到其制约,于是必定产生地域分工与协作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工与协作紧密相关,协作密切的前提是分工越来越细,当然,分工与协作不仅存在于生产部门之间,区域经济也有分工与协作。“各地域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工與协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时期,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等因素是产生地域分工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越是自然禀赋好的区域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于是区域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与扩大。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区域空间布局中合理安排各生产部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生产力合理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鉴于资源配置模式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生产力平衡布局的重要性。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强大的国家力量统一配置生产力,逐步消除区域发展差异。恩格斯指出:“从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平衡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所以这方面来说,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也不是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无产阶段夺取国家政权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自学的组织所代替”。因此,注定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有更高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力,克服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共同富裕的提出与区域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讨论息息相关。资本主义经济为实现区域发展的效率,往往以牺牲公平为代价,于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区域的失衡与差距问题。而区域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运动的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区分无产阶段运动与非无产阶段运动的根本。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社会主义要实现的区域空间上的

篇四: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

  摘要:黄河流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往往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着重体现在良好的生态性、市场时效性、能量持久转换特性、产业结构稳定特性。同时为了保证黄河流域整个的生态保护更加全面,一定要对自身的经济特征、自然特征、社会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一是能够促进黄河流域一带的经济发展,这样对我国的经济的整体提升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保证黄河流域高质量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全面治理,同时也有利于各项产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以此能够突显出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推进方略

  引言:

  黄河主要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省、陕西省等几大主要省区,贯穿我国中西东三个主要地带,其中既包含了主要的生态发展区和十分重要的经济功能区,对于粮食生产和资源提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说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加大黄河流域的气候改造治理,以此能够推动黄河地区的一带城市的全面发展,使得这些城市的经济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对于黄河一带的综述研究分析

  (一)黄河一带的经济研究分析

  当下我们对黄河经济带的总体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黄河流域作为主要的探究,其中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水资源开发情况,具体管理情况和整个的空间架构情况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的探究分析发现,黄河流域和黄河经济带是有所不同的,黄河流域是通过自然环境所形成的,而黄河经济带是通过不断的建设发展所形成的经济体系形式。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已经对黄河上游经济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然后逐步对其他黄河经济的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分析研究过程当中,主要集中挖掘发展战略因素,能够提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技术,与黄河经济带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对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进行充分的分析,保证了城市服务更加的完善[1]。

  (二)黄河流域表现出的高质量发展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更加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策略实施,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战略结果,同时这些结果也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全面性,我们要在宏观层面上,对于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充分的探讨。不仅要对黄河流域进行全面的生态保护,同时还要展现出良好的高质量特性,我们要对黄河流域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生态要素进行充分的考量,以此能够形成出贯穿东西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使之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核心。总体来说,黄河流域的研究分析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当中,还没有提出高质量的可行性探讨报告,所提出的质量发展内涵,往往存在一定的适用性,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各个黄河区域的发展特点[2]。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策略

  从广义的层面来看,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不仅注重经济要素,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化要素生态化要素,才能够保证高质量发展更加有效,表现出的内涵意义一定要体现出多维性、多元性、系统性、持久性,所以说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以生态发展作为主要核心,在市场的体制作用之下提出有效的创新应用动力,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集聚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之间的交流与联动,最终各个区域能够做到全面的协调发展,为人们呈现出更为优质的良好生活,因此需要对以下几大方面进行充分的利用。

  (一)一定要以生态发展作为主要核心

  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与实施,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展相对比较脆弱,同时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也频频发生,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短缺。其中黄河流域平均每年流量达到500亿立方,占全国总流量的3%,导致人均年径流量明显偏低,完全达不到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需要承担国家20%的耕地供水,此外还要表现出一定的向外供水能力和向外输沙能力。第二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黄河中下游属于黄土高原区域,土壤结构相对比较疏松。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得出,在上游的主要几大省区内已经出现108万千亩的水土流失面积,因此这几个省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区域。还有就是黄河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在2018年,我们对黄河流域的水质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检测,发现水质已经达到了中度污染程,也高于国内的平均污染水准。同时在对空气质量检测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53个城市坐落于黄河流域以内,其中这些城市的PM2.5数值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标准值,特别是在河南的几个城市当中,空气恶化相对比较严重。除此之外,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青海三江地区受到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泊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草场退化严重,对于黄河源头的生态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说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尊重当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并按照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进行有效的防治治理,以此能够保证黄河流域表现出良好的健康性和持久性[3]。

  (二)市场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实效性

  良好的市场应用能够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总体来看,现阶段黄河流域的市场应用能力相对偏低。在当下,除了河南省和山东省以外,其他的黄河流域省区,市场应用能力都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各个区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化。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要表现出良好的优势特点,中上游地区的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有体制建立关系,产品发展应用程度,市场的全面建立程度都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所以说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应用防范领域,一定要对各个政务职能部门的关系进行充分的梳理,以此能够为各个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分配与管理,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生产效率[4]。

  (三)提供更加全面的产业结构支撑

  产业结构对于整个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产业结构更加的完整,才能够为人员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眼下我们黄河流域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还不能够展现出全面的支撑力。由于各个区域支撑力不足,导致黄河流域的工业化发展能力相对较低,完全达不到城市化的发展能力。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采用劳动力非农化转换,来提升同城镇应用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质量的发展过程当中,保障黄河流域工业企业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因此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结构支撑力,形成良好的产业应用模式和城市发展框架,对于工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是黄河流域仍然是我们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地带,所以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方法,以此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能够提供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J].改革,2020(1).[2]李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J].方略,2019(1).[3]杨永春,穆焱杰,张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核心策略[J].资源科学,2020(3).[4]高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人文杂志,2020.

篇五: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探究:我国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前言

  基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分析,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结合其特殊性的分析,就能够为探寻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便利条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构建黄河流域优势产业体系、产业联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协调发展,构建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宏观调控,推动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就能够迎合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分析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考虑到现阶段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的现象,这样就会出现水循环失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而降低其本身的实际储水能力,并且不断降低径流量以及地下水,导致水资源问题不断出现,让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对于大部分黄河区域来说,其都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域,所以,其存在相对严重的供水资源冲突情况。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之中,在工业化持续发展的阶段下,如果经济活动过渡,那么久会导致生态的平衡性受到破坏,进而出现土地荒漠化的问题,甚至还会直接引发断流的问题。所以,考虑到真实情况,对于黄河流域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

  第一,自然资源。黄河流域本身的石油、煤炭等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发展潜力较大,并且还有极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第二,历史资源相对丰富。作为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所承载的是千年的华夏文明,同时也成为农业文明的核心发源地。第三,文化资源丰富。作为文化、经济、政治发展的中心,其本身也孕育了多元化文化,黄河流域其本身也拥有其鲜明的优势。

  同时,对于其周边的省份,很多都是古丝绸支路的黄金主干道。所以,保障黄河流域得到高质量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对于文化资源与历史资源的合理挖掘,同时也能够合理地构建出历史文化的旅游带,最终让连廊得到落实,这有利于周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建设。另外,也能够让“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相互的协调,最终通过开放联动、地区优势,从而全面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因地制宜,构建黄河流域优势产业体系

  针对黄河流域的覆盖区域和沿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应该落实因势利导,这样能够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能够实现技术的持续性突破和创新,还能够研发相应的产品,最终就能够开发出统一的消费市场,能够实现其连通和资源需求,以此来带动活力和内生力的促进,通过资源禀赋的实际要素需求,就可以让产业延伸趋于多元化,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也能够满足经济的联动个发展需求。如山西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那么,在发展之中就可以基于煤电等工业作为基础来带动经济建设发展。

  2、产业联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

  基于黄河流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的合理制定,最终就可以直接将装备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作为直接的资源,按照集群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努力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鼓励各个地区能够按照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资源禀赋,能够专注于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营销服务、加工制造等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进而通过服务外包、上下游配套等有效方式,从而加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与联动,这样就可以满足产业协作网络的有效构建。

  并且通过产业转移对接平台的搭建,还能够实现中上游与下游之间园区的共建等方式来实现产业合作,努力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和税收分成机制。这样就可以满足园区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能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服务经济体系建设与发展。

  3、协调发展,构建协调机制

  黄河流域的生态关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关联到其生态经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九省联席会议制度的颁布之后,就可以整体性的协调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在黄河流域,还需要注重沟通协调黄河沿岸的地市,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环保化、高效化发展,让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相互的匹配。当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模

  式下,依旧需要考虑到生态为先,以此来提升其绿色经济的发展空间,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水制宜,以此来发挥各个地市的资源优势,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这样就可以推动黄河生态保护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下,就需要致力于新型产业发展,能够研发绿色为产品,这样才能够构建出具有亮点的特色产业,以此来推动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4、宏观调控,推动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

  (1)遵循资源禀赋内生力和创新规律

  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注重资源禀赋内生力与创新规律的有效构建,以此来实现市场有效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匹配机制,以此来满足其实际的要求,最终优化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益。持续性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相应的经济加速,还可以满足经济与需求侧结构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样可以推动产业的持续加速。考虑到区域位置本身的优势利用,按照市场的经济结构和相对应的运行规律,这样就可以满足其产业的互惠互利的实际发展要求。

  在有效配置市场资源的情况下,就可以将政府部门本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如郑州本身能够实现黄河流域交通网络的辐射与带动,这样就可以构建出资源方面的输送大通道,最终满足产业链规模的扩大与辐射。基于西安为中心,就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特色的合理运用,注重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样也能够直接构建出区域的产业链条,以此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推动流域的联动发展。

  (2)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

  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的分析与落实黄河流域相应的经济要求和变化,不仅需要针对优秀产业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同时也需要针对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基于市场资源配置作为基本的导向,以

  此来有效的整合其相关的资源,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按照产业资源的内生力和创新规律,最终就可以推动器升级与转化处理,从而构建出优势的竞争产业。

  所以,基于政府部门的合理有效的引导,就可以让龙头产业得到进一步的转型、优化与升级,最终才能够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的要求。政府部门也应该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强调产业的实际投入,这样能够满足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并且还能够加强进出口商品之间的贸易往来,将通道沿线的开放力度持续地扩大,从而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的合理使用,从而推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大的国家战略目标,国家对于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基本分析,希望能够满足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够与国家的发展相互匹配,最终提升黄河流域整体的经济实力。

篇六: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然而,长时间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黄河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需要强化水资源的保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加强水质监测,严厉打击违法企业排污行为,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护黄河的水质。

  其次,需要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农业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业,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与整个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倡导绿色农业,选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并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遏制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

  再次,需要着力改善空气质量。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空气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协调工业布局,推行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政府应该更加强有力地承担责任,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体系。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生态工程手段,重点保护黄河流域的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地表水系统,以完成全面修复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实施切实有效的监测、评估和修复机制。

  总而言之,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此时此刻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要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我们需要在政府与群众间精诚合作,构建集政府、企业和公众于一体的共建共享机制。让我们为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一步步努力和奋斗!同时,应该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加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治理的共识。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投入,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建设绿色生态经济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科研,加强技术攻关和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最重要的是,应该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裁,真正达到震慑环境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目的。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农业区域,但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因

  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严格监管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防止环境破坏。此外,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治理的共识。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投入,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加强生态保护科研,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最重要的是,应该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真正达到震慑环境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目的。综上所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必须采取多方措施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保护好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篇七: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谈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

  73003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

  45000摘要: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探索多维分析框架,识别黄河流域水资源约束、空间体系、历史预期与发展动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补偿、优化黄河流域空间体系和培育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策意义重大。本文首先说明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上游;生态保护;高质量;产业

  一、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着中华民族,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上游能否协调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实现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要了解黄河上游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挖掘黄河上游的青、川、甘、宁、内蒙古等地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突破现有生态思维局限,从生态文化与绿色发展理念交互作用的视角,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

  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

  (一)上游地区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上游地区尤其是黄河河源区是维系流域生态健康的根本,水源涵养功能极其重要。但受人类活动影响,黄河上游尤其是河源区的天然草地、湿地退化问题突出。2017年,黄河上游地区的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天然草原平均超载率均在10%以上,天然草地退化率为60%~90%。此外,黄河河源区降水量偏少、冰川退缩、部分湖泊湿地萎缩、河川径流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过度放牧等引起草场退化、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致使黄河源区的高覆盖高寒草原、高覆盖高寒草甸以及中覆盖高寒草原的面积大幅减少。

  (二)生态保护修复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受体制和机制制约,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管辖,过去较长时期,流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森林、草地、湿地、河湖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呈现“条块分割”“九龙治水”的碎片化特征。

  (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弱,空间结构尚待改进

  目前,黄河流域主导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流域内产业聚集区域多在副省级城市和发展较好的地级市,以及围绕这些城市形成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劳动人口随着产业流动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大,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黄河流域内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显著,产业结构调整过慢的地区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有限,比如中上游地区很大一部分为生态功能区,适合产业聚集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水平低,不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三、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优先加强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恢复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一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以黄河源区、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草原湿地、甘南黄河生态补给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为重点,加强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封禁保育力度,全面落实禁牧、休牧、轮牧和草蓄平衡制度,降低草原载畜量,恢复草地生态功能。加强退化草原鼠害、虫害及毒害草的生物防治,采取人工草地改建、半人工草地补播、封禁保育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推进

  黑土滩治理。完善和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引导牧民参与草原生态管护,在生态功能极重要、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与搬迁。

  二是加强鄂尔多斯高原区风沙荒漠治理。总结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治理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有序推进荒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采取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遏制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扩张,不断巩固和提升荒漠化治理成效,减少泥沙流入黄河。积极探索和推广沙地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新模式,促进沙区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

  三是实施河套灌区修复治理。加强城镇生活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降低排干污染物。开展排干沟治理、人工湿地、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优化河套灌区给排水网络和调水供水模式,减少水资源浪费。继续推进乌梁素海、沙湖等湖泊水生态修复,在加大外源调水力度的同时,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重点做好灌区退水控污和湖体内源减污,恢复湖体生物多样性和湖泊健康。

  (二)强化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补偿

  一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总原则,科学规划流域水资源利用,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和产业,有序推动少水干旱地区的就近城镇化工作,减少因分散输水、分散耕作而致的无谓水资源损耗;针对黄河流域水少沙多、水沙比例失衡等问题,强化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设施建设等长期养护治理措施。

  二是加强流域内生态保护的分工协作,健全上下游一体、左右岸协调联动的空间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协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治理机制,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区域协同发展。黄河上游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修复任务,却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承担生态修复成本,以市场机制奠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础,提高生态修复效率。同时有效制定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分类实施的联动治理政策,释放政府监督管理效能。

  (三)产业生态化转型

  1、完善黄河上游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配套政策措施

  合理的产业生态化政策对于黄河上游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创新黄河上游流域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新型治理及考核机制。

  建立黄河上游流域产业生态化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对地方政府考核的包含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新标准,根据区位及资源禀赋等建立差别化的考核机制。

  改变“唯GDP论”的发展观念,建立产业、生态、经济相关指标在内的评价机制。推动环境监管体制建设,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加强政府的环境管制与监督机制对污染防治的保障作用。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将生态保护理念从“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

  2、加快培育黄河上游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新动能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续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模式是实现黄河上游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紧抓战略机遇,建立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为产业生态化转型培育新动能。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要素配置,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黄河流域发展,建立多维度生态友好型创新体系,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当前的新经济背景下,培育以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要素的信息服务产业,构建黄河上游流域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和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兴经济产业园,提高对资金、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

  结语

  综上,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建设生态文明播种新绿,让临夏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常流。

  参考文献

  [1]邓生菊,陈炜.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及其经验启示[J].肃社会科学,2021(4)

  [2]山仑,王飞.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若干科学问题[J].人民黄河,2021(10)

  [3]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020(1)

篇八: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2020年7月第7期(总第283期)中州学刊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July,2020No.7【经济理论与实践】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杨

  丹

  常

  歌

  赵建吉*摘

  要: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心城市;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7-0028-06一、引言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资源能源丰富、人口众多,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推动黄河流域高质2019)。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经济发展是学术界量发展,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研究的热点,围绕黄河开发与治理(苗长虹,2009)、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覃成林,2011)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还有学者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张贡生,2019),研究了黄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并对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开展了对比研究。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收稿日期:2020-03-10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行解读,剖析该战略提出的背景、战略意义、对黄河2019;安树伟和李瑞鹏,2020);第二,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论支撑、机理诠释、研究框架等(郭晗和任保平,2020;左其亭,2019);第三,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提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推进方略及对策建议学术界关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较为丰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支撑和借鉴,但是已有研究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论述不足,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陈晓东和金碚,2019;张可云,2020)。总体而言,流域相关省份带来的发展机遇(苗长虹和艾少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球生产网络、战略耦合与区域发展研究”(19YJA790123);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研究专项课题(20HHZX014)。作者简介:杨丹,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10)。常歌,女,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就读(北京

  100010)。赵建吉,男,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封

  457001)。28

相关热词搜索: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联动高质量发展策略 黄河流域 高质量 联动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