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2篇

时间:2023-08-08 11:18:01  阅读:

篇一: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

  

  浅论对国有企业实行监管的必要性

  宋琦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管;必要性

  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进行产业调整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这对于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搞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当中遇到的现实的问题,也是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事关国企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要搞好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国有企业的监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讲,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主要是从经济上进行监管,这也是对国有企业监管的实质性内容。本文仅就如何在经济上搞好国有企业的监管作以浅论。

  一、为什么对国有企业实行监管

  (一)国有企业监管是国企改革的客观反映

  在我省的国企改革中,国家为了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赋予我省很多改革的优惠政策,这对我省重振工业雄风,发挥国有企业在我省经济中的主导优势,是一个难得的契机。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实行严谨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为了弥补出资人的缺位,就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监管,来确保和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地运行。可以说,国有企业的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完善和继续。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国有企业监管是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建立规范、有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四位一體”的领导体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相互制约、分工协作,形成完整、规范的制约机制,有利于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对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而言,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样经营者如违背所有者的意愿或肢解所有者的意图容易形成管理失控,给国有资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出现问题以后,又很难分清责任,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对国有企业实行监管恰恰弥补了所有者的缺位问题,能全程向所有者反馈各种经济信息,便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使国有资产比较安全、有效地运行,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既有理论上的根基,更有实践中的经验。但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和国有企业监管的经验看,对国有企业实行监管是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的。

  (四)国企监管是沟通出资人和经营者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国企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样可以通过共同的目标,共同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做好监管工作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监管人员要处理好和企业总会计师之间的关系财务总监接触最多的是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的积极配合。

  2.监管人员要处理好和企业总经理之间的关系企业经营者是出资人委派的负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第一人,财务总监必须配合总经理做好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发生意见分歧,应协调好关系做好监管工作。

  3.监管人员要处理好和出资人的关系财务人员隶属于出资人,必选按出资人的管理要求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监管人员要处理好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这也是财务总监专业知识以外必须掌握的协调等综合能力,通过财务总监的辛勤工作,使出资人和经营者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达到完美的和谐和统一。

  二、如何对国有企业实行监管

  国有企业监管,是国有出资人委派监管人员到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监督经营者按出资人的意愿进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与经营者共同负起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作为出资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国有企业监管人员的地位、作用

  委派到企业的出资人代表,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特别是对重大的投资等项目,大额的资金流出要把好关。如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因工作和企业的经营者发生矛盾时,要做好协调工作,既维护好和经营者的关系,又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明确国有企业监管人员的职责、权限

  对委派到企业的出资人,要由出资人制定出责、权、利相结合的监管条例,既能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管规则充分调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又能通过监管规则制约监管人员,防止监管人员

  出现违纪、违规等问题,给国有资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为企业的监管人员创造宽松、和谐的监管环境

  1.有财务管理上的知情权

  财务总监可以查阅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可随时掌握企业的会计信息,分析研究企业的经济动态。

  2.有财务管理上的建议权

  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按国家财政法规及出资人的要求有建议更正个修改并向出资人报告的权利。

  3.有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调研权

  可以充分听取企业各个方面的意见,研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向有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议。

  (四)制定方案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级负责的国有企业监管方案,便于监管人员依法、合规操作,增强工作中的实用性。

  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出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分级审批责任制度。做到“权限清晰、职责明确、互相监督、分级管理”。□(编辑/丹桔)

  -全文完-

篇二: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

  

  强化当前国有企业监管的几点思考

  当前,国有企业监管面临着多重困境和挑战,包括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管理不善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利益输送等。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提升其健康发展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下几点思考可能对此有所帮助。

  第一,建立权力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管理者常常拥有较大的权力,但权力的过度集中往往会诱发腐败行为。因此,建立权力监督机制非常必要。权力监督应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委派民主监察员等方式。外部监督则可以通过加强审计力度,对高管人员进行财务审计,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开监督。

  第二,加强财务监管。

  财务监管是国有企业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国有企业应强化财务管理,严格遵守财务规定。财务监管应包括经营决策、财务决策和投资决策等方面。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财产权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关键决策,避免高风险、低效率的投资。

  第三,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完善治理结构应包括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确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和权力、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等方面。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避免高管人员的利益输送,还可以实现优化决策结构、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等目的。

  第四,加强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监管手段,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提升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推动信息公开。对企业重要的财务、税务、资产等信息,应当及时透明地向社会公开。同时,应在企业的官方网站上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企业重要的财务、经营等信息,加强各类信息互联互通。

  总之,加强国有企业监管,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治理、管理、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完美无缺。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才能够有效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相关热词搜索: 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 监管 国有企业 重点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